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空间重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蒙太奇重构
肖薇朱霞
摘要: 内外环境的剧变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价值取向分化共生的作用使得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模式面临更替,从强调遗产的稳态转向承认空间变异的必然性,通过人为干预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求解传统村落空间多维属性的矛盾成为规划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重新审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系,以空间叙事学为理论基础,以蒙太奇为主要方法探究传统村落叙事空间重构的必要性及策略,通过“解译提炼—蒙太奇重构—文化耦合”介入传统村落空间秩序组织,解读其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整合梳理日益混乱和失去特质的村落空间秩序。以经典结合现代的时空演绎协调村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调整传统村落空间的成长路径实现村落遗产稳态与空间变异性的动态平衡,在空间重构中寻求传统村落空间复兴的生路。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叙事蒙太奇重构
1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重构背景
1.1传统村落空间的叙事性
特定时间留存的空间性存在是历史叙事的动机,也是历史事件、集体记忆、文化认同的时空容器,这使得空间本身成为一种叙事主体。村落是空间的聚合体,各空间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空间的物质客观性和精神主观性成为理解复杂丰富的人类生活,解读地方历史印记和文化个性的媒介,使传统村落文脉可以借由物质形态被阅读和理解。良性的村落空间应当能够增强文化延续、持续种族生存、增加时空关联性、激发个体成长,实现村落空间对村落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的表达。
1.2传统村落叙事空间的演变
近年来,传统村落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变,引起村落空间演化模式的显著更替。以人口产业发展与观念转变为主导的内生动力以及城市化、体制改革、旅游驱动、政府调控为主导的外部驱动共同推动传统村落发展轨迹的演变。伴随其中的是村落功能演变并促使传统村落空间的现代性转型。基于多元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分化共生刺激乡村聚落空间由过去的“同质同构”转变为“异质异构”,村落格局、要素、结构的组织关系呈现加速变动,提出
了人为干预传统村落空间演化和空间重构的需要。
1.3规划师角色转变
伴随传统村落空间演化模式由居住主导、保护主导向开发主导的转型,规划师的角色也从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者转向传统村落的解译者和重构者。
解译:传统村落恰似一本历史古籍,历经数代人书写注记,或经折损,或有增补,不同时代的叙事叠加,留下卷帙浩繁、错综交叠的存本,其历经岁月更迭洗礼的文法未必能被现代读者阅读和理解,规划师于传统村落的时空解释过程正是经过整理、抽离来修复并转译史书的过程,将蕴藏其中的线索情节整理成为逻辑清晰、具有可读性的文本,这是村落空间组织有效延续和全面表达的前提,也是实现传统村落动态有机传承的前提。
重构:传统的村落保护模式强调遗产的稳态,忽视空间的变异性,使保护对象陷入困顿。为寻求传统村落空间复兴的生路,通过介入传统村落空间秩序的重构来调整传统村落空间的成长路径以协调村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规划师面对的新课题。
2传统村落叙事空间重构的意义与理论方法
2.1传统村落叙事空间重构的意义
规划师对传统村落空间的重构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意义:
1、文脉表达。设计师在时空维度上对穿梭在空间网络中的特定代码进行编排重组,以时空剥离整合梳理日益混乱和失去特质的村落空间秩序,以重构实现新旧空间秩序的整合,为地域文化在村落空间组织中全面表达和有效延续提供方法依据;
2、特色凸显。历史文化空间网络是村落特质最直接的反映,整合空间文化资源是塑造村落形象特色、延续村落文脉生命力、保持地域文化持续动态演化的有效途径;
3、活力激发。传统村落的生长是一个具有时间向度的发展过程,存在有形与无形、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多元交织。以时空剥离整合认知传统村落空间的演变,统一历史要素以重构历史文化空间网络,通过经典结合现代的时空演绎注入活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2传统村落空间重构的理论方法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旨在对叙事主体建立一个时空二重性的叙事空间,并以此作为手段,通过传统村落的可读性,具有可读性村落要素的聚合营造村落意象。借由外在空间结构和蕴藏其中的演变脉络,结合承载其上的物质和意识双方面的空间结构,为从全新角度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创造了可能。
蒙太奇:蒙太奇意为构成、组合、装备。电影术语中意为剪辑、组合,按创作构思,将镜头有机剪辑,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组成具有思想内容和艺术性的叙事情节。空间设计中强调对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进行空间编排,提升空间的意义与表现力。
3传统村落叙事空间体系构成
传统村落空间的演变具有强烈的时空二重性和典型的叙事特征,其非物质空间要素作为隐性的记忆,与物质空间要素共同构成村落复杂的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载体来分析说明叙事主体的时空二重性,将传统村落的叙事空间可划分为物质叙事空间和非物质叙事空间。
3.1物质叙事空间
从宏观、微观层面把握村落的物质叙事空间结构,以“核”、“轴”、“架”的角度分析叙事空间的形态特征。
“核”:村落空间网络结构中连续性的交接点,呈现明显的中心聚集性和标志性,占据或统领一定的空间领域,是村落故事的发生场所、村民生活形态的主要载体、空间的趣味所在或景观要点,包括实体主导的空间、互动活动集聚的叙事场所和视觉中心。村落的节点空间通常产生在广场、街巷结合或转折处、公共建筑入口等,如城门门楼、广场、宗祠、文庙等标志性历史建筑物或构筑物等。作用在于承载物化的历史、文化、记忆场景。
“轴”:村落历史发展的脉络特点决定了其叙事空间往往表现出依托轴线发展的趋势,且叙事要素随历史推进在空间上不断叠加,表现为空间要素性质功能的线性集中。叙事空间根据时间线索和因果关系连接为逻辑严密、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强化了叙事空间的连续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最终形成历史空间的线性情节。传统村落中的“轴”空间通常表现为街、巷、路或沿河湖水系、自然地形的线型肌理,并依托叙事轴线纵向发展形成轴向辐射带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