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景区环境管理.doc

合集下载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旅游景区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一、绿化、绿地管理第一条旅游景区园林绿地管理应以“科学管理,绿地维护,精心培育,加强保护”为原则,为客人创造美观舒适,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旅游风景点。

第二条全体员工都需要爱护景区绿化成果和绿化设施,有权制止各种损害绿化的行为。

第三条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改变绿地使用性质。

确需临时占用的,需经绿化主管部门同意,并按规定期限恢复原状。

因临时占用绿地造成花草、树木损失的,由占用部门负责赔偿。

第四条绿地内进行工程施工,须报环境工程部同意后方可施工。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拆除绿地范围内临时设施,清理干净场地,恢复绿地,并经环境工程部验收后方可离场。

第五条禁止下列损坏绿地的行为:(一)依树盖房或者围圈树木;(二)在绿地内设置营业摊位;(三)在绿地内堆物堆料;(四)在绿地内乱倒乱扔废弃物;(五)刻画树木、攀折花木;(六)其他损坏绿地、植被及其相关设施的行为。

第六条绿化养护应实行分级管理措施。

浏览区为一级养护管理区;半开发区、宜林地区为二级养护管理区。

第七条树木支撑合理、规范,无安全隐患第八条绿地内不许有渣土、白灰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物料。

第九条树木长势良好,树形自然美观,树冠丰满完整,枝叶茂盛,叶色正常,无明显的枯枝和死叉。

第十条花坛、花盆轮廓清晰,整齐美观,植物配置合理,修剪及时,无残花败叶。

第十一条草坪保持清洁、整齐,无高大的杂草,清除杂草原则上不得使用除草剂。

第十二条植物追肥浇花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第十三条对植物花卉是否要求使用无味、清洁的有机肥,尽可能减少化肥的用量。

第十四条植物要悬挂植物名牌,特殊植物要有植物介绍牌。

养护人员要经常巡护,对残破牌进行及时更换,保持状态良好。

第十五条养护人员要对管辖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掌握其生长习性,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植物的保护第一条景区环境工程组应按照《风景名胜条例》的要求,做好本辖区花草树木的日常保护工作。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1. 引言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管理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维护景区环境的良好状况,提高游客的体验,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当的环境管理措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景区保护、资源利用、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措施方案。

2. 景区保护2.1 制定景区保护规划制定景区保护规划,明确景区保护目标与措施,建立景区保护整体框架。

规划应包括景区界定、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文化保护等内容,以确保景区的综合保护。

2.2 加强景区巡护加强景区巡护力度,增加巡护人员数量,加强对涉及景区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景区的安全与秩序。

2.3 推行景区环境教育推行景区环境教育,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游览,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

3. 资源利用3.1 合理利用水资源制定景区水资源管理方案,对景区内的水源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3.2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根据景区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3 发展绿色能源鼓励景区采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 管理机制4.1 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景区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并监督管理机构的执行情况,确保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2 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提高管理效率。

4.3 建立景区监测系统建立景区监测系统,对景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公众参与5.1 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景区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5.2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形成共同管理的局面。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第1章引言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 管理目标与原则 (4)第2章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规划 (4)2.1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2.1.1 垃圾分类与收集设施 (5)2.1.2 公共卫生间设施 (5)2.1.3 清洁工具与设备 (5)2.1.4 环保宣传设施 (5)2.2 环境卫生服务设施布局 (5)2.2.1 垃圾收集点布局 (5)2.2.2 公共卫生间布局 (5)2.2.3 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布局 (5)2.3 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5)2.3.1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6)2.3.2 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培训 (6)2.3.3 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6)2.3.4 游客环保教育与引导 (6)第3章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 (6)3.1 保洁人员招聘与培训 (6)3.1.1 招聘标准 (6)3.1.2 招聘流程 (6)3.1.3 培训内容 (6)3.1.4 培训方式 (6)3.2 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 (6)3.2.1 岗位职责 (6)3.2.2 考核标准 (7)3.2.3 考核流程 (7)3.3 保洁人员激励与保障措施 (7)3.3.1 激励措施 (7)3.3.2 保障措施 (7)第4章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 (7)4.1 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7)4.1.1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带工作证。

74.1.2 清扫保洁工作应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

(7)4.1.3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 (7)4.1.4 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保证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8)4.1.5 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蚀性的清洁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84.2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选择 (8)4.2.1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清扫保洁需求进行。

