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2018-201x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
2018八年级上人教版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8.25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
张謇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_________, 大生纱厂 走上 _____
4.特点: (1)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轻工业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主要集中在_______ (4)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沿海沿江 的大城市。 _________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事业的发展:
火车 、轮船、电车、 (1)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__
实业救国 “_________”的道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颁布一系列奖励发 ②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
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
热潮。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
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___ 短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_________, 暂的春天 _________”。
业的决心;当时他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
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易错易混—精要点拨】 易错点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内因
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
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易错点2: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A、B、C三个发展阶 段及其特征。请将“无可奈何花落去”“小荷才露尖 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三句诗与三个阶段一一对 应。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苏版初二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结局和影响;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分析不同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掌握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情况;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引导学生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学生自主编排小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表达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在改造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业家张謇;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原因。
【新课导入】«大染坊»是一部反映中国民族企业自强不息的电视剧。
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位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间智慧、民间文化、民间生存哲学,书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 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透视了一代中国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了解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投影素材并展示大生纱厂的图片:大生纱厂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
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型新授课教材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授课时间40分钟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张謇的故事,了解其“实业救国”的精神;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经过,认识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特征;了解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剖析图文史料,小组讨论将问题分解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特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探究合作、对比分析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透射出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演变,既有历史价值,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中国近代战争内容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由于知识面不广泛,课本史料相对匮乏,多为理性分析,感性认识较少。
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旨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景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表达方式导入新课(2min)设问: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称为什么?学生:……师:考中状元之后要干什么?学生:……师:但是有一个人在高中状元之后却主动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转而走上了一条当时被士大夫看不起的从商之路。
这个人他是谁?他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他的经商之路来见证我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利用常识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发思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 91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 / 921.回顾旧知(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结果和影响? (2)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3)三大战役分别取得胜利的意义?(4)渡江战役的影响?2。
导入新课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
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
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
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二)读导学提纲: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背景和状元实业家?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萌芽阶段、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分别是什么时期?)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著名的企业家有 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3 / 93谁?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5。
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交通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6.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三)议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的原因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面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謇兴办实业和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艰难的历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旗袍、中山装是怎样出现并风靡一时的?(二)、新课讲授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含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产生: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3、张謇与大生纱厂: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jian)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大生纱厂1899年5月建成,有原始资本445100两。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标要求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科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的表述
1.核心知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识读文字史料,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通过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小结
随堂检测
1.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此人是(A)
A.张謇B.李鸿章C.陈启元D.张之洞
课前培训设计
1.预习培训:指导学生结合预习案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过程和特点,民国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图片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C)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日益开放、崇洋逐新
特征: 1.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2.不平衡
课堂小结
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 本主义 的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热潮:辛亥革命后 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受挫:一战后
社会生活 的变化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特征
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行业特征 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极为薄弱 地区特征 集中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
发展慢的原因: 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 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1. 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Hale Waihona Puke 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阶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政府颁布法令,发展热潮 列强忙于战事,短暂春天 列强卷土重来,再度受挫
代表人物:
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
侯德榜
特点: 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和特
征,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3. 知道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
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的史实及影响。 4. 了解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
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C )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共47张PPT) (1)
【学习目标】
• • • • • •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 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原因的探究,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 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
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 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
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
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家姐妹孔家财。”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
(2)从大生纱厂的结局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 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
影。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像大生纱厂这样的民族工业的悲 惨命运。只有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才能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以健康发展。
你知道废除封建社会的称谓和礼节的原因和作用吗? 原因: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政府下令进行移风易俗的社会变
革。
作用: (1) 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2)宣传平等的观念以扫除尊 卑等级观念。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
• (1)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也传 入中国。 • (2)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 • (3)中国内部新兴进步力量(资本主义发展) 的驱动,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 会生活习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属于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主要内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一方面起到了总结近代中国政治背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为下一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淀,有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和自信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重要的近代企业以等知识不太了解。
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并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说教学目标:1.了解张謇办实业的经历、影响和结局,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说教学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PPT展示学生熟悉的品牌手机照片提问,知道这些手机的品牌吗?你们家长都使用过这些品牌吗?我们再来看一组2016年的手机销售数据。
PPT演示,这些品牌的手机都是我们中国制造的,是我们的民族品牌,看来大家都很支持国货,热爱自己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不仅赢得国人的信任与厚爱,还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等史料,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一些“老字号”品牌的图片以及火车、轮船、电报等近代先进交通通讯工具。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也纷纷涌入中国。
这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在近代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找寻答案。
自主学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特点?探究新知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题目释疑:什么是民族资本主义?哪一历史事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产生。
并出示材料加以说明。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展示并介绍张謇生平,用张謇日记中的一句话“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体现张謇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展示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由此得出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
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和处理相关历史数据,从各种形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表述,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民族工业发展和萧条原因的讨论与分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明确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代价的,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重难点】1.张謇兴办实业和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习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是什么原因让张謇毅然选择弃官?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对清政府失去信心,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他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2)是什么原因让张謇毅然选择弃官?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对清政府失去信心,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他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有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的条文。
张謇把筹建的纱厂,取名“大生”,1899年纱厂建成。
【历史课件】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
A
2.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代表与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中国
二次备课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与原因。
教学难点:近代民族企业艰难发展原因与特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发生变
化原因与特点。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刺激了中国民族
企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创办了,带动很多
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
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事业的热潮。
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
中发展最快的是。
4. 阻碍因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和
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受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
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等著名的企业家。
5.特点: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它
们,,,而且主要集中在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
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等沿海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革新: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的流通。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
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
强令男子,
劝禁女子;废除有损人格的,代之以简单的;取消“”的称谓,代之以“”的称呼,体现了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人们的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势。
4.特点: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重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
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
之梦。
”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
2.观察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表》,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是()
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
1913年689家33亿27万多
1920年1795家50亿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外国资本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3.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
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B.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具有发展不平衡、过程曲折艰难、整体水平落后
4.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以前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无照相、电影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剪辫子
人际称谓老爷、夫人先生、君
服饰长袍、马褂、旗装西服、中山装、旗袍
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表反映的是()
类别
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时期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
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
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
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
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