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看维多利亚社会对女性的苛责
试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看维多利亚社会对女性的苛责摘要: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对女性是比较苛刻的,女人往往被划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中间状态,而且有过污点的女人永远不会变成好人。
而且社会对男性女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社会对男性是宽容的,而对女性却是苛刻的。
王尔德在戏剧中对这种不合理的道德标准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好女人”“坏女人”“男性女性”“苛刻”一、《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故事内容《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
这是王尔德第一部获得好评的喜剧,它表现的是上流社会的家庭婚姻问题。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这部喜剧是围绕着温德米尔勋爵夫妇展开的。
他们是大家公认的恩爱夫妻。
也正如大家所认为的一样,他们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
温德米尔夫人是上流社会公认的“好女人”,正派的女人。
但是柏威克公爵夫人告诉温德米尔夫人,其丈夫在与一个名声有问题的“无耻的女人”(infamous woman)有“不正当”的交往。
起初,温德米尔夫人并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但是,当她看到丈夫的存折时,惊讶了。
因为丈夫为那个“坏女人”支付了大笔的金钱。
与温德米尔夫人相反的是,二十年前抛弃丈夫和孩子与情人私奔的厄林太太,是众人眼中的“坏女人”。
二十年前,厄林太太抛弃家庭与情人私奔,因此被上流社会拒之门外。
她想借着温德米尔夫人的生日晚会的机会重返上流社会(因为进了温德米尔勋爵这个正派家庭就可以被认为名声没有问题而被上流社会认可)。
她就是温德米尔夫人的亲生母亲,但是温德米尔夫人并不知情。
令温德米尔夫人愤怒的是,丈夫还要邀请这个女人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会。
温德米尔夫人不允许这样一个名声有问题的人进自己的家门,她不顾丈夫的再三请求(其丈夫知道实情,他想帮助妻子的母亲重返上流社会),发誓只要厄林太太进入自己家门就用丈夫送给她做生日礼物的扇子打她的脸,让她在众人面前出丑难堪。
达林顿勋爵是个无耻之徒,他不顾温德米尔夫人是有夫之妇,毫无顾忌惮的引诱温德米尔夫人。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集读后感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集读后感在阅读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集后,我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才华和智慧深感敬佩。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各种层面,并探讨了许多深刻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以下是我对他的作品集的一些个人感悟。
首先,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道林·格雷的画像》。
通过这个故事,王尔德巧妙地将人的欲望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展现出来。
主人公道林·格雷用自己的肉体与灵魂交换,让画像代替自己承担年老和罪恶的生活。
这个悲剧性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与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冲突的深思。
我们是否应该将欲望放之不问,还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呢?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使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也以幽默和讽刺闻名。
他的戏剧作品《厄尔麦斯頓夫人的扇子》就是一个充满笑料的喜剧。
这部作品用夸张的形式展现了上流社会道德的虚伪和虚荣。
通过对社会习俗的讽刺,王尔德揭示了人们经常追求表面上的虚荣,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要。
这个观点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社会的赞赏,还是要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价值观。
此外,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也关注了女性和性别等议题。
他的剧作《雍容华贵女士的扇子》以及小说《达利安·格雷的圣事》均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压抑。
通过这些作品,王尔德表达了对性别不平等的关注,并呼吁社会改变对女性的偏见和限制。
这使我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引发了我对社会公正的思考。
综上所述,读完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集后,我对这位作家的才华和见解深感敬佩。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讽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关注了道德、社会和性别等议题。
这些作品让我不仅在审美上得到了享受,还让我对人性以及社会的种种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将在人们心中留下深远的印象,并继续激发人们对于这些重要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故事简介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故事简介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奥斯卡·王尔德于1892年创作的一部剧本。
故事描绘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和复杂关系,讲述了温德米尔夫人不知丈夫私下接济并坚持邀请来参加她生日舞会的埃尔琳夫人是她的离过婚的母亲,怀疑丈夫与埃尔琳夫人关系暧昧,负气来到追求她的伯爵家里。
埃尔琳夫人赶来劝解,剧情错综复杂。
此外,此剧的主题深入探讨了上流社会的定义,特别是淑女和荡妇的区别。
它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展示了天真的女人不一定好,世故的女人也不一定坏。
剧中的人物如温夫人的母亲欧琳太太,二十年前抛弃了丈夫和女婴,随情人私奔,不久又被情人所弃。
二十年后,她得悉女儿嫁入了富贵人家,便立意把握机会,回到上流社会。
她用自己的秘密威胁温大人,勒索到一笔财富,又因温大人的牵引,得以在自己的寓所招待体面人士,渐渐回到上流社会。
浅析《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中恰时的“结”与“解”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浅析《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中恰时的“结”与“解”与人物塑造的关系作者:黄华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2期【摘要】维多利亚时代,女王对家庭的道德观念导致了王尔德《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与易卜生《玩偶之家》“娜娜出走”截然不同的结局——大团圆的主妇回归结局。
由此,为了让观众对两位都曾做出“坏”行为的女性形象报之以认同感,从而达到其对新道德观的阐释目的,王尔德在剧中设置了精巧的“结”与“解”。
【关键词】家庭道德观;“结”与“解”;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562.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3-01一、恰时的“结”与“解”王尔德精心思量过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个戏剧事件的起因、安排和过程,由此达到了对悬念的设置的目的。
王尔德不仅达到了保持观众好奇心,以悬念推动剧情发展的目的,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观众对两位女主角的认同感,塑造了两位令人又爱又恨的“良家妇女”形象,从而传达了自己关于人不是“非好即坏”的道德观以及维护家庭的重要性的家庭道德观。
在这样的道德观的阐释下,王尔德把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结”在高潮中以“发现”和“突转”的方式解开——艾琳娜太太远走他乡,全剧终结。
二、压力下的选择“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能得到解释——压力越大,解释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1],在《温》中,王尔德为剧中的两位女主角各自设置了一个高压环境让他们在选择中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从小遵循着清规戒律长大的温德米尔夫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良家妇女”,正在她深信她美满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坚不可摧之时,却不断地受到爱慕他的达林顿勋爵的引诱和关于丈夫的流言蜚语的侵扰,最终听信谗言,决定与达林顿私奔,暴露了她其实毫不坚定的性格特点、对丈夫的不信任以及不堪一击的无知。
