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一览表

合集下载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世界华人出版社《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明著名作家。

《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

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

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

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

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到1959年为止,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永乐大典》述略

《永乐大典》述略

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数度影印大典,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于 2002 年将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中所收藏的
161 册大典进行仿真影印 ,
{永 乐大典》 的流传历史 {永乐大典 》
辑录〈学易蹊径》等书 。 四库之后 《永乐大典》中 辑 出的书也不少 。 如徐松辑 《宋会要} ,谬茎孙辑 OWi
天志} <泸州志》等 。
类书重视的小说戏剧、释藏道经以及农、工、医等各 类著作,在引用古籍的数量及内容的广博上,也达到 了其他类书无法比拟的地步,堪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型类书,也堪称为世界文化史
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元两朝政府藏书作为基本材料,同
时派遣一 批文人分赴各地采集图书 。 宫的编辑方法是 参照元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钱讽的《四溪史韵》
(2) 毁于明亡之际
理由有 三 , 一是 明世宗 厚爱 《大 典》 。 二是此书
最早提出此说的明史专家谈迁,他在 《 国榷 》一
书中称"万历未, { 永乐大典 》 不存,抑火失之
重抄完成时间与嘉靖帝之葬期有暗合处,三是从永陵
的建筑特点来看,甚为宏伟,也有殉葬 《大典》正本 的可能性 。 此说法近年影响甚大,先由张忱石先生开
设计的,并非为了专门收藏永乐正本,因此这也只是 一种推测,缺乏史料佐证 。
(5) 随明世宗殉葬于永陵
及 。 虽然照万历 二 卡五年 宫 中确有一场大火使皇极
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被毁,但《明实录》 和 《明史 》
均未记载永乐正本毁于此次火灾,况且永乐正本自重 录一部副本后,藏于 宫 中何处,史无明文, 三 殿被 毁,不等于永乐正本被毁 。
能刻版复印, 当 时曾清抄过 一 部,其抄定本(即正
本)藏于南京文渊阁东阁的下阁 。 据郑棠 《道山集》

《永乐大典》传奇正本下落成谜,副本仅存400余册

《永乐大典》传奇正本下落成谜,副本仅存400余册

《永乐大典》传奇正本下落成谜,副本仅存400余册国家图书馆展出的《永乐大典》明嘉靖内府写本(封皮为影印本)。

春节期间,国家图书馆展出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在展览中,观众不但能看到国家图书馆珍藏的部分《永乐大典》真品,还能领取主办方准备的寓意吉祥的抄书页现场临摹。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永乐大典》既熟悉又陌生。

大家都听说过它,也知道是传统典籍的集大成者。

但它是怎么诞生,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却知之甚少。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敕令收集百家经典编纂而成的“百科全书”,成书时共11095册,经历几百年的风雨,现存400余册,且流散于世界各地。

本期,一起来看看,《永乐大典》坎坷命运背后的传奇故事。

1 、成书万余册囊括明初以前书籍精华1403年,刚刚经过四年苦战而登上皇位的永乐皇帝朱棣,命“大明第一才子”大学士解缙帮他编纂一部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一种资料性书籍,它汇集多种书籍的资料来解释各种词汇,是古人搜索文献材料的辞典,也是中国特有的“百科全书”),他希望这部书能够汇集百家经典,囊括天下所有书籍之精华,成古今文献之大成。

仅过一年,聪敏过人的解缙就编纂完成了这部书,名《文献大成》。

令人意外的是永乐皇帝看后十分不满,他认为这部类书辑录的典籍太少,不符合他心中汇集百家经典为一书的愿望。

自三国魏文帝曹丕开始,各个朝代均有类书编纂,永乐皇帝明显是想编纂一部创造历史的大类书,以彰显大明王朝无与伦比、远迈汉唐的文化气魄。

于是,1405年,朱棣命他最信任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解缙又开始编纂大型类书,这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典》。

据学者推断,当时编纂《永乐大典》的人数超过三千人,编纂人员十分复杂,除了官员、学者还包括了当时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民间术士、僧侣也参与其中。

《永乐大典》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书籍的精华,收集的典籍有近八千种。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该类书编纂完成。

明成祖阅后十分满意,亲自撰写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六年(1408)冬,命人抄写完毕。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作者:安北江来源:《奇妙博物馆》2020年第06期11095册22937卷约3.7亿字全部由人工抄写、绘制这些关键词说的是哪部经典巨著?对,就是由明代永乐皇帝朱棣(dì)下令编修的《永乐大典》。

这部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巨著内容太庞杂啦,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道德、医学……收录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明代永乐年间的图书达七八千种,凡是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籍,基本全部被收入其中。

而这些古籍,有不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要不是《永乐大典》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很根本无法知晓历史上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书籍。

而且,《永乐大典》全部抄录书籍原文,没有做任何删减或者添加,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佳渠道。

《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不仅规模大,还比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早出现300多年呢!《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就是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备检索的工具书。

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意思就是采用官方韵书《洪武正韵》中的韵部为提纲,根据每个韵部下的单字分类汇集与这个字有关的各种材料。

这就好比我们查字典,先找这个字的拼音,然后在找到的拼音下再找到想看的关键字,就能看跟这个字有关的内容了。

今天我们提到《永乐大典》,一般会说“某字册”,例如“门字册”“湖字册”“城字册”等,就是此书用字系事的体现。

“门”字册中的内容都跟门有关,“湖”字册摘抄了各书中涉及湖的内容……当你想找某方面的资料时,就从《永乐大典》中找相关书册,十分便捷呢!这部气势恢宏的巨著,尺寸十分大,单册的高度有50.3厘米、宽度有30厘米,不仅文图是由人工书写与绘制的,连每一页的装饰纹样都是手绘而成。