(8)4.2.2 常用的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有: (8)4.2.3 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保证其正常使用。

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旅游景区及其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环保工作的规划、监督和执行。

2. 明确环保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教育。

三、环境保护规划1. 制定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2. 规划应包括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内容。

四、环境监测与评估1. 定期对景区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

2.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五、污染控制与治理1.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2. 对于已污染的区域,制定并实施污染治理计划。

六、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1. 推广使用节能、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2. 鼓励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七、环境教育与宣传1. 加强对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2. 利用多种媒介进行环保宣传,包括宣传册、标语、讲座等。

八、游客管理1. 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禁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2. 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警告等。

九、应急管理1. 制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急预案。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十、监督检查1. 定期对景区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环保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十二、其他1. 景区应根据本制度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2. 本制度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景区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为保持景区良好的卫生状况,为游客提供洁净的旅游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卫生责任区域划分景区所有公共区域(办公室、库房、食堂、宾馆、剧院及其它场馆内部等除外),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建筑物之间的空隙、水面等的卫生清扫工作统一由环境卫生部负责。

其他区域或室内卫生归各部门、岗位自行负责。

一、卫生清洁工作原则景区卫生清扫工作应掌握游客的活动规律,在不影响游客游览的前提下,及时搞好环境卫生。

二、环境卫生工作标准:1、路面全天正常清扫无间断,不丢堆落段,雨雪后清理及时,做到无痰迹、无纸屑、无烟头、无污染。

石条与石条之间,地转与地转之间的缝隙,不可有垃圾塞于其间。

土路适时喷水,不扬尘。

2、建筑物之间清扫及时,无堆积物,无工作死角。

3、停车场内无油渍、废纸、积水、垃圾等。

4、草坪绿地无堆积物、无纸屑、塑料袋等白色垃圾;花卉、树木无挂着物。

5、水面无水草、污染、漂浮物,水质清新。

6、建筑物表面无污染、无灰尘、无蛛网、雀巢附着其上,玻璃光亮通透、无污物、指纹附于其上等。

三、恶劣天气环卫工作规定环卫主管应及时了解天气预报,提前动手、及早准备,尽量将天气的影响降至最低。

1、大风:(1)要求环卫人员在风后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如不是在工作时间内刮风,应提前半小时到岗),首先检查垃圾桶等设施是否有刮倒等现象,如有则应及时扶起。

(2)固定设施恢复后,环卫人员应马上对所辖区域进行环卫保洁。

(3)大风过后,环卫主管应在同一时间到达城区进行巡视,视具体情况合理调配环卫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景区的卫生质量。

2、暴雨:(1)要求环卫人员在雨后全员上岗,清理所辖区域的路面积水,保证游客出行。

(2)环卫主管应掌握景区的综合情况,清楚在雨后哪里可能积水严重,对于一些重要的线路,适当增加人员,在雨后及时清理积水。

(3)力争在雨后1小时内将路面积水清理干净,保证客人出行。

四、环境卫生管理和处罚景区所有员工均应树立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和良好习惯,对有意污染卫生环境的人员和行为,环卫保洁人员均可劝告、制止。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内容概述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内容概述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内容概述引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景区的环境管理涉及到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防控、游客行为的引导等方面,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以帮助景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相关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山水、植被、湖泊等。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景区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并掌握。

其次,要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计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爱护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防控旅游景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环境污染。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内的垃圾、废水排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景区管理者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

同时,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禁止随意扔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

另外,景区管理者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

例如,安装传感器来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也可以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引导,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游客行为引导游客的行为对景区的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景区管理者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宣传栏、导游词等方式告知游客景区的环保要求和注意事项。

其次,建立文明旅游守则,明确游客在景区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再者,设置引导标识和指示牌,指导游客正确使用设施和参观景点。

最后,加强对游客的监管,对违反环保规定的游客予以劝阻或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景区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确保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优化策略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优化策略

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优化策略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渴望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做好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与优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垃圾污染、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垃圾污染是旅游景区中最为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游客在游玩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如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纸巾等,这些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堆积如山,严重影响景区的美观和卫生。

此外,一些垃圾还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破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游客为了追求刺激或者获取独特的照片,不惜践踏植被、攀折花木、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过度的开发建设也会对景区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水污染在一些以水域为特色的旅游景区较为突出。

