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为例绘画赏析
凝视与反思——丢勒的视觉探索
凝视与反思——丢勒的视觉探索摘要:绘画是凝视的快乐,是世界自身面孔的第一次展露,是画面为观众打开了最初的凝视之爱。
绘画的快乐在于,面对那些日常之物,我们经常看刭却并不惊讶的事物,一旦被画家按照某种形式置于画面上,却让我们感刭似乎这些事物是第一次来到世界上,绘画,一直是让事物再次出生,让事物以它最鲜明的面孔,以新的色彩与形式,再一次出生到世界上,激发凝视之爱。
伦勃朗说:“无论我画什么,其实我画的是我自己对于绘画的自身理解,是双重的自身理解:我画的是我自己这个唯一的对象,我也同时在画我对自画像以及绘画的自身理解。
”关键词:凝视,丢勒,优郁,反思对于绘画精神目题的追问和苦思,使丢勒的艺术作品中自然显现了某种神性的主题.丢勒的神性理解是人性表达的延伸。
“神学是宗教的表述”,科学难以满足人的中级追问,难以慰藉人的精神。
因此,爱因斯坦对神学目题出言谨慎.保持对不可知事物的敬畏和对永恒的不断思索,人类可能会少一些罪恶、少一些灾难。
丢勒的神性问题,围绕善性和智性展开,这是他生命精神的探寻与超越。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丢勒的神性主题同时隐含了对体衡化和僵硬化了的唯心主义的质疑。
读丢勒的艺术,能够盛受出他精神上的痛感,他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同时又富有悲情的理想主义精神。
唯其悲观,才有深度;唯其积极,才存希望,《忧郁》是丢勒作为伟大画家和思想家的最充分体现,是人类艺术史中将绘画的力量和哲学的深度融为一体的巨作。
丢勒力图在痛苦和磨难中探索生存的真谛。
丢勒的绘画作品中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预言的表达。
而且在他的预言叙述过程中,悲剧性内容扮演着主题性的角色.丢勒的观念也极为恰当的与德国悲剧观念具有某些相似性。
预言不仅是一个修辞甚或诗学的概念,不仅是艺术作品听要体现的形式特点,即用原始的理念影射一个未来概念的比喻方式,而且透露一种审美倾向,一种绝对的,矛盾性的表现方式。
它用修辞和形象表现抽象概念,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有机构成,它指向德国宗教改革中日有的真理内掘。
浅谈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
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
有磨灭他思想上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 与他前期的自画像有所不同。
1642年,萨斯琪亚的去世给了伦勃朗 长,他反而能够以越发纯净的心境面对世
1669 年伦勃朗的《自画像》,是他生
沉重的打击,生活的磨难让伦勃朗的绘画 俗,以越发成熟的情感面对艺术。他在 命中的最后一张自画像。
进入了成熟阶段。由于伦勃朗的艺术追求 1656 年创作的自画像中给我们展示出了
绘画美学 57
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
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
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
有戏剧性。
伦勃朗的自画像通常有强烈的光感和
聚光的视觉,仿佛是来自舞台的灯光效
果。人物是“舞台”的主体,“舞台”即
是伦勃朗任意表现的画布。在他的画面上
所有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艺术形 式围绕着一个主题。他自由地、戏剧性地
56
绘画美学
1629 伦勃朗 《自画像》 1634 伦勃朗 《自画像》 1640 伦勃朗 《自画像》 1657 伦勃朗 《自画像》
闻名于艺坛,这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成 的反对,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伦勃朗不再
对比伦勃朗早期和晚期自画像的服饰
熟的标志。
从伦勃朗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生 命的交织。用生命追求艺术,用艺术延续 生命,这不仅是他用画布承载人生,记录 人生的一种方式,更是他对艺术坚持不 懈、永不放弃的一种追求方式。
叔本华说“当一个人面对镜子时,永 远都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 的潜意识中总会不断的低声提醒自己,那 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我的自我。”[2]伦勃
1660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1661 伦勃朗 《自画像》
人体解剖之美在插画中的体现——以丢勒绘画为例
Vol . 42/No . 24/Westleather人体解剖之美在插画中的体现——以丢勒绘画为例刘双(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50)摘 要: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十五世纪末德国历史转变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画家,也是木版画设计家及版画家,其中以他的版 画最具影响力。
丢勒勒轮廓时 使用较长的先,而表影则是用 的带有弧度的先,版中主体的衬托 运用的平行线%的线条相辅相成,节 明快,虚实得当,相 。
丢勒 着对自然的探索,对写实的 ,在 量的 中和美 品的细节中%使 实中的 与产生尽可能多的 相 %在自然中的“美”和“真实”一直 勒所关心的, 的研究着两者的关系% 了《 比 卷书》,本书在1528 出版,一直 认在文艺 时期的 绘画的 理论%书中 着丢勒对 比例理论的关注, 对不 比例所 出的美感的研究%这本书中对几 的 , 了他之前大量的手绘练习的新的,书中 了丢勒对 比 的研究,对测量 透视的探索%他在 利藏行途中 的大量手稿, 的 记中充分的 着不同于当时那个时代的艺术理念和美 念,丢勒对比例的有着自己的见解%关键词: 解剖;美;;丢勒绘画中图分类号:J218. 5 文献标志码:A 1人体结构的在绘画中的表现1. 