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线虫实验1
寄生虫实验一:线虫
(3) 蛲虫的形态观察
成虫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大,8-13mm,尾直而尖细, 呈现纺锤形。
♂小,2-5mm,后端向腹部 卷曲,有交合刺一根.
蛲虫头部结构
• 头端角皮 膨大,形 成头翼 • 咽管末端 膨大呈球 形,称咽 管球
蛲虫卵
• 55-60×25-30µm; • 两侧不对称,一则较 平,一则稍凸,柿核 形; • 无色透明; • 卵壳厚,分三层 • 脂层(内)→ • 壳质层(中)→ • 蛋白质膜(外) • 内含一幼虫。
蛔虫头顶部
有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受精蛔虫卵
• 宽椭圆形,棕黄 色,表面常有一层凹 凸不平的蛋白质膜, 卵壳厚,无色透明, 壳内有一大而圆的卵 细胞,卵细胞与卵壳 之间有半月形间隙。
蛋白质膜
卵壳 卵细胞 间隙
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棕黄色, 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 薄,卵内充满卵黄颗 粒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虫卵无色透明,无 蛋白膜。其它结构 同受精蛔虫卵。
卵壳 卵细胞
(2)鞭虫形态学观察
成虫
长约3~5厘 米,形似马鞭, 前端3/5细长, 尾部较粗。雌虫 大于雄虫。雄虫 尾端卷曲,雌虫 尾端钝圆。
鞭虫卵
纺锤形,黄褐 色,卵壳厚,两端 各具一个透明的盖 塞(透明栓)。内 含有一个受精的卵 细胞。
2.病原学技术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透明胶纸法
• 二.自己观察 • 成虫、虫卵 • 三. 实验作业: • 绘制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蛲虫卵、鞭 虫卵。并注明虫卵的各部分名称和放大倍 数。
实验一
线虫
基础医学医学技术学院
一.示教内容: 1.形态学观察:3个(蛔虫、鞭虫、蛲虫)
(1)蛔虫成虫、虫卵; (2)鞭虫成虫、虫卵; (3)蛲虫成虫、虫卵;
线虫开放实验-实验攻略
线虫开放实验的补充说明1.培养基倒培养基一定在超净台中完成,注意无菌操作,平板不能高压灭菌,会变形。
2.线虫的食物滴菌同样在超净台中完成,菌滴于平板中央(防止线虫爬到平板边缘干死丢了),并且要进行测试无杂菌才可大规模使用,污染杂菌会影响观察和统计记录。
3.线虫的生活史和表型观察(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两部分是整个线虫遗传实验最重要的基本知识。
需要记录并熟悉线虫的生活史。
熟知不同阶段的线虫(特别是L4和adult),区分雌雄同体线虫(hermaphrodite)和雄虫(male),识别典型的突变体:unc 和dpy。
4.线虫的基本实验操作(重要)熟练使用picker(自制铂金丝小铲),达到如下要求:1)注意操作迅速,干净,不污染杂菌,及时烧picker,防止交叉污染虫子和卵;2)两种方法“挑”和“粘”。
“挑”:在解剖镜下找到目标线虫后,用picker 末端在线虫的附近压琼脂培养基,使线虫爬到picker上再转移到新的平板中;“粘”:用picker末端蘸取少量OP50,轻轻地而且快速的碰触线虫的上部,线虫被picker上的菌液粘住。
3)用“挑”法时,往新的平板放线虫时,注意要慢慢降低picker末端,轻轻接触琼脂平面或菌苔边缘等线虫爬出来,不要将琼脂戳破,否则线虫喜欢钻入琼脂中,4)转移虫子不挑破培养基,不使虫子被挑死;如果是用“粘”法,直接将picker底部粘上的菌液线虫放到新平板的菌苔边缘即可。
3)挑虫准确性强,不顺带别的虫子和卵;4)要做到“挑的起”,“放的下”,掌握挑虫技巧。
5.线虫的遗传实验技巧1)掌握mating时期:充分利用L4的特点,使用L4早期的雌雄同体的虫子进行交配。
2)铺op50食物菌斑时,建议铺菌斑较小的平板作为mating plate,提高交配效率,另外雄虫比例较高时也可提高交配效率。
一般雄虫:雌雄同体为3:1至4:1能有不错的交配效率,当雌雄同体为比较弱的突变体时,建议增加雌雄同体的量,以防止某些母本产卵少或不产卵,导致交配后代很少。
线虫实验报告
线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线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线虫的研究,探究它们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和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为深入了解动物生命和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
1.线虫培养基:含有1%琼脂糖、0.25%乳酸、0.5%酵母粉、0.05%胆固醇和0.5%无菌培养水;
2.线虫:选择标准化的Caenorhabditis elegans种群;
3.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4℃的冰水;
4.显微镜:采用80倍显微镜观察线虫活动。
方法:
1.培养线虫:在一定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将线虫培养在含有培养基的琼脂糖平板中;
2.选择线虫:选择健康、正常发育的线虫;
3.测试不同药物对线虫生长和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测试了红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线虫生长和活动的影响,测试结果如下:
1.红霉素:加入50μg/ml红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达到100%;
2.链霉素:加入50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达到80%;
3.卡那霉素:加入50μg/m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线虫死亡率逐渐上升,最终只有20%的线虫存活。
四、实验结论
1.不同药物对线虫生长和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红霉素具有较大的毒性,链霉素次之,卡那霉素具有较小的毒性;
2.环境因素对线虫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线虫产生影响。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线虫实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线虫的生长和生存环境,还可以探究药物对生物的影响,这些都是生命科学研究中至关重
