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实例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ppt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问题研究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复兴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大规模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更好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会议上指出,对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继承村庄的文化背景,保护村庄的景观并塑造村庄的自身特色,使人们能够看到山,看到水,记得住乡愁。
尽管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村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发展乡村,使其能够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1.2 传统村落保护的热潮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村落,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四个部门于2012年9月,联合成立了一个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专家委员会,在会议上,决定将以前的的“古村落”名称更改为“传统村落”,以反映传统村的文化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组织了对我国传统村落的首次调查,经过多个地区的初步评估和推荐,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并认定,具有重要安全价值的第一个重要64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其中江西省33个,包括所研究的南昌安义古村群罗田村;2013年8月,公布了中国传统乡村名录中的第二批村庄,共计915个,其中江西省有56个,2014年11月,公示了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共计994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36个;2014年11月,宣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村庄,共有1602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50个;2019年6月,宣布了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的第五批村落,共计2666个传统村落,其中江西省有168个。
目前正在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庄。
在继承我们的农业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村落正在逐步建立。
它不仅是历史记忆,而且还包含文化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例析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
例析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1 绪论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环境与人类文化经过长期积淀的外在表现与特征。
聚落是人类以前比较普遍的群居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战乱不断,使得人们经常迁徙,因此防御和安全被看作是聚落选址的重中之重,大多数聚落则是选择在交通闭塞、地形险峻的山地。
然而,任何聚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文化观念、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使得聚落的空间形态发生了改变。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意蕴历经岁月积淀的外在表现和特征,因为它具有习惯性和传统性,不管它在形态上的变化有多大,它的深层结构还是顽强传承了下来[1]。
本文以临贺故城里面相关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故城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与阐述,总结临贺故城聚落的景观形态构成以及具有的优势景观资源,从而重视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
1.1 临贺故城临贺故城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街镇,它由大鸭、西南、五协、寿峰、香花五个聚落组成,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
临贺故城包括旧县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东古城等四个城址、六大古墓群、寺庙二座及宋代营盘一处,其中有大量代表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捕厅等。
临贺故城历史记载清晰,有许多历史文物遗存,城郭保存依旧完好,其延续时间长久,具有可观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务院已批准临贺故城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2 传统聚落传统聚落是人类智慧的集结,其经过历史不断的冲刷,进而完成了蜕变,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与聚落景观。
聚落文化是人类文化生态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需要充分认识其存在的形态以及发展的规律,从而认识到保护这种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
当然,在实践中对其的研究不可急躁,以科学的和对人民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去开发、研究、利用和建设,使它的可持续发展来维护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
2 临贺故城传统聚落的概述2.1 自然地理环境临贺故城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介于大鸭、西南、五协、寿峰、香花等五个聚落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之间,并处于贺江流域中段,而贺江的两条重要支流临江河和大宁河则在这里交汇。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特色及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特色及保护利用村落作为聚落初始原型中的重要形式,研究它对城市发展有深远意义。
本文从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等方面阐述江西省吉安市陂古村的空间形态及艺术特色,分析保护陂古村的不利因素,并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标签: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特色;保护从原始时代的树巢土穴到村镇再到城市,没有聚落的概念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的建筑活动。