由于误会丈夫的作为,及内心的不信任,一个“好女人”变成了一个“坏女人”。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2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3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4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5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6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7 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8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9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1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1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12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13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14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5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16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17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18 浅析中英恭维语19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20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1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22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2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24 《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2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26 克莱夫•斯坦普斯•路易斯对《圣经》寓言的应用及意义研究——以《纳尼亚传奇》为例27 解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28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29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30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31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32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33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34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35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36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3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38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9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40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41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4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43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44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45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46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47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48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形象研究4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50 论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51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52 论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53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54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55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56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57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5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59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60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61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6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6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64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65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66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6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8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69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70 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71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72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73 《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74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75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76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7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78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79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80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81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82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83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84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85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86 中英现代命名方式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87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88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89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90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91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92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9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94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9596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97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98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99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00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10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102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03 谈双关语的翻译104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105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106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107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08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109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110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11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12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13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14 The Study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om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115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116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1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18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19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20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121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2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123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24 浅析网络字幕组运作下的美剧翻译特点125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126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12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28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129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30 流行语的翻译131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132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133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1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5 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136 爱丽丝•沃克《紫色》中性别与种族身份的寻求137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138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139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14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41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42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143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44 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145 爱神简论146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147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148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149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150 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151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52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153154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155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1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7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58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159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60 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161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162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163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64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165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66167 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的比较分析及发展趋势168 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和埃莉诺的成长研究16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Virgina Woolf’s Mrs. Da lloway170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1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172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73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174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词汇翻译175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76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177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78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179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180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181 融合与碰撞:李安家庭系列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182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183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184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85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186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8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189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190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91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92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93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194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195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96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97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98 从“信”“达”标准分析英译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误译19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托妮•莫里森《宠儿》20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女性主义的研究与解析
使命 , 最 后公爵夫人杀死 了 自己的丈夫 , 与她爱 恋的
男 子 一 起 准 备 接 受命 运 的 安 排 。剧 中 的 公 爵夫 人 为
二、 塑造敢于挑 战男权 的新女性
在当时的英 国社会 , 有许 多女作家 的作 品 , 其 中 也对女性 的社会地位及 思想意识有 详尽的刻画与描 述。虽然作品中对女 性的地位提高有很 多的描述 , 但 封建 的男权主义思 想还是深入而 坚实的。女性 的角 色在发生转变 的同时 ,对于政治及其他一 些社会活 动还未能完全地涉及 ,在男权社会 为主的群体 中想
细致而生动 , 其 中对于 自由平等的追 求 , 对于 幸福生
活 的渴 望这 类 的女 性形 象进 行 了细腻 而 生动 的 刻
画。 比如《 潘 杜瓦公爵夫人 》 中的公 爵夫人爱上 了一
位比她身份低 下的男子 ,虽然男 子对公爵夫人也心 生爱恋 , 但却没有勇气表 白, 因为他还 肩负着报仇 的
时期 , 女性得到 了一定程 度的解放 , 虽然还没 有选
举权 , 但也有 了前所未 有的 自由与权利 , 比如可 以接
《 无足轻 重的女人》是一部极 具冲突 的戏剧 , 作 品讲 述了伊林 沃斯勋 爵看 中了青年 杰拉 尔德 ・ 阿布
思诺特 , 想让他给 自己当秘书。但是却遭 到了杰拉 尔 德 的母亲 的坚决反 对 , 对于母 亲的态度 , 杰拉尔德一 直追 问却 始终 没能得到答案 。当伊林 沃斯向杰拉 尔 德 的未婚妻 求爱时 , 母亲 才将 事情真相揭开 , 结局令 所有人都 震惊 不已。剧 中的杰拉 尔德的母亲是一个 个性极鲜 明的女性 角色 ,王尔德在刻 画这个人物 的 时候 , 将她的女性尊严刻 画得 栩栩如生 , 作为一个与
英美文化论文: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王尔德于 1854 年出生于都柏林,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他是那个时代的各种标签---唯美主义、颓废精神、比亚兹莱时期。
艾尔曼曾说,“王尔德一直以最文明的方式解剖他所处的社会,对其伦理进行反思。
他了解一切秘密,能够揭穿所有伪装。
”[1]2王尔德的作品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摘下其艺术面具,揭露真相。
西方对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研究甚久,最早的研究在王尔德在世时就出现了。
大部分专注于其生平传记,唯美主义思想的体现,文本艺术形式研究等。
然而,关于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研究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王尔德作品中出现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父权制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天使”或“妖妇”. 然而,王尔德笔下的女性是个有灵魂的人物,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敢于追求,敢于反抗,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精神。
但她们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局限性,她们不是完美的天使,但也绝不是十恶不赦的妖妇。
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十分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意义,它立足于女性经验和女性审美视角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批评进行重新阐释和再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甚至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方法的思路与方法,构筑了对传统批评进行反叛和颠覆的理论形态。
