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1001

合集下载

科普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特征

科普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特征

科普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特征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是地球上存在的自然条件和地理要素的组合。

它们包含着地球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地利用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展开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和地理要素的集合,它强调的是地球表面的物理条件。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的因素。

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展开受制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面的形状和地表的物理特征,它涉及到地势的高低、海拔的变化、山脉的分布等因素。

地形地貌常常以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等形式存在。

地形地貌对于交通、农田、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2.气候气象气候气象是地理环境中与天气有关的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因素。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气候分带性明显,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地球上的植被类型、生物种类等。

3.水文水文是地理环境中与水有关的因素,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地球上有广阔的海洋和众多的河流,它们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降水,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运输通道。

4.生物生物是地理环境中与生命有关的要素,包括植物、动物等。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分布存在差异,这与地球的气候、植被和地形密切相关。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5.土壤土壤是地理环境中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要素。

地球上的土壤种类繁多,与气候、植被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对于农业生产和地质资源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理特征地理特征是地球上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和地球表面的特点。

地理特征包括陆地、水域、资源分布和地理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它们展示了地球多样化的景观和特殊的地理属性。

1.陆地陆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大陆、岛屿、半岛等要素。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宇宙中最独特的星球之一。

地球的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水体、陆地和生物等要素。

初中一年级地理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本文将依次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陆地和生物四个方面,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一、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它还调节地球的气温,使地球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之地。

大气层还产生了风、云、雾等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美丽的景色。

二、水圈地球的表面有大量的水分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这些水资源形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圈的变化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的生存。

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水圈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例如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形成等。

三、陆地地球的陆地主要由地壳、地表形态、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表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特征。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层。

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的陆地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并了解植被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四、生物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令人惊叹,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在地球的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调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初中一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同学们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总结: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水圈、陆地和生物四个方面。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4、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这一特性在控制水体温度分布和 垂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气温急剧下降的夜晚,水面上较重的 水层向水底沉降,与下部水层更换,这种循环过程使得溶解在水中 的氧及其他营养物得以在整个水域分布均匀,当水体趋于一种稳定 状态,水底温度是4℃,在这一层中水生物可以幸存。 5、冰轻于水。冰的密度比水小,只有0.92g/m3,可以浮在 水面上。这一特性对水下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气温降 低时水面结成的冰会沉入水底,从而导致整个水体完全冻结,给水 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三、地球各圈层的发育
主要经历的阶段: 水的出现 (38亿年前) 生命的出现(起源于海洋) CO2的放出 含氧大气圈的形成(16亿年前) 生物圈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碳酸盐岩石风化)
§2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一、人类与大气圈
逸散层
热成层
大气圈的结构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1.对流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最下层,平均厚度为12km,是大气圈中 最活跃的一 层,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水平运动。对流层中水 汽和尘埃含量较高,雷电、雨雪、云雾、霜、雹等天气现象与过程 都发生在这一层,对人类影响也最大。通常所指的大气污染就是对 此层而言。对流层的另一重要性质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其平均递减率为-6.5℃/km。
4.热成层 热成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又称增温层或电离层,温度随高 度增加急剧上升,到约1000km高度时,白天温度可达1000~ 1750K。该层空气分子在各种射线作用下大都发生电离,成为原子、 离子和自由电子,电离层之名因此而得。
5.逸散层 逸散层位于热成层之上,也称外大气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 大约延伸至800km的高度。这里大气极其稀薄,地心引力微弱,大 气质点之间鲜有碰撞。有些运动速度较快的质点完全摆脱地球引力 而逸入宇宙空间。

地理学认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学认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学认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学科,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态、结构、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特征,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态、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生态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呈近似于椭球体的行星,其直径约为1.28亿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4亿米。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约占全球面积的30%,而海洋则占据了其余70%。

这种表面结构的分布不均衡也导致了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多样性。

二、地球的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陆地和海洋。

地壳主要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厚度较大,约为30-70千米,而海洋地壳厚度较薄,约为5-10千米。

此外,地壳上还存在构造性地貌,例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这些地貌特征也是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的一部分。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点的气候条件综合体现。

气候与大气环流、地球自转、地形地势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气温高;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温度适中;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冷,年温差大等。

