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_董春香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津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的过程非常缓慢ꎬ且在阿特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诺卡氏菌属( Nocardia)
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
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产碱杆菌属( Alcaligens)
微小杆菌属( Exiguobacterium Collins)
红球菌( Rhodococcus)
欧文氏菌( Erwinia)
革兰氏阳性菌
肠杆菌( Enterobacter)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黄单胞菌属( Xanthomonas)
厚壁菌属( Firmicutes)
根瘤菌属( Rhizobium)
柠檬球菌属( Citricoccu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革兰氏阴性菌
1. 1. 2 细菌降解阿特拉津的机理研究
文章编号:1673 - 2057(2020)02 - 0158 - 07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李 娜ꎬ吉 莉ꎬ张桂香
( 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与安全学院ꎬ太原 030024)
摘 要:阿特拉津是一种常见的三嗪苯类除草剂ꎬ因其具有除草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ꎬ在全世界
大面积且长时间使用ꎬ已对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环境造成污染ꎬ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ꎮ 文章综述了有
阿特拉津 (2 ̄chloro ̄4 ̄ethylamino ̄6 ̄isopropylam ̄
阿特拉津的方法ꎮ
三嗪苯类除草剂中的一种 [1] ꎬ可以抑制阔叶杂草的
阐述了生物法去除阿特拉津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ꎬ
ino ̄s ̄triazine) ꎬ又名莠去津ꎬ分子式为 C8 H14 ClN5 ꎬ是
光催化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
2015年12月第23卷第12期 工业催化INDUSTRIALCATALYSIS Dec.2015Vol.23 No.12综述与展望收稿日期:2015-07-24;修回日期:2015-09-11 作者简介:臧慧敏,1985年生,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硕士,从事光催化材料合成及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臧慧敏。
光催化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臧慧敏 ,武世奎,陈朝军,王美玲,胡密霞(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 要:阿特拉津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已在水环境中大量检出,对生物及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光催化降解法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
综述TiO2光催化剂、经掺杂改性的TiO2复合材料、金属离子及其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对阿特拉津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并展望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
高效的可见光光催化剂还有待开发,以增强对太阳光的吸收和利用,且应考虑将光催化降解法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开发既经济又高效去除阿特拉津的技术。
综述阿特拉津的光催化降解机理,通过对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鉴定,研究认为,阿特拉津三嗪环上的3个侧链经强氧化活性物种·OH进攻,发生烷基氧化、脱烷基化和脱氯羟基化等系列反应,最终被矿化为Cl-、NO-3、CO2和H2O。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阿特拉津;光催化;降解机理doi:10.3969/j.issn.1008 1143.2015.12.003中图分类号:O643.36;TQ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143(2015)12 0970 05Researchprogressinatrazin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ZangHuimin,WuShikui,ChenChaojun,WangMeiling,HuMixia(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010010,InnerMongolia,China)Abstract:Atrazineasahighlyeffectiveandcheapherbicideiswidelyusedinagriculturalproduction.Duetoitsstablestructureandresistant degradation,ithasbeendetectedinwaterenvironment.Alotofatrazinemaycausepotentialharmtowaterandresidenthealth.Comparedwithothertreatmenttechnologies,th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ofatrazinehassignificantadvantages.Th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efficiencyofatrazineonTiO2photocatalyst,TiO2compositematerialswithdopingmodification,metalionsandtheircomplexesandmetaloxideswassummarized.Thedevelopmentprospectsforthephotocatalyticmaterialswereintroduced.Inordertoenhancetheabsorptionandutilizationofcheapsunlight,thevisiblelightcatalystwithhighefficienceneedtobedeveloped.Th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methodcombinedwithotherprocessingtechnologyshouldbeconsideredtoachieveaneconomicandefficientremovaltechnologyofatrazine.Inaddition,th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mechanismofatrazinewasexpounded.Throughidentifyingtheintermediateproductinthedegradationprocess,itwasconcludedthattriazineringofatrazineonthreesidechainattackedbythestrongoxidationactivespecies·OHcausedaseriesofreactionssuchasalkylationoxidation,dealkylation,anddechlorinationhydroxylation,andatrazinefinallywasmineralizedintoCl-,NO-3,CO2andH2O.Keywords:wate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atrazine;photocatalysis;degradationmechanismdoi:10.3969/j.issn.1008 1143.2015.12.003CLCnumber:O643.36;TQ034 Documentcode:A ArticleID:1008 1143(2015)12 0970 0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第12期 臧慧敏等:光催化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 971 阿特拉津(C8H14ClN5)是一种可防除禾本科杂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的三嗪类除草剂,因其优良的除草功效且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高粱、甘蔗、玉米和果园等产区。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环境毒理研究进展
土壤与环境 2002, 11(4): 405~408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ses@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作者简介:刘爱菊(1976-),女,硕士,讲师,从事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研究工作。
*通讯联系人,E-mail: ETI@收稿日期:2002-04-10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环境毒理研究进展刘爱菊,朱鲁生*,王 军,孙瑞莲,林爱军山东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摘要:叙述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及其在生产实践中所存在问题;阿特拉津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降解代谢过程。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阿特拉津的残留分析方法、环境毒理学和微生物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阿特拉津;降解代谢;残留分析;环境毒理;生物降解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1X (2002)04-0405-04阿特拉津是在1952年由Geigy 化学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除草剂,1958年申请瑞士专利,1959年投入商业生产。
由于该除草剂具有优良的杀草功效,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阿特拉津在国内外杂草防除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实践的深化,特别是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阿特拉津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阿特拉津的性质、特征、应用概况、在环境中的运动规律、残留分析、环境毒理和生物降解等方面进行评述。