”女权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伍尔夫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波伏娃的《第二性》被广泛地认为是关于女性的一本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着作。
她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本文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王尔德的四部着名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无足轻重的女人》、《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英美文化论文: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王尔德的四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王尔德于 1854 年出生于都柏林,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他是那个时代的各种标签---唯美主义、颓废精神、比亚兹莱时期。
艾尔曼曾说,“王尔德一直以最文明的方式解剖他所处的社会,对其伦理进行反思。
他了解一切秘密,能够揭穿所有伪装。
”[1]2王尔德的作品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实,摘下其艺术面具,揭露真相。
西方对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研究甚久,最早的研究在王尔德在世时就出现了。
大部分专注于其生平传记,唯美主义思想的体现,文本艺术形式研究等。
然而,关于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研究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王尔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王尔德作品中出现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性父权制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天使”或“妖妇”. 然而,王尔德笔下的女性是个有灵魂的人物,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敢于追求,敢于反抗,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精神。
但她们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局限性,她们不是完美的天使,但也绝不是十恶不赦的妖妇。
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女权主义高涨并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十分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意义,它立足于女性经验和女性审美视角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批评进行重新阐释和再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甚至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方法的思路与方法,构筑了对传统批评进行反叛和颠覆的理论形态。
”女权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
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伍尔夫指出:“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波伏娃的《第二性》被广泛地认为是关于女性的一本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着作。
她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本文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王尔德的四部着名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无足轻重的女人》、《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从王尔德系列剧看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屈从地位
从王尔德系列剧看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屈从地位作者:张婧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旨在考察奥斯卡•王尔德在其三部系列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以及《理想丈夫》中描摹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男权制度下受压迫的状况,并探讨他与同时代女性主义观点的契合。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男权制度压迫女性主义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的一位伟大作家,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创作体裁丰富,涉及诗歌、童话、小说、文论和戏剧,而真正使王尔德名声大噪的是他的戏剧。
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这些戏剧一直是文学评论家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女性主义角度的解读却比较少。
王尔德生活的年代是维多利亚晚期,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问题,社会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呈现出明确的女性主义色彩。
本文借鉴弗吉利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性主义论述,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维多利亚时代背景,考察王尔德在其1892-1895年间发表的三部系列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以及《理想丈夫》中描摹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男权制度下受压迫的状况,探讨他与同时代女性主义观点的契合。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揭露了在父权制度下,由男性制定的社会法则,从政治、经济、婚姻家庭到学习教育等方方面面对女性的压迫,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面压抑。
“打妻子是大家公认的男人的权利,不论上等人或下等人一律如此而不以为耻,……同样,假如女儿拒绝和父母所选定的男人结婚,就会被关起来,被鞭打,在屋里被推得东跌西撞,而大众却不以为怪。
”“格瑞格先生说:”一个女人生存的要件就是男人赡养她们而她们侍奉男人。
”[1]p23一、教育压迫男权制度下女性所受的教育是压抑的,其实质是阻止女性了解真实的外部世界。
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教育要求她们温顺,听话,服从统治,结果导致了她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喜剧《温夫人的扇子》的会话分析
喜剧《温夫人的扇子》的会话分析摘要:《温夫人的扇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戏剧作品,是封闭式喜剧的典范。
作品的语言体现了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的写作风格。
戏剧中的会话对于情节的推动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采用余光中先生的译文将用会话分析理论分析该剧的语用特征并解析其中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温夫人的扇子》会话含义合作原则一、引言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文本兼具会话特征和文学特征。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王尔德戏剧里面的人物语言机智诙谐,反应了人物的性格、心理以及动作的外在动机。
戏剧对话是剧中人物交流信息的渠道,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对戏剧作品的阐释实际上是以戏剧对话为素材,对戏剧人物和戏剧意义进行推论。
grice 的合作原则及相关准则在戏剧对话中与日常对话一样是有效的。
读者或观众期待剧中人在对话中能够提供足够的,在戏剧范围内是真实与相关的信息,并且说话的方式能够被理解。
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帮助读者用全新的角度分析戏剧,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本文借《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余光中的中译本为对象用grice的合作原则来分析《温夫人的扇子》中的会话。
二、理论框架会话分析研究的蓬勃发展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会话分析为主导的戏剧文体学的建立和发展。
戏剧文体学, 简单说来就是对戏剧作文体学方面的分析,文体指的是语言形式和特征的选择(章以华, 2005)。
二十多年来, 以会话分析为基础的戏剧文体学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和文体学等学科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戏剧批评方法, 它的兴起, 为传统的戏剧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会话分析的视野下, 戏剧批评的领域已从传统的分析人物性格及戏剧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拓展到了考察戏剧人物间的权势关系、社会地位、人物心理特点、语言与人物性格刻画、话语与戏剧主题思想、话语结构等多方面, 而涉及到的范畴包括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前提、指称、话语角色类型及其转换、语用模糊、语域分析和话轮转换等(转引自李华东、俞东明, 2001)。
从会话含意的角度看《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人物性格与关系
从会话含意的角度看《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人物性格与关系作者:陈吕芳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51期摘要:本文运用会话含意的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对《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对话的选例分析,探索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及戏剧对话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内在关系。
