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幼儿了解雨水来源以及雨天的气象特征2.帮助幼儿理解雨水的重要性及将雨水应用于生活中二、教学内容1.雨水的来源及形成过程2.雨天的气象特征3.雨水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及应用三、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包括雨水来源、形成过程,雨天气象特征等2.测量容器,装满水的浅盘子,小小的袋子3.描述雨衣和雨鞋的大海报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将装满水的浅盘子放在幼儿眼前,请幼儿说出里面的水都来自哪里。
(引出后,老师在PPT上介绍雨水的来源)2.正式教学(1)教学内容1:雨水的来源及形成过程•老师向幼儿介绍雨水是从哪里来的,从天上下来的。
•搭配使用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让幼儿了解雨水来源和形成的过程。
(2)教学内容2:雨天的气象特征•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雨天的气象特征,比如说下雨前的乌云、下雨时的大雨滴、雷电声等等。
(3)教学内容3:雨水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及应用•老师介绍雨水的重要性,比如说可以降温,可以滋润大地,让庄稼生长更好等等。
•带领幼儿学习在雨天需要穿什么衣服,可以在家做什么有趣的活动等等。
3.教学任务•让幼儿自己在浅盘子中用小小的袋子捉一些水,让幼儿观察自己捉到的水有多少,以及袋子与水相互作用;•通过大海报等视觉辅助工具让幼儿感受在雨天需要穿戴的衣物;•带领幼儿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唱雨歌、听雨声、做手工等)。
4.小结教师请幼儿回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比较清晰明了,但视频的设计不够有趣,应该使用更好的制作方式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设计交互性很强的任务,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但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这个任务可能会有点困难。
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3.教学环节:交互性强的任务比较能够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反思之后可以做出一些优化,比如优化任务难度,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学习观察云朵、风向、湿度等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
2.预测天气的方法。
3.天气预报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询问幼儿今天天气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教师出示天气预报卡片,让幼儿猜一猜要讲的主题。
2.讲解天气变化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如阴天、晴天、雨天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以及云朵的运动方向,让幼儿了解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教师通过风向标,让幼儿了解风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预测天气方法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预测天气的方法,如观察云朵、湿度、风向等。
教师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如用画笔在卡片上描绘天气现象。
4.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所选天气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变化,学会预测天气,为日常生活做好准备。
6.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天气变化的认知程度。
2.检查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评价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程度。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关注幼儿的表现。
2.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能否激发幼儿兴趣。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真实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
重难点补充:1.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难点:幼儿可能对天气变化的科学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感知。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天气现象中的降雨过程,认识简单的气象工具,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成因,知道如何预测下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天气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关注气候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降雨成因的理解,气象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预测下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工具图片、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讨论下雨的成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降雨成因,通过图片展示云、水滴等形成过程。
(2)介绍气象工具,如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讲解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每组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预测是否会下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下雨的成因和预测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下雨、晴天、阴天等。
2. 降雨成因:水蒸气凝结、云滴碰撞合并等。
3. 气象工具: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生长情况,记录天气变化,预测下雨。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结合降雨成因,进行合理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能积极观察天气变化,但部分幼儿对降雨成因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其他天气现象,如雪、雾等,提高幼儿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降雨成因的理解,气象工具的使用。
2. 实践情景引入:天气预报视频的选取与引导讨论。
3. 例题讲解:降雨成因的讲解和气象工具的介绍。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实践性与答案的指导性。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晴天、阴天、雨天三种天气状态;2.知道下雨的原因;3.能够通过观察云朵和天空的变化来预测天气;4.学会绘制简单的天气图表。
二、教学内容•区分天气状态•下雨原因•预测天气•绘制天气图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老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早上我们出门时天气怎么样?”引导学生思考当天的天气状态。
接着,老师再问:“什么是阴天?什么是晴天?什么是雨天?”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的天气状态。
2. 学习下雨的原因老师向学生介绍下雨的原因: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随着云层的增多,云中的水滴逐渐增多,当水滴变得足够大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水。
3. 预测天气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和云朵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首先,通过观察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判断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
然后,通过观察云层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向左、向右、静止等),进一步判断是否会下雨。
4. 绘制天气图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学生介绍了天气图表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首先,老师让学生观察外面的天气状况,并记录在天气图表上;然后,以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老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三种不同天气状态的图示,以便于加深对不同天气状态的认知。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话语、行动、问答等多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2.通过教师的观察来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配合其他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温故,巩固和拓展。
五、教学资源教具:白板、黑板、彩笔、天气图表等;参考书籍:《小学科学2》第三单元六、教学反思该教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参与互动。
同时,此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中的气象现象,并以此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更深一步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发现精神、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活动目标1. 了解天气符号,知道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2.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能够预测天气情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图片、记录卡、画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2. 基本内容学习:教师讲解天气符号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天气符号。