要的内容,也对广大生物学爱好者进行探究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
据和实验示范。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线虫病害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学习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掌握线虫病害的诊断技能。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试验材料:线虫病害患病的植物样品。
2. 试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相机。
3. 试剂:10%酒精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线虫患病的植物样品,仔细观察其叶片上是否有线虫根部附着。
2. 将植物样品放入10%酒精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线虫脱落。
3. 取少量线虫悬液放在玻片上,加盖玻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4.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线虫病害。
四、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和拍照发现,植物样品上存在线虫病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虫在植物根部附着,对植物造成了危害。
五、实验分析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
了很大的损失。
通过本实验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是否存在线虫病害,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线虫病害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病害诊断的技能。
线虫病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加强对线虫病害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线虫实验报告作业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线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
2. 掌握线虫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线虫: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2. 培养基:Lysogeny broth(LB)培养基3. 实验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酒精灯、镊子、剪刀等三、实验方法1. 线虫培养(1)将线虫置于含有LB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
(2)每隔一定时间,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的培养基,移入新的培养皿中,以保持培养基的新鲜。
(3)观察线虫的生长状况,记录其数量、活动能力等。
2. 线虫实验操作(1)线虫的分离:用镊子轻轻将线虫从培养皿中取出,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2)线虫的计数:将线虫置于计数板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3)线虫的染色:将线虫置于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使其固定,然后用染料染色,观察其结构。
3. 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温度:将线虫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2)光照:将线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3)湿度:将线虫置于不同湿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虫培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线虫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能力逐渐增强。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
2. 线虫实验操作结果(1)线虫的分离:成功分离出线虫,并观察到其形态特征。
(2)线虫的计数:通过计数板,成功计数线虫的数量。
(3)线虫的染色:成功染色线虫,观察到其结构。
3. 环境因素对线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温度:在25℃左右的温度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温度过高或过低,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2)光照: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光照过强或过弱,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3)湿度: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状况良好;湿度过高或过低,线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实验1总论线虫
雌虫 雄虫
蛔虫
蛔虫的唇瓣(呈“品”字形)
蛔虫阻塞小肠病理标本
2.虫卵
(1)受精蛔虫卵 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 (45~75)m×(35~50)m。卵壳 较厚,外被蛋白质膜,棕黄色。 卵壳内有一卵细胞,与卵壳间 常见有新月形空隙。
受精蛔虫卵
蛋白膜 卵壳 卵细胞
受精蛔虫卵(卵壳厚,新月形空隙)
8.两种钩虫大体观的区别要点是什么? 9.为什么钩虫病可采用钩蚴培养法,其优点是什么? 10.蛔虫与钩虫生活史异同点。 11.蛲虫病与蛔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12.蛲虫病感染率在什么人群中较高?为什么? 13.体长1厘米左右的线虫有哪些? 14.粪便沉渣中能检到哪些线虫卵?其主要粪检方法有 哪些?
