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一、导言大众传媒是当今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它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形式的传媒,可以让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塑造公众舆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报道、评论和访谈等方式塑造公众的舆论。

它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声音和画面等手段影响人们的看法和态度,让人们对某个事件或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大众传媒选择忽视某些问题或者报导不全面,那么公众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也会受到影响。

2.促进文化交流大众传媒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通过国际新闻、文化节目等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和价值观等内容。

这种交流可以减少文化隔阂,促进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的融合。

3.传递信息大众传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传递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大众传媒可以收集、编写和传递各种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这种传递可以让人们了解社会状况和趋势,指导人们的行为决策。

4.娱乐与消费主导大众传媒也在不断地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通过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娱乐形式,以及广告营销等手段,大众传媒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例如,某些电视剧和网红推荐的时尚品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种主导性也不可小觑。

三、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作用1.教育和启发大众传媒可以为人们提供教育和启发。

例如,电视节目和杂志可以介绍各种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政治新闻可以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大事。

同时,它们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传承和保护文化大众传媒也可以传承和保护文化。

它们可以通过音乐、电影、文学等形式展示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保护和维护文化传统的完整性。

3.娱乐和消费满足大众传媒也可以提供娱乐和消费满足。

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文化传承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传统知识、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各个层面的传承与传播。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形式,对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塑造作用。

首先,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传承的覆盖面。

在以前的时代,文化传承往往是由口头传统、家庭教育等途径来进行的,受众范围较为有限。

而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文化传承得以迅速传播并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形式,人们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地方、各个文化背景的信息和知识。

这使得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展现和传承,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起到了强化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文化传承的内容得以更加系统地、全面地呈现给人们。

例如,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纪录片、文化访谈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各地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样,通过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形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到关于文化传承的各种信息和知识,有助于传承内容的梳理和整理。

这些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使得文化传承得以更全面地、深入地进行。

另外,大众传媒也对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和挑战。

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文化形式和传播手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可能由于缺乏现代媒体的传播渠道而逐渐失传,而面临快餐文化、乐视频道等的冲击,传统的艺术形式、文化习俗等也可能面临被商业化、市场化剥离其中的风险。

因此,大众传媒不仅需要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和传播,还需要在呈现和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防止文化被扭曲、偏离其本质。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透过大众传媒,文化传承的范围得以扩大,内容得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呈现,但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变革和挑战。

因此,大众传媒不仅需要关注传播效果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使文化传承能够在现代媒体环境下得以持续和健康发展。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

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与传播使命一、大众传媒的文化担当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大众传媒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担当。

首先,传媒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义务。

客观的报道、历史的归档、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媒体以专业的精神和扎实的功底去完成。

其次,传媒应该植根于社区,传递当地的文化信息和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再次,传媒应该引导公众文化需求,提供信息、思考和互动,鼓励公众参与文化活动。

此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众传媒还承担着文化竞争的责任。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传媒应该以一个高度负责的态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本国文化,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二、大众传媒的传播使命大众传媒是信息传递的主力军,具有传播使命。

首先,传媒要注重发现和提炼社会新闻和价值,让公众了解现实发生的事情。

其次,传媒不仅要准确地报道新闻,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公众建立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

同时,传媒也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丰富公众的生活,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

在传播使命上,传媒应该有更为积极的作为。

他们应该肩负起扶贫济困、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共文化与民生改善甚至推动历史进程的使命。

与此同时,传媒还应该弘扬正能量,加强社会正能量宣传,让社会形成向上向好的氛围。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传媒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众传媒行业需要警惕眼前的利润而忽略社会责任,而应该坚持走行业健康的发展道路,践行文化担当和传播使命。

为实践文化担当和传播使命,传媒需要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更大的媒介优势,打造更有价值的内容,提高媒介专业化水平,推动品质进步。

传媒还应该趋近于公众,采用多种媒介形式,完善互联网和实体媒体的互补关系,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质量。

除此之外,传媒行业更重要的是坚持公正、真实、专业、负责的原则,通过正面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国家、民族和公众利益。

四、结语文化担当和传播使命是伴随着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而形成的。

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孙蔚蔚;丁筑兰【摘要】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化群落相对固定、文化传承相对稳定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大众传媒借助高科技手段,可以全方位地记录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拓展其传播方式与范围,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大众传媒还利用高新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增添了新的元素,从内容、表现手段方面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同时,大众传媒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使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传统文化流失、文化失真、文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4)002【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作者】孙蔚蔚;丁筑兰【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州350000;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大众传媒业在21世纪呈现几何倍的发展态势,渗透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人生体验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化群落相对固定、文化传承相对稳定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媒借助新的传播形式,方便快捷地记录并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还将高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传统文化流失、文化失真、文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

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文明这棵植株与其说靠成长,不如说更要靠传播。

”“只需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我们就能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自己仅仅是昔日习惯的传播者和修正者。

”[1]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像苗族、侗族、壮族、布依族等民族以往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留主要依靠口述、仪式以及古歌,这些形式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很容易失传,其文化传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不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大众传媒是指那些可以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

通过这些媒体,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和文化等内容。

然而,大众传媒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我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的喜好。

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承载着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任务。

例如,电视剧、电影、音乐等都是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公众推广的文化产品。

当我们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跟随着角色的成长,我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欣赏音乐和艺术作品时,我们也会被其中的情感和美感所打动。

