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_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课件
贸易的基础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
业内贸易
❖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2020❖/2/19 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
❖ 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探讨寡头竞争市 场条件下产业内
贸易的基础 8
❖ 关键性问题:
1. 掌握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 掌握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垄断
2020/2/19 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需求方面 消费者偏好
(需求相似/ 相异理论)
国际贸易
2020/2/19
基础
5
2020/2/19
保罗·克鲁格曼
❖ 20世纪70年代,美国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 曼(Paul Krugman) 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 家提出 “新贸易理论 ”;
❖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 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 利益来源,对产业内 贸易的基础作出新的 6 解释。
第六章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 与国际贸易
2020/2/19
☆本章进入“国际贸易的不
完全竞争理论模型”,又称
为“新贸易理论”
1
★第一章: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要条件”的知识回
顾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 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 相同
要素生产率不变 资源禀赋不变
生产可能 性边界形
状不变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 现实中国际贸易所表现出的特征与比较优势 理论所预期的情形并不一致;
❖ 然而,战后的国际贸易状况却是相反的,发 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一 半以上,即产业内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之间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
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
❖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战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引言 一、H-O理论前提假设过多,不切合实际,在解释当 今国际贸易问题时遇到困难。(“里昂惕夫之谜”、 “产业内贸易”)
二、通过放松H-O理论的一些假设条件,例如存在规 模经济效应、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各国间的技术水 平差异、运输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存在等,诞生了一些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相关概念: (一)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 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二)规模经济效应: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 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三、运输成本与产业选址(国际分工) (一)资源定向型产业:产业选址靠近原材料产地, 如采矿、钢铁、基础化工。 (二)市场定向型产业:指产业选址靠近产品最终销 售市场,如软饮料产业。 (三)流动性产业:较高的价值/重量比例,故流动性 较强,运输成本不成为国际分工决定的主要因素。如 IT产业。
四、环保标准、产业选址与国际贸易 (一)环保标准:指一国允许的某一产业所造成的水 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及废物堆积而引起的污染程 度。
二、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模型 图6.1: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结论: (一)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存在,一旦产生分工与贸易, 两国会达到完全分工的状态。
(二)两国各自无论在商品X还是商品Y上实行完全分 工是没有区别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分工模式可能 是由于某种历史原因造成的。
FIGURE 6-1 Trade Based on Economies of Scale.
案例研究6.2:美国汽车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二、关于产业内贸易的几点讨论 (一)产业间贸易的理论基础为H-O理论,这一理论 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贸易的 成因。产业内贸易则基于产品差别(垄断竞争)与规 模经济效应,对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贸易有 很大帮助。 (二)在现实中,所有国家都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可以想象,某些小国也可以向 大国出口某些种类、款式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PPT精选文档
Figure 6-6: Trade in a World Without Increasing Returns
Home (capital abundant)
Manufactures
Food
Foreign (labor abundant)
13
如果制造业是一个垄断竞争行业, 世界贸易将由两部分组成:
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 劳动市场共享 技术、知识外溢
25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
外部经济可以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 模收益递增。
存在外部经济的行业规模越大,生产成 本越低,导致该行业有向下倾斜的供给 曲线
行业产出越大,厂商愿意销售其产品的价格 越低。
26
外部经济和贸易模式
大规模从事某一行业产品生产的国家往 往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若行业中竞争者越多,自己的价格越高,则 该厂商销售量越小
7
市场均衡
市场中厂商数越多,则竞争越激烈,相应 的行业定价也较低。这一关系由PP曲线反 映。
厂商数越多,各厂商的销售量越少,因而 平均成本较高。这一关系由CC曲线反映。
当平均成本与价格相等时,即在PP曲线与 CC曲线的交点,形成均衡的价格与厂商数。
Interindustry trade
Intraindustry trade
15
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主要区别:
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 易不反映比较优势。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 间贸易的模式确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 所决定的。
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 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
国际贸易中最普遍的价格歧视。 厂商对出口产品制定的价格低于其
国际经济学2-2015
第二节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
K K L X L Y
X 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 要素密集度图示
2.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假设有两种要素资本( K )与劳动( L ),则要素禀赋 可由 K/L 表示,也可由 w/r 表示。若一国 K/L 大于他国,则 称该国为资本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而 资本稀缺的国家。。 ( 1 )用物质单位表示
• 第二节提供曲线 • 一、概念 •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 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 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 一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