游客的生活污水排放、游船的油污泄漏以及周边企业的污水排放等,都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降低景区的观赏价值。

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虽然相对不太明显,但也会对景区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旅游景区内的交通拥堵、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以及游客的大声喧哗等,都会造成大气和噪音污染,影响游客的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

景区管理部门应制定明确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对游客和景区内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

例如,规定游客必须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禁止在景区内吸烟、大声喧哗等。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加强垃圾清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是关键。

景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合理布局,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地投放垃圾。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垃圾清运机制,保证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

(完整版)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的游客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给景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景区垃圾堆积、水污染、土壤破坏等。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提升游客的体验,制定旅游景区环保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管理目标- 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确保景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景区环境质量,提供优良的游客服务体验。

- 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3. 基本原则- 法律遵守:遵守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依法管理:依照相关法规制定细则和标准,并进行有效实施、监督和检查。

- 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整体管理: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

- 公众参与:鼓励游客和工作人员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4. 环境监测与评估- 对景区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效果。

5. 垃圾管理- 制定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提供游客垃圾分类指导,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

- 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处理。

- 促进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自觉捡拾垃圾。

6. 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行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采用节能灯具和水流量控制设备等措施。

- 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生态保护- 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不允许破坏和捕杀。

- 确保游客在景区活动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 加强对景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平衡。

8. 环境教育与宣传-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升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知识。

- 制作环保宣传材料,展示景区环保实践成果。

- 在景区内设置环保宣传牌,并进行常规巡查和维护。

9. 应急响应与管理-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论文(共2篇)第1篇: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1引言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2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2个方面:2.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

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

2.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1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

2.2.2重产值、轻环境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

4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我坐在电脑前,思绪如泉涌。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方案,这个问题像一幅画,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一、目标设定1.景区地面无垃圾、无污物。

2.公共设施干净整洁。

3.景区绿化带无杂草、无落叶。

4.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二、管理措施1.增加环卫设施在景区内增设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方便游客丢弃垃圾。

同时,根据景区面积和游客数量,合理配置环卫人员,确保及时清理垃圾。

2.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对景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遇损坏,及时报修,避免影响游客使用。

3.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绿化带的管理,及时修剪树枝、清除杂草,保证绿化带的整洁美观。

同时,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景区整体绿化水平。

4.加强游客宣传教育通过设置宣传牌、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引导游客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现场管理,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

5.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环卫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具体实施1.成立专项小组成立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专项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由景区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制定实施计划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如增加环卫设施、绿化资金等。

同时,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4.落实责任到人将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

四、监督与考核1.定期检查景区环境卫生管理专项小组定期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社会监督鼓励游客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监督,设立投诉,对游客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

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

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景区卫生环境管理,提高景区环境卫生质量,保障游客健康安全,提升景区整体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实现景区环境卫生整洁,无垃圾、无污垢、无异味。

2. 保障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建立健全景区卫生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长效管理。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景区卫生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景区卫生环境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四、管理职责1. 景区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2)监督各相关部门执行卫生环境管理制度;(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卫生环境管理中的问题;(4)对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2. 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职责:(1)负责景区环境卫生的日常巡查、检查和整改;(2)负责组织清洁工、保洁员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3)负责景区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和运输;(4)负责景区公共设施的清洁和维护;(5)负责景区绿化带的养护和管理。

五、管理措施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通过景区广播、宣传栏、导游讲解等方式,宣传环保知识,引导游客自觉维护景区环境卫生。

2. 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环境承载能力。

对景区道路、广场、厕所等公共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增设垃圾桶、洗手池等设施。

3. 加强清洁力度,确保景区环境卫生。

实行分段负责制,明确责任区域,确保景区环境卫生得到及时清理。

4.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对景区卫生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常态化。

通过培训、考核、奖惩等措施,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奖惩措施1. 对在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景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定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定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定一、概述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旨在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关规定。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定1. 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提高景区的绿化率和植被覆盖率,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沙化和水源污染。

2. 垃圾分类与处理旅游景区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引导游客正确分类垃圾,并加强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确保景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 水资源保护旅游景区涉及大量的水资源利用,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区管理部门应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定,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限制和防止不合理的用水行为。

4. 动植物保护旅游景区往往富含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保护和维护景区内的动植物群落,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禁止非法捕捞、猎杀和毁坏动植物栖息地。

