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缘起因
中观思考题及答案
中观思考题及答案1、请解释“中观庄严论”。
[1-3]答:所谓的“中观”,有文字中观、基中观、道中观、果中观;或者将其解释为“般若波罗蜜多”。
“庄严”,有自性庄严、装饰庄严、开显庄严几种。
中观远离一切戏论的本来意义,就是自性庄严;对此本来意义,通过各种推理进行严饰,叫做装饰庄严;中观原有的、隐藏的意义,通过不同的教证、理证开发出来,叫做开显庄严。
具足断除人们相续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以及从轮回中获得救护两种作用的善说,则被称之为“论”。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庄严论”的含义。
2、藏传佛教当中,顶礼句分为哪四种?师君三尊又是指什么?[9.10]答:藏传佛教当中有四种顶礼方式:1直接明说的顶礼句,2诸佛菩萨护持我、救护我,3愿诸佛菩萨战胜一切违缘的顶礼句,4诸佛菩萨赐予我吉祥的顶礼句。
在藏传历史上,莲花生大师、国王赤松德赞、菩提萨埵,被称作师君三尊。
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师分别是亲教师和轨范师,所以用“师”字代替;“君”是国王的意思。
这三者在藏传历史上,是对整个佛教贡献最大、加持最大的三位上师。
3、麦彭仁波切撰著本论的目的是什么?[3]答:麦彭仁波切撰写这部论典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他的上师欢喜,所以本论也叫做《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第二课2、什么叫做著论五本?[21-24]答:著论五本,即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全论内容、有何必要。
3、哪些经续中对本论作者静命论师作了授记?是如何授记的?[25-27]答:《文殊根本续》及《楞伽经》中作了授记。
《文殊根本续》:“本师教典于人间,末时世界衰落际,精勤持戒王相者,必定无疑现于世。
”间接来讲,也可以说是对静命论师的一种授记。
《楞伽经》中指出:在未来之时,当外道的邪见纷纷涌现之时,犹如对治般的高僧大德将会出世。
此经云:“此后未来时,导师名智慧,开显五所知,大勇士现世。
”“智慧”实际上是静命论师的别名。
第三课4、请说明本论作者在印度、藏地以及开创宗派方面的超群智慧。
[33]答:正如古大德所说:静命论师对于自宗和他宗都已通达无碍,并且亲见文殊菩萨,在其纯净无垢的莲蕊足下恭敬顶戴。
中观共同五大因-推荐下载
中观共同五大因: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中说:“于因观察,金刚屑因;于果观察,破有无生因;于体观察,离一多因;于一切观察,大缘起因;即以四大因进行抉择。
”《入智者门》中说:“分别来说,有共同五大因;归纳而言,破四句生因可摄于金刚屑因,如此即共同四因。
”具体说,什么是离一多因?答:一不成立,则多不成立。
多不成立,一则不成立。
例如:粗大的色法是由微尘组成,如果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则粗大的色法也就抉择为了空性。
反之亦然。
如何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呢?答:《量理讲记》:“《中观庄严论》的抉择方式为:中间的无分微尘,有没有朝向东西等方向?如果有六个方向,它就不是无分微尘了;如果没有分(意味着没有体积),那有多少个微尘积聚在一起,实际上也不能积聚成粗大的法。
”这样,通过抉择无法微尘空性,就抉择了了由其构成的粗大色法的空性。
这就是中观的离一多因。
如何将无分刹那抉择为空性呢?答:我们承许之无分刹那如果有一个时段,则有A和B两端,如果这个无分刹那的A端和B端接触,则A端和B端之间没有间隔,则A与B合二为一,成为一体,这样,就有一个大劫成为的一刹那,无分构成心识的相续。
如果A端和B端不接触,则一个无分微尘有了A部分和B部分,A端和前一无分刹那的Z端接触,B端和后一个无分刹那的C端接触,这样,A不是B,一个无分微尘已经分成了两个可以分割的部分,怎么还是无分微尘呢,应成有分微尘了。
不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胜义谛时,必须运用上述这些因。
一切万法的因、体、果,通过上述四大因全部可以抉择为空性。
在这四大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证之王,就是所谓的缘起因。
不论何种理证——名言理或胜义理,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就像人中的国王一样,缘起因就是所有理证之王。
离一多因在所有理证、所有逻辑论式中,就好像宝剑最锋利或者矛的最尖锐之处,任何东西与之接触均会被砍破一样。
虽说离一多因是观察万法本体的一种因,但实际上,只要以离一多因来观察,因、体、果等任何法都是无法堪忍的。
七大缘起介绍
我的博客今天0岁316天啦!(0/1)2010-09-03 06:12[转载]子午流注图(0/16)2010-06-04 15:15六度的大境界(2/31)2010-02-12 06:23佛教是佛陀的教育(1/20)2010-02-01 06:25平常心即是道(0/30)2010-01-31 08:08人类的大一统——世界需要大通(3/29)2010-01-23 17:07人类的大一统——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或…(1/19)2010-01-22 16:15人类的大一统——论美国帝国战略能否…(2/13)2010-01-21 19:08人类的大一统——中国人亟须猛醒(0/36)2010-01-20 14:22人类的大一统——美国世界帝国战略与…(3/27)2010-01-20 06:51人类的大一统——美国世界帝国战略与…(1/19)2010-01-19 15:14人类的大一统——美国的世界帝国战略…(0/13)2010-01-18 