希望通过对戏剧语言的会话含意的研究,更好地将戏剧语言的描述与戏剧批评及戏剧创作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戏剧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戏剧会话含意《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人物性格与关系1.《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的文本及背景《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爱尔兰作家兼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所写的剧本。
整个故事围绕温德米尔夫人的一把扇子展开。
本文将选取该戏剧第三幕中间的一段对话进行分析。
这段对话发生在温德米尔夫人家的舞会散场之后,几位男士聚集在Lord Darlington家闲聊。
他们的闲聊毫无目的,虽然大多是关于女人的,但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话题,而且整个对话没有任何情节的发展,但是通过这段漫无目的的闲聊,作者却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该戏剧本身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以下是笔者所引用的对话文本。
(Lord Augustus Lorton简称Aug;Mr.Cecil Graham简称Cec;Mr.Dumby简称Dum.)Aug:You want to make her out a wicked woman.She is not.Cec:Oh!Wicked women bother one.Good women bore one.That i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m.Aug:(puffing a cigar)Mrs.Erlynne has a future before her.Dum:Mrs.Erlynne has a past before her.Aug:I prefer women with a past.They’re always so dammed amusing to talk to.Cec:Well,you’ll have lots of topics of con versation with her.Tuppy.(Rising and going to him)Aug:You’re getting annoying,dear boy;you’re getting damned annoying.Cec:(Puts his hands on his shoulders)Now,Tuppy,you’ve lost your figure and you’ve lost your character.Don’t lose your te mper:you have only got one.Aug:My dear boy,if I wasn’t the most good-natured man in London—Cec:We’d treat you with more respect,wouldn’t we,Tuppy?(strolls away)这里有一个背景知识,即Mrs.Erlynne在二十年以前曾抛弃了丈夫和女儿,现在她将要嫁给Lord Augustus Lorton,就在这群男人的对话要结束的时候,Mr.Cecil Graham发现了丢在单身汉Lord Aarlington家的女人的扇子,而此时,Mrs.Erlynne跑进来承认是她丢的。
从_一个无关紧要的女人_看王尔德的女性观 (1)
关紧要的呢? 、 “ 阿布兹诺太太以她的善良 、 纯洁 、 坚强对抗着 “ 愚昧 ” 浅薄 ” 的维多利亚上流社会 。 她的坚强不屈与代表着上流社会的伊 阿 布 兹 诺 太 太 没 有 哭 泣, 勇 敢 地 生 活, 俨 然 一 位 现 代 女 性。 林沃兹的虚伪与丑恶形成了鲜明的 对 比 。 在 沉 重 的 社 会 枷 锁 下 ,
[ ( 2] P 2 1 6) “ 。 我的错误是我自己的 , 我会独自承担 , 我 必 须 独 自 承 担” 她 可 以 冷 静 让 伊 林 沃 兹 走, 甚 至 抽 了 他 一 记 耳 光, 并称他是
“ 。 一个无关紧要的男人 ”
二
王尔德笔下的 “ 纨绔子 ” 是评论界一直关注的 。 如果 把 王 尔 德 本 人 的 “ 纨绔子” 作 派 和 理 念 相 联 系, 就会发现王尔德笔下 不少女性人物都体现了 “ 纨绔子 ” 式的自我意识 。 她们出身显赫 、 穿着讲 究 、 举止造作、 机智诙谐、 谈吐风趣、 个性张扬、 自我崇
三
《 一个无关紧要的女人 》 中, 另外一个引起笔者关注的是与丈夫约翰 一 起 参 加 聚 会 的 卡 罗 琳 夫 人 。 初 读 下 来 , 读者都会觉 体贴 、 贤惠 、 有点小女人的传统意义上的可爱女人 。 但细 读 之 后 , 笔者发现, 卡罗琳夫人对其丈夫的关心、 体 得这是一位温柔 、 。 贴实际上是一种控制 , 戴着贤惠的面罩 , 她其实是要把自己的丈夫 “ 牢牢地攥在手心 ” “ , “ ?丈夫约翰 你肯定觉得那边风太大了 ” 约翰 , 你应该戴上你的围巾 , 如果你 不 戴 , 那我总是给你织围巾又有什么用呢” “ ” “ 。 不一会儿 , 回答 , 卡罗琳 , 我跟你保证我很暖和 。 卡罗琳夫人却固执地说 , 我不这么认为 ” 卡罗琳夫人又担心草地太潮湿而 “ , 让约翰去穿上套鞋 , 约翰再次跟她保证他很舒服 , 你必须允许我来做最好的 裁 判 , 拜托照我说的去做吧” 卡罗琳夫人用她那 , 无时不在的关爱 , 将丈夫约翰紧紧地 “ 固定 在 自 己 的 身 边” 而 她 温 柔 的 语 气, 贤 惠 的 表 现 也 赢 得 了 丈 夫 约 翰 的 尊 重, 我们看 , 到, 丈夫约翰在回答她的问题时 , 总是很温柔 地 加 上 “ 亲 爱 的” 即使是在卡罗琳夫人多次地错误称呼凯威尔先生为“ 水壶先 生” 时, 丈夫约翰仍然不厌其烦地并且 相 当 温 柔 地 纠 正 她 。 其 实 , 她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这 一 切 我 们 可 以 从 剧 中 台 词 中 找 到 答 案,
“被消失”的母亲——《温夫人的扇子》中人性的失落
作者: 骆欢;王影君
作者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26-2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7期
主题词:�温夫人的扇子》 “被消失”的母亲 人性 道德准则
摘要:作为王尔德的第一部喜剧,《温夫人的扇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目光。
本文重点关注戏剧中欧夫人母亲身份的"被消失"现象。
自始至终,欧夫人的母亲身份一直都无法公诸于众,甚至连亲生女儿温夫人也不知自己母亲的存在。
在分析不同阶段其母亲身份"被消失"的原因后,可以发现一切的隐瞒均是出于对伪善的道德准则的笃信和对人性的压迫。
所谓的道德准则是如此强大、虚伪和严苛,以至于人们只知道盲信所谓的好的定义,而忽略真实的内心感受,放弃追求幸福。
"被消失"的母亲代表的是伪善的道德准则的胜利和人性的失落。
反抗与顺从论《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两次出走
作者: 康宁[1]
作者机构: [1]河海大学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13-1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5期
主题词: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王尔德;出走;米勒重复理论;女性主义
摘要:《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奥斯卡·王尔德于1892年创作的最有特色的喜剧之一.该剧指出了好女人和坏女人之间模糊的界限,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规范.同时,它也符合王尔德一贯的写作风格,充满了精彩的情节、幽默的台词和讽刺的寓意.本文的引言部分对该剧的内容和主要思想进行简要描述,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埃尔琳夫人的出走,第二部分重点研究温德米尔夫人的出走,第三部分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最后,本文从微观层面的个体维度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维度,围绕这"两次出走"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看王尔德的现实主义道德观
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看王尔德的现实主义道德观
刘莎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一直以来王尔德被看作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但本文对王尔德的喜剧《温
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进行探讨时,发现作者却是用现实主义道德观诠释其喜剧人物。
王尔德通过对剧中人物温德米尔夫人、厄林太太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摒弃了传统道德的虚伪,提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道德观。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刘莎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3
【相关文献】
1.矛盾的唯美主义--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解析王尔德的语言风格 [J], 吴冰
燕
2.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不可儿戏》浅谈王尔德的语言魅力 [J], 余秀芬
3.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看王尔德的伦理观 [J], 刘茂生;
4.扇子中的“唯美主义”——从几部扇子剧看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J], 尚钊
5.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文本结构看王尔德的女性观 [J], 乔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女性思想对比-最新文档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女性思想对比-最新文档《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女性思想对比一、《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概述作品讲述了20年前抛夫弃女与情人私奔的欧林太太为了保全自己女儿的名誉与家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牺牲自己已经到手的幸福,承认女儿遗落在欲与其私奔的男人公寓里的扇子,从而守住了女儿的幸福。
最终,误解消除,作品以母女各自得到自己的幸福作为该剧的结局。
二、女人在社会和家庭中角色的对比分析2.1 女人----依附于男人在王尔德的笔下,欧林太太拒绝服从维多利亚时代对女人设定的道德标准,去过令人痛苦的生活,她希望过安逸的、奢华的生活,她是集美貌、聪明、冷静、理性、具有反抗意识于一身的女人。
然而在男性统治下的社会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也必须依靠男人才能得到她想要的生活,也摆脱不了自己最终的命运:依赖与男人。
当欧林太太意识到她已不能挽回自己的名誉时,她选择了奥古斯都.罗敦勋爵给她提供的安宁并且舒适的生活,因为他可以使她从偿还债务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尽管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
同样的局限性也在柏夫人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在戏剧中,为了维护自己高贵的社会地位和奢华的社会生活条件,柏夫人必须依靠自己的丈夫才能得到这一切,因此,她每天所思考的只有如何牢牢抓住自己的丈夫。
