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 培养学生的小数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法2. 小数的写法3.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小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 讲解小数的读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并进行练习。

4. 讲解小数的写法:通过讲解小数的写法规则,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写法,并进行练习。

5. 小数的意义:通过讲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为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适用于西师大版教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 培养学生的小数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读法2. 小数的写法3.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位置与方向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位置与方向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位置与方向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描述、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2. 方向和距离的确定3. 位置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位置的相对性,方向和距离的确定。

2. 教学难点:位置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位置。

提出问题: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位置的相对性a.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如教室里的座位、地图上的城市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关系。

(2)方向和距离的确定a. 介绍方向的概念,如东、南、西、北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c. 介绍距离的概念,如米、千米等。

d.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3)位置的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寻宝游戏等。

b.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位置的相对性、方向和距离的确定以及位置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 ....................................................... 1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 ....................................................... 5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 ........................................................ ................................................. 15第四单元:角 ........................................................ ........................................................... .............. 27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 ..................................... 34第六单元:1 / 3相交与平行 ........................................................ ......................................................... 54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 ................................. 57第八单元:可能性 ........................................................ ........................................................... ...... 75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 1~3 页例 1、例 2。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是按照《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育部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四年级学生使用。

本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涵盖了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知识内容。

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四则运算、分数、面积和容积等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和应用;2.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分数的加减运算;3.了解面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安排如下:1. 单元一:数的认识和运算•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学习数的加减运算;•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

2. 单元二:倍数和约数•学习倍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学习约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进行倍数和约数的相关练习。

3. 单元三:形状与位置•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点;•学习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相关的几何图形练习。

4. 单元四:单位换算•学习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基本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相关的单位换算练习。

5. 单元五:分数的认识•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分数的简化和扩展方法;•进行分数的认识练习。

6. 单元六:分数的加减•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应用;•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7. 单元七:面积的认识•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面积的计算规则;•进行面积的认识和计算练习。

8. 单元八:容积的认识•学习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容积的计算规则;•进行容积的认识和计算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独立学习能力;4.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包括教材、习题册、电子课件等,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7页,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店,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现在要买2千克水果,要求苹果和香蕉的单价相同,请问应该怎么买?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计算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4. 例题讲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计算,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旁边附上相关例题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1)56+34×2(2)75×875×82. 答案:(1)56+34×2 = 56+68 = 124(2)75×875×8 = 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上的随堂练习和课堂小结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试着举例说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至关重要。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和应用四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所有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1. 第一章:数与数的运算 2. 第二章:数字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关系 3. 第三章:图形与图形的关系 4. 第四章:长度、时间、质量和容量 5. 第五章:简便的计算方法 6. 第六章:数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数与数的运算1.学习目标: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学习内容:–了解整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步骤:–导入新知识,引出整数的概念;–讲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通过示例演示运算过程;–练习题的讲解和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下节课作业。

第二课:数字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关系1.学习目标: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数量关系。

2.学习内容:–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了解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步骤:–导入新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数字的整体关系;–练习题的讲解和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下节课作业。

第三课:图形与图形的关系1.学习目标:认识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

2.学习内容:–了解基本图形的属性和分类;–掌握图形的相似性和关系的方法;–运用图形的相似性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步骤:–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图形;–讲解图形的属性和相似性;–练习题的讲解和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下节课作业。

第四课:长度、时间、质量和容量1.学习目标:学习长度、时间、质量和容量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

3.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思维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和练习。

2.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示范、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介于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是两部分之间的分隔符。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法:小数的读法和整数类似,遇到小数点要读作“点”。

写法:小数的写法通常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个部分,用小数点分隔。

例如:0.3,0.5,1.25等。

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与整数类似:(1) 小数的加法按小数点对齐,相同位置的数相加,不足的补零,最后再把整数部分相加。

例如:2.6 + 1.47 = 4.07(2) 小数的减法先把减数变成整数位相同的数,再按整数的减法规则进行计算。

例如:5.4 - 1.8 = 3.6五、教学流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和化简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讲授通过课件或黑板板书的形式,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读法和写法,并针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计算方法和技巧等。

3. 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走动在课堂中,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练习。

4. 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展开讨论。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西师版四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班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进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

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化生活,感知特性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解决基本的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问题
3. 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简单的几何工具来绘制基本形状
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整数的加减
1. 加法和减法的基础知识
2. 垂直算式的编写和解决问题
3. 实际问题解决:对于一些日常场景中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第二单元: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
1. 比较和估计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
2. 标准单位:米、千克、毫升和秒
3. 实际问题解决: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和几何
1. 基本形状: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
2. 几何工具的使用:尺子、直尺、量角器
3. 实际问题解决:如何从真实场景中识别和绘制基本图形
上课形式
1. 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教师提供辅助
3. 学生进行个人练,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提供实际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评估方式
1. 日常课堂表现
2. 学生手写作业和练
3. 测验和考试
教学资源
1.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数学教学PPT
3. 数学练习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

教材可分两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然后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体会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运算。

教材力求将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难点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3.关键(1)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建议1.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例1的教学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通过图中的信息来理解题意;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应该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2.教学例2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算法:(1)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2)算式里有小括号,应怎样算?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或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西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年级:四年级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至第70页,主要讲述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的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相遇问题。

2. 学生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如何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正确地解决相遇问题。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小明和小华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5米,小华每分钟走6米,问他们5分钟后会在哪里相遇?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例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1)画出示例的情景图,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人行走的距离和时间,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关键。

