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0986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d.png)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室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与管理是确保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诊疗质量的要求,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室类型和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类控制与管理。
本文将从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本要素、实验室中的常见质量问题、质量控制计划和实验室分析、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章:基本要素2.1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定义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以客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医学实验室所进行的检测、诊断、监测和研究等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
根据实验室类型和检测方法的不同,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2.2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标准、技术规范、设备和试剂、人员、环境和记录等。
其中,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判断实验结果的标准和依据。
技术规范是实验室操作的基本规范,指导实验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备和试剂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条件,需要保证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稳定,满足实验要求。
人员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需要保证实验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依据规范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是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条件,需要保证实验室环境清洁、安静、稳定,以及符合实验要求。
记录是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需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操作过程、分析方法等,以便追溯和问题排查。
第三章:实验室常见质量问题3.1 实验室质量问题的种类实验室质量问题包括:人为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环境误差、标准误差和检测误差等。
其中,人为误差主要指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疏忽、技术水平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主要指仪器性能不稳定、校准不及时等因素引起的误差;试剂误差主要指试剂的质量不稳定、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环境误差主要指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标准误差主要指标准溶液的质量不稳定或使用不持续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检测误差主要指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误差叠加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20282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3.png)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实验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成为保证医学实验室正常运转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检验标准、质量保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分析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医学实验室作为关键的诊断环节,对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极高。
要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应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和培训机制。
实验室应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招聘标准和岗位职责,并通过面试和能力测试等方式筛选合适的人才。
同时,应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其次,重要的是建立正规的人员资质认证制度。
医学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例如医学检验师、实验室技师等。
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岗位资质认证机制,并对员工的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二、设备管理医学实验室的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设备管理也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结果准确性,以下是一些设备管理的规范。
首先,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
医学实验室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同时,应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落实应急措施,以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此外,还可以制定设备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三、检验标准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必须依据严格的检验标准。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学实验室应遵守以下规范。
首先,应建立标准化的检验操作规程。
医学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试验方法、样本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其次,需要确保检验仪器设备符合相关标准。
医学实验室应选用经过验证的检验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6fb1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9.png)
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在医学领域中,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着病患的健康和医学研究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一、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是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防护设施,如防火墙、灭火器、安全洗眼设施等,以保障实验室内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其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此外,实验室应制定和执行紧急救援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是保证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
首先,实验室应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其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的记录和档案,以备查证和追溯。
三、实验室物质管理实验室物质管理是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室应对常用试剂和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并储存于专用柜中,以防止误用和事故发生。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物质使用的流程和记录,监控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定期检查和更新物质的保存状态。
此外,实验室人员应具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更新,以保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实验室数据管理实验室数据管理是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
首先,实验室应建立详尽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能力,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此外,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更新数据存储设备,以保证数据的长期保存。
五、实验室人员培训与管理实验室人员培训与管理对于医学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室应严格执行人员资质审查和培训制度,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实验室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和纪律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和监督。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3923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5.png)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目 录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01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实验室的各项活动进行规范和管控,确保实验室的检测 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并且能够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 求。
详细描述
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对实验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一些实验室 可能存在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故障频发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 外,设备使用不当、操作规程不完善等也会影响实验室质量。
实验试剂与耗材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
