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合集下载

云南茶区分布

云南茶区分布

云南茶区分布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地州19个县市,红茶产量占全省的79%,是滇红的主要产区.2.滇南茶区:含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四个地州的22个县市,为滇红与普洱茶之产地.3.滇中茶区:包括昆明、大理、楚雄、玉溪四个地州的28个县市,为大、中、小叶种混交过渡地区,主产绿茶和各种名茶,昆明十里香茶是历史名茶,大理是云南沱茶的主产区.4.滇东北茶区:包括昭通、曲靖二地、市11个县,为中、小叶种种植区,主产绿茶。

5.滇西北地区:包括丽江、怒江、迪庆三个地州,为小叶种种植地区,主产绿茶、产量微。

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和优良的云南乔木类大叶种茶叶资源,茶叶种类多,有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等五个大类共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晒青茶历史最悠久,可追朔到唐代以前。

历史上的名茶就有普洱茶、十里香茶、感通茶、萝峰茶、太平茶和宝洪茶。

全省有120多个产茶县,产量居全国之首。

云南古茶树简介国内外茶学界把茶树分为三种类型,即野生性、过渡型(也称进化型)、栽培型。

全国著名茶叶专家王镇恒教授在澜沧曾介绍说,野生茶树和过渡型茶树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1树形:野生为乔木型,较原始;栽培为灌木型。

2干枝:野生为单株形,单株分枝少,立地树干较高;栽培立地树干较矮,分枝多。

3叶片:野生性的叶片大而平滑,叶尖长。

栽培型的叶片凸起平分而呈波浪状;4结构:野生的叶片内部结构,栅栏组织只有一层,进化型的可能出现两层;5花果:野生性的开花少,果厚,花冠大。

栽培性的开花较多,花冠小,果汁薄;6化学成分:野生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例高,不能饮用。

栽培型大茶树的简单儿茶素含量比例低,适于饮用。

1.野生形大茶树:巴达大茶树(勐海县);本山大茶树(凤庆县);澜沧大茶树(勐海县);勐宋大茶树(勐海县);苏湖大茶树(勐海县);镇安老茶(龙陵县);涩茶(马关县);广南野茶(广南县);此外尚有镇沅县振泰大茶树;该县九甲和平乡曾发现有数千亩野生茶树群落,以龙潭大茶树为林中之最。

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

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

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一、曼糯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

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

海拔1200-1300米。

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

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

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

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二、勐宋(勐海)释名:“山顶上的坝子”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

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

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

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

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

目前保留有300多亩。

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

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三、南糯山释名:“(产)笋酱(之地)”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

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

年平均气温16-18度。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

普洱,其实正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

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普洱茶四大产区(图中绿色区域)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

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

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

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易武茶山西双版纳版纳茶区综述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

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

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

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

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易武古镇古六大茶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西双版纳茶区茶山知识

西双版纳茶区茶山知识

西双版纳茶区茶山知识1、古六大茶山⑴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⑵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现今已没落,茶山图片难寻。

⑶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历史上著名的清宫贡茶多出自此山。

⑷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⑸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⑹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2、新六大茶山⑴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⑵布朗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⑶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⑷南峤(勐遮)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⑸勐宋茶山(勐海区域):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⑹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

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

云南普洱茶产区(分布图)及茶山分布(图文)整理一份云南普洱茶产区及茶山分布的图文供茶友参考一.西双版纳州茶区勐腊县(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1、古慢撤也称易武正山(麻黑、落水洞、刮风寨、弯弓等七村、八寨)[易武乡]2、蛮砖(曼庄、曼林、曼迁等)[象明乡]3、革登(值蚌、新发等)[象明乡]4、莽枝(秧林、董家寨等)[象明乡]5、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象明乡](6)、攸乐【基诺乡归属景洪巿】景洪澜沧江内古六大茶山之一[基诺乡归属景洪巿](6)、攸乐茶山(亚诺、猛龙、龙帕山等)勐海县(澜沧江外六大茶山)7、布朗山(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等)[布朗山乡]8、贺开(邦盆老寨、广別老寨、曼弄老寨等)[勐混镇][格朗和乡]9、南糯山(半坡老寨、南拉老寨、拨玛等。

