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检验及其新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集,此孔稀释倍数为1个工作单位
12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 (过程图)
孔号
1
稀释倍数
5
生理盐水(毫升) 4*
病毒液(毫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对照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3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三 器材 1.血凝板、 2.微量移液器 3.标准抗原 4.1%红细胞悬浮液 5.被检血清 6.稀释液
4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四 操作程序 (一)0.5%――1%红细胞的准备
1.阿氏液(抗凝剂)的配制
葡萄糖
1.866g
柠檬酸钠 0.8g
柠檬酸
0.055g
氯化钠 0.418g
蒸馏水 100ml
15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2 操作步骤 (1) 每孔加25ul的稀释液: (2) 第1孔加25ul待检血清,反复吸吹10次; 吸取25ul于第 (3) 2孔,以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最后从第11孔取2 (4) 5ul弃去,第12孔为抗原对照; (3) 每孔加4单位抗原;室温下( 18-22℃)作用30分 (4) 取1%红细胞25ul加于各孔中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室温作用30-45分钟(禽流感 37℃)观察结果 (7) 结果判定 将血凝板呈45°竖起观察
5-10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 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细胞加稀释液(生理盐水)洗 涤,再用离心机3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充 去上清液,再加稀释液洗涤,

《临床检验课件-血清学方法》

《临床检验课件-血清学方法》

间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查血清法
间接检查血清中的物质,例如通过血清中的抗体 来检测抗原。
血清学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1
药物监测
2
血清学方法可以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帮助医生确定药物治疗的剂量和频率。
3
疾病诊断
血清学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 例如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研究
血清学方法在免疫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 用,例如检测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检验课件——血清 学方法》
这个课件将介绍血清学方法的定义、分类、直接和间接检查血清法、在临床 检验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对血清学方法有全面的 了解。
血清学方法的定义
血清学方法是临床检验中用于研究血清中特定物质的一种方法。
血清学方法的分类
直接检查血清法
直接检查血清中的物质,例如抗体或抗原。
血清学方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非侵入性且易于操作,提供准确和可重复的 结果。
2 缺点
有些血清学方法的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 干扰,例如感染状态或免疫状况的变化。
结论和要点
• 血清学方法是研究血清中特定物质的重要工具。 • 血清学方法可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监测和免疫学研究。 • 血清学方法具有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血清学反应试验ppt课件

血清学反应试验ppt课件

对流免疫电泳结果断定
1为阳性 2为弱阳性 3/4为强阳性
对流电泳方法评价
简便、快速、敏感度较双向琼脂分散实验高 8~10倍,但分辨力低于双向琼脂分散实验。
火箭免疫电泳(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RIE)
火箭免疫电泳
火箭免疫电泳是单向单分散和电泳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血清 学实验。是让抗原在电场的作用下,在含有抗体的琼脂中 定向泳动,二者比例适宜时构成类似火箭样的沉淀峰。沉 淀峰的高度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
对流免疫电泳原理
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因等电点高,只 带有微弱的负电荷,而且分子又较大,因此电泳力小, 小于电渗力,泳向负极;而普通抗原蛋白质常带较强 的负电荷,分子较小,电泳力大,大于电渗力,泳向 正极,电泳时抗原放负极侧,抗体放正极侧,抗原抗 体相对泳动,一定时间后抗原和抗体将在两孔之间相 遇,在比例适当处构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凝集反响。 载体:动物的红血球;聚苯乙烯乳胶;矽酸铝; 活性炭等。
抗原抗体反响类型-----间接凝集反响
间接血凝实验
吸附抗原的红细胞间就接称为血致凝敏红实细胞验。致敏红细胞
与相应抗体结合后,能出现红细胞凝集景象。 用知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检测未知抗体称为正向间 接血凝实验,用知抗体吸附于红细胞上鉴定未知抗 原称为反向间接血凝实验。 常用的红细胞有绵羊、家兔、鸡及人的O型红细胞。
抗原决议族
抗原的种类
半抗原〔只需反响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
天然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抗原
抗原种类
异种抗原 同种异体抗原 本身抗原
蛋白质抗原 核酸抗原 多糖抗原 脂抗原
微生物抗原成分-----细菌抗原成分

血清学实验技术课件

血清学实验技术课件
•本质:间接凝集试验
•原理:不完全抗体(单价抗体)与颗粒抗原结合不出现可见凝集反应,用单价抗体免
疫动物,将获得的抗抗体与结合有单价抗体的颗粒载体混合,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应用:初生动物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诊断,布氏杆菌病的不完全抗体检测,抗组织细 胞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Step 1 Step 2
+
不完全Ab
原分析和疾病诊断的基础;但不同微生物的 部分共同抗原或不同抗原的相同表位可出现 交叉反应,后者是区分血清型或亚型重要依 据
• 结合比例:抗原抗体结合在比例适当时才出现 明显可见反应,抗原或抗体过多可抑制可见反 应,称为带现象
• 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力与非共价键性质、数
量和距离有关,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解离, 离解 常数(K)反映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合力,高亲
=
颗粒性抗原 如:RBCs
+
=
Anti-AbFc
第14页,幻灯片共36页
沉淀试验分类
液体沉淀试验 沉淀试验
凝胶内沉淀试验
絮状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 免疫浊度测定
免疫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火箭免疫电泳
第15页,幻灯片共36页
环状沉淀试验
• 在小口径玻璃管内进行 • 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检测(如诊断
• 分类 • 凝集试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与颗粒性载体
(红细胞、乳胶等)结合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电解质参与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 沉淀试验: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参与 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第8页,幻灯片共36页
凝集试验分类
直接凝集性试验 凝集性试验 间接凝集性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 ELISA)

