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主要依据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十三五”来临之际,国家电网公司在2015年信息通信会议中提出了“提升信息安全,做好技防与人防”、“把现有系统功能完善好、使用好、应用好”以及“做好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重要信息规划建设要求。
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是对动环设备、主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视频设备、终端设备安全准入与防护等等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该系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信息通信设备运行维护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现有信息通信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是提升现有运维系统应用水平的重要支撑方式。
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的成功建设将为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优质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主要原则1、继承发展、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充分继承公司已有信息通信运行维护建设成果,优先利用现有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继承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再开发,节约投资成本。
2、以“信息通信监测”为导向,加强信息通信安全与服务以构建公司“信息通信监测”目标为导向,全方位分析通信系统、信息网络、主机设备、业务应用软件、指标数据,搭建监测分析、辅助决策、展示模型,实现在全局层面24小时在线监测信息通信运行态势及情况。
3、借鉴经验、积极创新按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遵循SG-ERP总体架构,借鉴公司已有监测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利用国内外现有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持续完善与提升数据抽取、传输、分析等环节的性能和稳定性,实现应用与管理创新。
4、监控手段多样化、提升体验集中监控应支持多样化的手段,包括电脑、大屏幕、移动设备等。
同时,应注重信息通信运行集中监控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确保系统“能用”、“易用”和“好用”,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性。
项目必要性历史建设情况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为做好信息通信运维管理的支撑工作,按照国网公司总部的统一推广实施要求,公司先后建立了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IMS)、通信管理系统(TMS)、信息运行管理系统(MAS)、综合数据网网管、北塔系统、安全准入系统、杀毒系统、北信源桌面管控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初步建成了支撑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主动、集中、统一的信息调度运行管理。
智能电网调研报告
智能电网调研报告第一章概述在当今讲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高速信息化社会中,电网已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电网也在不断吸纳工业化、信息化成果,使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集成应用,极大提升了电网系统功能。
智能电网是指运用IT技术自动控制电力供求平衡的第二代供电网。
主要利用能够进行双向通讯的智能电表,即时掌握家庭太阳能发电量和电力消费量等信息。
电力公司也可以通过智能电表控制空调运转等实现节能。
加强太阳能和风力等开发利用以及电力稳定供应,必须构建智能电网。
而在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定义又被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智能电网作为应对地球温暖化对策之一,世界各国均充满期待。
智能电网的构建,将使传统电力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商机。
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部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270亿英磅。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在抓紧智能电网建设工作。
美国奥巴马政府作为一项公共投资投入约40亿美元,欧洲主要国家及韩国纷纷着手强化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中国南方电网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南方电网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建设1.1.2.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及客户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科腾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广东电网公司项目主要客户: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1.1.3.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院1.1.4.可行性研究的工作依据1.1.4.1.广东电网公司2009年~2011年信息化创先实施计划广东电网公司于2009年初提出了实现营配一体化工作创先方案,对营销、配网业务进行整理优化的同时,要求对主网、配网涉及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和应用集成,以支持营配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其中建立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准实时数据展现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随着主网工程系统、主网生产系统、配网GIS系统、配网生产系统以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并投入运行,提高了局对主配网实时监测的能力,同时为准实时展现功能提供了基础的主配网拓扑、设备属性、图形信息和实时数据。
在SCADA实时数据获取和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也初步拟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计划在2011年实施。
1.1.4.2.广东电网公司信息化创先工作方案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总体框架方案》,要求位列第一层面的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局2009年实现国内供电企业领先,并在201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创建先进供电企业的目标,省公司制定了通过安全生产、供电可靠性、客户服务、经营绩效四个关键指标来度量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
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在第一阶段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并整合各业务系统,更加有效的帮助改善内部业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手段;同时也稳步提高四大关键指标精度。
1.1.5.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创建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是广东公司电网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南网方略的重要举措,是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谋划广东电网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根本所在。
电力行业可研模板
国网XX供电公司201X年信息化网络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项目申报单位:编制单位:国网XX供电公司二O一X年X月编制:×××校核:×××审核:×××批准:×××目录1.总论 (1)1.1主要依据 (1)1.2主要原则 (1)2. 项目必要性分析 (1)2.1网络现状分析 (1)2.2需求分析 (1)2.3项目必要性分析结论 (1)3.项目方案 (1)3.1改造建设标准 (1)3.2项目目标和范围 (1)3.2.1建设目标 (2)3.2.2覆盖范围 (2)3.3设计原则 (2)3.4设计思路 (2)3.5项目建设方案 (2)3.6建设计划与实施进度 (2)3.6.1项目环境 (2)3.6.2项目人员 (2)3.6.3项目进度 (2)4.各单位设备材料需求清单 (3)4.1编制说明 (3)4.2主要设备材料表 (3)5.估算书 (4)5.1概述 (4)5.2编制原则和依据 (4)5.3投资分析 (4)5.3.1资金分析 (4)5.3.2效益分析 (4)5.4估算表及附件 (4)1.总论1.1 主要依据1.2 主要原则2. 项目必要性分析2.1 网络现状分析详细分析信息网络现状、网络TOP图、存在问题。
2.2 需求分析各单位结合项目需求编写可研,合理计算项目费用,切实避免夸大工程量造成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
需求准确,理由充分。
2.3 项目必要性分析结论3. 项目方案3.1改造建设标准3.2项目目标和范围各单位斟酌可研项目申报,杜绝项目建设阶段无法按期完成现象。
当年无法按期完成项目将不允许下一年项目申报。
各单位项目可研要求仔细勘察现场,避免项目实施情况与可研情况出入较大情况发生。
3.2.1建设目标3.2.2覆盖范围3.3设计原则3.4设计思路3.5项目建设方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包含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及配套工程及其他系统等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方案描述;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数字化供电所调研报告模板
数字化供电所调研报告模板数字化供电所调研报告模板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数字化供电是近年来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供电效率和可靠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数字化供电所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研: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行业资讯等文献,了解数字化供电的基本概念、技术应用和研究进展。
