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习题及答案

核磁共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谱习题对为1,错误为2一、判断题(共16 题)[1] 自旋量子数I=1 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2 )[2] 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2)[3]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1 )[4] 核磁共振法中,测定某一质子的化学位移时,常用的参比物质是(CH3)4Si 分子。

(1 )[5]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1)[6]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7] 核磁共振法中,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变小。

(2 )[8] 核磁共振法中的耦合常数因外磁场强度的变大而增大。

(2)[9] 对核磁共振波谱法,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变小。

(1 )[10] NMR 波谱法中化学等价的核也是磁等价的,磁等价的核也是化学等价的。

(2 )[11]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δ 值就越大。

(1 )[12] 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3)[13] 在宽带去耦碳谱中,不同类型的碳核产生的裂分峰数目不同。

(2)[14] 在13C NMR 谱中,由于13C-13C 相连的概率很低,所以通常不考虑13C 核间的耦合。

(1 )[15] 含19F 的化合物,可观测到19F 对13C 核的耦合裂分,且谱带裂分数符合n+1 规律。

(1 )[16] 在碳谱中,13C-1 H 发生耦合作用,但是13C-1 H 的耦合常数远比1 H-1 H 之间耦合常数小。

(2)二、选择题(共24 题)[1] 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4 )。

A. 自旋核加热过程B.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C.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D.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2] 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波谱学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1 )。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 ( 共80题 )1. 2 分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A、B、C、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

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1) 25.4%,39.4%,35.1% (2) 13.8%,43.3%,43.0% (3) 17.0%,53.3%,30.0% (4) 38.4%,29.1%,32.5%2. 2 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

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CH(1)CH3C CH2OCHOCH3(2)CH(3)CH3CHO2(4)C H3O CH O CHH X :H M :H A =1:2:3 3. 2 分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1)C CH 3HR H(2)H C CH 3HCH 3(3)H C CH 3CH 3CH 3(4)H C HHH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 4. 1 分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88.2%,含氢 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

它是 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5. 1 分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1) F (2) C (3) O (4)He6. 2 分在 CH3- CH2- CH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4 : 1(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20 : 15 : 6 : 17. 2 分ClCH2- CH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8. 2 分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1) 2 (2) 1 (3) 4 (4) 39. 2 分在CH3CH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值大? ( )(1) CH3- 中的 (2) CH2- 中的 (3) 所有的 (4)离 Cl 原子最近的 10. 2 分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 ,则该质 子的化学位移为( )(1) 2 (2) 0.5 (3) 2.5 (4) 4 11. 2 分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C HHHH RC R RH H C RH HH R C RH HH (b)(c)(d)(a)12. 2 分 质子的(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 B 0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 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 13. 2 分 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1) Li73 (2) C136(3) N147(4) C12614. 1 分将H11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1) 1 (2) 2 (3) 3 (4) 51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16. 1 分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任何试样1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氢键影响) ( )(1) R OH (2) R COOH (3)OH (4)CH 2OH18. 2 分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 质子化学位移( )值分别为5.8与2.8, 乙烯 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1) 诱导效应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3) 自旋─自旋偶合 (4) 共轭效应 19. 2 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4, 1HNMR 谱图如下: 有两个单峰 a 峰= 7.2 , b 峰= 1.3峰面积之比: a:b=5:9 试问结构式为 ( )CH 2CH(CH 3)2CH(CH 3)CH 2CH 3C(CH 3)3CH 3CH(CH 3)2(1)(2)(3)(4 )20. 2 分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 a 峰 = 1.7 , b 峰 = 3.3,峰面积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1) CH 2Br-CHBr-CHBr-CH 3 (2) CBr 3-CH 2-CH 2-CH 3CBrCHBr 33(3)BrCH CH 2Br CH 2Br(4)21. 2 分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含碳88.2%, 含氢11.8%, 1H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 它的结构式是( )C CH 2CH 2CH 22CH CH C H 2H 2CCHCHC CH 2CH 2CH 2CH 2(1)(3)(2)(4)22. 2 分丙烷 C H C H C HH H , 1HNMR 谱其各组峰面积之比(由高场至低场)是( )(1) 3:1 (2) 2:3:3 (3) 3:2:3 (4) 3:3:2 23.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如紫外、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24. 2 分对核磁共振波谱法, 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 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 )(1) 没变化 (2) 减小(3) 增加 (4) 稍有增加2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26. 2 分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1) 自旋核加热过程(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27.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由于在强磁场作用下, 由下列之一产生能级分裂, 吸收一定频率电磁辐射, 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1) 具有磁性的原子 (2)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3)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内电子28.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1) 远紫外区 (2) X射线区(3) 微波区 (4) 射频区29. 2 分13C自旋量子数I=1/2将其放在外磁场中有几种取向(能态) 6(1) 2 (2) 4 (3) 6 (4) 830. 2 分将11B(其自旋量子数I=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5( )(1) 2 (2) 4 (3) 6 (4) 831. 2 分某一个自旋核,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大小取决于()(1) 试样的纯度 (2) 在自然界的丰度(3) 试样的存在状态 (4) 外磁场强度大小32. 2 分13C(磁矩为C)在磁场强度为H0的磁场中时, 高能级与低能级能6量之差()(1)C B0 (2) 2C B0 (3) 4C B0 (4) 6C B033. 2 分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4) 任意变化34. 2 分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1) CH3-CH2-CCl3 (2) CH3-CCl2-CH2Cl(3) CH2Cl-CH2-CH2Cl (4) CH2Cl-CH2-CHCl2 35. 2 分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两个单峰的结构式是( )(1) CH3-CH2-CCl3 (2) CH3-CCl2-CH2Cl(3) CH2Cl-CH2-CHCl2 (4) CH2Cl-CHCl-CH2Cl36.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是下列结构式中( )(1) CH3CHBr2 (2) CH2Br-CH2Br(3) CHBr2-CH2Br (4) CH2Br-CBr(CH3)2 37. 2 分化合物(CH3)2CHCH2CH(CH3)2, 在1HNMR谱图上, 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 )(1) 6:1:2:1:6 (2) 2:6:2 (3) 6:1:1 (4) 6:6:2:238. 2 分化合物Cl-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1) 1个单峰 (2) 1个三重峰 (3) 2个二重峰(4) 2个三重峰39. 2 分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1) 1个单峰 (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 (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40. 2 分2-丁酮CH3COCH2CH3, 1HNMR谱图上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1) 3:1 (2) 3:3:2 (3) 3:2:3 (4) 2:3:341.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CH3CH2CH3 CH3CH(CH3)2 CH3CH2Cl CH3CH2Br(a) (b) (c) (d)(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 42. 2 分考虑2-丙醇CH3CH(OH)CH3的NMR谱, 若醇质子是快速交换的, 那么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1) 甲基是单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2) 甲基是二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3)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4) 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十四重峰, 醇质子是二重峰(假定仪器的分辨率足够)43.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H3CH2OH Cacd(1) d c b a (2) a b c d(3) d b c a (4) a d b c44. 2 分考虑3,3-二氯丙烯(CH2=CH-CHCl2)的NMR谱, 假如多重峰没有重叠且都能分辨,理论上正确的预言是( )(1)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 (2)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四重峰 (3)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八重峰 (4)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 45. 2 分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 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a)CH 3CH 3NO 2O 2NCH 3NO 2O 2N CH 3NO 2NO 2NO 2NO 2(b)(c)(d)46. 2 分 考虑-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 确的是( )OC OCH 3(1) 4个单峰, 峰面积比是1:1:1:3(2)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3)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 多重峰的面积比是1:1:1:1(4) 4重峰, 同(3), 但多重峰面积比是1:3:3:1 4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标出了a 、b 、c 、d 4种质子, 处于最低场的质子是 ( )3db ca48. 2 分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3) 2个单峰(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49. 2 分化合物CH 3CH 2OCOC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 (2) 2个单峰(3) 2个三重峰, 2个四重峰 (4) 1个三重峰, 1 个四重峰50. 2 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在不同的条件下, 其值( )(1) 磁场强度大的大(2) 照射频率大的大(3) 磁场强度大, 照射频率也大的大(4) 不同仪器的相同51. 1 分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52. 1 分自旋核的磁旋比γ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 )(1) 变大 (2) 变小 (3) 稍改变 (4) 不改变53. 1 分表示原子核磁性大小的是( )(1) 自旋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3) 外磁场强度 (4) 核磁矩54.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造成的。

