一次特殊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7课《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模拟实验:教师拿出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教师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

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教师说完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2.更换学生重复试验三次。

3..鼓励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4.引导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对游戏过程的看法。

5.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实验有关的课文,这是一个特殊的实验。

(板题:一次特殊的实验)6.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阅读课文,初步探究。

1.谈话引入: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甚至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我们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一次特殊的实验”去亲身感受马克思的这段话。

2.解题导读:“特殊”就是不同于同类事物或平常的情况。

这次实验究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初中化学实验奇妙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奇妙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奇妙现象教案
实验名称:铜硫化物的生成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掌握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硫化物的奇妙现象。

实验原理:铜与硫反应可以生成铜硫化物。

化学方程式如下:
Cu + S → CuS
实验器材和药品:铜粉、硫粉、试管、试管架、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取适量的铜粉放入试管中。

2. 将另一根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取适量的硫粉放入试管中。

3.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在试管中加热铜粉至通红。

4. 将热铜粉试管取下,放入硫粉试管中,迅速封闭试管口。

5.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和气体排放情况。

实验结果:
1. 初时铜粉加热后呈现红色光芒。

2. 加入硫粉后,试管内会产生黑色固体,呈现出铜硫化物的奇妙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小心操作,注意避免火焰灼伤。

2. 实验后应将试管处理妥当,避免试管内残留有害物质。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铜粉和硫粉混合反应,观察不同比例下产生的铜硫化物颜色变化。

实验评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铜与硫反应生成铜硫化物的奇妙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高中物理惊奇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惊奇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惊奇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上行走的现象,帮助学生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针、水杯、纸巾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纸巾剪成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的边长约为1厘米。

2. 将一只针插入纸巾的中心位置,确保纸巾可以平稳地浮在水面上。

3. 往水杯里倒入一些水,然后将装有针和纸巾的水面放在水杯里。

4. 观察针上的纸巾是如何在水面上“行走”的,可以尝试轻轻吹气或者小心地用手指轻扫一下水面,看看纸巾的运动情况。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弹性。

在此实验中,纸巾上的针插入水面时,液体表面张力会使得纸巾在水面上“行走”,这是因为表面张力会使得水面上的水分子紧密地排列,形成一个“弹性膜”,从而支撑纸巾的重量。

注意事项:
1.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将针戳伤自己。

2. 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洒在水面上的纸屑。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工具,尤其是针和纸巾。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水面上加入不同的物质,观察其对纸巾“行走”的影响,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初中化学特殊的物体教案

初中化学特殊的物体教案

初中化学特殊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些特殊的物体,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2. 了解这些特殊物体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特殊的物体,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2. 这些特殊物体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的基本概念。

2. 这些特殊物体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的实物或模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物体,如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机器人、超导材料制成的磁悬浮列车、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察这些特殊的物体,并猜测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二、新课(20分钟)1. 纳米材料(5分钟)a. 教师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如纳米粒子的定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b. 学生通过PPT或实物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如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

c. 教师讲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如纳米医药、纳米电子学、纳米催化等。

2. 超导材料(5分钟)a. 教师介绍超导材料的基本概念,如超导现象的定义、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b. 学生通过PPT或实物了解超导材料的特性,如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

c. 教师讲解超导材料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MRI、粒子加速器等。

3. 半导体材料(5分钟)a. 教师介绍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概念,如半导体的定义、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b. 学生通过PPT或实物了解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如导电性能的可调性、PN结的形成等。

c. 教师讲解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如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激光器等。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特殊的物体进行研究和实践。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实物,深入了解所选特殊物体的特点和应用。

3. 学生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初中创意小实验教案

初中创意小实验教案

初中创意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化学反应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酸碱反应2. 实验材料:食用小苏打、白醋、火山模型、实验杯、搅拌棒等。

3. 实验步骤:a. 将小苏打放入实验杯中。

b. 用搅拌棒将小苏打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c. 将白醋慢慢倒入实验杯中,观察火山爆发现象。

d.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山爆发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并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火山爆发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创意拓展: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火山爆发模型,并进行展示。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创意进行评价,总结实验要点,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制火山爆发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事项,避免发生意外。

2.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对学生的创意和实验操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自制火山爆发实验是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科学实验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酸碱反应原理,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火箭,探究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

实验材料:
- 气球
- 吸管
- 小木棍
- 胶带
- 剪刀
- 尺子
- 纸张
实验步骤:
1. 将气球充气至适当大小,但不要充得太满。

2. 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开口处并用胶带固定。

3. 在另一端的吸管上固定小木棍,使其成为火箭的尾部。

4. 利用剪刀将一张纸张剪成长条状,将其卷成筒状,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的末端,使其成为火箭的尖端。