这些不同气候类型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样化。

四、地球的水文地球上的水文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水体。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湖泊则是地球表面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冰川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之一,对于地球的气候和地形演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地球的生态地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对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态系统则包括珊瑚礁、深海生态等,其中海洋生态对全球气候调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2讲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2讲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吸收对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组分,有毒害作用
2000年9月6日,南极上空 的臭氧层空洞
南极洲极为罕见的珠母云因 臭氧层空洞被破坏
南极臭氧洞成因科学假设
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的自然现象 火山活动的影响 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人为活动的影响—如氯化物的排放进 入大气平流层层
台风云系
太平洋上的漩涡云
人类到底还能承受多少?
第二讲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Ecosphere or Earth System Lithosphere Atmosphere Biosphere Hydrosphere
第一节 大气圈(Atmosphere)
空气是地球自然物质组成中最轻的物质, 它包围着固体地球,成为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 层,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赤道上方高 42000千米和两极上方高28000千米的高空仍有 大气存在的痕迹。
地球的大气环流
低气压(低压)——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围指向中心,气流由外 围向中心辐合。 高气压(高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围,气流自中 心向外辐散。
风向决定污染物扩散的方 向,风速决定污染物扩散 和稀释的快慢和程度。
低 压
第二节 水圈(Hydrosphere)
水圈一般是指地球上被冰雪、液态水 和水汽所占据而构成的壳层。 水圈的上限可视为对流层顶,下限为 深层地下水所及的深度。
2-2 水圈(Hydrosphere)
基本概念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 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 断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 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 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浮游藻类的异常增 殖,形成“赤潮”。

第一章 地球环境

第一章 地球环境
–该项研究的远景展望是: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 为8· 3亿吨,以人均500—550公斤计,最大人 口承载量为16· 6亿和15· 1亿。
“最大人口”:以维生经济水平或温饱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衡量最 大人口,是一种生存标准而非发展标准、是一种养活标准而不是 养好标准。 “适度人口”:小康,不止是生存。也就是说,综合考察委员会 所选的人均占有粮食500—550公斤的标准应该 “适度人 口”的标准,或者说是用接近后者的标准来看土地的最大人口承 载力,结果导致了最大人口的偏低估计。 所谓养活标准,大致是说:每人每天膳食的基本需要量为2400千 卡热量、75克蛋白质和65克脂肪。食物结构(一年)是:口 粮213公斤,肉类25公斤,蛋类10公斤,奶类6公斤,水 产品9公斤,蔬菜120公斤,植物油和食糖各8公斤,大致折 粮390—400公斤。
20亿年前,细菌、蓝藻出现,光合作用-O2 16亿年前,氧积累--氧化性大气,臭氧层 12亿年前,真核细胞 5亿年前,海洋无脊椎动物 4.5亿年前,植物顶囊蕨登陆 2亿年前,哺乳类动物
200万年前,人类出现
二.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地球各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1. 大气圈 臭氧层、氧气、二氧化碳 2. 水圈 如果没有水,那么这个星球上不可能有今天人 类的生命和其他一切生物的存在。 人体内的水按重量计算占有60-80%。 据生物医学界的估算,人处于困境、没有食物 的条件下,只要有充足的水,生命可维持10天 以上,甚至在一些记录中达到一个月之久。
老债新帐叠加共存
1900
粪便污染 SO2、颗粒物
2000
微生物污染 耗氧有机物
温室气体 黑碳、气溶胶 有机金属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光化学烟雾 酸雨 重金属 氮磷富营养化 垃圾

地理环境基础知识

地理环境基础知识

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所存在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球形状、地壳构造、气候和气象、水资源和土壤等。

一、地球形状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

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地球表面的地势变化、气候分布以及洋流和风的运动方向。

二、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球的地壳构造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即板块构造理论。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型板块,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和变化规律,它受到地球纬度、海洋、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了解气候和气象对我们预测天气、合理安排农作物生产和规划城市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是指河流、湖泊和地表蓄水等,而地下水则是指储存在地下的水资源。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

五、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可供植物生长的颗粒状物质,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土壤在农业生产、森林资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种类、性质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土地利用方案。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对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规划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地球形状、地壳构造、气候和气象、水资源以及土壤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因此,加强地理环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

2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 地球的主要特征§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表面特征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Atmosphere 、Hydrosphere 、Biosphere ) (一)大气圈和大气环流影响的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是靠近地表对流层中的空气。

对流层空气的温度湿度,是气候的主要标志,不同气候条件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不同。