1 阿特拉津的结构及理化性质阿特拉津,又名莠去津(Atrazine ),化学名称为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
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
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73~175 ℃,20 ℃时蒸气压为4.0×10-5 Pa ,25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 μg ⋅ml -1,正戊烷中为360 μg ⋅ml -1,二乙醚中为2000 μg ⋅ml -1,醋酸乙酯中为28000 μg ⋅ml -1,甲醇中为18000 μg ⋅ml -1,氯仿中为52000 μg ⋅ml -1。
阿特拉津对生物影响综述
阿特拉津对生物影响综述阿特拉津是一种强有力的除草剂,常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
阿特拉津对生物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综述将介绍阿特拉津对不同生物体的影响。
在植物方面,阿特拉津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即不仅可以杀死杂草,也能够对作物造成伤害。
该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玉米、小麦等大规模农田中。
当阿特拉津被喷洒到作物表面时,会通过叶片吸收,然后通过细胞分裂和DNA合成来抑制作物的生长。
在使用阿特拉津时,需要谨慎控制剂量,并注意避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在微生物方面,阿特拉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阿特拉津可能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阿特拉津对某些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一些对抗阿特拉津敏感的微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减少阿特拉津的毒性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阿特拉津可能会对土壤中的固氮菌和解磷菌等有益微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中养分循环的正常进行。
在水生生物方面,阿特拉津的影响也令人担忧。
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在水体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阿特拉津还可能通过光解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在使用阿特拉津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接近水体的地区使用,并加强对水体的监测。
在人体方面,阿特拉津的毒性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阿特拉津在食物中的残留量通常会被严格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以保护人体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阿特拉津可能与一些疾病,如癌症、免疫系统异常和内分泌干扰等有关。
阿特拉津也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工作环境中的接触对工人产生潜在的危害。
在使用阿特拉津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使用规范,并加强对工作环境和食物中的阿特拉津残留的监测。
阿特拉津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使用阿特拉津时,需要谨慎控制剂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除草剂阿特拉津体内生物学毒性的研究进展
除草剂阿特拉津体内生物学毒性的研究进展刘剑;赵菁;郑晶莹;张凌怡;赵淑华;赵丽晶【摘要】在神经系统,阿特拉津(ATR)可干扰大脑发育和分化,诱导小鼠行为反射的发育模式发生改变;抑制多巴胺的摄取和储存,导致细胞内多巴胺增加,进一步导致氧化损伤.在免疫系统,ATR可减少免疫系统构成细胞并影响淋巴细胞分布,影响树突状细胞,(DC)细胞成熟,干扰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生殖系统,ATR可诱导小鼠睾丸发生变性,抑制黄体生成素从而抑制排卵并诱发流产.在内分泌系统,ATR可作为内分泌干扰物损伤线粒体功能引起胰岛素抵抗,抑制雌激素引起的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高峰.此外,ATR还具有遗传学毒性并可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8)006【总页数】5页(P1236-1240)【关键词】阿特拉津;除草剂;毒性;生物体【作者】刘剑;赵菁;郑晶莹;张凌怡;赵淑华;赵丽晶【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14阿特拉津(atrazine,ATR)又名莠去津,化学名为2-氯-4-乙氨基-6-异丙氨基-1,3,5三氯苯,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我国ATR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ATR的毒性为中等偏低,但由于其使用量大、残留期长(半衰期为244d)和污染范围广(水环境、土壤、大气),使其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生物蓄积,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本文作者从神经系统毒性、免疫系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内分泌系统毒性、氧化应激毒性和遗传毒性方面阐述ATR对生物体的影响。
Belloni等[1]以 ATR处理孕期及哺乳期雌鼠,观察2~15d龄仔鼠的行为反射指标发现:对照组与ATR组仔鼠在出生质量、抓握反射成熟、超声波发声分布及光谱特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且低剂量ATR对行为反射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在孕期和哺乳期雌鼠即使接触低剂量ATR,也可能干扰仔鼠大脑发育和分化,诱导仔鼠的行为反射发育模式发生改变。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化 的微 生 物 或构 建工 程微 生 物来 提高 降解 速度 。
1 微 生物 与化 学修 复 . 2
长 的持 留性 , 其半 衰 期长 , 用量 大 , 使 已造成 严 重 的环
境 污染 。 近年 来 的科学 研 究证 明 阿特 拉津 是 一种 环境 雌 激素 ,它 会对 任何 野生 动 物产 生 激素 类 的作 用 , 或
用 量为 18 0t 2 0 0 至 0 0年 , , 每年 用 量平 均 以 2 %的 速 0
的酶所 降解 . 是 自然环 境 中的其 他微 生 物或 物理 化 但
学 因子 可 能会 降解这 种 中间产 物。 代谢 方式 在微 生 共 物代 谢过 程 中 十分 常见 , 一种 微 生物 降解 阿 特拉 津 是
维普资讯
第 2 3卷第 7期
20 0 7拄
中学 生物 学
Mid e c o lBilg d l S h o oo y
Vo . 3 No7 1 . 2 2 0 07
文 件编 号 : 0 3—7 8 (0 7 0 10 5 6 2 0 ) 7—0 0 0 7—0 2
除草剂 阿特拉 津的生物 降解研 究现状
王 英 ( 东大 学生命科 学院 山东济 南 2 2 0 ) 山 5 00
阿特拉 津 ( t z e , A r i ) 通用 名为 “ 去 津 ” 化 学 名 an 莠 ,
称 为 2 氯一 一 一 4 乙胺 基一 一 丙胺 基一 , ,一 嗪 , 子 6异 135 三 分 式 为 CH。 1 相对 分子 量 为 2 56 。阿特 拉 津是 瑞 N, C 1 .9 士 一位 学 者 于 15 ~ 9 5年发 现 的一 种 三 氮 杂 本 衍 9 4 15 生物 , 由一 家 化学 公 司 开发 的一 种 除草 剂 ,9 8年 申 15 所 施用 的农 药 中 , 2 %~ 0 有 0 7 %会 长期 残 留与土壤 中 ;
土壤中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吴奇;宋福强【摘要】阿特拉津是农田土壤中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大面积使用可对植物、鱼类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造成危害,因此对阿特拉津降解行为的研究是预防和缓解其对生态环境危害的主要途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有关阿特拉津危害和降解方式的研究,阐述了利用植物、微生物以及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
通过对各种修复途径特点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利用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即丛枝菌根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方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理想的修复技术。
【期刊名称】《土壤与作物》【年(卷),期】2017(006)002【总页数】8页(P153-160)【关键词】阿特拉津生态修复生物降解丛枝菌根【作者】吴奇;宋福强【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阿特拉津(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又名莠去津,1957年由瑞士的H.盖辛和E.克努斯利发现,并于1958年由瑞士的Geigy开发生产,主要用在农业和林业中来防治各类阔叶和禾本科杂草[1],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2]。
阿特拉津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并向上传导,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其枯死。
根据统计,大约1%~5%的农业除草剂被地表径流所转移[3]。
尽管阿特拉津是一种低毒除草剂,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阿特拉津用量的连年施加,使阿特拉津通过降水、淋溶及地表径流等途径发生转移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4-5]。
被转移的阿特拉津理论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几天到几个月,这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先前耕作历史和农作物特性[6]。
商品化的阿特拉津在很多国家已经被禁止使用了,但是阿特拉津及其代谢物在禁止使用10年之后可仍然被检测到[7-8]。
不同试验条件下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研究
不 同试 验条 件 下 阿特 拉 津 的生 物 降解 研 究
徐冬英 ’吕锡 武 ,