大众传媒的推广和宣传,无疑在塑造着我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品味。

此外,大众传媒也对于社会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和综艺节目等,大众传媒可以引导和塑造公众的舆论,影响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

以新闻报道为例,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往往能左右公众的眼光和态度。

当大众传媒选择报道某一事件或议题时,它的声音和观点会进一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新闻报道上,还延伸到其他节目和娱乐领域。

例如,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嘉宾们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到年轻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

因此,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公众的文化认知和社会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非完全正面。

在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众传媒往往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量和高点击率,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低俗娱乐、煽情揭秘和恶搞等手段,从而扭曲了文化传播的本质和价值。

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成为一种庸俗化的娱乐工具,导致文化传播的质量下降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大众传媒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与反思

大众传媒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与反思

大众传媒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与反思媒体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已经不再是新闻,而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类的文化也经历了媒体时代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它们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媒体如何影响文化?而文化又如何应对媒体的挑战?这是一个颇有深度的话题,需要我们仔细想象和反思。

媒体是什么?在现代社会,媒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大众传媒、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

大众传媒最早用于传达政府信息,并且通常呈现为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也通过网络媒体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新闻媒体最常见的形式是各类新闻网站、新闻杂志和报纸等。

而最近兴起的社交媒体,则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生活,例如微信、QQ、微博等。

媒体如何影响人类文化?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广泛。

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拥有了无形传播的特性,信息传播的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大,人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等方面。

此外,媒体还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通过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得以传递和推广,以实现文化的持续发展。

媒体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与人们产生互动,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得企业带领人们接受和喜爱新生事物,习惯和方式等。

例如自拍是自虐?或是时尚文化的一部分?这取决于媒体如何呈现它以及人们如何理解和接受它。

新闻媒体则是社会公共意识形态的重要巡回员。

它通过曝光各种社会事件和政治事件,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周围的环境和状况,同时也督促政府和企业遵循伦理道德,规范行为。

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可以通过媒体去看那些谈论文化多的笔记和文章来了解,在这些文章中可以了解到该国或地区的风俗、历史、文学和音乐等,从而了解该国或地区的文化精髓。

社交媒体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改变了我们理解和使用社交的方式,针对年轻人通过这个平台表现自己和与众不同、不同寻常、创新等特点相适应的新文化产生,引领并带动新生文化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与传播

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与传播

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与传播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与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和使用大众传媒,其中包括电影、电视、音乐、网络和社交媒体等。

这些传媒形式不仅能够提供乐趣和娱乐,还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观念,甚至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探讨一下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和传播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指的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音乐、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传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和价值观。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几乎每个国家都能够欣赏到好莱坞电影,这些电影普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并且通过电影,人们了解了美国的文化和习俗。

此外,中国电影工业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认可和欢迎。

例如,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反响,这部电影以科幻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拯救人民、救世济民”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文化价值。

二、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则是指通过传媒形式,在社会中推广和传播一种文化、艺术和价值观。

例如,电影、电视和网络节目等传媒形式,能够传达制作方对某种文化、艺术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够引导观众对这些文化、艺术和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年来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例如,热门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就集中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三体》等科幻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也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概念。

三、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和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文化输出和传播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对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好莱坞电影所呈现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和习俗,不仅能够拓展观众的文化视野,还能够对本国文化和传统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大众传媒的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是指可以广泛传播和传递信息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

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

1. 信息传递和传播: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和传播各类信息,包括新闻、活动、产品推广等。

通过传媒的广泛覆盖和传递速度,大众可以迅速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全球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2. 民主监督和舆论表达:大众传媒在社会中发挥着监督和表达的作用。

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事件的报道,大众传媒能够揭示一些问题的真相,监督权力的行使,确保社会运行的公正和透明。

同时,大众传媒也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平台,让社会个体能够发表自己的声音和观点。

3. 文化传承和推广: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视、电影、音乐、文学等媒体形式,大众传媒帮助人们了解和传承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推广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

4. 教育和知识传递:大众传媒还承担着教育和知识传递的功能。

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大众传媒能够向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信息,包括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人们的学习和提升,也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5. 娱乐和休闲:大众传媒在娱乐和休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视、电影、音乐、游戏等媒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选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同时,大众传媒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减轻了压力,调节了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总之,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民主监督、文化传承、教育传递和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连接了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接上文)6. 平衡报道和争议解决:大众传媒在报道事件和问题时,应该追求平衡和客观,尽可能呈现多元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全面报道和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可以帮助公众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观点,促进争议的解决和社会的和谐。

大众传媒的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介向公众传播信息的方式。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工具,大众传媒具有以下功能:1. 传播功能: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各类信息、新闻、观点和观念。

通过大众传媒,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社会动态和科技进展。

2. 教育功能: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教育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人们可以获取各类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3. 娱乐功能:大众传媒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如电视剧、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消遣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和享受。

4. 文化传承功能: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工具。

通过传媒,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播各类文化艺术作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社会监督功能:大众传媒可以监督社会动态和公共事务,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媒体报道不良现象、揭露腐败行为、曝光违法犯罪等,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公正和民主。

6. 互动功能:大众传媒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机制。

7. 经济效应功能:大众传媒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广告和宣传的渠道。

大众传媒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总之,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教育、娱乐和文化传承的需求,也促进了社会公正、民主和经济发展。