5. 将火箭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手将气球的口部迅速拉出,观察火箭的飞行情况。

实验结果:
当气球中的空气被迅速排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通过调整气球的充气量和火箭的重量以及形状,可以探究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延伸:
1. 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火箭,观察它们的飞行情况有何不同。

2. 利用火箭的飞行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探究气球的充气量对推力的影响。

3. 将火箭的尾部加上一块小垫子,观察火箭飞行时是否会产生更大的推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操作时注意不要将气球充得过满,以免爆炸。

-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将火箭指向人或物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并对物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燃烧过程,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 糖
2. 火柴或打火机
3. 火焰灭火器
4. 火焰实验架
实验步骤:
1. 在火焰实验架上悬挂一颗糖块。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糖块,观察燃烧过程。

3. 在观察完燃烧过程后,用火焰灭火器将火灭掉。

实验记录:
1. 点燃糖块后,观察燃烧过程的颜色、气味、声音等。

2. 记录燃烧时间。

3. 观察燃烧结束后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燃烧糖块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发出熟悉的糖糖香味。

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3. 燃烧结束后糖变成黑色炭状物质,产生气味。

实验拓展:
1.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糖的燃烧特性,如葡萄糖、果糖等。

2. 可以尝试在糖块上涂抹一层石灰粉,观察燃烧后的变化。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火的安全,避免烧伤。

2. 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安全距离。

3. 燃烧结束后及时用火焰灭火器灭火。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疑问。

期望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糖的化学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范文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产生气体的现象,了解发酵过程及其产物的特点。

实验材料:
- 酵母
- 糖
- 温水
- 烧杯
- 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温水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酵母和糖,混合均匀。

2. 将气球套在烧杯口,使气球处于自然状态。

3. 观察烧杯中混合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注意观察气球是否膨胀。

4. 分别在室温和加热后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受伤。

2.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可随意触碰实验器材。

3. 小心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热的,避免烫伤。

实验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看到酵母和糖在温水中发酵产生气体,气体通过烧杯口进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

在加热的情况下,气球膨胀更为明显。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酵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发酵产生气体,这是因为酵母中的酵素能够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

加热后,酵母的活性增加,发酵速度加快,产生的气体也更多。

思考问题:
1. 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2. 酵母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速度会有何变化?
3. 除了热力酵母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酵母吗?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酵母发酵产生气体的过程,了解到不同条件下酵母发酵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对发酵过程和产物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对生物中的发酵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先生做“逃生”游戏。

这个实验曾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

实验阐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誉有了风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先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先生特别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

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语重心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

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祖前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预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缘由三个部分。

二、教学重点:让先生读懂课文内容,遭到与人合作、祖前后己的教育,经过动作和对话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风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风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课前布置先生分小组预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留意“锤”是翘舌音。

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点先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摆布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分歧,教师可以先引导先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

“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先生可以经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经过发问等方式检查先生的浏览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先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甚么事,然后帮助先生理清文章的思绪。

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预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缘由三个部分。

下方的两个成绩让先生读课文时考虑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缘由是甚么?“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考虑,信口开河的,先生经过上下文该当不难理解。

教师该当捉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先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领会她的思想品质。

高中物理震撼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震撼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震撼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实验材料:线圈、磁铁、电源、导线、电流表、万用表。

实验步骤:
1. 将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两端分别连接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磁铁放置在线圈的中间位置,确保磁铁的北极和南极分别靠近线圈的两侧。

3. 用电源连接线圈的导线,调节电源的电压,使电流通过线圈。

4.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记录下电流通过线圈时的电流大小。

5. 缓慢移动磁铁,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记录下移动磁铁时电流的变化。

6. 利用万用表测量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大小。

实验原理:当磁场改变时,线圈内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改变的速率成正比。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磁铁相对于线圈移动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改变速率密切相关。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改变线圈的位置、改变磁铁的磁场强度或改变电源的电压,观察对感应电流的影响。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并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这对我们理解电磁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生物趣味实验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趣味实验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趣味实验课程教案
课时:2课时
适用年级: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
1. 实验一:花果实的种子萌发实验
2. 实验二:观察细胞结构实验
教学步骤:
1. 实验一:花果实的种子萌发实验
步骤:
1)取一颗果实,将果实切开,取出种子
2)将种子放入含有适量水的小盆中
3)观察种子的发芽萌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结果分析:
1)种子在水中萌发的原因
2)果实的作用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2. 实验二:观察细胞结构实验
步骤:
1)取一片洋葱,用镊子沾取洋葱皮
2)将洋葱皮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碘液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
结果分析:
1)观察到的结构有哪些
2)细胞结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实验探究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实验名称:彩色火焰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金属的燃烧特性。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锌粉、铝箔、盐、硼酸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实验步骤:
1. 将烧杯放在桌子上,倒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出氢氧化钠酸性溶液。

