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运动与心跳教学设计
《运动与心跳》教学设计(水平二.四年级)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水平二(四年级)理论基础知识“生命的马达--心脏”所设计。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心脏功能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引入血液循环的基本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以耐久跑练习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课中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脉搏测试方法”和“运动中脉搏快慢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等体育常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体育与健康课中“生命的马达----心脏”充满好奇,但又不能讲知识完全吸收掌握,因此,本课以耐久跑练习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了解掌握简单的血液循环知识和脉搏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由于耐久跑练习相对枯燥,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场景设置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3.教学目标
(1)95%的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体心脏、血液循环的的基本常识以及脉搏测试基本方法、脉搏变化运动量之间的关系。
(2)85%左右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动中脉搏的快慢与运动量之间的变化,科学地锻炼身体。
(3)发展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
4.重、难点
脉搏测试的基本方法
运动中脉搏快慢与运动密度、强度的关系
5.器材的选择与处理
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本课场地器材的设计采用了人体心脏、血液循环和等挂图作为知识的引导,示范教学流程及相关知识点。
6.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实施
7.运动负荷设计
平均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50%
教案。
探究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关联的教学计划
探究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关联的教学计划探究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关联的教学计划引言:心跳脉搏频率是个体身体健康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了解心跳脉搏频率与运动之间关联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身体运动科学知识,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关联的教学计划,从简单的概念入手,逐渐深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个主题。
一、引入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心跳脉搏频率?- 心跳脉搏频率定义及计算方式的简要介绍。
2. 运动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 运动引起心跳脉搏频率升高的原理解释。
- 运动前后心跳脉搏频率的对比说明。
二、运动类型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1. 有氧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 有氧运动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机制解析。
- 不同有氧运动强度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比较。
2. 力量训练与心跳脉搏频率- 力量训练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原因探讨。
- 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差异说明。
三、实际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关联1. 如何测量心跳脉搏频率- 脉搏计数法和心率监测设备的介绍和比较。
2. 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关联案例分析- 针对不同运动类型进行案例分析,说明其对心跳脉搏频率的影响和意义。
四、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定- 清晰明确教学计划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关联。
2. 教学方法和资源准备- 创造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 准备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心率监测设备和案例研究资料等。
3. 深入浅出的教学流程设计- 从简单概念出发,逐渐引入复杂原理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理解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关联。
4. 评估与总结- 设计合适的测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知识。
观点和理解:在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关联的教学计划中,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运动与心跳》 说课稿
《运动与心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与心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运动与心跳》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了运动与人体心跳之间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运动观念。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运动对心跳的作用机制,理解合理运动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通过生动的案例、清晰的图表和简洁的文字,将复杂的生理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运动与心跳之间的具体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实践活动,这为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与心跳之间的关系,知道运动强度和心跳频率的变化规律。
掌握测量心跳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记录运动前后的心跳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运动对心跳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运动对心跳频率的影响,掌握运动强度与心跳变化的关系。
感受心跳的韵律——中班科学教案初探
感受心跳的韵律——中班科学教案初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班科学教案初探中的“感受心跳的韵律”这一课程。
老师需要向幼儿们讲解什么是心跳,让他们明白这是身体内部的一种机能,让氧气和养分从心脏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然后老师可以手持一个心电图仪向幼儿们展示自己的心跳,让他们亲眼观察,感受自己的心跳,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心跳。
接着,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体验一下自己心跳的韵律。
老师可按照节奏敲打鼓,让幼儿们模仿敲打鼓的节奏,来感受自己的心跳韵律。
这样幼儿就会期望着自己心跳和敲打鼓的节奏一样,也让幼儿对节奏的感知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老师可以示范如何通过触碰自己的心脏,感受心跳。
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摸摸自己的心脏,感觉它每一次跳动的力量和频率。
这样的感受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利于他们培养体验自己身体的能力。
另外,幼儿还可以体验一些简单的活动来感受自己的心跳韵律,如这样的活动:老师吹响口哨,幼儿跟着口哨的节奏做快步走,慢跑、快跑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舒适度和心跳频率的变化。
这些活动有助于开发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内部机能。
老师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与幼儿们互动,让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趣味。
比如使用科技手环或手表等设备,让幼儿们看到他们的心跳变化,利用它们来观察他们的运动时心率的变化,还能记录和比较不同运动时的心率变化,让幼儿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
