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市场结构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中,大多数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极端的情形之间。

因而,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三大类型。

1.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指没有任何干扰和障碍得自由市场竞争。

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能够单独影响价格;(2)许多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任何买者都不会对一个卖者的产品产生偏好,从而排除了卖者垄断;(3)所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2. 完全垄断完全垄断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厂商控制。

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而非价格接受者。

3.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是同时包含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市场形态。

或者说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态。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去描述它。

但有两种具体市场形态常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研究的对象: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形态,而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

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是:(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

一方面,产品差异能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差别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使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也其他厂商的竞争。

(2)厂商数目较多。

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控制力量,但因竞争存在又不能相互勾结来控制价格。

在这一市场形态中,厂商的数目足够少,因此每个厂商都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厂商的数目有足够多,以至于每个厂商可以忽略竞争对手对其行为作出的反应。

(3)厂商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厂商均衡相同。

长期均衡中竞争因素更显重要,如果存在垄断利润(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必然引起新厂商进入,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又迫使原有厂商压低产量,直到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时为止,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不存在超额利润,从而达到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PPT精选文档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PPT精选文档
12
Figure 6-6: Trade in a World Without Increasing Returns
Home (capital abundant)
Manufactures
Food
Foreign (labor abundant)
13
如果制造业是一个垄断竞争行业, 世界贸易将由两部分组成:
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 劳动市场共享 技术、知识外溢
25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
外部经济可以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 模收益递增。
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规模越大,生产成 本越低,导致该行业有向下倾斜的供给 曲线
行业产出越大,厂商愿意销售其产品的价格 越低。
26
外部经济和贸易模式
大规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 往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若行业中竞争者越多,自己的价格越高,则 该厂商销售量越小
7
市场均衡
市场中厂商数越多,则竞争越激烈,相应 的行业定价也较低。这一关系由PP曲线反 映。
厂商数越多,各厂商的销售量越少,因而 平均成本较高。这一关系由CC曲线反映。
当平均成本与价格相等时,即在PP曲线与 CC曲线的交点,形成均衡的价格与厂商数。
Interindustry trade
Intraindustry trade
15
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主要区别:
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 易不反映比较优势。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 间贸易的模式确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 所决定的。
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 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
国际贸易中最普遍的价格歧视。 厂商对出口产品制定的价格低于其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各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并非总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进行。

相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国际贸易往往发生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参与者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这对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往往受到垄断力量的左右。

在某些行业中,某个国家或企业可能拥有核心技术或特殊资源,从而形成自身的垄断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或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国际市场的供应和价格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种垄断力量将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和不公平,对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面临着非关税壁垒的挑战。

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配额限制、技术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等。

这些措施往往被用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性。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实施进口配额限制,以控制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从而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产品的竞争。

这种非关税壁垒不仅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增长,还增加了贸易成本,限制了市场的竞争。

另一方面,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机遇。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品牌、进行创新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使企业能够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并实现更高的利润。

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提高其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从而增加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产品。

此外,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还面临着政府监管的影响。

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调节市场的运转。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或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因此,政府在进行干预时需要权衡各种利益,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国际贸易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机遇。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3、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由于现代很多产品不是同质的,这就使得国际贸易包含一部分产业内的贸易。这种贸易模式不能用前面的理论来加以解释。(案例6-1)产业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3-1、产业内贸易与H-O理论的区别
H-O理论是基于各国有事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这样,前理论适用与要素禀赋差别较大的国家,后面适合于要素比例比较相近的国家。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贸易模式不能够从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来确定。
5-2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由于环境成本没有计算到产品成本中去,所以环境污染会带来严重的贸易问题。环境标准会影响国际贸易。环境标准的低下成了一种比较优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8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步的发展和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也更加紧密。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全球 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
详细描述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全球经 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通过国际贸 易,各国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和经济的最大化效益。同时,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技 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然而,国 际贸易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贸易不平衡、贸易 摩擦、环境保护等,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商,共同应 对和解决。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
01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
02
规模经济的存在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而国际贸易又可能 进一步加剧这种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程度。
03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能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影响市场 结构和竞争程度。
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
技术进步
01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降低了单
位产品的成本。
专业化分工
02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提高了生产效率