1人物“精神”的表现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金银工匠,从小就在自己父亲的工坊里当学徒的他,接受异于他人的训练%而小丢勒绘画天赋的表露或许也与他从小的工匠学徒经历息息相关%小丢勒执着于镜子中自己的容貌结构和肢体动作,当时只有13岁的他 就开始用绘画记录起这些%创作了名为《13岁自画像》的素描作 品,作品中,那充满活力的神情、纯真的面容、精致的头发、细长的手指的表现都得益于他在作坊中的锻炼%而两年后他为父亲创作的素描肖像画更是进一步的体现了他在艺术方面的天赋,画面中生动形象的体现着丢勒父亲的严肃与沉默,就在丢勒的艺术天赋逐渐的被他父亲做发现的同时,丢勒果断被送到了沃 格穆特画室当学徒,继续了学习之路%在沃格穆特画室的学习中他遇到了马丁 2施恩告尔的铜版画,明镜亦不得研究学习逐渐精通了尼德兰自然主义风格% 1492年的巴塞尔是欧洲的书籍 生产的枢纽,丢勒来到了这里,而这时候丢勒的木板画在这里 又相当卖座,至少可以保证丢勒不在为吃穿而烦忧%然而自然灾难、瘟疫、战争席卷了这边大陆,使丢勒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就是在两年后的秋天,丢勒开始意大利的旅行%途中 创造的水彩画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丢勒对古典人体最初的了解也是在这个时候,来源于他对曼泰尼亚作 品的研究%然而当他回到了纽伦堡结婚之后并且开设起了自己的作坊%为丢勒未来成为一位伟大艺术家而奠定基础的正式他的意作者简介:刘双(1994.11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鲁迅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传媒动画专业,研究方向:综合绘画材料在连环画及插画语汇表现中的创新研究%文章编号:1671 -1602 (2020) 24-0127 -02大利之旅%在丢勒的作品之中,最为感动我的当属他所绘画的自己晚年的母亲%这幅画是在他母亲去世前不久创作的,画中的母亲深深的眼窝,高高的鼻子,瘦弱的身形体现出身体的孱弱,也 体现这丢勒对母亲的感情%尊敬、感恩、心疼都在画中迸发出来, 令观者为之动容%《13随岁自画像》,1484年,275 x196m 叫纸上银点素描,维也纳阿尔伯蒂娜美术馆1. 2 对人体结构基础理解丢勒者说技艺高超的双手得益于他早期在父亲的工坊里当学徒的经历%他接触尼德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则是来源于他在沃格特的画室当学 经历%丢 一次意大利 ,就已经拥-127CULTURE AND EXPLORATION 文化与探索有了一定的国际声誉,他对自己的造型能力有着很大的信心%但这也让他的绘画产生了过多的程式化的东西%在丢勒的美学思考中,对人体的“美”和“真实”双重追求被体现了出来%他渴望理想的人体比例,在《裸体女像》这幅画中女人结构清晰的肩部和梨形的身材被着重描绘了出来%他还曾经临摹了安德烈亚-曼泰尼亚的版画《海神的斗争》,这幅画是《酒神和森林之神》的右半部分,而且这次运用了纸和钢笔进行绘画%虽然这幅画在年轻的丢勒的笔下和原作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体现出了勤奋的丢勒对曼泰尼亚的艺术的研究%丢勒通过真实的测量和大量的分析他绘画中的人物,不断的去观察他们,对比他们,努力的去探索与研究着比仮%2丢勒人物画风格的不同发展阶段2.1创造期丢勒在绘画的研究阶段,通过大量的手绘练习,观察和临摹表现出了和当时公认的美术形式的脱离%他努力的大自然中寻找着某种规律,试图用更加直接的方式来向观者展示自己的理解%处在创造期的他素描还是缺乏一些把握,但人物的性格上的描写已经非常突出%从他大量的手稿练习和孜孜不倦的临摹作品可以看出这位未来伟大艺术家的风貌特征%2.2沉淀期自威尼斯归来以后的他创作了一系列的铜版画作品和木刻%这些作品中显示着一位青年画家的探索,它们鲜明的刻画着丢勒对地方特征的描绘,也包括了一些神话的题材%在这些画中体现出了丢勒对裸体绘画的兴趣,也体现出了丢勒在探索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寻找着表现的方式%在1504年完成的《亚当与夏娃》的铜版画中体现出了丢勒把素描中的研究转移到了铜板画上%而他接下来的大量的创作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人物的印象得到的体会与了解的一种表达,他的现实主义也是更上一层楼%削弱了哥特式美术的特征,加强了诠释人文主义因素%丢勒在十五世纪的就是年代完成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四使图》的创作达到了丢勒多年来创作的高潮%丢勒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着后来德国的美术发展%3研究人体结构对绘画的作用丢勒的一生都对艺术,结构,数学和科学充满了兴趣,将科学的理论引入艺术之中%在创作初期的他并没有很高的目标,只是向往能够帮助艺术家解决基础的错误问题%对于丢勒而言,只有通过努力的学习和研究,才能是杰作的源泉,人一定不能跳出自己的思维,创作出一个不存在的美丽的人%《人体比例四书》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丢勒对真实和美在艺术中的意义的思考就体现在这本书中%书中运用的比例学原理精准的描写了然人体的的形象,又由于加入了很多丢勒对于图像插画的美学理念而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书中训练了画家的几何的绘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对于后来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丢勒通过对这本书的创作进一步的加深了对造型和美学的理解%两图为《人体比例四书》插图丢勒的一生对“美”和“自然”的追求孜孜不倦,体现着他对绘画的真实性、理性的追求,同时也向往着感性的体现,追求在绘画过程中的画家的直觉和感受%在大英博物馆的丢勒文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了丢勒为了创作《人体比例四书》的计划,“多亏上帝的恩惠和帮助我可以在这里记下我在实践中的体悟,这些体悟可能会对绘画创作有益,为了所有热爱学习的学生提供服务,或许,通过我的帮助他们可能会对这种艺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是对那些愿意在其中求索的人,可以做的很好;由于我的原因不足以为真正的绘画中宏伟,深远,无限的艺术奠定基础%”⑴《人体比例四书》的创作进一步的体现出了他的理念,加深了艺术家对艺术家的训练的和实践,对当时德国的美学理论有着%参考文献:+1] William Martin Conway,The writings of Albrecht Duller,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e,1968,pp227.128。
倾注在动物画中的爱
倾注在动物画中的爱首先要提到的是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他的作品《野兔》堪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画之一。
这幅画作画于1519年,画中一只野兔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仿佛就要从画布中跳出来一样。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利用精湛的绘画技巧,细腻地描绘出了野兔的绒毛、眼睛和耳朵,使得这只野兔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性。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自然界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热爱。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极度热爱动物和自然的艺术家。
他用自己的画笔将这份爱和敬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无不为之叹服。