村落在中国传统社会聚落体系中所处的层次较为基础,是聚落初始原型的一种。
研究它对当今村镇、城市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建设的要求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村落数量众多,但是随着城镇膨胀,大量古村落遭到破坏。
如何对现存古村落进行合理保护利用显得愈发重要。
1 陂古村空间形态、艺术特色陂古村地处江西省庐吉泰交汇点,有“庐陵文化第一村”的美称,村内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研究从本源入手,探寻其生长的记忆,使村落的发展脉络连续而清晰。
1.1 村落空间形态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认知意象分析中认为,城市空间环境是可识别和可意象的[1],并概括出城市意象的五要素即:路径(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Landmark)等。
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人对空间认知的基本框架,整个村落的布局是该理论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1.1 边界——传统外立面。
从陂村来看,实际上是以传统建筑的立面来提示空间特色。
陂村建筑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但仍保留众多精美绝伦的门楣石刻,青砖马头墙线雕琢细致,外墙窗框和门框清一色的用当地一种叫红石的材料勾边,“古色”与“红色”相得益彰,与巷道围合形成一种具有丰富、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空间环境,体现古村落的特色,加深人们对其认知。
1.1.2 区域——村落。
身临古村落,便有回到旧时领略故人风采的意境。
不仅是看一眼,而且是深入其中之后,获得一种心理和生理感受。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导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空间层次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以期加深对中国传统聚落的理解。
一、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传统聚落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交需求,相对集中地聚居在一起的地区。
根据聚落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传统聚落分为农业聚落、工业聚落、商业聚落等。
本文主要关注农业聚落,因为农业聚落在中国传统聚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整体布局、建筑群落和单元空间。
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传统聚落空间的特点。
1. 整体布局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是指聚落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组织方式。
中国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紧凑布局:传统聚落基本上是呈现出“三合一”布局,即村庄、田地和水系的紧密结合。
这种紧凑的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交流,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2)中轴线布局:很多中国传统聚落都采用了中轴线布局,即村庄的中心轴线上有主要的建筑和道路。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3)环境适应性:传统聚落通常会考虑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规划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和丰水情况。
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聚落的布局也有所不同。
2. 建筑群落建筑群落是指传统聚落中由许多建筑物组成的聚居区域。
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形式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形式多样,既有木结构的传统民居,也有砖石结构的府邸和寺庙。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传统聚落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2)分层建筑布局: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通常采用分层建筑布局,即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第六部分实例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ppt课件
1.3 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 社会,文化的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性是其 中的要旨之一。因此,在新农村规划中对村落 传统的保护和延续就显得意义重大。
11
• 2、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解读
12
2.1传统村落精神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五千年农耕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炎黄子孙的灵魂骨髓中都有一种深厚的乡土 情结。人们谈及所谓“落叶归根”,广大的传统村落 就是扎根的载体之一,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是游子的精神朝圣地和皈依地。
界。心理边界在平原地区尤为明显,这是由于 村落建筑的竖向感与其周边农田菜地的水平感 的鲜明对比而凸现出村落的边界,村民由远及 近总可以感知这种领域感。紧凑的空间形态布 局是形成清晰边界的前提。紧凑布局既有利于 节约土地,又有利于凝聚力和领域感的形成。
37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2、共用设施 共用设施是促进人们交往的有效手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 经历了从彻底拆除、部分保留到恢复重建的发展过程, 不少城镇在这个历史性变化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就在人们反思城镇建设的得失之时,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高潮又将来临,成千上万来自城市的规划师 们已经带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志,奔向无数的乡 村”。
• 在规划师的“丁字尺”与“三角板”下,传统村落中 的乡土文化能否逃过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所经历的劫难, 是规划师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3