3.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天气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预测天气。
4. 记录与分享:幼儿用画笔在记录卡上绘制自己预测的天气,并与同伴分享。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天气角”,让幼儿持续关注天气变化。
3. 区域活动:设置“天气预报”区域,让幼儿模拟预报天气。
五、活动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及天气预测能力。
2. 家长评价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变化的情况。
3. 幼儿自评和他评,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天气符号及其意义2. 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格式3. 学习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4. 培养幼儿的预测能力和判断力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天气符号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和理解。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参与观察天气变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4. 分享交流法: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预测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天气符号:教师讲解天气符号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天气符号。
3. 观察天气变化: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天气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预测天气。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
2. 能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天气符号,了解其代表的意义。
难点:通过观察天气预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1.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
2. 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预报填空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天气的变化。
2. 认识天气符号:教师向幼儿介绍天气符号,让幼儿了解其代表的意义。
3. 学习预测天气: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气预报,引导幼儿学习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4. 实践操作: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天气预报填空题,让幼儿独立完成,检验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天气预报,尝试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并与家长分享。
2. 鼓励幼儿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对天气符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完成天气预报填空题时的表现,检验其对天气符号的掌握和预测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预报并与家长分享的情况,了解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天气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天气变化。
3. 开展天气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天气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反馈,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
3.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幼儿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具体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解雨形成过程,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解雨形成过程,掌握简单天气符号,能够观察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活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使幼儿理解雨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提前预测降雨。
2.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天气符号,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天气预报视频、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天气预报表格、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近期天气变化,引导他们关注降雨情况。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雨形成过程,让幼儿解雨是如何形成。
(2)介绍简单天气符号,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识别。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出示各种天气符号,让幼儿进行识别练习。
(2)分组讨论,让幼儿预测未来一天降雨情况,并记录在天气预报表格中。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预测,对他们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雨形成过程2. 天气符号3. 天气预报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未来一周天气变化,预测降雨情况。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和记录,给出相应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雨形成过程和天气符号有更深入解,观察和预测降雨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幼儿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解天气对生活影响。
2. 开展“小小气象员”活动,让幼儿参与天气预报制作,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方面,我特别关注雨形成过程和天气符号识别,这两点是幼儿理解天气变化基础。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章节为《下雨早知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学习雨的形成过程;2. 掌握如何通过观察天气现象预测下雨;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下雨前的天气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下雨前的天气现象;难点: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下雨前的天气现象。
2.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通过PPT展示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是如何形成的。
3. 观察天气现象: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出下雨前的天气现象,并说明原因。
4. 例题讲解: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预测是否下雨,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的形成过程、下雨前的天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雨的形成过程;2. 观察天气预报,记录下雨前的天气现象;3. 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不被雨淋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视频、图片和PPT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掌握了下雨前的天气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作业设计中,发现部分幼儿对观察天气预报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天气变化,尝试自己预测天气,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可以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下雨时的感受,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雨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中提到的雨的形成过程,是幼儿理解天气现象的基础。
这个过程涉及到水蒸气的凝结、云层的形成、降水等环节,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具来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实践情景引入
引入环节应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预报视频,确保视频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幼儿理解。同时,引导幼儿分享个人经历时,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二、新课导入
1.雨的形成过程讲解要简洁明了,动画展示要生动形象,以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
2.在介绍气象预报工具时,要详细说明每种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幼儿充分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和内容。
2.新课导入中雨的形成过程的讲解和动画展示。
3.例题讲解中如何观察天气变化和进行简单天气预报的步骤。
4.随堂练习中分组讨论的引导和气象预报工具的使用。
5.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和简单天气预报的实际操作。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教学方法调整和户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2.语调起伏有致,注重节奏感,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教学内容充分展开。
