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合集下载

国际核事故等级划分

国际核事故等级划分
国内某核电站专家解释称,核泄漏对人类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核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
人类如果感染核辐射,会产生的症状有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并增加细胞癌变、DNA变异、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核辐射量化值
1微西弗特等于1次X光照
人体每年至多承受
最高级
第7级
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当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30人当场死亡,超过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那次核泄漏事故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致使320多万人受核辐射。
核事故
第4级
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最近的一次第4级核事故为1999年日本东海村核事故,事故当时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并导致3名工作人员遭受严重辐射,其中2人随即死亡。
第5级
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其余3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
国际核事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
国际核事故分级(INES)共有7级,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所有的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4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
核事件
第1级
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任何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2010年11月16日在大亚湾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位于这一级别。
1000微西弗特的放射性物质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后冒出白烟(电视截图)
●名词·微西弗特
核辐射的单位,即使少至2微西弗特,也会使人体面临一定几率感染核辐射

国际核与辐射分级表

国际核与辐射分级表

国际核与辐射分级表
国际核和辐射事件分级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8年制定的,其目的在于以统一的方式将核和辐射事件的安全意义传达给公众的一种适用于全球性的工具。

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采纳此分类法。

上述分级系统,从“厂外影响”、“厂内影响”、“对纵深防御的影响”三方面影响将事件分为7个等级:较高的级别(4〜7级)被定为“事故”,较低的级别(1〜3级)为“事件”。

不具有安全意义的事件被归类为分级表以下的。

级,定为“偏差”。

与安全无关的事件被定为“分级表以外”。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3级
重大事件
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值,使用权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人员受到十分之几毫希沃特量级剂量的照射。无需厂外保护性措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足以产生急性健康影响剂量的厂内事件和/或导致污染扩散的事件。安全系统再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变成事故状态的事件,或者如果出现某些始发事件,安全系统已不能阻止事故发生的状况。
1973年英国温茨凯尔后处理装置事故、1980年法国圣洛朗核电厂事故、1983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临界装置事故。
5级
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
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等效放射性超过1014~1015BqI-131)。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部分执行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影响的可能性。核装置严重损坏,这可能涉及动力堆的堆芯大部分严重操作,重大临界事故或者引起在核设施内大量放射性释放的重大火灾或爆炸事件。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现属乌克兰)事故。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通常简称「三哩岛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事故经过
当天凌晨4时半,三哩岛核电站95万千瓦水堆电站二号反应堆主水泵停转,辅助水泵按照预设的程序启动,但是由于辅助回路中一道阀门在此前的例行检修中没有按规定打开,导致辅助回路没有正常启动,二回路冷却水没有按照程序进入蒸汽发生器,热量在堆心聚集,堆心压力上升。堆心压力的上升导致减压阀开启,冷却水流出,由于发生机械故障,在堆心压力回复正常值后堆心冷却水继续注入减压水槽,造成减压水槽水满外溢。一回路冷却水大量排出造成堆心温度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问题所在的时候,堆心燃料的47%已经融毁并发生泄漏,系统发出了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警报,但由于当时警报蜂起,核泄漏的警报并未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甚至现时无人能够回忆起这个警报。直到当天晚上8点,二号堆一二回路均恢复正常运转,但运行人员始终没有察觉堆心的损坏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及说明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及说明
事件
安全措施明显失效,但仍具有足够纵深防御,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 安全措施明显失效,但仍具有足够纵深防御,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 导致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超过规定年剂量限值的事件和/或导致在核设施设计未 导致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超过规定年剂量限值的事件和 或导致在核设施设计未 预计的区域内存在明显放射性,并要求纠正行动的事件。 预计的区域内存在明显放射性,并要求纠正行动的事件。
3
级 别
名称
描述
实例
0 级
偏差
安全上无重要意义
1 级
异常
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情况,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差错、 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情况,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差错、或规程有问 题引起
2 级
本文由bishengkkk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
名称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英语为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 英语为 英语缩写 INES。 缩写为 Scale, 英语缩写为 INES。
实施时间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于 年实施。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于 1990 年实施。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说明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说明
分级表对于事件级别的考虑来自其在以下三个不同方面的影响: 分级表对于事件级别的考虑来自其在以下三个不同方面的影响: 事件级别的考虑来自其在以下三个不同方面的影响 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对设施的放射屏障和控制的影响; 对设施的放射屏障和控制的影响; 以及对纵深防 御的影响。 御的影响。 级最低级, 国际核能事件依据严重程度分为 0 到 7 级。0 级最低级,7 级为 最高级。 最高级。 级为事件(incidents) ,4 国际核能事件 1 级到 3 级为事件(incidents) 4 级到 7 级为事 , 故(accidents) 每升高 1 级代表事件严重程度增加约 10 倍。 accidents) 。每升高 级代表事件严重程度增加约 。 事件