2. 实地调研:走访一些数字化供电实施单位,如电力公司、电网企业等,考察数字化供电的实际运行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
3. 专家访谈:与数字化供电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就数字化供电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进行深入探讨。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数字化供电的成果:-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智能设备监测和分析电力负荷,实现故障预测和快速响应,减少停电发生的概率和持续时间。
- 降低供电成本:数字化供电能够实现精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和优化调度,减少电力浪费,降低供电成本。
-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化供电,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优化用电计划,提高用电效率。
2. 数字化供电面临的挑战:- 安全隐患:数字化供电涉及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安全问题成为数字化供电发展的重要障碍。
- 技术复杂性:数字化供电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复杂性增加了运维难度。
- 人员培训和适应:数字化供电需要电力行业中的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和知识储备。
3. 数字化供电的发展方向:-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数字化供电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 增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电力行业需要加大对数字化供电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高数字化供电的效能和可靠性。
- 增加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电力行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应对数字化供电的能力,同时引进相关人才,推动数字化供电的快速发展。
中国智慧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智慧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内容概况: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投资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慧电力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87.4亿元,同比增长11.0%。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智慧电力发展已经逐步从快速增加供应量向精细化供配方向发展,电厂信息化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而电网信息化投资尤其是智能电网建设,成为拉动智慧电力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年我国电力智能化市场规模约为940.1亿元,占比快速提升。
关键词:智慧电力、电力智能化、电力信息化一、智慧电力综述智慧电力是指各类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营销等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和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智慧电力作为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电力主要包括两大块,电力智能化和电力信息化。
二、智慧电力行业发展背景2022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加速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这些政策涵盖了新型电力系统的顶层设计,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升级,电源结构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等方面的优化。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我国提出多项行动计划,包括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光伏多场景融合开发,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建设与并网运行。
此外,我国还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尤其以光伏和风电为主,以及加快储能标准体系的完善,以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同时,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也成为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
2014年人社电力信息化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人社电力信息化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 (4)
1、行业监管体制 (4)
2、行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4)
3、行业相关政策 (5)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相关政策 (5)
(2)电力相关政策 (6)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8)
1、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8)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9)
(1)行业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政策依赖性强 (10)
(2)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11)
(3)业务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信息系统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12)
(4)区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推进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 (12)
(5)行业入围门槛较高 (13)
(6)行业对开发商依赖性较强 (13)
3、智能用电软件行业市场前景 (14)
(1)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15)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16)
(3)企业入围门槛较高 (16)
(4)软件用户粘度较高 (17)
三、行业风险特征 (17)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17)
2、技术风险 (18)
3、人才流失风险 (18)
四、行业竞争情况 (19)
1、人社信息化行业竞争情况 (19)
2、智能用电软件行业竞争情况 (19)
一、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监管体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需遵循国家有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开展业务,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2、行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力产业的进步,电网信息化已成为电网建设的方向之一、本报告旨在对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目的是为电网公司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二、项目背景1.电网信息化的定义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施电网信息化系统,提高电网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三、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电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根据初步估算,项目的总投资为X万元。
通过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预计每年可以节约运营成本Y万元。
因此,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为Z年,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四、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目标和范围项目目标为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电网信息化系统,涵盖电网监控、设备管理、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2.项目进度和时间安排根据初步规划,项目实施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一: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完成时间:X年X月-阶段二:系统采购和硬件部署,完成时间:X年X月-阶段三: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完成时间:X年X月-阶段四:测试和上线,完成时间:X年X月3.成本估算和投资计划根据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为X万元-硬件采购:X万元-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X万元-人员培训:X万元-其他费用:X万元五、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难题和不确定因素,如系统兼容性、网络安全等。
与合作方的技术支持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技术风险。
2.经济风险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存在经济风险。