5. 建筑物和设施管理旅游景区内的建筑物和设施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建筑物和设施的审批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相关规定。

三、旅游景区环境治理规定1. 污染源治理旅游景区存在各种污染源,如噪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制定相关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

2. 游客行为规范游客的行为对景区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游客教育,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3. 景区管理体系景区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景区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景区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6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正确引导游客行为的意义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首先,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 景区的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 中的视觉污染,影响游行,破坏环境气氛,进而影响 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最后,游客不文明行为往违章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不按 规定操作游艺器械等行为都可能给游客自身带来意外 伤害。
厕所管理中的问题
数量少,影响了“市场供给”
位置偏僻,影响了“可进入性” 标志模糊,影响了“可识别性” 卫生较差,影响了“旅游情趣”
景区厕所规范管理
厕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 必备设施,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内外旅游者对旅游 厕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厕所卫生、厕所文 化、用厕文明、卫生洁具革新等为主要内容的 “厕所革命”已成为国家推进文明进步的一个 切入点。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成为直接关系 到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发展及其声誉的问题。
旅游垃圾的收集
垃圾盛放装置的 类型及要求
垃圾盛放装置的 数量和摆放
垃圾的收集、清 运
旅游垃圾的处理
目前,景区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法、堆肥法和 焚烧法等。无论哪一种,最终都要以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为标准。作为最终处置手段,卫生填埋法最经济、 适用,它的处理成本为堆肥法的1/3和焚烧法的1/1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土地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焚烧比例 逐渐增加;堆肥法是农业型发展中国家处理垃圾的主要 形式;热解法、填海和造山等垃圾处理新技术也取得了 新发展。 我国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处理技术仍停留在初级阶 段,绝大部分地区的垃圾未采用科学科学卫生方法予以 妥善处理,有些地区就地焚烧或异地填埋,严重污染了 环境。今后,我国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为主, 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则大力发展垃 圾焚烧技术。 。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各种旅游景区进行休闲和度假。

然而,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为主题,探讨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概述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规范是确保景区的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卫生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以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满意的旅游体验。

二、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和交通规划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和交通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变化趋势,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分配,以确保游客和交通安全。

2. 停车场建设景区应该根据游客数量和车辆需求,合理设计和建设停车场,并优化停车位的布局,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供游客使用。

3. 常用设施设置景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公共厕所、休息区、自助服务区等常用设施,以方便游客的休息和旅游体验。

三、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保护区划设景区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设立保护区标识和提示牌,引导游客遵守保护区规定,保护和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2. 植被保护景区应注重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广植物的自然更新和生态研究,减少非法砍伐和过度采摘,以确保景区的植被覆盖率和生态功能。

3. 水体保护景区应建立有效的水体保护措施,加强水域的水质监测和治理,防止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保护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价值。

四、垃圾处理1. 垃圾分类景区应设立垃圾分类站,并设置相应的分类标识,引导游客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提高垃圾资源化的处理率。

2. 垃圾收集和处置景区应制定清洁保洁工作方案,建立垃圾收集和处置的有效机制,保持景区的干净整洁。

五、卫生管理1. 卫生设施设置景区应设立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漱区等,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环境卫生监督景区应派遣专门的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对景区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提高游客的卫生安全感。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旅游景区卫生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提高景区环境质量,保障游客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管理法》、《旅游景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卫生管理责任旅游景区应当明确卫生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卫生管理措施,确保景区环境卫生整洁。

第三条卫生标准和要求旅游景区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持景区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第四条景区公共场所卫生1. 景区路面:保持干净卫生,无积水、纸屑及瓜果皮等杂物,道路通畅无阻。

2. 景区内公共财物:保持干净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3. 景区办公室:保持地面干净,无污渍,桌面整齐无异物、灰尘、蜘蛛网和虫类,桌椅摆放整齐。

4. 工作区:保持工作区内无积水、无油渍,清洁整齐,无异物,用具摆放整齐有序。

5. 园林:保持无枯朽树枝,无杂草。

6. 各景点垃圾箱:保持干净、美观、无污迹,无异味。

第五条公共卫生间卫生公共卫生间达到六无、六净、三好标准:六无:1. 无痰涕、纸屑;2. 无堵塞;3. 无污垢;4. 无污泥、地面无积水;5.无蛆蝇、臭味;6. 无积尘、蜘蛛网。