口囊
钩齿2对
十二指肠钩虫
板齿1对
美洲钩虫
交合伞 交合刺
2刺呈长毛状,末端分开 合并呈1刺,末端呈倒钩状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辐肋 背辐肋
美洲钩虫
交合伞 展开呈圆形,宽度=长度 展开呈扇形,宽度﹥长度; 背辅肋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 基部分2支,每支再分2小支
2. 虫卵 长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 m×(36~40)m,卵壳内含4~8个卵细胞,卵壳与细 胞间有明显的空隙。
几种线虫成虫比较
几种线虫卵大小的比较
五、旋毛虫
1.成虫 人体最小线虫,线状,体长 3.0~1.5mm ,雌虫子宫较长,其 中段含虫卵,后段和近阴道处充 满幼虫,新生幼虫自阴门产出 (卵胎生)。
2.幼虫囊包 梭形,位于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内含1~2条幼虫。
肌肉中的旋毛虫幼虫囊包
(2)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大小约为 (88~94)m×(39~44)m。卵壳 与蛋白质膜均较薄,卵壳内含许 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
体部 尾部
腹吸 盘
1、肺吸虫卵
颜色:金黄色; 大小: 80-118µm×48-60µm; 形状:椭圆形; 卵壳: 厚薄不均,后端增厚; 特殊结构:卵盖大,略倾斜,位于宽的一端,偶有缺盖者; 内含物:1个半透明卵细胞,10色:活体红褐色,半透明;固定后灰白色;遍布皮棘; 形状:肥厚,椭圆,背部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 大小:1厘米,长宽比约为2:1; 吸盘:口腹吸盘大小相近,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 消化道:咽和食管短,肠支3-4个弯曲; 生殖器官:2个分支睾丸,左右并列与后1/3处,卵巢5-6叶,
1、姜片虫卵
颜色:淡黄色; 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130-140 × 80-85µm; 卵壳:薄而光滑;特殊结构:卵盖较小; 内含物:1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
大小2:、姜片虫成虫
1、血吸虫虫卵
颜色: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 形状:椭圆形; 大小:89 µm ×67 µm; 特殊结构:无卵盖,一侧有小棘; 内含物:成熟毛蚴,与卵壳间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
猪带绦虫头节牛带绦虫头节
近似球形,0.6-1mm,4个 吸盘,顶突,其上有25-50 小钩,内大外小。
略呈方形,1.5-2mm,4个 吸盘,顶突凹入。
猪带绦虫孕节牛带绦虫孕节
7-13支,通常12支以下。
15-30支,排列较整齐。
猪囊尾蚴
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黄豆大小囊状物:8-10X5mm,囊内充满 透明液体,有一小米粒大小白点,为幼虫头节,无法区分猪或牛囊尾蚴。
如手指,与子宫并列与腹吸盘之后。
猪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扁平、带状,乳白色,半透明,2– 4m,头节微小,近球形,0.6-1mm, 颈部纤细,为头节的1/2,5-10mm。
线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线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及动物体内的微小生物,对农业、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线虫的研究逐渐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的热点。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是线粒体中产生ATP的主要途径,对于线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虫的繁殖能力与氧化磷酸化反应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2)100mmol/L Ca2+溶液;(3)RNA干扰技术相关试剂;(4)荧光定量PCR仪;(5)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线虫繁殖能力检测:将线虫分为对照组和钙胁迫组,分别用100mmol/L Ca2+溶液处理。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记录每组的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
(2)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干扰,观察干扰后线虫的繁殖能力变化。