大众传媒的功能多样而丰富,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电视、报纸、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传媒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一、大众传媒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视、网络新闻等媒体平台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但是它们传播的信息并不完全准确和客观,存在一定的变形和选择性。

这种信息的传递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某些娱乐节目或新闻报道中传播一些虚假言论或暴力场面,很可能会对群众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社会不安定、道德沦丧等。

然而,大众传媒也可以通过传递真实的信息、宣传正能量的事件来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大众传媒对价值观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变化。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工具,更容易传递新的价值观念。

例如,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中的主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传媒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从而提高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三、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大众传媒不仅传递着当代文化,还承载着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

例如,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都可以介绍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帮助人们了解国家文化的长远发展,弘扬时代精神。

此外,大众传媒还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大众传媒对教育的影响大众传媒另一个重要的影响领域是教育。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促进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通过视频网站,人们可以观看从国内外顶尖学府教授的课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而传媒也可以向大众传递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广大群众更好地遵循健康的生活铸造品质生活。

总之,大众传媒在今天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在很多领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浅析大众媒介对社会文化遗产的传承功能--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例

浅析大众媒介对社会文化遗产的传承功能--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例
大众传媒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境遇下对成就 《平凡的世界》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 纪 80 年代的中国,纸质传播作为单一媒介,如果作品与创 作潮流相悖,不能得到出版社和编辑的认可,就意味 着无法与受众见面。而广播是把它带给大众的翅膀, 受众在书中联系自身,寻求时代精神的独特魅力。
二、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 中的陕西地 方文化要素
陕西是 我 国 的 “文 学 重 镇”,以 路 遥、陈 忠 实、 贾平凹为代 表 的 “文 学 陕 军 ”是 中 国 文 学 一 面 鲜 艳 的 旗帜 。 [2] 《创业史》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 《秦 腔》 等以陕西农村为写作背景的现实主义作品,记述 着真实的陕西农村和农民的时代历程。陕西本来就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地之一,中华传统文艺
三、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 对陕西地方 文化的传承作用
改编的电视剧在新时期引起第二次路遥文学的全 民热潮,从电视剧的受众层面上来说,这是一个写给 平凡人的 故 事。传 播 学 家 E.卡 兹 在 1974年 提 出 的 “使用与满足”理论有一条主要观点:“人们接触媒介 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 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4]。21世纪的受众面对电 视剧版 《平凡的世界》 时产生了一些必然的受众心 理:一是中老年受众对旧时代的追忆和怀念;二是青 年人从中获得的共鸣和鼓励;三是对陕西地域文化和 陕西文学的热情,这也就是传播价值中的心理和地理 接近性。
(二) 对黄土精神的忠实再现
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力 推孙少安成为主角,扮演者王雷在剧中的形象有意识 地体现了陕北文化的符号特征,包括白色的头巾和一 口陕北味道的普通话等。路遥在书中写到孙少安时, 这样描述:“精 明 强 悍,有 可 怕 的 吃 苦 精 神”[3]。电 视剧塑造这一角色时,多次出现他一个人在苍茫天地 间久久伫立的画面。十八岁当上生产队长的孙少安, 是这个贫穷家庭的顶梁柱,他埋头苦干,毫无怨言, 吃尽了人间的疾苦,却不愿把 “危险情绪”传递给他 的亲人。他站在黄土地上,和那土地融为一体的景象 深入观众的心。生活对他百般刁难,为了一家老小的 生计他舍弃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帮助和他曾经一样穷 苦的人们,不顾秀莲的反对一意孤行。电视剧通过细 节塑造了一个人们心中向往的孙少安。他的形象传递 的是一种诚挚的黄土精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是沉重的黄土地铸就了他非凡的吃苦精神,他像牛一 样劳作,像黄土地一样奉献,他是那个时代陕北劳动 人民的缩影。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大规模、快速扩散的传播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这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大众传媒扮演着承接、传扬、增加文化内涵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化,甚至被大量淘汰。

虽然一定会有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并收藏,但是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于大众群体中消失,因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学习它们。

但是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推广。

例如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评价。

这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典范,彰显文化传承的益处。

因此大众传媒为国家文化的保存,也对维护社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大众传媒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思想的多渠道传播,多视角的信息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通过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思想观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想法。

就拿电影作为一个例子,不同类型的电影所揭示的意义、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会潜移默化地对观者产生影响。

现身说法、爸爸去哪儿等的真人秀节目则塑造了真实的情境和生活,树立了生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娱乐综艺节目则降低了屠龙勇士这种大制作游戏的的真人秀思路与活动紧密结合,让收视人群更加投入感受,这显示了节目的大“战略”,注重受众多样性,更加深入的渗透人们的思想。

因此,大众传媒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世界观。

大众传媒还有教育的作用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内容,大众传媒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美国考试标准局( College Board)旗下的“卫星公司”(SAT College Board)在其网站上推出的题库,几乎覆盖了中小学、高中、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考试。

这份资源阐释了高考中各种难点、常识、方向和方法。

再如在学英语方面,Facebook上有很多的英语学习群,上面提供了许多新的语用短语、口语、文化风俗和习惯解释、语感练习等。

大众传媒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其中所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如今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同时也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首先,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文化的传播范围不再受制于地域和时间。