实验试剂与耗材的质量控制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试剂和耗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些实验室可能存在试剂和耗 材质量不稳定、来源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此外,对于试剂和 耗材的存储和使用条件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案例二:临床分子诊断实验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
临床分子诊断实验是医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遗传 病等疾病的分子诊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包括样本采集、保存 、处理、检测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需要加 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 数据分析能力。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 质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结词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2)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2)](https://img.taocdn.com/s3/m/4f17469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8.png)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旳概念与建立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旳概念对于医学实验室来说,重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后成果重要体目前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精确、可靠、及时)旳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旳信赖与承认,是检查科(或医学实验室)学科建设旳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查报告旳质量规定,仅仅靠对实验标本自身旳控制是不够旳。
由于影响检查成果旳因素诸多,诸如,医护人员对检查项目旳理解,标本采用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环境设施与否符合实验规定,量值溯源,样品管理,检测措施,人员素质等多因素。
为了保证明验报告旳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控制范畴应波及标本检查旳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旳概念去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涉及直接旳与间接影响因素)旳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旳关系,以整体优化旳规定解决好各项质量活动旳协调和配合。
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旳运营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营中浮现旳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旳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地运营。
换言之,按系统学旳原理建立起一种体系,使对也许影响成果旳多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在受控状态,使检测成果始终保持可靠。
二、质量体系旳构成按照质量体系旳概念,由组织构造、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构成。
1. 组织构造:是指一种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旳职责权限及其互相关系。
组织构造旳本质是实验室职工旳分工协作关系,目旳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旳,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旳构造体系。
组织构造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旳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旳关系,从整体旳角度对旳解决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旳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派到各个层次及部门,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旳具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旳质量职权结构。
2.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旳途径称之为程序。
实验室为了保证组织构造能按预定规定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旳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原则旳设计也非常必要。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6db0c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c.png)
医学试验室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学试验室的安全管理、质量掌控和工作流程,确保医学试验室的工作安全、严谨和高效,以保障医学试验室的正常运作和结果的准确性,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类医学试验室的管理,涵盖试验室的建设、设备管理、物品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法律依据本制度的订立和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内部质量掌控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试验室建设管理第四条试验室设计与规划1.试验室的设计应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严格依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规划。
2.试验室的建筑料子和装修料子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料子的选择应符合卫生标准,并具备抗腐蚀、防火、防霉等特性。
第五条设备管理1.全部试验室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依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备案。
2.试验室设备应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试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试验室物品管理1.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物品管理制度,明确物品的分类、编号、存放位置、使用责任等。
2.试验室耗材和试剂应符合质量标准,检验日期未过期,并按规定进行分类、贮存和处理。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七条人员配备1.试验室应配备专职负责人和合格的技术人员,其中包含肯定比例的高级职称人员和具备特定资质的人员。
2.试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符合工作要求。
第八条岗位责任1.试验室负责人应负责试验室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安全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2.各岗位人员应依据试验室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履行好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九条岗位培训1.试验室应订立岗位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以提高试验室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操作技能。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课件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c271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及持续改进•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案例分析01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述定义: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对实验室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评估、改进和审核,以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满足客户需求。
特点全面性:质量管理涉及实验室的各个方面,如人员、设备、试剂、方法等。
持续性: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
依赖性:质量管理的效果依赖于实验室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特点010*******1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3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准确的结果可以避免误诊和误治,保障患者安全。
保障患者安全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增强实验室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客户。
提高实验室声誉起源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医学实验室开始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质量管理程序。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也不断完善,从简单的程序发展到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现状目前,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监管和标准化工作。
0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人员培训与资质认证根据实验室的工作需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与考核资质认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师资、课程设置等。
按照培训计划,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611bb9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0.png)
医学试验室质量掌控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为确保医学试验室的工作质量,合理布置试验室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医学试验室的科学、规范运行。
第二条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学试验室的质量掌控与管理,包含临床检验试验室、病理试验室、微生物试验室等。
2.试验室全部从事试验工作的医务人员,包含试验师、技术人员、清洁员、管理人员等,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质量掌控与管理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验室工作应依据科学规范进行,确保试验方法和技术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规范性原则:试验室工作应严格遵从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确保试验室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3.安全性原则:试验室工作应确保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试验室环境的安全性。