(3)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后线虫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线虫繁殖能力检测对照组线虫的产卵量为31.00个卵,校正死亡率为0;钙胁迫组线虫的产卵量为6.75个卵,校正死亡率为10%。
结果表明,钙胁迫显著降低了线虫的繁殖能力。
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通过RNA干扰技术,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干扰,发现BXNDUFA2、BXQCR8基因干扰后,线虫的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显著降低。
3. 荧光定量PCR干扰后,BXNDUFA2、BXQCR8基因在钙胁迫组线虫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产卵量和校正死亡率呈负相关。
四、实验结论1. 钙胁迫通过抑制氧化磷酸化反应降低松材线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
2. BXNDUFA2、BXQCR8基因在氧化磷酸化途径中起关键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线虫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
线虫实验报告
线虫实验报告线虫实验报告引言:线虫(C. elegans)是一种微小的多细胞生物,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和透明的体形,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线虫的生命周期、行为和生理特征,探究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一:线虫的生命周期线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四个阶段(L1-L4期)和成虫。
实验中,我们观察了线虫从卵孵化到成虫的过程,并测量了每个阶段的时间。
结果显示,线虫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天,其中每个幼虫阶段的时间相对稳定,而卵孵化和成虫发育的时间则较为灵活。
这一发现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时间控制的基础。
实验二:线虫的行为特征线虫的行为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其运动、觅食和避光等行为来研究。
我们将线虫放置在琼脂平板上,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表现。
结果显示,线虫表现出对光线的避光行为,喜欢在暗处活动。
此外,线虫在琼脂平板上呈现蠕动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特征对于研究其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三:线虫的生理特征线虫的生理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其生长速度、寿命和抗病能力等指标来研究。
我们在实验中给予线虫不同浓度的食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线虫在适宜浓度的食物下生长迅速,而在过高或过低的浓度下生长受限。
此外,线虫的寿命也受到食物供应的影响,适宜的食物浓度可以延长其寿命。
这一发现为研究寿命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
实验四:线虫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线虫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以帕金森病为例,通过给予线虫特定的基因突变,模拟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
结果显示,突变后的线虫表现出与帕金森病患者类似的运动障碍和神经损伤。
这为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通过线虫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线虫的生命周期、行为特征和生理特征,并发现了其在疾病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线虫作为一种简单而全面的模式生物,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线虫的基因调控机制、神经网络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一 线虫实验学
半月形间隙
钩虫卵
卵壳:极薄