(. 兴文理学 院 土木 系 浙江 绍兴 3 2 0 ;. 1 绍 1 00 2 东南大学环境工 程系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6 )
摘 要 : 用人 工介 质 富 集 太湖 水 中 微 生 物 , 解 梅 梁 湾 水 源地 水 质 中外 加 的 阿特 拉 津 污 染 物 , 利 降 小试 结 果 表 明 : 过 驯 化 的 生 物 膜 可 经
浪 、 明 度 小 、 底 泥 淤 积 等 难 于 恢 复 水 生 植 物 的 区域 内应 用 透 无
该技术提供参数 。 阿特拉津是在 1 5 由 G i 9 2年 e y化学公 司研制开发 的一 种 g 除草剂 ,9 8年 申请瑞 士专利 ,9 9年投入商业生产 [ 15 15 4 ] 。阿特 拉津又名莠 去津 , 英文名 a aie 化学 名称 为 2 tz , r n 一氯 一4 一乙
梅梁湾系太湖北部 的一 个湖湾 ,是无锡 市著名的风景旅 游区 , 也是该 市赖 以生存 的水源地。 近年来发 现大量化 学合成 的有机化合物通过 各种渠道和途径进 入水 体 ,其 中很多化合
物在 水 体 中长 期 滞 留 。 在 围 绕 这 一 环 境 问 题 进 行 的各 种 研 究
12 试 验 仪 器 与 有 机 药 剂 . 5 5X3 (m ) 验 池 ;5 B .— 0 无 堵 塞 自吸 泵 5X e 试 4 5 2 WZ 1 2 1 5
( 海蓝鲸 电机制造 有 限公 司 ) 上 ;带 搅拌 器 的 10 5 L贮 水 池 ; B 0— 0 M型蠕动泵 , 司)增氧泵 ; ; 阿特拉津( t z eA Ar i ) R上海试剂一厂 。 an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C E i jn , E Y e i ,U Y n—qn ,I un H N J n- u H u —qu Z a a u L a Y ( . o eeo R sucsa dE v omet Y n a gi l rl nvrt , u m n 52 1 C ia2 ol eo goo y 1 C l g f eo re n n i n n , un nA r ut a U i sy K n ig6 00 , hn ;.C l g f r m l r c u ei e A n
品为 无 味 白色 晶体 或 粉 末 , 对 于 其 他 农 药 , 水 溶 相 其 性较 强 , 在水 中的溶 解度 为 3 g・ ~, 正戊 烷 、 3m L 在 甲 醇、 氯仿 等有 机溶 剂 中溶 解度 高 。在 水 中的半 衰期 为 4 , 自然 环境 中 10d才 能部 分分 解 。在 中性 、 2d 在 8 弱 酸 和弱碱 性 介 质 中稳 定 , 高 温 下 能 被 强 酸 和 强 碱 在 水解 一 。
h 其 中受农 药 残 留和 过 量 施 肥 污染 面 积 为 10× m, .
1 0m m 】 h lJ
。
对农 药 的环 境行 为和 生态 修 复 问题 进行
研 究 已迫在 眉 睫 。
1 阿 特 拉 津 的使 用 现 状 与分 布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用, 引起一系列病症, 甚至引起癌症。 阿特拉津不仅通 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人 体健康和使肝肾、 心脏、 血管
出现 中毒症状 , 而且也可能造成人类 心血 管系统发生 问题和再生繁殖 困难 。因此 , 拉津被列为环境荷 阿特
微生物作用下, 使有机化合物完全分解为 无机产 物, 也就是彻底降解, 不产生对环境有威胁的中间 产
使 人体 内 C P9 Y ,酶的活 性升高 ,干扰 人体 内分泌平 衡。 阿特拉津还会对生物体的 内分泌系统产生破 坏作
在土壤和水环境中, 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 作用 方
式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21 直接 作用 . 大多为酶促反应引起 , 有以下几种。 211 矿化作用 ..
物的能力, 如烃类、 代烃类、 卤 卤代芳烃类。 假单胞菌
是矿化阿特拉津 的重要细菌 。上 壤杆菌和黄单胞菌 、 欧文 氏菌和新发 现的革兰 氏阴性兼性 厌氧球菌 的对 阿特拉津有降解作用 。 4 阿特拉津降解酶 阿特拉津降解酶 的研究 比较 晚 , 于降解 涉及到 对 的酶 、 因和 中间代 谢产物知道得 很少。19 , 基 99年 我 国科 学家 报道 了 A P菌株 降解 阿特拉 津 的酶学 机 D
万方数据
吸收的同 时也可 能被转化。
2 间接作用 . 2
株均可使阿特拉津脱 氯
53 开 环 .
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了环境中的酸碱度, 影响了土 壤的 氧化还原电 , 势 从而引起次生的化学降解。
3 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
31 真 菌 .
在阿特拉津的降解中,氧作为电 子受体非常重 要 与厌氧条件相比, 有氧条件 卜 特拉 阿 津的降 解要 快1 多 0 倍。因 0 此深 层土壤中, 氧气的缺乏 会阻 碍阿
7 结语
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的研究分析
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7T11:48:40.781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7月下14期作者:郭鑫宇[导读] 在除草剂阿特拉津大量引进被使用后的今天,人们逐渐发现它虽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利益,但也对生态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估计的危害,并且它也被视为致癌物质,所以各国逐渐将焦点转移至如何才能有效降解环境中的阿特拉津,本文将我国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发展历程进行大致梳理,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郭鑫宇哈尔滨 150030摘要:在除草剂阿特拉津大量引进被使用后的今天,人们逐渐发现它虽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利益,但也对生态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估计的危害,并且它也被视为致癌物质,所以各国逐渐将焦点转移至如何才能有效降解环境中的阿特拉津,本文将我国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发展历程进行大致梳理,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细菌,真菌,植物0引言阿特拉津(atrazine,中文别名:2-氯-4-乙基胺-6-异丙基胺-1,3,5-三嗪)又名莠去津,系均三氮苯类农药,分式:C8H4ClN6,为无色晶体,熔点:171-174℃,难溶于水,微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为1.28g/cm3相对分子量:215.7,在中性、弱酸、弱碱介质中稳定。
1957 年由瑞士的H. 盖辛和 E. 克努斯利发现,并于 1958 年由瑞士的 Geigy 开发生产。
阿特拉津虽然在农业上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利益,但在近些年的报道中全球水体、土壤都受到了阿特拉津的污染。
随着降雨、溶解和渗透的一系列作用,阿特拉津会从土壤迁移入溪流 ,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同时会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
阿特拉津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在投入使用后在环境中造成部分残留。
截至目前阿特拉津已被证明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如何才能解决环境中存留的阿特拉津是关乎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降解阿特拉津生物类型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与阿特拉津相互作用,包括各种细菌、真菌、藻类、植物等。
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引言阿特拉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但是长期使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和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各种微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
本文将综述目前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方面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种类和机理有许多微生物可以降解阿特拉津,其中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而且,这些微生物不仅可以降解阿特拉津,还可以降解阿特拉津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利用酶解代谢这是降解阿特拉津的基本机制。
微生物和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谷氨酸酶(GLU)是与阿特拉津代谢相关的主要酶。
这个酶能将阿特拉津转化为3-氨基苯酚,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
然后3-氨基苯酚可以被其他酶进一步代谢,最终释放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无害氮气。
2.利用共代谢共代谢是指微生物在利用阿特拉津时,由于阿特拉津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一些菌株自然释放出一些特殊的酶来降解这些代谢产物,这就是共代谢机制。
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细菌细菌是阿特拉津降解的主要微生物。
已有研究发现多种细菌可以降解阿特拉津,如上丘菌科、微球菌科、芽孢杆菌科等。
其中,上丘菌科菌株是被广泛应用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株,因其代谢路径简单、便于培养和大量繁殖等优点。
已经成功将这种菌株应用于土壤栽培、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领域。
另外,一些新型微生物也不断被发现。
例如,Petriella setifera是一种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研究发现它可以在缺氮和低营养条件下降解阿特拉津,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新思路。
真菌真菌在阿特拉津降解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已知的真菌能够降解阿特拉津,如褐色腐霉菌、黑曲霉等。
这些真菌不仅在降解阿特拉津的过程中,能够合成特定的代谢产物,例如酚、醛、酮类,通过这些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推测阿特拉津的降解途径。
藻类藻类是一种降解阿特拉津的新型微生物,它的代谢机理主要包括酶解代谢和共代谢。
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研究