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文化。

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同的文化开始相互影响、融合,逐渐形成全球文化。

这种文化融合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的交流、了解和相互尊重。

同时,这种交流也促进了文化创新和发展。

其次,大众传媒的流行化现象可能导致一些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和泛滥。

以流行音乐为例,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不少歌曲的制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市场营销,而不是音乐本身的创作和艺术性,娱乐化的元素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样的商业逻辑使一些真正具有创造力和思想性的音乐得不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类似的商业现象也出现在电影、电视剧等领域,文化的商业化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文化的创新性和独立性,降低文化的价值。

最后,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现代社会,文化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的出现加速了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传播的效率和广度。

通过大众传媒,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得以被广泛传播,被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识。

同时,也为文化传承的机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首先,大众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媒通过报道事实并发表评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人们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传媒的引导和影响。

因此,传媒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更广泛的视野,做出公正、客观、负责的报道和评论,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

其次,大众传媒在娱乐和消遣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传媒通过各种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娱乐内容,让人们有机会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区域民俗的传承与变迁

大众传媒的文化建构:区域民俗的传承与变迁
月 月光 饼 该工艺在制作 流程 中的相关环节 ,夹 缬 现代技 术创造 了全新 的语 境 ,建构起 富 画 ,用来 包 装 “ 光 饼 ” 的 “ 有新 内涵 的新传统 。 具 和手 段 ,被 赋 予 了强 大 的意 识形 态 纸 ” ,使人倍感亲切之余 ,对温 州本 地 在浙南 的流传地域 等 ,使这些被历史遗 忘了的传统文化重 回人们 视野。 还有温州 电视 台对温州 民俗风情 的
位 ,深刻影 响着民俗 的传承与 变迁 。
【 关键词 】 大众传媒 ;民俗 文化 ;传承 ;变迁
民俗 文 化作 为 传 统 的 “ 体无 意 建构 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 : 集
识 ” ,经 由历 史凝 聚 、传 承 下来 ,是

仅 留下依稀 回忆 。通 过媒体 的重新挖掘

对 民俗事 象的挖掘 与整理 ,使 与再 现 ,唤起 人们 对 传 统 的重 视 与热
千百 年来人类代代相传 的社会生活经历 受 众认 知并深入 了解传统 民俗 文化 ,同 情 ,更为重要 的是 ,唤起民众对 区域文 和 经验的沉积物 。一个 区域的 民俗文化 时使 民俗得 以保存并代代传承 的变迁 ,是各种力量 汇集 的结果 , 自然 《 温州 日报 》 “ 民间”与 “ 风土” 化 、民族文化 的认 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 传 媒 作 为一 种 社会 控 制 的工 的民俗有 了深入 的了解 。 《 年到 ,民俗闹 》 ( 兔 温州都市报
功 能 ,是特定意识形 态和文化价值观 的 2 1- 一 6)在兔 年到来 之际 ,把温州 新闻报道 ,并 曾开辟 民俗文化宣传栏 目 0 叭 2 1 载 体 ,在社会 中 占据 “ 统治话语 ”的地 辖 域 内南端北 际、山区海 岛 ,有着各 自

浅析大众传媒与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浅析大众传媒与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h t /me i .f n .o /p c a l a f n z u x n n h a y tp: / d a ie gc m s e i ln n a g ho mo i we z u n e h y /u me ts i h n h a d t i 2 0 0 / 9 1 1 03 0. z u il n ii h c a g u / e a l 01 80 /9 4 6
从媒 介 产 业 经 营 的角 度 看 ,传 媒 市场化是市 场经济发展 的必 然趋势 ,媒
在大众传媒 时代 ,媒体不仅在 传播 体作为一种 特殊企业参 与到市场化运作 文化往往通 过 口头传播 和人际传播 的方 式 在 民间乡土社会世代 相传 ,因此往往 形态和机构 数量上有 了较 大变化 ,而且 中来 ,促进 了 中国传媒产业 的发展和 繁
研究基地 民间文化研 究中心课 题成果 ,课 题
大众传 媒 时代 下民间文化 与社 区生 体的及产 生狂欢效应 的文化 。在进入媒 自贡扎 染 、龚 扇 、剪 纸 并 称为 “ 小三 名称为 《
介时代后 ,民间文化 的传播 方式 随之发 绝” ,是一种秦汉 时期就问世 的民间工 活的双 向建构》,编号为M 0 - 2 J 9 2 生了变革 ,由 口头 、人 际传 播 向大众传 艺 ,用这种古 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可 以 播 转变 。众所 周知 ,大众传 播是借助专 在织 物上扎染 出各 种图案 。但近几年 ,
界提供 了一个 窗 口。在传统 的乡土社会 优势结合起来 ,采取有效 的传 播手段 ,
中,从社 会 阶层 的角度来说 ,民间文化 以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展 的有效尝试 。品牌传播最重要 的就是
要找到产 品的独 特之处 ,有 了辨识 度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民间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工具。

它以其广泛覆盖的特点,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对文化起到了宣传和传递的作用。

通过电影、电视剧和广播节目等媒介,大众传媒能够向广大群众传递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和观念,传播正向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通过纪录片和新闻报道,大众传媒可以向观众介绍不同的文化,增加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大众传媒还能够宣传社会公益事业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大众传媒对文化也起到了引导和塑造的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通过媒介的选择、内容的制作和表达方式的呈现来引导和塑造观众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观念。