除了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另一位备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家就是英国画家乔治·斯图巴斯(George Stubbs)。
他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动物画家之一,其作品《骏马赶鹿图》以其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于世。
他画过许多关于马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骏马赶鹿图》,画中展示出了作者对马的细致描绘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斯图巴斯对马的热爱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完全感受到,他通过对马匹姿态、肌肉和毛发的描绘,表现了对这一高贵动物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成为了学习动物画创作的范本。
乔治·斯图巴斯用自己的画笔,将对动物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融入到了每一幅作品中,成为了动物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艺术家就是法国印象派大师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莫奈的作品以其极富个人风格和宽阔笔墨而著称,而他的动物画作品也同样引人注目。
他的作品《睡莲与日本桥》中,虽然没有描绘真实的动物,但是却通过对水面上的睡莲和水中的鱼儿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界和动物的深厚情感。
他运用光影和色彩,将睡莲和鱼儿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的清幽之境。
莫奈的作品中透露出的对自然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热爱,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由得为之动容。
外美史作品分析
2、米勒的《拾穗》(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1、大卫的《马拉之死》:(1)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表现女性的肉感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
(2)以崇敬的心情表现了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
(3)构图简洁单纯,人物造型追求纪念碑雕像效果,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马拉的形象。
(4)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是画家一生中意义最大的肖像性历史画。
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
四、作品分析,
1、伦勃朗的《夜巡》(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浅谈《丢勒自画像》
浅谈《丢勒自画像》阿尔布雷特·丢勒,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
他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
”恩格斯也曾高度评价过他,并把他和达·芬奇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所产生的巨人。
丢勒是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
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
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
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
《丢勒自画像》(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作为他早期的许多自画像之一,就其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
它完成于1498年,绘于木板上,当时丢勒年仅18岁。
据同时代人著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样子文质彬彬。
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
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
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观赏这一幅《自画像》,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上述形容词中某些可信的成分。
在这幅《自画像》上(52×41厘米),丢勒扮成一个举止潇洒、受人爱慕的青年骑士模样,内穿镶着有色花边的白色百褶紧身衣,外穿滚着黑边的紧袖外套,头戴一顶带竖条黑白格的软缎便帽,手握白手套,肩上披着一件微绿的褐色斗篷,斗篷只用缎带扣在左肩上。
丢了自画像和毕加索自画像长赏析
丢了自画像和毕加索自画像长赏析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同时还是一位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
同时他还精通几何学、数学、宗教和占星术,还懂得当时被看做是“贵族语言”的拉丁语和意大利语。
被誉为阿尔卑斯山以北北方画派的达芬奇。
丢勒早在自己13岁时(1484)就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形象生动、逼真,比达芬奇创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画像(ca. 1510-1515)还要早二十多年。
在其一生之中,共创作了近十幅自画像,包括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等创作手法,其创作的自画像大多具有严整细致的特征,艺术表现力与后来的伦勃朗遥相呼应。
因此,丢勒被誉为“自画像之父”。
丢勒现存的作品有1000余件,包括版画、油画、水彩画和素描。
其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
丢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画像》、《亚当与夏娃》、《海怪》、《启示录》《念珠节》、《基督大难》、《伟大的命运》、《骑士、死神与恶魔》等。
丢勒博学多才,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创立了筑城学理论。
