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对于难点部分,如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北京春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段描述春节场景的文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基本习俗、文化意义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春节习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文化。通过课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改进:
1.导入新课环节,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春节习俗为话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春节的了解并不深入,今后在导入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于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化背景理解,尤其是对一些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的认识。
-举例:讲解“吃饺子”这一习俗的来历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3)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会用具体的细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节日氛围。
-举例:学生在仿写时,可能会难以把握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教师需要通过示例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第1课《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第1课《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能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内容大意。

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文化拓展: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 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课文《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内容大意。

3. 课文解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1. 《北京的春节》2. 作者:介绍作者3. 内容:概括课文内容4. 结构:分析课文结构5. 主题:强调课文主题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2. 写作练习:模仿课文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节日的作文。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此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使学生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同学说说引导同学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同学对春节时吵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同学乐观的心情状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1.同学们,请打开单元导语页,认真阅读导语页的内容,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沟通:(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预设】生1:我发觉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跟风俗习惯有关。

生2:我发觉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3:我发觉这一单元对写作文的要求是“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师评价补充: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民风民俗”,其实导语页中不仅有文字的明确说明,还有插图的提示呢!你们看,这两幅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在干什么呀?生:过春节时放鞭炮,舞狮子……师:是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出示过春节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在哪儿过春节呀?你都知道哪些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风俗让你印象深刻?4.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人民的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北京过春节,看看北京的春节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同学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设计意图:培育同学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同学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1.同桌相互交换“学习任务单”,检查第1题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相互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2.同桌相互读一读第2题的词语,相互订正读音。

(1)(课件出示)饺子万象鞭炮刺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彼此贺年骆驼恰好一律彩绘格外(2)这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万象更.新间.断正.月白云观.格外..(3)儿化音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3.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2. 生字、词语的学习。

3.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教师检查并指导。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多样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课题下方写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3. 课文结构:作者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 课文内容:详细描述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5. 知识拓展: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摘录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春节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课堂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吗?”1.2 学生回答:“春节。

”1.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文章,看看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 朗读课文2.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2.2 教师提问:“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春节习俗?”2.3 学生回答并板书。

3. 理解课文3.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

3.2 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的?”3.3 学生回答并板书。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春节习俗。

4.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北京的春节2. 第一课时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课下收集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与家人分享。

3.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部编版)统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 15个生字,会写“万象更新”“腊月”“展览”等词语。

2.通畅、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3.感受到北京人过春节的祥和热闹,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特点。

4.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会写“醋、饺”等 15个生字,会写“万象更新”“腊月”“展览”等词语。

2.通畅、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难点:1.能感受到北京人过春节的祥和热闹,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特点。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走近老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生于北京,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你对老舍先生的了解还有多少呢?根据提示介绍交流。

预设提示词语:京腔京味、绘画武术、养花养猫、人民艺术家、文化革命……3.出示课题《北京的春节》。

你还知道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吗?预设:端午、重阳、中秋、清明等。

4.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一)课文导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描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哪些活动?2.情境导入童谣展示: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二)认读词语1.出示识字要求:(1)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的字音纠正。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通排课时:
上课日期: 月 日第 节
课题名称:1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万象更新、截然不同、万不得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1.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检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加色的字,教师纠正字意思,如“掺和、零七八碎、万象更新、万不得已、光景、截然不同、娴熟、分外”等。
(3)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忆。
2.播放童谣,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3.理清文章脉络。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喜庆气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留下悬念。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老舍先生仅记叙了几个主要时间段的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那么这几个主要时间段的活动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呢?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这些问题留待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探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给段落标上序号,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北京过春节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练习书写。

4.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
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热烈、忙碌、喜庆、团圆、祥和……)
5.快速浏览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
画出来,看一看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
一天结束的。

围绕春节,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的
日子以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
完成下面的表格。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阅读
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时间详略习俗气氛
腊八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
十二
过了二十三
6.学生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篇课
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加强朗读,感受语言
1.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
大家听。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是怎样的
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最
能表现春节氛围的词语和最能表现“年味儿”的
句子。

3.学生汇报,引导思考:从这些词句中你
感觉北京的春节是一个怎样的春节?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声迎新春。

”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实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实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气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北京春节的描绘。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感受北京春节的独特气氛和习俗。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文插图,音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北京春节的音频资料,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节的场景,然后分享他们的感受。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文化背景介绍:教师通过PPT展示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突出《北京的春节》。

2. 重点词汇: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春节”、“北京”等。

3. 主要习俗:简要列出课文中描述的北京春节习俗。

4. 思考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习俗的短文。

2.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北京春节的介绍海报。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内容共计约500字,如需进一步扩展至2000字,可以在每个部分中增加更多细节和深度,例如在教学内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每个习俗的历史和意义;在教学方法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在作业设计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如何评估和反馈学生作业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使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 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4.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北京的春节》2. 课文作者:老舍3. 课文主题: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热爱之情。