ines分级表

ines分级表

INES分级表1. 什么是INES分级表?INES(International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vent Scale)分级表是国际上用于评估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严重程度的标准。

它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旨在为公众提供对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的了解,并帮助决策者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INES分级表将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分为7个级别,从级别1(异常事件)到级别7(重大事故)。

每个级别都对应着不同的事件特征和后果,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2. INES分级表的原则和依据INES分级表的制定基于以下原则和依据:•国际标准:INES分级表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事件特征和后果:INES分级表根据事件的特征和后果进行分类,以便公众和决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

•透明度和可理解性:INES分级表的设计目的是使公众和决策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

•科学依据:INES分级表的制定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INES分级表的级别和特征INES分级表将核事故和放射性事件分为以下7个级别:级别 1:异常事件级别1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异常事件,但对人员安全和环境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这些事件通常是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可以通过改进设备和操作程序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级别 2:辐射事件级别2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辐射事件,可能对工作人员或公众造成一定的辐射暴露,但辐射剂量低于国家和国际辐射安全标准。

这些事件通常是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可以通过加强辐射防护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级别 3:严重辐射事件级别3表示发生了一次或多次严重辐射事件,可能对工作人员或公众造成较高的辐射暴露,辐射剂量接近或超过国家和国际辐射安全标准。

国际核事故分级列表

国际核事故分级列表

·公众暴露的辐射剂量超过10mSv的环 总过去的辐照强度超过每小时50mSv; 境下; ·工人超过法定年最大辐射剂量 ·核电站内非设定区域内有显著的放 (50mSv)。 射性污染。
低于本表级别,安全上没有重要意义
纵深安全防护
·核电站几乎发生事故,纵深防护体 系所剩无几; ·高放射性物质丢失或者失窃; ·高放射性物质被错误地运送到没有 充分准备接受的地方。 ·安全系统出现显著的失误,但是没 有严重后果; ·发现安全标签完好的、高放射性的 无主放射源、装置或者运输包; ·高放射性物质没有充分包裹。 ·公众中任何个人有超过法定年最大 辐射剂量; ·安全部件有微小问题,纵深防护体 系基本工作正常。
国际核事故分级列表
来源:科学松鼠会Βιβλιοθήκη 微博事故等级 特大事故(7) 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重大事故(6) 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5) 事故 如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场外无显著风险的事故(4)目前日本福 岛核事故的评级
严重事件(3)
事件
事件(2)
异常(1) 偏差现场(0)
人和环境 辐射屏障和控制 ·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被释放到环境 中,不断恶化的健康和环境问题需要 ·较多的放射性元素泄漏,可能需要 履行既定对策。 ·有限的放射性元素泄漏,可能需要 ·核反应堆严重受损; 履行某种既定对策; ·装置内泄漏大量放射性元素,公众 ·发生数起由辐射导致的死亡。 有可能受到大剂量辐照。可能由重大 临界事故或者火灾导致。 ·少量放射性元素泄漏,不需要当地 ·核燃料融化或者损伤,导致多余堆 食品控制之外的对策; 芯燃料总量0.1%的泄漏; ·装置内有显著的放射物质泄漏,公 ·至少一个由辐射导致的死亡。 众有可能受到显著的辐照伤害。 ·暴露在超过核电站工人法定年最大 ·工作区有超过每小时1Sv的辐射; 辐射剂量十倍环境下; ·有非预定区域内有致命的污染,公 ·辐射导致的非致命伤害(如烧伤)。 众受到显著辐照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核事件等级表