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阿特拉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阿特拉津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机制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去除效果受影响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总结指出,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仍有待提高。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优化和提升,为水质净化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结论部分强调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阿特拉津、给水处理、去除效果、研究、特性、应用现状、去除机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特拉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剂,其在去除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随着阿特拉津使用量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在水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对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去除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水质处理工艺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特拉津的消毒和氧化性能,对其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水质处理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阿特拉津的去除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水质处理工艺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阿特拉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剂,其在水质净化和消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对于提高水质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阿特拉津去除效果能够为改善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阿特拉津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除草剂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除草剂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周宁;孟庆娟;王荣娟;张颖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9)009
【摘要】阿特拉津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因其长时间大范围使用,造成大面积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的污粢.目前有关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是世界上生物降解的
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
法与微生物类群j降解途径与降解酶,并展望了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周宁;孟庆娟;王荣娟;张颖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
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7.5
【相关文献】
1.除草剂阿特拉津体内生物学毒性的研究进展 [J], 刘剑;赵菁;郑晶莹;张凌怡;赵淑华;赵丽晶
2.微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进展 [J], 骆红月;尹锐;高楠
3.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J], 李娜; 吉莉; 张桂香
4.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陈建军;何月秋;祖艳群;李
元
5.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陈建军;何月秋;祖艳群;李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技术
第二章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技术1 D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了研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生物特性。王琳等<2003>将驯化活性污泥用聚乙烯醇包埋,并制成固定化小球。增殖培养后,在不同溶解氧、pH值、温度下对不同浓度的DBP水样进行降解试验。结果固定化微生物增殖培养后对DBP的降解率较游离活性污泥高,并且对温度、pH值的适应X围变宽,其降解过程符合酶促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驯化获得的DBP降解优势菌群经固定、增殖培养后能有效降解底物DBP,且为酶促一级反应。饮用水中DBP的臭氧氧化效能与影响因素;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限值与生物预处理控制;粘土矿复合聚台氯化铝凝聚给水中的藻类;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 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与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活性染料废水的电解絮凝预处理研究<无,2006>。2 DDB <敌敌畏>李荣等<2007>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同时高效降解敌敌畏、敌百虫的菌株DDB-1,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bium sp.>。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DB-1能以敌敌畏和敌百虫为惟一碳源生长,初步推断菌株对敌百虫的降解有一条异于敌敌畏的降解途径;在25~42℃,pH6.5~8.5时降解性能良好,pH的变化对敌百虫降解效果的影响要小于敌敌畏,对敌敌畏、敌百虫的降解有着较广的pHX围和温度X围,在较高浓度的污染环境下同样能进行降解;在pH7、37℃时,100mg·L-1敌敌畏和敌百虫分别经过15和30h降解至检测不出,降解率达100%。在灭菌土壤的农药降解试验中,100mg·L-1敌敌畏和敌百虫分别经过5和7d降解至检测不出,降解速率远远超过不接菌土壤的敌敌畏、敌百虫降解速率,降解率达100%。该菌株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3 DDTX明星等<2005>从农药厂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降解DDT的细菌菌株DB-1,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B-1初步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该菌株能在含酵母膏<40mg/L>的DDT<40mg/L>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DDT,10d降解率达到83.6%,菌株DB-1在25~30℃长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8.0。该菌剂由##农业大学< :025—84395526>等单位研制。其机理是通过应用微生物含有的一些酶类来降解土壤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菌株DB-1对土壤中DDT和植株上的溴氰菊酯等农药残留起到高效的降解作用,有效改善土壤品质。X达<2006>通过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喷洒药物菌剂8天后,对残留在茶园土壤DDT污染降解率达到65%,对残留在茶树植株上溴氰菊酯降解率达85.8%。DDT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12种禁限POPs之一。它的环境毒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型去除DDT污染的手段。洪青等<2008>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DDT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降解DDT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DDT的因素,并对通过生物强化手段消除土壤中的DDT污染进行了展望。从DDT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具有DDT降解能力的细菌,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56株细菌,将其接种到基础盐酵母培养基,7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初筛得到降解率较高的一株菌,编号为D.1。李红权等<2008>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学方法确定该菌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p.>的DDT的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0℃,底物质量浓度为40mg/L,pH7.0,摇床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该菌株对DDT降解10d 的降解率为69.0%。4 PTA 〔对苯二甲酸〕陈俊等<2006>筛选出了4株对苯二甲酸<TA>的高效降解菌,利用诱变技术。使菌种的DNA结构发生突变,提高丁菌种降解性能,并对优化后的菌种进行固定化包埋,形成高效菌对苯二甲酸<PTA>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处理负荷达到5kgCOD/m3·d以上。朱红梅等<2006>研究了聚乙烯醇<PV A>加少量海藻酸钠与SiO2、CaCO3的方法固定高效菌处理PTA污水。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PV A10%、海藻酸钠0.3%、特种菌种10%、SiO2 3%、CaCO3 0.3%,用饱和硼酸溶液<pH为4.0>作为交联剂,制得的颗粒处理PTA废水时,废水COD负荷为2.91kg/m2·d时,CODcr、TOC、TA去除率均为85%以上;废水COD负荷为12.2kg/m2·d时,CODcr去除率仍为50%以上、TOC去除率为60%以上,当PTA废水pH从5.5降至3.5时,CODcr、TOC、TA 去除率为76%以上。