06:31人类的大一统——美国世界帝国战略与…(2/24)2010-01-17 08:42人类的大一统——美国的世界帝国战略…(1/14)2010-01-17 08:37人类的大一统——世界大势(0/14)2010-01-17 07:23人类的大一统——(序)(0/20)2010-01-16 18:01佛家修炼方法(五)禅密相资(3/37)2010-01-04 06:00佛家修炼方法(四)密宗即身成佛(0/56)2010-01-03 06:53佛家修炼方法(三)禅宗明心见性(0/53)2010-01-02 06:58佛家修炼方法(二)总论(2/40)2010-01-01 07:45佛法非宗教非哲学(3/26)2009-12-28 07:02慧能大师(1/23)2009-12-27 16:32踏雪(3/34)2009-12-25 07:23逍遥吟(1/28)2009-12-24 20:47桃花吟(0/33)2009-12-24 20:34 佛家修炼方法(一)原理(0/110)2009-12-24 16:26 道家修炼方法(0/413)2009-12-21 17:21 关于开脉的知识(3/97)2009-12-20 07:02 关于静坐的知识(0/44)2009-12-19 07:35 修养须闻思正法(0/23)2009-12-17 07:22 儒释道乃修养之学(1/34)2009-12-16 17:54 何谓三大文化(0/21)2009-12-15 15:38 十牛图赏析(0/20)2009-12-14 20:06 禅宗十牛图(2/29)2009-12-13 19:44 极力推荐一本书(0/42)2009-12-06 09:30 何谓七大缘起(四)(0/25)2009-12-05 11:50何谓七大缘起(三)(0/43)2009-11-27 16:37何谓七大缘起(二)(0/31)2009-11-25 07:52何谓七大缘起(一)(0/42)2009-11-21 17:14我的立论基础(2/39)2009-10-24 13:45开博缘起(0/21)2009-10-23 18:47何谓七大缘起(一)(2009-11-21 17:14:34)何谓七大缘起宇宙间所有学问,都是为了解决宇宙、众生的问题,都必须回答三个根本问题,即众生从哪里来,众生到哪里去,众生活着干什么。
图解五蕴六入十二缘起
眼色眼识根 境 识 三和合缘生触,触缘生受、想、行。
蒲耳声耳识根 境 识 三和合缘生触,触缘生受、想、行。
根境识 三和合缘生触,触缘生受、想、行。
臭豆腐好香噢!根 境 识 三和合缘生触,触缘生受、想、行。
法尘(心相)味尘根境识三和合缘生触,触缘生受、想、行。
根尘触身根、动态(迁流变化不断)、无自性,契入寂静涅磐)。
8就是具足空慧,就是般若智慧。
当我们从五蕴六处中跳脱出来,返观这些因缘变化时,悟入「但见于法(缘起),不见有我(自性)」。
.心镜 是比喻,就是说我们把心比作一面镜子,把六根触六尘缘生的六识(见、闻、觉、知)当作镜中的影像(心相)。
在一期生命中, 只要六根健全,每个刹那都在根尘触中,因此每个刹那都在缘生六识,也就是说这面心镜无时不刻在显现影像。
因为生命是动态的,因此 镜中显现的影像也是动态的,而且必然是迁流变化不断。
由这些因缘所生法(见、闻、觉、知)缘生受、想、思(身、口、意三行),即 是根尘触当下的身心反应,成为生命的整体。
这就是根尘触缘生受、想、思,念念相续,相依相缘的必然性(所谓缘起),从这里也可以体 悟到念念不住的实相。
只要是缘起的必然是无自性(我)的、无常(必归于灭)的、虚幻的现象其性空寂。
「如实观照」就是「如实知」, 「如实知」不离当下, 就是当下的「觉知」,就是「看」,是用心在看(体验、感受):所见的现象,所听 的音声,所嗅的气味,所尝的味道,所触的感受(冷、热、暖;硬、软;风拂面,痛、痒、酸、麻、胀、舒适等等),因此而缘生的受、 想、思(行为的跟进),必然是在当下才能体会到(照见),这些都是觉知(看、体验)的内容,就在这些现象的生生灭灭的过程中,直接 体会它们的无常,无我(自性);不用想象的,思维的,而是直接照见,直接觉知因缘变化的过程,明白了,就是证入空性,体证到空性2、根、境、识1、五蕴轮回生死示意图:此三法和合 触(六入处)3、六根、六境称为色法十二因缘里面讲的‘也即是所谓的‘四识住’4、生死轮回并非仅仅是指三世生死因果,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当下的因缘中去体会刹那生灭的五蕴:法法的缘生缘灭,在我们六根门头显现,在作无声的呐喊!只要用心观察体会,当下即能自己证明。
十二缘起与四圣谛
生死轮回图画中正中心的地方,说出了根本问题,格内有三种动物,猪、蛇和鸽,猪代表根本无明,也就是愚痴,这种无明不仅是无法理解事物真相的无明,而且是对于包括自己身心在内的万物真相的一种主动误解,错误的执着事相,有一种比其自身更加具体化的存在。
猴子捞月最后全部落水的故事是对无明的解说的故事之一,故事告诉我们迷惑于无明,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由于我们很容易被无明愚痴驱使,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贪爱心,贪爱由鸽来表示,进而对任何讨厌或阻挠欲望的事物,产生僧恶感,嗔恚由蛇来表示,这三项烦恼,贪嗔痴被称为三毒,他们扭曲了我们心灵的外观,这三种烦恼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和结果,这三项烦恼也正是我们不断流转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现今科学发现人的大脑每秒可接4000亿比特的信息,而人们能够分辨识别的信息仅仅只是2000比特,就是和自己当前利益相关最大化的2000比特,如果用一个佛教名词来读解这个科学结果,那就是“我执”,人的贪、嗔、痴构成和强化着每时每刻的我执,于是人们就会不断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做出或善或恶的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这就是造业,业也叫业行,就是一个人起心动念和行为的结果,每一个的业都会在未来成熟,造成结果,自种善因,自得善果,自种恶因,自得恶果,真实不虚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自然界构成的最基本规律,比方说有时表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者瓜熟蒂落,正因如此,业也就成为了导致生死之轮轮转不息的推动力。