同时空气的流动——风是直接的外动力。

成分:N 、O 2、CO 2、H 2O2 . 大气环流对流层空气温度受地面辐射的影响: 地面T ↑ 高空T ↓赤道T ↑ 两极T ↓大气环流: 赤道—— 高温、低密度的气体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 两极—— 低温、高密度、气体沿地面向赤道运动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各伟度上线速度不同,赤道最大(1600公里/小时)两极为零,此差异造成运动物体受偏向效应(偏向力)。

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物体的力。

结果是沿前进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大气环流非正南正北。

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南半球,左岸侵蚀。

(二) 水圈和水的循环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咸水、淡水)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蕴育了生命,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陆地、海洋中的水由太阳蒸发至空中,再经降水回地表。

从这个意义上水的循环,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褐”。

(三) 生物圈包括水圈及地表生存的生物,甚至地下—几百~—3KM,仍有微生物。

生物的出现在水、气圈形成之后(地球年龄46亿年,大量动物7-8亿年)。

生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一方面自身作为动力参于,另一方面间接改变环境O2、CO2含量,影响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地表特征100KM(臭氧层) 55KM(平流层) 10-16KM(对流层) 0 1. 范围:包围着固体地球两极半径b 6356.863KM面积: 5.1×108K M最高点: 8848.13m 珠峰最低点: -11033m 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 海71% 陆29%(二)、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 大洋盆地、 洋中脊1.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为海水覆盖。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山麓耕地、牧场
06
D
基本结论: 山地垂直地带性复杂程度取决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和山地的海拔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垂直地带性明显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2、非地带性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 于(A:②→③→④);B:③→⑤→⑥)
A:②→③→④
产生的原因是
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
⑶ 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水分差异大
⑷自然带③分布
温带季风_

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
的变化,
巩固练习: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表层和大气圈的底层。
举例说出生物对其它圈层的影响?
拓展:生物圈与土壤圈
……
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04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03
低纬
中 纬 度
高纬
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理想大陆”自然带示意图
体现:纬度地带性
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有非地带性表现吗?
北回归线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 温带季风气候 (2)水热 水稻 光照热量 水 小麦和棉花 光热 草场 灌溉(绿洲)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

认识地球环境的基本科学

认识地球环境的基本科学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
01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大规模、长时间的气流运动,包括三圈环
流、季风环流等。

气候类型
02
根据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可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多种类型。
气候变化
03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包括全球变暖和极端
天气事件增多等。
大气污染与防治
防治措施
加强污染源控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 模式;加强土壤污染调查和监测,建立土壤污染 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 应用,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水平。
05
生物环境
生物的多样性与分布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循环经济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
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 会各界参与环保行动。
谢谢聆听
D
大气环境
02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01
大气组成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比较大。
02
大气结构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 层和散逸层五层。
03
大气压力与温度
大气压力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则在对流层内随高度 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内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治理污染
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 污染源。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恢复受损 生态系统。
02
01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

小学地理地球环境认知

小学地理地球环境认知

小学地理地球环境认知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知,使他们了解和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聚焦于小学地理地球环境认知,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地球的基本特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首先,地球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认识地球环境的基础。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有着独特而多样的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来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有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的地理层次。

同时,还应当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陆地和气候等重要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其次,环境问题是学生认知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

在地理学科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学生应当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并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以及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后果,了解到全球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以及它对农业、海洋生物等的威胁。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

最后,学生应当学习和了解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环境保护不仅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植树造林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出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小公民。

综上所述,小学地理教育应当重视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知。

通过学习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环境问题和探索环境保护措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地球环境,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并通过实践来保护地球环境,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精品课认识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地理特点

地理精品课认识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地理特点

地理精品课认识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地理特点人类居住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地理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地理精品课中关于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地理特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的奥秘。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的水、陆、空三大要素组成了其特殊而复杂的地理特点。

首先,地球的地理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自转使得我们产生了日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公转则形成了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

这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其次,地球拥有广阔的陆地和广大的海洋。

陆地是我们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承载了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活动,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

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它不仅是地球的水资源主要蓄积地,也庇护着众多的生物。

同时,地球的地球内部与地表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特点。

地球内部包含着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它们的运动、变化直接影响着地表的地理现象。

地震、火山、地质构造、板块运动等都是地球内部与地表相互作用的表现,这些地理现象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地理环境,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此外,气候是地球自然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地理特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各异。