卵内容物: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透明间隙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无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卵壳 卵细胞
盖塞
鞭虫卵
形状:纺锥型 大小:中等偏小 颜色:黄褐色 卵壳:比较厚 卵内容物:卵细胞
蛲虫卵
形状:不对称椭圆形 大小:中等偏小 颜色:无色,透明 卵壳:中等厚薄 卵内容物:胚蚴
[观察及绘图]
1.绘图并标注结构:(1)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 (2)钩虫卵 (3)鞭虫卵 (4)蛲虫卵 (5)马来微丝蚴
思考题
1.脱蛋白质膜的蛔虫卵怎么与钩虫卵区分 2.钩虫卵和蛲虫卵怎么区分
实验一 线虫形态学观察
[目的和要求]
1.掌握:(1)蛔虫(受精、未受精)卵、鞭虫卵、蛲虫卵及钩虫卵 的形态特征;
(2)微丝蚴的形态和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特点; 2.熟悉: 生物学的绘图原则 3.了解: 标本观察的顺序
蛔 虫 卵(受精及未受精)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黄棕色 卵壳:厚,包绕锯齿状蛋白质膜 卵内容物: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两种微丝蚴的形态比较
体态 头间隙 体核数量及分布 有无尾核
标本观察的顺序
低倍镜找标本
移至中央 高倍镜观察
生物学绘图的原则
1.使用黑色铅笔作图 2.图形必须由点和线组成,而且线条必须光滑 3.注意大小比列,虫卵之间,同一虫卵的内部结构之 间 4.用平行线引出文字说明,标本名称一律写在图的下 方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动物线⾍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动物线⾍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实验⽬的及要求熟悉线⾍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器材1.器械。
光学显微镜、⼿持放⼤镜、镊⼦、解剖针、平⽫、载玻⽚与盖玻⽚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尾科线⾍:丝状⽹尾线⾍、⿅⽹尾线⾍和胎⽣⽹尾线⾍等。
原圆科线⾍:⽑样缪勒线⾍、柯⽒原圆线⾍和肺变圆线⾍等。
后圆科线⾍:野猪后圆线⾍和复阴后圆线⾍等。
⽑圆科线⾍:捻转⾎⽭线⾍、奥斯特属线⾍等。
钩⼝科线⾍:⽺仰⼝线⾍、⽜仰⼝线⾍、长尖球⾸线⾍、萨摩亚球⾸线⾍和椎尾球⾸线⾍。
盅⼝科线⾍:哥伦⽐亚⾷道⼝线⾍、辐射⾷道⼝线⾍、微管⾷道⼝线⾍、粗纹⾷道⼝线⾍、有齿⾷道⼝线⾍、长尾⾷道⼝线⾍和短尾⾷道⼝线⾍等。
冠尾科线⾍:有齿冠尾线⾍。
圆线科线⾍:马圆线⾍、⽆齿圆线⾍和普通圆线⾍等。
⽑尾科线⾍:猪⽑尾线⾍、绵⽺⽑尾线⾍(T.ovis)、球鞘⽑尾线⾍及斯⽒⽑尾线⾍等。
⽑形科线⾍:旋⽑⾍等。
颚⼝科线⾍:刚棘颚⼝线⾍和陶⽒颚⼝线⾍。
吸吮科线⾍:罗⽒吸吮线⾍和丽嫩吸吮线⾍等。
丝状科线⾍:马丝状线⾍、⿅丝状线⾍和指形丝状线⾍等。
尖尾科线⾍:马尖尾线⾍。
(2)封⽚标本。
动物横纹肌中的旋⽑⾍幼⾍、颚⼝线⾍的中间宿主(剑⽔蚤)等。
(3)病理标本。
后圆线⾍引起猪⽀⽓管堵塞、⾷道⼝线⾍幼⾍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尾线⾍头部钻⼊动物肠壁、钻⼊动物胃壁的颚⼝线⾍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法、步骤和操作要领1.挑取捻转⾎⽭线⾍或粗纹⾷道⼝线⾍的雌雄⾍各⼀条,分别放在两张载⽚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标本的形态构造。
3.⽤⾁眼或借助⼿持放⼤镜观察⾍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之外⽽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观察,若⾍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植物病原线虫的检验检测 (1)[可修改版ppt]
2、松材样品的选取
2.1多点取样, 增加取样覆盖率
为了取样的代表性和发现松材线虫的机率,
不能图省事, 在一批货物中同一个点抽取足量的
松材, 而应多点取样, 每点取 2~ 4 块长40cm
的松材, 增加取样的覆盖率。
2.2选带有蓝变症状的松材
松材线虫危害过的木材往往附有引致松材发生蓝 变的真菌, 在现场检查时, 需要挑取有浅显蓝变的松材 做样品。
❖危害方式:口针穿刺寄主,通过分泌有毒物质和吸 收营养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植物受到为害后, 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病害的症状相似
❖植物线虫还能作为其他病原物的自然传播介体.
据 FAO保守估计,因为线虫为害,粮食 和纤维作物损失约为12%;
蔬菜、花生、烟草和某些果树,损失超 过20%;近年来国内蔬菜根结线虫危害严重.