1.2 村庄建设现象
﹖ 4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昨 天
今 天
5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典范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38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以三河古镇为例◎王菲 陈振华摘要:传统的村庄建筑,是文化的积沉淀。
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特征。
以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村落空间;部落;空间形态;建筑特色一、三河古镇传统村落发展概况(1)三河古镇概况。
三河古镇,历史上又称为鹊渚、鹊尾(渚)、鹊岸,三河是我国历史文明上著名的古镇,也是国家5A级的游览地区,它地理位置处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偏南的地方,古镇总面积大概在2.9平方公里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聚落影响因素探讨。
①自然因素。
(a)地理情况对乡村部落的影响特别突出。
平原地区部落比较集中,规模大,部落房子布置顺序工整。
并且山中的很多的房子大多数使用的是石质建筑,从当地获取原材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部落外观;山中的部落大多数范围很小,并且部落房子分布比较乱。
(b)每个省份雨水的大小会影响到房子建成的形状,在城市中或许不太明显,这在农村体现明了。
在降雨比较多的地区的房檐比较长,房顶上积累的雨水可以更好的排出,使得雨水冲刷不到墙;从房檐口看,华南地区房檐口向外突出很多。
(c)在高温地区,部落房屋的墙体比较单薄,房间相对比较大,窗户相对比较小,可以达到防中暑和降低温度的成果;在低温地区,部落房屋的墙壁比较厚,房间相对比较小。
然后就是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聚合。
(d)部落大多数都是尽量的紧挨着水边,尤其是有生活用水的地方,即便在我国大部分的湿润地区,部落分布也受到水源的影响,在供水充足、水网稠密的地方,部落比较集中,范围也比较大。
②社会因素。
(a)道路是对城市的创建有很大的影响。
(b)政治中心、军工、宗教、军工要塞、边境口岸,为举行宗教活动、都会影响到现代城市的选择。
(c)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二、三河古镇传统村落空间解析(1)底界面。
街巷的底界面,狭义上一般指地面,广义上主要是指街巷居民户外活动的路面以及一些附属的外部环境[1]。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_课件1
村聚落,有许多是靠近交通运输干线的。
当代乡村聚落有一定的非农业活动,在有些村镇,工
非农 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乡村聚落与商业贸易也存在着
经济发 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少乡村聚落因地方性商贸活动而形成
展水平 和发展。因此,村镇分布的形态与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密切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区域②形成一个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如 果在 区 域 ④ 形 成一 个 集市 , 交换 时 的主 要 交通 工 具是
________。
解析:集和街市的根本区别是商品交易场所是否有定居的商人和 农民。集市是农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 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也就 是这个商业中心的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集 散。交换时主要交通工具类型与交易场所的性质有关。第(1)题,从 位置上看,图中四个区域只有①有居民定居。第(2)题,区域②位于 河流和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第(3)题,区域④位于河流中,交 易时的交通工具是小船。
相关。
社会文
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传统习俗等对乡村聚落
化 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成因
[核心点击]
分布特征
成因
多分布在人口 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流和物流
比较多的地方
靠近交通运输 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也有利于信息的交
便利的地方 流和传播
靠近地方
有利于居民办事和购物,政府本身也是一定的
有。
2.这段文字描述的是________集市景观 ( )
①综合型 ②专业型 ③批发为主 ④零售为主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课件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课件第一讲:一、引言我希望,今天是乡土建筑的节日,我们的乡土不再被摧残和鄙视,受到关怀和善待。
关于我的乡土情节。
干草车…田园牧歌…屠格涅夫…不喜欢乡土,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审美观,原因是我们不了解真正的历史。
胡适: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冯友兰:人只能知道写的历史,而真正的历史是永远不知道的为什么不讲?——因为内容需要更新。
为什么要讲?——因为即将“天下无村”矣!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天地之间诗意地栖居。
西方城市?——pk——中国乡土?我是乡下人?我们的乡土社会通常被定义为是传统的、落后的、蒙昧的。
然而这是可笑和无知的理解。
我们这里很穷,吃饭基本靠党,穿衣基本靠纺,娶妻基本靠想,用钱基本靠抢!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为什么羞愧?澄清盛世的中国乡土与乱世的中国乡土。
“盛世乡土”的概念——乡土的魂是礼。
乡土世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半。
乡土文化应成为大学文化、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讲解不是简单描述所谓“依山傍水、层次丰富…”城市的文化是唯一吗,是高品质的吗,有可能是另类“文化沙漠”。
为什么不能重新铸就乡土的魅力?什么是高品质的享受、审美与快乐?是高尔夫?沙滩?赛马?出国?(空虚!苍白!)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和快乐?——不在占有…(后面在皖南实例回答)乡土建筑研究最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乡土文化。
乡土建筑研究是我们诗意的家园。
“木本水源”的概念(清凉寨堂匾的启示)——中华文化大树的根——血脉联系的文化我建议“慢一点”。
因为现在的一切都太快了,太没有锤炼了,快餐文化下,没有美。
不注意对自己生命存在的关照,没有幸福。
好东西需要花时间酝酿。
越久的东西,越有价值,越有魅力。
慢一点的生命体验,才有美,才有开心,才有幸福,生活的质量才高。
山中才一日,世上已数年——道理是什么?是说生命的体验其实是喜欢“慢一点”——把时间分成一分一秒来有滋有味地体验。
生命就可以延长,就是所谓“神仙”。
传统村落景观意象营造中空间形态的解析