例如,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和情节往往会影响大众对于特定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传媒对于流行文化的创造和推广也能够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对时尚潮流、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接受和追求。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大众传媒的商业化运营导致了内容的商业化。

许多传媒公司往往更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传承和保护,导致传媒内容的制作和呈现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而不是文化内涵。

其次,由于大众传媒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它们对于文化的解读和塑造也具有主导性,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被侵蚀和忽视,进一步加强了一些人们对文化单一化和全球化的担忧。

面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

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限制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和商业化。

同时,大众传媒自身也应该加强自律,提高文化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于公共文化负责的意识和行动。

总而言之,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它能够宣传和传递文化,引导和塑造观众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观念。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也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

社会文化的最佳载体——大众传媒

社会文化的最佳载体——大众传媒

社会文化的最佳载体——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传媒凭借其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了传播和推广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传媒的不断演化、发展和进步更是为社会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延续和发展的平台。

第一,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卓越的传播功能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的传播活动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变化。

经历了由口头媒介转向手抄媒介,再发展成为印刷媒介,进而飞跃至电子媒介的一个由低级逐步转向高级,由落后逐渐转化为先进的过程。

在口头媒介和手抄媒介阶段,由于传播的手段和方式的低级化,人们在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时候只能采取口耳相传或手抄的落后方式,基于这种低级传播方式的特点,传播的范围就只能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区域内,很难形成大规模、多层次、多方位的传播。

同时口耳相传的模式有保留难度大,易有误差的缺陷;手抄也存在耗时长,消耗人力大且难保存的缺憾。

因此这一阶段的媒介方式虽对社会文化的传播的有所推动,但很难在空间上、时间上和受众上达到一定规模,范围小,耗时长,受众少,是这一阶段由于传播媒介自身落后的特点而无法改变的缺陷。

自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及其不断地发展完善之后,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印刷媒介由此的产生,它的产生意味着大众传媒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到来。

1566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威尼斯新闻》问世之后,近代报纸业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由最初的几份报纸,发展成为现今成千上万份报纸,同时报纸的种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如新闻报,都市报,娱乐报……报纸这种传播方式相较于之前口耳相传和手抄报或手抄公告、公文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有了耗费时间短,传播信息量大,生产及复制数量大,覆盖面相对广,利于保存收集资料及反复阅读等诸多优点。

印刷媒介因其自身的这些特点,给社会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鲜活力。

自1832年,德国人韦伯和高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

中国近现代大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

中国近现代大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

中国近现代大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化产生和发展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近现代,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大众文化也经历了各种风云变幻。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近现代大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

一、近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近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始于19世纪末的鸦片战争。

在鸦片战争前,传统文化占据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导地位,官方儒家文化被视为上等文化,平民百姓的财富、能力、知识甚至是生命都位于权贵之下。

鸦片战争后,近代文化的洋泾滥进入中国,却也让大众文化找到了新的机遇。

以办报为例,曾经只有寥寥几家官方报纸,从而难以传达各种真实的信息,而且政治篡改十分明显。

1897年,第一份由民间办的中文报刊《时务报》在上海创刊,这也开创了近代中国自办报的先河,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报刊、杂志和书籍逐渐丰富起来。

从那时起,更多的人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了解时事,并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

二、大众文化的扩大和互联网的出现20世纪初,中国的大众文化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各种策略原因被构建起来的大众文化,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达到顶峰。

1949年后,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机器进一步强化了大众文化的存在,推动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强化。

然而,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给中国的大众文化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全世界的信息流通变得越来越快,而中国的大众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重塑。

以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例,这些平台将大众文化作为一项新的商业模式来对待,为更多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物和娱乐方式。

此外,各种社交媒体的出现也在改变着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

微博和微信成为了人们分享意见、文化和好友动态的主要交流途径。

从新闻报道到朋友圈,“大量的信息量”已成为大众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新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化的焦点和关注点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的二律背反

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的二律背反
DONGNAN OHUANB O
本 期 推 荐
文化产 业化 : 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 的二律背反

