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的诗歌
![虚实相生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5446ddb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f.png)
虚实相生的诗歌
以下是三条关于虚实相生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诗句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意思就是:在醉酒时还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例子:哎呀,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有时候我们白天幻想自己成了超级英雄,晚上做梦还真就梦到自己在拯救世界一样嘛!就像辛弃疾,现实里壮志未酬,在梦里却能回到那热血的战场,多神奇啊!
诗句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意思是: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在虚无缥缈的地方。
例子:哇塞,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听到一些特别神奇的传说,感觉那地方若有若无的,就像那海上仙山,明明知道它在那,可又感觉那么不真实,你说神奇不神奇!就像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仿佛那仙山就是他们能再相见的地方,太让人感慨了!
诗句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自李商隐《锦瑟》)
意思是: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
鹃。
例子:嘿呀,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会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一样,庄生梦蝶,多虚幻又多美妙啊!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这情感寄托得太奇妙了!这虚实结合的,真让人惊叹古人的想象力啊!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虚实相生的诗句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思和奇妙的想象,也能让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3222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d.png)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次北固山下中虚实结合的诗句赏析
![次北固山下中虚实结合的诗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3190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次北固山下中虚实结合的诗句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次北固山下诗背景介绍
三、虚实结合的诗句分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诗句中的寓意和情感
五、总结
正文:
一、引言
在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
通过虚实相映成趣,诗人往往能够描绘出更为生动、立体的景象,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便是虚实结合的佳作。
二、次北固山下诗背景介绍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王湾,洛阳人,生于中唐,一生坎坷,离乡背井。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三、虚实结合的诗句分析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句诗中,“潮平两岸阔”写实,描绘了江水宽广的景象;“风正一帆
悬”写虚,通过风帆看上去好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展现了江上风浪的平静。
这句诗虚实相生,写出了实景之美,虚景之壮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诗中,“海日生残夜”寓意着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表达了时光流逝中,光明驱散黑暗的哲理;“江春入旧年”则描绘了时序的变换,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模糊。
这句诗虚实结合,传达了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诗句中的寓意和情感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又寓含了生活的哲理。
在诗句中,作者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
五、总结
次北固山下的诗句虚实结合,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4390cc177cd184254b3535a5.png)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阅读指导 ☆《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实相生之妙
![阅读指导 ☆《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实相生之妙](https://img.taocdn.com/s3/m/ae1af60479563c1ec5da71aa.png)
第2版 第1版顾问:张永国 主编:王宇清 本页责编: 宁仁道◇ 阅读指导 ☆《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实相生之妙 陈学富“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可以看成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
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诗人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与失落,但是明知不可能实现,又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从中得到一丝慰藉。
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成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切之苦。
“虚实相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奇特的想象和梦中幻境的描写。
我国古代赠别类诗歌内容上大都抒写离愁别恨,思想上大都直抒胸臆。
而李白的这首诗却完全突破了这种惜别伤离的老套模式,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围绕一场梦幻来构思:现实——梦境——现实。
诗人首先由传说中的瀛洲引出天姥的话题,并由“或可睹”的言说引出梦游的呓语;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境而生感慨。
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
诗人通过奇瑰的现象,把理想中的境界描绘得绚丽多姿。
开篇八句是对现实天姥的渲染,使得天姥的形象初具浪漫情调:绿水荡漾、镜湖映影的静幽,“千岩万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盛况,电闪雷鸣、雄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奇象。
都是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一个个梦境中的幻象,令人惊心动魄。
其中,对神仙世界的描绘,是文中的亮点,也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所在。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转)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转)](https://img.taocdn.com/s3/m/013be99284868762caaed558.png)
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凌苑玲老师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
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
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前两句实写,交代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春色。
后两句想象是虚写:虽然主人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结尾两句诗很富有哲理情趣,表达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美好事物总要积极向上,是始终关禁不住的。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
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
![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f37d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6.png)
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蒹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描写了大自然
中蒹葭植物的景物。
这首诗在虚实的描写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虚实相
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中对于蒹葭植物的描写呈现出相对接近现实的情景。
蒹葭是
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长满了池塘与湖泊。
诗中写道:“蒹葭采采,白
露未已”。
这里描述的是清晨的景象,湖边蒹葭上的白露尚未干燥,使整
个场景更具生动感和真实感。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清风吹拂,重波拍击,
这些细节刻画得十分细腻,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诗中又融入了一些虚幻的元素,使整个描写更具诗意。
诗的开
篇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苍一词在古汉语中代表着高大、茂密,白露与霜则象征着秋天的寒冷。
通过这些比喻和隐喻手法,诗人将蒹
葭的形象渲染得更加高大、苍茫和寒冷,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美感。
诗中还
有“枌枌”、“截截”的描写,这些动词的表达方式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却使整个描写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虚实交织的感觉。
总之,《蒹葭》通过虚实相生的描写方式,使诗歌达到了真实与虚幻
的交融,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思考。