核事件等级表

偏离运行限值范围
0+ 对安全有一点影响 0- 对安ຫໍສະໝຸດ 没有影响的事件 与安全性无关的事件
放射性物质一定量向外部放 出:以I131等价的数百~数千 mSv放射性物质的外部泄漏 放射性物质少量放出:公众 照射量超过法定限量的数mSv 堆芯或放射性屏蔽 层重大损伤 堆芯或放射性屏蔽 层中等程度损伤/工 作人员受到致死量 的照射 场内受到严重的放 射性污染/工作人员 受到急性照射危害 场内受到中等程度 的放射性污染/工作 人员受到超过年法 定剂量的照射 安全上不重要的事件 纵深防御丧失 TMI事故 1979,美国 JCO临界事故 1999,日本
国际核事件评价尺度(INES: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严重事故


场外影响
放射性物质大量向外部放出: 以I131等价的数万mSv放射性 物质的外部泄漏

纵深防御的恶化
评价例
切尔诺贝利 事故1986, 前苏联
场内影响
大事故
事 故
放射性物质中等量向外部放 出:以I131等价的数千~数万 mSv放射性物质的外部泄漏
伴有向外泄漏风险 的事故
向外泄漏风险不大 的事故
重大异常事件
放射性物质极少量向外部放 出:公众照射量超过法定限 量十分之一
日本动燃固 化装置火灾 事故,1997 日本美滨核 电站传热管 破损事故, 1991
日本滨冈核电 站配管断裂事 故,2001
异常 事件
异常事件
纵深防御在一定程度上恶 化
偏离正常 尺度 以下 尺度以下 评价对象外

核辐射及国际核事件分级

核辐射及国际核事件分级

核辐射及国际核事件分级目录1 核辐射及其防护 (2)1.1 核辐射 (2)1.2 辐射量单位 (2)1.2.1 吸收剂量 (2)1.2.2 剂量当量 (2)1.2.3 有效剂量 (2)1.3 辐照限值 (3)1.4 辐照损伤 (3)1.5 居民在生活中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 (4)2 国际核事件分级 (5)1核辐射及其防护1.1核辐射核辐射是指在各种核衰变及核跃迁中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辐射,包括:γ辐射、中子辐射、α和β辐射。

从核辐射的探测与测量来说,还包括质子、X射线和其它重带电粒子。

核辐射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约为2mSv。

1.2辐射量单位1.2.1吸收剂量当致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授予单位质量物质(或被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叫做吸收剂量。

1.2.2剂量当量吸收剂量本身并不足以表示辐射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几率。

辐射的生物学后果不仅依赖于沉积在单位组织质量中的能量,还依赖于组织中沿辐射路径上能量分布的微观形式。

例如,对于单位质量吸收相同的能量,中子引起的生物学损伤要比γ(或X)射线大。

因此,引入一套“辐射权重因子”参数,以便对不同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进行修正。

剂量当量表示各种射线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用适当的“辐射权重因子”参数对吸收剂量进行加权,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能更好地和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

(一般发布的辐射值即为剂量当量)1.2.3有效剂量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和剂量当量之间的关系还随受照射的器官或组织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再定义一个由剂量当量导出的量,以表示几种不同组织受到不同剂量照射时某种意义上的综合。

对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当量加权的因子称为组织权重因子。

有效剂量是人体所有组织或器官加权后的剂量当量的和。

一般情况下,发布的辐射值表示的是剂量当量。

1.3辐照限值辐射防护关心的是:既要保护个人和他们的后代以及全体人类,又要不过分限制那些可能产生辐射照射的必要活动。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制定于1990年,作为核电站事故对安全影响的分类,旨在设定通用的标准以及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

INES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的核能机构(nuclear energy agency, NEA)设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监察。

核事故分级类似于用于描述地震的相对大小的矩震级。

每增加一级代表事故比前一级的事故更严重约10倍。

相比于事件强度可以定量评估如地震,而人为灾难的严重程度如核事故,更多的是受制于解释。

因为解释的难度在于事件发生很久之后,事故的INES等级才被评定。

核事故分为7级,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级别来看,核事故等级评定往往缺少精密数据评定,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通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来评估等级。

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

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4个等级才被称为核事故。

中文名国际核事故分级外文名InternationalNuclear Event Scale设定时间1990年设定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级数7级目的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级别排序类似于地震级别简称INES目录1.▪起源与基本意义2.▪国际核事故分级表3.▪国际核事故分级表的主要内容4.▪国际核事故案例起源与基本意义为了保证核与辐射安全,取得公众的信赖,世界各国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制定了一整套理论和原则,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颁布并严格实施。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基本定义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

