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体系建设黑名单制度与企业风险管理.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体系建设——黑名单制度与企业风险管理1诚信体系建设——黑名单制度与企业风险管理

黑名单制度是通过合法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企业和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惩戒机制,是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种有力的手段。随着黑名单制度在我国逐渐被强化和推进,企业必须对此加以关注和研究,以避免经营风险。

一、黑名单的起源和发展

黑名单最早来源于西方的教育机构。早在中世纪,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将那些不端行为的学生的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就会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学生们对此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严防越轨行为的发生。这个方法后来被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不讲信用的顾客。19世纪20年代,面对很多绅士定做服装,而后欠款不还的现象,伦敦裁缝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创立了一个交流客户支付习惯信息的机制,将欠钱不还的顾客列在黑皮书上,互相转告,让那些欠账的人在别的商店也做不了衣服。后来,其他行业的商人们争相仿效,随后黑名单便在工厂主和商店老板之间逐渐传来传去,这也成为后来西方国家征信制度的雏形。

目前,黑名单制度被广泛应用。2004年,世界银行启动了供应商“取消资格”制度,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产生广泛影响。2011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销售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恶名市场”名单,将30多个全球互联网和实体市场列入其中。还有比较典型的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布的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反药品法规的法人或自然人实施禁令,禁止他们参与制药行业中与上市药品有关的任何活动。

在我国,黑名单制度在司法、海关、航空、卫生等多个领域也被日益重

视,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有关行政部门的一种有效的监管方法。例如我国药品管理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事故企业黑名单制度,以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都是典型的黑名单制度。

二、黑名单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初步分析来看,尽管黑名单发布的实施主体、实施目的、维护利益、依据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呈现以下一些共性:第一,黑名单的对象发生了违法或违约、违规等不良行为;第二,对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利益造成损害或损失,黑名单针对的行为在情节上具有严重性和危害性;第三,通过向公众发布,利用社会监督的方式促使其改正;第四,对失信主体的惩罚、限制或者信用的贬损,对其和社会公众起到震慑教育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是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种有力和有效的手段。

从我国立法的实践来看,行政部门实施黑名单制度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基础。《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多部法律对经济主体交易的诚信行为进行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的颁布,使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范;各部门、各地方相继颁布了一些行业信用和地方信用建设的规章制度。

国内黑名单制度主要有行为不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合格两类。第一,行为不规范,即企业、个人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如最高法院2013年开通了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将具有6种情形之一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截止当年底已经有3

万余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第二,技术标准不合格,主要是在一些标准化管理的领域,如食品卫生、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领域,因为产品不符合国

家、地方、行业强制的技术标准而使企业上了行政黑名单。如国家质检总

局发布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对不同产品有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名单予以曝光。

黑名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惩罚、警示、备案、普法4个方面。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的扩散功能不断加强,黑名单发布后能够更快更广地得到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惩治失信行为的作用。同时,随着信用结果的联动响应机制的建立,黑名单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对有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会逐渐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

目前,国内对黑名单的运用有不断强化和扩大的趋势,由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没有关于黑名单的直接规定,有的只是一些间接性的规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是程序不够规范和细化从而使行政“黑名单”效果不佳,或者违背制度设计的初衷,产生新的法律障碍或不良社会后果。

三、黑名单制度与企业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推进,信用共享机制不断的深入推进,黑名单制度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广泛的应用,失信惩戒机制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守法经营,及时了解各项政策的变化,建立各项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舆情分析,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

1.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断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诚信经营与企业竞争力密切关系,还没有充分发挥和挖掘诚信这个稀缺资源。以2012年央视曝光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失信事件为例。当年3月15日双汇

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很短时间内,影响销售额15亿元。按照双汇高层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超过121亿元。对于品牌形象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行政“黑名单”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缺乏黑名单制度的基础的法律规范,实践中涉及到发布程序、复核程序、企业申请复议、撤除程序等系列问题。以2009年发生的“砒霜门”事件为例,海口市工商管理部门向消费者发布了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饮料总砷含量超标的消息。时隔一周后该工商局称3种饮料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据报道造成农夫山泉约10亿元损失。在现实情况下,企业很难向政府申请赔偿。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舆情分析系统,动态了解和处理各种潜在风险,及时回应或申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3.加强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几乎所有企业都必须依赖一系列供应商及服务提供商来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供应商的失信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造成经营上的损失,甚至遭致声誉受损。作为全球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实现了全球采购,该公司的对供应商的管理实现了包括价格、质量、交货和诚信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将公司的管理及价值观在产业链上延伸,从而保证了整个体系的高效运行,减少各种风险。一个反面的例子是,2013年8月,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我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此次事件凸显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