陶菁等<2001>报道基因工程菌Fhhh与其亲株黄孢原毛平革真菌PC和土著细菌YZ1三菌株,在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废水中的比降解率,受到pH、温度、总氮、总磷4个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每个菌株的比降解率与4个因素之间,分别有局部优化值。在局部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综合优化数学模型,计算出Fhhh和黄孢原毛平革真菌与土著细菌的最大比降解分别为:0.224、0.167、0.018h-1;废水降解过程中能量的总变化分别为:2.33、1.42、0.13J/<g·h>,均为正值,表明3菌株降解PTA废水总过程是释放能量,可以连续进行,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合理。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处理废水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5 阿特拉津X兰英等<2002>从##市农药厂排污口采集的污泥样品,通过富集培养,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阿特拉律<AT>高效降解菌JLNY01,该菌在10℃一定浓度的AT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降解率可达83.6%。在30℃下,A T能够达到完全降解。经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胡宏韬等<2004>应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系列降解实验。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AT菌在外加氮源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降解率为30.39%;模拟治理中,设计了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质阿特拉津。应飞等<2007>采自##、##一些农药厂排污口的土样,通过室内阿特拉津无机盐培养基的驯化培养,分离得到4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上对阿特拉津有明显降解圈的降解细菌。底物阿特拉津浓度为1000mg/L,反应体系50ml,体系菌浓度为8.9×107cfu/ml,恒温30℃,180r/min,培养7d,其室内降解效率分别为40.6%、75.7%、82.3%、96.9%。其中菌株BZB-11的降解效率最高。对菌株BZB-11进行降解动态考察,结果显示,BZB-11菌株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阿特拉津底物浓度为1000mg/L,反应体系50ml,体系菌浓度6.59×109cfu/ml,恒温30℃,180r/min>,对阿特拉津1-3d的降解速度较快,3d可达89.5%,7d的降解率达100%。综合来看,该菌株是一株很有应用前景的高效菌株。胡江等<2005>比较了阿特拉津与降解菌株BTAH1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周期内阿特拉津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与空白土壤<未施用阿特拉津和降解菌>相比。对照土壤<施用50mg·kg-1土阿特拉津>呼吸强度显著增加,且土壤中的阿特拉津浓度对土壤NH4+-N和NO3-N浓度的影响显著.降解菌BTAH1可在1周内降解土壤中98%以上的阿特拉津,从而使土壤呼吸强度有所下降,土壤中NH4+-N和NO3-N的浓度基本与空白土壤持平,对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影响不显著;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也基本与空白持平,细菌数量较高.对土壤细菌的16S rDNA文库的ARDRA分析发现,阿特拉津与其降解菌的使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阿特拉津的使用会降低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而降解菌的使用会恢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菌株Arthrobactersp. AG1能以4000mg/L的阿特拉津<A T>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代先祝等<2007>通过设计特异引物从AG1中扩增出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trzN的全序列,该基因与已报道的trzN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AG1菌株中含有两个大于100kb的质粒,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rzN和atzB基因均位于其中较大的一个质粒pAG1上。将AG1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转接三代后,发现34%的细菌细胞丢失了降解活性,但却未发现丢失质粒,PCR扩增结果表明突变子丢失了trzN基因,但atzB和atzC基因未丢失,说明降解活性的缺失是trzN基因片段从质粒上丢失的结果,表明trzN基因在环境中存在水平转移现象,暗示菌株AG1中的阿特拉津降解基因是基因的水平转移重组的结果。胡江等<2004>从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革兰氏阳性细菌BTAH1,该菌株能够在126h内完全降解1000mg/L的阿特拉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聚类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sp.>外加碳源不会促进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该菌株的最适降解温度为25~30℃,展适降解pH值在7~9之间.该菌株具有2个大质粒:pBTAH11和pBTAH12,大小分别为20kb和100kb,基因定位发现有2个参与阿特拉津降解的基因位于其中一个较小的质粒<pBTAH11>上.为进行阿特拉津<AT>污染的生物修复,代先祝等<2007>从AT降解混合菌群中,经长期的交替液体摇瓶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完全降解AT的菌株SA1.经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与已报道的AT降解菌Pseudomonassp.ADP不同,SA1能以AT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培养基中添加铵盐不抑制SA1的降解功能,而添加葡萄糖时,累积的氰尿酸会被快速降解.SA1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 值为7.0.SA1的静息细胞在10℃~40℃或pH值4~11时均能高效降解AT,比ADP降解具有更广的pH和温度X围,表明SA1中AT降解基因为保守的atzABCD,并含有IS1071的tnpA基因片段,传代过程中降解基因会以一定频率丢失.蔡宝立等<2001>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6株能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AD1,AD2和AD6,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AD4,黄单胞菌<Xanthomona s sp.>AD5,欧文氏菌<Erwiniasp.>AD7,AD1菌株能使无机盐培养基中的0.3g/L阿特拉津在72h内降解99.9%,当以AD1,AD2,AD4,AD5,AD6和AD7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时,除AD2菌株以外,均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的假单胞菌ADP菌株的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tzA>同源的PCR产物。李宝等<2007>从##农药厂排污口、药厂周围受污染土壤与未受污染农田分别采集活性污泥和土样,共富集分离到以阿特拉津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28个菌株。对所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到降解能力相对较高的2个菌株,其降解率分别为62.7%、58.3%,分别编号为AT1、A T3;对A T1、A T3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董春香等<2001>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阿特拉津降解菌与降解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在微生物产生的阿拉拉津降解酶,其操作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趋势.X兰英等<2002>从##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JLNY01和JLNY02降解阿特拉津<AT>的菌种,模拟地下水环境<pH=7,温度10℃>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JLNY01在一定时间内驯化,降解率可达83.6%,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30℃>条件下,JLNY01在6d内可达到对AT的完全降解,而JLNY02的降解率仅为31.5%,证明JLNY01温度愈高降解效果愈好,而JLNY02只适于在低温下降解,可确定为一种嗜冷菌。王松文等<2001>向每克土壤含1mg阿特拉津的模拟污染土壤中接种假单胞菌AD1菌株,补加适量碳源和磷源,30℃培养4周以后,96%的阿特拉津被去除。胡江等<2005>对阿特拉津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阿特拉津[2-chloro-4-<ethylamino>-6-<isopropy1amino>-1,3,5-trazine],又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除草剂,其作用方式是破坏植物体中叶绿体光系统Ⅱ<PSⅡ>,主要用于玉米、高粱和甘蔗田杂草的防除。该除草剂在世界X围内使用已经40多年,但由于其溶解性较好,迁移率较高,残留期长,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从而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为了获得高效稳定的阿特拉津基因,分离出更多的阿特拉津降解菌.徐胜文等<2007>采用PCR基因扩增和氮源利用方法,对AD3菌株的阿特拉津降解基因进行了检测和测序,并与其他菌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icrococcusluteus AD3菌株含有阿特拉津降解基因trzN,atzB,atzC和atzDEF。其中trzN基因中心区的序列与Arthrobactersp.TC1的trzN完全相同,atzB和atzC基因中心区的序列与Pseudomonassp.ADP的atzB和atzC完全相同。AD3菌株能以氰脲酸为唯一氮源生长,Micrococcus luteus AD3菌株能将阿特拉津彻底降解成CO2和NH3。