它的纸张采用以桑树皮和楮(chǔ)樹皮为原料的皮纸,雪白厚实,字体基本上全部为标准的楷体,这种楷体在当时被称作“台阁体”。

它采用的装帧形制是明代盛行的包背装,外层的书皮使用了黄绢,颇具皇家风范。

_永乐大典目录_所列杂剧初探_罗旭舟

_永乐大典目录_所列杂剧初探_罗旭舟

·156·《永乐大典》收录戏曲作品众多,因《小孙屠》等戏文三种的发现,今人皆知大典收戏文作品多种,其实,《永乐大典目录》所列杂剧初探罗旭舟常明显。

中唐姚合编《极玄集》将李端、卢纶、钱起等大历时期十位诗人并列,称之为“大历十才子”,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列“大历体”,注曰“大历十才子”。

元人辛文房为唐代诗人立传,名之曰《唐才子传》,立专传者达二百七十八人。

由此可见,自唐至宋元,“才子”之称并无贬义;相反,它是对诗人创作才华的充分肯定。

那么,“元才子”的才华具体表现如何?旧传以“稹性锋锐,见事风生”对元稹性情作概括。

作为文学家的元稹,身处中唐元和文体大变革时代,在引领文学潮流、文体变革实践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白居易联系元稹,特别提出“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这是对元和文坛变化和元稹重大贡献的特别提示与高度概括。

以下略举数端。

首先,元稹具有敏锐的文学感知力和判断力。

杜甫是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位诗人,而首先发现杜甫的巨大价值并给予大力推崇的是元稹(见其《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清人叶矫然说:“微之评杜:‘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卓哉言乎!能豪迈而不能清深者,宋诗也。

切对律而未免凡近者,元、明诗也。

微之评杜诗而早及后世学杜诗者,不谓之‘才子’不可得也。

” (《龙性堂诗话初集》)其次,得文学风气之先,积极倡导文学新思潮。

元和初年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元稹成为名副其实的倡导者。

元和四年春,李绅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是元稹发现李绅有这样的诗题,立即从实践上予以唱和,即《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又从理论上加以提倡,于是出现了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这样写作新乐府才形成一种自觉,一种风尚,新乐府才成为一种诗体。

第三,杰出的文体创新才华。

明人娄坚曰:“唐之文章,至元和而极盛矣。

元、白二氏创为新体,以相倡和,各极才人之致。

” (《学古绪言》卷一,《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侧重肯定元白“创为新体”的才能,这里的“才人”与“才子”一词接近。

四库全书中永乐大典辑本目录(含存目)

四库全书中永乐大典辑本目录(含存目)
10
西岩集二十卷 中庵集二十卷 王文忠集六卷 勤斋集八卷 榘庵集十五卷 伊滨集二十四卷 积斋集五卷 瓢泉吟稿五卷 子渊诗集六卷 羽庭集六卷 吾吾类稿三卷 性情集六卷 樗隐集六卷 庸庵集十四卷 密庵集八卷 临安集六卷 蓝山集六卷 蓝涧集六卷 樗庵类稿二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鹅湖集六卷 锦绣论二卷 渔父词集句二卷 2.总集类(9 种):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 江湖后集二十四卷
6
石林燕语十卷 辨言一卷 常谈一卷 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 涧泉日记三卷 琴堂谕俗编二卷 敬斋古今黈八卷 日闻录一卷 言行龟鉴八卷 鸣道集说一卷 中说三卷 女教书四卷 有官龟鉴十九卷 忍经一卷 劝善书二十卷 永鉴录二卷 历代驸马录二卷 公子书三卷 帝王宝范三卷 11.类书类(20 种): 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元和姓纂十八卷 实宾录十四卷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帝王经世图谱十六卷 四六膏馥七卷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 宝刻类编八卷 12.史评类(4 种): 经幄管见四卷 旧闻证误四卷 叙古颂二卷 事偶韵语一卷 三、子部(171 种) 1.儒家类(19 种): 傅子一卷 帝范四卷 儒言一卷 省心杂言一卷 袁氏世范三卷 戒子通录八卷 知言六卷附录一卷 明本释三卷 少仪外传二卷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 准斋杂说二卷 朱子读书法四卷 家山图书一卷 通言一卷 庸言一卷 明伦集三卷 子家子一卷
宛陵群英集十二卷 桃花源集一卷 发蒙宏纲三卷 大全赋会五十卷 启札锦绣一卷 中州启札二卷 尺牍筌蹄三卷 3.诗文评类(9 种): 藏海诗话一卷 岁寒堂诗话二卷 环溪诗话一卷 余师录四卷 文章精义一卷 浩然斋雅谈三卷 文说一卷 作义要诀一卷 少陵诗格一卷 4.词曲类(1 种): 烟波渔隐词二卷
11
9
烛湖集二十卷附编二卷 昌谷集二十二卷 省斋集十卷 山房集九卷 后乐集二十卷 性善堂稿十五卷 东山诗选二卷 蒙斋集十八卷 鹤林集四十卷 东涧集十四卷 浣川集十卷 渔墅类稿八卷 沧洲尘缶编十四卷 篔窗集十卷 臞轩集十六卷 敝帚藁略八卷 泠然斋集八卷 涧泉集二十卷 庸斋集六卷 彝斋文编四卷 张氏拙轩集六卷 灵岩集十卷 楳埜集十二卷 耻堂存稿八卷 字溪集十一卷附录一卷 潜山集十二卷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作者:蒋肖斌来源:《读书文摘》2018年第09期《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2018年2月8日至3月2日,国家图书馆精选《永乐大典》部分珍品向读者开放展示,还邀请读者一起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

其中一个展柜展出的单独一册《永乐大典》,是这部皇皇巨著的散落残本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现身——今年59岁的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程有庆,每次回忆起11年前在上海偶遇那一册《永乐大典》,都觉得是一个幸运的意外。

2007年5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随后派遣专家组到各地调研古籍的相关情况。

11月,程有庆和杨成凯一组,前往江浙沪,同一时间,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也在这三地调研金石碑帖。