氢谱(含习题)

氢谱(含习题)

(Hb)=3.55 ppm (Hc)=0.88 ppm
0.25nm 时可不再考虑。
氢键的影响

-OH、-NH2等基团能形成氢键。例如,醇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和 -二酮的烯醇式形成的分子内氢键。
R R O H H O R O H O R'
1. 因为有两个电负性基团靠近形成氢键的质子,它们分别通过共价键和氢键产 生吸电子诱导作用,造成较大的去屏蔽效应,使共振发生在低场。 2. 分子间氢键形成的程度与样品浓度、测定时的温度以及溶剂类型等有关,因 此相应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不固定,随着测定条件的改变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如醇羟基和脂肪胺的质子化学位移一般在 0.5-5 范围内变动,酚羟基质子则 在 4-7 范围内变动。
范德华效应
当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受到范德华力作用,
Hc
Hb HO
Ha
电子云相互排斥,导致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屏蔽减小,谱线向低场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范 德华效应。

这种效应与相互影响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当两个原子相隔 0.17nm(即范德华半径之和)时
,该作用对化学位移的影响约为 0.5,距离为 0 . 2 0 nm 时 影 响 约 为 0 . 2 , 当 原 子 间 的 距 离 大 于
交换反应

当一个分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且各种形式的转换速度不同时,会影响谱 峰位置和形状。例如环己烷因单键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平伏和直立氢的化学位 移相差 0.5,但是常温下测定得到的谱图中只出现一个谱峰。这是因为常温下环 己烷的构象快速翻转,平伏和直立氢快速交换;当测定温度降低到 –89度以下时 ,环己烷的构象基本固定,就可以观察到两个吸收峰。又如上面提到的 N,N 二 甲基甲酰胺,两个甲基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值,在谱图上可以观测到两个谱峰。 但是随着温度提高,C—N 键的自由旋转速度加快,两个甲基将逐渐处于相同的 化学环境,这时观测到的就是一个谱峰。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所以在不同的温度 条件下,可以观测到到一系列过渡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核磁共振仪有一定的“时标”( time scale),即检测 速度,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若分子的两种形式交换速度远远快于仪器的时标, 仪器测量到的只是一个平均信号;若交换速度远慢于仪器时标,仪器能检测某一 瞬间的现象。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3
7.58 (ddd, J = 8.6, 7.2, 1.7 Hz, 1H) 6.97 (ddd, J = 8.4, 6.9, 1.4 Hz, 1H)
Ω = 7 + 1- 8 = 0
H的个数比为:1 : 6 : 9 从偶合裂分规律及氢原子个 数比知分子中有三个乙基
三个氧只能是烷氧基
Ω = C + 1–( H +
有机波谱分析
习题 1
2
1. 所用仪器的频率是多少? 2. 表达出该峰
1. 1539.18 / 3.847 = 400 MHz 2. 3.82 (quint, J = 6.2 Hz, 1H) 2. 3.82 (sept, J = 6.2 Hz, 1H) 2. 3.82 (tt, J = 6.2 Hz, 1H)
峰组 1 化学位移 9.25 ppm 单峰,说明无相邻碳氢,在 低场,应在吡啶的 α 位,且 β 位有去屏蔽取代基团。
峰组 2 为 dd,表现出了较小的 3J 和 4J ,化学位移与峰 组 3 和 4 相比在低场,可以推测为吡啶的另一侧 α 位。 峰组 3 为 dt,从三重峰可以知道产生 4J 偶合的是两个氢, 所以只能是 γ 位的氢。峰组 4 为dd, 是另一侧 β 位的氢。
7.07 ppm处有一粗看为单峰的一个氢,说 明无相邻碳氢,所以苯环上有间位取代。
化学位移约为3.8 ppm 处有一积分面积为3的单峰,说明又甲氧基。
根据分子式及苯环的取代模式,分子结构式应为
16
。 例3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O,根据氢谱推断结构
17
18
分子式为:C6H10O
Ω = C + 1–( H 2
3 4
21
3J 7-9 7.46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一、判断题[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 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 氢质子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 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的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 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须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B. 峰的裂分C. 峰高D. 积分线高度[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标书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B. 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C. 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 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A. I=1/2B. I=0C. I=1D. I>1[4]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学习资料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学习资料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 ( 共79题 )1. 2 分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A、B、C、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

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 )(1) 25.4%,39.4%,35.1% (2) 13.8%,43.3%,43.0%(3) 17.0%,53.3%,30.0% (4) 38.4%,29.1%,32.5%2. 2 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

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1)CH3C CH2OCHCHOCH3(2)CH(3)CH3CH2O(4)C H3O CH O CHH X :H M :H A =1:2: 3 3. 2 分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1) C CH 3H R H(2)H C CH 3H CH 3(3)H C CH 3CH 3CH 3(4)H C H H H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4. 1 分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88.2%,含氢 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

它是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 )5. 1 分 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1) F (2) C (3) O (4) He6. 2 分在 CH 3- CH 2- CH 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 4 : 1(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 20 : 15 : 6 : 17. 2 分ClCH 2- CH 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8. 2 分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1) 2 (2) 1 (3) 4 (4) 39. 2 分在 CH 3CH 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 值大 ? ( )(1) CH 3- 中的 (2) CH 2- 中的 (3) 所有的 (4) 离 Cl 原子最近的10. 2 分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 ,则该质子的化学位移为 ( )(1) 2 (2) 0.5 (3) 2.5 (4) 411. 2 分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C H H H C R C RC H (b)(c)(d)(a)12. 2 分质子的γ(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 B 0 =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13. 2 分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1) Li 73 (2) C 136 (3) N 147 (4) C 12614. 1 分将 H 11 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 )(1) 1 (2) 2 (3) 3 (4) 51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16. 1 分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1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 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 氢键影响) ( )(1) R OH(2) R COOH(3)OH(4)CH 2OH18. 2 分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 质子化学位移(δ )值分别为5.8与2.8, 乙烯 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 )(1) 诱导效应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3) 自旋─自旋偶合 (4) 共轭效应19. 2 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4, 1HNMR 谱图如下:有两个单峰 a 峰δ= 7.2 , b 峰δ= 1.3峰面积之比: a:b=5:9 试问结构式为 ( )CH 2CH(CH 3)2CH(CH 3)CH 2CH 3C(CH 3)3CH 3CH(CH 3)2(1)(2)(3)(4 )20. 2 分 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a 峰 δ= 1.7 ,b 峰 δ= 3.3,峰面积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1) CH 2Br-CHBr-CHBr-CH 3(2) CBr 3-CH 2-CH 2-CH 3CBrCHBr 33(3) BrCH 3CH 2Br CH 2Br (4)21. 2 分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含碳88.2%, 含氢11.8%, 1H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它的结构式是 ( )C CH 2CH 2CH 22CH CH CH C H 2H 2C CH CH C 2CH 2CH 2CH 2(1)(3)(2)(4)22. 2 分丙烷 C H C H C H HH , 1HNMR 谱其各组峰面积之比(由高场至低场)是( )(1) 3:1 (2) 2:3:3 (3) 3:2:3 (4) 3:3:223.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24. 2 分对核磁共振波谱法, 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 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 )(1) 没变化 (2) 减小(3) 增加 (4) 稍有增加2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26. 2 分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 )(1) 自旋核加热过程(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27.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由于在强磁场作用下, 由下列之一产生能级分裂, 吸收一定频率电磁辐射, 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 )(1) 具有磁性的原子 (2)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3)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内电子28.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 )(1) 远紫外区 (2) X射线区(3) 微波区 (4) 射频区29. 2 分13C自旋量子数I=1/2将其放在外磁场中有几种取向(能态) ( )6(1) 2 (2) 4 (3) 6 (4) 830. 2 分11B(其自旋量子数I=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将5(1) 2 (2) 4 (3) 6 (4) 831. 2 分某一个自旋核,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大小取决于() (1) 试样的纯度 (2) 在自然界的丰度(3) 试样的存在状态 (4) 外磁场强度大小32. 2 分13C(磁矩为μC)在磁场强度为H0的磁场中时, 高能级与低能级能量之差∆6()(1)μC B0 (2) 2μC B0 (3) 4μC B0 (4) 6μC B033. 2 分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4) 任意变化34. 2 分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 )(1) CH3-CH2-CCl3 (2) CH3-CCl2-CH2Cl(3) CH2Cl-CH2-CH2Cl (4) CH2Cl-CH2-CHCl235. 2 分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两个单峰的结构式是 ( )(1) CH3-CH2-CCl3 (2) CH3-CCl2-CH2Cl(3) CH2Cl-CH2-CHCl2 (4) CH2Cl-CHCl-CH2Cl36.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 是下列结构式中 ( )(1) CH3CHBr2 (2) CH2Br-CH2Br(3) CHBr2-CH2Br (4) CH2Br-CBr(CH3)237. 2 分化合物(CH3)2CHCH2CH(CH3)2, 在1HNMR谱图上, 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 ( )(1) 6:1:2:1:6 (2) 2:6:2 (3) 6:1:1 (4) 6:6:2:238. 2 分化合物Cl-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 (2) 1个三重峰 (3) 2个二重峰 (4) 2个三重峰39. 2 分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 (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 (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40. 2 分2-丁酮CH3COCH2CH3, 1HNMR谱图上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 (1) 3:1 (2) 3:3:2 (3) 3:2:3 (4) 2:3:341.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CH3CH2CH3 CH3CH(CH3)2 CH3CH2Cl CH3CH2Br(a) (b) (c) (d)(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42. 2 分考虑2-丙醇CH3CH(OH)CH3的NMR谱, 若醇质子是快速交换的, 那么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 )(1) 甲基是单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2) 甲基是二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3)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4) 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十四重峰, 醇质子是二重峰(假定仪器的分辨率足够)43.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d(1) d c b a (2) a b c d(3) d b c a (4) a d b c44. 2 分考虑3,3-二氯丙烯(CH2=CH-CHCl2)的NMR谱, 假如多重峰没有重叠且都能分辨,理论上正确的预言是 ( )(1)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2)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四重峰(3)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八重峰(4)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45. 2 分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a)CH 3CH 3NO 2O 2NCH 3NO 2O 2N CH 3NO 222NO 2(b)(c)(d)46. 2 分考虑 -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 )OC OCH 3(1) 4个单峰, 峰面积比是1:1:1:3(2)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3)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 多重峰的面积比是1:1:1:1(4) 4重峰, 同(3), 但多重峰面积比是1:3:3:1 4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标出了a 、b 、c 、d 4种质子, 处于最低场的质子是 ( )3db ca48. 2 分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的1HNMR谱的特点是( )(1) 4个单峰(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3) 2个单峰(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49. 2 分化合物CH3CH2OCOCOCH2CH3的1HNMR谱的特点是( )(1) 4个单峰 (2) 2个单峰(3) 2个三重峰, 2个四重峰 (4) 1个三重峰, 1 个四重峰50. 2 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在不同的条件下, 其值( )(1) 磁场强度大的δ大(2) 照射频率大的δ大(3) 磁场强度大, 照射频率也大的δ大(4) 不同仪器的δ相同51. 1 分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52. 1 分自旋核的磁旋比γ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 )(1) 变大 (2) 变小 (3) 稍改变 (4) 不改变53. 1 分表示原子核磁性大小的是( )(1) 自旋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3) 外磁场强度 (4) 核磁矩 54.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造成的。

