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课件
成员国: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 始成员国之一
作用: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 积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 进贸易自由化,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位: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具有 重要地位,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 重要力量
贡献: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提出了 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和方案,为亚 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 贡献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当代中国外交 概述
中国与世界主 要大国的关系
中国在地区和 国际组织中的 外交活动
中国外交面临 的挑战和机遇
PART ONE
PART TWO
古代中国:以朝贡体系为主, 强调“天下”观念
科技交流:中欧在科技领域开 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
新
人文交流:中欧在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增进相 互了解
历史渊源: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交流
经济关系:中日两国在经济上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存在分歧
军事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存 在军事竞争,但也在反恐等领
域进行合作
政治关系:互相视为优先合作 伙伴
经济合作:能源、贸易、投资 等领域合作紧密
文化交流:教育、艺术、科技 等领域的交流频繁
安全合作:在反恐、维和等领 域有广泛的合作
经济联系:中欧贸易额持续增 长,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政治合作:中欧双方在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 持密切合作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精品课件)高二历史优质实用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当代外交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开 国 大 典
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 前提。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到70年代)
材料一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屋子再请客”
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 卖国条约。
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 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 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材料一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里讲的“一边倒” 着重是讲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到70年代)
(三)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 立之初 外交奠基
①与苏联等一批国家建交 ②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 办级外交关系
(2)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在 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材料三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 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 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冻结 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课件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重要任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必要性: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表现: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 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含义: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 阵营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 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 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1954年6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7年9月在福建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指导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 2.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1)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 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 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 国家的关系。 (3)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 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1956年,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 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a.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 点的建交高潮。 b.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 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1上册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知识点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国内:①新中国的成立;②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2)国际:①两大阵营对峙;②新中国面临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③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
2、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1)首先与苏联建交,与多国建交。
(2)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求异”方针。
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两个拳头出击)①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②成就: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2)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5、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自1970年起,与多个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6、意义:(1)结束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做出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国际: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b.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与缓和并存。
2、成就(1)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任务;异:社会制度。 提出: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意义:受到与会各国赞誉,推动会议进行
一、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智慧”——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思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国际形势: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格局 出现多极化趋势。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
以经济建设成就为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国际形势发生变 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中美正式建交。
试题链接: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C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 使新中国不致处 实行““一一边边倒倒””政策的世基界本和历平史民背主景阵是营帝一国边主义国于家孤对立中地国位的封锁...站 在社会主义阵一边,并非听命于他人,做别国的附庸。
——《教师教学用书》第198页
一、新中国时期的中国智慧——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2、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中美关系早就应该实现突破。 ②中美关系突破是70年代的特定产物 选择阐述:①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局势、中美建交带来的积极后果 选择阐述:②文革阻断、国家力量不足、国家需要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智慧”—— 全方位外交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
2010年“金砖五国”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
国内形势:制定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信 任和支持,中国地位提高;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 系的突破;中美关系改善 。
【核心素养】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分重点讲述;以小组讨论、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方针调整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国内外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感受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体会中共党人的外交智慧、和合天下的初心、与时俱进的精神,体会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渗透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一)课标要求: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二)核心素养:1.按照时间线索梳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以时间轴、表格等形式整理新中国外交的成就等史实,把中国外交放在世界范围的时空内进行准确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通过文字、图片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背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意义,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3.知道建国初期三大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不同时期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外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建国初外交起步时的艰难及中共党人的奋发图强,理解今天中国的外交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外交智慧;让学生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增强“四个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不同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就。
(二)教学难点: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解因时因势而变,因变而新;外交体现的基本理念。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视频、历史图片、文献材料、多媒体设备、课件(二)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901年,晚清政府被迫签下屈辱的《辛丑条约》;2021年,中美战略高层对话,中国代表霸气回怼:“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中国不吃这一套!”。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阶段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际视野,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立场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践。
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学生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窗口,也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理解力的有效载体。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当代中国外交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包括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