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诗歌表现出
不同于现实的意境和哲理深度,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和价值,使其成为中
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42258f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d.png)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正文:一、引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自由创意的特点,表达者常常运用各种手法来唤起读者的感觉和联想。
其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被认为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法,通过虚实的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二、虚实相生的定义虚实相生指的是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虚实的对比手法来表现事物的真实或意象。
虚指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比喻、象征等手法创造出来的非现实事物;实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或事件。
虚实相生不仅可以加深诗歌的韵味,还可以通过意象的渲染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比喻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加深诗歌的意境。
比如:“她的笑容如同微风拂过的湖水,纯净而迷人。
”通过将笑容与湖水进行比喻,达到美好、纯净的表达。
2.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
比如:“花儿在微风中轻舞,欢快地与太阳争辉。
”通过将花儿拟人化,表现出花儿欢快的情感。
3.象征手法:通过用某个具体事物作为象征,代表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夕阳如鲜血般染红了天空。
”通过将夕阳与鲜血进行象征,表现出夕阳的壮丽景色。
4.暗示手法:通过暗示的方式让读者联想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春风啊,请将我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亲人。
”通过春风与思念的联系,暗示出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反衬手法:通过对比真实与虚幻的情节或形象,增加对比效果。
比如:“寂静的夜晚,月亮在苍穹中独自闪耀,让人感觉无比渺小。
”通过对比夜晚的寂静与月亮的闪耀,强调出人类的渺小感。
四、虚实相生的作用1.增强意境: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增加表现力:通过虚实相生的对比手法,诗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诗歌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3.拓宽联想空间:虚实相生创造出了一种非现实的形象和情境,这种非现实的形象和情境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拓宽阅读的视野。
高中语文虚实结合的诗句
![高中语文虚实结合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cd1184d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c.png)
高中语文虚实结合的诗句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67367e0066f5335b812114.png)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诗虚实结合
![古诗虚实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9ea189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4.png)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实景是指诗人所看到的真实景象,而虚景则是诗人通过想象、回忆等手法创造出来的景象。
在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常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或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实写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再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实写秋风萧瑟、猿声哀鸣、沙洲白鸟飞回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虚写落叶萧萧、长江滚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实景与虚景的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虚实相生别样情——谈虚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虚实相生别样情——谈虚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fbf4465901020207409c98.png)
GUANG DONG JIAO YU GAO ZHONG
故园松桂发, 万里共清辉。 9.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 析。 (4 分) 【分析】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 写到了月光 皎洁, 群星稀疏。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到了家乡, 想到 了亲人, 想象到与他们虽远隔万里, 但一起共赏月色。 这是 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 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 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 是虚写; 眼前的清辉, 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 虚中有实; 万里清辉, 实中有 虚。 虚实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寄托了诗人 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不难发现, 虚实手法大都出现在羁旅诗、 送别诗和写景 抒情诗中。 其实不管它怎么变化, 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 如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 从感性到理性、 从浅到深等。 分 析判断的核心在于找准参照物, 立足当下, 即写诗之时、 地、 景、 物、 人等为实, 并以之为参照点, 其余皆为虚。 把握住 这个诀窍, 相信判断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 虚实之谓 实, 是指作者在创作时对客观对象自身的正面的描写, 这对象是实象、 实事、 实境。 虚, 是指采用侧面烘托或暗示或想象描绘出的对象。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之景、 事、 物与想象的景、 事、 物 融合在一起, 相互映衬, 拓宽了意境, 进而表达更为丰富的 情感。 它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很常见, “虚实相生, 无画处 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画鉴》) 就说明了其价值。 二、 常见类型 1. 今为实, 昔为虚 立足于当下, 又写了昔日之景之境, 它是作者曾经经历 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如姜夔的 《扬州慢·淮左名 都》 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即为虚景。 又如 2015 年福建卷:
《春晓》——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
![《春晓》——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e6077b1db0717fd5370cdcb3.png)
春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歌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 考进士不中,归还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 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 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 爱和怜惜之情,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的闲适自在的 生活状态。
因此,《春晓》是孟浩然感悟大自然的艺术化的表达,传递出他对自然万物生命永恒 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易逝的哀伤,是诗人对生命的一种诗意的体悟,亦是这 首诗歌情、景、理抒写的落脚点。
第二层
以上是虚实相生的两类手法的运用,那么第三类则是在第二类的基础上概括出来 的,即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比如“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 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之“愁”化作形象之“舟”、 之“江水”。
虚实相生,交织春景,情景相融
诗人实写醒来的瞬间感受,虚写春意盎然的景色; 实写春天里的人与大自然,虚写怜春、惜春、伤春之情。 实写为诗句表面意义,虚写却分为两层含义,层层深入。
第一层
写春天的鸟语花香由诗人醒后的实境叙写诱发和开拓出审 美春景的想象空间,从叙述顺序上看是倒叙的写法,从时间与 空间上又分为两层: • 一层为醒后听觉上的 •相生的两类手法,即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以及景物为实,情感为虚,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达到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我 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思考题
《山居秋暝》《宿建德江》怎样运用 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那么,第四类有限为实,无限为虚的手法,比如“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以 水晶帘、秋月为有限之景来写实,却写出了景中人的无限相思与怅惘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专题 古诗歌表达技巧——虚实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591a540ec5da50e2524d7f59.png)