意的理念。然而意境的发生并非创造这一单向通道的 , 还包括主体的体验过程 ,村落景观意象元素的创建 , 终将 由受众主体认知进而感知。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 来 ,真实的 自然知觉经验 ,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 ,感 觉元素的拼合体则是人为的堆砌 。因为整体不是部分 的简单总和或相加 ,整体不是 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 的各个部分则是 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 的 ,由此笔者认为村落景观意象的营造 目的在于以物 境引发意境 ,重点各构成因素在有效且合理的整体空 间环境中建构。
2.村 落景 观意 象 的构 成
(1)景观之 “意”—— “意”为景观的精神内涵 。 传统村落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当地居民及城市游客。对 当地居民来说,景观精神 的要义在于归属感 。“久在 樊笼里 ,复得返 自然”是城市居民对乡村景观 向往的 最佳写照 ,因而他们对精神的侧重点在于回归 自然以 及归隐。村落景观意象的审美需求可以归纳为地域性、 乡村性,以及对 自然本真的追求。
探讨传统村落景观意象 的营造为起点 ,进而深入研 究意象营造 的空间形态构成问题 。同时选择浙江深澳村作 为调研 对象 ,分析其空 间 的组合关系 建立村落景观意象空间的框架 ,并提 出框架构建 的原 则。
【关键词 】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空间形态 【中圈分类号 】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w-]1 008—9675(201 8)05—01 97—06
美 术 与设 计 J FINE ARTS& DESIG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B_05
艺术 创作 与 实践
197
建 筑 、道路 、水系 、 俗 等 ,这部 分要 素能够 体现 乡 村的地域性特征,以及 乡村义脉的传承。其中村落地 形 、空 问格 局 、建 筑 、道 路 、水 系等 要 素构 成 了利‘落 意象 空 间 。
《中国传统民居》课件——4-中国传统民居解构及运用
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一般为两进以上的院落。有的院落可以达到四列五进,形成长长的纵向轴线。四合院内院由二门起 到正房止,这个院落的平面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常有游廊围绕四个拐角处,联系垂花门、厢房与正房。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流线有以下三个特点:
中国传统民居 的构成元素
综观民居的建筑空间,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对室外空间的向往、依赖与营造。无论是纯粹的室外空 间还是半室外空间,以及室内空间对大自然的依赖,其间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意识,一种对自然的执 着追求,一种对和谐的渴求。这些老房子,不只是建筑形态,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自然界的魅 力使得古代中国人无处不在选择与它的直接接触、沟通和交流。游离于古镇老街,漫步于山寨村舍, 在独特的空间中,感悟独特的意境。民居被赋之以灵性、赋之以生命。
中国传统民居 的构成元素
室内空间
这层层转合的空间区域,使局部和谐于整体,整体包涵于局部,造成了内部空间的平衡得体,是 民居室内空间整体分隔与局部和谐的多样、复合、统一的有力表现。无不是空无一切,而包含着深刻 的有。无是对有的更高发现。民居空间中,需要人用心体味的“无”,较之让人直观明了的“有”, 更具震撼,更易让人融入其中。这种感觉是没有任何所“有”的框架束缚的。所以“有”是“表诠”, “无”并非不诠,而是“遮诠”。人们往往会在一种虚空间的无中体会到实空间的有,让人体味到空 是一种意境,一种心灵体验。
※ 例如,北京四合院,住宅大门位于东南角上,门内迎面建影壁使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就民居室内的“有”、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不必死记,只要了解。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乡村聚落:
乡村是包括农村居民点、农业用地和相关设施在内的广 大乡村地域,其中的农村居民点称为乡村聚落。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集市:
集市是集和街市的统称,集是指乡村地区定期或不定期 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吸引 附近的农民和商人集聚定居,形成街市。
棋盘式街道
基本要求 3、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展要求 结合案例,分析乡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
1、从课堂教学角度讲,老师应结合案例分析乡 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强调案例教学。 2、从学生学习(以及应考)的角度,应结合案 例来理解、掌握这些内容。 3、考试会怎么考?请老师们考虑,是不是会在 提供案例的基础上考相应的知识、原理。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3、理解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教材中对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已有总结(五 点)。 对这些特点应结合具体案例作深入的分析,真 正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 比如:分析杭州城市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教学要求
发展要求 结合案例(最好运用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图),分 析城市布局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
多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或特殊的(如水稻生 产区)生产类型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多分布在山区或地广人稀的新开发地区
重点二:活动一
分组活动:结合书本图片,说说这些乡 村聚落的形态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密集型乡村聚落
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在旱作农业区,一条或几条农村大道连接着田间 地头,联系着周边地区,居民为了耕作和外出的 便利,都将住宅建在大道两边。
216.传统村落的形态原型解析
传统村落的形态原型解析陈倩婷摘要:传统村落形态原型是构成村落空间形态的要素及其组织状态,有着稳定的结构特征与形式常数,是村落营造过程中遵循的传统和受认同的历史经验。
将传统村落形态的不同层次、尺度的要素及其结构形态,与原型关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形态中都有着自己的“原型”,它是维持传统村落形态长久稳定表现的“基因”,并使得地方传统村落具有地域性风貌特征。
在这样的认识下构建传统村落形态原型适应新环境需要的方法和策略,将村落形态原型介入村落发展保护规划以保障村落文明延续,这是传统村落形态适应性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
本文将“原型”落实到村落空间形态中进行解析,认识原型作用的对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其在村落形态历史演化过程中重要作用,用以指导后期提取和应用村落形态原型。