波谱分析-第三章 核磁共振(新例题)

波谱分析-第三章 核磁共振(新例题)

1.CH3
C=C
CH3
CH3 CH3
• 2.
• • • •
A. CH3CH2 O CH2CH3 B. (CH3)2CHCH2 OH 3. (CH3)2 CH O CO CH(Br)CH2CH3
练习3: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4O4,IR图显示有羰基基 团。 1HNMR图谱如下,试推测其结构。 (1)有几种氢 δ=4.1δ=2.5 δ=1.1 O O 四峰(q) 单峰(s) 三峰(t) ——3种 a –C-C– (2)各种氢的数 -O-Ob a︰b︰c=6.5︰4.2︰4.3 6︰4︰4(对称结构) 3︰2︰2 c (3)基本构架 2×CH33CH2– CH - O O –CH2CH2–C– O –CO O O (4)整体验证 乙二酸二乙酯 CH3CH2–O –C –CH2CH2–C–O –CH2CH3 O O O– 乙二醇二丙酸酯 CH3CH2– –O –CH2CH2– C –CH2CH3 C
3 3
总结
1、 1HNMR解析的一般步骤 (1)根据化学位移值确定有几种等价质子; (2)根据信号裂分确定各种氢的数目; (3)找出基本构架; (4)根据其他信息作出整体验证。 2、IR和 1HNMR的综合应用 (1)先根据IR定性,如:含有什么确定官能团、 是否共轭。 (2)再根据1HNMR细化,如:含几种氢、各自数 目以及连接位置。
有 C=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δ 2.1(3H) 单峰
√ δ 3.2(6H)单峰
√ δ 2.6(2H)双峰 √ δ 4.7(1H)三峰
O OCH3 A OCH3 CH3–C– CH2CH CH2CH OCH3 (缩醛) OCH3 O B –CH2CH– CH3–C–CH2CHO (醛)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习题 2
This is a 90 MHz instrument. Report all 4 signals. Include multiplicity and coupling constants.
1
2
3
4
8.09 (dd, J = 8.5, 1.7 Hz, 1H)
7.14 (dd, J = 8.5, 1.4 Hz, 1H)
峰组 1 化学位移 9.25 ppm 单峰,说明无相邻碳氢,在 低场,应在吡啶的 α 位,且 β 位有去屏蔽取代基团。
峰组 2 为 dd,表现出了较小的 3J 和 4J ,化学位移与峰 组 3 和 4 相比在低场,可以推测为吡啶的另一侧 α 位。 峰组 3 为 dt,从三重峰可以知道产生 4J 偶合的是两个氢, 所以只能是 γ 位的氢。峰组 4 为dd, 是另一侧 β 位的氢。
7.07 ppm处有一粗看为单峰的一个氢,说 明无相邻碳氢,所以苯环上有间位取代。
化学位移约为3.8 ppm 处有一积分面积为3的单峰,说明又甲氧基。
根据分子式及苯环的取代模式,分子结构式应为
16
。 例3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O,根据氢谱推断结构
17
18
分子式为:C6H10O
Ω = C + 1–( H 2
3
7.58 (ddd, J = 8.6, 7.2, 1.7 Hz, 1H) 6.97 (ddd, J = 8.4, 6.9, 1.4 Hz, 1H)
Ω = 7 + 1- 8 = 0
H的个数比为:1 : 6 : 9 从偶合裂分规律及氢原子个 数比知分子中有三个乙基
三个氧只能是烷氧基
Ω = C + 1–( H +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_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 ( 共80题 ) 1. 2 分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 振谱图,A 、B 、C 、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

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 ) (1) 25.4%,39.4%,35.1% (2) 13.8%,43.3%,43.0% (3) 17.0%,53.3%,30.0% (4) 38.4%,29.1%,32.5%2. 2 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

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1)CH 3C CH 2OCHCH O CH3(2)CH (3)CH 3CH 2O (4)C H 3OCHOCHH X :H M :H A =1:2:3 3. 2 分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1)C CH 3HR H (2)H C CH 3HCH 3(3)H C CH 3CH 3CH 3(4)H C HHH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4. 1 分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88.2%,含氢 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