固定成本分摊
03
大规模生产使得固定成本得以分摊,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
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促进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 上更具竞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 的发展。
技术转移与创新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可能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创新等 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不同国家的价格可能存在差 异,这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六页,共46页。
制成品产业(chǎnyè)内贸易占制成品贸易总额比重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墨西哥 韩国 匈牙利 波兰
1988-1991 63.5 70.1 67.1 37.6 62.5 41.4 54.9 56.4
1996-2000 68.5 73.7 72.0 47.6 73.4 57.5 72.1 62.6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国际分工(fēn gōng)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 素。
“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第二节 产业(chǎnyè)内贸易概 述
• 产业内贸易(màoyì)的含义 • 产业内贸易(màoyì)的分类 • 产业内贸易(màoyì)的衡量
第五页,共46页。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
年)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 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例
美国
0.56
0.51
英国
0.81
0.76
加拿大
0.95
0.82
日本
0.51
0.39
德国
0.75
0.72
意大利
0.73
0.69
法国
0.77
0.80
数全据部(sh工ù业jù)化来国源:根据IMF贸易0.7方0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0.7计0算。 家
第二页,共46页。
(1)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gǔdiǎn)和新古典(gǔdiǎn)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 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 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 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某国的钢铁企业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出口产品至其他国家,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同时,也面临 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案例二:某国的汽车行业
01
规模经济
汽车行业也是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某国的汽车企业通过大规模生
产和研发,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02
不完全竞争
规模经济的实现有助于企业在市 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 市场占有率。
02
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的定义
总结词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结构的一种状态,其中市场参与者不能完全控制市场价格 和产量。
详细描述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结构的一种状态,其中市场参与者不能完全控制市场 价格和产量。在这种市场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其他市场参与者行为 的影响,而不是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间,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对外贸易进行管理和协调。
国际贸易的动因
要点一
总结词
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包括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差异、规模 经济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比较优势是指各国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使得某些国家在 某些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要素禀赋差异是指各国在劳动 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上的差异,导致各国在生产不 同产品时具有不同的成本和效率;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降低,促使企业寻求 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0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类型
• 总结词: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 详细描述: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方向,涉及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是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也可以是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 总结词:国际贸易的类型包括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管理贸易等。 • 详细描述: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不干预对外贸易活动,允许商品和服务的自由进出口;保护贸易是指国家采取关税、配额等措施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管理贸易则介于两者之

垄断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垄断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垄断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际贸易与垄断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垄断是指市场上某个行业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活动只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情况,而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流通。

本文将就垄断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垄断对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市场壁垒逐渐减少,企业可以依托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但是当某个领域或行业存在垄断现象时,少数几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将对国际贸易带来一定的制约。

垄断企业往往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减少产量以及限制市场准入等手段保持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这使得其他国家的企业难以通过竞争进入该市场,从而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度。

其次,国际贸易也对垄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国际贸易的开放使得外国企业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与本土企业进行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会打破原有行业的垄断格局,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当外国企业具备了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时,消费者更容易选择外国产品,对垄断企业形成一定的挑战。

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垄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另外,垄断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垄断企业往往能够通过垄断定价获得超额利润,这使得其他国家的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面临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

高垄断定价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竞争,使得贸易平衡难以实现。

此外,垄断企业可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入,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对国际贸易形成不正当的干扰。

在应对垄断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挑战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强反垄断法律的监管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与制度,遏制垄断企业的行为。