紧绕着正中心的两个半圆代表源自“贪嗔痴”三毒的白业和黑业,也就是善业和恶业,在黑色半圆的众生在忙着制造恶业,在白色半圆里的人们从事着善行,他们的脸朝上,象征善行会将他们提升至较高的善道,行善和造恶的不同结果形成六道,六道中每一道都不断处于轮转状态之中,没有任何一道可以超脱轮回的生死流转,哪怕天道的众生们一旦福报享尽仍会下五道沉沦。
我们现在明白了由于根始于轮转圆心的三只动物所代表的根本无明,让我们陷入了由第二圈里两个半圆所象征的善恶两业的业海之中,我们的业行从这里推动我们在六道,也就是第三圈中的不断的轮回。
抉择心的本性为无生 (1)
运用能破以上论述了如何运用正理抉择法无我,以下再运用能破,抉择心的本性为无生,这是进入密宗的不共前行,极为关键。
一、抉择心的本性即是无生观察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
自心本为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本性。
抉择心无来处,了知心为无相解脱;抉择心无住处,了知心为空解脱;抉择心无去处,了知心为无愿解脱。
心的本性,法尔如是,并非由观察使有相变为无相等,运用观察是变不知为知,开始认知心的本性。
《涅槃遗教续》云:“次寻心来源,未得证法身;又寻心住处,未得证报身;再寻心去处,未得证化身。
”以下运用共同五大因抉择心的本性:(一)运用观察因的金刚屑因与观察果的破有无生因抉择心无来处(破四句生因,含在金刚屑因中)譬如一念嗔心生起,如果有生,必定只有四种生的方式:如果是自生,说明已经成立,既已成立,有什么必要再生呢?这种生成了无意义。
又应成无穷生的过失,因为:生不必要观待任何他缘,可以自己生自己,生而再生,辗转无穷。
所以,一念嗔心起,不是以自己生自己。
如果嗔心是以他法为因而产生,嗔和这个法是接触生,还是不接触生。
如果接触生,必须两个法同时存在,但嗔心之因和嗔同时存在,嗔已经存在,何用再生呢?如果不接触,因和果的嗔心从未接触,就像东山和西山,在东山中播种,岂能在西山开花?因为二者毫无关联,不可能发生作用,怎么能以他法之因产生嗔心呢?如果嗔心是由自他共同引生,那就同时有自生和他生的过失。
如果嗔心不依任何因缘,无因而生,那就应成石头等也有心,不需要因缘故。
由此,一切时处的事物上都应当有嗔心。
然而现量见到,只在嗔境、嗔种子、非理作意三缘和合时,才生起嗔心;三缘不聚,也无法生嗔。
总之,一念心生起,不是从自己来,不是从他来,不是从自、他共同来,不是无因来,本来无来处。
破四句生:一因生一心;多因生多心;多因生一心;一因生多心。
1、破一因生一心(包括由一个色法生一心;由一个心法生一心。
)如果以色法生心,这个色法或者是外境的土石等,或者内在诸根所依的身。
中观利器之五大因、四大不共应成因
中观利器之五⼤因、四⼤不共应成因抉择⼆转般若空性见的教理依据是什么?答:教证:如佛在第⼆转*轮的《般若⼗万颂》中说:“须菩提,若对微如毫端的名相产⽣了执著,也不得究竟佛果。
”《般若⼆万五千颂》中说:“善来、善男⼦,修习般若,⼀切法不执,⼀切法不住。
因般若波罗蜜多⽆住,⽆能过于彼者。
”《般若⼀万⼋千颂》中须菩提⽩佛:“若对有为法产⽣执著,相似之法忍尚不可得,真实法忍,更不可得。
”佛说:“如是如是,汝对⽆为法产⽣执著,也不得法忍。
”《般若摄颂》云:“虽说证蕴空,菩萨勇⼠者,尚⾏相状故,未信⽆⽣处。
”理证:⾃续派与应成派共同使⽤的五⼤因:⾦刚屑因、破有⽆⽣因、破四句⽣因、离⼀多因、缘起因。
应成派不共四⼤因:汇集相违应成因、根据相同之应成因、能⽴、所⽴同样不成⽴之应成因、他称三相应成因。
《应成派是如何看待万法产⽣的呢?》同是⼤乘中观宗,为什么不问⾃续派如何看待万法产⽣,唯独问应成派?虽然五⼤胜义理论是应成派和⾃续派为遮破诸法在胜义中实有存在,共同使⽤的⼯具,但是应成派抉择的离戏空性最为究竟,⽽⾃续派分开世俗、胜义⼆谛,承认诸法在胜义是空性,在世俗中真实存在,显然是不合理的。
既然应成派不分⼆谛,也不作任何承认,他们如何看待世俗万法的产⽣呢?应成派认为,在世俗分别⼼⾯前只能承认是缘起⽣,缘起⽣因为是假⽴的,不成实有,故不落四边。
缘起⽣就是因缘所作,所作即是⽆常,⽆常就不是真实⽽是假⽴,假⽴的法没有真实性,从未真实产⽣过,对假⽴法⽽⾔,⾃⽣、他⽣、共⽣、⽆因⽣⽆从说起。
这缘起理论有两个前提:第⼀是从现法的⾓度,现法就是世俗显现法,也叫世俗诸法,简称显现、现法,这是观待空性⽽说的:即观待空性⽽说显现,观待显现⽽说空性。
缘起理论说的是显现,胜义理论抉择的是空性。
或者从现法⾓度说缘起,从空性⾓度说胜义。
应成派站在现法⾓度承认因缘所⽣法,并⾮像⼀些世⼈误解那样,说应成派唯⼀是随顺众⽣分别⼼⽽有所承认,他们⾃⼰什么都不承认。
5大缘起因
“由说诸法依缘生,
非诸分别能观察。 是故以此缘起理, 能破一切恶见网”。
邪分别所能观察的。凡夫的邪分 别就是落到有无常断去。他根本 没办法想到依缘而生。所以依靠 这样一种缘起的理,就能破除一 切的常断有无诸边的这种网缚。
五种。无因的是一种,有因的是
四种。这五种情况,都无法出生 诸法。那无法出生诸法,诸法又 在显现,是什么原因显现的呢?
既然万法都是观待因缘而产生的,故都无自性。这就是:由缘起故,定无自性。
三、凡是观待因缘而生者,实际唯是无生。
所谓缘起生,以胜义理论观察,实际不成立任何的自性生,唯一是无生。
• 论云:“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和合中已有,何须和合生?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云何从众缘, 和合而果生?” 众缘和合中,如果已有果法,则再生果不合理,因为果法已经有了,不必要再生;如果没有果法,又怎么能从 中产生果法呢?比如每一粒沙子中没有饭,多少沙子聚合在一起也没有饭产生。 • 论中又说:“若众缘和合,是中有果者,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是则众因
释疑:有时我们会讲到缘起,也会讲到缘生。缘起和缘生是什么 样的定义呢?或者它们两个有什么区别呢?
