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地微缩景观》导学案【学习目标】、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成语,了解博大精深地中华传统文化2、识记:不断积累并梳理成语,增强语言地表达效果3、理解:正确理解成语地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4、综合应用:梳理高考考过地重点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b5E2R。
【学习难点】1、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地成语,有地放矢,加强积累.【学法指导】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实践法【学习课时】1—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地、简洁精辟地固定短语.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地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地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有一篇学生作文这样写道:我地家p1Ean。
我地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一团和气.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地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教师讲述:可见,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地成语,也是语文学习地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就请我们班地同学来梳理成语地相关知识.DXDiT。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交流讨论:成语地来源和结构1、汉语成语地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2、汉语成语地结构关系有哪几种?(举例)(二)实践总结:成语地运用1、做下面地游戏(1)六畜成语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地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地各种家禽、家畜而言.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地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地答案呢?RTCrp。
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亡___补牢 __鸣___盗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 ___不宁5PCzV。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
成语中的大部分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有其特定的来源。
成语的意思精辟,有许多包含字面之外的意义,不等于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也有三字(如“破天荒”)、五字(如“一言以蔽之”)、七字(如“无事不登三宝殿”)、八字(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非四字成语。
有的成语甚至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二、成语的来源(一)古代神话例如: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巫山云雨、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太原郭翰,盛暑乘月卧庭中,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曰:“吾天上织女也。
”徐视其衣,并无缝。
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现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没有破绽。
(二)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杞人忧天、邯郸学步、朝三暮四、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愚公移山、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鹬蚌相争、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
(三)历史故事我们学过的有:三顾茅庐、一鼓作气、门庭若市、鸿鹄之志、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图穷匕见……我们即将要学的有: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鸿雁传书等。
退避三舍:《左传》:春秋晋公子重耳重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四)文人作品(古书成句)中学教材中出自文人作品的的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岳阳楼记》);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师表》);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醉翁亭记》);崇山峻岭、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兰亭集序》);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沧海一粟、杯盘狼籍(《赤壁赋》);千呼万唤、门前冷落(《琵琶行》);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劝学》);揭竿而起、深谋远虑(《过秦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老当益壮(《滕王阁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明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 通过学习成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2. 教学难点:成语的运用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成语图片、例句等。
2. 教学材料:成语故事书籍、成语卡片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是什么,引出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用PPT展示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明白成语的重要性。
3. 讲解成语的来源:介绍成语的来源,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4. 分析具体成语:挑选几个成语,分析其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
5.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成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几个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所学的成语。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成语的故事与寓意学习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培养对成语的兴趣。
2. 第七章:成语的分类与运用讲解成语的分类,如动物成语、植物成语、地理成语等。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场合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3. 第八章:成语的游戏与练习通过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成语。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通过成语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成语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理解。
2.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的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成语教材。