另一方面,促进市场竞争,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增强市场的竞争活力。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 与贸易前相比,扩大的市场规模允许厂商分享内部规模 经济效应,厂商以更大规模和更低成本生产和销售,消 费者以更低价格选择更多的商品种类,两国福利增加。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三、倾销
新贸易理论强调不完全竞争在国际贸易理论中 的重要作用,认为不完全竞争对参与国际贸易的 各方产生重要影响。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 的厂商或多或少具有对自己产品的垄断力,因此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可以对同一种产品针 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即实行所谓的价格 歧视,其中最典型的价格歧视是倾销。
场总需求既定、与价格无关,行业销售量等同于行业规模。
• 行业规模既定时,厂商数目越多,单个厂商的均衡产量越小,平均
成本增加,而产品价格越低。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推导过程
▪ 假定工资率为w,单个厂商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
AC TC wL wa bQ wa wb wa wb nwa wb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两国的贸易模式
▪ 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的国际贸易促使两国国内市场统一 成完整的国际市场,两国厂商在更大市场范围内销售产品, 市场规模扩大后厂商充分发挥生产过程中的内部规模经济 效应,新的贸易模式出现。
• 两国的CC线分别由CCA1和CCB1右移到CCA2和CCB2,而PP 线没有变化。贸易后两国新的市场均衡为EA2点和EB2点 ,厂商数目分别由nA1和nB1增加至nA2和nB2,价格分别由 PA1和PB1下降至PA2和PB2。
Exceltek Electronics (HK) Ltd Confidential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引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范畴,着重探讨全球贸易的运作机制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三个方面介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从而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较低成本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可以增加各国的经济福利。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物品,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还强调国际贸易的互补性,通过贸易,各国可以相互补充彼此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假设贸易是基于完全竞争的,忽略了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情况。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某些国家在相对劣势产业上取得竞争优势的现象。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学者们逐渐提出了新的理论。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和扩展,由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和艾琳·克罗斯提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与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和垄断力量有关。

根据新贸易理论,国家之间的贸易不仅仅是基于资源配置差异,而是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不同。

通过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生产者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成本。

新贸易理论还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力量对贸易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垄断市场实现更高的利润,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此外,新贸易理论还提出了进口代理商、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集群等新的概念,为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新贸易理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新贸易理论逐渐兴起。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GL 1
Xi Mi
Xi Mi
其中GL (0,1)
说明: G-L指数认为,贸易要么发生在产业内, 要么发生在产业间 该指数表明当指数接近于0时,进出口越接 近于产业间贸易. 当接近1时 ,该国的进出口更接近产业内 贸易。 当贸易发生严重失衡时,净贸易额 数值较大,G-L指标会较小。
(三)模型结论
1、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
因。
2、在两国情况完全相同条件下,国际分工及国
际贸易格局并不确定,其主要决定于各个国家所面临
偶然或历史因素。
3、在一定条件下,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
品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4、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解并不不是唯一,
但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一国从国
第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分别以外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理论模型 为基础,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指出即使比较优势不
存在,国际贸易仍可产生,因为除了相对价格差外,规模经济
亦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 易仍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1)贸易可充分实现 规模经济利益;(2)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 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 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 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 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 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 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 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第5章 垄断竞争、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5章 垄断竞争、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验分析阶段 主要包括1960年佛得恩 (Verdoom,P.J.)对“荷比卢经济同盟”集 团内贸易格局的研究;巴拉萨 (Balassa,B.)对欧共体成员制成品贸易 情况的分析;小岛清(Kojima,K.)对发达 国家间横向制成品贸易的关注。
第二阶段是理论研究阶段 里程碑是格鲁贝尔 (H.G.Grubel)和劳埃德 (P.J.Loyd)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 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 与度量》,这是最早的关于产业内贸易 理论的专著。在这本书中作者修正了 H —O模型中的某些前提条件,把贸 易中有关的费用引入模型,解释了部 分产业内贸易现象。
经济学家们一般把不完全竞争分为 三种类型即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 :
所谓垄断是指单一厂商完全控制某一行
业,它是行业内的唯一生产者,同时没 有一个行业能够生产出接近的替代品。 垄断组织形式
卡特尔;
托拉斯; 辛迪加; 康采恩。
/wiki/%E5% 9E%84%E6%96%AD
从供给角度看
主要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出发来解释 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垄断竞争市场上,垄断 厂商生产具有一定产品差异的同类产品,如 果厂商此时正在平均成本的下滑曲线上生 产,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厂商的规模越大, 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就会获得更多的垄断 利润,如果产品销售只局限于国内市场,可 以生产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受到该国市 场规模的限制,国际贸易则提供了更大的市 场和更多的垄断利润。
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 2.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 速增长
1.
要素禀赋相同 或相似的产品 之间的贸易
H-O模型无法解释
放宽H-O模型的假 定,产生了新贸易 理论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6.1 概述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