•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 1 提供曲线的简单推导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 一的均衡解。 •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不同质;(2)不 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 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 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T Px 100 P m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 理论)
• 引言 • 要素禀赋理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 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是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典范。(俄林1977年与米德同获 诺贝尔奖;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
国际经济学试题-精选稿(教师用-含部分答案)-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人员流动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二、判断分析题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A.同一形式B.发展形式C.特殊形式D.理论形式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思考题:1. 试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2.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讲解要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生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在比较利益理论中,我们讲到过机会成本变化的问题。
二、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无论是生产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获得某种定价操纵权,还是消费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都是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相矛盾的。
三、产业内贸易的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在此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
国际市场竞争的激化要求各国企业具有市场战略意识,从而占领国外市场,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学时 )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分工向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分工发展。
在国际贸易实践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遇到了新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世界贸易格局中,不仅发达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量大大增加,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同类工业制成品的双向贸易量也大大增加,即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品,还进口大量的相似工业品,这种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现象是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的。
此外,传统理论所假设的生产技术不变、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
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关系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国际经济学第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的概念:许多由出售相似而不相 同的产品的企业构成的市场结构。
19
四、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 产品差别:similar but not identical ➢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
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20
四、垄断竞争模型
5
6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
7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指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随着单个 厂商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指单位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所在行业的生产规模, 随着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逐渐下降。
8
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 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 争的状态。 在一个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 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则形成了不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9
相关问题
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 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a. 美国印第安纳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 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b. 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 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c. 欧洲惟一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 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土伦组装。 d. 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 业中心。
MR = P - Q / B 则有 MR = P - Q /( S*b) 利润最大化条件:P = c + Q /( S*b)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图5-3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关键假设
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5.不考虑需求
02
(二)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
规模报酬变化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规模报酬变化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令生产函数Q=f(L,K)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减
表5-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 国
55.1
61.0
81.1
印 度
22.3
37.0
88.0
日 本
32.8
28.0
62.3
巴 西
19.1
45.5
78.8
德 国
59.7
66.4
85.4
墨西哥
29.7
54.6
97.3
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Q
O
P R C
d(AR)
MR
LAC
LMC
E
Q*
P*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A国的消费均衡点是CA,B国 的消费均衡点是CB 可见A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更 多的好处 均比封闭条件下的福利水平要 高
CB E
0 Y
T
Pw CA
Pw T’
四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国际分工格局
思考:A国和B国的情况完全相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 如何确定?
