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理论部分内容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什么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学科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原创中小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
语文语文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包括阅读、写作、听说、演讲和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的识别和书写、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等。
数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的认知与计算、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形状、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学生需学会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数字、面积、体积等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以及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表达,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阅读理解。
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学科。
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能力。
基础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如物体运动、生物结构、能量转化等。
学生需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历史历史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学科。
中小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认识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基础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重要人物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学会使用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中小学的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地理环境的理解。
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学生需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念,并能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小学阶段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小学教育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涵盖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教育者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育方法上,小学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评价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
教育者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分析、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此外,小学教育还强调家校合作,认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教育者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最后,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还包括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这些知识,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材料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5、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6、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7、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8、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0、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新课程改革部分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来越有教养。
关注开发和利用课程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施的各种条件。
研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3、课程改革将“教知识、技能和素质。
学大纲”改为“课程标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发展的财富。
建立课程价值趋向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育。
中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理论知识整理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奥古斯丁
社会本位论
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
要从个人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发展个性,促进自我实现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佩斯泰洛奇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
文化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进行,用文化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
斯普朗格
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提出教育准备生活说
杜威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得出三个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用食物和铃声刺激,来研究狗的消化腺。最后只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白鼠-迷箱)
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识。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育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数学概念、运算与应用、几何与图形、数据与统计等方面。
1.基本数学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
2.运算与应用:包括四则运算、整数运算、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几何与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的形状、边、角、面积和体积等几何概念,以及通过观察和构造图形进行几何推理。
4.数据与统计: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等方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解决教学: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概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科特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指为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机构。
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接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课程等。
他们也接受德育和体育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体能健康。
此外,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它不仅关注学术成绩,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小学教育致力于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中小学教育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和实践教学等。
评估方式也多样化,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扩展和深入分析阶段,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对他们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教育体制和政策应注重提升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包括提供优质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改善学校设施和资源,以及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中小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从事实践活动、开展艺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中小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和健康息息相关,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学习和成长。
教育机构应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饮食和锻炼等方面。
最后,中小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核心之一,教育机构应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并在社会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复习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复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估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的重要考试。
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教师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而教育理论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试的复习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教育理论的分类和主要理论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
教育理论是指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旨在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教育理论的分类。
教育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是从教育的整体和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中观理论是从教育的中等层面进行研究,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微观理论是从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如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学等。
不同的理论层次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理论的体系。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等。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探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探讨教育的心理基础和方法;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分析教育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问题,探讨教育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学研究教育的评价和质量保证,分析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理论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主要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理论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念和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体系,它能够指导实践并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中小学教育中,有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对于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首先,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环境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原则,例如给予学生及时的奖励和鼓励,通过正反馈来加强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说明它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或者鼓励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正反馈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例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有小组完成了任务,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积分或者称赞,以此来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虽然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什么是课程?课程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
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过去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方式已经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现在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牵挂每一个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指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了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意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本次课改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而课程标准则突出了对学生研究过程的关注。
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这是本次课改的重要转变。
4、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课程管理也从刚性走向弹性。
掌握最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掌握最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应用。
一、综合素质教育理论综合素质教育理论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四个层面。
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相比,综合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学习理论问题导向学习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之一。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相比,问题导向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性化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其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发展机会。
个性化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教学分析和调整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资源和支持,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整理)(一)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教学目的、方法、评价等方
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整理:
一、教育教学理论概述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研究和探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和评价等问
题的学科体系。
它包括了多种理论流派和观点,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强调学习的直接观察
和量化。
行为主义强调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主张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认知主义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的认知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