建议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六、结论基于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的研究,电网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项目实施,电网公司将极大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建议电网公司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并与相关方进行深入合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内容概况:电力信息化投资主要包括电厂信息化投资和电网信息化投资两大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电力信息化需求已经逐步从快速增加供应量向精细化供配方向发展,电厂信息化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而电网信息化投资尤其是智能电网建设,成为拉动电力信息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年中国电网投资规模为5438亿元,电网智能化投资为762.4亿元,电网智能化占比为14.02%。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电力信息化发展背景一、行业概况电力信息化,是指应用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信息技术,为电力企业的生产、传输、销售等全流程提供信息化改造,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效率。
电力信息化的实施,包括三大部分:发电环节——包括火电、水电、核电,以及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
电网环节——包括输变电、配电两部分。
输变电环节信息化,可以保障更长距离、更稳定的电力运输;用电环节——通过信息系统升级,帮助能源企业完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并且满足终端客户个性化用电需求。
目前,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有专业化、细分领域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电力行业在技术上涉及ESB和GIS等众多复杂技术,而目前尚未有代表性行业参与者提供统一软件及服务。
因此,目前行业内参与者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供应商,针对某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及产品。
当前行业内软件及服务供应商可分为以下几类:目前,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有专业化、细分领域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电力行业在技术上涉及ESB和GIS等众多复杂技术,而目前尚未有代表性行业参与者提供统一软件及服务。
因此,目前行业内参与者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供应商,针对某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及产品。
当前行业内软件及服务供应商可分为以下几类: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为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2015年电力信息化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电力信息化电子政务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2、电力信息化市场 (5)3、电子政务市场 (5)二、行业监管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6)1、行业监管体系 (6)2、行业相关政策 (8)三、市场规模 (9)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2、电力信息化市场 (10)3、电子政务市场 (11)四、行业风险特征 (12)1、经济环境风险 (12)2、市场环境风险 (12)3、技术风险 (13)4、人力成本上涨风险 (14)5、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14)五、市场竞争状况 (14)1、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2、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3、朗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4、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6)5、云南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 (16)6、长春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6)一、行业概况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为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我国电力行业实时数据库和生产信息化系统市场分析
我国电力行业实时数据库及其生产信息化系统市场分析一、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容量1、2008年电力信息化总投资128.40亿元,电网信息化投资已超过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投资从投资增速及投资分布上看,近几年来,电网信息化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投资。
2008年电网信息化投资额达到78.7亿元,发电企业信息化投资49.70亿元,两者分别占比61.29%及38.71%, 电网信息化投资已经远远超过电力生产信息化投资,电力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渐趋合理。
2、2008年发电企业信息化投资49.70亿元,其中生产信息化投资39.75亿元,管理信息化投资9.95亿元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
由于电力生产特别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厂站信息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都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
电力信息化厂级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得多。
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
在实施ERP方面,现在除了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管理信息化计划。
二、我国电力行业实时数据库及应用系统下游电力行业需求分析1、火力发电仍是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水力、风力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电发展也相当迅速,但总的来看,火力发电仍是全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方式。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联合会据中国电力联合会研究表明,到2008年底,我国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四小豪门中中广核以外的三家、自备电厂、地方所属电厂在的火力发电企业共有2200多家。
主要集中在煤炭产区和电力消费市场所在区域;在水利发电领域,我国共有5万kW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230余座,其中,五十万kW级以上的40余座,百万kW级以上的水电站25座;在风电领域,我国(不含港、澳、台)有22个省区市共建成风电场239个;在核电领域,共有4座核电站处于运营阶段,有13座正在处于在建或规划;在电网领域,我国目前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其中前六个电网归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南方电网归属南方电网公司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作者:南舒宇一、电力信息化行业概述(一)行业概况电力信息化是指各类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营销等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调整和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电力信息化主要包含信息设备装备化、信息技术利用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服务完善化等内容。
电力信息化行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储存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业监管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电力信息化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主要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的政策影响,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软件服务业司,专门负责指导软件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科技部重点关注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产业边界定义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软件产品,纳入高新技术的软件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及著作权的应用系统(软件包)产品。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科技部下属地方职能部门,直接牵头负责“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资质认证。
2、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授权,行使行政执法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履行全国电力监管职责。
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根据市场情况,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建议;监督检查电力企业生产质量标准,办法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处理电力市场纠纷;负责监督社会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是中国电力行业的自律组织,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以全国电力企事业单位和电力行业性组织为主体,包括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组织自愿参加的,自律性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