4. 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热闹、喜庆、团圆、祈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春节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课 题
1、北京的春节
课时
2-1
总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
测学迁疑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醋大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腊月→ 小年→ 除夕→初一 → 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时间)
△△△△(详写)
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1北京的春节)
3、读课题。
研学探疑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读中想象,感受其春节“分外热闹”的特点,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描写北京春节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的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等。

感受作者俗白风趣的语言风格,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3.通过比较性阅读,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民俗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老舍的语言风格。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使学生懂得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我们刚过完春节不久,来,我们来分享一下过春节的感受。

(交流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

初步渗透“文眼”意识。

)(二)想了解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我们走进我国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检查预习:1.认识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二)把握文眼。

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各地的春节风俗各具特色,那么,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把我们带进老北京的春节,我们一边听读一边用心感受,找出文中反映北京春节特点的一个句子。

(渗透读法:读散文要学会抓文眼。

板书关键词:“分外热闹”)。

(三)质疑导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时间词,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各有什么活动?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渗透读书指导:读书的过程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关注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春节,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技践中体验“北京的春节”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北京的春节”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北京的春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北京的春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其在课堂中的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程度,以及他们能否 effectively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如:“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以及作者通过这些事例所表达的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朗读与表达:学生要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例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或者以“我心中的春节”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6.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准备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北京春节习俗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创作。
7. 教学参考资料: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查阅和参考。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北京春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
(1)生字词掌握:对于一些生僻字和容易混淆的字词,如“温馨”、“热闹”等,学生可能存在书写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生字词。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语文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六年级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相关内容,他们对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在素质方面,他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答案: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特色美食有饺子、年糕、汤圆等。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汤圆则代表团圆和幸福。
3.请举例说明北京春节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简要描述其含义。
答案:春联、福字、灯笼。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福字象征着福气和吉祥,灯笼则寓意着光明和喜庆。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北京春节的理解和感受。
c.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旨。
2.写作练习:请以“我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和庆祝活动。
3.思维导图:请制作一张关于北京春节的思维导图,包括节日习俗、节日美食、节日活动和节日意义等方面。
作业反馈:
1.阅读理解:在批改阅读理解作业时,我会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我会给出具体的批改意见,如“回答准确”、“需要进一步思考”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理解偏差,我会指出正确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多阅读和思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5. 小组合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北京春节期间习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春节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春节的魅力或特点。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节习俗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春节习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春节习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春节习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春节习俗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春节习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春节习俗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春节习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知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包括对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美食等方面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如逛庙会、贴春联、放鞭炮等,进一步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血汗);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huǐhuì)。

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_____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_____粉笔的灰尘_____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_____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qīn qīng)而富于创造的心。

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花)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chìzhì)热的心跳。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答案。

您的________(心血和汗水血汗)教诲________(huǐhuì)年轻________(qīn qīng)(火花)________一样炽________(chìzhì)热(2)给文中横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日夜操劳________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________粉笔的灰尘________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________(3)读文中划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文中的句式,将文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写具体,至少写2句。

(5)“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心血和汗水;huì;qīng;火;chì(2),;;;,;。

(3)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身先士卒(4)略(5)略【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读写“蒜”“拌”等15个生字,会读“间断”“通宵达旦”等20个生词。

2.抓住各段的总起句,通过表格梳理,概括北京春节不同时间的民风民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比较详略安排,初步学习有顺序、有主次地叙写事件与场景的谋篇布局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学习有顺序、有主次地叙写事件与场景的谋篇布局方法。

2.学习难点:初步学习有顺序、有主次地叙写事件与场景的谋篇布局方法。

【学习准备】1.能上网的电脑一台,有带声音的播放软件;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电子版的课文和配套作业本;3.有条件的可以先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文(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同学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民风民俗。

在这特别的假日里,我们来开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

我们来看这一单元的导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训练的目标,阅读方面的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表达方面的目标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这是整个单元的学习训练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边说,边出示第一单元单元导语,进行讲解,了解和明确单元主题和训练要求)(二)导入新课学习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传统佳节。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

对于老舍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草原》等,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那么他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的春节吧!二、学习字词,交流初印象(一)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出示学习小助手:(1)大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后请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留给你的印象。

没有课文纸的同学,可以按暂停键,看着屏幕来朗读。

后面的学习中,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暂停键。

好,开始读吧。

(温馨提示:在学习中,你随时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按暂停键哦!)。

2.学习字词读完了吗?这篇课文比较长,又京味儿十足,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请你读一读。

第一组:铺.户掺和.间.断万象更.新(这一组词我们发现,都带有多音字,要求读正确,请你再读一读)第二组:腊八蒜闲在残灯末庙(第二组词,请你读一读。

腊八蒜啊,是北方的传统小吃,这个“蒜”字左边的示可以适当写的瘦小些;“闲在”,有同学说了,就是轻松自在;“残灯末庙”,就是指春节快要结束了,这三个词都有浓浓的北京味儿)第三组: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一擦黑儿(最后一组词自己读一读,这组词很特别,你发现了吗?有同学发现了,对,都有儿化音,北京话啊,常带有儿化音,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后面两字连起来,读得稍微快一些,这样就更有京腔京味了。

