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生学业检测(二诊)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轻灵(línɡ)云烟(yān)娉婷(pīnɡ)
B . 鲜妍(yán)冠冕(ɡuàn)庄严(yán)
C . 鹅黄(é)柔嫩(nèn)浮动(fú)
D . 白莲(lián)梁间(liánɡ)呢喃(ní)
2. (2分)看拼音依次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工作着是美丽的。
”敬业又乐业的王师傅从招工启shì尤其是生活中获得启shì,面对纷繁的现实,决不趋之若wù,而是心无旁wù,热爱着他那份驾驶员工作;他也不愿如有的人那样辛苦zì睢而生活,而是以劳动者的zī态,积极地工作着。
想当初他被一家旅游公司录用时,就兴奋地在pìn用合同上签了字。
如今,他驾着车子载着梦想驰chěng在通向春天的大道上。
A . 示示鹜骛恣姿聘骋
B . 事示骛骛恣姿娉骋
C . 事示骛骛恣姿聘骋
D . 事示骛骛姿姿聘骋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B . 听了老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
C .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 . 他这个人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非要弄个明白。
4.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在参观故宫博物馆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国文化的博大璀璨。
B . 深圳长青诗社大约20名左右诗友到大鹏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诗歌朗诵。
C . 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D .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合作和医疗技术质量。
5. (2分)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108将中的有关人物。
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 . 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
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
C . 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文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
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
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 . 侯建,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
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
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6. (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 ,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日:“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注】①黔敖:人名。
②袂: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古诗阅读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默写。
(1)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4)露从今夜白,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5)倚东风,________,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
(6)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8)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关雎》中表现小伙子喜欢贤惠美丽的女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表现所爱之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在水一方。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
9.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调查数据图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0. (20分)现代文阅读
又是菜花黄
①走,看油菜花去。
②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
油菜花只是一种乡村常见的庄稼,很少出现在古代诗词里与桃李争艳,有时甚至不如荠菜花,辛弃疾的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让荠菜花名声大振。
③很多不种田的农人搬进城里,但油菜花进不了城,只会在乡村寂寞地开放着。
她不会炒作,也没人帮她炒作,人们钟情于玫瑰,很轻易地把她忽略,甚至她的名字都被改了,只简单地称为“菜花”。
油菜花却不去理会身份的高低贵贱,她不张扬,选择在桃李开花之后开放,一开就是一大片。
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
油菜花生长在乡野,最平民化,她交往的都是一些农作物。
④因为接通地气,油菜花也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她只在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不赶趟儿;开花的时候,不涂脂抹粉,很本色,只是一列的黄。
油菜花活得简单,而简单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⑤油菜花从不把自己当风景,却无意中成为一道春天亮丽的景观。
菜花的黄丰富了春天的色彩;“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蜜蜂没有势利眼,它们也在油菜花的枝头翩然起舞,采花蜜酿制自己的生活。
⑥我在乡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现在还没有与乡村隔断联系。
油菜花太平常了,以致经常熟视无睹。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看到网络上有人呼朋唤友去看油菜花,而且真的有很多人去了,拍了很多有关油菜花的照片,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评选出陕西汉中、江西婺源等十大看油菜花的胜地。
看着照片上熟悉的油菜花,我恍然有所悟,自己过去的很多跟油菜花有关的日子不就是风景吗?那一种朴实而简单的日子不就是很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
吗?
⑦以前,老屋面前有一大片油菜花,农人并没有把它当风景,我也是。
我们在油菜花边生活,游玩。
今天突然读到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童年的记忆被唤醒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们也曾追逐黄蝶走进了油菜花地,黄蝶迷失在菜花黄之中,同时迷失的还有多年之后生活在城里的我们。
⑧有时候,生活的美不是靠发现,而是缅怀;不是寻找,而是回归。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恍然大悟,长满油菜花的土地是我们最初的出发地,走了很多年后,才明白,油菜花才是我们生命的终点。
生命的本质不就是朴实简单而又诗意盎然吗?我们在寻找中迷失,在迷失后又继续寻找。
我们走了很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还好,那些金黄油菜花还在,迎着春风开放,好像就是为了迎回我们这些流落到城里的人。
⑨走,看油菜花去。
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
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就是黄黄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
(选自《读者》作者王清铭,有删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油菜花“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运用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
(3)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呼吁“走,看油菜花去。
”联系全文,结合生活说一说作者提出要去看油菜花有什么现实意义。
11. (20分)阅读《山水画的意境》片段节选,回答问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
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
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青城天下幽。
”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1)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文段论述的思路。
(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正确吗?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说明。
(3)理解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奔驰的汽车嘲笑长年站在路边的路标:“世界那么大,你长年累月地站在这里,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永远也不可能领略世界的美好。
”路标回答道:“到世界各处走走,见识不同的风景,确实是很快乐的,很幸福的。
但我的责任就是为你们指示方向,虽然我不能像你们一样到处旅行,也不能见识各地的风景,但看到你们都在我的指示下顺利旅行,我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内容,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发表见解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
9-1、
9-2、
9-3、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