4.质量优先原则:试验室工作应时刻关注试验数据的质量,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二章试验室管理第四条组织与人员1.试验室应依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明确人员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2.试验室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沟通。
3.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含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工作动力。
第五条设备与设施1.试验室应依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料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充分供应。
2.试验室设施应布局合理,易于操作和管理,保证试验室的清洁和安全。
3.试验室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应依照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六条样本管理1.试验室应建立样本管理制度,包含样本接收、标识、保管、分析、销毁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2.样本应在接收后及时登记并进行相关检测,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样本的保管和销毁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样本安全。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41f217c1cfad6185fa741.png)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一、临检组质控方案(一)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这些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包括以下方面: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专业的培训。
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的了解。
(2)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质控步骤,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扰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的电压变化和磁场、声波的干扰。
能根据质控图的变化及时进行仪器的调试。
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直方图变化、各项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
(4)仪器的校正:按要求定期用校准物校准仪器。
(5)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1)标本要求:血样要符合要求,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
(2)使用的一次性采血管要经过严格鉴定,产品合格。
(3)注意仪器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堵孔、空白错误等应及时处理。
(4)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
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转移瘤、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疾病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或骨髓瘤,癌症、白血病、妊娠、血栓疾病、糖尿病患者血中存在有冷纤维蛋白,可使血液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因而导致血细胞计数值增高。
此时将稀释标本放在37℃水浴,10min 后立即计数可消除此影响。
(5)血液中白细胞显著增高影响红细胞计数,或有核红细胞出现影响白细胞计数。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b308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7.png)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程序和方法。
实验室应定期对设备、试剂和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和校准,并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和记录。
2. 人员培训与管理:实验室应对实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实验室还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职责分工和绩效考核等。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实验室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实验室还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和报废等程序,以及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
4. 试剂和材料管理:实验室应建立试剂和材料的管理规定,包括采购、验收和储存等程序。
试剂和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进行合理储存和使用。
5. 质量评价与改进:实验室应建立质量评价和改进制度,包括定期开展质量评审和质量指标监测。
实验室还应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文件管理和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包括实验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和质量管理文件等。
文件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以便查阅和追溯。
7.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实验室应建立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制度,对实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实验室还应制定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程序,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建立和执行以上质量管理方案,可以提高医院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
![医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f58c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7.png)
医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一、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实验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质量标准。
本文将就医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展开论述。
二、实验室设备管理医学实验室的设备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
为了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一套设备管理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1. 设备购买和验收:实验室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在购买设备时,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验收测试,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2. 设备维护和保养:实验室应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问题。
3. 设备校准和验证:实验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和验证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并记录校准和验证结果。
三、质量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1. 质量方针和目标:实验室应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同时,实验室应定期评估和监控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
2. 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引:实验室应制定一系列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引,包括样本接收、检测方法、结果报告等。
这些程序和指引应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并确保全体员工的遵守。
3.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控样本的选择和使用、质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内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活动,如参加国家或地区的质量评估计划。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水平和能力,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5. 实验室文件和记录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文件和记录管理系统。
包括样本数据、测试结果等的记录和存储,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四、人员培训和教育医学实验室的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核心。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运行管理要点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运行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acb32eb90d6c85ec3ac6d8.png)
按评审准则描述的质量体系
A层次 质量手册
描述质量体系所涉及到的各个 部门的职能活动
B层次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详细的检验工作文件和活动证据
C层次
其他质量文件 (表格、报告、作业指导书等)
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图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 问题: ①文件应具有系统性。质量体系文件应 反映一个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特征,是全 面的,各种文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 任何片面的、相互矛盾的规定都不应在 文件体系中存在。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 持续改进的意义