六净:1. 墙壁、门窗净;2. 间隔净、无损坏;3. 便槽净;4. 地面、立面净;5. 蹲位净;6. 公厕周围净。

三好:1. 公厕指示牌、男女标志牌完好;2. 公厕水电设备完好;3. 公厕档板、档墙完好。

第六条游览区卫生1. 游客集中区域地面:保持整洁,无瓜果皮、纸屑等杂物。

2. 景区内通道:保持平整、干净、无异味。

第七条垃圾处理1. 景区内垃圾应当及时清理,分类收集,定期倾倒。

2. 禁止将垃圾倒入风景河道、湖泊等水域。

第八条卫生宣传和教育1. 旅游景区应当开展卫生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游客的卫生意识。

2. 旅游景区应当设置卫生宣传栏,宣传卫生知识和卫生要求。

第九条卫生检查和评估1. 旅游景区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保护旅游景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制定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景区规划、资源开发、游客教育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探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旅游环境保护的基础,应从整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面制定。

首先,整体规划要合理布局,划定景区范围,确保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其次,分区规划要在景区内划定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开发利用区,明确不同区域的保护与利用要求。

最后,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景区内道路、建筑、设施等建设的规模和布局。

这样的规划可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二、资源开发合理的资源开发是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关键。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影响,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景区的生态系统。

首先,应制定资源开发总量控制制度,限制开发强度和规模,避免过度开发。

其次,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修复,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确保开发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投资者的监督,确保其遵守环保规定,履行环境责任。

三、游客教育游客教育是宣传和引导游客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景区管理部门应制定游客教育计划,在景区内设置宣传牌、标语等,引导游客遵守环保要求。

同时,可以利用讲解员、导游等向游客普及景区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

此外,还可以开展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鼓励游客亲身参与进来。

四、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规定进行经营和服务。

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景区环境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旅游景区环境管理.doc
库车县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研究(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系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本文陈述了库车县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现状,从景区利益相关者与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就目前库车县旅游景区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对策,力求将环境管理全面纳入旅游景区的整体管理体系之中,进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以库车王府为例。

关键词: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内容;现状;解决措施;研究
1.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概念
所谓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是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规划、科技、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景区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景区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景区旅游发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景区环境管理的内容
2.1内部环境管理
2.1.1.自然环境管理
树立环境保护为主的理念, 引导自然环境
保护、利用和培育三者的和谐统一。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这应是景区旅游开发的一个基本理念。

库车王府旅游景区可开发应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培育为基础, 从而达到综合效益的最佳化。

当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 开发利用应让位于保护和培育。

建立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 明确不同分区内的旅游开发行为和保护力度。

根据需要, 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 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 进一步明确各分区内的旅游开发行为和保护力度。

同时在自然生态类型的景区中, 还应划分出相应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从而确定相应的保护目标。

将游人生活消费区与游览区分开, 生活消费区域要相对集中。

在一些自然生态比较脆弱的旅游景区, 游人生活消费区要相对集中于游览区外,在游览区除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外, 景区不配备餐饮、住宿等生活设施。

对景区周边等地加强自然生态培育, 绿化美化环境。

以旅游景区为中心, 构建区域绿化网络,区域绿色通道网络和城镇绿地系统。

2.1.2.历史文化环境管理
对景区内文物及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在库车王府景区内构建现代化设施的同时, 充分发掘、保护和发展旅游地的传统特色和历史风貌。

在景区环境管理中, 除了要不断创新, 及时赋予景区以新的时代特色, 同时尤其要精心保护和管理代表旅游地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文物等历史文化景观。

对库车王府旅游景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的保护和管理。

将旅游目的地的民俗风情加以提炼, 以当地民俗风情为依托, 在景区内整修一些典型的民俗载体, 控制景区内的建筑现代化和城市化倾向。

景区内文化氛围。

注重景区内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景区内建筑装修、店铺门面、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广告标识、交通工具等景区综合风貌上透射文化品位。

2.2外部环境管理
2.2.1旅游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旅游景区交通建设, 为旅游者提供便利、舒适的交通。

库车王府的地理位置优越,方便游人参观,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引入旅游基础设施管理, 制定不同的标准, 对区域内的设施配置做出规定。