例如,赤道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热带雨林分布广泛;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农业发展;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着大片土地。

这些不同的气候特点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区域划分以及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地球的地理特点还包括地形、土壤和水文等方面。

地形是地球表面起伏不平的主要特征,它与地势、地貌、地貌的形成等密切相关。

土壤则是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它们在地球的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持生物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通过对地球与自然环境的地理特点的全面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包围层,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地理特征来说非常重要。

大气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活动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对人类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平流层则影响了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如大气环流和风的生成等。

水圈是地球上水体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雪等。

水圈的循环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环节。

水蒸气通过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使得水从地表蓄积到大气层中,并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

水圈的平衡能够维持陆地上的物种丰富,为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

陆地是地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山脉、平原、高原、沙漠和森林等。

地球上的陆地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

陆地资源包括了土壤、森林、矿产和动植物等。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

矿产是人类工业的重要原料,如煤炭、石油和金属矿等。

动植物则构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类和其他生物相互依存。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于保护地球、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才能找到适合的环境保护方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在了解大气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其次,通过了解水圈的循环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水体环境,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最后,深入了解陆地的特点和资源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土壤,避免土地的过度开垦和破坏自然生境。

小学生的地理探索地球地理特征及环境

小学生的地理探索地球地理特征及环境

小学生的地理探索地球地理特征及环境小学生的地理探索——地球地理特征及环境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并认知我们居住的地球。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地理学的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探索地球地理特征及环境的过程和重点。

一、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具有多种地理特征。

首先,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因此我们称之为“蓝色星球”。

其次,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层次组成,地壳上有大陆和海洋。

大陆是由陆地组成的,而海洋则是广阔的水域。

此外,地球还有各种山脉、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

小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了解到这些地球的地理特征。

二、地球的环境地球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动物、水资源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居住、生产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小学生通过对地球环境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地理学习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适合小学生的地理探索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地图观察法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环境。

他们可以观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地图等,从而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环境。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小学生可以培养对地理变化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

二、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

小学生可以组织班级或家庭进行一些户外考察活动,如参观风景名胜区、农田、工厂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环境变化,培养实地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故事讲述法小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老师或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述地理知识的故事,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

地理初步认识地球的环境

地理初步认识地球的环境

地理初步认识地球的环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地球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上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通过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地球的环境。

本文将从地球的组成、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气候和景观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环境。

一、地球的组成地球是由大约70%的海洋和30%的陆地组成。

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最大水体,它们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区域,而陆地则是海洋的岩石岛屿和大陆构成的。

地球的表面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岩石,这些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这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上的地球表面快速运动,而极地附近的地球表面则几乎静止。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融岩石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地球上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高度和气候系统。

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寒冷气候、温和气候和热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四、地球的景观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景观,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

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它们通常位于大陆的边界上。

平原是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它们通常位于海洋或湖泊周围。

河流是地球表面的水体,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河谷。

湖泊是形成于地壳运动和河流侵蚀的结果,它们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们覆盖了大部分地球的表面。

总结起来,地理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通过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地球的环境,包括地球的组成、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气候和景观等方面。

