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原创 【一等奖教案】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1)根据朗读和答题情况当堂按照321三等次打分
(2)作业本(根据完成情况分ABCD四等,分别给予5432分)
(3)写赏析文章(按照优良中差分别给予5432分,并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课外古诗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辛弃疾作为豪放诗人的代表,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人在江山雄伟处,看着滚滚长江水,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心潮澎湃,心绪复杂。本诗放在九上的课外古诗,通过读诗,读出诗词的韵味,品读诗词,品悟诗情。
1、不能播放图片就看课本插图;2、不能播放录音就借手机和蓝牙音箱播放。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南乡子》。同学点评。再读。
2、听音乐朗读。
3、同学再读,说说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三、再读体会
1、所谓“诗言志”,就是诗人、词人在某种情境下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上抒发出来。那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情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首词。即“知人论世”。
幻灯片:辛弃疾介绍。
2、望?——神州大地
幻灯片:《南乡子》写作背景。
3、念——悠悠历史......
师:像这种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的诗,叫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怀古咏史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应该怎么做呢?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出示:(齐读)激情读词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部编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一等奖
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 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 好的风光了!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手了。
•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 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 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抒情:望神州、北固楼、 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讽今:万兜鍪、战未休、 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中考链接
•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 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 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 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 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中考链接
• 2、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_年__少__万___兜__鍪__,_坐_断___东__南__战__未___休. .
• 3、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 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_天__下__英___雄__谁__敌_ _手__?_曹__刘___. ____
• 4、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 英雄形象的诗句_生__子___当__如__孙__仲_ 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南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 此自号“稼轩居士”。汉 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 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 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 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 军事家和政治家。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2023年《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动情朗读,直至成诵。
2.积累辛弃疾诗歌,感受辛弃疾诗歌创作的风格,理解他从一而终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
3.辨读诗歌,理解诗人一生壮志未酬的痛苦。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辛弃疾从一而终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辨读诗歌,理解诗人一生壮志未酬的痛苦。
一、导入新课提到辛弃疾,我想用一个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他:行走的荷尔蒙。
此言不虚,有诗文为证:【屏显】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辛弃疾《念奴娇》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娓银胡螺,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鹏鹃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公所作大声鞋整,小声铿a⅛,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刘克庄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友人陈亮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代英雄,今天让我们走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了解这位英雄的真性情。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语言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带着热情和期待读诗,诗词入情入境,是最能快速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整体感知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
朗读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利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首词。
1.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活动]正音并指导学生划分节奏2.朗读这两首词,并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学?预设:写诗的地点相同都是借古讽今之作都引用了孙权当年的故事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都表达了一种怀念英雄和收复失地的理想。
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正字音,明节奏,析诗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三、比读,领悟情感1小组合作讨论:你从两首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情怀?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诗句:(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这是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等奖第1篇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
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
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
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过程】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词主旨,学习词作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体味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揣摩朗读方法,熟读探究情感;通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河山浩气冠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与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老师曾经用三个“最”高度概括其一生:一辈子最得意的事归国有勇;一辈子最失意的事报国无门;一辈子最成功的事爱国有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赏辛弃疾的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知人论世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不断遭到猜忌和排挤。
长期落职闲居,复国之志不得施展。
于是借词慷慨悲歌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2.背景:公元1203年,韩侂胄把持朝政,他希望通过抗金斗争的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因而得到启用。
1205年,辛弃疾正在镇江知府任上备战,当66岁的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放眼远望的时候,想起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想起国运和身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题干中,“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非常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丰富积累,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领悟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品味作者思想感情,理解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活动一、识人知境1.导语上一单元,我们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们再次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进一步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造诣。
屏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标题透露了哪些信息?2.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及词人。
屏显:(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词人登上北固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活动二、美读识义。
1.自由朗读2.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3.指名朗读。
4.对照注释译读。
5.齐读。
活动三、精读探究1.品三问。
这首词与其他词相比,有何特点?(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找出问句,细加品味。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屏显: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何处望神州”是个倒装句。
“神州”,指中原地区。
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
注意“北固楼”,点明作者立足点,同时又有所指。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回穿越,四度寻“望"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穿越”情境的设置,理解怀古诗词的内容即古人如何怀古人、忆古事;2、以“望"字为线索,理解作者从“眺望”之景联系到“回望"历史的心绪思路;3、结合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并补充作者相关背景资料,知人论世,感悟作者“渴望”报国的热血与最终对朝廷“失望"的悲愤与讽刺之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把握用典手法的妙处。
一、激趣导入:怀古吟始导入:翻开语文书,我们进入的每一篇古文,古诗词,都是一次奇妙的穿越,与历史的对话,与古代文学的交流与共舞......我们所学的有哪些怀古诗呢?【预设】《咸阳城东楼》、《登幽州台歌》、《过长沙贾谊宅》、《赤壁》等现在,让我们开启穿越时空的门,去理解这短短56字的内容,领会它所诉说的情志。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提出字音疑问2、教师解惑,标注易错字词3、倾听范读,感受节奏音韵4、学生齐读,初步感知词意三、理解词意,领悟情志:开启穿越之旅(一)一度穿越——今人品辛词1、请根据题目,填写以下信息,获取穿越钥匙:穿越目标朝代(时间)穿越目标地点(空间)穿越所遇之人(人物)穿越所见之事(事件)【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解题2、你已到达目的地,词人此时正在......请找出本词的题眼?【明确】“望”字。
接下来的品读,我们将以“望"字为线索,串起整首词的理解。
【任务一】遥望山河,找寻“神州”朗读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提出疑问:许多怀古诗先写“临古地"之景,以景发语,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即先望后感。
而辛弃疾开篇却直接发问:何处望神州?后一句才展开登高所见之景:满眼风光北固楼。