(3)引导学生列出式子,解答相遇问题。

2. 让学生尝试解决其他相遇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讲解。

三、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1. 画图展示情景2. 观察距离和时间3. 列出式子解答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4米,乙每分钟走5米,问他们8分钟后会在哪里相遇?答案:他们会在出发点相向而行,8分钟后在出发点相遇。

2. 请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其他相遇问题,并给予解答。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相遇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够通过画图和列式来解决相遇问题。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

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西师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并能熟练运用。

2.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读写方法3. 分数的加减法4. 分数的乘除法第二单元:小数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加减法第三单元:平面图形的面积1. 长方形的面积2. 正方形的面积3. 三角形的面积4. 梯形的面积第四单元:统计1. 统计表的认识2. 条形统计图3. 折线统计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2. 小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3.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4. 统计方法的应用(二)教学难点1. 分数的乘除法运算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3.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4. 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划安排18周完成。

第一单元:分数(4周)第二单元:小数(4周)第三单元:平面图形的面积(6周)第四单元:统计(4周)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完成质量等。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目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和题练,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主题和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主题:1. 乘法和除法- 认识乘法和除法符号- 计算简单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利用乘法表快速计算2. 小数和分数- 认识小数和分数的表示方法- 比较和排序小数和分数- 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3. 长度和面积- 认识不同单位的长度- 测量物体的长度- 计算简单的面积4. 时钟和日历- 读取和记录时间- 使用时钟解决问题- 明确日期和时间的概念5. 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数据并制作图表- 读取和分析图表- 研究基本的统计概念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巧。

- 小组合作:学生将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和问题解决任务,以促进彼此的研究和合作能力。

- 游戏和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 个别辅导:对于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将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作业和题练:布置适量的作业和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测试和考试: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个人项目,展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和研究活动,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 教科书:《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将作为教学的主要教材。

- 题册:提供丰富的题和练,巩固学生的数学技能。

- 图表和模型:使用实物模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在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互动研究体验。

家校合作家长在学生的数学研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支持学生的研究:- 家长会议: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讨论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第 1 课时数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例 1~例 3,第 4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 100 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引入新课:1 / 3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 100 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回顾旧知出示小棒,单独 1 根, 1 捆 10 根, 1 捆 100 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 1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一, 10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探索新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

(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西师大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全册教材由西师大版出版。

我们将在这个单元里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吧。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二章“有趣的图形”,其中包括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且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重点则是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图形的特征。

2. 讲解:讲解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解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解释。

3. 练习: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定义2.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3. 例题的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根据具体的图形和数据,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同时,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汇总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汇总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汇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与运算2.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3.量的计量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解决问题教案一:数的概念与运算第1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数,那么千以内的数你们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

2.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千以内数的特点,如数位、数位顺序等。

(2)通过实例讲解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3)进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P35第1题。

第2课时:千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那么千以内的加减法你们会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内容(1)通过实例讲解千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P40第1题。

(2)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40第2题。

教案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

2.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平面图形的特点,如形状、大小等。

(2)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P67第1题。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运用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那么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运用。

2.教学内容(1)通过实例讲解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P72第1题。

(2)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72第2题。

教案三:量的计量第1课时:长度单位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计量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

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4)尝试解答。

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

)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

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

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5)反馈。

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不同点: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三步运算。

相同点: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

[点评:利用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来迁移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放手让学生尝试后再讲评,重视了学生说运算顺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从而让学生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

]2.完成“试一试”。

50+75×4-90 360÷40+13×8订正答案时,让学生板演出第2小题的两种书写格式,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用第(1)种书写格式比较简洁。

(1)360÷40+13×8(2)360÷40+13×8=90+104 =90+13×8=194 =90+104=194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做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说出运算顺序: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 10+(120-96)2.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反馈。

3.练习一第2题。

(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先要算到大象的年龄,再与狮子进行比较。

(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4)反馈计算结果。

4.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

[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学生计算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尝试去列综合算式解答。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反思:第2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2,第2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的重要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其运算顺序的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65×4-80 320÷80+16×4请两名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导入新课。

如果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没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2,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70×(91-715÷65),这道题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小括号。

)(1)学生自主学习。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有两步计算,又该先算什么呢?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完成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书写。

(2)交流算法。

括号里面有几步运算呢?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有两步,应该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当括号里还没有算完时,括号就要照抄下来,不能丢掉。

70×(91-715÷65)=70×(91-11)=70×80=5600(3)即时练习:说一说课堂活动第1题第2列的运算顺序。

100-(62+540÷18) (288-24×5)÷28(4)讨论: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结: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点评:利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迁移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2,让学生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小括号在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1)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请同学们先按要求添好括号后,再认真检查,你添好小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是否与题目的要求一致?(240-40)×2÷5 (240-40×2)÷5(2)集体订正完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3)讨论:为什么两个算式中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都相同,而计算出的结果却不同呢?(4)学生交流得出: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

3.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第7页内容:括号的由来和作用。

(1)学生自学内容。

(2)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1:最早的小括号出现在哪年?(1544年)预设2:最早的大括号出现在哪年?(1953年)(3)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括号?了解这些括号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在语文或其他书上见过括号,表示多音字注音用中括号,表示生字注音用小括号等。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顺序就不同,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

2.练习一第5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出错的理由,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3.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按要求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4.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

[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又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既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教学反思:第3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第1,2,5题。

【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展台,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

请同学们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60-80÷16×3 15×40-360÷12 247-(17+180÷6)说一说,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小结: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