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1《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科学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当我设计这节科学课时,我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蜡烛、白板、光屏、直尺、实验桌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明白凸透镜成像的实质。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像头、投影仪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实验和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集体讨论,深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本质。

在实验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中,学生需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观察成像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理解成像的原理。

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教案

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教案

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1. 力的基本性质的掌握。

2. 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力的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单独存在,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 讲解力的基本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基本性质。

大小指的是力的大小,方向指的是力的作用方向,作用点指的是力作用的位置。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弹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

5.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如拉伸弹簧实验,推动小车实验。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推门时需要用力推,拉门时需要用力拉。

7.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对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力的计算和应用做好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力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基本性质和作用效果,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初二物理组教学备课计划

初二物理组教学备课计划

初二物理组教学备课计划教学备课计划-初中二年级物理组课程名称:初中物理年级:初二预计学时:15节课课程目标: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课程大纲:1. 单元一: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2节课)- 了解物质和物理量的基本概念。

- 掌握物理学中常用的单位和符号。

- 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

2. 单元二:力和运动(4节课)- 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种类。

- 理解牛顿定律和其运用。

- 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

-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

3. 单元三:物理学中的能量(4节课)- 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种类。

- 掌握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 掌握机械能和动能的计算方法。

4. 单元四:光和声的传播(3节课)- 了解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方式。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 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备课计划:1. 第一节课: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学中的单位与测量方法。

- 学生作业检查。

-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学中常用的单位和符号。

- 讲解物理学中的测量方法。

- 布置预习作业。

2. 第二节课:讲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种类。

- 学生预习作业检查。

- 讲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种类。

- 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

- 布置实验报告作业。

3. 第三节课:讲解牛顿定律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 学生实验报告作业检查。

- 讲解牛顿定律的基本原理。

- 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 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4. 第四节课:讲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换。

- 学生课后习题作业检查。

- 讲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种类。

- 讲解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 布置实验设计作业。

5. 第五节课:讲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 学生实验设计作业检查。

- 讲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展示功和功率的实例。

- 布置小组讨论作业。

八年级物理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学以及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认识到物理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1.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准备:1.电视、录像机等多媒体设备。

2.国家地理杂志、科学期刊等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物理学的概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步骤二:探究物理学(10分钟)通过观看电视或许多媒体设备上的视频,展示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包括电力、光学、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步骤三:什么是物理学?(10分钟)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给出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本质与相互关系的科学。

并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学、光学、热学、电学、声学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示例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

步骤四:物理学的应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国家地理杂志、科学期刊等材料中寻找一些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让小组进行展示,并共同讨论物理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步骤五:科学研究方法(15分钟)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然后给学生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六:小实验(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重物与轻物的下落速度差异。

学生需要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步骤。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通过讨论总结出重物与轻物的下落速度差异的原因。

步骤七: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物理学是什么?2.物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是什么?步骤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研究一个与物理学相关的话题,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5.1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5.1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5.1 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1. 质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2.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质量守恒定律;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能够分析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测量工具;2.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质量的概念,如购物时称重,让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的存在;2. 新课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守恒现象,如烹饪过程中食材质量的变化,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5. 巩固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计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3. 换算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4. 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5. 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任何情况下质量保持不变;6. 测量方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的计量单位有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八班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讨论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开展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讨论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讨论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亲密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缘由的讨论,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技能要求提高了。

而中学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详细、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育同学的多种技能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养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试验操作技能、分析概括技能以及演绎推理技能等。

还要培育同学探究求真知的精神,对同学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任教班级属重点中学,多数同学上进心强,学习立场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肯定的探究讨论问题的技能。

浮力现象是同学在生活中比较熟识的,也是他们简单发生爱好的现象。

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同学对物理的爱好,充分发挥演示试验与同学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新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积极引导同学应用已掌控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进展抽象思维技能。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同学理解和掌控。