2. 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资源:收集成语故事、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举例巩固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究成语“画龙点睛”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个成语,进行课堂展示,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纠正发音,讲解成语的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2. 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延伸1. 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分享成语学习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所学成语。
九、课堂小结2. 学生谈收获,对成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准备相关成语的资料卡片,包括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成语的图片和例句。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讲解成语: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4. 互动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练习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延伸1. 成语故事讲解: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文化内涵。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成语运用能力。
3. 成语应用作文: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练习题答案评估: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成语应用作文评估:对学生的成语应用作文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等,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三维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4.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词典。
5.教学时数一、编写意图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可以说,梳理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一)梳理成语,可以采用下边的方法:1、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
2、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
(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教学时间:建议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至2课时。
2.参考资料:建议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
3.学习方式:建议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活动时间: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5.教学评价:建议教师采用记分制,即小组长将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按5分制作记录,最后由教师和小组长商议确定学生的得分。
小组长实行轮流制。
打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自主、合作、质疑、创新、效果。
(三)如何利用教材?《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
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
(四)下列表格教师可以参考使用。
使用时注意:学生必须先阅读教材;学生根据表格诸项填写并交流;“成语的特点”一栏有难度,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学习,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分类1. 成语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特点和构成,理解成语的意义。
2. 成语的分类:介绍成语的分类,如:寓言成语、历史成语、动植物成语等。
3. 成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成语的基本方法,如:阅读、记忆、运用等。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与成语接龙1. 成语故事: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第三课时:成语与文化1. 成语与传统文化:分析成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历史、哲学、道德等。
2. 成语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成语中吸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课时:成语辩论与表演1. 成语辩论:组织学生进行成语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成语表演: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语剧,展示成语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成语。
2.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如:成语记忆、运用能力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成语教材,如《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
2. 辅助材料:提供成语卡片、成语故事书籍、成语接龙游戏等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成语。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特点,理解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智慧。
2. 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来源:介绍成语的定义,解释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意义。
举例说明成语的来源,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
2. 成语的特点:讲解成语的结构特点,如AABC、ABAC等结构。
强调成语的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富含中华文化内涵。
3. 成语的学习方法:介绍学习成语的方法,如记忆成语的故事背景、找出成语中的关键词、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等。
4. 成语的应用: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和学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成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资料,如成语故事、成语解释等。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成语的图片、例句等。
3. 练习题:设计各种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造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定义与来源:讲解成语的定义,介绍成语的来源,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
3. 讲解成语的特点:讲解成语的结构特点,如AABC、ABAC等结构,强调成语的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富含中华文化内涵。
4. 学习方法讲解:介绍学习成语的方法,如记忆成语的故事背景、找出成语中的关键词、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等。
5. 成语应用练习: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成语,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三维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设备: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建议,就是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请问刚才老师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生答:成语)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学生活动:猜一小会儿——看图猜成语(幻灯片)教师小结:成语的来源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历史故事4.文人作品5.外来文化学生练习:露一小手——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说说你记忆中每一类的成语还有哪些?三、成语的文化内涵:成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