“那天下午,施安昌跟我们说,有一个上海的老邻居有《永乐大典》,想请我们看看。

当时觉得遇到的可能性很低,但还是答应了。

”程有庆记得,那天晚上8点,这位已经移民加拿大的袁女士,在招待所一楼等他们,进到房间,拿出两册《永乐大典》。

“第一册,是影印本,大家心里有一点凉;第二册,从古籍真伪的鉴定来看是真的,书还保存着明代的包背旧装,可几位先生都不敢相信。

”程有庆读过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张忱石《永乐大典史话》,书中收录有《永乐大典》目录和已知现存的册目,“只要查那个表,就能知道这一册的内容对不对得上。

我当即打电话给我父亲,请他帮我查,确认了这一册不在现存册目中”。

物和内容都确定了,程有庆和杨成凯才敢跟国家图书馆汇报此事。

后来,袁女士又带着此书专程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文物局组织傅熹年、张忱石等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确认无误。

最终,这一册《永乐大典》回归故土,入藏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历经600年风雨沧桑,从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到今仅剩400余册,她的聚散离合也是中华古籍的悲欢缩影。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目录·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目录·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

国学知识文库·史部·目录: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字数:6746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清)孙冯翼编●目录叙自叙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叙清代辽东先正精校勘学而又勇于刻书者吾得数人焉曰辽阳蒋氏萝村国祥梅中国祚兄弟千山曹氏楝亭而沈阳孙凤卿先生其一人也先生名冯翼一名彤字凤卿为葆年中丞之仲子中丞官山东江宁布政使时尝与阳湖孙渊如过从平津馆集屡称家方伯者是也先生随宦南游闻见颇广生平喜辑逸书其著录者曰世本曰许慎淮南子注曰桓子新论曰淮南毕万术曰典论曰皇览又与渊如同辑神农本草经与王石华同辑说文正字再合其校订诸书汇而刻之颜曰问经堂丛书为世人所珍重者久矣先生所辑诸书尝请渊如作序渊如之称先生或曰吾弟或曰家从子或曰家郎中或曰家凤卿人亦从而称凤卿曰渊如观察之从子也盖渊如官山东时已与中丞联为宗族昆弟之好故其称谓如此此其事迹可考之大略也近人邵瑞彭书目长编著录先生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目一卷嘉庆壬戌年刻旁求久之不可即得乃属佟甥曼明郝君瑶甫自四库提要重为孴录共得五百十六种以为不贤识小藏之家箧可矣既而闻杭州抱经堂钞藏是书亟以邮筒购致核以辑稿尚有二三之脱遗乃为之缀补成书别标存目冣以种数刊入辽海丛书而先生之撰着始复行于世世人皆称蒋曹诸氏刻书之精允矣然如蒋刻之两汉纪两南唐书曹刻之十二种不过取原椠模刊之曾无采缉综比之劳以视先生不及多矣顾其姓名则有显晦何也先生所撰辑者尚有易义考逸子夏易传禹贡地里古注考谥法三礼图释人注诸书亦名问经堂丛书而余则未之庽目当次第搜求之期无沧海遗珠之叹斯亦后生小子之责也甲戌十一月辽阳金毓黻●自叙嘉庆六年太岁重光作噩冯翼居青溪寓馆恭读钦定四库全书提要中引永乐大典书至万有余卷天禄琳琅之美富于斯为盛窃自宋以来著录存于今者若崇文总目已无序释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虽能著录本书大旨然亦少所发明惟永乐大典藏之艺林世所罕覩冯翼敬依钦定四库全书提要所引书目辑成一卷为家塾之珍秘以副文教覃敷敦崇实学之至意云尔从二品荫生候铨郎中孙冯翼谨识◇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沈阳孙冯翼编●经部【著录七十种存目九种】易类书类书类存目诗类礼类礼类存目春秋类春秋类存目孝经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小学类存目○易类周易口诀义六卷【唐史征撰】温公易说六卷【宋司马光撰】易学辨惑一卷【宋邵伯温撰】读易详说十卷【宋李光撰】周易窥余十五卷【宋郑刚中撰】易变体义十二卷【宋都絜撰】易原八卷【宋程大昌撰】易说四卷【宋赵善誉撰】易传灯四卷厚斋易学五十二卷【宋冯椅撰】易象意言一卷【宋蔡渊撰】周易详解十六卷【宋李杞撰】读易举要四卷【宋俞琬撰】周易象义十六卷【宋丁易东撰】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吴澄撰】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解蒙撰】易学变通六卷【元曾贯撰】乾坤凿度二卷周易干凿度二卷易纬稽览图二卷易纬辨终备一卷易纬通卦验二卷易纬干元序制记一卷易纬是类谋一卷易纬坤灵图一卷○书类洪范口义二卷【宋胡瑗撰】禹贡指南四卷【宋毛晃撰】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尚书详解二十六卷【宋夏僎撰】禹贡说断四卷【宋傅寅撰】五诰解四卷【宋杨简撰】絜斋家塾书钞十二卷【宋袁燮撰】尚书精义五十卷【宋黄伦撰】融堂书解二十卷【宋钱时撰】洪范统一一卷【宋赵善湘撰】○书类存目古洪范一卷【宋贺成大撰】○诗类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杨简撰】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絜斋毛诗经筵讲义四卷【宋袁燮撰】毛诗讲义十二卷【宋林岊撰】诗缵绪十八卷【元刘玉汝撰】○礼类周官新义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宋王安石撰】周官总义三十卷【宋易祓撰】周官集传十六卷【元毛应龙撰】仪礼集释三十卷【宋李如圭撰】仪礼识误三卷【宋张淳撰】仪礼释宫一卷【宋李如圭撰】月令解十二卷【宋张虙撰】○礼类存目周礼井田谱二十卷【宋夏休撰】○春秋类春秋释例十五卷【晋杜预撰】春秋传说例一卷【宋刘敞撰】春秋辨疑四卷【宋萧楚撰】春秋经解十二卷【宋崔子方撰】春秋例要一卷【宋崔子方撰】春秋通训六卷【宋张大亨撰】春秋考十六卷【宋叶梦得撰】春秋