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色彩、用
料、造型和风格等, 尽量使人工建筑的“斑块”“、廊道”“、基质”相协调。

2.2.2旅游市场秩序管理
维护库车王府的良好秩序, 相互协作, 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提供诚信服务, 真实发布景区信息, 不欺诈游客, 为游客提供公平交易的旅游市场秩序。

同时加强保卫安全措施, 确保景区及周边社区保持安全稳定的环境。

2.2.3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
在库车王府完善现有的设施建设并引入更多的休闲设施和服务, 不仅能增强目的地的吸引力, 提高目的地的生存能力, 还能使当地居民受益在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 使旅游者更加分散。

在旅游营销过程中, 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 具有引导性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以及真实游览活动的开展, 使他们可以在一个更加透明的旅游环境中开展游览活动。

3.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现状
目前库车王府景区仍停留在被动、反应性的环境管理模式上,景区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景区经营管理者资源坏境保护意识淡薄
传统的一些观念如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问题等。

这些观念存在,从根本上导致了库车王府景区相关者的环境不友好行为。

另一方面,景区经营管理者为获取最大旅游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放纵游客流量从而造成景区环境承受超负荷,尤其是旅游旺季,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困难。

3.2污染防治与控制等措施不到位
目前从该游景区来看,其环境资源均缺乏必要的基本保护设施。

如景区内存在大量分散、隐蔽难以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生活垃圾,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历史文物古迹的污染、破坏与干扰,甚至疾病的传播等均无有效的防治与控制措施。

3.3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虽已颁布《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尚缺乏与其相配套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的行政法规。

同时,景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环境管理工作是零碎的、应对式的,没有很好地纳入景区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景区环境管理人才。

3.4旅游者及当地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虽然旅游者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但其中仍不乏环保意识淡薄者,在景区内乱丢垃圾,乱涂乱画,随意破坏景区环境。

对大部分社区居民来说,自己只是旅游开发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所以景区环境的威胁很大。

4.景区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
4.1政府部门
在库车王府景区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部门是起宏观调控和主导性作用的一方。

具体来说,政府首先要从景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推动景区环境管理工作。

此外还应制定景区环境发展长期规划,建立环境风险预测机制,建立相应的程序化的文件,以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为基本准绳,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并在不损害他方利益的前提下,予以合理满足。

4.2当地社区
库车当地社区不仅是受影响最大的景区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景区环境管理工作最大的影响施加者。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工作必须要考虑社区参与的问题,积极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环境管理,
发挥其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和维护作用,要及时掌握他们对环境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并建立相关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纽带将当地居民与景区的环境管理工作联系起来。

4.3旅游者
旅游者的行为和态度是景区环境管理的关键因素,对旅游者进行管理的关键之一是确定正确的旅游容量。

既要注意景区内部的容量控制,又要考虑区域内冷热旅游线路的平衡。

另一个重要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对旅游者实施环境培训和环境教育,使旅游者能自觉地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追求与环境和谐相处。

4.4景区员工及景区开发商、投资者
库车王府景区内员工及景区开发商、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是景区环境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景区开发商在制定市场战略与经营战略时,应充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旅游景区员工及工作者要在其经营的各个阶段遵守可持续旅游原则,尤其要处理好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关系,在开发景区项目的同时兼顾社区居民的利益,充分满足社区的合理需求。

4.5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库车王府内部有许
多的花草,通常可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遥感等调查方法,对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进行细致地调查、统计、分类和规整等,以使旅游规划开发中的承载容量与环境相协调,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景区应对游客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如禁止吸烟、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等。

4.6通过对库车王府的服务人员和服务设施的最大接待量进行调查,从而确定该景区环境容量或环境承受能力。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旅游区环境的承载能力或承载容量,因此景区的日接待游客量必须严格控制在景区环境承载力之内,后期还可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掌握景区现有服务人员的接待能力,明确在不同时间、不同游客量的情况下,游客评价较高的游客承载力。

5.结论
研究库车王府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景区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及游客体验目标结合起来,以实现库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整个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研究库车王府景区环境管理理论的基础
上,对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现存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研究,为优化景区环境管理模式、建立景区环境管理体系、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出了积极探索与研究,为今后库车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做了一个铺垫。

【参考文献】
[1]林越英.浅论旅游环境管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2]冯海燕.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3]黄昆.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景区环境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
科学,20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