➢许多作物的根腐病或“烂根”,是生产中一个比较突 出和复杂的问题,但人们很少去考虑线虫的因素, “作物的烂根,其中30%左右与线虫相关”。
植物线虫危害的特点:主动侵袭、隐蔽性。 植物线虫对寄主致病性表现为:
(1)机械损伤 (2)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3)与其它病原物对寄主复合侵染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C
四.进境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检疫方法
为了防止国外的松材线虫随木包装传入, 近 几年来, 我们结合口岸木包装的检疫经验以及实 验室分离检验鉴定松材线虫的实践, 探索出了一 套进境木包装松材线虫的检疫分离方法, 该方法 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一些松材线虫检验方法相比 , 具有检验样品量大, 技术简单容易掌握, 检验 过程快速准确和检出率高等特点。现将该检疫方 法介绍如下。
❖线虫在土壤中的蠕动没有方向性。线虫在土壤中移动的 范围很少超过30~100cm。
线虫装片实验报告
线虫装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线虫装片实验,观察并探究线虫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装置与材料1. 实验装置:显微镜、显微镜载物架、玻璃切片、盖玻片、显微镜封泥。
2. 实验材料:线虫标本、生理盐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一滴生理盐水放在玻璃切片上。
2. 取出保存线虫标本的培养皿,用玻璃滴管将标本滴入盐水中。
3. 用显微镜调节焦距,选择其中一只线虫进行观察。
4. 将盖玻片轻轻覆盖在线虫和盐水上,使其封闭。
5. 用显微镜载物架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上。
6. 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观察线虫的形态结构。
7. 感受并记录线虫的外部特征、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相关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观察到线虫的身体呈长圆筒状,体长约为1-2毫米。
通过调节显微镜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虫的头部、躯干和尾部。
线虫的头部有两个扁平的齿轮,称为“躯干前部嵴”,而尾部则具有肛门和尾钩等。
线虫的外皮平滑,柔软而具有弹性。
在观察线虫的消化道时,我们注意到线虫口器的位置很显著,它位于线虫的前端。
线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肠道和肛门组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线虫的消化道内含有食物颗粒,这表明其进食、消化和排泄功能正常。
线虫的神经系统是其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神经环和神经细胞。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线虫的神经环位于口器周围,由环状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环与线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躯干上的神经细胞相连接,形成复杂而完整的神经网络。
线虫的线条轮廓和对称结构使得其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
线虫因其透明而被称为“活生物显微镜”,它们的神经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神经系统的理解。
此外,线虫是模式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例如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衰老机制和生物时钟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线虫装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线虫的结构和功能。
线虫的头部、躯干和尾部构成了其基本的身体结构,而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则是线虫生命活动的关键部分。
实验一 线虫、实验技术操作
盐结晶
气泡
植物纤维
野花花粉
韭菜花粉
油菜பைடு நூலகம்粉
玉米花粉
荞麦花粉
淀粉颗粒
直接涂片法
自然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加藤厚涂片法
加藤厚涂片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 1.将反光镜对好光源,再用聚光器调节光的强度。 2.调焦 寄生虫标本多为立体物,要随时调节焦距才能观察 到被检物的整体结构。 3.推片器