作为美术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学原理,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卓有成绩,著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
在德国,丢勒享有很高的声誉。
自1815年始,全国每年都要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
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乡纽伦堡树立起一座丢勒的雕像。
这是德国为艺术家设立的第一座公共纪念碑。
德国近年出版的有关丢勒的书籍和画集高达数十万册,并翻译成多种文字远销世界各地。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天蝎座),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的作品通常被分为9个时期。
时期的名称尚有争议,大致是“蓝色时期”(1901年~1904年)、“粉红色时期”(1904年~1906年)、“立体主义时期”(1917年~1924年)、“晚期”(1912年~1972年)。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建议收藏)
01乔托《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Giotto1305乔托《犹大之吻》聚焦于基督和犹大之间心理交锋的瞬间。
基督坚定的目光回应犹大的注视,眼神中只有对背叛者的谦卑和同情。
在指控、欺骗和背叛的喧嚣中,基督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怜悯。
乔托首次赋予形象鲜明的人性动机,以及传统绘画欠缺的心理深度与逼真感。
02马萨乔《纳税银》The tribute moneyMasaccio1427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
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
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
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
03扬 · 凡 · 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Arnolfini portraitJan van Eyck1434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描绘阿尔诺芬尼和新妻宣誓的场景,展示出 扬 · 凡 · 艾克 卓尔不凡的传递细节和光线的能力。
夫妇的姿势和不同寻常的细节设置,都有独特涵义和象征性,镜中反射出夫妻背影和画家本人。
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扬 · 凡 · 艾克在此。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世风俗画和室内画的最早先例。
04保罗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Battle of san RomanoPaolo Uccello1440乌切洛名作《圣罗马诺之战》,显示出直线透视法领域的突出成就。
前景是交战双方,后面是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
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强烈的空间效果。
乌切洛首次在理性层面上,探索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不仅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而且使东西方绘画的空间经营从此分道扬镳。
05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Sandro Botticelli1482-1486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
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自画像赏析(上)
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画像赏析(上)在我们新先聚品之前的名画系列中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名家名作了,对画家们的作品有了较为深⼊的了解,但是对这些名作的真正掌舵者只是略有提及但并不深⼊。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新先聚品就将⽤两篇⽂章的时间,通过画家⾃画的⾃画像,带⼤家去探究艺术家们的⼈⽣轨迹。
我们根据年代、风格及地域的多样性每期选择三位画家进⾏赏析(今天我们⾸先为⼤家带来丢勒、伦勃朗以及克⾥姆特的作品)他们都曾⽤⾃⼰⼿中的画笔来描绘⾃⼰,有的扮演了先知的⾓⾊预⾔了未来,有的不得志倾吐⼼中的郁闷,有的揭露对⽣活的态度及体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其他形式的画作更为直接表达⾃我的⽅式,但是⽆论是哪⼀种,我们都希望⼤家可以看到艺术天才们的叛逆,创意,幽默,热情与执着,他们都未曾浪费过⾃⼰的年华,所谓不平凡即在此,艺术的纯真也在此。
1.酝酿的⼈本精神——阿尔布雷特·丢勒不断地创作⾃画像,排除了炫耀的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迷信的因素,将⼈牵涉到的⼼理层⾯引进来,更针对⾃我肖像的特征建⽴各种原型,若问谁是这位⼤艺术的原创者,毫⽆疑问,正是丢勒。
《⼗三岁的⾃画像》丢勒1481年奥地利维也纳艾伯特美术馆丢勒是第⼀位⽤油彩创作⾃我肖像的画家,从13岁起他就开始不厌其烦地描绘⾃⼰,⾯对⾃⼰做最真实的刻画,即使揭露⼈不敢⾯对的部分,那也纯然是⼀个⾃我检视的过程。
在这张图中,我们看到了他童年时的模样,他并未美化⾃⼰,也没有把孩⼦的天真烂漫,从他那下垂的五官、惶恐的眼神、不快乐的脸、待剪的头发、⼤⼩不适的⾐帽,以及指向另⼀端的⼿势,他⽣活的穷困便可想⽽知了。
他⽤诚实的态度及写实的⼿法看待⾃⾝的处境,从贫苦的童年⼀路⾛来的艺术⽣涯,那份成熟与专注,真令⼈不可思议。
《⼿拿特蓟花的艺术家》丢勒1493年法国巴黎卢浮宫22的岁的他,顺从⽗母的安排与安格尼斯·佛瑞订婚,因此暂缓意⼤利之⾏,在那⼀年,他创作⼀幅⾃画像《⼿拿特蓟花的艺术家》送给未婚妻。