构的发展。
认知主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认知冲突的产生,认为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建
构主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建构。
五、社会文化教育理论
社会文化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的产品,强调学习与社会情境的互动
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学习者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过程,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结语
教育教学理论的多元和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理论,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则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必备基石,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首先,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关键部分。
儿童在小学阶段经历着快速的身心发展变化。
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更多的具体实物操作来理解抽象概念。
同时,了解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十分重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也是小学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课程设计上,要遵循整体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的原则。
例如,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融合,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讲授法能够快速传递知识,但要注意避免“满堂灌”;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演示法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能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要建立明确的班级规则和秩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二)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
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史上最全最完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史上最全最完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和完整的知识储备。
一、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定义及概念1.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社会进步。
2.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规范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目的、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和探讨。
3.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旨,是理解和研究教育现象以及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知识体系。
二、教育理论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 传统主义学派:强调传承、规范和秩序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 进步主义学派:注重个体发展和社会变革,代表人物有约翰·杜威等。
3. 构造主义学派:强调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等。
4. 社会批判学派: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代表人物有保罗·威利斯等。
5.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代表人物有伊凡·巴甫洛夫等。
6. 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卡尔·罗杰斯等。
三、教育理论的研究领域1. 教育哲学:主要关注教育的目标、价值观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关注社会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关注经济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规与制度,关注法律对教育活动的规范与保障。
6.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关注管理理论在教育机构中的应用。
四、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支持,使教育实践更加科学和有效。
中小学教育理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小学教育理论部分内容

简答:一、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包括(体制层面、社区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1、学校层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2、个人层面:a端正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泰然处之;b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
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2、调试情感:(情绪控制、合理宣泄、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家庭)3、改变行为:(角色学习、个别或集体讨论、坚持锻炼、寻求业帮助{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1、八荣八耻: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别于、优越于其他荣辱观的显著标志)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团结就是力量,互助产生和谐,损人利己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
)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判断: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要敢于面对困难,知难不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有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一、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包括(体制层面、社区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1、学校层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2、个人层面:a端正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泰然处之;b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
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2、调试情感:(情绪控制、合理宣泄、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家庭)3、改变行为:(角色学习、个别或集体讨论、坚持锻炼、寻求业帮助{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1、八荣八耻: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别于、优越于其他荣辱观的显著标志)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团结就是力量,互助产生和谐,损人利己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
)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判断: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要敢于面对困难,知难不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有创新精神。
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的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2、八荣八耻的意义:A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他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B明确了当代中国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公民道德规范做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学德育工作的侧重点: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八大良好习惯是:勇于表现自我;生活比较有序;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喜欢新事物。
七大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专研。
良好班集体的标志:1)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2)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3)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4)有正确的集体舆论;5)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班集体的方法:合作法;激励法(包括目标激励和竞赛激励);规范发;示范法(班主任首先要为人师表,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然后要借助于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最后,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典型事迹的激励和影响作用;强化法(通常的方式是评语和表扬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原则:1)、促进学生积极开发的原则;(填空:学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指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2)、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3)、民主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怎样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关系)(1)正确处理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为了更好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A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任课教师联席会议或个别交流,研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业成绩及身体素质的教育措施;B树立和维护任课教师的威信,为任课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C有选择地轻取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思想,增进理解,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D正确处理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E正确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简答)1)、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腔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㈢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㈣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㈤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教案的功能和作用:1、教案要按照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教案要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传道者、参与者、合作者;3、教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4、教案积极采用多种媒体与学科有机整合,积极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转变;5、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6、教案要变传统教案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的少而精。
怎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应该从学生情感的投入开始,通过培养兴趣,让学生发现自我,找到自我。
1、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3、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体制。
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必须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教师应制定好有关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与中长期计划。
最初可以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哪些情况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安全隐患的;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3、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5、指导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6、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劳动、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的;7、知道或应当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8、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怎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应该从学生情感的投入开始,通过培养兴趣,让学生发现自我,找到自我。
1、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3、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体制。
概念题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网络德育的概念及特点:概念: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
特点:网络德育一般利用(校园网)或者(因特网)进行。
⑴开放性:真正开放性德育;⑵交互性:分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⑶趣味性;⑷预见性;⑸能动性;⑹隐匿性;2)开展网络德育的意义:研究网络德育是提高的与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3)网络德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指定的论坛,留言本交流;二是通过电子信箱交流;三是通过qq聊天进行交流;四是建立或者指定绿色网站将其作为网络德育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
4)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熟悉网络的德育教师;二是熟悉网络的心理咨询师;三是对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尽心尽力的网络工程师;四是网络活动的策划者。
终身教育思想:(概念)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收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合“。
(意义)一是为了使教育不再意味着少数尖子生的特权,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合民主化;二是终身教育的实施理应完成个人与社会的适应和改革更新的任务行动研究(概念):由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概念)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
这个著名的效应就是说:“教师期望学生好,学生就真的去努力,实现教师的希望。
”超限效应:(概念)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蝴蝶效应:要特别注意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动,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变动保持高度敏感。
空白效应: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启示: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判断和面对,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概念)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效应。
延迟满足:(概念)这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
具体来说,这是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的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人的自控能力大小与人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南风效应:(概念)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