汉语成语的内容,涉及自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礼仪习俗,做人,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了解了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印证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1)成语与自然文化:“江山如画”“凄风苦雨”“傲霜斗雪”小结: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
(2)成语与服饰文化“凤冠霞帔” “珠围翠绕”“荆钗布裙”小结: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
(3)成语与建筑文化:“雕梁画栋” “曲径通幽”小结: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二、学情分析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
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导入:漫漫人生路,岁月的小河悄然无声、缓缓流淌,不知不觉,已驶出生命中长长的一段。
蓦然回首,沿途时而春意盎然,柳暗花明;时而秋意浓浓,萧瑟凄凉。
我们有过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也有过垂头丧气、黯然神伤。
俱往矣,美好的人生不是停滞不前,缅怀曾经的辉煌,也不是自怨自艾,痛斥先前的不争,而是要胸怀阳光,活在当下,急起直追,将人生这场直播演绎得五彩缤纷、无怨无悔。
这段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教学过程:1.概念学习: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大多有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活动一:看图猜成语,梳理成语的来源(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并对个人分类进行整合,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成语归类结果(每类不少于5个),教大家记住它们。
(2)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
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2、学习成语结构:主谓关系?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轻于鸿毛遗臭万年3、成语与文化成语是语言宝库的精华,也是文化的沉淀。
成语内容丰富,不仅可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的水平,而且还包含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睿智的治国之策。
2023年《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_1
2023年《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收拾开封高中2023届语文组李建威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索部分,是探索性学习课型。
探索性学习较之传统的采纳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自主、合作、探索的精神比较扩散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
教师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供养所谓的“标准答案”。
探索并非要学生搞什么发明发明,而是养育学生探索的意识和精神,敢于疑惑,勇于探索,宽裕创新精神。
挑选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异常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盛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持久以来习用的、容易精辟的定型短语。
学生们收拾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举行堆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举行系统地收拾,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控制了某种逻辑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在高考的庞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
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堆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养育学生收拾和堆积知识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决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堆积成语的主意。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准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堆积成语的主意。
2、准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二、说教法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加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来源,理解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来源2. 成语的分类与结构3. 成语的文化内涵4. 成语的正确运用5. 成语典故举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结构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典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结构及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典故,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成语definition、source、classification、structure、culture、correct use、examples。
2. 教材:《成语故事》、《成语词典》。
3.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馆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典故,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来源。
2. 讲解成语分类与结构:分析成语的分类,如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并讲解成语的结构特点,如AABC、ABAC等。
3. 探讨成语文化内涵:以成语“精卫填海”为例,引导学生探讨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勇敢、坚持等。
4. 成语正确运用:通过例句,讲解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正确运用,如“他的决心像精卫填海一样坚定。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编写句子,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分类和结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3.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成语学习中的疑问。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成语典故,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2. 练习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甄选.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成语的特点及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成语承载的极其丰富的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运用成语。
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表演一段相声《成语奇谈》。