无与伦比的一代巨匠德国最优秀的画家丢勒二十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德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2.)A .2 C .1 D .03.( )A4.)A5.,3A a)A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C7.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0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10时的气温数据(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 ①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③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④甲地该月10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0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标号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 )A .1 B.19.)AC10.已知公比不为1,( )A11.)A .D12)AD 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14.在《九章算术》中记载着一道关于“持金出关”的题目,大意是:“在古代出关要交税.一天,某人拿钱若干出关,第123关交所剩”.现以这则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设计如图所示程序框图,则运行此程.15.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18.某数学小组从医院和气象局获得今年1月至6月份每月20.(1(2)(精确到0.01)(精确到整数).参考公式:相关系数x⋅19. 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底面是菱形,(1(2.20.(1(2).21.).(1(2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单位相同..(1(2.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5(2.。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
龙源期刊网 浅析伦勃朗自画像作者:李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摘要:自画像作为肖像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由隐到显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画家自我意识的一步步觉醒。
本文分析了伦勃朗的生平以及艺术家自青年到中年到晚年的自画像作品,伦勃朗的自画像展现他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不止表达他复杂的内心情感,也揭示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体现艺术家逐步觉醒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伦勃朗;自画像一、肖像画发展概况肖像画的产生最初是为某种巫术和宗教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达官权贵和僧侣们的特权。
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说”的长期影响,艺术家作为自然世界的模仿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还没能意识到自我。
中世纪时期,肖像画的发展受到抑制。
最初出现的自画像是画家在绘制宗教画的时候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其中,艺术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要求改变中世纪时期的状况,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自我意识逐步觉醒。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画材的改进和表现技法的完善,自画像也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了自画像的创作,其中以伦勃朗自画像创作最多,且贯穿其一生。
二、伦勃朗生涯简介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
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
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由于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16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从1640年代开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
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基本分为四个时期:莱顿时期(约1625~1631),是伦勃朗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准备时期。
在伦勃朗的第一幅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更符合一个学生形象,朝气蓬勃满怀希望。
解析丢勒的艺术成就有哪些?丢勒作品特点
解析丢勒的艺术成就有哪些?丢勒作品特点作品代表一个人,也是最能让人们记住你的工具。
我们记住一个明星,首先记住的肯定是他的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能让人们记住你的肯定是你的画作。
我们知道丢勒,并认识他便是因为他的作品。
丢勒的的一生有无数的作品,丢勒作品中有哪些代表作呢?丢勒作品丢勒第一部杰出的著作便是木刻组画启示录,这本启示录展现了当世人们对于世界末日到来而产生的无可奈何和充满恐惧的心理。
丢勒用这部作品映射了当下德国的种种矛盾,抨击了当时的现实,表现了民众的心志,有着巨大的精神意义。
骑士、死亡与恶魔,这是他铜版画的又一力作。
有着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利用宗教文学的形象来映射当下德国面临的改革形势。
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手,这是丢勒作品里最著名的素描画。
最初他只简单的把它命名为《手》,可是这幅画所饱含的意义深深的感染了世人,因此这幅画被称为是爱的礼物。
得名祈祷之手,告诉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在背后为我们付出的人。
亚当与夏娃,这是丢勒著名的油彩。
这幅画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较大。
丢勒用中间立场,通过对男女人体的形象刻画,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的一个境况。
丢勒作品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丢勒的自画像,丢勒开启了自画像的先河。
是完整的从小到大的持续的自画像,展现了他不凡的画功,是人物画像的佼佼者。
