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标准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84b0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9.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
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本文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
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我来说,你来做,看谁的反映最快。
这样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们知道比什么吗?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
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2980e9cc7931b764ce154d.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__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
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
难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五、设计理念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
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学生走进了络,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
__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3e2cf0b4daa58da0114af9.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
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8篇)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f22d2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a.png)
⼩学语⽂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8篇)⼩学语⽂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8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语⽂优秀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学语⽂优秀说课稿篇1 ⼀、教材简析 《地球爷爷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教版)⼀年级下册第31课。
课⽂共有11个⾃然段,以孩⼦们喜爱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通过熟桃⼦⾃⼰落地的故事,⽣动形象、深⼊浅出地向学⽣介绍了“地⼼引⼒”这⼀对⼀年级⼩孩⼦来说⽐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常识,激发学⽣留⼼⾝边的科学,从⽽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标 根据《语⽂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语⽂教学的要求,及学⽣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标设定为: 1、知识和能⼒:认识"俩、摘"等7个⽣字,能读准字⾳,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过程和⽅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致了解“地球引⼒”这⼀科学常识;会读有请求语⽓的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懂课⽂内容,对"地⼼引⼒"现象发⽣浓厚的兴趣,并⼤致了解这⼀科学常识,从⽽对⾝边的⼀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俩、摘"等7个⽣字,会写“球、玩”等6个左右结构的字。
2、理解课⽂,读好有请求语⽓的句⼦。
3、了解地⼼引⼒这⼀科学常识,并对⾝边的科学现象产⽣强烈的探究欲望。
说教法 在教学⽅法上,因为学龄初期⼉童活泼,富于想象,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段,⽤画⾯再现桃⼦落地的情境,激发学⽣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
2、类⽐体验法:通过磁铁实验,让学⽣感受引⼒,并知道地球的引⼒⽐它⼤的多,引发学⽣联想。
3、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个性化⾏为,让学⽣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中内涵。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5篇)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4ad91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c.png)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5篇)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精选5篇)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粮:米+良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 )( )( ) 粒( )( )( )粮( )( )( ) 行( )( )( )必( )( )( ) 筐( )(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照样子写句子。
例:冷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篇2】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小学语文十分钟说课稿7篇
![小学语文十分钟说课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ede9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6.png)
小学语文十分钟说课稿7篇小学语文十分钟说课稿【篇1】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68eb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1.png)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为帮助大家研究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研究!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潮》是四年级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材料》,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相识钱塘江大潮的绚丽与雄奇,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研究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研究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①理解重点词、句、段。
②研究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运用电教手腕,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
我充裕应用电教手腕,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姑且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
我抓住学生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3688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e.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也是一篇文言文。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一封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说明凡事都事在人为。
阐述了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立志苦学,为学不难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目标:认识“课后5个生字,理解“为学、何恃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学”的道理。
四、说教法:方法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
抓题眼:“为”,抓文眼:“作者的论点”,围绕题眼,学文眼;围绕“文眼,”拓“题眼。
”方法二:反复诵读理解感悟。
这一环节的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朗读: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反复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化文章的论点。
并做到学以致用。
五、说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实现生本对话。
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说流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3——5分)直接揭示并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为学”,并知道本文的出处、作者及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13ba6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3.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
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二)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七色光》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感悟太阳落山的美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全世界的,是我们大家的。
自主发现法:在朗读中,通过观察自主发现诗句中所用的人称、修辞手法及标点的特点。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在教学中还运用讲读法、板书法、导读法等。
(三)说学法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四人小组读、给好朋友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b33a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7.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7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设计理念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段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二、说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说学情学生大都喜欢神话故事,前面已经熟读了课文,对这一神奇的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加之通过上学期的《盘古开天地》和阅读课外神话,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学生就能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具体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复习生字导入新课,这样为学生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第二环节,启发质疑,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读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第三环节,品读体会灾难的可怕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第2自然段的语句来体会灾难的可怕,为体会女娲的善良勇敢做铺垫。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f689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5.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后的森林》是一年级实验班教材第4课,在语文课本的60,61页,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
二、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4个教学目标:①会认本课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①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法: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多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低年级的课堂应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因此,在讲解课文是,我采取了讲为辅,读为主的形式。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我是这样实施我的教学的:首先,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乐园一样的学校中游览了一番,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去采摘知识的果实吧!只有认识这些汉字宝宝,我们才能到达,然后出示苹果形状的的字卡,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互读的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采得了知识的果实,我们就去大森林吧!接着,我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内容,标画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把书上要求会认的字写在花朵形状的卡纸上,它们的拼音写在绿草形状的卡纸上,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给黑板上整体图案增添了几分色彩。