四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Y
0
X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
总结: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取决于“要素密集度”和“规模 经济”两股“力量”的对比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差异的影响,因此生 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即对应着机会成本递减
重点
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 的关系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封闭和开放情况下比较厂商数目和产量 规模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的积极效应和社会福利
前言
关于理论框架的说明
内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相对立的
因此需要在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 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例如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行业知识 和技能的积累,即阿罗的 “干中学”
一 规模经济的含义
外部规模经济
好莱坞经济学
美国最大的出口部门之一是娱乐业。娱乐业在1994年 为美国在海外取得了超过80亿美元的收入,美国制作的 影片和电视节目在世界各地上映,海外市场已成为好莱 坞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尤其是动作片,在海外的收入 经常比在美国本土高。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P42图
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 产品,并向欧洲出口。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 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 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 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 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 控制。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竞争加剧;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创新国的技术垄 断优势逐步丧失,产品由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 转变
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销售下降阶段,产品实现
标准化,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模仿 国生产增加,与创新国出口竞争,发展中国家的 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控制。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 的品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 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 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 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 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 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威尔斯的五阶段论
第一阶段,新产品引入阶段。需大量研发,技术不
确定,美国生产全部新产品,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产量较低,满足国内高收入人群的特殊需求。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生产逐
步增加,国外需求逐步增加,创新国逐步取得规模 经济,创新国的生产和出口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生产技术成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 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 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 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 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 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 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 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 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国际经济学之竞争和国际贸易
Slide 6-17
第17页,共61页。
不完全竞争理论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假设一个产业由多家生产差异产品的厂商构成 –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家厂商:
– 对其所在产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其竞争对手制定的价格越 高,该厂商销售的产品就越多。
– 其所在产业拥有的厂商越多,该厂商自身定价越高,销售 的产品就越少。
Slide 6-11
第11页,共61页。
不完全竞争理论
– 假设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
Q=A–BxP
(6-1)
– 那么厂商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MR = P – Q/B
(6-2)
•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 平均成本(AC)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 边际成本 (MC) 是指厂商在现有产量下再生产一单位 产出所需要的支出。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6-4
第4页,共61页。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 在规模经济报酬递增的条件下:
• 产出的增长比例比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高 •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平均成本(单位成本)
降低。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6-7
第7页,共61页。
不完全竞争理论
▪ 不完全竞争
• 厂商明白它们会影响其所产商品的价格
– 厂商清楚只有降低价格它才能销售更多的产品。
• 每个厂商都把自身视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自行制
定其产品价格,而不是一个价格的接收者。
• 最简单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就是纯垄断,在纯垄
断市场中没有任何竞争。
国际经济学 判断题
国际经济学判断题Chap 1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对象、方法、国际贸易的起因)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2.一国实行经济开放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3。
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参加国的经济福利,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均可获利。
(╳)4.当机会成本递增或不变,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的,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
√4。
判断下列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变化.改善的打“√”,恶化的打“×”(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食).中东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
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销售.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俄罗斯农业歉收。
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桔的进口关税.××√××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来得更重要。
√Chap 2古典贸易理论1.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不适用。
╳3.相对技术差异论揭示的基本原理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4.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5.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6.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7.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Chap 3 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价格均等化)1.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一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缩小。
√2.本国偏向出口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改善。
╳3.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的程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5.对于小国来说,要素禀赋的变化与其贸易条件无关。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3. 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不完全竞争市场通常存在较高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这 可能是因为技术、资本、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致,使得 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而现有企业也难以退出市场。
4. 价格和产量决策受到限制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决策通常受到限制,生产 者或消费者不能完全自由地决定价格和产量,而必须考虑 其他参与者的反应和制约。
实证案例:贸易条件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贸易条件变化
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反映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经济增长
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反映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系探讨
贸易条件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内贸易条件恶化可能 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而长期内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贸易条件改善。
国际经济学:规模经济、不 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2023-11-04
目 录
•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自由化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01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定义与来源
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 成本逐渐降低。也就是说,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联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企业可能通过国际贸易 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同时,国际贸易也会反过来影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和发展。
