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变化型、性质型素材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优选篇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优选篇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1一、背景原因类1.呈现的方式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路径的选择(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政治方面,可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涉及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__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
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__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与复习5个隐形知识点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与复习5个隐形知识点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答题术语影响类试题【答题术语】1。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2。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
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
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6。
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7。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8。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9。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0。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类试题【答题术语】1.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2。
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3。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4。
如何认识清明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5。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中国社会的巨变6。
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7。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8。
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
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原因类试题【答题术语】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2。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4。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5。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6。
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7。
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开放探究类试题【答题模板】特点概述: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
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类型1提炼观点型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04 变化、趋势类材料题(解析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答案】
(2)变化: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
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答案】
(2)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1)变化: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
关系:反帝爱国运动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社会各界的联合和党的领导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密切关联,相互促进。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变化型性质型素材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 | 变化型、性质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变化类历史试题?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
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二.变化类历史试题的三种形式1.前后变化型:(1)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
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
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由闭关锁国变化为被迫开放。
2.阶段变化型:即分阶段归纳。
如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然经济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3.内容变化型: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其答题模式为列出新出现的情况。
如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材料解析题中“变化”类试题:1.设问模式:“根据材料……,指出……变化?(X 分)”2.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十一、性质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
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1.例1:俄国1861年改革。
(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
(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主观题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一、内容措施型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二、背景原因类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2024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2024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一、概述历史主观题是高考历史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察学生历史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技巧的掌握,对于顺利完成试题、提高分数至关重要。
以下是____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的总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解答历史主观题的基础,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加历史学习班以及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命题思路的理解历史主观题的命题思路主要有三种:综合型、评析型和材料型。
在解答历史主观题前,考生需要先理解题目所属的命题思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解答。
1. 综合型综合型的主观题一般是根据实际的历史事件或问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这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并进行权衡和判断。
解答时,应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
2. 评析型评析型的主观题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要求考生进行评析和阐述。
这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对一定的历史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影响等方面。
解答时,应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论述充分。
3. 材料型材料型的主观题是根据一定的历史材料进行解答,考察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时,考生应较好地理解材料的含义和背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注意分辨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避免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四、解题思路的把握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考生需要把握一定的解题思路,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 审题阶段在审题阶段,考生应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命题思路。
同时,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进行分析和理解,明确解题的方向和范围。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问句,切忌歧路误判。
2. 查缺补漏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相关知识点上有缺漏的情况,可以暂停解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键入文字]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试题的难易与题型有密切关系,对思维能力要求低的题型,当然容易,相反,则难度就会增加。
同样的思维能力要求,熟悉的题型就感觉容易,相反难度就会增加。
高考命题专家,也时常通过调整题型,来控制高考试题的难度。
因此,考前对一些重要题型进行热身训练,是确保高考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
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历史试题分类繁多,如问答题、材料题、文物题、图表题等等。
我认为许多分类都是基于形式,以这样的分类进行训练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在此,我以试题对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要求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几类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型进行分析讲解,给出解答思路,并提供相应的训练题。
从目前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命题看,单一类型的题已经很少,往往一个大题的几个小问,属于不同的思维类型,因此,我这样分只是从便于考生训练的角度考虑的。
命题形式千变万化,但从根本上而言都是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能力。
材料题、文物题、图片题等都只是思维材料、信息来源的变化,只要完成了从中获取信息的步骤,下面的作答最终还是归为下面所提到的几个类型。
当然,历史文字、文物、图片、图表等材料的处理也需要一定的能力与技巧,因此,我在选择练习题与例题时,注意考虑了这些类型的题目,请充分利用相关练习,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与水平。
练习不多,请一定要动手写一下,只想不做是难以收到良好训练效果的。
遇到问题先别急,抓住设问细分析。
设问类型先弄清,明确思路再解题。
方法技巧我提供,训练提高靠自己。
熟能生巧是古训,动脑动手需统一。
(一)比较题:题目特征记心中,遇到问题才不懵:题目要求将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放在一起,要求找出其异同点,有的还明确要求就相同点或不同点,得出认识或启示。
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是高考所要求的重要学科能力之一,比较题本来是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之一,但最近几年没有出现过,因此,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高考历史题型题型 趋势、特点、实质类主观题