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

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 15万居民被迫撤离。

2011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初步被定性为4级,核电站附近至少17万人转移。

起源与意义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ES)制定与1990年。

这个标准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起草并颁布,旨在设定通用标准以及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

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级别来看,核事故等级评定往往缺少精密数据评定,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通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来评估等级。

所有的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

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4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

分级详解第7级核事故标准: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第6级核事故标准: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第5级核事故标准: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

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其余三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

第4级核事故标准:非常有限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或者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

最近的一次第4级核事故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已导致180人受核辐射影响,截至目前人数还在继续攀升,事故造成的损失还在调查当中。

国际核放射事件等级划分与实例

国际核放射事件等级划分与实例

国际核放射事件等级划分与实例饶扬誉付燕玲孟慧(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国际核放射事件等级(International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Event Scale,简称INES)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E/NEA)于1990年共同制订的全球通用标准,目的是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核和放射事件的危险程度。

2008年7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进行了修订,使其适用范围从核设施事件扩大到与辐射和放射性物质有关的所有事件,包括放射源运输、保管事件,如放射源被盗或丢失等事件。

修订后的INES分级表称作“核放射事件分级表”[1]。

INES的作用类似于用于表征地震强烈程度的“里氏”震级。

政府官员依据国际核放射事件等级确定核事故严重程度,并进行报告。

INES适用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员国之间的事故通报。

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同意使用INES等级进行核事故报告,并要求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完成。

INES将核和放射事件或事故分为0~7等8个等级,事故越大等级越高,0级在安全上无重要意义,1~3级称为事件,4~7级称为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定义为5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定义为7级。

国际核放射事件的分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考虑事故现场附近公众受到的辐射剂量,和放射性物质从核装置的意外泄漏情况和扩散范围。

二是放射屏障与控制:主要考虑对人与环境无任何直接影响的事件,和发生于主要核装置内部的事件。

包括核设施内超出正常范围的强辐射水平,和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程度。

三是纵深防护:包括对人与环境无任何直接影响的事件,但不包括那些因发生事故而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事件,着重于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

名词解释:西弗与贝克勒尔[2]西弗和贝克勒尔是两个与辐射相关的国际制单位。

西弗得名于瑞典生物物理学家、辐射防护专家罗尔夫・马克西利安・西弗,英文名为Sievert,简写Sv,用于计量有效辐射剂量和当量辐射剂量。

ines分级表

ines分级表

ines分级表
INES分级表全称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E/NEA)于1990年共同制订的,用于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众通报有关核事件和放射事件的安全重要性。

INES分级表将核事故分为7个等级,从最轻微的1级到最严重的7级。

这些等级主要根据核事故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

为了能区分1级到7级逐级递增的严重性,人们把它们分别称为:单次异常,事件,严重事件,区域性事故,大范围区域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常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盼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肯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基本定义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峻的7级。

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四周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

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消失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2022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初步被定性为4级,核电站四周至少17万人转移。

起源与意义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ES)制定与1990年。

这个标准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起草并颁布,旨在设定通用标准以及便利国际核事故沟通通信。

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级别来看,核事故等级评定往往缺少精密数据评定,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通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来评估等级。

全部的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

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大事,最高的4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

分级详解第7级核事故标准: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第6级核事故标准: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马上实行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第5级核事故标准: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实行肯定措施来挽救损失。

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IAEA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简介

IAEA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简介

IAEA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简介
高鹏飞;张英振
【期刊名称】《辐射防护》
【年(卷),期】1994(14)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背景,核事件分级表和分级的准则。

【总页数】4页(P77-80)
【关键词】分级表;核事故;反应堆事故;核电站
【作者】高鹏飞;张英振
【作者单位】国家核安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364.9
【相关文献】
1.IAEA正在修订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J], 伍浩松(译);李毅(校)
2.国际核事件分级的辅助导则--国际核事件分级咨询委员会第2次会议报告 [J],
冷瑞平
3.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及应用实例 [J], 康慧
4.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事件分级表(INES) [J], 无
5.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分级表简介及在我国核电厂事件中的应用 [J], 张廉; 蔡汉坤; 杨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级表