谳二十二卷【宋叶梦得撰】春秋集注四十卷【宋高闶撰】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春秋讲义四卷【宋戴溪撰】春秋说三十卷【宋洪咨夔撰】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元程端学撰】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春秋类存目春秋握奇图一卷【金利銮孙撰】春秋经疑问对二卷【元黄复祖撰】春秋合题着说三卷【元杨维桢撰】春秋透天关四卷【旧本题晏兼善撰】麟经指南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孝经类孝经述注一卷【明项霦撰】○四书类尊孟辨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余允文撰】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宋袁甫撰】○乐类瑟谱六卷【元熊朋来撰】韶舞九成乐补一卷【元余载撰】律吕成书二卷【元刘瑾撰】○小学类方言十三卷【旧本题汉扬雄撰】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宋司马光撰】○小学类存目蒙古译语一卷【不着撰名】华夷译语一卷【明洪武二十二年翰林侍讲火源洁奉敕撰】●史部【著录四十一种存目三十八种】正史类编年类别史类别史类存目杂史类杂史类存目诏令奏议类传记类传记类存目载记类地理类地理类存目职官类职官类存目政书类政书类存目目录类史评类史评类存目○正史类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录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五代史记纂误三卷【宋吴缜撰】○编年类中兴小纪四十卷【宋熊克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宋李焘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宋李心传撰】西汉年纪三十卷【宋王益之撰】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别史类东观汉记二十四卷【案东观汉记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撰】续后汉书九十卷【元郝经撰】○别史类存目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一卷○杂史类咸淳遗事二卷大金吊伐录四卷汝南遗事四卷【元王鹗撰】○杂史类存目艺祖受禅录一卷【旧本题宋赵普曹彬同撰】龙飞记一卷【旧本题宋赵普撰】景命万年录一卷重明节馆伴语录一卷【宋倪思撰】诛吴录一卷【宋张革之撰】丁卯实编一卷【宋毛方平撰】平叛录一卷【宋郭士宁撰】○诏令奏议类谠论集五卷【宋陈次升撰】○传记类魏郑公谏续录二卷庆元党禁一卷京口耆旧传九卷唐才子传八卷【元辛文房撰】○传记类存目孔子世家补十二卷【宋欧阳士秀撰】孔氏实录一卷三苏年表二卷【宋孙汝听撰】东坡年谱一卷【宋王宗稷撰】綦崇礼年谱一卷【宋綦焕撰】吕忠穆公遗事一卷吕忠穆公年谱一卷尹和靖年谱一卷饶双峰年谱一卷许鲁斋考岁略一卷【元耶律有尚撰】辜君政绩书二卷【元陶凯撰】忠传四卷逢辰记一卷勤王记一卷【旧本题宋臧梓撰】西征道里记一卷【宋郑刚中撰】○载记类邺中记一卷蛮书十卷【唐樊绰撰】江南余载二卷○地理类水经注四十卷【后魏郦道元撰】河防通议二卷【元沙克什撰】治河图略一卷【元王喜撰】岭表录异三卷【旧本题唐刘恂撰】岭外代答十卷【宋周去非撰】吴中旧事一卷【元陆友仁撰】河朔访古记二卷诸蕃志二卷【宋赵汝适撰】○地理类存目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一名水利文集元任仁发撰】江东地利论一卷【宋陈武撰】边防控扼形势图论一卷【宋江默撰】西湖繁胜录一卷【旧本题西湖老人撰】○职官类麟台故事五卷【宋程俱撰】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宋陈□撰】州县提纲四卷○职官类存目大常沿革二卷【元任栻撰】南台备要二卷【元刘孟保等撰】○政书类宋朝事实二十卷【宋李攸撰】汉官旧仪一卷补遗一卷大金德运图说一卷庙学典礼六卷熬波图一卷【元陈椿撰】○政书类存目宝钞通考八卷【元武祺撰】永徽法经三十卷【元郑汝翼撰】至正条格二十三卷【元顺帝时官撰】金玉新书二十七卷官民准用七卷明律三十卷【明太祖时敕修】元内府宫殿制作一卷○目录类崇文总目十二卷【宋王尧臣等奉敕撰】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宋陈振孙撰】宝刻类编八卷○史评类经幄管见四卷【宋曹彦约撰】旧闻证误四卷【宋李心传撰】○史评类存目叙古颂二卷【元钱天佑撰】事偶韵语一卷【旧本题钱塘凌纬撰】●子部【著录一百二种存目七十一种】儒家类儒家类存目兵家类兵家类存目法家类法家类存目农家类医家类医家类存目天文算法类天文算法类存目术数类术数类存目艺术类艺术类存目谱录类谱录类存目杂家类杂家类存目类书类类书类存目小说家类小说家类存目道家类○儒家类傅子一卷【晋傅元撰】帝范四卷【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御撰】儒言一卷【宋晁说之撰】省心杂言一卷【宋李邦献撰】袁氐世范三卷【宋袁采撰】戒子通录八卷【宋刘清之撰】知言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撰】明本释三卷【宋刘荀撰】少仪外传二卷【宋吕祖谦撰】项氏家说十卷附录二卷【宋项安世撰】准斋杂说二卷【宋吴如愚撰】朱子读书法四卷【宋张洪齐□同编】家山图书一卷○儒家类存目通言一卷【宋吴沆撰】庸言一卷【宋杨万里撰】明伦集三卷【宋涂近正撰】子家子一卷【宋家颐撰】言子三卷【宋王爚编】太极辨三卷【元孙自强撰】○兵家类守城录四卷【宋陈规撰】○兵家类存目十六策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旧题汉诸葛亮撰】江东十考一卷【宋李道传撰】南北十论一卷【案此书载永乐大典题曰许学士撰】○法家类折狱龟鉴八卷【宋郑克撰】。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 台本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 台本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台本【王嘉宁】:打开典籍,品读中国,欢迎走进《典籍里的中国》,我是王嘉宁。