)[格朗和乡]10、帕沙茶(帕沙老、新、中寨等)[勐满镇]11、关双茶(曼帕、曼怀等)[勐宋乡]12、纳卡茶[勐宋乡]13、保塘茶(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勐往乡]14、曼糯茶[西定乡]15、巴达山茶,章朗、曼迈等二、普洱市茶区(原思茅市)澜沧县16、景迈山茶(芒景、景迈)[惠民乡]17、邦崴茶[富东乡]18、东卡河茶[东朗乡]19、帕赛茶[文东乡]宁洱县20、困鹿山茶(野生古茶)21、新寨茶[磨黑镇]22、板山茶[勐先乡]景谷县23、苦竹山茶[景谷乡]24、文山顶茶[景谷乡]25、黄草坝茶[正兴镇]26、秧塔大白茶[民乐乡]墨江县27、迷帝茶[新抚乡]28、景星茶[景星乡]镇沅县29、老海塘茶[田坝乡]30、马邓茶[者东镇]31、千家寨[九甲乡]32、老乌山茶[按板镇]33、茶山箐茶[田坝乡]34、大麦地茶[者东镇]景东县35、老仓福德茶[安定乡、文龙乡]36、金鼎茶[林街乡、景福乡、东镇]37、漫湾茶[漫湾镇]38、哀牢山西坡茶[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39、御笔茶[锦屏镇、文井镇]江城县40、田房茶[国庆乡]41、博别茶[国庆乡]孟连县42、腊福茶[勐马镇]43、芒中茶[娜允镇]三、临沧市茶区临翔区44、昔归茶[邦东乡]45、那罕茶[邦东乡]46、邦东茶[邦东乡]47、东旭茶[邦东乡]48、太阳箐[邦东乡]49、无量山系古树茶双江县50、冰岛茶(南迫、冰岛、地界、坝歪、糯伍、五寨)[勐库镇]51、大、小户赛茶[勐库镇]52、大雪山系野生茶[勐库镇]53、大忠山茶[勐库镇]54、磨烈茶[勐库镇]55、坝糯、等勐库十八寨永德县56、忙肺茶57、忙波茶58、糯掌茶凤庆县60、滇红茶[小湾镇]61、香竹箐茶(大山茶) [大寺乡]62、平河茶(本山茶)云县63、白莺山茶64、大朝山茶(大朝山西镇包括菖蒲塘、纸山箐、昔元、邦旭、坡头、背阴寨等)[茶房乡]65、茶房茶耿马县66、大黑山系野生茶67、蒸酶镇康县68、马鞍山茶四、大理白族自治州茶区云龙县69、大栗树茶[宝丰乡]70、公郎茶[公郎镇]71、无量山系古树茶五、保山市茶区昌宁县茶区72、莽水茶[莽水镇] 腾冲县茶区73、高黎贡山系生态茶74、龙陵县茶区75、施甸县茶区保山市、古“哀牢国”。

茶叶产地介绍-各大名茶山简介与口感特点

茶叶产地介绍-各大名茶山简介与口感特点

●老曼峨古茶山的介绍和老曼峨普洱茶的口感特点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巴达古茶山简介及巴达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巴达古茶山的普洱茶特点: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

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

, l.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曼撒古茶山资料介绍和它的普洱茶口感曼撒古茶山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曼撒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与口感: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无量山古茶山简介和无量山普洱茶特色无量山的位置: 无量山位于横断山脉南段,处云南“滇西纵谷区”中部,山高谷深,气候温湿.位于景东县西部,北纬23°57’——24°44’,东经10°22’——101°04’之间。

西北起于南涧县,向西南延伸至镇沅、景谷等地,西至澜沧江,东至川河,景东县境内面积2581平方千米。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山体支脉向东西两翼扩展而呈扇形,地质结构有石灰岩、砂岩、页岩、低谷、平坝和丘陵。