2.在关键环节适当增加时间,如新课导入、例题讲解等。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是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拓展。
2.是否组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简单天气预报的答案示例要规范,便于幼儿模仿和学习。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学方法调整方面,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难所在,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2.组织户外实践活动时,要确保活动安全,提前规划好观察内容,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各种气象现象,学会观察天气,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了解下雨的征兆。
2. 学会观察天气,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征兆,学会观察天气。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并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图片、气象道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谈论:“你们发现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2. 讲解下雨的征兆(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下雨的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2)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下雨前的征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观察天气,记录下雨的征兆。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乌云、闪电、雷声等。
2. 观察天气的方法:看、听、闻、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
内容: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的征兆。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填写。
2. 家长评价:请家长对幼儿的观察过程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雪天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家长评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表现和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增加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兴趣。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下雨?1.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幼儿下雨会出现哪些现象。
2.简单介绍下雨的定义和原因(如水蒸气形成云层,云层积聚水分形成雨滴等)。
2. 下雨前的表现1.引导幼儿思考并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和自然现象(如阴天、乌云密布、风、打雷等),并和他们讨论这些表现代表了什么。
2.课堂上播放有关下雨前的视频,加深幼儿的印象。
3. 下雨的过程1.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下雨的全过程。
在展示的同时,教师指导幼儿依次描述每个步骤,带领幼儿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
2.给幼儿发放一些关于下雨发生的小图画,让他们自己黏贴到白板上,表达自己对下雨过程的理解。
4. 下雨的好处1.引导幼儿思考下雨对人类和自然的好处(如补充水分、促进植物生长、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
2.在课堂上给幼儿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幼儿理解下雨需要,并强化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相互关联的概念。
5. 合作探究1.分成小组,让幼儿设计一个观测下雨的方法,并带领他们进行实践。
2.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的现象,并与同伴一起分享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下雨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模拟观察法:通过图画、视频等媒介形象地演示下雨的形象过程,让幼儿参与观察,了解下雨的全过程。
2.讨论式探究法: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形式探讨下雨的表现和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让幼儿设计观察下雨的方法,进行实践,并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观察和讨论下雨前及下雨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小组活动的结果来评估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探索兴趣。
3.教师对幼儿的笔记及对知识点的回答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认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有关自然现象的训练。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如乌云、风、温度等。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天气预报道具等。
2.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所,宽敞明亮,空气质量良好。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天空的变化?”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基本部分: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如乌云、风、温度等。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这些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3.3 实践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天气预报游戏,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根据天气现象预测是否会下雨。
其他幼儿听后,判断预报员的说法是否正确。
通过实践,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5.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天气预报”角,让幼儿继续观察和预测天气。
第六章:活动步骤详细说明6.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雨声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这让我想起了什么天气?”6.2 基本部分: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展示云朵的形状和天空的颜色变化,询问幼儿:“这些图片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认为这些现象和下雨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外的天空,记录下雨前的变化。
6.3 实践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盐水滴入醋中的气泡现象,解释这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幼儿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尝试预测天气。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预测准确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下雨的征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具(雨衣、雨伞等)、图片、视频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导幼儿说出雨具的名称和用途,引出活动主题。
2. 基本部分:(1) 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天气特点。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能提前知道下雨?下雨前有哪些征兆?3. 实践操作:(1)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寻找下雨前的征兆。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下雨前的征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的观察和实践情况。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观察到的下雨前的征兆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天气预报”角,让幼儿参与制作天气预报。
五、活动反思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和户外观察,让幼儿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认识雨具及其用途。
2. 了解下雨前的征兆。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活动步骤1. 导入:出示雨具,引导幼儿说出雨具的名称和用途。
3. 实践操作:户外观察,寻找下雨前的征兆;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十、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关注幼儿在家的观察和实践情况。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4.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活动目标:1. 了解天气符号,知道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
2. 学会观察天气预报,掌握看天气预报的方法。
3. 能够根据天气预报预测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1.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
2. 天气符号卡片。
3. 记录本和笔。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或展示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代表了什么意思?”2. 学习天气符号:教师出示天气符号卡片,逐一介绍每个符号代表的天气,如太阳代表晴天,雨滴代表雨天等。
3. 观察天气预报: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字。