2. 分别取一根镊子夹一小块锌粉和铝箔,在氢氧化钠酸性溶液中进行清洗。

3. 将清洗干净的锌粉或铝箔放在镊子上,点燃酒精灯。

4. 将锌粉或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观察产生的火焰颜色。

5. 重复以上步骤,添加少量盐或硼酸等金属化合物,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特定的颜色,这是由金属原子在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引起的。

不同金属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量不同,所以产生的颜色也不同。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将不同种类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放在火焰中燃烧,比较它们产生的火焰颜色。

2. 利用火焰颜色进行金属成分鉴定实验。

3. 分析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探讨火焰颜色变化的原因。

以上是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欢迎尝试和创新。

祝实验成功!。

初中化学意外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意外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意外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和氢气发生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实验器材:氢气生成装置、圆底烧瓶、试管、焊接火焰、引火线、水槽。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生成装置中的锌片和稀盐酸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氢气。

2. 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圆底烧瓶中。

3. 将圆底烧瓶中的氢气通入试管中,利用焊接火焰点燃试管口的氢气。

4. 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现象,可以看到产生水的结晶质。

5.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置于水槽中冷却。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烧瓶中的氢气量不能太大,以免发生爆炸。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增强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一、实验名称: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掌握反应的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验器材:碟状锌片、铜片、镁粉、氢氧化钠溶液、盐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块铜片和一小块锌片放入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观察反应。

3. 将一小块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反应。

五、实验原理:
1. 铜和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单质反应,铜被氢氧化钠氧化,产生氢氧化铜;锌与氢氧
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锌。

2.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溶解生成氯化镁。

六、实验结论:金属与非金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不同的产物。

通过本
实验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七、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金属与非金属的组合,观察其反应产物以及反应条
件的影响,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特点,并培养实
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探索
更多化学实验。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创新实验微课的教案范本,希朇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有趣试验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有趣试验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有趣试验教案模板实验目的:通过在火焰中添加不同化学物质,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特征光谱。

实验材料:1. 镊子2. 碱金属元素(如钠、钾、锂等)3. 酒精灯4. 氢氧化钠溶液5. 酒精6. 陶瓷片实验步骤:1. 将酒精灯放置在安全的实验台上,并点燃。

2. 使用镊子将一小块碱金属取出并放在酒精灯火焰中。

3. 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在陶瓷片上,再次用镊子将碱金属放在溶液上。

5. 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当化学物质燃烧时,其电子受激跃迁产生特定的能量差,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形成特征光谱。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火焰颜色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辨识物质的成分。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进行,注意防火防爆。

2. 碱金属具有较强的活性,应小心处理,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操作时需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

实验结果展示:在实验中发现,钠的火焰颜色为黄色橙色,钾的火焰颜色为紫色,锂的火焰颜色为红色。

这些不同物质在燃烧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反映了它们在能级结构上的不同特性。

拓展实验思考: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化学物质,如氯化钾、硫酸铜等,探究它们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

也可以搭配光谱仪进行进一步分析,深入了解火焰颜色背后的原理。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现象的神秘与美丽,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小班科学教案会变色的白菜

小班科学教案会变色的白菜

小班科学教案会变色的白菜引言:在小班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幼儿们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即用一种特殊方法种植的白菜会变色,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物变化。

一、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幼儿能够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以及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意识。

二、实验材料:1. 白菜种子2. 盆3. 水4. 食用红、黄色素或其他天然染料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白菜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10分钟,然后随意取出10粒左右的种子备用。

选择一个适当的盆,放入适量的土壤,并用手或工具将土壤整平。

2. 播种:将备用的白菜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并用手或其他工具将种子轻轻压实。

然后,用手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种子上,使其看不见。

3. 浇水:用适量的水浇透土壤,并确保土壤保持湿润。

同时,注意不要浇得太多,以免土壤过湿。

4. 添加染料:在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用红、黄色素或其他天然染料。

将涂有染料的水均匀地倒入盆中,直接浇在土壤上。

5.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特别注意植物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

可以用相机或插图的方式记录,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6.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可以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他们思考染料对白菜的影响,以及植物怎样吸收和运输水分和营养。