国际核事件和放射事件分级表

·放射性物质在设施范围内大量释放,公众受到明显照射的慨率高。其发生原因可能是重大临界事故或火灾。
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
4级
·放射性物质少量释放,除需要局部采取食物控制外,不太可能要求实施所计划的应对措施。
·至少有1人死于辐射。
·燃料熔化或损坏造成堆芯放射性总量释放超过0.1%。
·高活度密封源错误交付,并且没有淮备好适当的辐射程序来进行处理。
一般事件
2级
·一名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超过l0mSv。
·一名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超过法定年限值。
·工作区中的辐射水平超过50mSv/小时。
·设计中预期之外的区域内设施受到明显污染。
异常
l级
无安全意义(分级表以下/0级)
·放射性物质在设施范围内明显释放,公众受到明显照射的概率高。
重大事件
3级
·受照剂量超过工作人员法定年限值的10倍。
·辐射造成非致命确定性健康效应(例如烧伤)。
·工作区中的照射剂量率超过lSv/小时。
·设计中预期之外的区域内严重污染,公众受到明显照射的概率低。
·核电厂接近发生事故,安全措施全部失效。
·高活度密封源丢失或被盗。
表lINES事件分级的一般准则
描述和INES级别
人和环境
设施的放射屏障和控制
纵深防御
特大事故
7级
·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具有大范围健康和环境影响,要求实施所计划的和长期的应对措施。
重大事故
6级
·放射性物质明显释放,可能要求实施计划的应对措施
影响范围
较大的事故
5级
·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可能要求实施部分所计划的应对措施。

核事件分级表述

核事件分级表述

核事件分级表述摘要:一、核事件分级概述1.核事件分级定义2.分级的目的和意义二、核事件分级标准1.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INES)2.我国的核事件分级标准三、核事件分级的具体等级1.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等级2.我国的核事件分级标准等级四、核事件分级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案例2.我国的核事件分级标准案例五、总结正文:核事件分级是指根据核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的过程。

这种分级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故的严重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对核事件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核事件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核事故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通过对核事故进行分级,可以促使核设施运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INES)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建议制定的。

它将核事件分为7 个等级,从0 级(无安全影响)到7 级(重大核事故)。

我国的核事件分级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但在某些细节上有所差异。

在国际核事件分级标准中,0 级表示核事件对人员和环境没有影响,1 级表示核事件对人员和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辐射泄漏。

2 级核事件会导致辐射泄漏,但辐射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级核事件辐射泄漏较为严重,可能导致辐射病。

4 级核事件具有严重的辐射泄漏,可能对环境和公众造成长期影响。

5 级核事件为重大核事故,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可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6 级核事件为特大核事故,具有极广泛的辐射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7 级核事件为特大核事故,具有极广泛的辐射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核事件分级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核事故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福岛核事故中,日本政府根据INES 对事故进行了分级,这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并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核事故等级有哪几级

基本定义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

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

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 15万居民被迫撤离。

2011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初步被定性为4级,核电站附近至少17万人转移。

起源与意义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ES)制定与1990年。

这个标准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起草并颁布,旨在设定通用标准以及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

核事故分为7级,类似于地震级别,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级别来看,核事故等级评定往往缺少精密数据评定,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通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来评估等级。

所有的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

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4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

分级详解第7级核事故标准:大量核污染泄露到工厂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环境影响。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第6级核事故标准: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

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一例,为1957年前苏联Kyshtym核事故。

事故当时造成70-80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第5级核事故标准: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挽救损失。

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其余三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

第4级核事故标准:非常有限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或者反应堆严重受损或者工厂内部人员遭受严重辐射。

最近的一次第4级核事故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已导致180人受核辐射影响,截至目前人数还在继续攀升,事故造成的损失还在调查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制定于1990年,作为核电站事故对安全影响的分类,旨在设定通用的标准以及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

INES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的核能机构(nuclear energy agency, NEA)设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监察。

核事故分级类似于用于描述地震的相对大小的矩震级。

每增加一级代表事故比前一级的事故更严重约10倍。

相比于事件强度可以定量评估如地震,而人为灾难的严重程度如核事故,更多的是受制于解释。

因为解释的难度在于事件发生很久之后,事故的INES等级才被评定。

核事故分为7级,灾难影响最低的级别位于最下方,影响最大的级别位于最上方。

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 但是相比于地震级别来看,核事故等级评定往往缺少精密数据评定,往往是在发生之后通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来评估等级。

