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2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认真而又扎实地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它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课文前,我充分发动学生开动脑子,集思广益如何运用最巧妙的识记方法记住掌握本课词语。然后再让他们去交流展示,相互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
二.抓重点句子,自主掌握家乡的桥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家乡的桥的特点。
难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体悟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六、教学源自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桥,我们大家都见过,也都
走过。在我国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由于河多,桥自然也多,在这里,桥就是路,路就是桥。请大家齐读课题。针对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最有效的识记方法理解掌握住本课的词语。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交流,交流展示,总结归纳出本课家乡的桥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乡感情的领悟。主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中家乡的桥的特点,自己去感悟作者的感情。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家乡的桥》
姓名:
张春娟
工作单位:
唐河三小
学科年级:
五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来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家乡的桥的特点,并通过对家乡的桥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桥的依恋,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节课主要内容:运用总---分的结构,向我们展示了家乡的桥的特点,桥的数量多、造型千姿百态、名字充满情趣、是孩子的乐园。通过写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课件_12
我的故乡在江南,弯弯绕 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 布在大地母亲身上。
拓展阅读
忆江南 (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 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 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从此,就有了“震龙桥”。
刚劲雄健
篆书
隶书
飘逸潇洒
楷书
草书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 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 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 桥洞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 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悠悠的 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 乡……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梁形态和建筑特色;2.能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3.能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家乡桥的形态和建筑特色;2.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3.描写家乡桥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并引导学生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教学难点:通过描写语言,让学生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法:共同探讨、共同学习;2.小组讨论法:多角度视角,分享思考;3.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教师放映图片,展示不同形态、不同图案的桥梁,引导学生畅想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故事和历史。
2. 正片(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引导学生在讲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给家乡桥梁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还需要保护什么。
3. 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阅读练习,内容为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故事,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简单整理,用语言表达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感受。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家乡桥梁的知识、情感和思想,强化理解。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述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并简单描述桥梁的历史和故事;2.学生通过描写语言表达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3.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情感和思想进行理解和总结。
七、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课件;2.家乡桥梁的图片、模型等观察材料;3.相关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故事;4.相关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将知识点(家乡桥梁的形态和建筑特色、桥梁的历史和故事)与情感和思想(对家乡桥梁的情感和感受,城市化进程等变化对家乡桥梁的影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家乡深入了解,增加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21
12、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学习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会运用。
4、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小桥、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三、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有关桥的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看?请看大屏幕。
对,是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家乡的桥》(板书课题)2、老师出示字卡、词解及多音字,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自学提示:(1)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桥?(2)桥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4、根据自学提示听课文朗读。
5、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或段落,并批注自已的感受。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提示上的问题,师巡视指导。
1、交流第一个问题,感悟桥的美丽1)桥多:a、找出描写桥多的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才怪哩!”b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造型千姿百态。
a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b文章重点介绍了哪两种桥?(过户桥和单孔桥)c指导感情朗读,再次体会作者对桥的感情(3)名称美。
a、家乡桥的名字美体现在哪里?如: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
b、读王维的诗并加以理解,感受“如意桥”的来历c更有趣的是名字的书写美,体现在哪里?(有隶书、楷书、草书、篆书)d、当我们来欣赏这些字体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端庄、苍劲有力……)过渡:这些各不相同又充满情趣的桥名字体也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这些桥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2、交流汇报第二个问题,感悟作者的情感(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2)引读:整个炎热的夏天,桥成了—我们在桥头—我们在桥边—还能从桥洞(3)想象一下,我们在桥这个乐园里还可以玩什么?(4)出示填空题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我们———我们———5)瞧,玩得多开心啊!再来读这段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爱桥、怀乡之情。
3.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难点:学习用总分段式写话。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课件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屏出示几张江南的图片,教师问:知道这是哪里吗?(江南)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汇报。
2.师: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江南以风景如画、繁荣发达著称,所以无数文人墨客纷纷用诗文表达了他们对江南的喜爱、怀念。
比如在白居易眼中,江南是这样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跟老师一起读)而在江南长大的王申浩眼中,他的家乡是这样的:我的故乡在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生齐读)师: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河长(多),对河的喜爱之情。
师:“网布”把家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错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