典籍如灯,照亮文化之路;典籍作舟,畅游文明之河。

今天,让我们与三位读书人一起品读典籍,走进“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永乐大典》。

【王嘉宁】: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与我们一起识读《永乐大典》的几位读书人。

分别是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老师,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时龙老师,欢迎各位!【王嘉宁】:新一季节目我们将继续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相结合的方式,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本季节目中,戏剧演员将在观访间,和我们一起聆听专家们对典籍的解读。

欢迎他们!【王嘉宁】:开场戏剧演绎了《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故事。

《永乐大典》从最初的万册,几经散佚,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永乐大典》馆藏最多的地方,现存224册,只字片纸都弥足珍贵。

今天张馆长就把这部典籍的影印本带到了节目现场。

【张志清】:《永乐大典》几经散佚,正本已不知所踪,现存于世的都是嘉靖年间重录的副本,我手中就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的影印本,这是“颂”字册和“门”字册。

【张志清】:首先大家可以看到,《永乐大典》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书籍都要大,宽约30厘米,高约半米。

它的装帧也十分精美,用一层黄绢包裹,用的是“包背装”,明、清时期的官书都是用这种装帧,看起来肃穆庄重。

【王嘉宁】:封面上的书名《永乐大典》,“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这部书正是成书于明代永乐年间。

【陈时龙】:是的。

明代国力强盛,明成祖时期,朱棣下令修建了现在的北京故宫,疏通了大运河,还曾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局面,所以说《永乐大典》也是逢盛世而生。

【蒙曼】:没错,朱棣认为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他说过:“凡人积金玉欲遗子孙,朕积书亦欲遗子孙。

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他知道,书籍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啊!但由于天下的知识散落在各种书籍中,不易检索,所以朱棣有一个宏大的愿望,他希望将天下书籍全部收集起来,汇集成册,传之后世,这样的宏愿他真的实现了,《永乐大典》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一览表

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一览表

馆藏号 7223 05444
7224 7225 7226 7227 05445 05446 7228 19548 4077 05447 7229 9652 9653 4060 10692 7230 4061 2090 7231 05448
6524
15
序号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册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页数 24 15 27 26 24 22 19 50 15 30 27 28 26 24 22 36 22 26 27 12 26 25 20 33 24 18 24 31 22 21 25 50 47 22 18 27 22 22 29 12
143 144
卷序号 14544 14545 14574 14575 14576 14620 14621 14624 14625 14626 14707 14708 14948 14998 14999 15138 15139 15140 15141 15873 15874 15875 18222 18223 18224 18402 18403 20204 20205 20353 20354 20424 20425 20648 20649 21029 21030 21031 21983
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卷序号
480 481 538 539 540 541 551 552 553 623 624 821 822 823 895 896 899 900 901 902 905 906 907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78 980 2217 2218 2262 2263 2264 2265 2270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

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明成祖时《永乐大典》的纂修,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此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永乐帝当时未能毅然付之刊印,仅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

嘉靖末年虽抄写成副本,而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

副本《永乐大典》清代收藏不善,续有遗失;近代更是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

至今残存的嘉靖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

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通“。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 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明著名作家姚广孝(1335~1418),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

苏州人。

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永乐大典残卷》188册(30册)卷2690七皆台御史台四

《永乐大典残卷》188册(30册)卷2690七皆台御史台四

《永乐大典残卷》188册(30册)卷2690七皆台御史台四《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目录:卷之二千六百九卷之二千六百九七皆台御史台四【元宪台通纪续集】序。

国朝前至元五年戊辰,立御史台。

后至元二年丙子,作《宪台通纪》。

凡建官定制,品秩之增崇,司属之存革,员额之损益,莫不备载。

至于累朝诏诰训辞,昭揭于篇,焕若星日。

每一启诵,如亲承威颜,如面受戒饰,俾有位者,竦然而敬心生。

故是书之作,非徒专事纪载,于风纪是有助云。

后十有五年,台臣议,以掾史唐惟明,摭故府事迹,自丙子已后,仿前凡例,有合载者,作续集以补之。

乃至正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入言于上,有旨命御史中丞臣琪,治书侍御史臣秉彝,经历臣马马硕理,都事臣庄文昭,陈敬伯等,重加参订,以南台脏罚钞,付浙西宪司锓梓,分赐内外台察,及诸道肃政使者。

《永乐大典目录》韵字“空位、涂黑”现象

《永乐大典目录》韵字“空位、涂黑”现象
survived in the world. Fortunately, its complete rhyme system has been preserved in the Catalogue of the Yongle
Encyclopedia. The catalogue is from the Lian Junyi Series published during the Daoguang Period. In addition, there
材料做简要介绍。
《 永乐大典韵总歌括》,是把《 洪武正韵》各韵
[5]
正韵·凡例》第三条揭示《 正韵》的韵字收录原则 :
每纽首字按四字至七字依次编为诗歌的形式 。
《永
依照毛晃、毛居正父子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而稍
乐大典韵总》即《永乐大典》韵字总汇,是《永乐大
加补缺。
《凡例》原文如下:
典》编纂的工作底本,
《永乐大典》的韵字收录,是以《正
〈永乐大典〉经说考》一文在三礼馆《 收到书目档》
韵》韵字作为基础,同一纽内,
《正韵》遵循何种音
下附注:
“所谓《韵总》一套计二本,原本不存,连
韵地位收录韵字,其后的增字也会遵循《正韵》的收
[4]
筠簃刻本《目录》亦无,人多不之知。” 现对这两部
录原则。
那么《洪武正韵》的收字原则又是什么?《洪武
收字原则,即:在离析、合并《增韵》的小韵系统的
[7]
计,
《永乐大典目录》韵字有近五万字 ,因此《永乐
同时,各小韵下收的韵字也随之离析、合并,但《增
大典》的收字,是远多于《洪武正韵》的。仅凭《洪
韵》整体的韵字系统则完全保留。
① 本文韵字出自中华书局 1986 年版《永乐大典》(含《永乐大典目录》)、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韵总》、北京图书馆藏吴沉序八十韵