通过系统阐述这些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立场,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2. 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等。
3.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4. 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就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理性讨论。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维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使他们尊重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难点1. 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爱国主义和国际理解的平衡,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历史资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3.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我国重大外交活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站在不同历史时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外交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和平崛起”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结合我国近年来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合作等重大外交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此外,我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优势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我国当代外交中宽厚的例子
我国当代外交中宽厚的例子
在我国当代外交中,有许多宽厚的例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倡导和平发展,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以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
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秉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致力
于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互利合作。
中国提出了“周边外交周围周边”的理念,通过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与
繁荣。
此外,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也展现出宽厚的外交姿态。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应尽责任,努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另外,中国还通过举办各种国际会议、高峰论坛等方式,促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各国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同时,中国还开
展了广泛的对外援助和援外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当地民生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当代外交中的宽厚例子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
维护世界和平、睦邻友好、全球性挑战的应对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这些例子都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外交风范,为国际社会的
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课件4: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新型外交 关系创造了前提。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 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二)内容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 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 予以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正如周恩来所说: “这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 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 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
1.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背景
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 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 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 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 平外交思想。
(二)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发达 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 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四)意义 1.结束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一)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参会人员举手表决
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南 亚 友 好 合 作 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苏联:大量援助
美国:政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外交上不承认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冷战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70年代
站稳脚跟
1978
走向世界舞台
二、“走”向世界舞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历史背景,概括此时的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八十国年际代:我和平们与要发做展的主要是三国件内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重对大霸调权整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5)1956年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威胁国防安全
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
外交诉求 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
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远交
外交成就 (1)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 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
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
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
教学设计2: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概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的外交成果,了解祖国在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难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20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中德欧领导人最新会晤体现了我国在哪方面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课讲授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引发世界新的动荡与不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不承认的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2)国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前提。
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2.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师】同学们思考,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和探讨中国外交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演变过程以及核心政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政策理念和实践,提高对中国外交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中国外交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 理解和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和战略定位;3. 熟悉和掌握中国外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表现和影响;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中国外交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中国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外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交往与外交制度。
2. 第二单元: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非对抗性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利共赢原则;- 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3. 第三单元:中国外交与世界大国关系 -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日关系;- 中欧关系;- 中非关系。
4. 第四单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与气候变化;- 中国与国际安全。
5. 第五单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的背景和意义;- 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影响;- 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讲座和演讲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能力;3. 个案分析:通过个案研究分析相关问题和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5. 视频展示:通过展示相关视频素材,增强学生对中国外交实践的了解和感知。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教材名称]:《当代中国外交》[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1]:《中国外交简史》- [参考书籍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年鉴》- [参考期刊]:《国际政治研究》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笔记等;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选定相关课题并进行研究报告;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以我眼观中国当今外交
以我眼观中国当今外交新中国成立了63年了,我国外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为前三十年,1978年以来的三十多年为第二个阶段。
前三十年我国外交成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外交上的自主,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平等与尊严。
第二,维护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第三,与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状况,形成总体稳定的周边环境。
第四,形成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良好的传统**。
第五,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形成了牢固可靠的外交队伍和外交机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我国外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前三十年的外交斗争,中国外交已经有了牢固和坚实的基础。
近三十年来的我国外交在此基础上承前启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分别为:第一,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第二,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四,广交友、不树敌,对周边国家实行睦邻政策,改善同世界各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
第五,为维持台海地区稳定、遏制“台独”势力,为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稳定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第六,积极推进外交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创新,形成了危机管理机制、领事保护机制、咨询沟通机制,造就了一支忠诚、成熟、团结、高素质的外交队伍。