国际贸易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
国际贸易使得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范围发生变化。进口产品的增加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而出口产品的增加则可能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此外,国际贸易还会影响国内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成本 结构,进而影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0
P
X
三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消费点的确定
社会价格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此外,一般均衡情况下,生产量等于消费量
Y
E
0
P
X
三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 两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两国社会福利水平相同
Y
E
0
P
X
四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3)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各国间的相互需求 消费的角度:消费者重视差异产品中的某些特 性 生产的角度:各国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约 束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使它们不可能在具有 比较利益的部门生产所有差别化产品。
4)影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低的因素: 人均收入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者 需求更倾向于异质性产品。因此当国家之间的人 均收入在较高层次上呈现均等化时,国家之间的 需求结构趋近,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也就变大。 市场规模 贸易壁垒 语言和文化差异 是否同属于一个关税同盟或拥有共同的边界 垂直差异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时更有意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
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
个厂商的规模。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 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 素有关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LC: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代表人物:弗农,威尔斯(Wells)
基本内容:
将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国
际贸易结合起来
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进入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时间
二、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1、产品的生命周期: 诞 生 成 长 标 准 化 被 替 代
1960s,美国施乐率先开发,最初卖给美国公司,后来出口 到日本、西欧发达国。 随着日欧市场扩大,施乐在日本(富士—施乐)、英国 (兰克—施乐)通过合资进行生产,建立生产基地; 施乐复印机生产工艺专利到期,外国竞争对手打入该市 场——日本佳能、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Olivetti),美国 出口下降; 美国成本高于国外,美国用户开始从国外(特别是日本) 进口; 1990s,日本厂商发现本国复印机生产成本太高,故转至新 加坡、泰国; 最后,最初是美国,后来日本、英国等国都变成复印机进 口国。
影响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形态的一些因素
1.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的先行优势,如瑞士钟表的 先行优势。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 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2.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如市场规模的大小。国内市场规模 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 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3.国家的政策,进口保护某些部门或促进出口,使其拥有规模 经济,形成竞争优势,如日本发展初期的经验。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
(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则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原点凹(机会
成本递减)的“吸力”
Y
0
X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差异的
影响,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即对应着 Y 机会成本递减
0
X
三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3)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具有竞争力,向其余国家 出口时期
比较优势—资本和技能
4)创新国开始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一产品的时期:
产品为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劳动力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净出口 创新国 X >M
O
X <M
t1
t2
t3
t4
t5
时间
其他发达国家 世界其余国家
图 产品生命周期在各类国家的表现
销 售 生产线 出口区 额
发达国家区 消费线
进口区
国 际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循 环 图
o 销 售 额
较发达国家区
生产线 出口区 消费线
时间
进口区 o 销 售 额 发展中国家区 消费线 进口区 时间 出口区 生产线
o 产品 产品成长和 产品成熟和 时间 介绍期 成熟初期 标准化期
复印机:美国从创新到进口
第 三 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本章结构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 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 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
(1)要素密集度
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
界向外”凸“的张力 Y
0
X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
总结: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取决于“要素密集
度”和“规模经济”两股“力量”的对比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回忆: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
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因此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完 全相同
三 封闭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生产点的确定
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行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
;即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 Y 边界的斜率) E为生产点
T C E
0
可见,两国都获益;在偏好相同
的情况下贸易利益相同
P T
X
四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均衡状态E点是不稳定的
若A国偏离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E,由于外部规模经济
其在X的生产成本将小于B国,这又会促进进一步的专业 化分工 直至一方完全专业化生产X,另一方由于成本的原因转 而生产Y
而非所在行业的规模。
例子来说明区别: 10家厂商、每家生产100件,总产量1000 1、如行业扩张1倍,厂商数为20,但每家仍 生产100,若效率↑,则外部规模经济; 2、总产量仍为1000,但厂商减为5,每家生 产200,若单位成本↓,则内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 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 经济,但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 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 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框架
1、研究重点: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主要制约因素 2、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研究的假设前提: -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 规模经济的存在 研究角度 -供给角度:产品差异论、规模报酬递增论 -需求角度:偏好相似论
第二节 产品差异与国际贸易
一、差异产品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1)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2)产品的差异性包括: 水平差异指的是同类产品由于规格、款式、颜色 等形成的差异; 垂直差异则是由商品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通常直 接表现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 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 均衡时,两国的相对 价格完全一致,即不 存在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同一产业内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既有资本密集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有高技
术,也有标准技术。
- 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 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衡量
●举例
投入 产出 平均劳动 投入 10 5 2 15 10 1.5 20 15 1.33 25 20 1.25 30 25 1.2 35 30 1.166
投入从15到30,增加1倍,而产出从10到25, 产出增加1.5倍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1.行业地理位臵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 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2.“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 积累,随着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 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 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四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均衡
小结
思考:
不同阶段各国为什么出口
产品各不一样?
产品生命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为什么美国具有创新优势?源泉——
四、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主要观点: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 求的基础之上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 似,贸易量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