【最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

【最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四部丛刊

《乐府诗集》100卷 (宋郭茂倩)《宋诗别裁》8卷 (清张景星)
《唐诗三百首》8卷
《元诗别裁》10卷 (清张景星)
(清横塘退士)
《明诗别裁》10卷(清沈德潜)
《花间集》10卷(蜀国赵崇祚) 《清诗别裁》32 卷(清沈德潜)
《全唐五代词》7卷(曾昭岷) 《古文观止》12卷(清吴楚材)
《西昆酬唱集》2卷 (宋杨亿) 《骈体文钞》31卷(清李兆洛)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 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021/2/2
40
鹊踏枝(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 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 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2021/2/2
41
浣溪沙(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2021/2/2
30
元氏长庆集 [唐] 元 缜撰 白氏长庆集 [唐] 白居易撰 白香山诗集 [唐] 白居易撰 鲍溶诗集 [唐] 鲍 溶撰 樊川文集 [唐] 杜 牧撰 姚少监诗集 [唐] 姚 合撰 李义山诗集 [唐] 李商隐撰 温飞卿诗集笺注 [唐] 温庭筠撰. 丁卯诗集 [唐] 许 浑撰 文泉子集 [唐] 刘 蜕撰 李群玉诗集 [唐] 李群玉撰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2021/2/2
42
木兰花慢(张炎)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任一路白 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只恐烂柯人到,怕 光阴、不与世间同。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 团龙。
从容。吟啸百年翁。行乐少扶筇。向镜水 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如何晋人去后, 好林泉、都在夕阳中。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 月千松。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五御御备御四【涑水纪闻】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曹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

上怒,以为虚张虏势,恐遏朝廷。

时李文定公迪新罢陕西运使还朝,召见,示以玮奏,欲斩玮以戒妄言。

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

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

臣观边将无出玮之右者,必不敢妄言。

臣敢谓陛下意,但不欲郑州门出兵耳。

臣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因取以进。

”上指以某州若干,某州若干戍秦州。

卿即传诏密院发之。

既而虏果大寇,玮迎敌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

上喜。

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

”【宋史】《李光传》:光迁侍御史,时太原围急,奏乞就委折彦质,尽起晋降磁隰潞威胜汾八州民兵,及本路诸县弓手,俾守令各自部辖。

其土豪士人愿为首领者,假以初官,应副器甲,协力赴援。

女真劫质亲王以三镇为辞,势必深入,请大修京城守御之备,以伐敌人之谋。

【刘韦合传】知越州,方腊陷衢婺。

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寇至城下,击败之,拜述古殿直学士。

【会稽志】宣和二年冬,陆州清溪县民方腊起为盗,势张甚。

及破杭州,与越隔一水,大震,官吏往往遁去。

知州事徽猷阁待制刘强,独调兵筑城固守,令民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士民皆奋。

已而盗益炽,连陷衢婺二州,以三年二月抵越城下,众数万,有酋渠绛衣散发,被重甲而自号佛母,指呼群盗,蚁附攻城。

会有石骄卒,为石骄所激,堕城中草积上不死,具言贼中事。

公麾众出直攻其腹心,破之,擒佛母者,贼遂大溃,僵尸蔽野,不复敢进。

明台温赖越哽贼喉牙,得以皆全。

方受围时,公之子子羽,年二十四五,出入兵间,且计且战,得贼酋躬视行刑于市。

色不变,士卒悖恃以增气。

靖康二年,公死事东都,丧归,道出越境,父老鲍方等祭之,哭泣甚哀。

其文曰:“天地有覆载之德,父母有养育之恩,若乃枯骨重肉,已死后生,兼之者其惟公乎!昔公之师越也,仁恩惠化,遐迩蒙福,论湖田之弊,捐十万之租。

使我民温衣饱食,安于里闾,则公之德泽在人,已沦肌氵吏髓矣。

《永乐大典》专题(三)|修复始末

《永乐大典》专题(三)|修复始末

《永乐⼤典》专题(三)|修复始末《永乐⼤典》作为国家图书馆四⼤专藏之⼀,其保存和利⽤⼯作⼀直是慎之⼜慎。

修复⼯作缘于两个契机:⼀是2001年国家开展了“中华再造善本”⼯程,《永乐⼤典》被纳⼊⾸批⾼仿印刷出版的重要⽂献中;⼆是国家图书馆拟召开“《永乐⼤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并举办专题展览。