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也即指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
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可通过内外部反馈、审 核结论、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实现,以达到最
终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目的。
2 方法 ①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② 确定改进目标; ③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④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⑤ 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⑥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 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⑦ 正式采纳更改。
(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指实验室管理层对实验室质量管 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实验
室全部医疗服务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变
动或改进,以确保稳定的服务质量,管理评 审一般每年一次。
管理评审内容
① 上次管理评审的执行情况; ②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质量方针是否适 宜,质量目标是否适宜、实际; ③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充分并有效实施; ④ 实验室的组织结构是否合适,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是否明确; ⑤ 实验室的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配 置是否充分; ⑥ 满意度情况及患者投诉处理情况; ⑦ 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⑧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3abb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0.png)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1. 前言医学实验室是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结果的可比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讨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设备与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等。
2.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医学实验室保证结果准确性和质量的基础。
医学实验室应建立符合ISO 15189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相关的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文件控制、内外部质量评估、设备与仪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2.1 组织结构医学实验室应有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负责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并要求他们与实验室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
2.2 文件控制医学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制度,确保所有质量管理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均能被及时更新、维护和存档。
该制度应详细规定文件的命名、编号、存放位置和访问权限等要求。
2.3 内外部质量评估医学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内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例如参与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质量控制项目、参加外部质量评估组织的评估等。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对实验过程中的质量异常进行监测和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设备与仪器管理医学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与仪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安装与验收、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设备故障的处理等。
所有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建立完善的日常巡检和维护记录。
2.5 人员培训医学实验室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能够获得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培训计划应覆盖实验室工作流程、质量管理规范、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样本采集与处理规范医学实验室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样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要求。
3.1 样本采集医学实验室应为样本采集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明确样本采集的步骤和要求。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4ea8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5.png)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设立质量管理体系1.1制定质量管理政策和目标1.2设立和明确质量管理团队1.3建立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1.4设计和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2.建立内外部质量评价体系2.1实施内部质量评价2.1.1设立内部质量控制程序2.1.2定期校准和验证设备2.1.3进行内部质量审核2.2参与外部质量评价2.2.1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评估活动2.2.2每年参加外部质量评价项目2.2.3定期对外部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3.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3.1确保资源充足和先进的设备设施3.2建立标准操作规程3.3实施标准化操作和流程3.4保证样本的正确留存和管理3.5持续进行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3.6监控和处理非符合项4.管理实验室风险4.1分析和评估实验室风险4.2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4.3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4.4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改进5.不断改进和创新5.1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5.2进行团队和流程改进活动5.3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室效能5.4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5.5引进和推广创新的质控方法和技术总结: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并持续改进的关键方法。
通过设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内外部质量评价体系、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管理实验室风险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医学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和医疗支持。
医疗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7c926e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d.png)
医疗试验室质量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试验室的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医疗试验室,包含临床试验室、病理试验室、微生物试验室等。
2. 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目标医疗试验室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供应准确、可靠及时的试验结果,为医疗诊断和治疗供应有效的支持。
2.2 质量管理责任2.2.1 医院领导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订立质量管理政策,并对医疗试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负总责。
2.2.2 试验室管理负责人应当负责试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包含质量体系建设、质量监控、风险评估和连续改进等。
2.2.3 全部试验室员工应当乐观搭配质量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试验室操作规程和质量管理制度。
2.3 质量管理职责2.3.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和完善医疗试验室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2.3.2 试验室管理负责人负责试验室的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包含人员培训、设备维护、试验室环境管理等。
2.3.3 试验室员工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试验室操作,并及时上报试验结果。
3. 质量管理流程3.1 试剂和设备管理流程3.1.1 试剂的采购应满足以下要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采购试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对试剂进行验收,并及时记录试剂的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3.1.2 设备的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建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试验室环境管理流程3.2.1 试验室的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试验室应保持干净乾净,无杂物堆放。
•掌控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确保环境实现相关要求。
3.2.2 试验室安全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订立试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医院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