X兰英等<2002>从##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降解阿特拉津<A T>能力较高的菌-JLNY01,JLNY02,通过条件实验表明,JLNY01在pH=6左右,此菌在10℃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驯化降解率可达83.6%,30℃时,6天内可达到对AT 的完全降解,证明温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条件下降解率仅达31.4%,证明此菌是一种嗜冷菌。除草剂阿特拉津长期使用所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重,受污染土壤、水体的生物降解、生态修复等诸多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王辉等<2005>综述了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类群、阿特拉津降解酶以与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作用方式和降解途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徐冬英等<2005>利用人工介质富集太湖水中微生物来降解梅梁湾水源地水质中的阿特拉津等有机污染,小试结果表明:经低浓度水源水中阿特拉津驯化后,停留时间为6d时,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在58%以上,TOC的去除率在55%~75%,CODMn的去除率在40%~65%.可见,该方法对去除该水源地水质中阿特拉津等有机污染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为克服传统富集培养分离降解菌的局限性,代先祝等<2006>直接将长期受阿特拉津污染的土壤稀释后,涂布于加有土壤浸出液和阿特拉津农药的平板,分别从两个采自不同地区的污染土壤中各分离了一株高效广谱降解菌AG1和ADG1.它们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能分别在44h和48 h内降解1000mg L-1的阿特拉津,降解率100%;它们还能以扑草净、西玛津等三嗪类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生长.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AG1与ADG1都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细菌有高度同源性,结合两株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特征,将它们鉴定为Arthrobacterspp.PCR扩增两株菌的降解基因,结果表明它们的降解基因都是trzN和atzBC的组合,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具有该基因类型的阿特拉津降解菌.X兰英等<2003>从某农药厂排污口采集污泥样品,通过富集培养,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JLNY02,并进一步对其降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10℃的条件下降解阿特拉津,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下的降解率较低,仅31.4%。王英等<2007>从农药厂地下管道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株y-2,可以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在加入乳酸的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8g/L>的基本培养基中,y-2菌能在36h内使阿特拉津降解90%以上.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找出该菌降解阿特拉津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7.4,乳酸浓度6g/L,温度30℃.卢振兰等〔2007>从多年施用阿特拉津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长势良好的放线菌株S1、S2、S3作为供试苗。对其培养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在20—30℃之间生长良好,适宜生长的pHX围是6.0~8.0;最适宜生长的基质中应舍有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钾。6 阿维菌素X卫等<2007>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初步研究了其降解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X围内,当底物浓度增加时,降解速率常数相应加快,但高浓度对降解速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随着接种量增加,降解速率逐渐加快;通过分析TIC图和质谱图,可能主要有两种代谢产物。X卫等<2004>从试验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株最高可以降解500 mg/L左右的阿维菌素,降解阿维菌素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5℃和7.0,最适底物浓度为100 mg/L。实验还表明金属离子H2+对该菌株生长和降解阿维菌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肖伟等<2005>研究了阿维菌素在水库水中的微生物降解。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在未灭菌水库水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灭菌水,且30℃比20℃更适合微生物降解;阿维菌素对水库水中细菌的生长有一定刺激作用,对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三种优势细菌进一步培养和鉴定后推测,阿维菌素在水库水中的降解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X卫等<2004>运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农药浓度对阿维菌素的降解有较大影响,这可能和土壤微生物有关。从试验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rophilia>。土壤接种该优势菌后有助于加快阿维菌素的降解。X卫等<2004>运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非生物+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与微生物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4.8、277.3和49.9d,说明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由微生物引起.从试验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rophilia>.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米氏常数<Km>为6.78nmol·ml-1,最大降解速率为81.5nmol·min-1·mg-1。X卫等<2004>从受阿维菌素长期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35℃,培养液起始pH值7.0.培养时间96h,Hg2+对该菌株产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值7.5和37.5℃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数<Km>为6.78nmol/mL。7 氨氮根据八面河油田现场高矿化度采油污水的特征,X忠智等<2006>利用高效可降解石油的高耐盐微生物,采用厌氧酸化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八面河油田采油污水虽然矿化度很高,但完全可以应用耐盐微生物对其进行处理,实现采油污水的达标排放。隔油池厌氧酸化水解COD去除中起主要作用,平均COD去除率在50.2%。系统去除氨氮的最佳气水体积比在14~16.单一接触氧化工艺与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相比,去除CDD效果都能满足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前者去除氨氮效果稍好,平均氨氮去除率约高4.2%。周康群等<2001>通过试验证实,无论采用何种来源的硝化菌、亚硝化菌、芽孢杆菌、假单孢菌接种于##市西村水厂水源水中,均可降解氨氮,其去除率为40.0%-94.5%,在降解氨氮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但增加的均未超过GB3838-88规定标准,不会影响水的质量。吴伟等<2000>应用诺卡氏菌对影响氨氮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0℃,pH7.2与氨氮初始浓度0-30mg/LX围内保持高活性,最大降低速率达3.5mg/L·h。当底物浓度大于50mg/L时,平均降解速率线性下降,当接种量<菌悬液/反应液>为20mL/1 00mL时氨氮的降解是高效与经济的。周耀明等<2007>从土壤中采集微生物,分别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菌种。培养接入菌种的臭液,测定其氨氮含量和硫化物含量。结果表明,放线菌、细菌、真菌对氨氮以与硫化物的降解能力明显不同;放线菌除臭能力较强,细菌和真菌不具有除臭。侯颖等<2005>以<NH4>2SO4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鱼池水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X2。当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该菌株在24h内的氨氮降解率>95%,并具有硝酸还原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lu>.8 氨基苯酚为了研究了在不动杆菌降解高浓度硝基苯的过程中添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细菌生长、硝基苯的去除与中间产物的转化的影响.邵云等<2004>利用乙酸酐直接将硝基苯的降解样品酰基化,通过GC-MS分析定性出降解中间产物2-氨基苯酚在适宜降解菌生长的400mg·L-1硝基苯初始浓度下,加入250和500mg·L-1HP-β-CD对生物量和硝基苯的降解基本无影响;当硝基苯初始浓度约为850mg·L-1时,加入HP-β-CD<>2000mg·L-1>显著促进了细菌的生长、硝基苯的降解和2-氨基苯酚的生物转化,并且促进程度与加入量成正比.这种促进主要是因为HP-β-CD的空腔对硝基苯和2-氨基苯酚的包合产生了脱毒的效果.当HP-β-CD的加入浓度分别为0,2000,4000mg·L-1时,降解菌对850mg·L-1硝基苯的降解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由0.0077h-1分别增加到0.0089和0.0161h-1,当HP-β-CD的加入浓度为8000mg·L-1时,降解菌对850mg·L-1硝基苯的降解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其降解速率常数为161162mg·L-1·h-1.9 氨基甲酸酯X宪华等<2003>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呋喃丹的菌株,命名为AEBL3,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假单胞杆菌。