(点评:这两位同学一出场就落落大方,神采飞扬;一开口就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可见高一()班的同学真是个个聪明伶俐,不同凡响。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
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颗最璀璨最夺目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一睹它的风采。
(出示标题)(这堂课,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对成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二、成语的特点:1、文字精练汉语是全世界上公认的最精练丰富的语言,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汉语精练丰富的原因之一。
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寥寥可数的几个字里往往包含着富有哲理的语言和一段非常生动的历史。
学生互动:兔年说兔(说出与兔有关的成语)老师重点讲述成语“兔死狗烹”,这个成语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势力、冷酷的君臣之道。
2、表现力强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学生互动:猜成语(请几个同学根据老师所给纸片上的成语,通过动作来表现来让大家猜。
)点评:台上的同学,表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台下的同学对答如流、毫厘无爽。
3、形式多样成语的形式虽以四字为主,而三字、五字、七字、八字的成语也不少。
学生抢答:成语碰碰对。
(主要针对八字成语)一夫当关()生于忧患()宁为玉碎()千里之行()四体不勤()差之毫厘()人为刀俎()明修栈道()十年树木()项庄舞剑()兵来将挡()学富五车()(过渡语):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成语的特点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
成语文字精练、表现力强、形式多样的特点,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1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过程:一、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
二、成语的结构:成语的结构: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等。
将习题1中的成语填入下列表格中。
成语梳理(一)二、成语的运用。
1.做做下面的游戏。
成语填空一、六畜成语六畜就是:牛、羊、马、鸡、犬(狗)、豕(猪)等六种牲畜的合称,并泛指农家所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而言。
下列成语中都含有六畜的名称,你是否能把这些空格填入正确的答案呢?塞翁失___ 顺手牵___ 偷___摸___ 汗___充栋 ___尾续貂亡___补牢__鸣___盗人仰___翻 ___入虎口鹤立___群___ ___不宁二、量词填一填下列成语皆有一字空白,必须填“单位量词”!试试自己的实力喔!形单影___人___桃花___水车薪___大不掉金榜___名单枪___马一___散沙六___清静一___之雅金___玉叶门当___对金___玉律舍___逐末有___不紊信___雌黄杯___狼藉守口如___三、填成语,记市镇若将每个成语的空格填好字后,将会发现前一成语的最后一字,再加上后一成语的第一个字,恰好能组成一个地名喔!快来大展身手吧!一技之____ ____风化雨沙里淘____ ____可罗雀声东击____ ____居乐业奇珍异____ ____毛蒜皮秋水长____ ____狮献瑞后来居____ ____阔天空成语图猜看下面图形,猜猜相应成语。
参考答案:异曲同工自圆其说可圈可点一五一十口是心非心直口快无与伦比啼笑皆非里应外合三教九流五音不全模棱两可一塌糊涂多此一举左右开弓天方月潭风月无边白纸黑字凹凸不平石破天惊能屈能伸三从四德春花秋月四大皆空德高望重四脚朝天三言两语入木三分扬眉吐气比翼双飞正中下怀举一反三马失前蹄点到为止莫名其妙2.成语接龙比赛。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第一章:成语与中华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成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与价值1.2 教学内容成语的定义与来源成语在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意义成语与中华文化的相互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第二章:成语的故事背景2.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物掌握成语故事的文化内涵与价值2.2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成语故事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成语故事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第三章:成语与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掌握成语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力与美感3.2 教学内容成语在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成语在现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成语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力与美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第四章:成语与社会生活4.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成语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与价值4.2 教学内容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成语在社交场合中的作用与价值成语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第五章:成语的创新与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的创新与传承方式掌握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5.2 教学内容成语的创新方式与方法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成语与文化创新的相互关系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第六章:成语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目标掌握成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成语教学活动6.2 教学内容成语教学活动类型与目标成语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技巧成语教学活动实施与评估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评估学生教学活动设计质量、实践操作表现等第七章:成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掌握成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7.2 教学内容成语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成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成语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实践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评估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实践操作表现等第八章:成语教学策略与方法8.1 教学目标掌握成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8.2 教学内容成语教学常见问题与挑战成语教学有效策略与方法学生特点与教学策略方法的匹配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评估学生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能力、实践操作表现等第九章:成语教学评估与反思9.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行成语教学的评估与反思9.2 教学内容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技巧成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成语教学持续改进的策略与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评估学生教学评估与反思能力、实践操作表现等第十章:成语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10.