4.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笔,引导幼儿在观看天气预报时,将看到的天气符号记录下来。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提问:“你们学会了怎么看天气预报吗?知道了哪些天气符号?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天气符号。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天气预报角,定期更新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3. 科学探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探究,如雨后的空气、云彩的变化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天气符号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预报的情况,以及能否合理安排活动。
3. 定期检查幼儿的天气记录本,了解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六、活动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符号。
2. 教师讲解天气符号的含义,如太阳代表晴天,雨滴代表雨天等。
3.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如何观察天气预报,包括观看日期、时间、地区和天气符号等。
4.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观察天气预报,并记录下来。
5.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预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下雨早知道》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简单科学现象,知道天气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具(雨衣、雨靴、雨伞)、多媒体课件、图片、玩具小鱼若干。
2. 经验准备:幼儿有下雨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具,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部分:1) 教师讲解下雨的简单科学现象,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
2) 幼儿讨论:下雨时我们可以做什么?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3)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下雨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幼儿想象:如果下雨了,小鱼会怎么样?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 小组活动: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时的保护措施,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下雨时的应对方法。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环境延伸: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边环境,了解下雨对植物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关爱植物意识。
3. 区域活动延伸:教师在科学区设置“天气预报”游戏,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下雨现象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意识。
七、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塑料盒、水、小石子、沙子、颜料、小雨伞模型、放大镜。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和实验的基本经验。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雨伞模型,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经历。
2. 基本部分: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下雨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幼儿思考。
2) 实验活动: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塑料盒、水、小石子、沙子、颜料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和混合情况,探究下雨的过程。
3) 观察与记录: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优质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具体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天空、气温、湿度等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尤其是下雨征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天气变化基本知识,特别是下雨征兆。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探索科学能力。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关心天气、关爱环境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预测下雨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能力,提高幼儿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图片、气温计、湿度计、雨伞、雨衣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幼儿观察窗外天空,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天空中云朵和阳光代表着什天气。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情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讲解天气变化原理,引导幼儿关注气温、湿度等与下雨有关因素。
3. 观察实践(15分钟)分组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气温计和湿度计,让他们记录数据,并结合天空状况,讨论下雨可能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天气图,让幼儿根据观察到数据,预测图中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原理图2. 下雨征兆列表3. 幼儿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户外天气现象,记录下来,并预测明天是否会下雨。
答案示例:观察时间:2023年5月20日观察地点:家中阳台天气现象:天空多云,气温25℃,湿度80%预测:明天可能会下雨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图画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实践,对天气变化产生浓厚兴趣。
但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时,部分幼儿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天气观察活动,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环境中观察、记录天气变化,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详细内容围绕“下雨早知道”主题展开。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天气现象中降雨过程,认识各种降雨类型,学习预测降雨方法,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自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下雨成因,认识不同类型降雨;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能力,学会预测降雨;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降雨类型识别与预测方法掌握;2. 教学重点:下雨成因理解、观察天气变化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天气预报视频、降雨模型、雨量计、雨伞、雨衣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近期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观察降雨过程,激发他们对降雨现象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降雨模型,讲解下雨成因;(2)介绍不同类型降雨,如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等;(3)引导幼儿观察降雨模型,让他们用自己话描述降雨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锋面雨为例,通过PPT课件展示降雨过程,让幼儿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掌握预测降雨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实践活动,每组发放一个雨量计,让幼儿在教室内观察降雨过程,记录降雨量。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预测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降雨成因;2. 不同类型降雨;3. 预测降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降雨天气变化,预测下一次降雨。
答案示例:第一天:多云转晴,无降雨;第二天:阴天,有小雨;第三天:晴转多云,有阵雨;第四天:多云,有雷阵雨;第五天:阴天,有中雨。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彩纸、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份天气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内天气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激发小朋友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小朋友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
3、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下雨前的活动情况),幻灯片四幅(1、燕子低飞2、蚂蚁要搬家3、鲤鱼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着采蜜),录音机、磁带《夏天的雷雨》《我爱我的小动物》、各种动物头饰跟小朋友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夏天的雷雨》,孩子们进入活动室。