《俱舍论》当中讲到过说:“诸支因分说明缘起,有此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 缘已生,由此皆从缘所生故。”
缘起
缘生
诸多的支分,作为因的角度,说 明为缘起。由它作为缘,能起现 果的缘故,所以叫做缘起——缘 起是站在因的角度去讲的。
因缘,站在因的角度叫做缘起。这个果是由缘起而生的,所 以叫做缘起生。
这里面有因的角度,所以叫做缘起。有果的角度,所以叫做 缘生。结合起来就叫做缘起生。
缘起生
内有情 外界的无情法
由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缘起而产 生的,比如今生的识、名色、六
5大缘起因
一,一切有为无为法的自性,都是观待因缘,或者是假立的, 没有一法不观待因缘。
• 论云:“非缘起之法,始终皆无有”。 一切有为法都是依仗因缘而生,不观待因缘的法绝不是有为法,如同空中的鲜花。 • 又云:“未曾有不依,而名为无法。” 从没有不依“有法”而称为“无法”的法,任何“无法”都须要观待“有法”而成立,这是说:分别 心前安立的无为法,决定是观待有为法而假立的。 • 又云:“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大缘起因:《如意宝藏论》自释中说:“显现分(有法)无实有, 是缘起故,犹如影像。”
譬如水月是缘起故,无实有。天月和河水因缘聚合的时候,水面上显现月 影,以缘起的缘故,正显现的水月,没有一微尘许的实质,上、下、左、 右何处也找不到水月的自体,不得生处、住处、去处,非一非多,非常非 断,无生无灭。
这里面就用了水月的比喻,让我们认识到它是缘起的缘故,所以它没有实有。 因为它本体不可得,所以什么一体、多体都找不到。它也不是一个常法,也不是一 个断灭——因为它可以显现就不是断灭;因为它不是实有,它就不是一个常法。它 没有出生,更不可能有最后的消灭,所以是一个无生无灭的一个本体。 万法都是这样的一种像水中月的这种月影显现,它是因缘法,实际上了知它的时候, 就像虚空一般的空无自性。
• 论云:“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
无作,不待异法成。”
在需要观待因缘的万法当中,绝没有一个法有自性,因为,如果自性是从因缘中产生,则成为由他法 所造作的法,但自性是所作的法,如何成立是自性呢?所谓有自性,即不必要观待因缘,应当一直保 持它的性。因此,自性是“不待异法成”,不必要观待其它法而独自成立的,才叫做自性。
诸支果分,也就是这些支分的积 聚,站在果的角度来说,因缘已 经出生了。说这由于因缘所出生 这个果的缘故,所以叫做缘生。
中观体系表28
1、根本中观 :文殊—龙树《中观根本慧论》 ,圣天《中观四百论》等。
宁 玛 传 承 中 观 体 系 表
一、自空中观 (二转法轮、 (以二谛理 如所有智: 抉择: 离戏空性,真空 两木相因, 界部,中观宗) 火起木尽) (胜义量 遮诠) (共同五大因: < 甚深见派 > 金刚屑,破有 (现空二谛: ) 无生,破四句 胜义谛:空性 生,离一多, 世俗谛:显现 大缘起因) 迷乱:六凡 (因无相,果无 显 清净:四圣 愿,体空性) 现 (对境:色法) (有境:一切智智) 2、随持中观
A、中观应成派 甲、入定位:纯实证境界, (佛护、月称、 大无遮,离言,无任何承许 寂天等论师) 子、胜义谛: (不共四大因: (离戏,空性) 汇集相违、根 乙、出定位 丑、世俗谛: 据相同、能立 (显现当下 等同所立不成、 离戏空性) 他称三相理论) ( 《入中论》等) 子、究竟胜义谛: B、中观自续派 甲、胜义谛 (离戏,空性) (清辨、静命、 丑、暂时胜义谛: 智藏等论师) (显现当下)单空) (三相理论) 乙、世俗谛 子、随经部 ( 《般若灯论》 、 《中观庄严论》等) 丑、随唯识宗等
第二转和第三转二者密意双运,如此修行的就是我们宁玛巴自宗。——法王如意宝《诸乘要诀》 Qq 973451196
中 观
《宝性论》云:“具有分离之体性, 如来藏以客尘空, 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 ”如来藏以无上功德法 不空,以二取客尘显现法空。 (表诠;非遮:有破有立) 中观大致可分为四种: 真实自空中观:是指大中观应成派的正见,从无遮的 角度建立大空性,真实大中观的见解。 相似自空中观:是指中观自续派的见解,相似是因为 他遮破了诸法的实有这一面。他们是承许宗法理论观察诸 法有三种过失,分开了二谛,所以它是相似自空中观,没 有决择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暂时安立了单空的见解。 真实他空中观:承许现空双融净见量面前安立的观 点,宝性论及赞法界颂中所含等等的密义。 相似他空中观:是指唯识等见解,依他起识自证分以 遍计法而空,依他起实有。 ——益西彭措堪布《如来藏大纲他空狮吼论讲记》 (此表依益西彭措堪布《中观总义》等论整理)
缘起的概念
缘起的概念缘起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概念,有着广泛的涵义和应用。
在佛教哲学中,它是解释生命和宇宙本质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缘起也是人们思考因果关系、生活态度等问题的重要参考。
“缘起”一词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于理解佛教的本质和生活的真实性质起着关键作用。
缘起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核心教义,与空、无我和苦等佛教的三宝密切相关。
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起缘所至,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个体、事物以及整个宇宙都是由于无限的条件和因缘汇聚而成。
因此,缘起主张离空见实,看破幻象,超越相对的实有。
佛教对于缘起的解释是:“有因即有果”。
这意味着每一个现象都有其发生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又与其他的因果条件相互作用。
因果关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力量,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多种因缘的交织而成的。
每个现象都有无数的亲缘、杂缘和远缘,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没有了任何一个因素,就不会有这个现象的存在。
佛教的缘起理论也涉及到了因果报应和轮回的概念。
它认为,因果关系不仅发生在现世,也延伸至来世。
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和言语会对其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
善行会带来善果,恶行将导致恶果。
同时,一个人的生命也不止一世,在轮回中不断重生,因果关系也会在不同的生命中延续。
人们的命运是由前世的因果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行为会影响未来的轮回。
缘起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度强调个体的力量和意志,而要看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
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因素和条件所构成,不存在孤立的存在。
我们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也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待事物和他人时要保持平衡和谦卑。