(1 . 盐城师 范学院文 学院

江苏 苏州 2 52 11 3)
江苏 盐城 2 4 0 2苏州 大学风凰传媒 学院 20 2 .
摘 要 : 文化 产 业 化 背 景 下 , 众 传 媒 可 以 使 传 统 文 化 化 产 业 化 的热 潮 中 , 助 大 众传 媒 的 影 响 力 把 传 统 文 化 推 送 大 借 得以广而告之 , 并促 成 文化 传播 的 民 主化 和世 俗 化 。但 同 时 , 出去 , 有 助于 传 统 文 化 实 现 可持 续性 生存 与发 展 的 目标 。 将 大萋 传 媒 的叙 述 方 式 也 会 破 坏 传 统 文 化 的 文 法规 则 , 传 统 众 且 以《 百家讲坛》 为例 。《 家讲坛 》 百 以普 及中国优 秀传统文 鞲 瓣 文化在 “ 尊降 责” 自我表 达和 文化明 星的 当下解读 中与 化为 目的, 屈 的 以学术 、 文化为基本 内涵和 品牌 的核心 , 它的红火 百 姓 渐 行 渐 远 , 发 显 得 模 糊 可疑 。 越 定程度 上折射 出数 以亿计 的百姓 文化精神 缺乏 的现 实 , 折 关键词 :文化 产业 大众传媒 二律背反 文化 明星 射 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传 播 断 层 问题 。如 果说 对 传 统 文化 的饥 渴是《 百家讲坛》 火 ” “ 起来 的根本原 因, 么电视 的传播样式 那 和产 业化 的运作 模 式 , 则是 《 家讲坛 》 火 ” 百 “ 起来 的直 接原 文化 产 业 是 当 下 一 股 不 可 忽视 的 整 合 力 量 , 的 发 展 势 因。《 家讲 坛 》 本 着 学 者 使 电视 深 刻 、 它 百 “ 电视 使 学者 有 为 的宗 头 和 发 展 速 度 不 容 小 觑 。文 化 产 业 通 过 参 与 建 构 文 化 事 业 实 旨 , 中 国 传 统 历 史 文 化 为 内容 定 位 , 那 些 无 法 在 大 学 课 以 让 现 了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互 动 与 渗 透 , 力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不 仅 有 利 堂听课的观众得到知识 的享受。”就 国人 目前整体 的精神状 大 于 我 国文 化 事 业 的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 有 利 于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的 况 而 言 , 种 学 术 、 化 的 传 播 非常 必要 , 符 合 当 今 中 国 的 也 这 文 是 全面发展。… 当下要探讨传统文化 的传承 问题 , 文化产业的宽 教育 现状和社 会发展 需求 的 , 码达到 了普及知识 、 起 提高人 广 背 景 是 无 论 如 何 都 无 法 绕 开 的 , 内在 的机 理 正 是 产 生 大 文素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 其 自从《 百家讲坛》 火爆之后 , 传统 众传 媒传 承传 统文化过程中相背相反力量 的根源。 文 化 的传 播 似 乎 找 到 了一 条 捷 径 , 众 传 媒 为现 代 中 国 人 能 大 “ 化 产 业 ” 词 与 “ 化 工 业 ” 脉 相 承 , 被 认 为 是 在 读 懂 和 吸 收 原 本 属 于 自 己 的文 化 搭 建 了一 个 畅 通 的 平 台 。 文 一 文 一 它 有关 “ 化工业 ” 肯定与否定 的针锋相对的激烈 争辩 中, 文 的 逐 传 媒 搭 台 , 化 唱 戏 , 表 象 上 看 文 化 得 到 了传 承 与 发 文 从 渐 形 成 的 能够 调 和 两 种 意 见 的一 个 中 性 概 念 。在 文 化 工 业 的 扬 ,但 传 播 模 式 的 差 异 也 带 来 了关 于 传 统 文 化传 播 的 隐忧 。 体 制 中 , 化 产 品 在 工 厂 中凭 借 科 学 技 术 手 段 , 文 以标 准 化 、 规 纸 质 或 印刷 媒 介 代 表 的 是 一 种 传 统 的等 级 制 度 , 构成 了 精 英 格 化 的 方式 被 大 量 生 产 出来 。 因 此 , 化 产 业 的 机 理 可 以 被 与 民 间 、 作 与 阅 读 、 播 者 与 阅 读 者 的权 力 差 异 ; 在 当 文 写 传 而 看 作 是 文 化 产 品 在 类 似 于 工 业 流 水 线 的 生 产 平 台上 被 制 造 下 , 捷 的 媒 介 终 端 使 文 化传 播 活 动 中 的 主 客 体 已经 转 化 为 便 出 来 , 量 同 质 的产 品 经 由 大 众传 媒 等 流 通 环 节 涌 向 文化 消 新 型 的 互 动 关 系 , 其 是 在 互 联 网 空 间 中 , 播 者 甚 至 与 接 大 尤 传 费 市 场 , 为 只 需 支 付 一 定 费 用 就 可 以 享 用 的 、 定 程 度 上 收 者 合 二 为一 , 也 就 彻 底 颠 覆 了 传 统 的文 化 等 级 制 度 。 