血清学鉴定实验ppt课件

血清学鉴定实验ppt课件
H抗原:分为Ⅰ、Ⅱ相,Ⅰ相以a、b、c等表示, Ⅱ相以1、2、3等表示。
Vi抗原:抗原性弱,不稳定,可阻止O抗原与其 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
16
沙门氏菌菌型的表示方法
❖ 血清型以数字和字母表示.
例如:查考夫曼-怀特沙门氏菌属抗原表. 鼠伤寒沙门氏菌: O抗(1,4,[5],12), 第Ⅰ相H抗原(i) 第Ⅱ相H抗原(1,2)。
H6
A-F群 多价O
H7
A-F群 多价O
Heh Hgp
Henx
H1.2.3.
5
30
血清学实验材料分配
分组 菌种 诊断血清
4人 /组 待测菌种一支
1盒 /组
31
写实验报告
❖ 写明实验判定结果(即阴性或阳性),并描 述整个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32
33
-
Vi
实验进程
-
为非沙门氏菌属,不再继续鉴定其他
抗原成分。
-
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属,继续鉴定其
他抗原成分。
+
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属,但需去除菌
体Vi荚膜后再继续鉴定其他抗原成分。
25
沙门氏菌属常见菌型诊断抗原表
群别 A B
菌型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德比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o 1,2,12 1,4,5,12 1,4,12 1,4,5,12

H a:b:1,2 f,g:i:1,2
C
猪霍乱(或丙型副伤寒) 沙门菌
6,7,(Vi)
c:1,5
D
伤寒沙门氏菌
9,12,Vi
d:-
E
鸭沙门氏菌
F
阿伯丁沙门氏菌
3,10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化检查 临
床 1常用生化分析技术
生 2参考值、参考区间与医学决定水平
化 检 验
3蛋白质测定 4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5脂类与脂蛋白测定 6电解质测定
7非蛋白氮类化合物测定
8酶活力测定
9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10血气分析
一、血常规 临 床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 生 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 化 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畜的一个惯例,
床 生 • 血红蛋白(Hb): 化 • 红细胞(RBC): 检 • 白细胞(WBC): 验 • 血小板: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

床 血红蛋白(Hb) 、 红细胞(RBC)
• 降低:单核细胞减少 在临床的意义不是很
• 降低:免疫缺陷
大,因为 本身在人体内
的含量就很少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

床 血小板(PLT)
血清学检验及其新技术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概述
2
临床生化检查
3
临床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
4
血清学新技术
临床生化检查
1常用生化分析技术 2参考值、参考区间与医学决定水平 3蛋白质测定 4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5脂类与脂蛋白测定 6电解质测定 7非蛋白氮类化合物测定 8酶活力测定 9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10血气分析
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检 将采取的抗凝全血注入5ml的真空采血管,摇匀 验 后去掉密封上盖,将样本放到采血针下吸样,
仪器显示结果后打印。
一、血常规-临床意义 临 床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 生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 化 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概 述
血浆、血清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等 凝血因子。
全血--主要用于血细胞成分的检查 血清和血浆,主要用于大部分临床化学检查和
免疫学检查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
血浆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
概 述
血清的主要成分
各种血浆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 长因子、激素、无机物等
生 •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 化 多症,严重脱水,肺
•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严重脱水,肺
源性心脏病,先天性
检 心脏病,高山地区的 验 居民,严重烧伤,休
源性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病,高山地区的 居民,严重烧伤,休
克等。
克等。
• 降低:贫血,出血
• 降低:贫血,出血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
1总补体和单个成分的测定 2免疫球蛋白测定 3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4自身抗体的检测 5肿瘤免疫学检查


Hot Tip
How do I incorporate my logo to a slide that will apply to all the other slides?
这些物质对促进细胞生长或抑制生长活性是达 到生理平衡的。对血清的成分和作用的研究虽 有很大进展,但血清的成份可能有几百种之多, 目前对其准确的成份、含量及其作用机制仍不 清楚,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多肽类生长因子、激 素和脂类等尚未充分认识
概 述
血清的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营养物质
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
概 述
概 述
全血、血清和血浆
一般的,临床检验采用的血液标本分为:全血、 血清和血浆
全血: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
血浆: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 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 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 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 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 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检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 验 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
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
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
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 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 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n the [View] menu, point to [Master], and then click [Slide Master] or [Notes Master]. Change images to the one you like, then it will apply to all the other slides.
床 白细胞(WBC) 、
中性粒细胞
生 • 升高:各种细菌感
• 增高:细菌感染,炎
染,炎症,严重烧伤。 症;
化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 • 降低:病毒性感染 检 血病。
验 • 降低:白细胞减少 症,脾功能亢进,造
血功能障碍,放射
线,药物,化学毒素
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
疾,伤寒,病毒感
染,副伤寒。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
• 单凭嗜酸性细胞不能诊断疾病,要结合临床表 现,无特殊不适,建议过段时间复查!
一、血常规-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

床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生 • 增高:百日咳,传染 化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增高:结核,伤寒, 疟疾,单核细胞性白
检 验
病毒感染,急性传染 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病。
临 嗜酸性粒细胞 床 •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生 • 降低:1.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

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治疗时,嗜酸粒细胞减少;
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
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
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提供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作用是携带重要地低 分子量物质,如白蛋白携带维生素、脂肪、以 及激素等,转铁蛋白携带铁。结合蛋白在细胞 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 伤
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Contents
1
概述
2
临床生化检查
3
临床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
4
血清学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