听老师来读。

请你再读一读这组词。

)嗯,真是京味十足,现在请把这三组字啊,连起来把它们读正确!3.完成相关作业一定都读正确了吧,现在就请你,完成作业本第1-3题,完成好后,再继续下面的学习。

(二)交流整体印象,定情感基调同学们,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

是的,是热闹喜庆、盛大欢乐的。

正如课文中所说的,你来读一读: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三、梳理内容,学习写法(一)梳理时间1.整体把握时间段。

老舍笔下这热闹喜庆、盛大欢乐的北京春节有多长时间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说一说吧。

你找到了吗?出示首尾自然段总起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是的,从腊月的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将近有40天。

这两句话是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总起句。

2.梳理时间点。

那么,在漫长的春节里,老舍先生是从哪几个时间点展开来写的呢,请你按暂停键,在课文上找一找、划一划。

呈现学情:预设1:有同学圈了这些时间词。

预设2:有些同学划了自然段中的总起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就有春节中的不同时间点,这样找总起句、过渡句就不会遗漏这些时间点了。

预设3:也有些同学可能借助了作业本第4题表格中的第一列中时间点的提示。

大家的这些方法都很好,那就请你根据课文,补充完成作业本第4题表格中的第一列。

(二)梳理风俗1.梳理概括。

这些春节的日子,老北京人有着怎样的风俗活动呢?请你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简洁的字词概括在作业本表格第2列中。

第2列要填的内容比较多,你可以先来梳理前面“从腊八起”“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前三个时间的风俗。

当然有能力的也可以都概括梳理好。

也可以运用学习小助手提示的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方法。

出示学习小助手:(1)对应课文相关内容梳理;(2)直接能课文中能提取的,直接摘录,不能摘录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加以概括;(3)按顺序概括,尽量不缺漏。

2.交流评议。

根据预设学情,呈现预填表格,进行评议引导:(1)填好了前面三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概括的,“从腊八起”的风俗,他中间运用了分号,从铺户、孩子们、大人三方面概括,很清楚;(2)而且,“从腊八起”的风俗大人们是预备年货,“过了二十三”是备足年货,有所区别,很细致。

3.续填表格。

现在开始,请按暂停键完成后面三处。

交流。

“正月初五、初六”的风俗,比较零散,可以抓主要的概括,比如这位同学把赛轿车、赛马、赛骆驼概括为逛庙会。

(三)学习写法1.交流详略安排。

课文重点详细写了这北京春节里哪些日子呢?请你根据课文再理一理。

是的,我们发现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五个日子是重点来写的,写得很详细。

2.交流梳理发现。

现在请修改表格。

表格的填写,不需要与老师提供的概括完全一致,基本即可。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整张表格,通过表格的梳理你发现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北京的春节的呢?学情呈现,预设一:有同学说,主要写了北京的春节丰富多样的风俗活动,特别是除夕这一天风俗很多。

预设二:有同学说,老舍先生是按时间顺序,有顺序地来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预设三:还有同学说,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五个日子,写得有详有略,整张表格就像文章的框架和写作的提纲。

是的,老舍先生正是以时间为主线,抓住北京春节不同时间里的风俗串联成文,按时间顺序,有顺序地、有详有略地来写的。

我们以后在写这一单元有关民风民俗的习作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

(四)把握主要内容现在请按暂停键,根据表格,对照课文,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

紧接着详细描述了除夕、初一、元宵等几个日子。

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四、填结构图,学习写法为什么要有详有略地来写北京的春节呢?不着急,我们先来学习风俗活动最丰富的“除夕”这一部分吧!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一)完成结构图,学习表达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请按暂停键,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除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的,是热闹,这一段就是围绕“除夕真热闹”这一句话来写的,是一个总分段落。

1.全方位的描写。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的呢?请你完成作业本中的结构图。

出示参考图,我们来看这一位同学填的,这两句话作者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来体现出除夕的热闹。

后面是填对联、年画,不用加动词。

2.特别的字词。

请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你还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字词感受到除夕的这份热闹,请圈一圈。

交流。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真好,有些同学圈了这些词,这些表示数量多、时间长的字词,写出了除夕的热闹、隆重。

有些同学可能还会发现这一段话运用了很多四字词语,词组比较齐整,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就像过春节时那欢乐的心情一般。

请你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来感受这份热闹和隆重。

3.发现交流。

除夕是那么热闹、隆重、欢乐,单单写这两句就可以感受到除夕热闹。

那么不写后面两句可以吗?1.有同学说,不可以,从“除非、必定、除了、都”等关联词可以更写出除夕的热闹和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2.有同学说,这还写出了人们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因为吃团圆饭、祭祖、守岁是除夕的三大习俗,寄托了人们向往团圆、不忘先人、珍惜光阴等美好的愿望,包含了浓浓的亲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伴乐朗读,交流作用1.伴乐读。

是的,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和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带着我们新的理解,请你伴着音乐,来读一读这整一段描写除夕的语段吧。

2.说原因。

那么,课文为什么要把“除夕真热闹”写得如此详细呢?请你暂停下,联系全文想一想。

是的,这样更写出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使文章更有重点和主次。

好了,第一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