![医院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c2ed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4.png)
医院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医院实验室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质量管理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本管理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保障医院实验室的安全质量管理。
1. 实验室人员管理医院实验室人员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安全质量的基础。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专业培训。
实验室主管应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定期评估和岗位培训。
同时,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2. 设备管理医院实验室设备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按照规定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应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修理情况等,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同时,实验室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监控和管理,并制定设备使用和保养的操作规范,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 样本管理医院实验室样本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
样本采集、储存和处理过程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实验室应建立样本台账,记录样本的来源、存放和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制定样本管理的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样本的溶解、污染和交叉感染等情况。
同时,实验室应加强对样本的标识和追踪,确保样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管理医院实验室环境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质量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评估,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要求。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应急疏散通道、灭火设备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实验室内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和传播,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医院实验室安全质量管理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保证。
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本管理和环境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健康。
医疗实验室质量控制指南
![医疗实验室质量控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8e25b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f.png)
医疗实验室质量控制指南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实验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为医务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为了确保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医疗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指南。
一、质量管理制度1. 体系建立:医疗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和职责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得到有效执行。
2. 文件管理:建立和维护实验室操作手册,包括实验室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流程、仪器操作说明等,确保操作规范一致。
3. 资源管理:确保实验室拥有足够的人力、设备和物资,并对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可持续性。
二、质量控制流程1. 样品管理:确保样品采集、运输和储存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变质,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标准品管理:选用合适的标准品,并进行有效的标定和保存,以保证标准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内部质量控制:每天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包括正常和异常样本的测定,以评估实验室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4.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纠正和改进操作。
三、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1. 仪器校准:根据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仪器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清洁仪器的内部和外部,更换耗材和易损件,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四、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控制1. 实验室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洁净和有序,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样本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误差。
2. 废液处理:建立废液处理制度,规范废液的储存、处置和处理,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3. 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培训实验室人员灾难和事故的应急处理,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和改进1. 数据分析:定期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24ea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8.png)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医学实验室是医疗机构中最核心的技术部门之一,承担着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医学科研等重要任务。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实施,对于确保医学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和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展开讨论。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的核心,建立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医学实验室工作质量稳定的基础。
(一)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医学实验室应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与职责,对实验室质量进行全面掌控。
(二)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明确包括样品接收、检验、数据统计与汇报、结果审核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三)质量控制活动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活动,对实验室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工作过程中的偏差与问题。
二、标准化操作与质量控制标准化操作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关键意义。
(一)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程序(SOP),确保实验室从样品接收到数据汇报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保证操作人员的标准化操作能力。
(二)质控测试与分析实验室应建立质控体系,进行质控测试与分析。
通过与质控样品比对,及时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
(三)外部质量评价积极参与和组织外部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了解实验室的分析结果是否与其他实验室一致,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三、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规范要求。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a56a4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6.png)
医学试验室质量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学试验室的质量掌控管理水平,确保试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设医学试验室的各项工作,包含试验室设备、试剂和人员管理等。
第三条医学试验室应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业务活动,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规范操作流程,保持与医学试验室质量掌控相关的证书和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性。
第二章试验室设备管理第四条医学试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并具备完好技术功能的试验室设备,确保试验室工作和质量掌控的有效进行。
第五条试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含定期检查、清洁、校正和定期更新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试验室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收,设备验收包含外观检查、功能检测和校准等。
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设备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记录和处理。
第三章试剂管理第七条医学试验室应采购具备国家标准认证或合格评定证书的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八条试剂的配制、保管和使用应符合规范操作流程,试剂的配制浓度、保管条件和使用期限应进行严格掌控,并进行记录和监测。