在筹备这两个⼯作的时候,发现部分馆藏的书册破损较重,《永乐⼤典》的修复⼯作由此正式启动。

装帧特点《永乐⼤典》为明代典型的包背装。

书长⼀般为50.3厘⽶、宽30厘⽶、厚2厘⽶左右。

由于当时裁书的⽅法是⼿⼯裁切,因此所有书册开本的长、宽尺⼨并不统⼀,最⼤的书和最⼩的书相⽐,长宽两个边每边都有⼤约1厘⽶左右的差距。

《永乐⼤典》的书叶为⽪纸,厚约0.1毫⽶。

板框是⼿⼯描制的,红⾊,当时应该是⽤朱砂画的。

边框⾼35.7厘⽶,宽23.4 厘⽶,边框距书背约6.5厘⽶左右。

所有书叶⽤纸捻订在⼀起,没有装护叶。

书芯上下⽤厚约1.5-2毫⽶左右的硬纸板夹住,糊制纸板的宣纸质量并不太好。

纸板外⾯⽤明黄⾊绢类丝织品包裹作为整册书的书⽪。

破损情况当时国家图书馆善本库藏《永乐⼤典》161册中,前⼈修复过的有40册,其中有8册已经改成了线装,并且有3册改装成蓝⾊的书⽪。

其余32册内有22册修复后添换书⽪,暗红⾊书⽪19册、纸书⽪3册。

此外,还有3册被全书托裱。

未经修复的《永乐⼤典》中,没有书⽪的3册;原书⽪脱落的有61册、书⽪残缺⼀半的有5册、书⽪纸板由于浆糊失效已经完全软化的有5册。

另外书⼝开裂的共有15册,天头部分整册缺损近5厘⽶的1册,有⼈为损坏破洞的1册。

这些前⼈修复的《永乐⼤典》,乍⼀看修复质量还可以。

但在仔细研究以后,就发现了⼀些问题。

例如关于书⽪有两种情况:其⼀,书⽪选⽤的是桑⽪纸,经过浸染成明黄⾊,书⽪虽然还很整齐,但由于纸张强度有限,有些书在书背部位已经重新撕裂。

其⼆,书⽪⽤丝织品——绢修补。

原来的书⽪是棕黄⾊的,⽽补上去的绢却是粉红⾊的,颜⾊不很协调。

张升:《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

张升:《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

张升:《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序号卷序号韵部现藏机构1 480一东中国国家图书馆4812 485一东中国台北“图书馆”4863 489一东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4904 538一东中国国家图书馆5395 540一东中国国家图书馆5416 551一东中国国家图书馆5525537 554一东日本东洋文库5555568 623一东中国国家图书馆6249 661一东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66210 665一东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66611 782二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78378412 803二支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80480580613 807二支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80814 821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82282315 849二支日本东洋文库85085116 895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89617 899 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90018 901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90219 903二支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90420 905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90690721 908二支日本天理图书馆90922 910二支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91191223 913二支大英图书馆91424 917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91891925 920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92192226 975二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97627 978 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28 980 二支中国国家图书馆29 981 二支美国哈佛大学贺腾图书馆30 1033 二支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31 1036二支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103732 1056 二支日本东洋文库33 1188 二支日本东洋文库34 1191 二支共存二、三、四、五、七共五叶。

其中第四叶藏上海图书馆,第五叶藏南京图书馆,其余三叶不详。

35 1192 二支日本东洋文库36 1200 二支日本东洋文库37 1310 三微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38 2190六模中国国家图书馆(仿抄本)219139 2217六模中国国家图书馆221840 2236六模日本小川广己。

除清代《玉牒》外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永乐大典》

除清代《玉牒》外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永乐大典》

除清代《玉牒》外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永乐大典》(明嘉靖内府写本《永乐大典》)完整的《永乐大典》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用明代营造尺来量,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是除清代《玉牒》外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呵呵。

每册《大典》约有50叶左右,主要都是二卷一册,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

书叶采用雪白、厚实的树皮纸,版面静雅,十分讲究和美观。

《永乐大典》的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书脑包过,格外庄重。

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包背装书籍应该是立着插在书架上,不像后来的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

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可谓煌煌巨制。

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书衣正面的右上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

如果手里有一部当时通用的《洪武正韵》的话,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叶。

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

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整体看起来端庄美观,朱墨灿然。

《永乐大典》每一叶朱色的边栏界行都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的。

大典的边栏四周都绘成双边,“朱丝栏”把每半叶隔成八行,版心间上、下各有一条粗粗的“象鼻”,中间还有一个“鱼尾”,“鱼尾”上方记载书名和卷数,下方记载叶数。

行格的笔画粗细均匀,画得一丝不苟。

如果仔细看看,还会发现朱丝栏线上、下都有针眼,根据这个针眼,大家就能猜出为什么栏线能画得间距相等了吧。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

永乐大典(残卷)十九庚京南京【地理通释】《唐肃宗实录》:至德二年,改蜀郡为南京,以荆州为南都。

州曰:江陵府,其蜀郡先为南京,宜复为蜀郡。

南京应天府,阏伯所居商丘。

周为宋国,汉为梁国,隋唐为宋州。

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即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

景德三年,升应天府,祥符七年升南京。

正殿曰归德。

高宗即位于此。

【宋会要】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睢阳奥区,平台旧土上,两汉之盛,并建於戚藩。

五代以还,荐升於节制,地望雄於征镇,疆理接於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

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於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

讴谣所集,符命荐臻,殆兹累朝,俯同列郡,式昭茂烈,宜锡崇名。

用彰神武之功,且表兴王之盛,宜升为应天府。

宋城县为次赤,宁陵楚丘,柘城下邑,谷熟虞城等县并为次畿。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曰:睢水名区,实一方之都会,商丘奥土上,为三代之旧邦。

形势表於山河,忠烈存於风俗,惟文祖之历试,盖王命之初基。

今者伸款谒於桧庭,既杨茂则徇彳奚来於竹苑,方霈湛恩,期克壮帝猷,俾肇所京邑用志兴王之地,允符追孝之心。

应天府宜升为南京,正殿以归德为名咨,尔都民承予世德,庆灵所佑感悦良多。

二月一日,诏名南京门曰崇礼,双门曰祥辉,外西门曰回銮。

三日以主客郎中知应天府,马元方兼南京留守,司事合置官属名目,下审官院流内铨,一如西京之式。

三月十三日,诏名南京城大东门曰昭仁,小东门曰延和,小西门曰顺成,北门曰靖安,新隔门曰承庆。

仁宗庆历五年九月十八日,置南京留司御史台。

【燕翼诒谋】真宗皇帝东封西祀,思显先烈。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乙卯,诏升应天府为南京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太祖太宗像侍立於圣祖之旁,其后遂开高宗皇帝中兴之祥,殆非偶然者。