了解地球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建设美好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 0.35% 0.04% 0.01%
近代人类在其生产活动中,给水圈带来各
种各样的影响:
(1)兴建大型水库;
(2) 大量开采地下水;
(3) 小河流渠道化;
(4) 湖泊的泯灭。
三、人类与土壤圈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供植物生长 与繁殖的疏松表层。即使在岩石出露或流
沙覆盖的地方,也可能有原始土壤和风沙土
第一节 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自然环境: 空气、阳光、水、土壤、岩
石和生物等,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各圈层。
社会环境: 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
建筑条件,如:政治、艺术、法律等。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环境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
和繁衍:大气中有一臭氧层,保护着地球
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侵袭;大气中含有一定
和蓝藻等生物。从此,开始了一种新的生命 过程 —— 光合作用,大气圈中首次出现O2。
距今16亿年前,一个含氧的大气圈终
于形成。O2对大气圈进行了一场“氧革
命”,导致还原性的原始大气逐渐向氧化 性大气转化。O3在高空的积累逐渐形成了 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为更高等的海洋生物进 化和生命登陆创造了条件。
12亿年前 出现最早的真核细胞。 5亿年前 出现海洋无脊动物。 4.5亿年前 在温暖湿润的河口地带,一种 叫顶囊蕨的植物开始登陆。 2亿年前,出现哺乳动物。 今天,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组成了五彩 缤纷的生物界。
的发育。因此,各种土壤在地球表面形成一
个断续分布的圈层,覆盖于岩石圈之上,其
厚度由几厘米至几米不等。
土壤和岩石共同构成了大地,但土壤和
岩石是不同的:它具有肥力,即提供和调
节水、气、热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为植物 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类对土壤圈较严重的影响包括荒漠化、 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水涝,以及土壤污染 等方面。
为水圈。
水的优异的自然性质决定了它对人类 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意义。
(1)水是无色透明的。
(2)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
(3)水的比热大。 (4)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5)冰的密度比水小。
表1—1 地球上水量分布
总水量分布 海水 97.3% 淡水量分布 冰盖、冰川 77.2%
淡水 2.7%
地下水、土壤水 湖泊、沼泽 大气 河流
科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
一般认为,环境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正式形成。美国海洋
生物学家R. 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环境
生态学的诞生。
环境生态学
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任务重点在于
五、人类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是1875年奥地利地质学 家休斯首次引进自然科学的。
生物圈 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由大气圈下层、水 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 成;包括从海平面以下11km到海平面以上 23km的范围。
活跃生物圈:地表上及水面以下各
100m的范围。
四、人类与岩石圈
地球内部从地心向外,分成几个圈层:
内核、液态外核、地幔 和 地壳 。 我们把
岩石圈 看作地壳的同义语, 包括地球最外层
的岩石、风化壳,平均厚度为33~35km。 岩石圈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化石燃料 和
矿物原料。
(一)化石燃料
20世纪以后 , 煤炭才开始占主导地
位。从1920年起开始了能源供应的 “石油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类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保护、恢复和重建各类生态系统,以满足人 类生存与发展需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二篇 环境问题 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
第四篇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第一章 地球环境
第一节 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第二节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数量的CO2,使地表保持适中的温度;地表
上覆盖着一层或厚或薄的土壤,为植物提
供营养和生长的基地。
1965年 J. Lavelock 提出了盖娅(Gaia) 假说: 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 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是靠 生命活动实现的。例如,据粗略估算,地 质史上所有生物的累计总质量是地球质量 的1000倍以类与水圈 三、人类与土壤圈 四、人类与岩石圈 五、人类与生物圈
一、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圈 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
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一)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质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大气 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大气圈的下部,其中50%集中
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此外,
大气中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烟尘、
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
衡,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
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 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 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 题之一。
二、人类与水圈
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 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
环境:是指主体以外的、围绕主体,
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 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环境
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
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
总和。
另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
即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要素构成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关系的
泛生物圈:地表上100m~9km和水面下
100m~11km的范围。
副生物圈:地表上9km~23km的高空。
人类在其历史99%以上的时间里,一
直是生物圈里谦恭的成员。然而,人类进
入工业社会后,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 掌握了可以同大自然相抗衡的力量;处处 以胜利者和占领者的姿态出现,破坏了人 类同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时代” 。
(二)矿物原料
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进入青铜时 代。公元前1600年又进入铁器时代。公元
1709年才进入近代的钢铁时代。
岩石圈是人类所需要的矿物原料和
化石燃料的储藏所,其储量是巨大的 。
但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迅速进 步,对矿产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
原料与燃料行将耗竭。
选修须知
5. 联系方式
• Email:wlzhong88@
• 生命科学学院南楼402室
本 课 程 教 材
参 考 教 材 1
参 考 教 材 2
参 考 教 材 3
1968年12月21日 阿波罗8号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世 界 人 口 发 展 趋 势 预 测
绪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在距地表5km以下,90%在30km以下。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特征,将大气圈 分 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二)地球大气的精细平衡
组成地球大气的成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 稳定组分。前者包括氮、氧、氩、氦、氪、
甲烷、氢、氙等;大气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
三、地球各圈层的发育
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水。这是地
球发育史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生命的出现 是地球史上第二个重大事件。
一般都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
?)
早期细菌通过发酵作用获得能量,并在生
命过程中放出CO2,逐渐改变了原始大气的
组成。
到大约20亿年前,出现了更为进化的细菌
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Ecology
主讲教师:钟伟良
选修须知
1、上课时间为2-16周。
2、注意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3、认真做好作业,在首页下端注明:
–姓名、学号
选修须知
4.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其中:(1)平时成绩 = 作业 + 出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