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2℃,pH6.0,纱布3层,摇床转速250r/min,该菌降解率可以达到96.2%。并还能利用其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和灭多威等>作为惟一的氮源生长。质粒消除实验证明,该菌的呋喃丹降解酶基因不位于质粒上。10 百菌清李瑛等<2005>综述了杀菌剂百茵清的生态环境效应,以与在土壤中的降解、微生物降解、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与水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1 苯胺任随周等<2006>从处理印染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苯胺降解菌,从菌落、细胞形态、生理生化与16SrRNA 基因扩增测序等方面对2株菌进行了鉴定,并比较分析2株菌在好氧与缺氧条件下的苯胺降解、偶氮染料脱色与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tdnQ和黄素还原酶基因<fre>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2株菌属于Pseudomonas属和Shewanella属,分别命名为Pseudomonassp.AN30和Shewanellasp.DN425-N30菌株在振荡好氧条件下72h内对250mg/L苯胺的降解率为96.1%,DN425菌株的降解率为13.8%;在静置缺氧条件下AN30菌株的苯胺降解率为39.6%,DN425菌株的降解率仅为8.6%.DN425菌株在静置缺氧条件下4h内可将初始浓度为50mg/L的偶氮染料酸性大红彻底脱色,分别用tdnQ基因和加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2株菌均能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80bp和630bp左右的目标条带,显示2菌株均携带有苯胺脱氨氧化酶基因和黄素还原酶基因.韦朝海等<1998>利用自行筛选驯经的苯胺降解菌人苍白杆菌对影响胺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5℃,PH.下与苯胺初始浓度200-800mg/L的X围内保持高活必在最大降解速率率达到10.05mg.<L.h>-1。苯胺、硝基苯和TNT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目前它们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与人体的健康。X金来等和章健〔2001;1997>利用微生折处理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目前倍受青睐。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综述了降解苯胺、硝基苯和TNT的微生物与其降解机理。吴锦华等<2008>以经过驯化的苯胺降解菌和硝化菌作为菌源,在悬浮污泥间歇反应器中与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间歇与连续进水2种工艺条件下苯胺对硝化过程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胺对悬浮污泥间歇反应器中的硝化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仅当苯胺浓度低于3 mg/L时,硝化菌的活性才能逐渐恢复,且恢复的时间随着苯胺的初始浓度的增高而延长.实验结果还显示,适宜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是保证三相流化床中苯胺成功降解与硝化脱氮的关键工艺条件.当进水苯胺浓度为200 mg/L,HRT为10 h时,反应液中苯胺浓度为6.58 mg/L,硝化率可达84.95%,由此表明膜硝化反应器抵抗苯胺毒性抑制的能力强于悬浮污泥硝化反应器,在工业上采用三相流化床膜硝化反应器对含毒性有机物的废水进行硝化脱氮处理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李岩等<2007>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高阳印染厂排污口土壤中分离得到209株微生物,定向筛选获得2株能够高效降解苯胺的细菌<菌株Ani-4-15和菌株Ani-5-61>。这2株细菌在苯胺浓度为4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均可达到85%以上;在苯胺浓度为10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达70%左右。通过浊度测定法对菌株Ani-4-15和Ani-5-61在苯胺选择性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5h和18h,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7.0和6.0,对苯胺的耐受浓度X围在100~3200mg·L-1之间。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在灭菌土中分别接入一定量的苯胺<苯胺含量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mg·kg-1>和苯胺降解菌<106个菌体·g-1土>,48h时菌株Ani-4-15和Ani-5-61对苯胺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3.4%和96.6%。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法明确了两株细菌均为假单胞菌属,利用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系统<API20NE>进一步鉴定到种,菌株Ani-4-15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Ani-5-61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X宪军等<2008>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白洋淀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数株能够有效降解苯胺的菌株,经过反复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苯胺为唯一碳源、高效降解苯胺的菌株BA-1—3。其利用苯胺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0℃,在苯胺浓度为1000mg/L,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60h,降解率达到80%以上。经鉴定,菌株BA-1—3属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X志培<1999>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细菌AN3,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经鉴定为食酸丛毛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该菌株可以在高达5000mg/L以上的苯胺中生长。当苯胺浓度为2000mg/L左右时,经3天培养即可全部被降解。王薇等〔2008>通过驯化培养,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苯胺降解菌,命名为菌株AN5。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与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为球状或短杆状,菌落颜色呈橙红色。菌株AN5除可降解苯胺外,还可以苯酚、苯甲酸、萘为惟一碳源生长。它的部分长度16SrDNA按AN5与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环境样品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分析方法进展
环境样品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分析方法进展•相关推荐
环境样品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分析方法进展
摘要:阿特拉津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文章介绍了环境样品中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物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许人骥吴国平胡伟叶新强魏复盛作者单位:许人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
吴国平,胡伟,魏复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
叶新强(济南市环境监测站,山东,济南,250014)
期刊:中国环境监测 ISTICPKU 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年,卷(期):2007, 23(3) 分类号:X825 关键词:阿特拉津降解产物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前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董春香 姜桂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化学系,长春130026)摘 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阿特拉津降解菌及降解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微生物产生的阿特拉津降解酶、其操作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除草剂 阿特拉津 生物降解Progress in study of bio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atrazineDong Chunxiang Jiang Guilan(Departm ent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A bstract The summary of current prog ress in studies on microo rganisms,pathways, sy stem of enzy mes and genetic operatio n of biodeg radation of atrazine at home and abroad is presented.The trend of research in biodegradation of atrazine is put forw ard too.Key words herbicide;atrazine;biodegradation1 引 言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又名莠去津,全称为2-氯-4-乙胺-6-异丙胺-1,3,5-三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