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

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

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

我们举例子说明。

假设某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所示:产出(件)总劳动投入(小时)平均劳动投入(小时)51021015 1.51520 1.33333332025 1.252530 1.23035 1.1666667假设世界上只有美英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最初两国都生产10件这种产品,那么全世界需要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

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

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

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一.专业化供应商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最早试图对当代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 现象做出理论解释的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他在1961 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 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基本论点: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相 似的需求结构(重叠需求)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指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对某种产品的需 求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依据上图,当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时,重叠需求的范围 就越大,两国重叠需求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 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 品就可能很少,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就很小。依据重叠需 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 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出现,贸易也相应地 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B 1 ( X M ) /( X M )
当B 0时,表明一个国家的这种产业只有
进口或者只有出口,即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
当B=1时,表明这种产业的产品出口与进口相等,产业内贸易水 平最高。对产业定义的宽窄或者商品组的大小将影响B值的大小, 一般来说,对产业的定义越宽泛,B值就越大。B值的大小能够反 映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
三、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
1,该理论论证一国可以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行贸易干预 政策,通过转移他人经济利润来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2,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受到 扭曲的竞争环境,使市场运行处于次优的境地,具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
3,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可能招致贸易报复从而使双方 均受到损失。
一、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林德认为一种产品是否生产取决于国内市场的有 效需求。

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

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

克鲁格曼其人
世人评论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 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 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继弗里德曼和加尔布雷斯之 后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凯恩斯之后文笔 最好的经济大师。 关于个性方面,他桀骜不驯,个性极强, 据说由于性 格太强,他在耶鲁大学时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 奖学金也丢掉了。这点从《新闻周刊》 (Newsweek)以“言辞犀利的特立独行者 (Sharp - tongued maverick) ”为标题对他 进行介绍也可见一斑。
在华盛顿担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期间,他过于强势 的个性并不适合在华盛顿的圈子里混。对此,克鲁 格曼本人并不在意,他甚至不无嘲讽地说,“在那 个地方(华盛顿),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 精倒是如鱼得水。” 1992 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 出了一番风头, 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 的帮助, 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 经济顾问, 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 在华 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 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 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贯穿一条主线,即经 济发展的空间状态存在多重均衡。在传统经 济学中,经济发展状态存在唯一确定的均衡 解,这在报酬不变和报酬递减条件下被证明 是有效的,但无法解释报酬递增时可出现多 种均衡状态的事实。克鲁格曼在经济区位研 究中引入多重均衡思想,认为在报酬递增的 前提下,即使要素禀赋以及技术、偏好等因 素相同,现实经济的空间分布状态也会体现 出不可预测性、多态均衡性。
再来谈谈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决定。在传统国际贸 易理论那里,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每个国家理所应 当地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在报酬递增 导致的国际贸易那里,这种分工又由什么来决定呢? 新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让人满意, 但其实是十分深刻的答案。他们认为历史偶然性是 形成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国际 分工模式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这个国家 的最初的经济特点形成, 然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形成的优势的积累而使这一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 下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又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反映对外贸易在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贸易依存度与进口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产品使用密集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下降。

里昂剔夫之谜:1953年里昂剔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发现其实际的情况与H-O理论的结论相反,即美国作为资本丰富、劳动短缺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或者说一国在同一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重叠需求: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幼稚产业:指该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放任自由竞争则亏损,保护则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竞争力提升。

保护、扶植幼稚产业的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带来的利润。

对外贸易乘数:出口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顺差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6.1 概述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