丢勒作品特点每一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夸张、色彩浓重。
有的朴实简单。
有的则是细致、精确。
还有的富有哲学意义,总是能影射一些东西。
丢勒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优秀而经典的作品。
那丢勒作品特点有哪些呢?丢勒画像丢勒作品给人感觉朴实无华、简单明了。
在他一系列的木版画和铜版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利用简单的线条,统一的刀法让作品显得统一和谐,却又不失大气。
这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出生于工匠之家,受到父亲的影响,让他的创作朴实、简单。
丢勒作品特点就是精确,他也是一位科学的爱好者。
他相信最伟大的作品就是来源于自然,他不断的发现自然、探索自然。
大师自画像赏析
大师 自画像赏析
韩 文 科
【 河北省广平县文化馆 )
【 摘 要】 大量 自画像是这位 巨匠一生的镜子, (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里他的 自 画像看, 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 o 幅左右,其中6 o 幅是 油画, 2 0 幅是
铜 版 画 ,1 0 幅是 素描 。按其 后 来的 遭遇 以及他 变卖 家产等 情 况看 ,很 可 能还 有散 失在 私人 手里 的 自画像 作品 。 ) 人 们能 从 不 同时期他 的 自画像 上 看到他 的生 活境 况以及 精神 世界 的精妙 变化 。
伤 的 曲调” 。在 诗 的最后 一 节 ,诗人 将宗 教和 政 治压 迫放 在一 起 ,用 其悲 愤 的笔谴 责 国王和 教 士的天 堂 是无数 扫烟 囱 的孩 子们 的痛 苦所 构筑 的 : “ 因为 我 显得 快 活,还 唱 歌 、跳舞 ,他 们 就 以为并 未把 我 害苦 ,就 跑 去赞 美上 帝 和 国王 ,他 们用 我 们的苦 难 建成 了天 堂 。” 这 首 诗的本 身 从一 开始 就 充满 了对 照 :当孩 子在 烟 囱里 哭 喊时 ,他 的 父 母倒 去 教堂 感谢 上帝 ;孩 子 小时 候在 野地 里玩 得 快乐 .父 母 却让他 穿上 黑衣裳 去 扫烟 囱:孩 子在 五 月节里 在街 上跳 舞 唱歌 , 以期得 到 一点 施舍 , 父 母还 以为他 没有 受 到损 害 。诗人 用最 简单 的 语言 ,平 铺直 叙 ,然 而 口气 里充满 了嘲讽 :这 种嘲 讽 主要 靠形 象与 情景 的 对 比而加 强 ,其 力量 大过 了 正面 的谴 责 。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
从这 两首 同名 诗 的 内容和 精神 ,我 们可 以清楚 地看 到 从 《 扫烟 囱 的孩 子一 》到 《 扫烟 囱 的孩子 二 》 ,布莱 克走 过 了一段 思想 巨变 和 认识不 断 深化 的道 路 :在法 国大革 命 的冲击 下 ,从 幻想 理想 世界 的 欢乐 到 勇敢面 对冷 酷 的现 实 ,不再 局 限于 看事 物 的表象 ,而要 指 出现实 世 界的 真面 目,去探 讨 产生 贫 困 、存 在 苦难 的社 会根 源 ,反 映 了诗人 的创 作 思想 从孩 子般 的天真 状态 走 向成人 经验 的苦 涩历 程 。 参考 文献 : 『 1 1 罗良功. 英 诗概 论 『 M1 . 武 汉:武 汉 大学 出版社 ,2 0 0 2 : 5 f 2 1王佐 良. 《 英 国文 学名篇 选读 》 ,商 务 出版社 ,1 9 8 3 :6 1 8 『 3 1张 炽恒 布 莱 克一 现代 主 义的预 言 者m, 1 9 8 9 ( 0 4 ) : 1 0 5
言志美术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野兔》——德国画家丢勒水彩画合集
言志美术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野兔》——德国画家丢勒水彩
画合集
丢勒自画像
代表作《祈祷之手》
丢勒原名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他是16世纪德国最着名的画家之一。
他在很小的时就对画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天赋,据说他13岁就能把自己的肖像画得很好。
有人甚至把他和达·芬奇放在同样的地位上,可见他在绘画史上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丢勒一生笔不辍,有很多作品。
他是一位多才的画家, 在绘画、版画、木版画和铜版画设计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野兔》 1502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不可埋没的功绩,那就是1502年创作了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野兔》,在这以前从来没有人画水彩画,最多就是在素描上作些水彩色的补充。
1503《一大块草皮》
真正的水彩画创作是从丢勒开始的,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水彩风景画,虽然他的作品在技法与色彩的运用上还比较简单,但作为独立的水彩画作品与世人见面,无疑是开日后水彩画之先河。
【植物花草类】
《大草坪》1503
【动物类】
《猫头鹰》1508
《鹿头》1514
《兔》1502
《松鼠》1512
《死去的蓝鸟》1512
《蓝鸟的翅膀》1524
《蓝鸟的翅膀》1512
《螃蟹》
【城堡建筑类】
《The Castle at Trento》《The Wire-drawing Mill》《View of Innsbruck》
【自然风景类】
《View of Arco》
【人物类】
《Cupid the Honey Thief》1514。
从丢勒到齐白石——浅析中西绘画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新视觉艺术
2 1 . 005
从 丢 勒 到 齐 白石
一 一
浅析 中西绘 画 中动物 形 象的 异 同
段 革 新
( 京艺术学院 美术 学院 , 苏 南京 2 o ) 南 江 o 3 1 1
[ 摘 要]本 文 通过 对 中西绘 画 中一 些 动物 形 象表 达差 异 的考 察 ,分 析认 为 造成 这 些异 同的原 因主要 是 绘 画生长 的文化 土 壤 、绘 画 手段 和 材 料 运 用 的 区别 。从 绘 画 的本 质 角度 来 分 析 艺术 家 本 身 的 相 同 气息 ,无论 表 达 的动 物 形 象有 多 大 差 异 ,对 艺术 家 来 说 都 是 对 生 活 ,对 自然 的 热 爱和 对 艺 术 的 忠 诚 。 [ 关键 词]中西绘 画 ; 动物 ; 形象 ; 差异 ; 表现方 式
真正的人类文 明开始 以后 ,人类对待动物的态 度由 响 , 但是 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 。 因此两方的动物形象在 原 始时期的恐惧捕杀到 圈养 , 再到现在的保护 , 宠爱 !这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也有着很大 区别。 里 面一切都是人是主宰 , 类可以任意的让动物生或死 , 人 由于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进程 中, 无数可爱的动物们正
笔去描 画 !更喜 欢看 , 看不够 !