题型 变化、趋势类
【考情一览】(注:“+”前统计是25分综合题,后是15分选做题
的设问数量和分值)
年份 2020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设问 数量 1+0 0+0 0+1 1+0 1+0 0+0 1+0 0+0 0+0
分值 4+0 0 0+6 7+0 6+0 0 6+0 0 0
一、特点(征)类 【解法指导】 首先,明确题干涉及的主题,找出关键词;其次, 根据材料信息及题干分值,从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回答。特点 特征可从背景、时间、内容、地域范围以及影响等考虑。最 后,结合材料中归纳的内容以及所学相关知识总结答案。
二、性质、实质类 【解法指导】 首先,明确题干涉及的主题,找出关键词;其次, 根据材料信息及题干分值,从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回答。性质 或实质可以从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和双重性质以及是否发生变 化等方面考虑。最后,结合材料中归纳的内容以及所学相关 知识总结答案。
【题型立意】 变化、趋势是指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 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一、阶段(前后)变化型 【解法指导】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段进行分阶段比较,既可 以答前后不同,也可以直接答后者发生的情况。
二、内容变化型 【解法指导】 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必须答出“变 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从……到……”“由…… 到……”
题型 特点、实质类
【考情一览】(注:“+”前统计是25分综合题,后是15分选做题
的设问数量和分值)
精选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历史解题宝典系列概括归纳(简述)类主观题答题模板全国通用
【应试策略】
历史概括归纳(简述)类主观题答题模板狠抓“四要”: ⑴审题要准:认真审题,区别三类。四类:变化趋势类; 实质和性质类;因果类;归纳要点类。 ⑵答案要全:注意读通材料,总揽全局,从政治、经济、 思想等全面分析。 ⑶语言要精:回答问题,不能滥用文学语言,而宜使用 “应试语言”,用词恰当,语言精练、精简、精准。 ⑷格式要窍:如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 “从……到……”格式答题;实质和性质类:要求“从具 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等;归纳要点类:这类题 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
【高考实例】
【实例1】必修1-(2016年高考海南,26,13分)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 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嚣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 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 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 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成 化十一年 (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 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 球“遣兵邀击,太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 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 琉球“遣使以闻,(明朝 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 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5分)
【解题指导】历史概括归纳(简述)类主观题答题模板狠抓“四要”。考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6特点类材料题含解析
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解题方法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模板1、从历史特点的设问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1)、某一时期的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和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模板2:专项分析(1)、政治方面: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体现时代特色。
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模板3: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是指那些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推理、分析、评价和判断的题目,一般出现在试卷的论述题或分析题中,它需要考生在强大的历史知识储备基础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深度解读并阐述问题。
因此,历史主观题对考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要求非常高。
现既多考生也会对历史主观题的分类存在疑惑,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分类指导。
一、时空关系题该类型题目是根据史料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历史性问题,可选取相应的知识要点进行分析。
考生也需掌握历史脉络,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以便准确把握时空关系。
在掌握好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其他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二、问题探究题考生在这类问题中,需要较强的社会现象背景知识。
该类型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解释事物本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问题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目的,并且注重问题的矛盾性和多方面性。
三、史料分析题这类题目有时涉及大量的历史史料,需要考生具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会提取史料中有关的核心知识点,并运用其历史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有效构建分析和论证的过程。
在这类问题中,要不断加强对史料研究和分析的能力,掌握围绕史料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四、历史态度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史料及其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及史料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谈谈个人对历史及其历史事件的态度。
同时,要注意除了解决问题外,还要关注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思考能力题这类问题通常涉及事件的种种问题,可能涉及历史背景、要点、事件、人物等。
考生需要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采取统一的论述方法,提出合理的思考方式和结论,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分类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指导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原因。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因果关系的设问形式,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一事件的发生?或者为什么某一现象会出现?四.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考察的是哪种原因。
2.对历史事件、现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3.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最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论证和解释。
比较对比型一.什么是比较对比型试题?比较对比型试题是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得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二.比较对比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事件对比、人物对比和文化对比三种。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对比、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三.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要求。
2.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3.从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和总结。
综合型一.什么是综合型试题?综合型试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材料分析、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等。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阐明其历史意义等。
三.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
2.分析材料,找出历史事件、人物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3.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进行补充和印证,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3)根本原因:是影响全局、具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主要原因的基础和根源。
改写:原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内因和外因,包括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历史变化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高考复习:历史变化类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变化类主观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本篇将对这种题型的类型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一、题型类型1.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变化:这类题目通常会问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在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方面的变化,需要考生对相关史实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2.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变化:这类题目通常会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类似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以考察考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3.探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这类题目通常会问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需要考生对相关史实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二、解题技巧1.明确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是什么,要求回答什么内容。