关键词:形态原型,传统村落,村落形态1 村落形态原型的内涵与演化形态原型是村落形态在不断被居民认识和调适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空间结构形态和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
在人类尚未具有具体的概念意识以前,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先天的能力,指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类营建出最原始的房屋、逐渐形成聚落的过程是在其意识成熟稳定以前,集体无意识造就了最开始的一切,因此这段时期形成的原型是最为原始和普遍的,是所有人类营造原始聚落共有的特征。
而当历史经验通过身体(包括本能)转换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之后,便存在了形式上的地域差别1。
1.1 传统村落形态原型发生于自然原始时期, 当人类开始与自然相接触时,集体无意识占思想的主要支配地位。
在最开始,人类对于自然是敬畏和崇拜的,表现在民族图腾的绘制、祭祀仪式的产生、对日月星辰的仰望,对其他空间的向往而产生的神话传说等,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展现出敬畏的姿态。
比如,在远古的东巴文化之中,我们可以从居民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他们对于“蛙”的崇拜,他们眼中的蛙不只是一种生物,他们将其视作一种庇佑,这是完全出自于他们对青蛙的直观了解,并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村庄建设现象
﹖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昨 天
今 天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典范
明天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1.3 几点思考
村落是我国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造就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村;
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
历史文化名镇(村):一般保存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并且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完整地反映一定历 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现状均具有一定规模,其 中大部分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保存完好。 村落传统保护的现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评 选
1.3 几点思考
村落传统保护现状的局限性
历史文化名村只是中国数量庞大的自然村落中的极小一部分;
一般村落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和历史文 化名村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完整载体,在体 现村落传统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广大的一般村落是传统文化的基质,而优秀的历史文化名村是 其中的精髓。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只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上,那么失去了传统文化基质的历史文化名村就变成了供人欣赏 的花瓶、盆景。
村口
村落建筑的引导与控制
•规划布局仅仅是村落建设的一个方面,村落中最基本的民 居建筑因为数量巨大而直接决定了村庄的面貌。 •村庄规划中,不能只重视村庄的平面布局,不能仅仅是建 筑选型的方式,甚至建筑选型也迎合地方官员、农民求新 求洋的心态。 •保持地域传统特色,并非是追求复古,而是在把握传统文 化精髓的基础上,提炼基本元素,提升传统意象的表达方 式。 •要保持和延续一个地区原有的村落特色和面貌,必须要对 村落建筑的形式、色彩、材质等进行控制,对农民的需求 进行引导。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2、共用设施 共用设施是促进人们交往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公用设施中有的已丧失原有功能如祠堂、宗庙, 戏台等。有些共用设施虽仍使用至今,但因新技术的 运用其功能已弱化; 血缘关系的弱化则使村民的和谐关系面临着挑战,加 速了邻里关系的淡化。规划应有意识地设计共用设施, 通过设置文化娱乐中心,老人之家,青少年中心等共 用设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
1.1 背景
•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 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 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 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 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历史的教训
图5 初溪土楼群-集庆楼
5、风水及民俗信仰
•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 的选址、村落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 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 • 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它是 村民根深蒂固的认同产物,就象血缘和地缘一样是连 结村民间的纽带。
图6 龙胜县金竹壮寨风水树
•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吸取城镇历史街区 保护和建设的教训,守住中国传统文化 与国际化趋同、乡村文化与城镇文化趋 同的重要防线。
4.1维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
• “村落从选址开始,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与环境的适应 和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山水 格局,沟渠阡陌,护坡池塘,林木坟茔等景观元素,都 使乡村生态系统维持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
公共服务中心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3、邻里空间 • 村落中的交往空间往往是村民自发形成的,如 河岸井旁、村口树下、巷道宅前等。 • 河岸和水井边的交往行为是源于共用设施产生 的;而村口是村落对外的出入口,是村民和外 来人员经过的地方,人气较足,且往往在村口 种植有大树,具有乘凉的条件;巷道、宅前的 交往行为常常是因日常生活行为而随机发生的。
• “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 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梁漱溟