它是 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 )5. 1 分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 (1) F (2) C (3) O (4) He 6. 2 分在 CH 3- CH 2- CH 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 )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 4 : 1(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 20 : 15 : 6 : 1 7. 2 分ClCH 2- CH 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 (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 8. 2 分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1) 2 (2) 1 (3) 4 (4) 3 9. 2 分在 CH 3CH 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 σ 值大 ? ( )(1) CH 3- 中的 (2) CH 2- 中的 (3) 所有的 (4) 离 Cl 原子最近的 10. 2 分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 ,则该质 子的化学位移为 ( ) (1) 2 (2) 0.5 (3) 2.5 (4) 4 11. 2 分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C HHHH RC RRH H C RH HH RC RHHH (b)(c)(d)(a) 12. 2 分质子的γ(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 B 0 =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 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 13. 2 分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1) Li 73 (2) C 136 (3) N 147 (4) C 12614. 1 分将 H 11 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 )(1) 1 (2) 2 (3) 3 (4) 5 1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 (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 16. 1 分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 1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 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 氢键影响) ( )(1) R OH (2) R COOH (3)OH (4)CH 2OH18. 2 分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 质子化学位移(δ )值分别为5.8与2.8, 乙烯 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 )(1) 诱导效应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3) 自旋─自旋偶合 (4) 共轭效应 19. 2 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4, 1HNMR 谱图如下: 有两个单峰 a 峰δ= 7.2 , b 峰δ= 1.3峰面积之比: a:b=5:9 试问结构式为 ( )CH 2CH(CH 3)2CH(CH 3)CH 2CH 3C(CH 3)3CH 3CH(CH 3)2(1)(2)(3)(4 )20. 2 分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 a 峰 δ= 1.7 , b 峰 δ= 3.3,峰面积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 (1) CH 2Br-CHBr-CHBr-CH 3 (2) CBr 3-CH 2-CH 2-CH 3CBrCHBr 2CH 3CH 3(3)C BrCH 3CH 2Br CH 2Br(4)21. 2 分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含碳88.2%, 含氢11.8%, 1H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 它的结构式是 ( )C CH 2CH 2CH 2CH 2CH CHCH CHC H 2H 2CCHCHC CH 2CH 2CH 2CH 2(1)(3)(2)(4)22. 2 分丙烷 C H C H H H C HHH H , 1HNMR 谱其各组峰面积之比(由高场至低场)是( ) (1) 3:1 (2) 2:3:3 (3) 3:2:3 (4) 3:3:2 23.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 (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 (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 24. 2 分对核磁共振波谱法, 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 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 ) (1) 没变化 (2) 减小 (3) 增加 (4) 稍有增加 2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 )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 (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 26. 2 分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 ) (1) 自旋核加热过程(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27.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由于在强磁场作用下, 由下列之一产生能级分裂, 吸收一定频率电磁辐射, 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 ) (1) 具有磁性的原子 (2)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3)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内电子 28.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 ) (1) 远紫外区 (2) X 射线区 (3) 微波区 (4) 射频区 29. 2 分613C 自旋量子数I =1/2将其放在外磁场中有几种取向(能态) ( )(1) 2 (2) 4 (3) 6 (4) 8 30. 2 分将511B (其自旋量子数I =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1) 2 (2) 4 (3) 6 (4) 8 31. 2 分某一个自旋核,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大小取决于( ) (1) 试样的纯度 (2) 在自然界的丰度 (3) 试样的存在状态 (4) 外磁场强度大小 32. 2 分613C(磁矩为μC )在磁场强度为H 0的磁场中时, 高能级与低能级能量之差∆( )(1)μC B 0 (2) 2μC B 0 (3) 4μC B 0 (4) 6μC B 0 33. 2 分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 ) (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 (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4) 任意变化 34. 2 分化合物C 3H 5Cl 3, 1HNMR 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 ) (1) CH 3-CH 2-CCl 3 (2) CH 3-CCl 2-CH 2Cl (3) CH 2Cl-CH 2-CH 2Cl (4) CH 2Cl-CH 2-CHCl 2 35. 2 分化合物C 3H 5Cl 3, 1HNMR 谱图上有两个单峰的结构式是 ( ) (1) CH 3-CH 2-CCl 3 (2) CH 3-CCl 2-CH 2Cl(3) CH 2Cl-CH 2-CHCl 2 (4) CH 2Cl-CHCl-CH 2Cl 36.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 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 是下列结构式中 ( ) (1) CH 3CHBr 2 (2) CH 2Br-CH 2Br(3) CHBr 2-CH 2Br (4) CH 2Br-CBr(CH 3)2 37. 2 分化合物(CH 3)2CHCH 2CH(CH 3)2, 在1HNMR 谱图上, 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 之比为 ( ) (1) 6:1:2:1:6 (2) 2:6:2 (3) 6:1:1 (4) 6:6:2:2 38. 2 分化合物Cl-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 (2) 1个三重峰 (3) 2个二重峰 (4) 2个三重峰39. 2 分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 (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 (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40. 2 分2-丁酮CH3COCH2CH3, 1HNMR谱图上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1) 3:1 (2) 3:3:2 (3) 3:2:3 (4) 2:3:341.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CH3CH2CH3 CH3CH(CH3)2 CH3CH2Cl CH3CH2Br(a) (b) (c) (d)(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42. 2 分考虑2-丙醇CH3CH(OH)CH3的NMR谱, 若醇质子是快速交换的, 那么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 )(1) 甲基是单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2) 甲基是二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3)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4) 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十四重峰, 醇质子是二重峰(假定仪器的分辨率足够)43.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H3CH2OH Ca bcd(1) d c b a (2) a b c d(3) d b c a (4) a d b c44. 2 分考虑3,3-二氯丙烯(CH2=CH-CHCl2)的NMR谱, 假如多重峰没有重叠且都能分辨,理论上正确的预言是 ( )(1)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2)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四重峰(3)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八重峰(4)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45. 2 分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 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a)CH 3CH 3NO 2O 2NCH 3NO 2O 2N CH 3NO 2NO 2NO 2NO 2(b)(c)(d)46. 2 分考虑α-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 确的是 ( )OC OOCH 3(1) 4个单峰, 峰面积比是1:1:1:3(2)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3)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 多重峰的面积比是1:1:1:1 (4) 4重峰, 同(3), 但多重峰面积比是1:3:3:14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标出了a 、b 、c 、d 4种质子, 处于最低场的质子是 ( )CH 3CCH 3CH 3Odb ca 48. 2 分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3) 2个单峰(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49. 2 分化合物CH 3CH 2OCOC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 (2) 2个单峰(3) 2个三重峰, 2个四重峰 (4) 1个三重峰, 1 个四重峰 50. 2 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在不同的条件下, 其值( ) (1) 磁场强度大的δ大 (2) 照射频率大的δ大(3) 磁场强度大, 照射频率也大的δ大(4) 不同仪器的 相同 51. 1 分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 52. 1 分自旋核的磁旋比γ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 ) (1) 变大 (2) 变小 (3) 稍改变 (4) 不改变 53. 1 分表示原子核磁性大小的是( )(1) 自旋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3) 外磁场强度 (4) 核磁矩 54.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造成的。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演示文稿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演示文稿

X 2

N )
2
15 = 10 + 1 - (
2

1 )
2
=4
含有一个苯环或者吡啶环
分子式为 C10H15N,其中 3.5 ppm 的峰可以被 D2O交 换,分子中含有活泼的氨基氢,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
芳香区有一组看似AB系统的峰,分子结构应为对位二取代苯。
化学位移 0.8-2.5 ppm 分别为三重峰 3 个氢,五重峰 2 个氢,六重峰 2 个氢,三重峰 2 个氢,应为一个丁基。
例2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O3,根据氢谱推断结构。
Ω = C + 1–( H 2
+
X 2

N )
2
= 10 + 1 - 10 2
=6
分子式为C10H10O3,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
分子的不饱和度为6,分子中还应具有两个双键或者一个双键与一个脂环链。
在化学位移为6.42-6.48 ppm, 7.74-7.80 ppm处有分别有一组偶合常数 为16.0 Hz的两个氢,根据偶合常数及化学位移推断为双键上的两个具 有反式结构的氢,且其中一个氢明显的移向低场,应与一吸电子基团 相连,根据分子组成及不饱和度应为一羰基。
8.50 4J 1-2
4J 0-1
峰组 5 对应两个氢,即CH2,表现出明显的三重峰,说明与CH2 相联, 化学位移约为4.4 ppm可知其连接强电负性的杂原子,从分子式中知 杂原子为 O 及 N,N 已在吡啶环上,所以应与O相连,若只与O相连 化学位移值应低于4.4 ppm,结合分子式及不饱和度其应与酯基相连。
7.07 ppm处有一粗看为单峰的一个氢,说 明无相邻碳氢,所以苯环上有间位取代。

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1.5.(5B)谱图中总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1:1:1:1。