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实写: 参考答案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 虚写: 江风骤雨,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效果: 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 烘托 氛围 愁苦的情景, 表达 情感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
诗歌中“虚”境包括以下四大类:
探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 1、虚无之境(仙境和梦境)。 幻想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标志词:梦、觉、醒、恍等
探究二: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古诗歌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词的结构及技法
虞 上片 美 人
下片
景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情
离愁别绪亡国之恨
实
虚
情景交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 3、未来之境(将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更 增其愁;写乐将更增其乐。 标志词:何时、何处、何家等
探究四: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诗歌表现手法】虚实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c5b8b31516fc700abb68fc9f.png)
(阐运用)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 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作者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秋天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 角度进行赏析。
问: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阐运用)前两句实写 目见的近景,后 两句虚写 耳闻的远景 ,从铃声的“遥过”写 到应驮安西的“遥思”,由实而虚,虚中有实。 因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 (析效果)表达了诗人 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 队再不能到达安西的辛酸沉痛 的感情!
思考:虚景 有哪些类型?
1、幻想:神仙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 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 鬼怪世界和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 2、想象:设想 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的未来之境 沉沉楚天阔 3、回忆:已逝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之景之境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4、联想:由此 → 一人 及彼,对面落笔
是虚景) •析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 (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送魏二》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江楼 醉别,橘柚飘香,江 风骤雨。 后两句虚写,由 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 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 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情景, 虚实相生,烘托 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 怅悲凉的氛围,拓展 了意境,表达了对友 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虚实结合的诗歌
![虚实结合的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81ee8f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1.png)
虚实结合的诗歌
虚实结合的诗歌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传达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以下是一首虚实结合的诗歌: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
同时,诗人又通过描写江枫、渔火等实体景象,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入关
(唐)韦 庄
梦中乘传过关亭, 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 觉来江月满前庭。
传(zhuàn):驿站的马车。 莲峰:指华山, 即渭南, 是韦庄童年 生活的地方。
越中览古 (唐)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却何巴君 话当山问 巴共夜归 山剪雨期 夜西涨未 雨窗秋有 时烛池期 。,。,
怎么表现?
深山藏古寺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设想的未来之境
4、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 法。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 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 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想象的景、事 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虚实结合的作用: 1、虚与实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2、虚与实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 3、虚与实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产生强 大的艺术感染力。 4、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 想象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 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 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 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 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 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 句进行解析。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送 魏 二 王昌龄(唐)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 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 前。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 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 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已逝之景之境
3、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 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 概括小说的主题 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 以虚为用。
虚实相生
漯河四高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相生”
的
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
容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
成完整答案。
齐白石画的《虾》
你看到了什么?
南宋 马 远《寒江独钓图》
你看到了什么?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虚实相生
踏花归来马蹄香
(2)虚实如何结合(点手法: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以虚衬实) (3)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常用术语:渲染烘托;强烈对比;相互映 衬;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 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 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琅琊溪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 维
欣赏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实”是: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 直接具体捕捉到的部分; “虚”是: 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通过 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 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 柚飘香,风雨入舟,凉气袭人。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 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 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虚实相生,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 别时的悲凉惆怅的心绪,表达了 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吴 乔《围炉诗话》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 高 考 指 津 艺术手法
1、考查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 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3、解题思路: 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 (1)实写什么, 虚写什么.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