另 成 一 这 能 够 满 足 精 神 缺 乏 者 消 费 需 求 的商 品 。 2 0 0 5年 文 化 部 对 文 外 , 统 纸 质 文 本 是 内 向 型 的 , 有 一 种 由思 想 、 感 为 指 向 传 具 情 化 产 业 做 了 官 方 的 界定 , 为 它 是 指 从 事 文 化 生 产 和 提 供 文 的 “ 认 内聚 力” 而 电子媒介则 呈现 出一 种外 向型的延伸 结构 , : 化服 务 的 经 营 性 行 业 。 [ 2 l 欣赏 者在 感性 画面 的牵 引下 , 时常跳 出“ 当下 ” 间 自由联 空 康德 哲学概念 中 的二律背 反是指有 关 同一对 象的两 个 想 , 断在零散 片状式 的“ 不 短片” 中穿梭。 诚如《 百家讲坛》 所 命题 虽 然 各 自成 立 但相 互 问 却排 斥 的 矛 盾 现 象 。诚 如 当 下 在 表 现 的 : 识 分 子 沦 为 了普 通 大 众 中 的 说 书 艺 人 , 本 降 格 知 文 文化 产 业 化 背 景 下 , 众 传 媒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传 承 所 表 现 的 那 为 动 画 、 幕 、 外 音 和 影 视 片段 的 组 接 。“ 书 ” 一 把 双 刃 大 字 画 说 是 样 : 方面 , 一 大众传媒 “ 台 ”传统 文化 “ 搭 , 唱戏 ” 传统 文化 得 剑 , 为知 识 分 子 赢 得 了更 多 的 关注 , 却 要 以 破 坏 知 识 分 , 它 但 以 广 而 告 之 , 促 成 了文 化传 播 的 民 主 化 和 世 俗 化 : 另 一 子 的 治 学 目标 为 代 价 ; 动 音视 频 符 号 的 运 用 可 以稀 释 传 统 且 但 流 方 面 , 众 传 媒 的叙 述 方 式 破 坏 了古 老 的 文 法 规 则 , 传 统 文 化 的历 史 厚 重 感 , 抽 象 的 形而 上逼 真 地 再 现 为具 体 可 感 大 且 将 文 化 在 “ 尊 降 贵 ” 自我 表 达 和 文 化 明 星 的 当 下 解 读 中 与 的 事 象 , 进 了 内容 的理 解 接 收 , 电视 文 本 的 非 线 性 、 完 屈 的 促 但 非 百 姓 渐 行 渐远 , 发 显 得 落 寞 与 无 奈 。 越 整 性 的 叙 事 方式 割 裂 了 文 本 的 次 序 结 构 , 解 了 文 本 解 读 的 消 广 而 告之 与 破 坏 法 则 并 行 深 沉 性 、 能 性 , 坏 了 积 淀 深厚 文化 底 蕴 的 古 老法 则 。 1 可 破 5 1 中 国 是 有 着 悠 久 文 化 历 史 的 文 明古 国 , 国 古 老 的 传 统 中 二 、 化 民主 与 屈 尊 降贵 并 行 文 文化 曾经 为 人 类 文 化 的发 展 和 世 界 文 明 的 进 步 做 出 了 重 大 文 化 产 业 化 运 作 之 下 , 众 传 媒 已经 不 再 只 是 传 递 讯 息 大 贡献 。但 在全球一体化程度 越来越高 的今 天 , 映民族特质 的介质 , 是演化成 了讯息 本身——大众 文化 , 反 而 即大众传 媒 和风貌 的中华传统 文化却面 临着传播 的断层 危机 。文化只有 既“ 台” 搭 同时也 “ 唱戏” 。现如今 , 大众 文化 已经全面渗透 进 被传播 才具 有生命力。如何使传 统文化长久保 持生命 力 , 使 文化生态的建构 中, 正在 以其特有 的方式参 与社会转 型期的 其免遭被抛弃 的命运 , 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文化传播 , 同时也带 来 了传统 文化传 承中此消 彼长 、 相背 相 当前 , 大众传 媒发展迅猛 , 门槛低 、 它 触角广 、 起效快 、 影 反 的作 用 。 响 大 , 全 球 化 和 信 息 爆 炸 的 现 代 社 会 已经 成 为 各 类 信 息 广 在 文 化 是 民族 的血 脉 , 人 民 的精 神 家 园 , 是 它姓 “ ”应 当 民 , 而 告 之 的首 选 渠 道 。加 之 , 些年 大众 传 媒及 其产 品 、 务 的 是 民 主 的 , 全 体 人 民 享 有 , 不 应 当只 是 少 数 社 会 成 员 所 近 服 为 而 逐 渐 市 场 化 、 业 化 , 化 因此 无 处 不 在 , 顾 百 姓 的 身 边 , 独 有 。 一 定 程 度 上 甚 至 可 以 说 , 化 民 主主 要 指 向 的就 是 处 产 文 环 文 它 已鲜 明地 表 现 出 了繁 荣 兴 旺 的 态 势 。 由此 看 来 , 这 股 文 于社会金 字塔底层 的草根 。但从我们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来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承与缺失
【论文摘要】传媒传播信息的过程也是传播语言的过程,现代传媒传播现代信息的过程也同时传播了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