2.师: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还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
真可谓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王申浩写下了《家乡的桥》(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1题大屏出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桥的特点?2.学生完成自学要求,完成后坐端正。
3.学生汇报,教师展示:桥多、造型千姿百态、名称美、孩子们的乐园4.师:大家找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介绍一下经验吗?(找中心句、关键词)三、细读感悟1.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呢?以造型千姿百态一段为例,请大家快速地读第三自然,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家乡桥的特点写清楚的?(大屏出示)生:抓住过户桥和单孔桥进行描写,突出了家乡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2.师:下面我们就边读边感受作者家乡的桥的造型吧。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第一主题是故乡情思。
本课就是一篇怀念家乡的作品。
作者怀着真挚的感情,回忆了故乡江南小桥的特点,回忆了小桥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开门见山,点出“故乡在江南”;又从数量多,造型奇,名称美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等几方面,具体介绍了家乡小桥的特点;最后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介绍的江南水乡小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江南的小桥流水未必熟识,可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水乡小桥的资料。
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课的这一训练可以凭借“小标题”来展开,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了复述的基本层次,也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当然,复述还是要以文章为依据,必须在认真读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常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句话的含义。
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继续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水乡小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离开他的故乡江南一别就是几十年。
每次与朋友谈起江南,故乡的人、故乡的景始终萦绕在他的眼前。
尤其是故乡的那些小桥。
于是他就提起笔写了这——板书:家乡的桥齐读课题[说明: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让学生慢慢进入学习探究的氛围中,为整堂课的实施打下较好的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为什么作者如此留恋家乡的桥,家乡的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挥不走,抹不去的记忆呢?轻声读1、轻声读读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2)故乡的桥的哪些内容给作者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2、交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名称多、美我们的乐园[说明:通过朗读,圈划,让学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三、理解桥形,品味语言。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第—课时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2、齐读课题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
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
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
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
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板书:河多)②小桥的数量多。
(板书:小桥多)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板书:造型多)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
(板书:名称美)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
(板书:乐趣多)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板书:忆桥)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查字典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河多小桥多1、家乡的桥造型多名称美乐趣多忆桥第二课时课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第2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感受作者对家乡桥的情感表达。
2.2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传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桥。
1.2板书课题《家乡的桥》,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心。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3学生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3.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4.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2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练习5.1设计描绘家乡事物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板书设计家乡的桥1.桥的形态2.桥的变迁3.桥的回忆4.桥的情感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3
家乡的桥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语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品味语文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学设疑,激趣引题1、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童谣,它使人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儿,也勾起了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摇到了家乡的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归纳梳理:①从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桥?②怎样介绍家乡的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易理解的字词多读几遍,标注出来。
2.汇报交流。
雄赳赳弯弯绕绕飘逸潇洒凉悠悠千姿百态刚劲雄健自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书写及词语释义。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一)自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你对家乡的桥了解了些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同桌交流)1、总体汇报:对家乡的桥都有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2、分别感悟:数量多造型美名称美极了玩的乐园(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明的语句。
(2)欣赏不同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理解。
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3)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4)欣赏感兴趣的桥名字体,介绍介绍。
(5)找出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语句,读一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过渡:家乡的桥,它记载着家乡的历史,传承着家乡的文化!那么作者写家乡的桥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交流这个问题。
(二)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桥1、恋桥,文中体现在哪儿?2、家乡的桥就是我们的乐园,根据这段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可以用自己的话填一填:一想起家乡的桥,我就想起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3、带着恋桥、思乡情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2. 家乡的桥》教案_11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 学习本课的写法,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够运用总分式段落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家乡的桥的独特结构,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配乐欣赏江南图片,老师范读《忆江南》师:江南美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申浩再次走进江南,去领略迷人的江南景致,尤其是那令作者无比思念的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来,齐读课题柔柔地读轻轻地读师:学贵有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根据你们的疑问老师归纳出这样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自由读课文,用“〇”圈出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桥?师:孩子们拿起你的书、带着问题,大声的读,用心的读,有感情的读.教师巡视师:你们读得入情入景。