阿特拉津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用于玉米、高粱、甘蔗、果树、林地等,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某些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目前,阿特拉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大面积使用。
在美国,阿特拉津被列为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
在1980—1990年间,每年喷洒阿特拉津达8000万磅[20]。
1986年,瑞典全国施用了120t的阿特拉津[2]。
1980年,全球释放到环境中的阿特拉津总计9×104t[2]。
阿特拉津虽然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在土壤中具有中等持留性,其半存留期长达4—57周[3,4]。
由于其广泛使用,该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已在地表水[2,5,6]、地下水[7]、雨水[8]、大气[9]中检测出来,其浓度远远超过美国环保局规定的安全浓度[10],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达到一定浓度时,能抑制多种藻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11],使鱼体内的Ca2+、Mg2+等无机离子浓度显著下降,导致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当浓度达到3μg/L时,可使小鼠的染色体受损,杀死水底节肢动物[12]。
通过食物链富集会危害人类健康。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均致力于寻找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能彻底降解阿特拉津的单菌株[13,14]。
阿特拉津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近两年来,国内也开始了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的研究报道[15,16]。
第2卷第3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Vol.2,N o.3 2001年6月T 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 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 ntrol Jun.,20012 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
细菌由于其生化上的多种适应能力以及容易诱发突变菌株,在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细菌的研究非常广泛,已进入了降解酶及基因水平的研究。
在阿特拉津降解过程中,真菌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遗传方面比细菌复杂,分子水平的研究很少。
2.1 细菌降解阿特拉津的细菌主要是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14,17]和红球菌属(Rhodocdcus)[18,19]。
在诺卡氏菌属(Nocar-dia)[15]、不动杆菌属(Acinetabacter)、土壤杆菌属(Ag robacterium)[13]、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6]中也分离到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
2.1.1 假单孢菌假单孢菌在阿特拉津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Yanze-Kontchon等[17]从混菌中分离到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的假单孢菌YAYA6。
该菌在降解初期将环上20%碳以CO2形式释放出来。
当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每摩尔的阿特拉津可以产生80g(干重)的菌体。
1995年,Mandel-baum等[14]从土壤中分离到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且可以降解高浓度(>1000μg/ ml)阿特拉津的假单孢菌株ADP。
9×109个细胞/L的细菌在1.5h即可降解100μg/ ml的阿特拉津,并有80%环上的碳以CO2形式释放。
该菌株不论是生长细胞还是非生长细胞均能高效降解阿特拉津。
在施用阿特拉津多年的土壤中,ADP仍有效降解阿特拉津。
这说明该菌可用于土壤环境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ADP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过程中,柠檬酸钠的存在可以促进阿特拉津的降解。
Giardina[29]及Bheki等[30]报道,葡萄糖的加入也可促进阿特拉津的降解。
2.1.2 红球菌红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具有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红球菌NI86/21可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生长,但不能以其为氮源。
不能脱氯或开环。
其主要降解产物为脱乙基阿特拉津,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及羟基异丙基阿特拉津。
红球菌B30、TE1也不能使阿特拉津开环,且更易于进行阿特拉津的脱乙基反应。
对这些菌阿特拉津降解反应均需氧的存在。
尽管红球菌降解阿特拉津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假单孢菌相比,加入一种易降解基质并不抑制且常常能加速红球菌降解难降解物质[18]。
2.2 真菌可使阿特拉津降解的真菌有: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黄丙曲霉(Asperg illus flaripes)、葡枝根霉(Rhizopus stdonifer)、串珠镰孢(Fusari-um mo niliforme)、粉红镰孢(Fusarium rose-um)、尖镰孢(Fusarium axysporum)、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黄体青霉(Pennicilli-um leteum)和绿色木霉(Tri-choolerma viri-de)。
Donnelly等[31]对9种菌根真菌和三种非菌根真菌降解阿特拉津的能力做了研究,发现菌根真菌和非菌根真菌都能降解阿特拉津,并且降解能力只与真菌种类有关而与真菌的生态型无关。
在降解过程中,真菌可以吸收大量的阿特拉津到细胞组织中。
氮和阿特拉津的浓度均影响阿特拉津被真菌同化的量。
这些真菌不能使阿特拉津开环。
众所周知,当真菌与寄生植物共同生长时,真菌的细胞外酶比纯培养时明显增强,因此,Donnelly认为,如果把阿特拉津同与寄2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卷 主植物共同生长的腐生真菌菌株共同培养,由于生物量的增加以及酶活性的增强,真菌对阿特拉津的降解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在粉红镰孢的作用下,阿特拉津可以发生水解,基本的代谢产物是羟基衍生物。
在烟曲霉的作用下,可脱去侧链烷基并发生脱胺基作用。
2.3 藻类近年来,发现藻类也能有效地降解农药,因此,对于藻类富集降解农药的研究也不断增多。
许多实验表明,藻类不仅能富集农药,还能将农药降解为无毒化合物或以农药为磷源、氮源生长。
藻降解农药的发现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为去除环境中农药的残留又提供了一条途径。
Zablotowics等[20]在研究藻类对伏草隆的降解中发现,纤维藻和月芽藻能使阿特拉津去烃基。
衣绿藻属也能降解阿特拉津[21]。
阿特拉津只有在非毒性浓度时才能被降解,否则农药对藻的毒害作用将起重要作用。
2.4 混菌阿特拉津是生物难降解物质,能够完全降解(即矿化:M ineralization)阿特拉津的纯菌较少。
在环境中自然微生物群落对环境污染物的共降解现象是非常重要的[22]。
在生物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微生物的共降解或相互间的协同作用,通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过程及降解反应,阿特拉津也是可以完全降解的。
M andelbaum等[23]用阿特拉津作为唯一氮源对施用阿特拉津的土壤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得到了结构稳定的混合菌。
该混菌可以使80%环上的碳以CO2形式释放出来。
但是,该混菌中分离到的任何纯菌都不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而这些单菌的混合菌又具有了降解阿特拉津的活性。
羟基阿特拉津是该混菌降解阿特拉津的重要中间产物。
在高效菌的筛选中富集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23]。
并且多次富集培养能更大地提高菌株对底物的降解能力。
例如:Mandel-baum等[2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第六次富集培养后,该混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半衰期为4—8d,而在第十二次富集培养后,降解100μg/m l的阿特拉津半衰期仅为0.5—2d。
假单孢菌株ADP也是经富集培养后从一种稳定的混菌中分离到的,而以前不能从该混菌中分离到任何高效菌。
Radosevich等[13]分离到的M91-3菌株也是在多次富集培养后得到的。
3 阿特拉津生物降解途径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生物降解,其降解途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3个过程:脱烷基、水解、开环。
3.1 脱烷基(即脱乙基或脱异丙基过程)降解阿特拉津的菌都产生脱乙基阿特拉津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19]。
在不饱和区,乙基侧链的降解要比异丙基侧链的降解速度快几倍[24,25]。
而二者的继续降解速度很慢。
这就是不饱和区中脱乙基阿特拉津持留性高且频繁发现的原因。
例如:红球菌TE1降解阿特拉津产生脱乙基阿特拉津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后不能进一步降解这两种产物。
3.2 水解(即脱氯,用羟基取代)羟基阿特拉津主要是由化学水解产生的[26]。
由于阿特拉津的两个烷基的存在,使微生物脱氯较为困难[28,30]。
也有微生物可以降解阿特拉津产生羟基阿特拉津。
假单孢菌ADP、YAYA6均可使阿特拉津脱氯。
Mandelbarm等[27]发现,一种混菌可以从水中获取氧产生羟基阿特拉津。
3.3 开环与脱烷基等降解支链相比,阿特拉津开3 3期 董春香等: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图1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环更难。
在阿特拉津开环降解过程中,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存在非常重要。
与厌氧条件相比,好氧条件下,阿特拉津开环降解要快100多倍[24]。
因此,在深层土壤中,氧气的缺乏会阻碍阿特拉津的降解。
目前发生的能够使阿特拉津开环的菌株多为假单孢菌[14,17],红球菌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