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
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 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 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图示的两处驿站 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 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 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 驿站在我国古代运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在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 站担负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特定的网络 传递与网络运输。 • 封建君主是依靠这些驿站维持着信息采集、 指令发布与反馈,以达到封建统治控制目 标的实现。 • 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 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是否有 异曲同工之美。
不易消散,可孤烟直冲云霄,最为醒目。由于烟燧常
wk.baidu.com
用狼粪作配料,“狼烟”遂成了“烟燧”的代名词。
• ②烽火:烽火台往往是就地取碎石块、黄土垒筑的
墩台。如遇敌情,白天燃烟称为“隧”,夜间点火叫 做“烽”,故又称“烽燧”或“烟墩”。烽火台的历 史比长城还古老。明朝的烽火台称为烟墩、墩台。每 座墩台都有房屋,住守士卒5——6人,多则30人,设 “燧长”。烽火台上必须有一人登台瞭望,若擅离职 守,贻误军情,将要受到重罚。遇到敌情时,除了放 火、燃烟,还要放炮。燃料中,要加上硫磺、硝石, 使炮声和烟火同时发出,使敌情得以快速准确传递。 对于施放烟、炮的数量,也有明确的规定。敌来百人 上下,放1烟1炮;500人左右,放2烟2炮;千人以上, 放3烟3炮;5000人以上,放4烟4炮;万人以上,放5 烟5炮。为使烽火台的士卒记住,还把这个规定编成 《传烽歌》,教士卒背熟。当时,只消几个时辰,就 能把千里之外的敌情传到朝廷。朝廷即可根据敌人数 量制定对策,调兵遣将,迎击敌人。
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内容
1、认识符号 2、理解符号 3、语言符号 4、非语言符号
• 一、认识符号
• 1、符号与传播
• 在传播活动中媒介所运载的其实是各种不同的符 号,受众所接受的也是各种不同的符号,通过对 符号的解读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完成对 信息的分享过程。
• 郭庆光说:“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 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 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 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 达和传递。”
• 3、古代的符号传播
• ①烽火台:烽火台,俗称烽堠、烟墩,系古代重要
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是古时的通讯设施,通过燃 放狼烟来报告敌情。
•
烽火台建在便于瞭望的山冈上,孤立分散,因年
久失修,多已不存。如果稍加留意,还能看到一些残
存的土墩遗址。
•
“烽火连天,狼烟遍地”,人们形容战争常常这
样说。“狼烟”是指点燃狼粪放出的烟,飘得很高又
• 1882年,根据当地一位名叫诺莫的居民解释,这些图像表达的信 息是:1、讲话的人右手指自己,左手指示要出发的方向;2、举 起桨来,表示乘船;3、右手托住头表示睡觉,左手高举一指表 示过了一夜;4、图中有两个小点,表示在一小岛中有两间小屋; 5、更向前进;6、又有一个小岛;7、右手托头,左手伸出二指, 表示过了两夜;8、用鱼叉去叉左手方向的海豹;9、海豹;10、 射箭;11、两人乘木舟归来;12、回到自己家中。它的全部意思 是:“我乘船到那个岛住了一夜;又到了另一个岛,住了两夜。 捕了一头海豹后与同伴乘船回家。”
• 2、原始社会的符号
• ①岩画是古代人类描绘和凿刻山岩上的图画。
古代先民采用石制、金属工具〔也是使用矿 物颜料绘画的〕,将自身的原始宗教信仰、 生产、生活场景描绘或凿刻在深色岩石上。 岩画采用平现布局、二度空间构图,它以质 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 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 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以此来表 达思想,感受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心灵祈 盼和精神信仰,再现了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游 牧先民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古代当地先民生 产生活状况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写照。是一种 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为 “历史的语言”,美术界认为岩画是“艺术 之源”。 • 岩画是古代人类创造于地上的文化遗存,它 从远古走到今天,从洪荒迁入殿堂,变换了 时空。通过形象的展示手段,使岩画的文化 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 • 岩画如诗,抒发出古代游牧民族人与动物互 为依存、休戚相关的朴素情感,以及先民们 热爱生活迷恋草原的赤诚情怀;
• ②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 的岩画遗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 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 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 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 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 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 距银川市区56公里的贺兰口岩画风景名胜区, 是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地。这里山势峻峭, 风景如画,山泉四季不竭。在山口内外分布 着5000多幅岩画,其中人面像岩画就有700多 幅。它以其表现形式丰富、分布区域集中、 文化内涵深厚、距离中心城市近而名冠世界 岩画之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 ③爱基斯摩人的符号:我国著名新闻学者任白涛在《综合新闻学》 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研究了人类原始形态的新闻传播情况。生活 在原始公社时期的阿拉斯加因纽特人(爱基斯摩人),常常用图 像来传播信息,有一幅刻在木板上的图像(如上):
• ③孔明灯:是汉代发明的 一种用于军事讯号的灯。
•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 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 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 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 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 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 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 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 种灯笼为孔明灯。
•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 福之用。每逢上元佳节, 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 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 福年年。
• 贺兰山绵延500里,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 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 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 娱舞、繁殖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 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 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 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 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 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