比而被 人喜 爱 ! 虽然这些大艺术家来 自于 不同时期 , 不同国家 , 中间
“ 心意”和 “ 情景”材 料 方面 的 区别
西 方绘画主要以油 画为主 , 还有铜 版画 , 水彩画 , 炭
笔和油画刮刀、 画在经加工制作过 的不吸油的亚麻布或其
个人觉得动物形象存 在干 中西 绘画里有几个方面是
存在差异的 :
一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细节,让人惊掉下巴!附作品集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细节,让人惊掉下巴!附作品集油画世界 ArtYouhua——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荷兰画家, (1606-1669)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对于伦勃朗,大家都很熟悉他的作品我们为之惊叹过膜拜的原因之一细节今天,就让他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细节▼【自画像】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
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
有一位理论家计算过,他每年平均画两幅自画像,那么,总数要在百来幅以上。
【自画像2】【夜巡】《夜巡》荷兰画家伦勃朗于164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该画作是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的群像画,画中人物以近舞台剧的形式表现,近处有两人,其一身穿黑军服,披着红披巾,头戴黑礼帽,另一个穿着黄色军服戴着黄色的帽子。
其他人则或持长枪,或挥舞旗帜,或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
该画作在构图上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且明暗对比强烈,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更多高清细节欣赏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
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
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
艺术不是狭义的美,更不是肤浅的真实。
只有美的艺术是空洞的,为追求美而失去内容的艺术,或是“只剩下美”的美,还美吗?如果每日从早到晚艳阳高照,人们便不会阳光有多美好,更不会为日出而欣喜,为日落而惋惜。
什么是艺术,是玄而又玄的问题。
艺术像光,难以捕捉和描述,好事者只能描绘被光普照的万物来彰显它,而爬梳又是描绘的理想方式,于是《美的历程》、《艺术史话》等书籍陆续问世,而《艺术的故事》实为个中佼楚。
贡布里希爵士自不必说,范景中先生对于此书的钟情与使命感令人钦佩。
先生将此书读了15遍,想必感悟颇深。
而取道先西后中这条路径,也定会使先生有郎世宁式的成绩吧。
读罢《艺术的故事》,我的脑海中充斥着一幕幕史诗般的艺术结晶,那些色彩、结构不断地混合、重叠,仿佛DNA在不断地攀升与回归。
从荷马史诗中的克里特岛出发,将尼罗河流域的神迹引向心灵的出埃及记。
拜占庭将希腊的美冰封了起来,它像颗睡莲的种子,避过兵戎、骗过时间,沉睡千年。
直到乔托丢它入水,古莲在罗马人的热泪中晕开千年的绿意,催开文艺复兴的芳芬。
高更的恐惧促使现代艺术越过帕台农神庙的石马,又回到了童年的木马。
恐惧让艺术诞生,敬畏让艺术纯粹,疯狂让艺术自由生长,理性让艺术回归。
这是一首史诗般的交响,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旅程。
消融的雪水茁壮成奔腾的江河,又分身成众多小河,滋养着一方之地。
这些支流有些在“忠于自然”与“理想之美”的冲撞中干涸,有些在“风格”与“主义” 隔绝的湖泊中达到自顾自的丰饶。
阿克那顿的旁门异教、黑暗时期的混乱骚动、宗教改革时期的的艺术危机、法国大革命时期传统的中断…艺术史上那些险些切断脉络的时刻的令人感叹。
出征武士脚踝扭动的刹那,尤利西斯与继母眼神对望的瞬间,教堂墙上的制幻之洞,蒙娜丽莎迷幻的嘴角,暴风雨中空气的重量,阳台上的刺目光线…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韵脚令人震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为例浅谈绘画赏析摘要:本文通过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两幅作品来分析绘画欣赏方面的不同,揭示绘画赏析并不一定要完全的忠实模仿自然,也能达到想要的悦目效果,最后达到提高人们的绘画审美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丢勒;伦勃朗;绘画赏析
以前看画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像或不像,来评判一幅画的好与坏,记得在以前没有学习美术之前是这样的,见到一幅画,有那么一点儿像,就觉得那个人很是了不起,画得怎么那么好。
后来机缘巧合自己也学了美术,那是高中的时候,我还记得有一次轮到自己当模特,给同学们画,有个外号“青蛙”的同学,画得有点像那么回事。
开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后来课间休息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这是谁画的画得好好啊……那时自己也觉得很欣慰,现在的话就不会那样子,虽然不能说是学院派的学习让我们变得趣味一致,但是至少可以说是学院的固定教学模式左右了我们的欣赏趣味。
现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并不能笼统的讲谁画得像就是好的,他还需要形象生动之类的东西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在研究外国美术史的一些资料,其中免不了要赏阅很多的艺术作品,当看到丢勒《野兔》与伦勃朗《大象》这两幅画时颇有感触。
引起了我的一些关于绘画欣赏方面的思考。
西方美术史相对中国美术史而言,更加的侧重于再现自然,讲究写实,但
是我们却不能说西方的绘画比我们的好,就像是上面所说的,绘画需要各个方面的权衡,在欣赏丢勒与伦勃朗的作品时也是这个道理。
丢勒与伦勃朗他们的创作手法——线描与涂绘是素描的两种基本方法。
沃尔夫林指出“线描和涂绘是两种基本不同的视觉方法。