第九条试验室试剂应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含试剂性能和有效期等,并进行记录和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试剂应予以淘汰。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条医学试验室应有专职试验室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医学试验室的质量掌控工作,包含试验室质量掌控计划的订立、实施、监督和评估等。
第十一条医学试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和证书,参加定期的连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医学试验室人员应依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试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十三条医学试验室人员应定期参加试验室质量掌控活动,包含质检、质控和质评等,确保试验室质量掌控的有效性。
第五章质量掌控活动第十四条医学试验室应依据试验室业务的特点和需要,订立质量掌控计划,并依照计划进行质量掌控活动。
第十五条质量掌控活动包含内部质量掌控和外部质量评价两方面,内部质量掌控包含质量标准的建立、质检和质控等,外部质量评价包含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质量评价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
Output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5
实验室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1949:美国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简称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问题 1950年:Levey和Jennings于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将 统计控制图(Shewhart图)引入临床实验室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
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案,CLIA’88
– 1992年强制实施 – 五次修改 – 2003年形成最终法规,2003年4月24日实施
2006年2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 2006年6月1日起强制实施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032302-T-361)
5
Shewhart Charts
Introduced in 1924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6
Dr. W. Edwards Deming(1900 – 1993)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956年,美国质量协会授予戴明“休哈特奖章”( Shewhart Medal )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8
Demings 质量链
Improvement of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Standards Requirements for Competence of Testing & Calibration Requirement (Testing/Calibration) Requirement (Testing)
ISO9000-1994
ISO9000-1987
Guideline (Testing)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4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ustomer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12
Dr. Armand Val Feigenbaum(菲根堡姆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 全面质量管理之父 1950s年代初提出TQM的概念, 1961年,出版著作《全面质量管 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 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企业全 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 量的责任。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 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 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 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 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 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 系”。
NATA ILAC (1947) (1945)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7
什么是质控? ISO:15189的质量体系模式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8
16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ISO1/IEC 17025, ISO15189 的发展过程
>2000 ISO9000-2000
Beyond TQM ISO/DIS 15189 (2002) Medical Laboratories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 Competance ISO/IEC 17025:1999 (Standard) ISO/IEC Guide 25 2nd Ed. 1990 ISO/IEC Guide 25 1st Ed. 1982 ISO Guide 25 1978
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杨卫冲(QSD Product Specialist)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事后检查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过程监督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综合管理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2
操作者自己检验 工长检验 检验员检验 缺点 事后检验 全数检验 破坏性检验
Market-share
Price-reduction
Cost-reduction
Secure position
Secure jobs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9
1951年,日本科技联盟(Japanese Union of Scientists & Engineers (JUSE).)设置“戴明奖”(The Deming Prize)
Dr. Joseph M. Juran,(1904至今)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1
Juran 三部曲 (The Juran Trilogy):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 Shewhart:每次做一组检验,计算均值和极差范围,做控制图 – Levey和Jennings:每次对病人样品做双份检测,计算均值和极差范围,做控制图 – Henry和Segalove:对L-J图进行了改良(1952年),采用稳定的参考材料做重复检测, 得到的结果画单值控制图。
13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工业革命前: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 1875年: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 1925年: 休哈特(W. A. Shewhart)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 依赖。 ■ 1930年: 道奇(H.F.Dodge)和罗明(H.G.Romig)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抽样检验表”)。 ■ 1940年代: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 ■ 1950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 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 ■ 1958年: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 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 1960年代初:戴明、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 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日本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 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 ■ 1960年代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 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 1970年代: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 1979年 :英国制定了国家质量管理标准BS5750——将军方合同环境下使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引入市场环境。这标志着质量保 证标准不仅对军用物资装备的生产,而且对整个工业界产生影响。 ■ 1980年代:菲利浦.克罗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质量是免费的”。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 代价的观念。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1987年版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很大程度上基于 BS575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 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 199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
70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Good Laboratory Parctice(简称GLP) 1981年: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James Westgard 博士 发表了Westgard多规则技术 80年代末期,GLP的统一标准产生,发展到"认证实验室"管理阶段。 1999年:ISO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003年:ISO 17511-《校准仪和控制材料赋值的计量溯源性》 2003年: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特别要求》
© 2007,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10
质量管理之父,1969拒绝了JUSE设 置Juran Medal的提议,即现在的 Japan Quality Control Medal “8020原则”,提出质量责任的权 重比例问题。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 和统计分析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 问题中,追究其原因,20%来自基 层操作人员,80%的质量问题是由 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 Juran 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