缘起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待困难和痛苦时保持冷静和开放的心态。
佛教认为,痛苦和困难不是无缘无故的产生,而是由于种种因素和条件的交织而来。
当我们面临困境时,不要只是抱怨和埋怨,而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是否有所不妥。
通过对于缘起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问题,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
缘起法和因果关系
缘起法和因果关系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咱先来说说这缘起法和因果关系呀,就好像是生活这场大戏里的隐形导演。
你想想看,你今天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那可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呀!就好比你早上出门,不小心踩了一脚狗屎,哎呀,这看似倒霉的事儿,说不定后面就会引出一连串有意思的事情呢。
也许你会因为去擦鞋而走进一家从来没去过的店,然后在店里结识了一个特别聊得来的朋友。
你说这神奇不神奇?这缘起法就像是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把世间万物都给连接起来了。
每一个小小的举动,每一个细微的念头,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就像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就会引起一场风暴。
咱平时的生活里不也经常有这样的事儿嘛。
比如说你随口说了一句鼓励别人的话,结果那人就因为你的这句话奋发图强,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时候你不就成了人家成功路上的一个重要缘起啦。
再说说这因果关系,那更是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呢。
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总没错吧。
你要是天天好吃懒做,那能有啥好结果呀?反过来,你要是勤奋努力,那肯定会收获满满呀。
就好像学习,你平时不认真读书,考试的时候能考好吗?肯定不能呀!但你要是每天都花时间去学习,去积累知识,那成绩肯定差不了。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可不是凭空就成功的呀。
他们都是在背后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这才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这就是因果呀,非常公平,非常直接。
你对生活怎么样,生活就会对你怎么样。
咱在生活中可得时刻留意这缘起法和因果关系。
别小瞧了那些小事情,说不定它们就是改变你命运的关键呢。
比如说你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这看起来是件小事,可也许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善举,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呢。
又或者你今天对别人发了脾气,那可能别人也会对你心怀不满,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找你的麻烦。
所以呀,咱得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考虑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之呢,缘起法和因果关系就像是生活的两条腿,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咱要好好去体会,去把握,让它们为咱的生活服务,而不是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金刚屑因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共同五大因:共同:是指自续派与应成派共同应用的。
五大因:有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大缘起因、破四句生因(此因可以归摄在金刚屑因中)因:是指理论金刚屑因:是以比喻说明,运用这一理论(因)能如同金刚杵般(金刚)将认为万法实有的邪见大山击为粉碎化成极细微的碎屑(屑),所以叫金刚屑因。
那么此因(理论)如何破除实执呢?它主要抉择因无自性,其实也就是破除四边生。
因为没有这四种生也就不存在因的自性了,实有的生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它的实有的因呢?所谓的四边生就是指众生所认为的四种生的方式。
也即:自生:数论外道所承许:他们认为果法在因中早已存在,只是以不明显的方式存在,所谓的产生也就是果法后来明显出来而已,所以也是自现。
因此他们实际上承许因和果是一体的,如果这样的因产生果就是自己产生自己。
所以叫自生。
)他生:内道小乘的有部、经部,大乘的随理唯识以及中观自续派在名言中也都承许他生;(他生就是由他体的因产生他体的果,也就是承许因和果是不同的他体法,如柱子和瓶子。
小乘有部和经部承许胜义中有无分微尘和刹那,又承许万法是有因生,所以他们实际的观点就是承许实有的他生;而大乘唯识因承许胜义中识是存在的,所以他们说万法由心生也就是他生的观点;中观自续派在名言中承许有自相的生,而这样的生又是分开二谛来讲的,所以实际上也是他生的观点。
)共生:裸形外道承许:万法既是自生又是他生。
(以上这三种生是观待因的,如果因和果一体就是自生、因和果他体就是他生、因果二者都承许就是共生。
)无因生:顺世外道承许:如同孔雀羽毛的不同颜色,是自然产生的,不是由因生。
(此生不观待因,所以叫无因生。
)除了这四种生不可能还有其他生的方式。
所以只要破除这四生就能破除一切的生,从而得出无生的大空性。
具体破法:破自生:如果因和果一体,也即种子中已存在苗芽了,那何必还生苗芽呢?如果已有还要生就有无义生、没有必要生、无穷生的过失了。
所以自生不成立。
破他生:如果因和果是他体的,就如同柱子和瓶子一样是完全不同的法,如果这样的因产生这样的果,就会有柱子可以产生瓶子、光明产生黑暗的过失了。
中观共同五大因
中观共同五大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观共同五大因: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中说:“于因观察,金刚屑因;于果观察,破有无生因;于体观察,离一多因;于一切观察,大缘起因;即以四大因进行抉择。
”《入智者门》中说:“分别来说,有共同五大因;归纳而言,破四句生因可摄于金刚屑因,如此即共同四因。
”具体说,什么是离一多因答:一不成立,则多不成立。
多不成立,一则不成立。
例如:粗大的色法是由微尘组成,如果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则粗大的色法也就抉择为了空性。
反之亦然。
如何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呢答:《量理讲记》:“《中观庄严论》的抉择方式为:中间的无分微尘,有没有朝向东西等方向如果有六个方向,它就不是无分微尘了;如果没有分(意味着没有体积),那有多少个微尘积聚在一起,实际上也不能积聚成粗大的法。