由于苯乙烯分子总共8个氢原子,因此峰面积之比即为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结合苯环氢化学位移为7.27分析,不难得出,从低场到高场这六组峰分别为:7.41(2H, d):芳环上的H ,大致为双峰,表明邻近碳上有一个H ,故为苯环上A ,A’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34(2H,t):同样是芳环上的H ,大致为三重峰,表明邻近碳有两个H ,故为苯环上B ,B’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25(1H,tt):同样是芳环上的H ,根据峰面积只有一个H ,只能是苯环上C 碳上氢原子的信号,与A ,A’碳上氢原子、B ,B’碳上氢原子偶合会产生tt 峰;6.72(1H, dd, J 1=12Hz ,J 2=17Hz):为H x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3J X-M =17Hz ,3J X-A =12Hz ;5.75(1H , dd, J 1=17Hz ,J 2=2Hz):为H M ,由J 值判断;5.25(1H, dd, J 1=12Hz ,J 2=2Hz):为H A ,由J 值判断;此外,也可通过烯氢被苯环取代后,剩下的三个烯氢原子化学位移为同>顺>反来归属上述三种烯烃氢原子。

60MHz 核磁化学位移δ(ppm ) 300MHz 化学位移(Hz ) 132Hzδ=ଵଷଶு௭ൈଵ଴ల଺଴ൈଵ଴లு௭=2.20 ppm ν=2.20×300×106Hz×10-6=660Hz 226Hzδ=ଶଶ଺ு௭ൈଵ଴ల଺଴ൈଵ଴లு௭=3.77 ppm ν=3.77×300×106Hz×10-6=1131Hz 336Hzδ=ଷଷ଺ு௭ൈଵ଴ల௭଺଴ൈଵ଴లு௭=5.60 ppm ν=5.60×300×106Hz×10-6=1680Hz 450Hz δ=ସହ଴ு௭ൈଵ଴ల଺଴ൈଵ଴లு௭=7.50 ppmν=7.50×300×106Hz×10-6=2250Hz(5D)从谱图中可知,峰面积之比为1:4:1:1:1:2:1:1:6,峰形较复杂 根据化学位移可知,5.0-6.5 ppm 的信号应该是烯氢所出,3.85 ppm 为与羟基相连CH 的出峰,其它信号为与非吸电原子相连的饱和碳氢所出。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 ( 共79题 )1. 2 分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A、B、C、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

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1) 25.4%,39.4%,35.1% (2) 13.8%,43.3%,43.0%(3) 17.0%,53.3%,30.0% (4) 38.4%,29.1%,32.5%2. 2 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

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H X:H M:H A=1:2:33. 2 分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4. 1 分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88.2%,含氢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

它是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5. 1 分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1) F (2) C (3) O (4) He6. 2 分在 CH3- CH2- CH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1) 1 : 3 : 3 : 1 (2) 1 :4 : 6 : 6 : 4 : 1(3) 1 : 5 : 10 : 10 : 5 : 1 (4)1 : 6 : 15 : 20 : 15 : 6 : 17. 2 分ClCH2- CH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个质子吸收峰8. 2 分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1) 2 (2) 1 (3) 4 (4) 39. 2 分在CH3CH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值大? ( )(1) CH3- 中的 (2) CH2- 中的 (3)所有的 (4) 离 Cl 原子最近的10. 2 分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则该质子的化学位移为( )(1) 2 (2) 0.5 (3) 2.5 (4) 411. 2 分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12. 2 分质子的(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 B 0 =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 )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 13. 2 分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1) Li 73 (2)C 136(3)N 147 (4) C 12614. 1 分将 H 11 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 ) (1) 1 (2)2 (3)3 (4) 51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 (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 16. 1 分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 1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 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 氢键影响) ( )(1) R OH (2) R COOH (3)OH (4)CH 2OH18. 2 分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 质子化学位移(δ )值分别为5.8与2.8, 乙烯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 ) (1) 诱导效应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3) 自旋─自旋偶合 (4) 共轭效应 19. 2 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4, 1HNMR 谱图如下: 有两个单峰 a 峰δ= 7.2 , b 峰δ= 1.3峰面积之比: a:b=5:9 试问结构式为 ( )CH 2CH(CH 3)2CH(CH 3)CH 2CH 3C(CH 3)3CH 3CH(CH 3)2(1)(2)(3)(4 )20. 2 分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 a 峰 δ= 1.7 , b 峰 δ= 3.3,峰面积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 (1) CH 2Br-CHBr-CHBr-CH 3 (2) CBr 3-CH 2-CH 2-CH 3BrCHBr CH 3CH 3(3)C BrCH 32Br 2Br(4)21. 2 分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含碳88.2%, 含氢11.8%, 1H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 它的结构式是 ( )CH 2CH 2CH 2CH 2CH CH CHC H 2H 2CCHCHC CH 2CH 2CH 2CH 2(1)(3)(2)(4)22. 2 分丙烷 C H C H C HH H , 1HNMR 谱其各组峰面积之比(由高场至低场)是( ) (1) 3:1 (2) 2:3:3 (3) 3:2:3 (4) 3:3:2 23.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 (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 (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 24. 2 分对核磁共振波谱法, 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 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 ) (1) 没变化 (2) 减小(3) 增加 (4) 稍有增加 2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 )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 (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 26. 2 分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 ) (1) 自旋核加热过程(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27.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由于在强磁场作用下, 由下列之一产生能级分裂, 吸收 一定频率电磁辐射, 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 ) (1) 具有磁性的原子 (2)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3)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内电子 28.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 ) (1) 远紫外区 (2) X 射线区 (3) 微波区 (4) 射频区 29. 2 分613C 自旋量子数I =1/2将其放在外磁场中有几种取向(能态) ( )(1) 2 (2) 4 (3) 6 (4) 8 30. 2 分将511B (其自旋量子数I =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1) 2 (2) 4 (3) 6 (4) 8 31. 2 分某一个自旋核,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大小取决于( ) (1) 试样的纯度 (2) 在自然界的丰度 (3) 试样的存在状态 (4) 外磁场强度大小 32. 2 分613C(磁矩为μC )在磁场强度为H 0的磁场中时, 高能级与低能级能量之差∆( )(1)μC B 0 (2) 2μC B 0 (3) 4μC B 0 (4) 6μC B 0 33. 2 分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 ) (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 (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4) 任意变化 34. 2 分化合物C 3H 5Cl 3, 1HNMR 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 ) (1) CH 3-CH 2-CCl 3 (2) CH 3-CCl 2-CH 2Cl (3) CH 2Cl-CH 2-CH 2Cl (4) CH 2Cl-CH 2-CHCl 235. 2 分化合物C3H5Cl3, 1HNMR谱图上有两个单峰的结构式是( )(1) CH3-CH2-CCl3 (2) CH3-CCl2-CH2Cl(3) CH2Cl-CH2-CHCl2 (4) CH2Cl-CHCl-CH2Cl36.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是下列结构式中( )(1) CH3CHBr2 (2) CH2Br-CH2Br(3) CHBr2-CH2Br (4) CH2Br-CBr(CH3)237. 2 分化合物(CH3)2CHCH2CH(CH3)2, 在1HNMR谱图上, 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 )(1) 6:1:2:1:6 (2) 2:6:2 (3) 6:1:1 (4) 6:6:2:238. 2 分化合物Cl-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2) 1个三重峰(3) 2个二重峰(4) 2个三重峰39. 2 分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1) 1个单峰(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40. 2 分2-丁酮CH3COCH2CH3, 1HNMR谱图上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1) 3:1 (2) 3:3:2 (3) 3:2:3 (4) 2:3:341.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CH3CH2CH3CH3CH(CH3)2CH3CH2Cl CH3CH2Br(a) (b) (c) (d)(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42. 2 分考虑2-丙醇CH3CH(OH)CH3的NMR谱, 若醇质子是快速交换的, 那么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1) 甲基是单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2) 甲基是二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3)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4) 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十四重峰, 醇质子是二重峰(假定仪器的分辨率足够)43.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OCd(1) d c b a (2) a b c d (3) d b c a (4) a d b c 44. 2 分考虑3,3-二氯丙烯(CH 2=CH-CHCl 2)的NMR 谱, 假如多重峰没有重叠且都能分辨,理论 上正确的预言是 ( ) (1)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 (2)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四重峰 (3)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八重峰 (4)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 45. 2 分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 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 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a)CH 3CH 3NO 2O 2NCH 3NO 2O 2N CH 3NO 2NO 2NO 2NO 2(b)(c)(d)46. 2 分考虑 -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 确的是 ( )OC OCH 3(1) 4个单峰, 峰面积比是1:1:1:3(2)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3)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 多重峰的面积比是1:1:1:1 (4) 4重峰, 同(3), 但多重峰面积比是1:3:3:14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标出了a 、b 、c 、d 4种质子, 处于最低场的质子是 ( )CCH 33Odb ca 48. 2 分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3) 2个单峰(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49. 2 分化合物CH 3CH 2OCOC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 (2) 2个单峰(3) 2个三重峰, 2个四重峰 (4) 1个三重峰, 1 个四重峰 50. 2 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在不同的条件下, 其值( ) (1) 磁场强度大的δ大 (2) 照射频率大的δ大(3) 磁场强度大, 照射频率也大的δ大 (4) 不同仪器的δ相同 51. 1 分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 52. 1 分自旋核的磁旋比γ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 )(1) 变大 (2) 变小 (3) 稍改变 (4) 不改变 53. 1 分表示原子核磁性大小的是( )(1) 自旋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3) 外磁场强度 (4) 核磁矩 54.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造成的。