2.梳理相关史实: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将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按照时间顺序、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3.抓住关键词: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抓住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4.归纳和概括: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将相关史实进行归纳和概括,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5.注意语言表达: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三、高考真题举例解析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它的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产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英国的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在国家的控制下生产产品,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材料三: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作者:郭仁贵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3年第03期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分类大体包括背景原因类、内容措施类、特点特征类、影响意义类、认识启示类、论证评述类等几方面。
了解这几类设问形式的呈现方式、一般的思考路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历史主观题的解题能力。
一、背景原因类1.呈现的方式。
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分析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分析;政治方面,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分析;思想文化方面,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分析。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分析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以及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3.典型题示例。
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
“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素材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 | 影响意义型、评价评述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高考历史主观题专项指导
2018届高考历史主观题专项指导专题25 历史材料解析主观题答题的策略和技巧 (1)专题27 历史内容、措施类的主观题答题方法 (9)专题28 影响、意义和作用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13)专题29 历史概括归纳(简述)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18)专题30 历史比较题答题模板 (22)专题31 历史数据图表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29)专题32 历史特点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33)专题33 历史观点评判型主观题答题方法 (40)专题34 历史开放型主观题答题方法 (42)专题35 历史评价主观题答题方法 (46)专题36 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50)专题37 历史图像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57)专题38 历史地图主观题答题妙法 (61)专题39 历史活动探究主观题答题方法 (67)专题40 评价历史人物答题方法 (69)答案 (72)专题25 历史材料解析主观题答题的策略和技巧历史材料题解题步骤“四步曲”⑴审--解题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审要求、审题型、审求答重点、审分值等,审题逐项化、细致性和准确性是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⑵读--解题的前提:解读材料如同庖丁解牛,对材料要“速读”“泛读”“细读”“精读”,认真读正文、读材料出处、读提示性文字、读标点、读材料时间等,做到“两清”(看清材料,领会内容;理清内容,提炼中心)、“两充分”(充分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⑶联--解题的关键: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接点,把所考知识点和所学知识联系相吻合,判断哪些知识联系符合题目要求并作出选择,筛选要点而“捞分”。
⑷答--解题的归宿:做到:答案要做到“三化”:内容要点化、史论结合化、条理系统化;语言要做到“三化”:简单化、专业化、规范化;书写要做到“三化”:层次段落化、排列序号化、答题标题化。
历史材料题审题技巧“五审”审题是解答好题目的先决条件,是取得理想成绩关键。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其中,主观题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种形式,设问的类型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为考生介绍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一、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1、大题主观题大题主观题包括设计类、解释类、论述类三种类型。
(1) 设计类: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设计一个事件、人物或制度的方案。
例如,设计一个能有效推动辽宁发展的制度方案。
(2) 解释类: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分析解释。
例如,解释康熙政治的特点。
(3) 论述类: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例如,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小题主观题小题主观题包括分析类、比较类、评价类、解决问题类四种类型。
(1) 分析类: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19世纪晚期的列强入侵中国原因。
(2) 比较类:要求考生将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或制度进行对比。
例如,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改革开放政策。
(3) 评价类: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或判断。
例如,评价袁世凯的政治理念。
(4) 解决问题类:要求考生解决某一历史问题。
例如,解决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问题。
二、高考历史主观题方法指导1、答题前的准备首先,要认真复习历史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的基本现象和基本知识,以及其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特点、重大事件、主要变革等。
其次,要了解历史的思辨方法。
历史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比较、考据、评价等。
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结合历年历史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刷题。
通过做历年试题和模拟试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主观题的出题规律,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
2、答题方法对于大题主观题,考生要注意环节分明、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从有序的步骤出发,构建完整而稳健的思路体系。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材料题:1.内容、表现、措施类:答案基本都在材料中,依据问题分值,根据材料逐点概括即可;2.特征、特点、趋势类:特征、特点的答案来源于材料,但不等同于材料,需先找到材料中的内容表现,然后进行深化挖掘,概括出其内在规律;趋势类作答时需注意答案为动态语言,即“从什么到什么,或…化”。
(1)叙述历史事件类的特点:(如丝绸之路)①历史悠久(特别是材料中有“从…就有了;早在…时期就”等);②范围广;③内容广泛;④方式:和平或武力;⑤影响深远等。
(2)政府措施、制度、方针类的特点:①中央主导与地方自主相结合;②统筹兼顾(城乡、工农业、中央与地方、集体与个人等);③逐步推进(阶段性);④典型示范;⑤立法保障;⑥逐步形成体系,制度化;⑦影响深远等。
3.比较异同类:答案全部来源于材料,相同点写一起,不同点分别概括,注意指代明确。
4.背景、条件、原因类:答案主要来自所学知识,材料中也会偶有涉猎,答案要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为主要方向,但不绝对,也可以包括科技、军事、外交、内外因、主观人为因素等。
(1)中国古代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社会矛盾的尖锐(根据材料中时空加以描述);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或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影响(根据时空加以准确描述)。
(2)中国近代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政治:①内: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等)统治的腐朽,阶级矛盾激化;②外:外来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时空准确描述)。
经济:①内: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时空准确描述);②外:商品输出或资本输出的不断加深,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时空准确描述)。
思想:①内:林、魏新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根据时空准确描述);②外: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启蒙思想)(3)中国现代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政治: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的正确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 | 变化型、性质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变化类历史试题?
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
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二.变化类历史试题的三种形式
1.前后变化型:(1)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
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
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由闭关锁国变化为被迫开放。
2.阶段变化型:即分阶段归纳。
如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然经济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3.内容变化型: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其答题模式为列出新出现的情况。
如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材料解析题中“变化”类试题:
1.设问模式:“根据材料……,指出……变化?(X 分)”
2.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十一、性质型
【高考历史方法指导】
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
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
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
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
1.例1:俄国1861年改革。
(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
(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3.例3:鸦片战争。
(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4.例4:美国内战。
(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
1.战争型
(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革命型
(1)革命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革命阶级和革命目标方面归纳。
(2)举例: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运动型
(1)运动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阶级、活动方式或活动目标特点等归纳。
(2)举例: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自救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