生长针叶、阔叶及混交林,除思茅松分布较广外,还生长着稀有珍贵林木。

无量山普洱茶的特色: 山高则温低,芽叶生长通常较慢,光合作用充足。

无量山茶得天独厚,垄断了天时地利的优越自然条件,因此用无量山茶叶原料生产的茶,内蕴独特香气。

生茶清香,生津止渴;熟茶醇厚,韵明香高。

古云“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云南茶山分布图

云南茶山分布图

云南茶山分布图云南茶山分布图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的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可以说就是人类种植茶叶的典范。

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提到六大茶山的面积时,用了“周八百里”来形容,这表明这六座古茶山是连成一片的。

《滇系》一书在谈到六大茶山的位置时就曾说:“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

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

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古代典籍中所提及的这六座古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

事实上,随着人工种植茶树的大面积铺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一带,均成为优质大叶茶的生产地。

除了澜沧江北岸的六大茶山外,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景迈。

只是由于一江之隔,古时的交通又不发达,一条江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从而让江南的六大茶山鲜为外人所知。

倚邦茶山澜沧江北的六大茶山,除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外,其余的五大茶山都在勐腊县。

在历史上,曾有五大茶山,倚邦三山半一说。

所谓的三山半指的是曼松山、曼拱山、曼砖山,再加上牛滚塘半山。

在易武茶山“一览众山”之前,倚邦是江北六茶山的“盟主”。

那是明末清初时期,倚邦茶山红极一时,大批的四川茶农慕名前来,他们怀揣着小叶茶籽,并将它种在了这块茶叶最初的生长地上。

当时从外面蜂拥而至的茶人,也有石屏和楚雄等地的,这也是历史上的倚邦大街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川会馆、楚雄会馆及石屏会馆的原因。

倚邦与易武,在清代前后谱写过普洱茶辉煌的两个乐章。

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曾有八九万人,茶产量达万担之多。

人员的流动与茶交易量的迅速扩大,形成了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四大集镇,而在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

倚邦兴盛时期,街道的建筑规模与思茅旧街相近,而且由于各地茶人的到来,各种文化也纷纷在此交融。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三)这一期我们将为您介绍云南省除西双版纳和普洱以外的其余茶山。

临沧古树茶分布临沧市是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传统上以滇红和绿茶(滇青)为主,鲁史古镇演绎了茶马古道上的传奇,而凤庆(顺宁)茶厂创制的滇红也为云南茶赢得了历史的辉煌。

其实,临沧也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普洱古树资源,凤庆小湾镇香竹箐的3 200年古茶树王便是古代先民种茶的明证。

而散落在各地大量的古茶园和野生古树茶群落,对普洱茶迷来说更是资源丰富的宝库。

虽然以丙岛(冰岛),昔归为代表的古树茶已经崭露头角,风头甚至压过版纳那些历史悠久的名山普洱,但我们应该看到,临沧的古树资源远不止于此。

在永德、云县、双江等地的大山深处,依然有很多待发掘的古树资源。

相比较于版纳和普洱市的普洱茶资源,临沧境内的古茶山的详细资料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备,这里做以概况性的介绍,并把一些古茶山的名录附于后面,以备大家参考。

临沧市因临澜沧江而得名。

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大量的优质茶叶。

很多名茶的背后都有临沧料的影子,临沧茶是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

临沧下辖1区7县,各区县均有大片的古树资源,按茶叶产量排名,依此为: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按2009年产量)。

以下简述各地的情况。

凤庆—位于临沧北部境内古茶树资源5.6万亩,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诗礼乡古黑村也有古茶树。

凤庆香竹箐大茶树,位于小湾镇华峰村,树龄高达320 0年,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树。

作为云南产茶第一大县,几乎全县皆适宜种茶。

历史悠久,出产历史上著名的“太华茶”。

凤庆茶厂,曾经是我国红茶标准的制定者。

产生国家级良种:凤庆大叶种。

茶马古道重镇鲁史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龙桥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云南普洱茶茶山分布

云南普洱茶茶山分布

云南普洱茶茶山分布云南茶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大产茶区。

即保山,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每个产茶区,都有很多山头,每个山头的滋味也各不相同。

现如今的普洱市场上,最热的茶山,主要分布在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

临沧主要有勐库这个古茶树群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勐库古茶区总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因为地理的差异,所以香型特殊,劲杨,刚强。