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并评价成语教学案例能够提出改进成语教学的建议与措施10.2 教学内容成语教学案例的类型与特点成语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成语教学案例讨论的重要性与方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评估学生案例分析与讨论质量、实践操作表现等重点解析本文教案《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成语的故事背景、成语与文学艺术、成语与社会生活、成语的创新与传承、成语教学活动设计、成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成语教学策略与方法、成语教学评估与反思以及成语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内容。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成语辨析教案设计萨一中杨彩凤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二、教学重点: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三、教学方法:讲、评、练结合四、教学环节:1.出示高考要求及规律总结的内容(多媒体)2.提问式出示八种成语误用类型(多媒体)3.逐一讲解八种误用类型(多媒体)步骤一明确概念步骤二出示类型示例步骤三做相应类型成语判断题多媒体课件内容如下:(黑体字)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
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语,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示例: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2012辽宁卷)【解析】方寸之地,指心,指人心胸狭隘。
不是某块地域或形容很小的地方的意思.但有的成语的常用义是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而在一定的语言场合,有时也可以运用该词语的具体义(有时就是字面意义),这种情况不属于误用。
•示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1992高考题)•【解析】“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但该句描写酒店夜晚的环境,用其具体义,形容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因而也恰当。
•练一练• 1.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2012山东卷)•【解析】“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此处属望文生义。
• 2.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012山东卷)•【解析】“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此处属望文生义。
•3.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和来源,理解成语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
2. 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来源2. 成语中的中华文化内涵3. 成语的分类与特点4. 成语的运用与拓展5. 成语故事欣赏与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特点及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来源、分类、特点及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中的中华文化内涵。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成语运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素材:成语出处、故事内容、寓意等。
2. 教学课件:成语图片、动画、视频等。
3. 教学道具:成语卡片、成语接龙卡片等。
4. 学习资料:成语词典、相关书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成语的定义与来源:介绍成语的起源、发展,解释成语的含义。
3. 分析成语中的中华文化内涵:以具体成语为例,讲解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思想。
4. 成语分类与特点:讲解成语的分类,总结成语的特点。
5. 成语运用与拓展:举例讲解成语的运用,进行成语接龙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成语。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及其含义。
2.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分类及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成语接龙: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1. 收集成语故事:让学生课后收集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2. 成语运用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表现。
2. 成语接龙游戏: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创意和团队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三维目标:1.了解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4.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词典。
5.教学时数一、编写意图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可以说,梳理带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一)梳理成语,可以采用下边的方法:1、呈现方式:列表、做卡片、写目录、作论文等。
2、内部分析:溯源、叙流、找特点、分类等。
(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1.教学时间:建议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至2课时。
2.参考资料:建议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
3.学习方式:建议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活动时间: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5.教学评价:建议教师采用记分制,即小组长将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按5分制作记录,最后由教师和小组长商议确定学生的得分。
小组长实行轮流制。
打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自主、合作、质疑、创新、效果。
(三)如何利用教材?《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属于知识性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为梳理打下基础。
但是,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扩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
(四)下列表格教师可以参考使用。
使用时注意:学生必须先阅读教材;学生根据表格诸项填写并交流;“成语的特点”一栏有难度,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一、趣味导入1、歇后语:老鼠啃碟子——口口都是瓷(词)2、语文知识谜语01.闻所未闻——新闻 09.鹦鹉学舌——拟人02.窃窃私语——小说 10.明知故问——设问03.痴人说梦——童话 11.不容置喙——反问04.水到渠成——顺叙 12.泾渭分明——对比05.本末倒置——倒叙 13.以点代面——借代06.节外生枝——插叙 14.烘云托月——衬托07.说长道短——议论 15.层层深入——递进08.故弄悬虚——夸张 16.双水分流——并列三、成语概述1、“成语词典”大展览:《汉语成语研究》史式、《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杰修、《成语探源辞典》朱瑞玟、《成语》马国凡、《汉语成语英译词典》喻家楼、《汉语成语与汉文化》莫彭龄、莫彭龄《成语与做人》《成语与科学》《成语与文学》《成语与艺术》、《成语故事》吴兆基、李新武、《藏在成语中的古代兵器》刘克定、《趣味学成语》张履祥、姚建宏。
2、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