从她结婚那一刻起,她一生中所有的重点都放在自己丈夫生身上,因为只有她的男人才能够提供给她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一旦失去她的丈夫,她所拥有的一切都将瞬间消失,在社会上也再无立足之地,迎接她的只有社会的唾弃和贫苦的生活。
因此,由于当时女性的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依附于男人。
2.2 妻子---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在维多利亚时代,有关爱情的观念呈现出新旧交织的一种状态。
欧林太太和柏夫人分别代表了对待爱情截然相反态度的两种人。
欧林太太是新女性的代表,她执着的追求纯粹的爱情,不愿被家庭所束缚,是超越性的代表,而柏夫人则是传统女性的代表,一旦结婚就对丈夫委曲求全,是局限性的代表。
王尔德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
作者: 李冰
作者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77-7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王尔德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现代意识 女性观
摘要: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多、创作风格最复杂的怪才作家。
他在创作中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却在思想上反传统,颠覆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
他的这种复杂性使得他的作品唯关而又蕴含现代意识,至今无人超越。
19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女性运动自觉兴起时期,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王尔德对于这个时期女性在社会、家庭及各个层面所体现出的个性与情感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使女性的形象既生动又充满个性,向社会展现了一批“新女性”,使整个社会对女性都有了更多的认知与赞同。
通过此剧,王尔德的艺术观从唯关主义转向了对现实主义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2 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3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4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5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6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7 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8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9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1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1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12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13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14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15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16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17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18 浅析中英恭维语19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20 英汉新闻语篇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1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22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2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24 《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2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26 克莱夫•斯坦普斯•路易斯对《圣经》寓言的应用及意义研究——以《纳尼亚传奇》为例27 解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28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29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30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31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32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33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34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35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36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3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38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9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40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41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4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43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44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45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46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47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48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形象研究49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50 论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51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52 论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53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54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55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56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57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5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59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60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61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62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6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64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65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66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6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8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69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70 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71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72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73 《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74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75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76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7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78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79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80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81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82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83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84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85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86 中英现代命名方式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87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88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89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90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91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92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93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94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9596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97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98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99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00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10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102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03 谈双关语的翻译104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105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106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107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08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109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110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11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112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13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14 The Study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om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115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116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17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118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19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20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121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2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论冠名广告的营销策略123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24 浅析网络字幕组运作下的美剧翻译特点125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126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12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28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129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30 流行语的翻译131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132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133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1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5 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136 爱丽丝•沃克《紫色》中性别与种族身份的寻求137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138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139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14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41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42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143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144 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145 爱神简论146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147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148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149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150 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151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152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153154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155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1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7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58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159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60 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161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162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163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64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165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66167 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的比较分析及发展趋势168 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和埃莉诺的成长研究16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Virgina Woolf’s Mrs. Da lloway170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1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172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173 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174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词汇翻译175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76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177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78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179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180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181 融合与碰撞:李安家庭系列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182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183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184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185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186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8 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189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190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91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92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93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194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195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196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97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98 从“信”“达”标准分析英译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误译19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托妮•莫里森《宠儿》20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