然后,理解课文,课文的前两句我指导学生体会雨后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他们用愉快轻松的语气来朗读这两句,紧接着组织讨论:①想想雨后的森林有什么?②作者是指名介绍它们的?在讲解这个环节中,以贴图画的形式展示这四句话,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以有趣生动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接下来,拓展思考:雨后的森林里或草地上还有什么?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丰富,更美丽更多彩;最后,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重点强调要读出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万能说课稿小学语文
![万能说课稿小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8088c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6.png)
万能说课稿小学语文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
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太长,避免陈词谰言,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作者收集整理了万能说课稿小学语文5篇,期望可以帮助您,欢迎鉴戒学习!万能说课稿小学语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不同色彩的衣服,衣服的色彩来源及其作用,让我们感遭到地球的奇妙、美丽和可爱。
文章内容新颖、别致;全文笔调流畅,通俗易懂,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酷爱地球,酷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启示。
课文采取了拟人化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地球外表不同色彩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色彩的衣服,衣服色彩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色彩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干。
四、设计理念:结合课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根据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的精神,采取“读——思——悟——议——说——写”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浏览中知道语言;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言,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小组交换学习等学习实践中积存知识,掌控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奇妙美丽的地球上,每天看到日出东升,夕阳西沉,春之绿草,夏之红荷,秋之黄穗,冬之白梅。
一年四季,风景各异。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e4bf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7.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本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学情1、我们班共有45个孩子,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好几个长辈都围着自己转,孩子们在那么多人的关注下似乎已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太会去关爱父母,回报别人。
而《可贵的沉默》的教学会让我们班的孩子从文中学生的改变受到启发,进而也学会关心父母,回报别人的教育。
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
它还是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一个扶手,是日后学习其他方法的台阶。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时我先以故事《妈妈的礼物》开头,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再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较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故事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故事导入)老师配乐讲述《妈妈的礼物》,听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儿女那种深沉、无私的爱,便于引入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也是跟爸爸妈妈的爱有关的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课堂说课稿7篇
![小学语文优秀课堂说课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868f0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f.png)
小学语文优秀课堂说课稿7篇小学语文优秀课堂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板书:2花的学校)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
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课件出示)第一关:汉字大本营。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9b26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c.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15篇小学语文优质课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图)、春雨给柳树洗澡(图)、春风为柳树梳头(图)、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图)、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图)的情景。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能背诵课文,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的美。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
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情景入---自主读---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说---课后展”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教程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入情、初读悟情、细读融情、咏春抒情等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说课稿(最新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fbd5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2.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最新6篇)说课稿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课件示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课件)1、知识技能目标: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问题解决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预测。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策略】: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下面就根据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展开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上海世博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旧知迁移,探究新知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1X年4月至8月游客人数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出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利用注释功能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第二部分通过课件演示,把直条变成线,再变成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0cd23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须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细心为您带来了6篇小学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肯定的参考作用。
篇一: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教材分析】描绘了一场没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们以惊慌激烈的感觉,让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为什么呢?这因为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殊胜利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洁,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目标1、学问与实力: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
学会生字新词,能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清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紧急关头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主要采纳“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子公的精神品质。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通过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紧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英勇,他们酷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指导仔细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冷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理念】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化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状况的紧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英勇、才智和剧烈的爱国心。
如何紧抓语言文字?于永正:“要深化钻研教材,依据的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设计过程……”在这里,想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那就依据内容,要细致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也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
详细绽开就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蜡烛)的词句精选出来,穿插在序的故事情节中,引导一再咀嚼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深化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才智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小学语文标准说课稿应该怎么设计?
各位老师:
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文的07号考生。
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白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
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
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
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第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
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通
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
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