【宋史·列传】朱胜非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

金人攻城,胜非逃去。

会杨进破敌,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谒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

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

【夏文庄公集】《乞修南京内状》:右臣伏者见,大中祥符七年,二月一日,赦敕节文应天府升为南京,正殿以归德为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序号 2999 3000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133 3134 3145 3146 3150 3151 3155 3156 3518 3519 3525 3526 3527 3528 3614 5248 5249 5251 5252 5296 5297 5343 5345 5453 5454 5769 5770 6504 6505 6523
1
21
7240
94
9762 9763 9764
二十二 覃

嵒 巗
17
1
23
20
2091
95
10286 10287
二紙
子 子
1
26 23
4062
96
10309 10310
二紙
死 死
1
29 24
4063
97
10458 10459
四濟
禮 禮
1
21 27
7241
98
10888 10889
六姥
古六暮 六暮 六暮 六暮 七泰 七泰 七泰 八隊
九震
十八漾
十八漾 二質 二質 二質 二質
三術 七藥
门类 處
著箸翥 鋪 鋪 鋪 部 部 部 部 部 度 度 婦 泰 泰 帥 帥 隊兑 兑 論 論 論 像 像 像 狀 狀 畢 畢 席蓆 夕 稷 稷 易 易 律 律 律 學
册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馆藏号 4078 7232 7233 5549 9654 7234 7235 4079 4080 12171
05449
05450 05451
05452
4081 05453 4082 4083 7236
81
7543 十八陽 剛
1
38
7237
82
7602 7603
十八陽
杭 杭
1
18 28
4090
序号 卷序号 韵部 门类 册数 页数 馆藏号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卷序号 11133 11134 11135 11136 11137 11138 11139 11140 11141 11620 13017 13018 13019 13082 13083 13084 13135 13136 13450 13494 13495 13506 13507 14046 14049 14050 14051 14052 14053 14054 14380 14381 14382 14383 14384 14461 14462 14463 14464
12312 10693 2611 2610 05460
05461
4064 05462 7245 4086 05463 7246
124
14536 14537
五御
樹 樹
1
20 23
7247
序号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8164 8165
十九庚
程 程
1
23 18
7239
88
8199 十九庚 陵
1
33
05456
89
8413 8414
十九庚
兵 兵
1
28 29
05457
90
8506 8507
十九庚
寧 寧
1
21 22
05458
91
7806 十九庚 僧
1
30
9655
92
8978 二十尤 周
1
25
7200
93
8979 二十尤 周
1
1
1 1 1 1 1
1 1
页数 29 22 32 33 14 28 31 20 22 31 34 31 29 21 28 22 19 17 26 18 12 21 14 18 17 21 16 18 16 24 21 29 25 24 16 8 14 10 22
馆藏号 2093
7248
7249 7250 7251 2094 7201 2095 05464 05465 4087
7206
7207
10691 11982 2088 2089 7208 7209 7210
19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2271 2275 卷序号
2276 2277 2278 2340 2341 2342 2343 2344 2345 2346 2347 2367 2368 2369 2401 2406 2407 2408 2535 2536 2537 2538 2539 2540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739 2740 2741 2742 2754 2755 2807 2972 2973 2978 2979
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卷序号
480 481 538 539 540 541 551 552 553 623 624 821 822 823 895 896 899 900 901 902 905 906 907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78 980 2217 2218 2262 2263 2264 2265 2270
馆藏号 7223 05444
7224 7225 7226 7227 05445 05446 7228 19548 4077 05447 7229 9652 9653 4060 10692 7230 4061 2090 7231 05448
6524
15
序号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页数
31 17 18 16 29 19 21 23 14 15 15 20 22 12 18 20 31 24 17 21 18 17 20 14 13 15 8 31 18 39 53 28 15 16 29 37 23 31
馆藏号 7202 4058 4059
7203
839
2087
7204 7205 551
7889

17
7890

20
7891

14
83
7892 十九庚 汀
3
31
05454
7893

23
7894

14
7895

20
7960

15
84
7961 十九庚 興
1
13
7238
7962

17
85
8020 十九庚 蒸
1
23
4084
8091

12
86
8092 十九庚 城
1
22
05455
8093

19
87
韵部 一東 一東 一東
一東
一東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二支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门类
忠 忠 容 容 頌 庸 庸 庸 庸 農 農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诗 師 師 師 師 師 師 兒 兒 瀘 瀘 湖 湖 湖 湖 湖
册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册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页数 24 15 27 26 24 22 19 50 15 30 27 28 26 24 22 36 22 26 27 12 26 25 20 33 24 18 24 31 22 21 25 50 47 22 18 27 22 22 29 12
六模 韵部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六模
七皆 七皆 七皆 七皆
七皆
八灰 八灰 八灰 八灰 九真 九真 九真
湖 湖 门类
湖 湖 湖 梧 梧 梧 梧 梧 烏 烏 烏 蘇 蘇 蘇 蘇 初 蔬 踈疏 齋 齋 齋 齋 齋 齋 臺 臺 臺 臺 臺 崔 崔 崔 崔 陂 陂 丕 人 人 人 人
1 册数
1 1
143 144
卷序号 14544 14545 14574 14575 14576 14620 14621 14624 14625 14626 14707 14708 14948 14998 14999 15138 15139 15140 15141 15873 15874 15875 18222 18223 18224 18402 18403 20204 20205 20353 20354 20424 20425 20648 20649 21029 21030 21031 2198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1 27 页数
25 18 16 14 18 20 24 17 30 20 16 16 11 20 16 24 14 15 27 25 27 20 23 26 20 26 15 15 23 23 22 24 18 24 21 27 24 18 17 15
4073 馆藏号
4074 4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