在勐库古茶区有几个有名的山头,坝糯茶山: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普洱茶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冰岛茶山: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

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大雪山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

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懂过茶山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

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昔归茶山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绿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

云南普洱茶主要茶区及茶叶特点小结临沧茶区:(1)勐库: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有勐库种。

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冰岛: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

毛茶外形粗老,黑条白芽。

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

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

十分耐泡。

(3)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村芒绿山(忙麓山)。

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4)忙肺: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汤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5)坝糯: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

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品茗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不输易武正山。

(6)勐库大雪山: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

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

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7)永德大雪山: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

云南普洱茶产地地图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通常说的“易武茶产地” ;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

1、南糯: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2、南峤: 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 年11 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3、勐宋: 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4、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 U )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民乡。

5、布朗: 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6、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 公里。

古今六大茶山茶叶区别>>> 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1 、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 、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 、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 、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 、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普洱古树茶山数据库(最全普洱茶山记录)2017版

普洱古树茶山数据库(最全普洱茶山记录)2017版

普洱古树茶山数据库(最全普洱茶山记录)2017 版2.2普洱(P )2.2.1综述普洱市是云南占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境内无量山和哀牢山两座大的山脉与澜沧江、把边江两大水系相间排列,生态环境优异。

10 个县区共有古茶山12123 公顷,野生茶树居群78633 公顷。

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具有季风和垂直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8-20C,年均降水量1570毫米。

光照辐射量大、全年分配均匀。

土壤包括赤红壤、砖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大体由海拔由低到高分布。

普洱市是以普洱茶命名的城市(原称思茅),不仅是古来普洱茶的集散地,同时也是普洱茶品种最为丰富的地区。

不仅有2700 年的哀牢山野生茶树王和邦崴过渡茶树王,也有着属于小叶、中叶、大叶种不同范畴的多种形态、多种口感的古树品种,逐渐为普洱茶爱好者所重视,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2.2普洱境内茶区列表2.2.2.1 景东东部茶区:(PDE)地理范围景东无量山东坡的安定乡、文龙乡、锦屏镇、文井镇等地。

山头/片区列表老仓福德(PDE1 )地理气候:位于无量山东坡安定乡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文龙乡的邦崴、邦迈、义昌等村。

海拔1600-2100 米,常年平均气温11.6-14.6 C,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古茶山面积463 公顷。

村寨或片区:中仓、迤仓、外仓、古德、河底、民福(以上属安定);邦崴、邦迈、义昌(以上属文龙)。

简介:这是一个地域广大的高纬度高海拔的茶区,包括众多民小组(因繁琐并未列出,只列行政村),因历史称呼原因归为一个茶山,古树年产量200 吨以上。

包括勐库种和其他原生品种。

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的山茶,安定乡迤仓村的勐库茶。

老仓福德茶是民国名茶,曾被政府颁奖。

锦屏(PDE2 )地理气候:散布于锦屏镇(县政府所在)范围内,年平均气温18.3 C,年降雨量1380.3毫米。

每个片区古树年产量几吨。

村寨或片区:龙叔、菜户河、利月。

云南古六大茶山

云南古六大茶山

云南古六大茶山作为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产地,云南是茶叶最为古老的故乡。

尽管在漫长的时光中,关于云南茶叶最初的记载,已经散失殆尽,但深藏在云南群山中数千年的古茶树群落,还是以自身顽强的生命,诉说着远古时代云南高原的那一片繁茂与葱茏。

在云南,大地至今还为我们保存着茶叶原初生长弥足珍贵的物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的1700多年的野生“世界茶树王”,勐海南糯山上栽培型800多年的古茶树,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野生型2700多年古茶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过渡型千年古茶树以及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都是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它们在形象地纪录着茶叶生长演变历史的同时,还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其最原始的故乡就在云南。

茶树分布图茶树,在植物学上属茶科,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号称“云南山茶甲天下”。

云南大叶种茶由于生长在特别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保存了茶树的原始类型。

云南各族人民很早就从事野生茶树的驯化,在驯化的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成灌木,由大丛灌木变成小丛灌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而深,分枝由稀而密,发芽由早而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演变为现在栽培的茶林。