四、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分组试验、直观演示、讲授和争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育同学对物理的爱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学科物理模块初二物理第三章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参加教师马国林顾月兰马海龙李小成主讲人:李小成备课目标1、本课是《物态变化》的第一节,通过实验,体验不能凭感觉判断温度,从而引出温度计的教学,教师组织各活动小组观察和了解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学摄氏温度的有关知识,通过同学“播报天气预报”,练习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体现了从“生活中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通过实践活动,练习测量水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刻度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学生动手实验,领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生活场景在课堂重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3、虽然本节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也作为一个重点。

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马国林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天气气温的对比引入新课,比如: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很冷啊?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教室里的温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今天外面的温度是多少?(不知道)你想知道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内容的流程:温度的概念-----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使用-------体温计。

马海龙老师:建议从一年四季天气变化引入,比如:海口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有规律——冬天冷夏天热。

这段时间海口的天气和前段比,有什么变化?学生:变凉了。

老师:变凉了说明温度降低了,温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温度。

)李小成老师: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对温度的认识与教材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法基本吻合,教学中不必进一步解释。

教师在本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的描述概念。

我们可以简单的引入,如: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顾月兰老师:这节课重点是温度计的使用,对于温度的引入,我也觉得通过天气的变化引入新课。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概述2.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内容3.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作用4.如何编制和使用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正文一、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概述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是教师们在进行初二物理课程集体备课时所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规划、安排和记录集体备课的过程,从而提高备课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内容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本信息:包括备课日期、备课地点、主备人、参备人等基本信息。

2.备课主题:即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或主题。

3.备课过程:包括备课的各个环节,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和测试的设计等。

4.备课结果:包括集体备课达成的共识、决定的教学方案、解决的问题等。

5.备课反思:包括对本次集体备课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对下次集体备课的建议和期待。

三、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作用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有以下几个作用:1.提高备课效率: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享资源、交流经验,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备课效率。

2.保证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研讨教学方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3.促进教师成长: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和做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记录备课过程:备课记录表可以详细记录备课的各个环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如何编制和使用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编制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时,应确保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使用时,教师们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记录备课过程和结果,及时反思和总结。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摘要:一、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概述1.备课记录表的制定背景2.备课记录表的目的和意义3.备课记录表的内容和结构二、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具体内容1.课程基本信息a.课程名称b.课程类型c.授课教师d.授课班级e.课程时间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内容a.教学重点b.教学难点c.教学资源d.课时分配4.教学过程设计a.引入b.展开c.总结d.练习与作业5.教学反思a.教学效果分析b.学生反馈与建议c.教学改进措施三、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使用和价值1.备课记录表在备课过程中的作用2.备课记录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3.备课记录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正文:一、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概述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集体备课是一种重要的备课方式。

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是这种备课方式的具体体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备课记录表包含了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

二、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具体内容1.课程基本信息:记录课程的名称、类型、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和课程时间,为教师提供课程的基本信息。

2.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和课时分配,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4.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引入、展开、总结和练习与作业,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策略。

5.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反馈与建议以及教学改进措施,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初二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的使用和价值1.备课记录表在备课过程中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2.备课记录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篇一: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

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质量的概念引导讨论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

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初中物理备课初二教案

初中物理备课初二教案

初中物理备课初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2. 折射定律的运用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2. 折射定律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

三、折射定律(20分钟)1. 教师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折射定律。

2.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折射定律,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加深对折射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学生能掌握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学生能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强。

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

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常见物理现象的解释和描述,包括力、能量、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力、能量、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教师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力、能量、热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释和描述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重力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选一个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尝试解释这个物理现象。

5.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二课时:力的概念和作用1.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入力的概念和作用。

2.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包括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等。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释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力的作用,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5.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三课时:能量和能量转化1.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入能量和能量转化的概念。