2021年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
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释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
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
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老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
理解:满眼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学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
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最新整理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新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新教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准确把握停顿;2、学习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领会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的作者会是谁呢?请看下面我给出的一点点提示。
(投影)他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这讲的是他23 岁时,独自带领50 人的队伍,连夜奔袭600 里,从对方5 万人的手中,将叛徒张安国押解回临安故事。
50 人对抗五万人,是不是有点武林高手的感觉?他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曾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曾与苏轼齐名,并为“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也曾被尊称为“词中之龙”他,就是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读一首词,第二部分是悟一段情,第三部分是识一个人。
二、正课第一部分读一首词1、初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这首词,有一个生字,【鍪】,这个字有三个部分,矛、反文和一个金组成,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除了读准字音,诗词还要讲究节奏。
一般的古诗词,五言可以采用212 或221 的停顿,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是221 停顿,后两句是212 停顿。
而七言一般可以用223 的停顿。
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夫聊发少年狂” 。
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看看这首词的停顿。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译读:读懂题目、读懂内容。
这首词有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北固亭、神州、兜鍪和仲谋。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23、诗词曲五首教案优质精品教案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背景链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你登上过京口北固亭吗?让我们跟随辛弃疾的目光去看看北固亭上的风景吧。
二、【走近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豪放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背景链接: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1、本词上片和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上片:借景抒情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
诗词诵读《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原创(优)【⼀等奖教案】《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标:1、了解⾟弃疾的有关⽂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释题导⼊:“南乡⼦”是词牌名。
“登京⼝北固亭有怀”是题⽬。
京⼝,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上。
晋蔡谟筑楼⼭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整体感知:1、⾟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其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
今⼈辑有《⾟稼轩诗⽂钞存》。
2、选⾃《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武和建功⽴业之地,此时成了与⾦⼈对垒的第⼆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北固亭时,总是触景⽣情,感慨万千。
这⾸词就是在这⼀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是中原已⾮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问,真可谓惊天地,泣⿁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设问,⾃问⾃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穷。
然⽽,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尽的江⽔依旧滚滚东流。
上⽚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触景⽣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表,却⼜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 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 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Hale Waihona Puke (2)看内容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志 (3)看诗歌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 历史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华清宫、乌江亭…… 帝王或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秦始皇陵、湘妃祠……典型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代 、后蜀…… 其他:吴钩、《玉树后庭花》……
(2)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3)熔经铸史,借古讽今,毫无斧凿痕迹。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如何解读咏史怀古诗(词/曲) 1.怀古诗(词/曲)概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感怀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 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词/曲)特点: ①兴感地点常常是历史古迹; ②作品内容常涉及古人或史事,并以议论或用典的形式呈现; ③创作意图或借古讽今,或借古咏志,或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真谛。 .解读支架 (1)看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
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 逝,也是虚写。
.词人以“年少万兜鎏,坐断东南战未休”盛赞孙权有何作用?
(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愿望)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小乐一、问题导入1.谈话导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对辛弃疾的评价。
辛弃疾是北宋文坛少有的文武全才,“武能马上定钱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
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同样豪迈大气。
2. 学习目标①反复揣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②体会本词咏史怀古、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难点)③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重点)二、问题思考1.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3.文学常识“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感怀。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4.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背景介绍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宋词璀璨了历史的天空。
在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与苏轼并举,被列为豪放派的代表,他就是——辛弃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的登临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词人简介、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主战派;与苏轼合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
2、创作背景:词人时任镇江知府,登临地势最高的北固山上有感而发。
北固山是当时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三、初步感受1、生齐读全词(正音、节奏)五言2/2 ,七言2/2/32、请一生疏通全词四、品词析情1、词人为何登楼?(“望神州”——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满眼风光”——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中原大地锦绣河山,但沦陷敌手。
24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下
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
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明确:词人登上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逝,是虚写。
4.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1)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 “ 年少 ”而敢于与雄才大略、 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感慨历史的兴衰: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上片 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 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课后反思】
1. 叶嘉莹先生一直身体力行推广吟诵,并提倡吟诵从孩子抓起。本节课原设计有“吟诵”这一环节的,在课前练习时,学生一直提不起兴趣,或许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模式,好怪异;或许是“平长仄短入促韵长”的声音长短很难把握,课堂上没法达到预期目标,因而删去了。诚然,最大的原因是本人对吟诵诗词的方法不精通,因而,期待本次大赛组织领导能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做讲座,给我们补补吟诵诗词这块短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卜算子咏梅》教案
吴双燕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熟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能想象出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
强调“卜”的发音。
学生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2)作者要歌颂梅花的什么品质呢?
二、学习课文
1、一生示范后自由读,组内练读,齐读
2、比赛读,生读生评,师指导并范读。
3、齐读上阕,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丈冰”,看到“百丈冰”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开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俏”,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开得热烈、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
4、齐读下阕,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这时候是什么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花烂漫”,看到“山花烂漫”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梅花怎么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谦逊无私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谦逊无私。
5、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了本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A: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B:其它的写梅花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