这两者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两种风格其实是由对世界的两种不同看法决定的,它们在审美趣味和对世界的态度方面是不同的。
”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丢勒的画强调存在的价值,美存在于明确性之中;而伦勃朗的画则强调变化的价值,美存在于不明确性之中。
丢勒的《野兔》,有明确的轮廓描写,他很敏锐的捕捉到很小的细节加以表现,并用极其严禁精炼,几乎是用“增一笔太多,减一笔太少”的有序的笔触来描绘,他是以极其科学严谨而又虔诚的态度对待他笔下的事物的。
仔细观察他的《兔子》后会感觉到,形体没有任何遗漏,他总是力求完整清晰的去表现。
相对来说,我们在看伦勃朗的画面时,没有线的感觉,大多是块面的表现。
因为他总是力图去回避那种极度的清晰,在他那里物质的真实存在已经成为了次要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他的画快速、粗略、松散、冲动、浑然天成,因此他的画相对比较主观,形体比较的概括,没有清晰的轮廓线,甚至有些影像是模糊不清的。
丢勒与伦勃朗的画法我都很喜欢,对于那些喜欢“像”的画作的人,只要他们肯对伦勃朗简单描绘一事不是那么的耿耿于怀,就会发现他是无限可爱的,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的表现方法,有些人喜欢自己容易理解的、能深深为其所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他们两人画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们的探究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风格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同,然后造成了他们所描绘出来的画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感。
看完了他们两个的作品,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想法,说因为丢勒的画画得像、画得真实就是好的。
刚刚接触艺术的人往往喜欢赞扬艺术家表现自己所见事物的技巧,他们最喜欢的是看起来“逼真”的绘画,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忠实摹写视觉世界的耐心和技巧确定是值得赞扬的。
以往伟大的艺术家已经奉献出巨大的劳动,创造了精心记录每一个细节的作品,丢勒的水彩画《野兔》就是体现这种耐心的最著名的实例之一。
但是谁又能说由于细部描绘较少,伦勃朗的素描《大象》就必然相形见绌呢?伦勃朗不愧为奇才,寥寥几道粉笔线条就使我们感到大象的皮肤皴襞重重。
但是,对于那些喜欢绘画看起来“真实”的人,主要还不是粗略的画风触犯了他们。
也许他们不是因为被学院派的教育所束缚,他们有着别的什么原因在左右着他们。
也许他们有着某些情节在其中,我们姑且把那些不喜欢大象就讨厌伦勃朗的这幅《大象》的人去掉,这样好像不是那么公平,可是这些人是存在的。
在贡布里希的著作里面
有这样描述:“实际上,我认为喜爱一件雕塑或喜爱一幅绘画都有正当的理由,有人会因为一幅风景画使他想起自己的家乡而欣赏它,有人会因为一幅肖像画使他想起一位朋友而喜爱它,这都没有不当之处。
我们看一幅画时,谁都难免想起许许多多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
只要它们有助于我们欣赏眼前看到的东西,大可听之任之,不必多虑。
只是由于我们想起一件不想干的事情而产生了偏见时,由于我们不喜欢爬山而对一幅壮丽巍峨的高山图下意识地掉头不顾时,我们才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的厌恶,破坏了本来会自画面中享受到的乐趣,确实有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会使人厌恶一件艺术品。
”我个人非常赞同贡布里希的这段话。
假如我们由于爱好美丽动人的题材,就反对较为平淡的作品,那么这种偏见就很容易变成绊脚石。
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领悟,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其实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一幅画,大胆地到画中去寻找,尽量的避免自己的偏见。
因为观赏者永远不可能预先知道艺术家可能要达到什么效果。
艺术家甚至有可能需要一个尖锐刺耳的音符,可能那不是我们所喜欢的,可是他自己却觉得那样做合适,那么我们就要避免自己的这种不良情绪,因为没有任何规则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算合适,谁也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它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由此可见,绘画欣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
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欣赏绘画作品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搞清作品的目的和寓意;其次要注意作品所属时代的文化,第三是注意作品的表现方式,第四从画面的构图(及色彩)角度来欣赏这幅作品。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对艺术史了解而思维定势,也不要因为一知半解就自命不凡,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总会有新的东西尚待发现。
一个合格的画家肯定会利用画中的一切组合因素来为主题服务。
而我们作为观画者应该尊重画家的意愿,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仔细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其内在的和谐;摒弃自己的偏见,不以“真实”为唯一标准,仔细品位,定会有另一种东西感动我们。
参考文献:
[1]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瑞士).艺术风格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贡布里希著(英).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9.
[3]贝蒂·艾德华(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