2、猜谜语导入课题,引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谜面: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谜底:雨)二、基本部分:1、出示幻灯片:引导小朋友观察每一幅图片中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在观察过程中,幼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预测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虫子吃,好多的蚂蚁在运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讨论)嗯,小朋友们真聪明,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在准备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师小结:《下雨早知道》:要下雨了,燕子飞的低。
这时候空气潮湿,小虫子飞不高,燕子就低飞去捉它们。
(燕子低飞要下雨)要下雨了,鲤鱼游到水面上。
这时候水里氧气少,它们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气。
(鱼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把家搬到高处,免得被雨水淹了。
(蚂蚁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
这时候空气潮湿,花儿开得多,它们忙着采蜜。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下雨早知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能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学会简单的预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雨伞、雨衣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天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讲解各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对应的天气现象。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下雨前做好准备,如带好雨伞、穿雨衣等。
5. 制作天气符号画(10分钟)幼儿利用彩笔、画纸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天气符号画。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2. 常见天气符号3. 观察天气变化,做好下雨准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天气符号,并说出它的含义。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明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并告诉家长。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的语言表达: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实物的选择与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如雨伞、雨衣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下雨天的情景。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晴、阴、雨等天气符号。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天气符号,学会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天气变化,理解预测天气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晴、阴、雨等天气符号卡片,气象观测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等),雨伞、雨衣等下雨用品。
2.环境布置:在活动室内布置一个简单的气象站,包括天气预报板、天气符号展示区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空,感受天气变化。
2.回到活动室,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二)主题活动1.认识天气符号(1)展示晴、阴、雨等天气符号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各个符号代表的天气。
(2)进行抢答游戏,巩固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
2.观察天气变化(1)组织幼儿到气象站,观察天气预报板上的天气情况。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3.预测天气变化(1)讲解预测天气的方法,如观察云彩、湿度、温度等。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天气。
(3)分享预测结果,讨论预测的准确性。
4.探讨预防措施(1)引导幼儿思考,遇到下雨天气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2)展示雨伞、雨衣等下雨用品,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学会预测天气。
五、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记录天气变化情况。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家庭中的气象知识。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天气符号的认识较为扎实,但在预测天气变化方面还需加强。
2.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下次活动中重点指导。
3.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早知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激发小朋友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激发小朋友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
3、进一步明确有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下雨前的活动情况),幻灯片四幅(1、燕子低飞2、蚂蚁要搬家3、鲤鱼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着采蜜),录音机、磁带《夏天的雷雨》《我爱我的小动物》、各种动物头饰跟小朋友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夏天的雷雨》,孩子们进入活动室。
2、猜谜语导入课题,引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谜面: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谜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灯片:
引导小朋友观察每一幅图片中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在观察过程中,幼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预测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
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虫子吃,好多的蚂蚁在运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讨论)嗯,小朋
友们真聪明,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在准备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师小结:《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飞的低。
这时候空气潮湿,小虫子飞不高,燕子就低飞去捉它们。
(燕子低飞要下雨)要下雨了,鲤鱼游到水面上。
这时候水里氧气少,它们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气。
(鱼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把家搬到高处,免得被雨水淹了。
(蚂蚁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
这时候空气潮湿,花儿开得多,它们忙着采蜜。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
3、让小朋友说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那小朋友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动物跟平时不一样吗?
(老师我见过蜻蜓飞的很低孩子们互相讨论)
4、出示下雨前预兆明显的几种动物的课件:请小朋友进一步扩展知识。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几种动物的俗语: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催。
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蜜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等等。
5、请小朋友选择动物头饰,进行下雨前的准备活动状态。
引导小朋友在游戏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师及时观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让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动作,全体小朋友一起跟学。
老师说出动物名称,小朋友学下雨前的动态。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结束部分:
随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走出活动室,观察今天的天气有什么变化?。
四、活动延伸:
1、把你知道的动物下雨前的预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分享。
2、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观察天气的变化,让家人帮助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从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哪些天气不利于人们出行、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实践活动等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唯一不足是学生搜集到的预报天气的谚语不是很多,这说明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最后的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法记录,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认识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当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也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于理解和掌握。
小百科: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