中班科学教育初探中的“感受心跳的韵律”探究了人类内部机能和外界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它能够帮助幼儿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学会感知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能力,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幼儿的身体状况,把握好教学活动的难度,带领幼儿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探究和学习科学。
苏教版生物七下10.2《人体的血液循环》经典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血管和心脏血管和心脏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学习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学生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插图、实验观察等活动使学生对血管和心脏有较深刻的认识!(二)、心率和脉搏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心率和脉搏之间的关系,并知道测脉搏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对于心脏和血管,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但初中学生在此内容之前已对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如结果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的关系等有了逐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学、模型观察、探究实验等形式,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三、设计思路本节的重难点在血管和心脏。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入血管是人体的“交通命脉”从而简单介绍血管功能及分类。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较简单抽象,结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分角色扮演三种血管,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使枯燥的内容变的比较生动,最后通过表格比较,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
心脏结构较难理解,学生通过观察模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样通过组织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与此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过程中,了解脉搏和心率的有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实践活动(5):运动与身体变化
实践活动(5):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
(教师讲解)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
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
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
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
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_苏教版(0000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_苏教版
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
第二步: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高抬腿跑30秒后,
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三步: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的次数。
第四步: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
提问: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
教师:测量
脉搏时方法
要正确,第
一次原地跑
步后要休息
2分钟,等
脉搏恢复正
常后测出1
分钟脉搏的
次数
质疑拓展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休
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
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教师小
结:通过这
一组实验,
我们发现运
动时间的长
短和运动方
式的不同都
会引起脉搏
的变化,变
化的结果也
是不同的。
检测与小结三、小结本课
通过实验,你对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1:物质运输的途径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理解血液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
(三)情感目标
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2.血压和脉搏的概念。
3.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难点: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血压脉搏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脉搏运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脉搏的概念及其与心跳的关系。
2. 探究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3. 学习测量脉搏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脉搏是指心脏跳动时,动脉血管内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变化,通过触摸动脉血管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脉搏与心跳紧密相连,心跳的次数即为脉搏的次数。
体育运动能够消耗能量,影响心跳和脉搏的频率。
三、实验材料1. 计时器2. 尺子3. 实验记录表4. 跑步机或运动器材5. 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邀请志愿者参与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测量脉搏:让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自己的脉搏,记录初始脉搏次数。
3. 运动实验:让志愿者进行跑步运动,运动过程中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脉搏,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脉搏次数。
4. 运动后测量:运动结束后,让志愿者休息5分钟,再次测量脉搏,记录运动后脉搏次数。
5. 数据分析:对比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脉搏次数,分析体育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运动前脉搏次数:60次/分钟2. 运动中脉搏次数:130次/分钟(运动5分钟后)3. 运动后脉搏次数:100次/分钟(运动后5分钟后)六、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运动前脉搏次数相对较低,说明在安静状态下,人体心跳和脉搏较为平缓。
2. 运动过程中脉搏次数明显升高,说明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跳动和脉搏的频率,提高血液循环速度。
3. 运动后脉搏次数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运动后人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心跳和脉搏趋于平稳。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脉搏的测量,揭示了体育运动对心跳和脉搏的影响。
体育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跳动和脉搏的频率,提高血液循环速度,有助于身体健康。
同时,本次实验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志愿者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2. 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志愿者的身体状况,确保安全。
探究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的关系。
2.掌握测量心跳脉搏频率的方法。
3.理解心率和脉搏的含义。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率和脉搏?2.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关系。
3.测量心跳脉搏频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关注度。
2.讲授(15分钟)(1)什么是心率和脉搏?a.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次数。
正常人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心率为60-100次,运动后可达到150次以上。
b. 脉搏:指通过血管传递到身体各处的血液冲击力所产生的一种周期性的震动。