2007年8月,教育部第一次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引起轩然大波。

2008年年末,各种媒体争相公布新的年度新词。

这些词语的产生的特殊性与传播的高速性,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文化传承的积极功能,即能及时地丰富我们的语言生活,但同时也反映了媒介的缺失。

【论文关键词】流行词汇大众传媒文化传承
一、年度新词的出炉
2002年春晚,小品大师赵本山的台词“忽悠”被观众得知,第二日这个词便红遍大江南北。

2005年,借助《超级女声》的传播,“粉丝”一词拥有了全新的意义并走向大众。

同时,自2005年开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我国的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研究,并且以年度为单位,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

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房奴、晒客、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

据悉,这是国家语委第一次尝试公布新词。

2007年年度新词是从10 亿字(含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语料)语料中通过计算机提取出来的。

报告编委会将去年国内30
多种报纸中出现的“疑似”新词选出后,根据搜索引擎搜索,确定每个词最初出现的时间,将真正在去年才出现的新词送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验证核实后,选出了171条新词语。

如今,2008年年度新词也在网上被传得如火如荼。

如下是谷歌搜索的十大新词,在网上流传甚广:山寨、囧(jiong)、很黄很暴力、叉腰肌、三个俯卧撑、槑(mei)、打酱油、泡良族、凤凰男、做人不能太cnn。

众所周知,“囧”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古汉字,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就有一句“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

”“囧囧”在这里通“炯炯”,意思是窗户明亮。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大陆与台湾地区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说起囧的流行,必须要提到“orz”,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

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2008年11月,央视为新办公大楼内部征名,引来网友的“头脑风暴”。

坐落在北京东三环外的中央电视台新楼,奥运会期间已经开始部分地投入使用,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网友创意五花八门,诸如象形类:双七门、m大楼、圆规、央天门、连七座;文雅类:7迹楼、智窗大厦、宝鼎大厦、新视角;恶搞类:半蹲的下肢、酷中央、囧大楼、三缺一。

在“大裤衩”被多数人认为不雅后,“智窗”因为和“痔疮”谐音而遭网民恶搞,“囧大楼”则是一个相对形象而又不算恶俗的名称,“囧”字图案也因此流传于网络。

该字读音如“窘”,本意光明,但因其外观颇像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时的表情,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

如今,“囧”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行于网络与现实生活。

在百度的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囧吧”,跟帖有3万多个;某“囧视频”点击量过百万;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为“囧猪”,等等。

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比如湖北大学西门外的一家“囧字奶茶店”生意火爆;李宁囧字鞋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囧字t恤,“囧”网站等等,囧的应用可谓层出不穷。

有人因此把“囧”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

为什么这样一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我们从以上的例子里可以看出,新词的出现有一个不可或缺的
载体,即大众传播媒介,脱离了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这些所谓的新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生的速度上都将大打折扣。

我们的语言生活因为有了大众媒介的介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与缺失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

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环境以及文化传承。

文化也和其他的物质一样,具有向四周扩散的特性。

只有被传播的文化才能称为有生命的文化,这是由文化的社会性决定的。

根据文化传播的理论,文化的传播必须有载体。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能够较为完整的承担文化的主要功能。

新词语以其快速反映社会现实变化的特性,适合了大众传媒及时传递社会信息和反映时代特色的需求,从而成为传媒广为选用的语言成分。

传媒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了其语言载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词语,使新词语的流传得以加速,变化发展的进程也随之缩短。

因此,新词语从诞生到流行折射出了大众传播文化传承功能的得与失。

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

在上述例子中,一个新词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同时的,较之以前的口耳传播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快速地
满足了受众情感表达的需求。

其次,新词的形象与便利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使语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受众在表达情感时,可以选择简单而形象的词汇。

比如上文中的“囧”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网友从这个词的构造出发,赋予了这个词新鲜的含义,随之受到年轻前卫的网民们的追捧。

这些为数众多的网民们不仅活跃在网络上,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这样一来,网络语言就可以很轻易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与现实生活几乎是“零距离”贴近。

所以,不多时“囧”便风行于现实生活,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次,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其它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

比如一些由外文音译来得词汇,晒客(share)指在网上分享信息的人,踹客(try)专指为一些商家试用产品的人,粉丝(fans)即崇拜偶像的群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07年的年度新词呈现出这些特点:一是多字词语占优势,其中三字词语36.61%,四字词语28.35%;二是大量使用词语模类推构词,词族化表现明显,运用较多的类后缀有“族”、“客”、“奴”、“友”、“门”、“吧”、“日”等;三是名词性词语最多,占91.33%;四是构成材料以汉字为主,兼有别样,254个新词语中有13个字母词;五是新词语来源于多个渠道,分布在不同领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生活、文化、科技和经济领域产生的新词语较多,占67.32%。

从以上第四和第五特点可以看到,新词汇覆盖的领域和表现的形式已不局限在本土,大众传播作为文化的载体正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将人类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极大加快,产生的碰撞也会愈加强烈。

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功能,在语言的传播上其所表现出来的失误值得我们去分析改正。

首先,信息传播中有的信息携带着错误的符号,当这些错误符号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受众的行为,使受众的行为标准发生偏离,做出错误的行为。

因为网络追求实效快捷,拼音输入法的使用使错别字的流行不可避免,诸如“斑竹(版主)”、“瘟都死(windows)”、“酱紫(这样子)”等等,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书写助长了这种错误之风,然后因为某些错词流行面的广泛,就逐步发展为新词汇。

这些因网络产生的大众文化,以快餐的形式占据了人们的视野,而传统的经典的词汇受众却无暇顾及或者说在逐渐忘却。

特别是针对这一代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受众,他们对于经典的认识恐怕将大打折扣。

其次,细观新词语,我们发现,大量的词汇来自网络。

而最新调查报道,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可以算是大众的精英阶层,但是相较于近10亿其他民众,比重不大。

这样问题就来了,由2.53亿网民认可的新词,10亿民众买账吗?不可否认,自从有了网络,各种流行文化以及政策方针能够及时传递到文化精英的视野之中,
多少影响到文化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但是如何对待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除了在媒介中传播外,绝大部分新词在生活中人们同样普遍使用吗?
笔者认为,新词语的定型需要传媒的检验,更需要普通大众的检验,毕竟传媒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

在现今的中国,网络的普及远不及发达国家,所以这些因为时尚或者新鲜而流行的词汇要想立足,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

因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方面有导向功能,而没有决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