二.显微镜的维护 1.使用中若镜头被污染,必须立即用擦镜纸擦净 2.不能随便卸下目镜和物镜,以防灰尘落入。 3.必须保持反光镜面清洁。 4.每次实验后取下标本,再把镜头擦干净。
气泡盐结晶植物纤维野花花粉韭菜花粉油菜花粉玉米花粉荞麦花粉淀粉颗粒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实验一 粪便中常见物及虫卵观察
实验内容: 一、录像: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寄生虫病视频\寄生虫 检查方法.DAT 二、蛔虫成虫及虫卵观察(受精蛔虫卵与未受精蛔虫 卵的鉴别、蛔虫唇瓣观察。 三、粪便中常见物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纤维、花粉颗 粒、油滴、气泡等结构 四、示教标本:感染期蛔虫卵、脱蛋白膜蛔虫卵、蛔 虫唇瓣、植物细胞 五、粪便直接涂片法 六、作业绘图(蛔虫卵、常见物)
常见线虫实验
蛲虫卵
不对称椭圆形,一 侧较平,一侧稍凸,无 色透明,大小为50~ 60µm×20~30µm。 自虫体排出时,虫卵内 胚胎已发育至多细胞期, 仅需经数小时即可发育 为含幼虫的虫卵。
体态
体核
班氏微丝幼
雌:3-4mm, 雄:1.4-1.6mm
马来微丝幼
旋毛虫囊胞
观察及绘图:
1. 绘两种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班氏微 丝蚴、马来微丝蚴、旋毛虫囊包图 2. 观察示教标本及瓶装标本蛔 虫 卵(受精及未受精)
蛋白质膜
半月形 间隙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黄棕色 卵壳:厚,包绕锯齿状蛋白质膜 卵内容物: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鞭虫卵
呈纺缍形,大小为50~54um×22~23um,黄褐色,卵 壳较厚,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起。虫卵自人体排出时,其卵 内细胞尚未分裂。
盖塞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掌握双眼同时睁开观察镜下标本的的技能 2.随时调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观察寄生虫 标本 3.养成按顺序使用由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习惯 4.养成按一定顺序观察镜下标本的习惯 5.其他
实验一、线虫的显微镜观察
钩虫卵
大小:56~76x36~40um 形状:椭圆形 颜色:无色透明 内含物:2~4个卵细胞 其它:壳薄,卵内空隙明显
杀线虫活性检测实验
BC杀线虫活性检测实验
1.线虫的获得
从感病的辣椒根系上摘取南方根结线虫卵块,卵块1%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s 后,经无菌水冲冼3次。
置卵囊于无菌水中28℃黑暗孵化,取2d后孵出的线虫(2龄线虫,简称J2)供测定用。
取病根于解剖镜下挑取大小一致的卵囊,用1%的次氯酸钠表面消毒30s,无菌水漂洗3次,备用。
2.BC提取液的制备
取100g新鲜的BC茎叶,用液氮研磨,加入离心管,放置于冰上溶解后,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备用。
3.BC对二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实验
3.1将按照下列表格之一,加注各种液体,按照总体积设置三种配制方案;表1
数。
每个处理3次重复。
线虫僵直不动的为死虫,呈弯曲蠕动状态为活虫。
3.3 将统计结果填入表4,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
线虫死亡率()
死亡线虫数实验线虫总数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4. BC对卵块孵化的影响
4.1按照下列表格加入
表4
显微镜(4×)下观察卵孵化数,并计算BC对卵块孵化的抑制率。
孵化抑制率()(对照组孵化线虫数处理组孵化线虫数)
对照组孵化线虫数
0.2%次氯酸钠
无菌水
空瓶
过滤器
2ml离心管(装灭菌好的BC溶液)48孔培养皿
研钵
大离心管,装研碎的BC
表5各处理的线虫数及其死亡率统计表表6BC对线虫卵块孵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翼 咽 管 球
肛门
雌虫
雄虫
成虫前端
15
雌虫
雄虫
蛲虫虫卵
线 虫 实 验1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蛔虫、鞭虫、蛲虫虫卵的形态 特征。
2、熟悉成虫形态特征,能区分雌雄。
3、了解病理标本。
二、实验内容
(一)示教内容 1、蛔虫、鞭虫、蛲虫的成虫、虫卵的形态。 2、病理标本:蛔虫肠梗阻
(二)自看内容
三种线虫虫卵
三、作业
绘蛔虫受精、未受精虫卵;鞭虫 咽 管
咽 管 肠 管 阀
中 肠
直 肛 肠 门
-
蛔虫成虫
蛔虫雌雄成虫
雌虫
雄虫
蛔虫成虫 蛔虫唇瓣
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蛋白质膜 卵壳 受精卵细胞
新月形空隙
受精蛔虫卵及未受精蛔虫卵区别
其他类型蛔虫卵
脱蛋白质膜 蛔虫卵
蛔虫肠梗阻
鞭虫成虫
鞭虫卵
吸附在肠壁上的鞭虫
蛲虫
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