四、示范教学: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行一次示范教学,向幼儿们展示整个实验的过程和效果,并鼓励幼儿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在观察和记录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一些衍生实验,例如用其他染料替代食用染料,或者调整浇水的量和频率,观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高中化学奇特现象教案大全

高中化学奇特现象教案大全

高中化学奇特现象教案大全
主题:奇特的化学现象
目标:通过这堂课,学生将了解一些奇特的化学现象,并能够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材料:碳酸氢钠、醋酸、小苏打、氢氧化铜、酚酞指示剂、硫酸钠。

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段有趣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一些奇特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1:将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观察气泡的产生,解释这是因为什么发生的。

3.实验2:将小苏打和氢氧化铜混合,观察颜色变化,解释这是因为什么发生的。

4.实验3:将酚酞指示剂加入硫酸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解释这是因为什么发生的。

5.总结:让学生回顾这些实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让他们能够解释这些奇特现象的发生。

6.扩展: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其中的奇特现象,并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解释。

7.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的结果,撰写一份观察报告,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评估:评估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解释能力,包括他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展示,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于化学现
象的理解。

【延展教材】
1. 《奇妙的化学反应》
2. 《化学奇幻秀》
3. 《化学与生活》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奇特现象教案大全范本,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幼儿科学教案《如何让鸡蛋浮起来》

幼儿科学教案《如何让鸡蛋浮起来》

幼儿科学教案《如何让鸡蛋浮起来》幼儿科学教案《如何让鸡蛋浮起来》导语:在幼儿园教育中,让小孩子们懂得自然与科学也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让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教案,各位老师们到时也可以这样教你的学生们。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实验。

【活动重点】幼儿能通过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动难点】能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感受盐的多少与鸡蛋之间的变化关系。

【活动准备】熟鸡蛋、筷子、小勺、记录纸、盐各6份、纸板、纸、泡沫、塑料板、瓶盖、碟片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听故事《潇洒哥落水了》后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将潇洒哥救上岸呢?二、实验(一)1、教师:刚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办法救潇洒哥上岸,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请你们利用我们桌上的道具试着让我们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2、幼儿实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小朋友做完实验后,请小朋友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道具让鸡蛋浮起来的。

三、实验(二)1、分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救了我们的潇洒哥,但是,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个特殊的道具(盐)想请小朋友再来试着用盐做一次实验看看鸡蛋能不能浮起来。

要求:三个好朋友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放一次盐就要在纸上记录一次,还要记录下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

2、幼儿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做好记录。

3、(1)观察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变化。

(2)请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自己组的记录内容。

教师小结: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们发现鸡蛋仔盐水中会渐渐的浮起来,也成功的救了我们的潇洒哥。

可是潇洒哥它还有一个烦恼,就是它得救了以后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们还有其它的蛋类好朋友如(鹌鹑蛋、鸭蛋等等)它们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幼儿科学教案《如何让鸡蛋浮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特殊的实验--教案《一次特殊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学生:收集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

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读课文题目,理解“特殊”。

问: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我们自己读书弄明白。

2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从“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一样”等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血”等感受科学家经受着剧烈疼痛还坚持作科学记录的顽强意志。

“时间啊,你慢些走……不!时间你快些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对科学家遭受痛苦折磨的心痛。

4说一说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

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再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习品格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一次特殊的实验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珍贵的记录抽动燥热耳鸣淌血英勇献身教学目标1. 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或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学生: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教材简析: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特殊实验,一份鲜血染红的实验报告,一种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无不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第1段概括叙述这次特殊的实验,第2~4段具体描写科学家被毒蛇咬伤后忍着剧痛做科学记录的经过。

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刻画、生动感人的描写,将我们领进实验室,目睹科学家卡尔·施密特长达五个小时与剧痛较量,为科学事业留下珍贵资料的过程。

读着课文的一字一句,我们的心被紧紧地揪着,情被时时牵动,无限的敬意在心中涌动。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时应突出“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引导学生置身于文章之中,用心去读书。

通过勾画、朗读、想象、用心体会,感受科学家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感悟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中体会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概括介绍这次特殊的实验。

本段最后一句总揽全文,点明课题。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重点句自主质疑,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如: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科学家是怎样完成这次实验的?)* 第2段:记叙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不幸被毒蛇咬伤。

可引导学生勾画、品读描写毒蛇的句子,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了解毒蛇的凶恶,为感悟科学家的勇敢精神做好铺垫。

* 作者在写作中注意了用词的生动和准确。

如:“白发苍苍”,可让学生理解到施密特博士是一位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但他却仍然投身于科学事业中;“突然”反映出事情发生非常的快,让人没有任何准备;“拼尽全力”说明施密特的高度责任感。