7个核事故等级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

最低影响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最高的4个等级才被称为核事故。

中文名国际核事故分级外文名InternationalNuclear Event Scale设定时间1990年设定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级数7级目的方便国际核事故交流通信级别排序类似于地震级别简称INES目录1.▪起源与基本意义2.▪国际核事故分级表3.▪国际核事故分级表的主要内容4.▪国际核事故案例起源与基本意义为了保证核与辐射安全,取得公众的信赖,世界各国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制定了一整套理论和原则,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颁布并严格实施。

但是,核设施不可避免会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为了避免误传、误导、谣言、夸大、缩小、隐瞒等现象的发生,使公众和媒体及时而准确地了解真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1986年主持制定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我国于1986年9月26日签署了该公约。

核事件是十分复杂的,如果使用专业性的术语进行通报,缺少专业知识的公众和媒体很难理解其所达到的程度,这就需要有一种易于理解的统一的术语向公众媒体通报核设施所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使核工业界、新闻界和公众取得对事故的共同理解。

为此目的,199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共同组织国际核能专家编制了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并于1991年4月使用。

目前,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在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使用。

国际核事故分级表国际核事故分级表把核事故共分7级,其中将对安全没有影响的事故划分为0级,影响最大的事故评定为7级。

根据是否有辐射对公众产生影响,核事故又被划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其中1级到3级被称为核事件,而4级到7级才被称为核事故,0级在事故评定范围中,称为偏差[1]。

级别说明准则实例偏差0级偏差安全上无重要意义2008年斯洛文尼亚科斯克核电站事件事件 1级异常超出规定运行范围的异常情况,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差错或规程有问题引起。

2009年法国诺尔省葛雷夫兰核电站事件2010年中国大亚湾核电站事件)2级事件安全措施明显失效,但仍具有足够纵深防御,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

导致工作人员所受剂量超过规定年剂量限值的事件和/或导致在核设施设计未预计的区域内存在明显放射性,并要求纠正行动的事件。

卡达哈希核电站事件3级重大事件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值,使用照射最多的厂外人员受到十分之几毫西弗量级剂量的照射。

无需厂外保护性措施。

1989年西班牙范德略斯核电厂事件1955-1979年英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足以产生急性健康影响剂量的厂内事件和/或导致污染扩散的事件。

安全系统再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变成事故状态的事件,或者如果出现某些始发事件,安全系统已不能阻止事故发生的状况。

塞拉菲尔德核电站事件2011年日本福岛第二核电站事件(其中1、2和4号机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核事件)事故 4级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向外释放,使受照射最多的厂外个人受到几毫西弗量级剂量的照射。

由于这种释放,除当地可能需要采取食品管制行动外,一般不需要厂外保护性行动。

核装置明显损坏。

这类事故可能包括造成重大厂内修复困难的核装置损坏。

例如动力堆的局部堆芯熔化和非反应堆设施的可比拟的事件。

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受到很可能发生早期死亡的过量照射。

1973年英国温茨凯尔后处理装置事故1980年法国圣洛朗核电厂事故1983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临界装置事故1993年俄罗斯托木斯克核事故1999年日本东海村JCO临界事故2006年比利时弗勒吕核事故5级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4-1015Bq I-131)。

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部分执行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健康影响的可能性。

核装置严重损坏,这可能涉及动力堆的堆芯大部分严重损坏,重大临界事故或者引起在核设施内大量放射性释放的重大火灾或爆炸事件。

1952年加拿大恰克河核事故1957年英国温思乔火灾(温茨凯尔反应堆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7巴西戈亚尼亚医疗辐射事故6级重大事故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5-1016Bq I-131)。

这种释放可能导致需要全面执行地方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以限制严重的健康影响。

1957年苏联基斯迪姆后处理装置(现属俄罗斯)事故(克什特姆核事故)7级特大事故大型核装置(如动力堆堆芯)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典型的应包括长寿命和短寿命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混合物(数量上,等效放射性超过1016Bq I-131)。

这种释放可能有急性健康影响;在大范围地区(可能涉及一个以上国家)有慢性健康影响;有长期的环境后果。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属乌克兰)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国际核事故分级表的主要内容使用范围核电厂以及与民用核工业相关的所有设施,放射性材料运输以及与放射性材料(或辐射)有关的任何事件。