”这样,通过抉择无法微尘空性,就抉择了了由其构成的粗大色法的空性。
这就是中观的离一多因。
如何将无分刹那抉择为空性呢答:我们承许之无分刹那如果有一个时段,则有A和B两端,如果这个无分刹那的A端和B端接触,则A端和B端之间没有间隔,则A与B合二为一,成为一体,这样,就有一个大劫成为的一刹那,无分构成心识的相续。
如果A端和B端不接触,则一个无分微尘有了A部分和B部分,A端和前一无分刹那的Z端接触,B端和后一个无分刹那的C端接触,这样,A不是B,一个无分微尘已经分成了两个可以分割的部分,怎么还是无分微尘呢,应成有分微尘了。
不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胜义谛时,必须运用上述这些因。
一切万法的因、体、果,通过上述四大因全部可以抉择为空性。
在这四大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证之王,就是所谓的缘起因。
不论何种理证——名言理或胜义理,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就像人中的国王一样,缘起因就是所有理证之王。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
人生因果之诸环节—十二因缘时间:2009-09-25来源:未知作者:佛缘总编辑“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有支、十二支等,是佛教用缘起说理论观察人生而得出的,用以解释人生痛苦根源,以及说明如何才能解脱痛苦的教义学说,是佛教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关系中,依赖某种因果条件而存在,并依靠一定的条件而演变。
这种依赖于某种条件而存在,变化的学说,就是“缘起说”.佛陀在解释缘起关系时,说这一关系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据《缘起经》说:“尔时,世尊告比丘众,吾当为汝宣说缘起初差别义,汝应谛听,极善思惟。
吾今为汝分别解说。
比丘众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相传佛陀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思惟状态中,观察分析人生苦难以及之所以会产生苦难的原因时,最后得出了这十二因缘说.十二因缘说即以缘起说来分析人生的生灭变化现象,依照缘起说,人的生命过程,生命的诞生和成长,也是由各种必须的条件而引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识,名识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
”(《缘起经》)在这儿,佛陀指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可分为彼此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这十二个环节是:1)无明(人与生俱来的蒙昧无知)。
2)行(由无知而引起的各种欲望和意志)。
3)识(由欲望和意志引起的人的精神统一体)。
4)名色(由识引起的人的精神和肉体).5)六处(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即心)。
6)触(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
7)受(通过接触而引起的苦乐感觉)。
8)爱(由感觉而引起的对乐的事物产生的贪爱之心).9)取(由贪爱而产生的追求和执着之意)。
10)有(因追求和执着而造成的生死环境)。
11)生(有了生的环境就有生命的产生).12)老死(有生就必有衰老和死亡).这十二个环节构成一个人生因果循环的总链条,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和相邻的环节构成因果关系.佛教在解释十二因缘时,又从因果关系的两个方向来加以阐述:一是从无明开始,从无明到老死顺序来看,产生痛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的无知,因此由无明而产生行,由行缘识,由色缘名识……如此下去,使众生流转于生死中,承受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七大缘起
next
异熟果乊变异而熟
业种变异,辗转相资,以渐成熟,其果方成熟而转为现 行。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苦种子现行,需待强大滋润力促成乊。 此等滋润力,以贪爱为主。爱则眷恋不舍,时时报持,不令种子退隐; 加乊以执取,则三业均赴乊,仍而令现行速现; 1、后业辗转资助原有业种变异增长,速其成熟,加重其生果力度; 2、后业远其前业,令原有业种变异消殒,推连其成熟,减轻其生果力度;
有情之数量
•
•
众生之始终
第八识之演变历程 • • • 本来佛 众生 修生佛
• • •
我法二执与我法二相 无明与妄执 善恶之安立 • 相对善恶
•
•
绝对善恶
佛教之于烦恼
next
转变
• • 概述 二身分之转变 • 识转智 • 智转识 • 总结 • 种性状态的转变 • 种性状态 • 状态转变 • 三种境界
• 数、名身、句身、文身。
• 理路 • 众同分、定异、相应、得、和合、不和合。
next
助推
阻碍
四缘
种性得由隐转显乊缘 内因 因缘 等无 间缘 有为因、亲因 无为因、根本因 ------种子 种性 后念以前念自识为缘 中间目标
最终目标
外因
增上缘
顺增上缘
逆增上缘 亲所缘缘
一切扶助乊条件
一切远逆乊条件 见分以相分为缘 见分以本质为缘
next
五果乊离系果
• 依无漏智断除烦恼所矤二障所显得乊无为法。
• 修解脱因
• 显因,非生因,属增上缘,非因缘。 • 包括—— • 三学:戒定慧 • 八正道: • 三十七道品 • 等等…… • 证无漏智 • 断二障 • 显脱离烦恼所矤系缚
next
佛教空性观思考题
佛教空性观思考题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此能生起定解吗?答: 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也越来越多。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人没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实执。
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快乐、安逸,就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始终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而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地闻思藏传佛教,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2500多年前佛陀的清净思想。
就是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即是三转法轮的内容——第一转四谛法轮、第二转空性法轮、第三转如来藏法轮。
你们若想通达般若空性,最好能先学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这部论典用非常甚深、精细的推理方法,抉择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