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

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

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

我们举例子说明。

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

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

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

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一.专业化供应商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

但行业的地区集中完全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这反过来使得该行业中厂商能够容易获得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服务。

例如洪城大市场及其托运车队。

二.劳动市场共享厂商的集中能够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一般来说,厂商可以较少面临失业问题,而工人的失业风险也很小。

三.知识外溢。

在高度创新行业中,知识的作用非常明显。

知识的传播有一种重要途径:个人之间信息与构想的非正式交流。

当一种行业集中分布在一个相当小的地区时,这种知识的非正式扩散非常有效。

【例】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销售公司只有一间铺面,每天出售一台电脑。

设在北京郊区的电脑生产基地不得不专程开一辆车将这台电脑送到中关村,收取100元。

也就是说,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为100元。

如果该公司增加了铺面扩大了规模,每天能够出售10台电脑,此时电脑生产基地仍然只需用一辆车将这10台电脑运送到中关村,那么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就只有10元,由此产生的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内部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在中关村,每家公司每天出售1台电脑(也就是企业规模没有扩大但行业规模扩大了),这些公司共同雇佣一辆车运送电脑,每个公司为此只需要支付10元就够了。

因此,外部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内,只有内部规模经济行业一般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我们很难在同一个模型中处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规模经济。

我们从一个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型入手。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复习一下不完全竞争的经济理论。

6.3 不完全竞争理论6.3.1 垄断设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Q A B P =-⨯; 则边际收益曲线为2MR A Q B P Q B =-=-;该垄断者的总成本曲线为C F c Q =+⨯; 则平均成本曲线为AC F Q c =+;如果5F =,1c =,这恰好反映了前面表中的情况。

厂商最优化必定使得MC MR =。

6.3.2 垄断竞争一个取得高额利润的厂商自然会吸引竞争者,因此完全垄断的企业是罕见的。

通常,具备内部规模经济的特征的产业结构是寡头垄断。

但对于寡头垄断,我们的理论并不完善,因为寡头垄断中厂商的价格决策是策略性的。

在这里,我们只考虑一种相对容易分析的情况:垄断竞争。

对于垄断竞争模型,我们有几个关键性的假设:(1) 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这些差异产品之间高度替代但不完全替代。

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

(2) 行业是自由进入和退出。

这保证了该行业每个厂商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

(3)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他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假设某厂商的需求Q 与整个行业需求量S 正相关,而与行业中厂商个数n 反相关,与价格差P P -正相关(其中,P 为其他厂商平均价格)。

那么,该厂商需求函数: 其中,0b >为转换系数,它表示单位价格差引起的市场份额减少。

这里假设总销售量S 不受平均价格P 的影响,虽然不尽合理,但简化了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市场是如何均衡的。

1. 厂商数和平均成本因为我们假设所有厂商相同,那么均衡时他们制定的价格相同,即均衡时有:代入其平均成本曲线,得到这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行业中厂商越多,平均成本越高,这是因为厂商越多,单个厂商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那么平均成本越高。

2.厂商数与价格我们将该典型厂商的需求函数写成其斜率为S b ⨯,则边际收益函数为:利润最大化厂商使得 ()MR P Q S b MC c =-⨯==,因此均衡时有S Q n=,代入得到 这说明厂商数越多,该厂商定价越低。

3.均衡的厂商数如图,我们用向下倾斜的曲线PP 表示:行业中的厂商越多,各厂商的产品定价越低;我们用向上倾斜的曲线CC 表示:行业中厂商越多,各厂商成本越高。

在垄断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时必有AC P =,MCMR =。

那么,PP 与CC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长期衡点。

这个模型确定了长期均衡时市场上的厂商数量 .6.3.3 垄断竞争模型的局限性相比垄断竞争而言,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更为普遍。

