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鉴赏与评价

在介绍诗歌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李白诗的风格,方便我们理解这首诗歌。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在青年时期游历了大半个唐朝,因此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本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行路难》共有三首,这里我们只取其一。

全诗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这种仕途起落的时刻,当然要写一首诗抒发下自己的感情。如果是杜甫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写一首忧郁的诗,表达自己的失落之情。但是,李白不同。

《行路难》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这种令人悲伤地时刻,李白依旧充满了乐观之情。我想这正是我们喜欢李白的原因,尤其是后几句更是成为了我们表达志向的代表句。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这首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描写诗人失意心情的表现。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

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第二层(第五句至第八句)描写诗人在仕途上的困境。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诋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第三层(第九句至结尾)抒发世路艰难的感慨,表达实现抱负的信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政路众多,如今我在哪里呢?筵席上瞻

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筵席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用这个典故比喻自己一定有能够施展才能那一天,用“济枪海”比喻自己的抱负得到实现,表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之所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这首诗节奏鲜明。就这首诗来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基本上是由七字句构成,构成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的节奏。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音节间歇是一致的,节奏是均等的。就诗歌的整体结构来说,也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到“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都是采用了七字句,总体的节奏相对平缓,道出了失意之后的痛苦之情。接着运用了短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每句由三个字而构成,运用重复歌唱的形式,中间采用逗号停顿,自然而有力,表现出一种急切的节奏。在以七言诗句为主的诗歌中突然出现这短短的三字句,使整个诗歌在节奏上发生突变,形成结构上的起伏跌宕。这样,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跳跃,这样,痛快淋漓地表现出心中的忧愤与苦闷,也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接着,却又是七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节奏又缓和下来,好像是在迷茫中找到了出路,感受

到了希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跃然纸上。所以,心绪平静了,节奏又缓和下来。整个诗歌就是以诗人情感“平-起-平”的变化为内在线索的,把一个茫然无路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运用象征。象征是在诗歌运用较多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进行暗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现的现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生活中的崎岖之路象征诗人仕途的艰险。这样,不但把仕途的艰险形象化,提高了抒情达意的效果,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意境,给读者以审美想象。

其次,运用典故。典也就是典故、故事。在诗文中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运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这不但有助于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了,提高诗歌的审美意蕴。在李白《行路难》中就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中“乘风破浪”是借了宗悫迷志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讲,南朝·宋时,宗悫年少,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