* 这一部分具体描写了施密特博士这次的实验工作,同时写出了施密特博士受伤的原因。

“拼尽全力”可见施密特捉蛇的困难。

* 第3~4段:生动感人地描述了科学家被毒蛇咬伤后,忍着剧痛做科学记录的经过。

作者对科学家受伤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及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作了细致的描写。

可让学生用心去读文,找出最受感动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情,读出味,并乐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悟,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际,科学家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科学事业留下珍贵的资料,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可见他对科学事业的爱已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学生可抓住“详尽”、“认真”、“仔细”和“像往常一样”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透过“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和嘴开始淌出血来”等重点词句感受科学家经受的痛苦之剧烈,体会他的执著和顽强。

* “时间啊,你慢些走……不!时间你快些走……”这几句话写出作者矛盾的心理,应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时间啊,你慢些走),对科学家正遭受的折磨的心痛和不忍(时间你快些走)。

* 记录的内容反映出这份资料得来不易,是以这位可敬的科学家的生命为代价的。

最后一句话与课文第一段的第二句话照应,并点明了课题,这的确是“一次特殊的实验”。

* 识字写字教学:应启发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用个性化、生活化的方法识记生字,区别形近字、同音字。

本课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再正确书写。

“博”、“锁”、“惧”、“拼”、“障”、“绷”、“腋”、“燥”、“噪”左窄右宽。

注意区分“燥”与“噪”的字形及字意。

* 课后第1题: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不幸被毒蛇咬伤,忍着中剧毒后的各种折磨做科学记录的感人事迹,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科学家的怜惜之情、崇敬之意。

因此,教学的全过程都应注重有感情的朗读,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体会交流。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了解这是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

* 课后第2题:用一个二字词语和一个四字词语写一个句子,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练习。

* 课后第3题:可在学文时处理,让学生用心体会带点词语包含的矛盾心情。

教学设计参考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1. 抽读课题,你为什么这样读?从这个课题看,你认为应该抓住什么来学?(特殊。

)2. 再读课题,围绕这个词,你有什么问题吗?(将学生质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相机解决一些问题。

)(①这次特殊的实验是谁做的?②为什么是特殊的实验?特殊在哪里?③这次特殊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④这个特殊的实验有什么意义呢?……)3. 学生运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教师补充(完成①)。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 通过预习,你都了解到哪些知识(课内、课外)?2. 检查生字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好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补充,集体汇报。

3. 默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

抽读。

三、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1. 自学③,问:这次特殊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1)自读课文,勾画。

(2)小组交流,讨论研究。

(3)集体汇报。

小结:是啊,多么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以献身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 感情朗读。

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在你心中卡尔·施密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精读课文,研读旁批过渡:纵观整个科学史,我们看到优秀的科学家,总是把献身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

卡尔·施密特的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勾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1. 自学勾画,研读旁批。

2.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3. 集体汇报交流,抓住重点句子研讨:卡尔·施密特的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A:课件出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①认真朗读体会。

②如果是你,此时该做些什么?③卡尔·施密特做了什么?朗读回答。

过渡:当他无法逃脱死神的袭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留下其他遗言,却以惊人的毅力记下了毒蛇咬伤后自身的反应。

B:课件出示: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了39.5度……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①“像往常一样”,卡尔·施密特往常是怎样的?②指导朗读。

哪些词句最感人,加上“·”体会旁批。

(抓住动词“夹”、“抬头看看”、“写”、“淌着”、“抽动”、“记录”来体会。

)③你体会到什么?(热爱科学、造福人类,献身科学、意志坚定……)④感情朗读,仔细体会文中的省略号,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卡尔·施密特的内心世界。

小结。

C:课件出示: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

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①抓住带点词语,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什么?②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卡尔·施密特的什么感情?③抽读、齐读。

过渡:引读:可是“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生:“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全部力量。

”4. 学生自由读,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小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有留下其他遗言,却以惊人的毅力记下了毒蛇咬伤后自身的反应,这篇用血和生命写成的记录,为后人鉴别诊断蛇毒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是一首为科学而献身的壮丽史诗。

五、总结提升1. 为什么是特殊的实验?2. 这次特殊的实验有什么意义呢?小结:是的,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令人折服,会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

六、拓展联系过渡:正是这种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激起了科学家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1.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居里夫人、诺贝尔、发明家爱迪生……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请讲一讲。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小结: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会永远警示我们对学习、对事业、对工作、对生活乃至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以及我们对理想、对信念、对人生目标的执著追求。

参考资料☆科学家名言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凡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大有建树的人,都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