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愚公移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草木皆兵;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动辄得咎、行云流水;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成语有明显的特点。
①结构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改变。
“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
②具有修辞作用。
比如“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若解释成“肚子里长着一根竹竿”就大错特错了。
“穿云裂石”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
其它振聋发聩、暴跳如雷。
③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马首是瞻、时不我待、马首是瞻;B.词类活用,如不耻下问(意动)、虎踞龙盘(名词作状语)、祸国殃民(使动)、衣锦还乡(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借代修辞);C.状语后置,如重于泰山、嗤之以鼻;D.成分省略,如逍遥(于)法外、盲人(骑)瞎马;E.互文,如善男信女、行尸走肉、拐弯抹角。
4、语法结构多样。
有主谓关系的,如人定胜天、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情投意合、行尸走肉、防微杜渐、不徐不疾;有偏正关系的,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平分秋色、不见经传、好为人师、大显身手;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有的成语相当于复句的紧缩,如承接关系(马到成功)、转折关系(不约而同)、递进关系(得陇望蜀)、选择关系(宁死不屈)、因果关系(温故知新)、条件关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目的关系(守株待兔)、假设关系(有闻必录)和让步关系(插翅难逃)等。
另外,有极少数成语,它们无法进行语法分析,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等。
5、保存古汉语语素,如正襟危坐,“危”,端正。
6、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
《成语探源辞典》收成语5000多条,考据出处涉及中国古代文献200余种。
另外《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收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
《分类汉语成语大词典》收成语9400条,按内容分成50类,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找出一部分成语,然后指出出处,并进行分类。
请看下面简单的分类:①成语与衣食:(锦衣玉食)衣冠楚楚衣锦还乡凤冠霞帔纨绔子弟布衣蔬食残羹冷炙山珍海味钟鸣鼎食粗茶淡饭箪食瓢饮花天酒地布裙荆钗脍炙人口狼吞虎咽②成语与住行:(安步当车)登堂入室窗明几净雕梁画栋高枕无忧金碧辉煌鲁殿灵光美轮美奂蓬门荜户瓮牖绳枢跋山涉水车水马龙披星戴月登山临水颠沛流离③成语与动物: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鹤立鸡群凤毛麟角飞蛾扑火井底之蛙黔驴技穷如鱼得水惊弓之鸟一丘之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趋之若鹜莺歌燕舞④成语与植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岁寒三友势如破竹雨后春笋姚黄魏紫春兰秋菊藕断丝连桃红柳绿指桑骂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荆斩棘投桃报李良莠不齐⑤成语与兵器:(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折戟沉沙大刀阔斧刀光剑影唇枪舌剑一箭双雕横槊赋诗枕戈待旦图穷匕见炮火连天丢盔卸甲强弩之末枪林弹雨盘马弯弓⑥成语与礼俗:彬彬有礼知书达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归八拜之交五体投地张灯结彩秦晋之好洞房花烛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入土为安断发文身披麻戴孝⑦成语与文学:(妙笔生花)春秋笔法点铁成金韩海苏潮行云流水元轻白俗红豆相思红叶题诗人面桃花旗亭画壁七步之才梅妻鹤子郊寒岛瘦江郎才尽洛阳纸贵⑧成语与艺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滥竽充数煮鹤焚琴长袖善舞手舞足蹈粉墨登场梨园弟子画龙点睛妙手丹青双管齐下力透纸背颜筋柳骨⑨成语与科学:(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炉火纯青斗转星移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百炼成钢半斤八两锱铢必较刀耕火种钻木取火风云莫测雷霆万钧水滴石穿沧海桑田⑩成语与法律:(逍遥法外)法不阿贵令行禁止明镜高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铁面无私赏罚严明格杀勿论屈打成招以身试法绳之以法执法如山有案可稽杀一儆百⑾成语与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傅众咻有教无类薪尽火传名落孙山青出于蓝断机择邻言传身教⑿成语与治国:(拨乱反正)长治久安、富国强兵、国泰民安、革故鼎新、道不拾遗、日理万机、无为而治力挽狂澜、疮痍满目、政通人和、分崩离析、半壁江山、民怨沸腾、生灵涂炭⒀成语与做人:(痛改前非)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相忍为国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人面兽心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吮痈舐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⒁成语与天文气象:寥若晨星牛郎织女气冲斗牛青天白日暴风骤雨参商永离日月经天春风化雨飞沙走石气贯长虹树大招风雨后春笋未雨绸缪粉妆玉琢风雨如晦风雨如磐冰天雪地天寒地冻风和日丽莺歌燕舞红杏出墙⒂成语与民主:(文化背景?)三个臭皮匠,合一个诸葛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四、成语的文化特色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
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成语(每项不少于两个):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一日千里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发愤图强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戴月披星坚持不懈苦心孤诣风雨无阻水滴石穿勇往直前脱颖而出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拾金不昧童叟无欺赤诚相待诚心诚意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为定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勇者无惧冷面寒铁无所畏惧。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高瞻远瞩心灵手巧远见卓识标新立异革故鼎新独树一帜改天换地洗心革面别具匠心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标新立异毛遂自荐革放鼎新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
比如说“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
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
“冠”是帽子。
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
“衣冠楚楚”出自《诗经·曹风·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鲜明可爱的衣裳。
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
《元曲选·冻苏秦衣锦还乡》中有:“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
2、成语的文化内涵:(1)成语与自然文化:江山如画、凄风苦雨、傲霜斗雪小结: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
(2)成语与服饰文化凤冠霞帔(pèi)、珠围翠绕、荆钗布裙、披红挂彩、披麻戴孝小结: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
(2)成语与建筑文化: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小结: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
(3)成语与文学艺术:烘云托月、入木三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小结: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语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