这些成就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不做详细赘述,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形成了务实、成熟、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加入并主张建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外交形式不仅有首脑外交、政党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还有公众外交、军事外交、议会外交、体育外交等。
当代中 国的外 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中国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外交”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以及外交理念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理解外交政策与国际形势、国内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家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外交领域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国际关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阶段、重大事件和外交政策;掌握中国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讨论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影响;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
3、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2.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中进行考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与国际形势的相互影响。
3.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估历史材料,如外交文献、国际条约等,来支持或反驳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
4.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解释,理解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国际视野:学生能够从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中国外交政策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史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反映当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如习近平主席与外国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孤立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与合作并存
---浅谈中美关系合作与冲突
摩擦与合作并存
---浅谈中美关系合作与冲突
关键词摩擦利益发展合作
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方是发达的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另一方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东方社会。
这种差异导致摩擦。
从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看,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既有利益,也有冲突,既有默契亦存在矛盾,这是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所致。
出于对各自国家的最高利益追求,双方有时不仅要相互利用,握手言欢,而且还要紧密合作,比如在反恐领域,贸易领域,朝核问题等等,美国都离不开中国的紧密配合。
合作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大唱赞歌,中美之间的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台湾问题、南沙问题,钓鱼岛纠纷,甚至可能涉及到中国的内政,如西藏问题,疆独问题等等,美国可能都会染指,这取决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战略。
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也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是稳定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当前中美关系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两国的对话沟通非常密切。
二是两国的经贸联系非常紧密。
现在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三是两国的人员往来非常频繁。
现在每年两国人员往来约300万人次,每周有110多次客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西岸。
目前,有12万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两万多美国人在中国学习。
四是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
两国不仅在一系列双边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而且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与协调。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
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中美当前的贸易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1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
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
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
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
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
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2中美两国在安全问题上所呈现出的合作与对抗并存的态势的始作俑者还是大洋东岸的美国.这充分反映出美国对华的显而易见的矛盾的心态.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关系,复杂就是有各种成分,既有合作的成分,协商的成分,又有斗争,甚至冲突的成分。
中美关系跟过去不一样,特别是金融、经济、有选择的安全领域合作,比过去要加强,特别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现在非常严重,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美国对中国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这一点美国的舆论界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都非常敏感。
但另一方面,在军事领域,美国对中国加快军事现代化,越来越忧虑,越来越不满。
奥巴马政府和希拉里国务卿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光说不做不行,总的来说我希望美国新政府,能够抱着重视中美关系,减少分歧,正确处理分歧,避免严重对立,尊重中国的利益,通过会谈来为中国和美国关系构建更有效的对话机制。
3中美之间文化领域的对撞。
西方文化的典型表现便是工业革命。
他所代表
的仅仅是科学文化,现代文化,民主、自由,不象中国文化绵亘五千年,博大而精深,丰富而深邃,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他不仅仅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而且还在不停地融合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之精髓。
中国不仅是世界佛教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有举世闻明的“四大发明”,中国是一个重佛教、道教的国家,传承的是孔子的儒家哲学和孟子的性善学说,它所讲求的是“忠孝”、“礼仪”、“仁爱”、“谦让”,甚于西方文化的自由主义,个人至上。
东方教育似乎侧重于忠孝礼仪及古老文化的传授,而西方教育则偏重于现代哲学、实用主义,科学技术的教育。
这是东西方文化区别的根本所在。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美国自己所标榜的那一套东西,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才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
美国将其现代文化裹挟着资本主义的余威企图盖化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当然难以遂愿。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
这种共同的利益即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一致性的表现。
首先,中国希望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以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及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而美国在众多的国际问题上也离不开中国“建设性”的合作,例如:在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等区域性事务上,在改革联合国、制定新的经济规则、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国际性问题上,在平衡俄罗斯和印度的发展、在制衡日本的“脱轨”等战略性问题上,还需要借助中国这支力量,或者说,还需要中国这根杠杆。
其次,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美国巨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与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构成中美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
显然,一个开放且不断发展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是中美关系得以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
威胁多元化意味着美国还难以把中国定位成主要的战略对手。
因为,美国目前至少面临着四重挑战:首先,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巴基斯坦反恐局势、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安全关切,都需要中国的合作、配合、支持和协调。
其次,美国需要重建国内经济基础,以此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重振经济不仅关系到奥巴马个人的前途,也关系到美国霸权的未来。
美国无法承担中美全面交恶的代价,需要中美携手共同实现双边经贸以及全球经贸的再平衡。
再次,美国面临气候变化、G20等一系列全球性议题,肩负领导责任,如果缺乏中国的支持就很难有所
作为。
如果实现不了对这些具体问题的领导权,何谈对全世界的领导?最后,美国面临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
在这方面,中国似乎是一个标志,但中国绝不是唯一的新兴大国,至少有“金砖四国”。
面对群体性崛起大国的共同挑战,美国无法集中所有的资源、精力对付中国。
这些都决定着它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和办法跟中国打交道。
这是中美可以寻求继续和平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中美经济关系到底是竞争性更强还是合作性更强。
从中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来说,双方之间更多的是互补性、合作性更强。
而且这样一个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会存在,都会继续推动中美关系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一些地区性的问题扩大成为全球性问题,新的全球性问题也不断出现。
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密切的共同利益,而这些利益又体现在十分广泛的全球领域。
无论是打击恐怖主义、解决贫困问题,还是应对能源危机、改善气候变化,都涉及到了中美的利益,都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参与和合作。
二是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在加强,对世界的影响在加大,同时也具备了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更多地肩负起应尽的责任,中美关系正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它所具有的全球影响力。
恰如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中国顾问团成员、美国学者麦艾文所说,美国和中国已经成功地把双边关系的微弱根基转化为更深更广的全球关系。
这种全球关系建立在中美关系对国际事务的重要性之上,建立在双边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为解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努力中,中美之间的这种“全球关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日渐突出,合作的空间和机会不断加大,双方的互信也在合作中不断增强。
可以说,越是难以解决的全球问题,就越是能够显示出中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新形势下,中美加强合作,对于拉动世界经济、促进复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两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除在一些双方具有共同利益价值的领域继续保持合作外,在某些重大战略问题上,中国仍将秉持自己的原则立场而不会妥协。
可以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将是,在
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迎挑战,在妥协中觅机遇,于斗争中找出路。
因此,中国目前乃至将来仍会与美国保持既合作又斗争的两手策略,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1,《中美关系发展与美国的对台政策调整》雨农; 黄埔1998年03期,2,《世界体系, 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郑永年- 战略与管理,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