它不对工业事故或其他与核(或放射性)作业无关的事件进行分级,这些与核无关的事件被定为“分级表以外”的事件。

例如:汽轮机主轴振动,发电机定子绕组短路等只影响汽机和发电机可用性的故障,尽管是可能引起停机的事故,但因为不涉及核安全,仍被归类为“分级表以外事件”。

同样,核设施发生的火灾事故,只要不涉及核安全,也被归类为“分级表以外的事件”。

分级的总说明分级表将核事件分为7级:较高的级别(4~7级)被定为“事故”;较低的级别(1~3级)为“事件”。

不具有安全意义的事件被归类为零级,定为“偏离”。

与安全无关的事件被定为“分级表以外”。

分级表示意图分级的具体说明0级——偏离(或一般事件),不会对核电站的核安全造成影响。

1级——异常,核动力厂运行偏离规定的功能范围。

这一级别对外部没有任何影响,仅为内部操作违反安全准则,或出现可能涉及安全运行的微小问题。

2010年10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在大修检查时发现辅助冷却系统管道裂纹(11月16日管道更换完毕),最终评估为这一级事件。

2级——事件,核动力厂运行中发生具有潜在安全后果的事件。

对外部没有影响,但是内部可能有核物质污染扩散,或者直接过量辐射了员工或者操作严重违反安全规则。

世界上大部分内部轻微核泄漏事件都被归入这一级。

3级——重大事件,核动力厂的纵深防御措施受到伤害。

厂内严重污染,工作人员受到过度的辐射。

向厂外环境释放极少量放射性物质,公众受到的照射远低于规定限值。

很小的内部事件,外部放射剂量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者严重的内部核污染影响至少1个工作人员。

这一级别事件包括1989年西班牙Vandellos 核事件,当时核电站发生大火造成控制失灵,但最终反应堆被成功控制并停机。

4级——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主要在核设施内的事故),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部分损坏,对工作人员具有严重的健康影响。

向厂外环境释放少量放射性物质,但明显高于正常标准的核物质被散发到工厂外,公众受到规定限值量级的照射。

5级——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

向厂外环境有限度地释放放射性物质,需要部分地实施当地应急计划。

目前共计有4起核事故被评为此级别,其中包括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其余三起分别发生在加拿大,英国和巴西。

6级——重大事故(或严重事故),核动力厂向厂外明显的释放放射性物质,需要全面地实施当地应急计划。

一部分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7级——特大事故(或极严重事故),核动力厂向厂外大量释放放射性物质,产生广泛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这一级别历史上仅有两例,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日本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分级表使用中的若干问题评定程序第一步:检查事件是否是与放射性材料或辐射有关的事件,以及放射性材料运输中发生的事件。

如果是工业事故或其他与核或放射作业无关的事件,则被定为“分级表以外”的事件。

第二步:对于与放射性材料或辐射有关的事件,以及放射性材料运输中发生的事件,需要分别考虑厂外影响、厂内影响和纵深防御三方面对事件加以定级。

第三步:选取三者中定级最高者。

参与评定程序的人员都是核工业界的资深专家。

分级表使用时机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各成员国在发生2级及以上的核事件以及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关注的核事件时,迅速定级并在24小时内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

分级表为事件发生后即刻使用而设计,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事件后果进行了解和定级。

在这些少见的情况下,可先临时定级,待日后确认。

事件还可能因为得到进一步的信息而需要重新定级。

其他尽管分级表适用于所有装置,但实际上不可能适用于某些类型的设施发生的涉及有相当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事件。

对于这些设施,分级表的最高级别将不适用。

这些设施包括研究堆、未辐照核燃料处理设施和废物储存场所。

分级表并不替代国家和国际上为事件技术分析和向安全主管部门报告所采用的准则。

它也不构成每个国家现有的处理放射学事故的正式应急安排的一部分。

鉴于经常能从重要性相对较小的事件中获得重要的经验,分级表不宜作为选择运行经验反馈事件的基础。

最后,分级表也不宜用来比较各国之间实际的安全状况。

每个国家在向公众报告较小事件方面都有不同的安排,而且很难保证在国际上对0级和1级之间界限上事件分级有一致的精确性。

分级表上2级及以上的事件的信息一般是可以得到的,但从统计学上看这些事件的数目很小,并且每年都有变化,很难提供有意义的国际比较[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