其主要职能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提出对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参与制定电力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和体制改革工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自律组织,主要职能是: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制订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三)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1、行业法律法规软件行业相关法规包括《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等。
《中国软件行业基本公约》为国内软件行业规范。
电力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关于加快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等。
2、行业相关政策二、行业市场规模(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市场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随着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与企业生态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对于提高运营效率,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对企业用户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在不断扩大。
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直接带动了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数据,2015年全球IT服务支出达到9,120亿美元,2016年达到9,400亿美元,比2015年相比增长3.1%,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将随着经济前景及投资意愿的好转而稳定增长。
2008-2016年全球IT 服务支出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概况2017年是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
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既面临着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市场需求萎缩的挑战,又面临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加速、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新兴领域业务强劲增长、产业协同态势良好等巨大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增加,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分化,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发受到重视,科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4.28万家,共同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2015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 4.09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6%;软件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3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电力信息化行业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型产业,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其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电网稳定运行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社会公共通信信息网络无法满足电力行业的特殊需求,所以需要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电网范围内的专用信息通信网络,电力行业的专用通信信息网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行业专用网络之一。
电力系统专用的通信网和信息网将电网内的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供电所和营业厅全部连接起来,是电力生产、调度、销售等电力业务系统运行的高速公路,是整个电网安全、稳定、清洁、高效运行的基础。
2006年,以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规划出台为标志,我国电网行业信息化逐步进入深化应用阶段。
在电网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电网企业大多自行规划建设信息化系统。
在我国加强电力资源优化调配大背景下,信息化在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重视统一化和集成化。
2009年以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资源计划系统(“SG-ERP”)的推出,电网企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电网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在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将重点加强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性,实现系统的智能性,满足国家对电力运营的需求,而这也对信息化厂商的技术水平及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表明,中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近年来维持20%左右的稳定增速。
未来几年,预计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仍将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达804亿元。
2006-2018年中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统计及预测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三、行业产业链分析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包括提供建设电力信息化所需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企业提供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显示设备、电子元器件、系统软件等;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主要为电网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
电力信息化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如下: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一)、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行业涉及电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等,企业主要向行业上游采购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软硬件产品等。
上游行业中的硬件产品市场属于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产品供应较为充足,因此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不会受上游硬件供应商的限制。
上游系统软件提供商为电力信息化行业企业提供运行应用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软件大部分由国外知名软件厂商提供。
近年来,随着国内软件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品价格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上游系统软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本行业进一步控制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二)、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电力行业。
电力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行业,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市场空间巨大。
在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一般由各省级电力公司统一招标。
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在下游客户(电力企业)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综上所述,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不断加大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四、行业发展趋势(一)、多重源动力推动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策略推动下,伴随着全国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电网需要不断做出网架结构的延伸和改造。
同时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厂网分开”、“输配分离”等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节能减排、绿色新能源与电源结构调整、“煤电联营”、“铝电联营”、“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概念使得电力行业产业链不断延展,给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多重源动力。
它们带来的巨大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成为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