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有60-100次,运动后可达到150次以上。
(2)运动与心跳脉搏频率的关系a. 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心脏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心脏跳动频率会加快。
b. 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恢复体力,因此心脏跳动频率也会加快。
(3)测量心跳脉搏频率的方法a. 用手指按住手腕或颈动脉,计算60秒内的跳动次数即为心率。
b. 可以使用电子计时器或手机应用程序来测量心率。
c. 脉搏可以在手腕、颈部、肘部等处检测。
3.实验操作(20分钟)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先让他们安静下来,记录下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和脉搏。
b. 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运动,例如快走、跑步等,然后再记录下运动后的心率和脉搏。
c. 让学生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心跳频率和脉搏频率,并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等话题。
4.总结(10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强调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c.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2.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听取学生对运动和心跳脉搏频率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十一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活动十一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2.通过脉搏来了解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二、材料用具根据假设,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运动是否与脉搏有直接关系?怎样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二、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三、制定计划1.运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跑步、跳绳、原地踏步、下蹲起立等等。
2.实验需要重复。
重复实验一般进行三次。
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对照实验。
建议实验开始时,首先测定与运动状态进行对照的脉搏情况。
3.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需要具体分工,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必须科学合理。
2.实验过程中要考虑是否需要对照实验。
3.注意正确的测量脉搏的方法。
4.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情况,以保证现象和数据准确无误。
5.注重小组合作。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六、实验结论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论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完善本小组的结论,或者重新实验。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3.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的?4. 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律的影响是否有差异?5.同样的运动对男女同学心率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的快慢是否有差异?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一名运动员的心律是50次/min,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一般人要长很多,这种心脏对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极有好处。
因为这种心脏()A.能促进血液循环B.能减缓代谢速度C.能把血液充分挤压到身体各部分去D.能使血液充分地回流到心脏,使心肌得到充分的休息2.医生为你测量血压时,听诊器放置的部位是()A.上臂肱动脉处B.前臂肱动脉处C.上臂肱静脉处D.腕部桡动脉处3.下列血压记录中,有可能患高血压的是()A.14.5/11 kPa B.16.8/11.2 kPaC.21/13.5 kPa D.15.5/10.5 kPa4.医生为某人测量血压,测得的结果是22/14.6 kPa,这说明()A.收缩压、舒张压均高B.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C.收缩压、舒张压均正常D.收缩压、舒张压均低5.对血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血液流动对血管壁的侧压力B.心脏射血对血液的压力C.上臂测得的血压可代表动脉血压D.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二、计算题甲、乙两位同学在安静时的心率分别是60次/min、80次/min,运动后的心率分别是120次/min、140次/min。
体育脉搏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脉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脉搏计测量脉搏。
- 学生掌握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认识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脉搏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 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脉搏计的使用方法。
- 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脉搏?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脉搏的定义、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三)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脉搏计的使用方法,学生观察并提问。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脉搏计测量脉搏,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交流操作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脉搏与运动强度关系探究1. 教师讲解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脉搏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练习使用脉搏计测量脉搏,记录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脉搏数据。
2. 学生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使用脉搏计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专题CHUZHONGSHENGWUZHUANTI《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 罗慧武一、教学分析本节以血液循环为教学内容,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活动中安排了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观察心脏、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等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生理结构和生理活动过程。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内容大多有初步了解,但仅仅局限于一定程度的抽象认识,并没有对血液循环途径、意义进行整体的把握。
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愿意且善于动手操作探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核心素养人从生物圈摄取的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相应结构并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的这种作用与人体其他系统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利于理解人体是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节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得对血管和心脏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对比分析,推理血管和心脏的功能;通过模拟练习,学以致用解释生活现象;通过理论分析,层层推导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现象分析,解释体育锻炼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1)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做脉搏。