1)、金刚屑因:是观察万法产生的“因”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进而抉择诸法是无生空性。
具体来讲,倘若万法是自己产生自己,就会有无穷生的过失;若是依他而生,黑暗中也可以产生光明……这种推理方法,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中讲得很细致。
既然万法的“产生”无有实体,那么它的“存在”也不成立,最后的“灭亡”也没有,通过这种金刚屑因,就可以抉择一切为空性。
2)、离一多因:首先观察“一”是否成立,通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的实体,这样一来,由“一”组成的“二”等多体法也不存在。
那么,“一”怎么不成立呢?就拿一个人——众生最执著的“我”来说,这只不过是虚妄分别念假立的,真正去剖析时,头不是“我”,手不是“我”,脚不是“我”……如此一一观察下来,根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
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人们只是把五蕴聚合妄执为“我”,实际上“我”的本体绝不存在。
依此类推,万法的本体皆可抉择为空性。
这种推理方法,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中有广泛叙述,大家可以去参阅。
3)、破有无生因:是抉择万法的“果”无自性。
中观共同五大因
中观共同五大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观共同五大因: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句生因、大缘起因。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中说:“于因观察,金刚屑因;于果观察,破有无生因;于体观察,离一多因;于一切观察,大缘起因;即以四大因进行抉择。
”《入智者门》中说:“分别来说,有共同五大因;归纳而言,破四句生因可摄于金刚屑因,如此即共同四因。
”具体说,什么是离一多因答:一不成立,则多不成立。
多不成立,一则不成立。
例如:粗大的色法是由微尘组成,如果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则粗大的色法也就抉择为了空性。
反之亦然。
如何将微尘抉择为空性呢答:《量理讲记》:“《中观庄严论》的抉择方式为:中间的无分微尘,有没有朝向东西等方向如果有六个方向,它就不是无分微尘了;如果没有分(意味着没有体积),那有多少个微尘积聚在一起,实际上也不能积聚成粗大的法。
”这样,通过抉择无法微尘空性,就抉择了了由其构成的粗大色法的空性。
这就是中观的离一多因。
如何将无分刹那抉择为空性呢答:我们承许之无分刹那如果有一个时段,则有A和B两端,如果这个无分刹那的A端和B端接触,则A端和B端之间没有间隔,则A与B合二为一,成为一体,这样,就有一个大劫成为的一刹那,无分构成心识的相续。
如果A端和B端不接触,则一个无分微尘有了A部分和B部分,A端和前一无分刹那的Z端接触,B端和后一个无分刹那的C端接触,这样,A不是B,一个无分微尘已经分成了两个可以分割的部分,怎么还是无分微尘呢,应成有分微尘了。
不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胜义谛时,必须运用上述这些因。
一切万法的因、体、果,通过上述四大因全部可以抉择为空性。
在这四大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证之王,就是所谓的缘起因。
不论何种理证——名言理或胜义理,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就像人中的国王一样,缘起因就是所有理证之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缘起因是对诸法的因、体、果都作抉择的正理。
以下分成四段详细解释:一、解释缘起;二、解释缘起因;三、以缘起因推断万法无自性;四、指示缘起的究竟义。
一、解释缘起释词:何谓缘起?《入中论》云:“所有缘起法,以和合为相。
”缘起的自相即是因缘和合。
譬如以种子为因,水、土等为缘,因缘和合时,就产生果实。
果实是一种缘起的法,而不是非缘起的独自成立的法。
什么叫缘起?《入中论》说,缘起以和合为相,好多个因和缘和合在一起就会生果法,叫做“和合”。
只有孤因没有缘,并不会生果,只有缘没有因,也不会生果。
一切万法的产生,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月亮和水一和合,就出现了水月,光是月亮出不来水月,光是有水也不显现水月,所以水月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以此推广到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比如我们做饭,饭能凭空出现吗?当然不可能。
只放米就能做成饭吗?也是不行的。
必须米、水、火和时间等各方面的因缘都和合到位,才做得出饭。
这就是缘起的意思。
比如面前有一面镜子,人一走到镜子前,因缘一和合,就显现出影像。
万法就是这样的规律。
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来。
除此之外,找不出一朵以自己成立出来的花,也找不到一碗以自己成立出来的饭,也找不到一个以自己成立出来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自己成立出来的人和事物。
我们每个人有这一堆的肉体色法和受、想、行、识的心法,这个五蕴的果并不是自己成立出来的,而是由十二因缘演变而来。
为什么是这种长相、这种受、这种性格、这种命运?方方面面、一点一滴都是由因缘显现的。
由今天我们自己造业的情况,以如是如是地造因,后世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根本不必要在心外去找什么办法,就看你自己是什么缘起。
你的缘起很殊胜,将来的果就很殊胜,你的缘起并不那么殊胜,那将来的果也就不那么殊胜。
所以一切命运都是由因缘造就的。
《显句论》云:“是故,一切法的产生观待于因缘,即是缘起生之义。
”《显句论》中说:一切法都要观待因缘才会生,绝不可能自己成立出来。
观待的意思是说,果法没有自主权,完全看因缘来决定。
既然是观待因缘,就没有任何自在。
比如一朵花它能自在地说,我要怎么开就怎么开,我想大一点就大一点,想小一点就小一点,不想五片叶子想一百片叶子也行,有这样的事吗?花是没有任何自在的,完全是因缘在决定它。
从我们自己来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吗?没有这种因缘,能不能现出这种相呢?我们能飞吗?能吃一百碗饭吗?能住世三千年吗?能突然就遍知一切吗?任何事不是凭想象,必须因缘和合才会显现。
一切法的生都是缘起,至于我的头发是怎么长,长多少根、什么颜色、粗细、软硬等,颜色如何?形状如何?排列如何?我的牙齿是怎么样的,我身心各方面的状况如何,我人生一段段的遭遇如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因缘来决定。
如果今生不努力的话,基本上就跟立命之前的袁了凡一样,完全受着宿世因缘的支配。
其实,这不是宿命论,你当下就有主动权,现在有新的因缘配合进去,它又会变。
总之任何法的出生都是由因缘支配,是因缘造成了它,而不是它自己就独立出来,这就是缘起的正见。
下面简略解释一下内外缘起之义:(一)内缘起内有情是由从无明到老死间的十二缘起而生,比如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由前世的无明、行这二支而生,而后世的生和老死则观待着今生的爱、取、有这三支。
因此,有情的流转唯是因缘而起,离开缘起,则无一法存在。