2.教师讲解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释和描述一些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物体的运动转化为热能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转化的过程,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5.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四课时: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1.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入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人教版初二物理集体备课: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人教版初二物理集体备课: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小结
尝试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2.噪声危害有哪些? 3.怎样控制噪声?
有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岗位不单单体 现出公 司的形 象;还是 外来客 户对公 司的第 一
形象。所以,从前台迎客开始,好的开始 是成功 的一半 。我觉 得,不 管哪一 个岗
视频《钢球厂的噪声》 视频《锯木头的的噪声》
咱们一起来听几段声音
谈谈你的感受 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类似的声音? 什么是噪声?你曾经制造过噪声吗?
声源的振动产 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 传播
引起鼓膜 的振动
声音发 生处
声音的传 播过程
人耳
实验
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用纸盒将 闹钟罩住,比较前后声音……
三、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 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你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列举一些事例吗?
双层隔音窗
隔音耳罩
2008年3月27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揭牌成立。
一、噪声
1.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 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池塘虫鸣
路边
一、噪声
2.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物理角度)
定义角度 环保
物理
乐音
悦耳愉快 振动规则
噪声
厌烦打扰 振动无规则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步思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范文二 时间飞逝,转眼我来公司已经3个月 了,
在这三个月的试用期里我和同事相处 融洽,在 领导的 指导和 同事配 合下担 任了公 司
前台工作。试用期间的三个月不仅仅 学到了 公司的 各项规 章制度, 企业文 化。而 且

初二物理组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电功率电与热教学

初二物理组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电功率电与热教学

初二物理组第四次集体备课记录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电与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爱科学的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学生用: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演示用: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在家里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没感觉到热.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想想做做]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分析)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 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提醒大家: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电阻所以发热,是因为消耗了电能.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说明: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耗电的功率越大.电阻和功率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P =IU .利用欧姆定律I =RU .将二式中U 消去,可以得到 P =I 2R.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板书)从上面表达式中,能不能进一步了解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投影]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 的电流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解:由题知:R =2 Ω I =2 AP =I 2R =(2 A )2×2 Ω=8 W导体将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是8 W.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 ”一起平方,不能写成P=I2R=22 A×2 Ω=8 W,安培和欧姆相乘,不能得到瓦特.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2.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复习电子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等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二力平衡条件3. 惯性4. 重力5. 摩擦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5分钟)1. 复习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四、复习重力(5分钟)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五、复习摩擦力(5分钟)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课时: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5分钟)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二、复习二力平衡条件(10分钟)1. 大小相等: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 方向相反: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复习惯性(10分钟)1.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的应用:惯性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如车辆行驶时的安全带、运动员起跑时的助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佳教育杨凯勋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敲桌子时候桌面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因其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而得名);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s;声速传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播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空气(0℃)330m/s空气(15℃)343.77m/s空气(25℃)345.2m/s软木 500m/s煤油(25℃)1324m/s蒸馏水(25℃)1497m/s海水(25℃)1531m/s铜(棒)3750m/s大理石 3810m/s铝(棒)5000m/s铁(棒)5200m/s水 (常温)150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如果我们想大体估算一下水有多深,可以通过向水中扔石头听回声的方式来确定。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为什么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候,睁着眼和闭着眼感觉到的声音传播方向不同呢?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loudness: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音色(musical quality)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为什么火上或者地震发生之前动物会有反应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声音我们会觉得好听,而有些声音我们会觉得难听。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动车轨道附近如果是居民区,会有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4)学会和噪音和谐相处,转移注意力。

电锯工人的故事。

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一、选择题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图测4-1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图测4-2A.340 mB.170 mC.34mD.17m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9.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10.如图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图11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12.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14.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2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15.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 .固体能传播声音快B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C .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 .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16.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 )A .听到枪声同时按下跑表B .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C .听枪声和看到白烟都有可以按跑表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7.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18.图3、图4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3是 的波形;图4是 的波形,答案选( )A .噪声 乐音B .乐音 乐音C .噪声 噪声D .乐音 噪声19.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 图3 A .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 .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 .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 .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20.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 .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 .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 .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D .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2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 .孕妇作“B 超”22.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 .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 .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 .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 图4 图2二.填空题1.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