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
教给学生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面,挠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先测量10秒钟,然后再乘以6,就是可以知道自己1分钟的脉搏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师计时,让学生试着测量自己的脉搏,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
晨脉搏---也称基础脉搏,指早晨刚醒,未起床时测量的脉搏,锻炼后第二天晨脉搏每分钟提高8次以上,则可能运动量过大,如变化不大,则运动负荷合理。
安静脉搏---静坐、无病、没有运动没有工作,即相对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脉搏。
小学生每分钟大约80—85次,成人大约72次左右,运动员比较低。
运动脉搏---运动结束时立刻测量的脉搏,也称“练习脉搏”,每分钟122次以内,说明运动负荷小,140---160次说明运动负荷适当,180次以上则是大负荷。
课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自测运动脉搏教案中班反思
自测运动脉搏教案中班反思在学习自测运动脉搏的教案中,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实践性的活动,通过自测运动脉搏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也意识到了自测运动脉搏的重要性。
首先,自测运动脉搏是一项非常简单却又非常重要的健康检测方法。
通过触摸自己的脉搏,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率和血液循环情况,从而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脉搏有时会比较快,这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是否经常运动、饮食是否均衡等等。
通过自测运动脉搏,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健康问题,也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其次,自测运动脉搏也让我意识到了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很少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开始主动了解一些健康知识,比如如何保持心脏健康、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等等。
我意识到,只有拥有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自测运动脉搏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责任。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脉搏比较健康,而有些同学的脉搏则偏快或偏慢。
这让我明白,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也需要我们自己来关注和照顾。
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医生或家长来照顾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自己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定期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通过这次自测运动脉搏的活动,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开始主动了解一些健康知识,比如如何保持心脏健康、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等等。
我意识到,只有拥有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责任,需要我自己来关注和照顾。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运动与心跳》教案.doc
《运动与心跳》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习脉搏与心跳的关系、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评价任务: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
(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做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
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两个实验。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摸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实施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板书设计:运动与心跳一、测量脉搏和心跳二、实验探究脉搏和心跳的关系三、小资料:了解心脏和血管。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教师:李秀蓉【教材分析】《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
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
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
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XX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
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
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
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
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
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
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
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
顺利完成安静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
7.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学生自学讨论小辞典与知识链的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依据熟知的生理知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假设,通过对小辞典与知识链的自学与讨论,学会对脉搏的形成认识与心率的关系。
】
8.探究“运动状态与脉搏变化的关系”的方案设计,请将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逐一完成。
――善导,促思,精讲。
每小组选择一运动状态,并进行这一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活动①.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②.活动完成后,立刻测脉搏,测量者在自己记数的同时,感觉脉搏与安静状态比较,有何不同。
③记录员记录
④.计算员对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小组成员自测脉搏,并感知自己脉搏恢复正常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内两次脉搏的变化,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评互评中成长。
】
9. 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活动: 交流数据,交流结论。
设计理念:【知识的获得,有时需要对数据加工处理,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师:我们通过探究实验证实了:运动可以改变脉搏。
除了运动以外,还能在什么情况下能改变脉搏的变化?比如情绪、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
学生:根据自已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来回答。
――促思,系统,巧练。
设计理念:【学习的新知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
】
10.课堂检测:针对问题设计练习题。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回答。
)――巧练。
11.对学生提出希望
师: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
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既简单,而又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
正常脉搏节律规则,搏动力量均匀,手指按下时有弹性感。
一般情况下,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快10~20次。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时则脉搏减慢。
发现脉率增快或减慢,脉搏的节律不整齐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我们也可以课下查阅一些资料,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指导我们生活。
设计理念:【让知识指导生活,让知识优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