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1.5.(5B)谱图中总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1:1:1:1。

由于苯乙烯分子总共8个氢原子,因此峰面积之比即为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结合苯环氢化学位移为7.27分析,不难得出,从低场到高场这六组峰分别为:7.41(2H, d):芳环上的H ,大致为双峰,表明邻近碳上有一个H ,故为苯环上A ,A’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34(2H,t):同样是芳环上的H ,大致为三重峰,表明邻近碳有两个H ,故为苯环上B ,B’碳上氢原子的信号;7.25(1H,tt):同样是芳环上的H ,根据峰面积只有一个H ,只能是苯环上C 碳上氢原子的信号,与A ,A’碳上氢原子、B ,B’碳上氢原子偶合会产生tt 峰;6.72(1H, dd, J 1=12Hz ,J 2=17Hz):为H x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3J X-M =17Hz ,3J X-A =12Hz ;5.75(1H , dd, J 1=17Hz ,J 2=2Hz):为H M ,由J 值判断;5.25(1H, dd, J 1=12Hz ,J 2=2Hz):为H A ,由J 值判断;此外,也可通过烯氢被苯环取代后,剩下的三个烯氢原子化学位移为同>顺>反来归属上述三种烯烃氢原子。

60MHz 核磁化学位移δ(ppm ) 300MHz 化学位移(Hz ) 132Hzδ=ଵଷଶு௭ൈଵ଴ల଺଴ൈଵ଴లு௭=2.20 ppm ν=2.20×300×106Hz×10-6=660Hz 226Hzδ=ଶଶ଺ு௭ൈଵ଴ల଺଴ൈଵ଴లு௭=3.77 ppm ν=3.77×300×106Hz×10-6=1131Hz 336Hzδ=ଷଷ଺ு௭ൈଵ଴ల௭଺଴ൈଵ଴లு௭=5.60 ppm ν=5.60×300×106Hz×10-6=1680Hz 450Hz δ=ସହ଴ு௭ൈଵ଴ల଺଴ൈଵ଴లு௭=7.50 ppmν=7.50×300×106Hz×10-6=2250Hz(5D)从谱图中可知,峰面积之比为1:4:1:1:1:2:1:1:6,峰形较复杂 根据化学位移可知,5.0-6.5 ppm 的信号应该是烯氢所出,3.85 ppm 为与羟基相连CH 的出峰,其它信号为与非吸电原子相连的饱和碳氢所出。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核磁共振波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核磁共振波谱法一、选择题 ( 共79题 ) 1. 2 分萘不完全氢化时,混合产物中有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附图是混合产物的核磁共 振谱图,A 、B 、C 、D 四组峰面积分别为 46、70、35、168。

则混合产物中,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 ( ) (1) 25.4%,39.4%,35.1% (2) 13.8%,43.3%,43.0% (3) 17.0%,53.3%,30.0% (4) 38.4%,29.1%,32.5%2. 2 分下图是某化合物的部分核磁共振谱。

下列基团中,哪一个与该图相符?( )(1)CH 3C CH 2OCHCH O CH3(2)CH (3)CH 3CH 2O (4)C H 3OCHOCHH X :H M :H A =1:2:3 3. 2 分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1)C 3H (2)H C CH 3CH 3(3)H C CH 3CH 33(4)H C HH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4. 1 分一个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含碳 88.2%,含氢 11.8%,其氢谱只有一个单峰。