•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人与自 然、人与人的和谐,“理性”对待自然是为“达理”, 讲究人与人的和谐是为“通情”。 • 这种“通情达理”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传统村落的“理”,表现在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共 生关系上和建筑组合的秩序上;传统村落的“情”是指 “基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以宗法观念为核心的村落中 人们和谐生存的社会关系”。
1.3 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 社会,文化的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性是其 中的要旨之一。因此,在新农村规划中对村落 传统的保护和延续就显得意义重大。
• 2、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解读
2.1传统村落精神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五千年农耕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炎黄子孙的灵魂骨髓中都有一种深厚的乡土 情结。人们谈及所谓“落叶归根”,广大的传统村落 就是扎根的载体之一,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是游子的精神朝圣地和皈依地。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 经历了从彻底拆除、部分保留到恢复重建的发展过程, 不少城镇在这个历史性变化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就在人们反思城镇建设的得失之时,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高潮又将来临,成千上万来自城市的规划师 们已经带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志,奔向无数的乡 村”。 • 在规划师的“丁字尺”与“三角板”下,传统村落中 的乡土文化能否逃过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所经历的劫难, 是规划师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外围住宅组群
3、 院落
前院式
后院式
内院式
侧院式
前后院式
半公共院落与私密院落
街巷与院落空间关系
院落水平组合形式
院落垂直组合形式
3 、院落
4、 理水
4、 理水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1、清晰的地域边界 • 相对清晰的地域边界可以是物质边界或心理边 界。心理边界在平原地区尤为明显,这是由于 村落建筑的竖向感与其周边农田菜地的水平感 的鲜明对比而凸现出村落的边界,村民由远及 近总可以感知这种领域感。紧凑的空间形态布 局是形成清晰边界的前提。紧凑布局既有利于 节约土地,又有利于凝聚力和领域感的形成。
4.2延续传统的空间肌理
延续传统村落中“街巷——组群——院落—— 建筑”的空间序列 这是一种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 人空间”渐变的过程。
1、 街巷(道)
特色街巷
1、 街巷(道) 设计新村
1 、街巷(道)
贯通式街巷
尽端式街巷
转折式街巷
1、街巷(道)
梳理旧村
2、 组群
核心公共中心组群
6 村落建筑的引导与控制
民居
结语
•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有序的人与 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传统村落是中华五千年文 化的积淀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乡土文化和村落 精神的丧失为代价。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是保护我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中国人乡土情结的载体, 是人们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空间形态整体性
• 4、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新农村规划思路
• 在村落文化和村落面貌日渐趋同的今天,保护 与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关乎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落叶归根”与“精神家园”的归属与 依托。
•
• “中国农村建设的出路应该立足于维护中国固 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乡土重建’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图7 广西侗族村寨鼓楼
• 3、如何传承传统村落精神
在传承传统村落精神的基础上,融合新的影响因素,对 影响现代村落空间形态的因素进行梳理,图示如下:
宗族观念 弱化的传统因子 防御需求 风水思想 空 间 形 态 影 响 因 子 生态意识 强化的传统因子 民俗信仰 地缘关系 秩序空间、整体村落 安全空间、亲密关系 环境意识、审美情趣 生态、景观意识 文化认同 领域空间、共用设施 地缘关系领域性 新理念 新融入的因子 新技术 交通、公共设施 文娱、交往、教育 生态景观完整性
4.1维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对策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首先从整体环境入手,对构成乡村
景观的要素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保护内容和目标。
自然要素——包括水体,山体、风水林、名木古树
人工要素——包括古建筑、古井、古村落等。
在乡村总体规划阶段,划定出景观维育区,实行空间
管制,对重要因素进行保留和维护,避免在新农村开 发建设中受到冲击。
1.3 几点思考
令人担忧的趋势
小区化的形式,笔直的道路,排列整齐的农民别墅(公 寓),不伦不类的仿欧式建筑形式,炫耀着自己经济发展 的成就。
对一些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关 注,而对于一般村落改建、扩建中对其传统的保护和继承 往往被忽视。 我们在感叹先前的“造城运动”破坏了城市的历史传统, 批评“千城一面”的同时,却又在大规模的“造村运动” 中在乡村重复做着同样的事。
2.2传统文化对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 1、自然意识
• 村落从选址、空间整体布局到群体组合、单体建筑的 空间结构等,都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意识。Leabharlann •图1 广西三江座龙寨
2、伦理观念
• 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 的空间意识(居中为大)。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 体,大多占据村落的中心位置(图2)。建筑的群体组合
往往强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图3)。
图
3 灵川县大芦村
3、地缘关系
• 村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较强的内聚 性和排它性,村民间具有共同成员感和共同归属感。 共处地理领域和共用公共设施是促进无宗族关系村民 之间深入交流的两大主要因素。
图4 丽江古镇某水井旁的生活景象
4、防御需求
• 群居的特性除了宗 族和血缘关系外, 很重要的目的是出 于防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