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上面的要求把你的思考,你的想法批注在文中.三.学习探究桥多师:你们自学画批的非常认真,师:家乡的桥有什么特点呢?(我从课文中知道了桥多我还知道了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桥的名称美也非常美桥还作者儿时的乐园)师:你从哪句话或者是哪个词体会到桥多呢?用你的火眼金睛从文中找出来吧。
1.“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我感受到了村与村之间要过桥,一户人家家与另一户人家也要过桥,我感受到了桥很多。
)2.“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3.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只要有小河就会有桥。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把小河比作血脉)人身上的血管你数的清吗?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小河多?(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百上千千千万万)孩子们的词汇量真丰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西师大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悠远的意境。
课文从桥多、桥的造型、桥的名字等3个方面来介绍家乡的桥的特点。
作者再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孩子们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桥进一步的赞美。
本课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是学生积累和感受语言魅力的好素材,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记,畅谈自己的感受,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妙处,是本课主要的教学任务。
【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课文,知道水乡的桥多、桥美。
(2)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家乡桥的独特与美,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桥的特点,感受文中几个省略号的运用及对家乡小桥名称的理解。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教师: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家乡”,激情引领:孩子们,说说我们的家乡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2.如果把故乡比作成一幅画,你最想在上面画上什么呢?有一位作家一提到家乡,他就想到了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一起欣赏家乡的桥。
(补充板书:的桥)3. 齐读课题。
4. 质疑课题。
预设:(1)家乡的桥什么样的?(2)家乡的桥为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5.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初识家乡的桥。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 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3. 检查、交流:(1)认读词语血脉螺蛳雄赳赳凉悠悠弯弯绕绕千姿百态飘逸潇洒刚劲雄健(2)课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_西师大版
12.家乡的桥“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教课目的察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少儿生活靠近的,能理解的察看内容。
随机察看也是不行少的,是相当风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察看,一边发问,兴趣很浓。
我供给的察看对象,注意形象传神,色彩鲜亮,大小适中,指引少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察看,保证每个少儿看获得,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察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少儿学习正确的察看方法,即按次序察看和抓住事物的不一样特点要点察看,察看与说话相联合,在察看中累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机遇,指引少儿察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巨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少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海洋的波涛。
有的孩子“ 云跑得快。
”我加以必定“ 是云。
”当少儿看到,我告他“ 叫光。
”接着少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机:“ 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雨下得怎 ?”少儿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察,少儿掌握“ 盆大雨” 个。
雨后,我又少儿察明朗的天空,朗自的一首儿歌:“ 天高,白云,儿,儿,太阳公公咪咪笑。
” 抓住特点景生情,少儿不印象深刻,雷雨前后气象化的学得快,得牢,并且会用。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了解家乡——洛阳的景观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情感交流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营造班级和谐、爱国情感浓厚的课堂氛围。
(2)学会尊重、欣赏和保护家乡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家乡的桥(1.5课时)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和描述家乡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 识读生字词,掌握相关概念,如历史文化等。
2. 理解古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与举例说明,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当前所学内容。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发掘文中的美好内容;同时,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共同纪录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
六、教学手段1. 实物或图片。
2. PPT演示。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垂钓行动中所了解的桥洞,初步探究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2.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一下,当他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见一座仿佛蕴含着历史文化的古桥,会有什么感受?(二)阅读讲解1. 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板书的形式,介绍大禹治水时期留下的“凌汇桥”,并告诉学生这是洛阳著名的古桥。
2. 听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老师(或课代表)向全班读出一遍文章,让学生跟着读。
3. 短文解读:分段讲解文本,阐述文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项知识。
4. 词语辨析:解释一些不熟悉的新词语或词组,例如“框架式”、“石拱桥”、“雅致雄浑”、“别有洞天”。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家乡的桥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引出课题
读《忆江南》。
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环绕,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江南,去领略迷人的江南景致,尤其是那令作者无比留念的家乡的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3.品味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想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四、品读课文,了解特点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2.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小桥多,桥形独特,桥名美。
3.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出美感。
重点指导:
(1)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那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夜里,你撑条小船穿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夜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听到什么要求读出夜的宁静,和谐,体会情境美。
(3)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体会”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的意思,并通过给各种桥配不同字体的桥名体会”相衬相映”。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五、探究体验,感悟桥趣
家乡的小桥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桥的名字也非常美,让人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特色,真令人向往!在这么美的地方一定留下了我们
愉快的童年生活。
1、出示自学指导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
(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说说桥乡孩子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想象一下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
2、指名反馈。
引导学生读好重点句,说说体会。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悠悠的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我们送入了梦乡……”
3.小结:家乡的桥真是我们的乐园!有感情地朗读第5段。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
作者忘不了家乡的桥是因为(),(),()……是啊,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向往。
难怪作者爱乡的情怀如此浓烈,难怪他一直最恋的还是家乡的桥。
2.读了课文,也说说我们的家乡。
家乡的什么地方是你的乐园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