它是 下列可能结构中的哪一个? ( )5. 1 分下述原子核中,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是 ( ) (1) F (2) C (3) O (4) He 6. 2 分在 CH 3- CH 2- CH 3分子中,其亚甲基质子峰精细结构的强度比为哪一组数据 ?( ) (1) 1 : 3 : 3 : 1 (2) 1 : 4 : 6 : 6 : 4 : 1(3) 1 : 5 : 10 : 10 : 5 : 1 (4) 1 : 6 : 15 : 20 : 15 : 6 : 1 7. 2 分ClCH 2- CH 2Cl 分子的核磁共振图在自旋-自旋分裂后,预计 ( ) (1) 质子有 6 个精细结构 (2) 有 2 个质子吸收峰 (3) 不存在裂分 (4) 有 5 个质子吸收峰 8. 2 分在 O -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1) 2 (2) 1 (3) 4 (4) 3 9. 2 分在 CH 3CH 2Cl 分子中何种质子 σ 值大 ? ( ) (1) CH 3- 中的 (2) CH 2- 中的 (3) 所有的 (4) 离 Cl 原子最近的 10. 2 分在 60 MHz 仪器上,TMS 和一物质分子的某质子的吸收频率差为 120Hz ,则该质 子的化学位移为 ( ) (1) 2 (2) 0.5 (3) 2.5 (4) 4 11. 2 分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C HHHH RC RRH H C RH H RC RHH (b)(c)(d)(a) 12. 2 分质子的γ(磁旋比)为 2.67×108/(T •s),在外场强度为 B 0 = 1.4092T时,发生核磁共 振的辐射频率应为 ( ) (1) 100MHz (2) 56.4MHz (3) 60MHz (4) 24.3MHz 13. 2 分下述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 ( )(1) Li 73 (2) C 136(3)N 147 (4) C 12614. 1 分将 H 11 放在外磁场中时,核自旋轴的取向数目为 ( ) (1) 1 (2)2 (3)3 (4) 51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 乙炔, 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1) 苯 > 乙烯 > 乙炔 (2) 乙炔 > 乙烯 > 苯 (3) 乙烯 > 苯 > 乙炔 (4) 三者相等 16. 1 分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试样应是 ( ) (1) 单质 (2) 纯物质 (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 1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波谱, OH 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不考虑 氢键影响) ( )(1) R OH (2) R COOH (3)OH (4)CH 2OH18. 2 分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 质子化学位移(δ )值分别为5.8与2.8, 乙烯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 ) (1) 诱导效应 (2) 磁各向异性效应 (3) 自旋─自旋偶合 (4) 共轭效应 19. 2 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4, 1HNMR 谱图如下: 有两个单峰 a 峰δ= 7.2 , b 峰δ= 1.3峰面积之比: a:b=5:9 试问结构式为 ( )CH 2CH(CH 3)2CH(CH 3)CH 2CH 3C(CH 3)3CH 3CH(CH 3)2(1)(2)(3)(4 )20. 2 分化合物C 4H 7Br 3的1HNMR 谱图上,有两组峰都是单峰: a 峰 δ= 1.7 , b 峰 δ= 3.3,峰面积之比: a:b=3:4 它的结构式是 ( ) (1) CH 2Br-CHBr-CHBr-CH 3 (2) CBr 3-CH 2-CH 2-CH 3BrCHBr 2CH 3CH 3(3)C BrCH 32Br 2Br(4)21. 2 分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含碳88.2%, 含氢11.8%, 1H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 它的结构式是 ( )C CH 2CH 2CH 2CH 2CH CHCH CHC H 2H 2CCHCHC CH 2CH 2CH 2CH 2(1)(3)(2)(4)22. 2 分丙烷 C H C H C HH H , 1HNMR 谱其各组峰面积之比(由高场至低场)是( ) (1) 3:1 (2) 2:3:3 (3) 3:2:3 (4) 3:3:2 23. 2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 (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 (1)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2)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 (3) 有信号检测仪 (4) 有记录仪 24. 2 分对核磁共振波谱法, 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 核所感受到的外磁场强度会( ) (1) 没变化 (2) 减小 (3) 增加 (4) 稍有增加 25.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将试样在磁场作用下, 用适宜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使下列哪种粒子吸收能量, 产生能级跃迁而引起的 ( ) (1) 原子 (2) 有磁性的原子核 (3) 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所有原子核 26. 2 分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 ) (1) 自旋核加热过程(2)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3)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 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4)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27. 2 分核磁共振波谱的产生, 是由于在强磁场作用下, 由下列之一产生能级分裂, 吸收一定频率电磁辐射, 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 ( ) (1) 具有磁性的原子 (2)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3)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外电子 (4)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内电子 28.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所用电磁辐射区域为 ( ) (1) 远紫外区 (2) X 射线区 (3) 微波区 (4) 射频区 29. 2 分613C 自旋量子数I =1/2将其放在外磁场中有几种取向(能态) ( )(1) 2 (2) 4 (3) 6 (4) 8 30. 2 分将511B (其自旋量子数I =3/2) 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1) 2 (2) 4 (3) 6 (4) 8 31. 2 分某一个自旋核,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时,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大小取决于( ) (1) 试样的纯度 (2) 在自然界的丰度 (3) 试样的存在状态 (4) 外磁场强度大小 32. 2 分613C(磁矩为μC )在磁场强度为H 0的磁场中时, 高能级与低能级能量之差∆( )(1)μC B 0 (2) 2μC B 0 (3) 4μC B 0 (4) 6μC B 0 33. 2 分自旋核在外磁场作用下, 产生能级分裂, 其相邻两能级能量之差为( ) (1) 固定不变 (2) 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变大 (3) 随照射电磁辐射频率加大而变大 (4) 任意变化 34. 2 分化合物C 3H 5Cl 3, 1HNMR 谱图上有3组峰的结构式是 ( ) (1) CH 3-CH 2-CCl 3 (2) CH 3-CCl 2-CH 2Cl (3) CH 2Cl-CH 2-CH 2Cl (4) CH 2Cl-CH 2-CHCl 2 35. 2 分化合物C 3H 5Cl 3, 1HNMR 谱图上有两个单峰的结构式是 ( ) (1) CH 3-CH 2-CCl 3 (2) CH 3-CCl 2-CH 2Cl (3) CH 2Cl-CH 2-CHCl 2 (4) CH 2Cl-CHCl-CH 2Cl 36.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 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 是下列结构式中 ( ) (1) CH 3CHBr 2 (2) CH 2Br-CH 2Br (3) CHBr 2-CH 2Br (4) CH 2Br-CBr(CH 3)2 37. 2 分化合物(CH 3)2CHCH 2CH(CH 3)2, 在1HNMR 谱图上, 从高场至低场峰面积之比为 ( ) (1) 6:1:2:1:6 (2) 2:6:2 (3) 6:1:1 (4) 6:6:2:2 38. 2 分化合物Cl-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2) 1个三重峰(3) 2个二重峰(4) 2个三重峰39. 2 分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1HNMR谱图上为( )(1) 1个单峰(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40. 2 分2-丁酮CH3COCH2CH3, 1HNMR谱图上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应为()(1) 3:1 (2) 3:3:2 (3) 3:2:3 (4) 2:3:341.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CH3CH2CH3CH3CH(CH3)2CH3CH2Cl CH3CH2Br(a) (b) (c) (d)(1) a b c d (2) a b d c (3) c d a b (4) c d b a42. 2 分考虑2-丙醇CH3CH(OH)CH3的NMR谱, 若醇质子是快速交换的, 那么下列预言中正确的是( )(1) 甲基是单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2) 甲基是二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3)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七重峰, 醇质子是单峰(4) 甲基是四重峰, 次甲基是十四重峰, 醇质子是二重峰(假定仪器的分辨率足够)43.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 用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OCd(1) d c b a (2) a b c d(3) d b c a (4) a d b c44. 2 分考虑3,3-二氯丙烯(CH2=CH-CHCl2)的NMR谱, 假如多重峰没有重叠且都能分辨,理论上正确的预言是( )(1)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2) 有3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四重峰(3)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八重峰(4) 有4组峰, 2位碳上的质子是六重峰45. 2 分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 一组是三重峰. 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a)CH 3CH 3NO 2O 2NCH 3NO 2O 2N CH 3NO 222NO 2(b)(c)(d)46. 2 分考虑α-呋喃甲酸甲酯(糠醛甲酯)的核磁共振谱, 若仪器的分辨率足够, 下列预言中正 确的是 ( )OC OCH 3(1) 4个单峰, 峰面积比是1:1:1:3(2)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二重峰(3) 4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另外3组峰均是四重峰, 多重峰的面积比是1:1:1:1 (4) 4重峰, 同(3), 但多重峰面积比是1:3:3:147. 2 分在下列化合物中标出了a 、b 、c 、d 4种质子, 处于最低场的质子是 ( )CCH 33Odb ca 48. 2 分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2) 3个单峰, 1个三重峰 (3) 2个单峰(4) 2个单峰, 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49. 2 分化合物CH 3CH 2OCOCOCH 2CH 3 的1HNMR 谱的特点是( ) (1) 4个单峰 (2) 2个单峰(3) 2个三重峰, 2个四重峰 (4) 1个三重峰, 1 个四重峰 50. 2 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在不同的条件下, 其值( ) (1) 磁场强度大的δ大 (2) 照射频率大的δ大(3) 磁场强度大, 照射频率也大的δ大(4) 不同仪器的 相同 51. 1 分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 52. 1 分自旋核的磁旋比γ随外磁场强度变大而( )(1) 变大 (2) 变小 (3) 稍改变 (4) 不改变 53. 1 分表示原子核磁性大小的是( )(1) 自旋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3) 外磁场强度 (4) 核磁矩 54. 1 分核磁共振波谱法中, 化学位移的产生是由于( )造成的。

(完整版)核磁共振氢谱练习题

(完整版)核磁共振氢谱练习题

核磁共振氢谱练习题1.分子式为C 2H 6O 的两种有机化合物的1H 核磁共振谱,你能分辨出哪一幅是乙醇的核磁共 振氢谱图吗?2. 下图是某有机物的核磁共振谱图,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 CH 3CH 2OHB. CH 3CH 2CH 2OHC. CH 3— O — CH 3D. CH 3CHO 3•下列有机物在核磁共振谱图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CH 3-CH 2-OH CH 3-CH 2-CH-CH 3CH 35•下列各物质中各有几种不同环境的氢()A 、HCHO C 、HCOOH 4•下列有机物中有几种 CH 3-CH-CH 3CH 3 CH 3CH 3-C-CH 3ICH 3B 、CH 3OH D 、CH 3COOCH 3H 原子以及个数之比?(6•分子式为C 3H 6O 2的二元混合物,分离后,在核磁共振氢谱上观察到氢原子给出的峰有两种 情况。

第一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 1 : 1;第二种情况峰给出的强度为 3: 2: 1。

由此推断混 合物的组成可能是(写结构简式)。

3 : 3 ____________ 3 : 2 :1 ______________1: 2:2:1 ________________7•某仅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取该有机化合8. —个有机物的分子量为 70,红外光谱表征到碳碳双键和① 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② 写出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9.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I —r —|—1—8—~I ~'—I ~I ~~F ―1 ■—!1 ~r -*~1 ~~I ―r —r4*44 CDTC H1—4CIL物样品4.6g ,在纯氧中完全燃 石灰,两者分别增重8.8g 和(1) 试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 (2) 若该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 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 5.4g 。

式。

振谱图只有一种峰,请写出该有C = O 的存在,核磁共振氢谱列如3 : 2的是(双选)(。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及例题和答案
2