在这里,必须考虑到各寡头之间的策略性行为。

例如,厂商之间可能勾结将价格控制在某个较高水平(这在美国为非法);或者,某个厂商可能掠夺性定价以将对手排斥在行业之外。

寡头行为的复杂性使得该分析变得非常棘手,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寡头模型。

垄断竞争模型避免了以上问题,成为了新贸易理论中市场结构的一个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假设。

6.4 垄断竞争和贸易6.4.1 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国际贸易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该世界市场当然比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大。

这使得一国从事单一商品的生产平均成本更低。

各国也因此解脱出来,可以在一个比贸易前要窄的范围内从事某些产品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同时,通过从别国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产品来扩大消费者可获取的商品种类。

因此,即使国与国间没有技术差别,贸易仍为互利性生产提供了机会。

为了将上面的思想形式化,我们继续来探讨前面的垄断竞争均衡模型。

我们看CC 曲线。

它由下式推出:如果市场规模扩大,S 增加,那么CC 曲线下移。

这表明了,在厂商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市场规模扩大将使得各厂商平均成本下降。

同时,市场规模扩大(S 增加)对PP 曲线无影响。

我们看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CC 曲线顺时针旋转,厂商数n 增加,同时价格(平均成本)降低,这表明单个厂商的生产也增加了。

如果我们将一家厂商模型化为一种差异化产品,那么厂商数增加,也就是产品种类增加了。

【例】假设只有两个国家,本国汽车年销售量为900000辆,外国汽车年销售量为1600,000辆。

如果130000b =,750000000F =,5000c =。

那么,对于任一代表性厂商,7500000005000C Q =+⨯,对于本国的代表性厂商,它所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为: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意味着MR MC c ==,且AC P =,那么得到:10000150000P Q =⎧⎨=⎩,那么6n = 同理,我们可以求得外国的代表性厂商产量为200000辆,价格为8750,共有8家厂商。

现在假设允许国际贸易,则我们同样可以求得,在市场均衡时,共有10家代表性厂商,每家厂商产量为250000辆,市场价格为8000。

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只需要更少的厂商就可以满足需求,每家厂商生产扩大,但价格更低。

6.4.2 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前面我们只考虑了一种产品的情况,因此它只是一种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内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假设世界经济由本国和外国组成,各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本国为资本充裕国;假设只有两个行业:制造品和粮食,其中制造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里与前面章节中的区别在于:我们假设制造业不是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而是一个由数家厂商组成的生产多种产品的垄断竞争行业。

我们先看制造业不是垄断竞争行业的情况:那么这个贸易模式就是要素禀赋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本国出口制造品而进口粮食。

现在回到制造业为垄断竞争行业的情况。

我们可以预料到,本国仍是制造品的净出口国和粮食的进口国。

但是,由于外国制造业产品与本国制造业产品不尽相同,因此本国在出口制造品的同时也会进口一些进口品。

我们不妨认为垄断竞争模型中的世界贸易由两部分组成,这样,在制造业内部就存在双向贸易:制造品与制造品之间的交换,这是一种行业内贸易;而制造品与粮食之间的贸易则是行业间贸易。

说明:(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2)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3)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

例如,在我们前面的例子中,究竟是哪一国生产哪一种差异化产品,我们的模型无法作出回答。

在这里,历史因素或偶然事件决定了贸易模式的细节。

(4)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

若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非常相似,那么行业间贸易会很少,而行业内贸易占据统治地位;如果两国资本-劳动比率截然不同,则国际贸易更容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6.4.3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大约1/4的世界贸易由产业内部贸易构成。

一般认为,行业内贸易所得比行业间贸易所得要更大:一国能从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消费者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从更广泛的产品中进行选择。

另外,行业内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因此它所造成的收入分配问题并不严重;即使对收入分配有影响,由于贸易所得巨大,每个人仍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行业内贸易的发展。

由于行业内贸易所引起收入分配问题并不严重,因此它产生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比人们预期的要少得多。

6.5 倾销上面论述的是不完全竞争(内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所得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论述它对国际贸易中价格差别的影响:一国厂商的出口产品的定价低于和国内销售产品的价格。

这就是所谓的倾销(dumping)。

倾销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