一般的人,只看到轮回连续剧里很短的一段,并不知道来龙去脉,所以根本没有生命缘起的观念。
只有去观察十二缘起,才会明白生命的流转都是由心上的缘起而决定的。
由于前世以无明造了业,这个业在八识田里熏成了种子,到种子成熟的时候,就转成今生入胎时的果位识以及名色、六入、触、受,这五支是现在这一世的果报,这样的果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投到这个妈妈的胎里面来,然后出现名色、六入等,十个月后就出生,生到这个世界上又是这样的相貌、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感受呢?其实都是前世无明造业的力量感召而来。
后世自己会如何呢?后世的生和老死就取决于我们今生所造的爱、取、有这三支。
自己每一天当中是怎么爱的、怎么取的、又怎么成了有,是以这些因缘来决定自己来世的命运。
到底来世是会生在恶道,还是会生在善道;是会生在娑婆世界,还是会往生净土?完全取决于现在自己的心怎么来做。
一层一层的缘起观察下来,处处看到流转的无自在。
刚刚说的一朵鲜花,它不可能说我要胖一点,就随它的意;也不可能说,我要长出十八片花瓣,就长出十八片花瓣;我不要黄色,我要红色,这都是不可能自在的。
它有自在的话,就可以摇身一变,怎么样都可以,但是没有这样的事。
我们投胎的时候,这个果位识一下去的时候,它确实被业力推动下去的。
推下去之后,过去世以无明造业,在八识田里熏了很多的种子,其中哪一个业种子先成熟就现行出来,驱使着心投到那一道里。
这一投过去,它携带着过去世熏习的一切种子,按照业成熟的次序,一个一个地成熟,这就是所谓的引业和满业感果的问题。
引业就是牵引着心投胎的那个业,投下去了就决定了这一世生在那一道里。
而满业是决定这一世的种种差别果报。
不要认为,我这一生是运气不好,而造成了这种命运。
要想到,前世造的无量的业不会不起作用。
所以“一切由业决定”才是正确的见解。
正投胎进去的时候,前世熏的种子都带过来了。
这个时候,有了业识的投胎,就会出现这一世新生命的最初位——所谓的名色。
“色”就是色蕴,指物质的部分;“名”指四种名蕴——受想行识,是心法的部分。
那么为什么叫它“名”呢?就是因为在入胎最初的时候,受精卵可以看得到,而心识是看不到的,因为心识没有红、黄、蓝、绿等的颜色,长、短、方、圆等的形状,所以就称为“名”。
到底它的相状如何,这是没办法展示出来的。
这里要看到:如果之前没有业识投胎,而只是精血的话,并不会成为名色。
而一旦有了识加入,就顿时生起名色,这时叫做“受孕”,就是有了新生命了。
之后,由于业识力量的驱使,色蕴的这部分会随着业力一层一层地转变。
想一想,入了胎之后,有什么自主权呢?能坐在子宫里当指挥家,指挥这个胎身上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吗?根本不可能,不由你自主地七天七天这么变。
变了之后,六根就长出来了,叫做“六入”。
就是胎身已经成形了,有了人的形象。
这只有先成就了名色,才会有后面的六入。
如果没有识加入,不成为名色,仅仅以受精卵自己是不可能出现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等的六根之身的。
有了六入才有触,也就是这以后才有根、境、识和合的触;而有了触,才有苦乐受。
因此,一切都是以前前为因、后后为果。
是这样由因缘而一层一层地现起。
那么未来又怎么样呢?你在受的时候,只要有无明结合进去,就有爱。
有无明结合,受苦当然生乖离爱,乐受也生不离爱。
大体上就分这二种。
其实是有无数种的爱,从主要的倾向上说,有想去抓的心叫做不离爱,有想排斥的心叫做乖离爱。
这样有了爱,马上就取,你的心控制不住就要去取,想去抓取、攀取、夺取。
有了爱和取这二支一滋润,就成了“有”。
这个“有”是对于因取果的名字,虽然现在还没出现果报,但已经有了决定感果的势力,所以称它为“有”。
大家口里经常说“了生死”。
可问题是一天有多少爱取生出来?只要有爱取,就会增长成“有”。
而成了“有”,就脱不出生死。
你说:我不想再来轮回。
可是由不得你,已经“有”了。
“有”了之后,就不得不投胎,后世也就来了。
这个十二缘起的链子,它就像一个无形的锁链,把你生生世世锁在轮回里,解脱不了,一层又一层的系缚。
好像是一个无期徒刑的生死囚犯,呆在轮回的监狱里,这个围墙还没跳出去,后面又筑起了无数道的围墙,出生死好难哪!为什么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还没得到解脱呢?今天这里有个好吃的,口水就出来了,这就有“爱”;马上拿过来吃,就又有“取”了;不打招呼赶紧吃了,那就有了恶趣的“有”;下恶趣的一支“有”又有了,是这么严重!所以我们只是不感觉,其实每天都会造很多的恶趣因和生死因。
这些方面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停止轮回呢?就是这么难,刹那刹那都毫无自在地受着缘起律的支配。
因此,有情的流转都是缘起。
离开缘起,就不会有任何世间法。
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人,没有一朵独立存在的花,也没有一座独立的建筑物,都是因缘生的。
(二)外缘起外界的无情法,也是依缘而生,譬如植物以七因、六缘而生长,七因是种、芽、叶、茎、精华、花、果,前前生后后,为后后的近取因;六缘即地、水、火、风、空、时,地大任持,水大摄收,火大成熟,风大增上,空大无碍,时节迁变,都是俱有缘。
特定的因缘聚合,则生特定的果。
因缘转变,果也随之转变。
外界的无情法去观察的时候,也确实是依仗因缘而生。
植物是以七因、六缘而产生。
因是指近取因,缘是指俱有缘,就是主因和助缘的意思。
比如要以种子为主因,以水、土等为助缘,因和缘要配合起来才能生果。
所谓的俱有缘,就是要同时有的配合的助缘。
七因是种、芽、叶、茎、精华、花、果。
这是一个同类不间断的相续,首先是种子,再生芽,然后生茎、叶、花、果,不断地由前前生起后后,这是近取因。
六缘是它助缘的方面,需要同时配合有地、水、火、风、空、时这六个方面。
比如,地大起任持的作用,水大是摄收,火大是成熟,风大是增上等等。
光有种子等,没有地水火风等的助缘,也是长不出果的。
没有地不行,水少了也不行,火过旺也不行,要各方面搭配好才能生果。
所以,才在这地球上,由于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气压、不同的温差、不同的水土,不同的事件就出现了。
在青藏高原采摘的一朵花和在黄土高坡开的一朵花决定不一样,因为两者产生的因缘不同。
为什么在黄河南边的桔子树移到黄河北边,味道就全变了呢?虽然种子是一样的,但是水、土、阳光等不同,配合着不同的助缘,长出的果实就不同。
特定的因缘聚合,产生特定的果法;因缘一旦转变,果也随着就转变。
(三)总结内外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缘,而显现如是果。
内外诸法都是以如是因、如是缘而显现如是果。
这就是缘起律。
不是自己独自成立的,果法是没有任何自在的。
因缘一转,果就随着转,因和缘一旦和合就要显现果。
比如现在我们聚在一起,又讲又听,就一定有果产生,不想出果也不可能。
如果你是个常法,那另当别论。
但你不是常法。
今天来上课,第一刹那你的脚踏进讲堂来听,最后下课,你的心就不一样。
因为因缘已经和合,就导致不断地生起种种的心,就是前刹那的心跟后刹那的心也都不一样。
比如,你的心是因,我说话是助缘,因缘一配合,你就产生新的心了。
这个心有可能是善心,比如产生信心、智慧、欢喜心等等。
不好的地方,比如邪师讲邪法,听的人就生邪见,所以因缘一和合就产生果。
为什么世间内外万法的规律丝毫不紊乱呢?就是因为一切都受缘起律的支配,如是因、如是缘,就生如是果,没有任何差错和偶然。
二、解释缘起因以上讲的是缘起,下面讲的是缘起因。
缘起跟缘起因是两回事。
缘起是说一切果由因缘和合而起。
缘起因,是指以“缘起”为理由来推断诸法无自性。
理解了缘起的涵义后,再看大缘起因的释词:诸法由缘起生,能成立无自性,缘起是抉择诸法空性的正理,称为缘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