1 )
2
=5
含有一个苯环或者吡啶环
δ = 7.34 ppm
3J 7-9 7.46
7.06 3J 5-6
8.50 4J 1-2
4J 0-1
在低场 7.5-9.5 ppm 有四个1:1:1:1的氢,但是 范围超出了苯环氢的化学位移,应为吡啶环
8
9
不饱和度为 5,所以还应该有一个双键或者一个脂肪环
3
7.58 (ddd, J = 8.6, 7.2, 1.7 Hz, 1H) 6.97 (ddd, J = 8.4, 6.9, 1.4 Hz, 1H)
Ω = 7 + 1- 8 = 0
H的个数比为:1 : 6 : 9 从偶合裂分规律及氢原子个 数比知分子中有三个乙基
三个氧只能是烷氧基
Ω = C + 1–( H +
峰组 1 化学位移 9.25 ppm 单峰,说明无相邻碳氢,在 低场,应在吡啶的 α 位,且 β 位有去屏蔽取代基团。
峰组 2 为 dd,表现出了较小的 3J 和 4J ,化学位移与峰 组 3 和 4 相比在低场,可以推测为吡啶的另一侧 α 位。 峰组 3 为 dt,从三重峰可以知道产生 4J 偶合的是两个氢, 所以只能是 γ 位的氢。峰组 4 为dd, 是另一侧 β 位的氢。
习题 2
This is a 90 MHz instrument. Report all 4 signals. Include multiplicity and coupling constants.
1
2
3
4
8.09 (dd, J = 8.5, 1.7 Hz, 1H)
7.14 (dd, J = 8.5, 1.4 Hz, 1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习题一、判断题[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 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 氢质子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 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的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 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须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B. 峰的裂分C. 峰高D. 积分线高度[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标书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B. 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C. 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 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A. I=1/2B. I=0C. I=1D. I>1[4]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 极谱法B. 色谱法C. 红外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5]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有几个氢?()。

A. 3(1H)B. 6(1H)C. 3(3H)D. 6(2H)[6]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B. CH3CH2OHC. CH3CH3D. CH3CH(CH3)2[7]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荷比B. 波数C. 化学位移D. 保留值[8]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1H 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CHCOCH3B. (CH3)C-CHOC. CH3CH2CH2COOHD. CH3CH2COCH2CH3[9]核磁共振波谱图(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

A. 不同质子种类数B. 同类质子数C. 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与位置D. 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10]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当质子核外电子云密度增加时()。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B.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C.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小,峰在高场出现D.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11]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那一种?()。

A. 14N7B.28Si14 C. 31P15D.33S16[12]核磁共振波谱在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吸收光谱法,但他与紫外-可见及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关键差异之一是()。

A. 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区域不同B. 检测信号的方式不同C. 记录谱图的方式不同D. 样品必须在强磁场中测定[13]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如果一组1H受到核外电子云的屏蔽效应较小,则它的共振吸收将在出现下列的那种位置?()A. 扫场下的高场和扫场频下的高频,较小的化学位移值B. 扫场下的高场和扫场频下的低频,较小的化学位移值C. 扫场下的高场和扫场频下的高频,较大的化学位移值D. 扫场下的高场和扫场频下的低频,较大的化学位移值[14]乙烯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比乙炔的质子化学位移值大还是小?其原因是()。

A. 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B. 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C. 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D. 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15]化合物(CH3)2CHCH2CH(CH3)2,在1H NMR谱图上,有几组峰?从高场到低场各族峰的面积比为多少?()。

A. 五组峰(6:1:2:1:6)B. 三组峰(2:6:2)C. 三组峰(6:1:1)D. 四组峰(6:6:2:2)[16]2-丙醇CH3CH(OH)CH3的1H NMR谱,若醇质子存在的快速化学交换,当仪器的分辨率足够时,则下列哪一种语言是正确的?()。

A. 甲基质子是单峰,次甲基质子是七重峰,醇质子是单峰B. 甲基质子是二重峰,次甲基质子是七重峰,醇质子是单峰C. 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单峰D. 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二重峰[17]下列四种核,能够用于核磁共振实验的有()。

A. 19F9B. 12C6C. 16O8D. 32S16[18]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A. CH 4B. CH 3FC. CH 3ClD. CH 3Br[19] 化合物在1H NMR 中产生的信号的数目为( )。

A. 3B. 4C. 5D. 6[20] 化合物在1H NMR 中各信号面积之比( )。

A. 3:4:1:3:3B. 3:4:1:6C. 9:4:1D. 3:4:7[21] 化合物CH 3CH 2CH 3的1H NMR 中CH 2的质子信号受CH 3耦合裂分为( )。

A. 四重峰B. 五重峰C. 六重峰D. 七重峰[22] 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是( )。

A. 19F 9B. 12C 6C. 1H 1D. 15N 7[23] 当外磁场强度B 0逐渐增大时,质子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A .不发生变化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可能不变或变小[24] 下列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时,如果外磁场强度相同,那种核需要最大照射频率?( )。

A. 19F 9B. 12C 6C. 1H 1D. 15N 7[25] 化合物CH 2F 2质子信号的裂分峰数及强度比分别为( )。

A. 1(1)B. 2(1:1)C. 3(1:2:1)D. 4(1:3:3:1)[26] 下列哪一个参数可以确定分子中基团的链接关系?( )A. 化学位移B. 裂分峰数及耦合常数C. 积分曲线D. 谱峰强度[27] 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屏蔽效应大小的参数是( )。

A. 化学位移B. 耦合常数C. 积分曲线D. 谱峰强度三、简答题[1] 试述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什么?[2] 核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是什么?主要获得什么信息?[3] 什么是化学位移?它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4] 简述自旋-自旋裂分的原理。

[5] 何为一级图谱?一级图谱的自旋耦合分裂有那些规律?[6] 什么是化学等同和磁等同?试举例说明。

[7]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原理上与,连续波核磁波谱仪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优点?[8] 一个化合物估计不是二苯醚就是二苯甲烷,试问能否利用1H NMR 谱来鉴别这两个化合物,并说明原因。

[9] 在1H NMR 谱中,下列化合物中的OH 氢核的化学位移为11,对于酚羟基来说这个化学位移比预计的结果在低场一些,试解释原因。

OH C OH四、结构推导题[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10H12O, IR表明在1710 cm-1处有强吸收峰, 1H NMR表明: δ 1.1 ppm (t, 3H);2.2 ppm (q, 2H);3.5 ppm (s, 2H); 7.7 ppm (m, 5H);写出(A)的构造式。

(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2]给出化合物A、B、C的结构和反应过程并对各个谱学数据的归属给以说明:A的分子式C10H16,经酸性KMnO4加热氧化后所得产物B再与重氮甲烷反应得C。

C的光谱数据为1H NMR δ 3.68 (6H, s),1.90 (4H, q, J=7Hz), 0.77 (6H, t, J=7Hz); δ13C NMR:8.1(q), 24.8(t), 51.7(q), 58.3(s), 171.7(s); IR:1730cm-1。

(华东理工大学2004年硕士生入学有机化学试题)[3]分子式为C4H8O2的化合物, 在CDCl3中测得1H NMR谱为:δ 1.35 (d, 3H), 2.15 (s, 3H), 3.75 (s, 1H),4.25 (q, 1H)加入D2O后, 3.75处的峰消失, 此化合物的IR在1720 cm-1处有强吸收峰。

推导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标明各峰的归属, 说明为什么在加入D2O后, 3.75处的峰消失。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4]某化合物A(C9H10O)不能发生碘仿反应, 其红外光谱在1690cm-1处有强吸收, A核的核磁共振吸收峰如下:δ 1.2 (3H, t), 3.0 (2H, q), 7.7 (5H, m)。

另一化合物B是A的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碘仿反应, 其IR在1705cm-1处有强吸收, 而1H NMR为δ 2.0 (3H, s), 3.5 (2H, s), 7.7 (5H, m)。

写出A、B的结构式, 并指出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及IR吸收峰的归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硕士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5]按下列反应和数据推测A的结构, 并将红外图谱中的吸收峰和核磁共振图谱中各种氢的化学位移进行归属:A元素分析:C 90.9%, H 9.1%; IR (cm-1):3030, 2910, 1600, 1450, 1380, 740, 690; 1H NMR (ppm):δ 0.68(4H, m), 1.22(3H, s), 7.08(5H, m)。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硕士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试题)[6]某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6H12O3, 其IR的特征吸收峰(cm-1)为: 2830(s), 1075(s), 1125(s), 1720(s);其1HNMR的δ为2.1(3H, s), 3.3(6H, s), 3.65(2H, d), 4.7(1H, t); 其质谱的主要m/z数值为132, 117, 101, 75, 43, 试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式, 并给出质谱碎片的裂解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