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的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攸乐、莽枝、蛮砖和革登连成一片。

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

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

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其中,慢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

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

)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

事实上,随着人工种植茶树的大面积铺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一带,均成为优质大叶茶的生产地。

除了澜沧江北岸的六大茶山外,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景迈。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

云南大叶种茶树分布及品质特点--------云南古茶山及古树茶特色安东老王辑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

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

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

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

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

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

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摄氏度,年积温4000到7500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一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

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

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

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摄氏度,年积温5069.2-7629.O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0.5-5.5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1.5-41摄氏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

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

最全的古树茶资料云南20个古树茶名山介绍2016年第十一届云南茶博会古树名山推介易武古茶山易武古茶山地处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包括历史上的慢撒茶山,面积达750平方公里,在六大古茶山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半。

清乾隆初期实行移民殖边,云南石屏等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移居易武及慢撒等地,开辟开荒种茶和创办茶庄,茶号,设立茶坊制茶,易武茶业从此崛起,成为六大古茶山的后起之秀。

道光年后易武茶号、商号大增,至咸丰时六大古茶山的茶叶加工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年代,易武成为镇越县的县城,便成为六大古茶山贸易中心,成为六大古茶山之名山,滇藏茶马古道的起点。

至今易武茶山尚有9.8万余亩,其中古茶园7.8万亩。

现在最热的当数薄荷塘茶王,知名企业有易聘号老茶行等。

冰岛古茶山冰岛村委会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北部,东北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西面与耿马大兴乡相邻。

村委会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全村国土面积25.79平方公里,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400毫米,现有农户289户1101 人。

目前,冰岛村委会共有茶叶面积6300亩,可采摘面积2400多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6万多株,百年以下茶树 3900亩。

冰岛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0.5公里,现有农户47户212人,茶地面积1600多亩,可采摘面积588亩, 2.4万株。

其中: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00多株;百年以下茶园804.2亩。

昌宁黄家寨古茶山漭水黄家寨古茶山地处昌宁县漭水镇境内,位于东经99°40′02"~99°43′05",北纬24°52′38"~24°57′42"之间,海拔跨度1780-2280米,坡度6-25度,山脉东西走向,植被主要以茶树为主,土壤以黄壤为主,共涉及联福、漭水、共裕、河尾4个村24个村民小组,古茶树分布面积959公顷,有古茶树29751株,其中基部径围50cm以上7492株。

最全普洱茶山记录

最全普洱茶山记录

最全普洱茶山记录普洱茶是一种源自中国云南省的特色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普洱茶山是指普洱茶树所分布的茶区,这些茶区以其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普洱茶山,保存着大量的古茶树,这些茶树有的已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承载着茶文化的传承和普洱茶的独特风味。

普洱茶山记录已有上百个古树茶产区和上千个寨子。

下面我将为您呈现其中一部分茶山记录:1.临沧茶山:位于云南临沧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临沧茶山以其丰富的茶叶资源和古老的茶文化而著名。

茶叶品质优良,口感醇厚,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2.六枝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产区之一、六枝茶山因其茶叶呈现出六种不同的颜色而得名。

茶叶质地优良,带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孟连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孟连茶山以其茶叶的浓郁香气和独特风味而闻名,被誉为普洱茶的代表。

4.怒江茶山:位于云南怒江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产区之一、怒江茶山的茶叶品质上乘,口感醇厚,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5.西盟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西盟茶山以其丰富的茶叶产量和卓越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6.高黎贡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这里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高黎贡茶山以其古老的茶树和独特的品质而著名,被誉为普洱茶的瑰宝。

以上只是部分普洱茶山的记录,实际上还有更多茶山记录,每个茶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茶山共同构成了普洱茶的世界,吸引了无数茶叶爱好者前来品尝和学习。

总而言之,普洱茶山记录非常丰富多样,上百个古树茶产区和上千个寨子构成了普洱茶的世界。

这些山区以其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为普洱茶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通过品尝不同山区的普洱茶,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的美丽风景和深厚的茶文化。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

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蛮砖古茶山简介江内六大茶山蛮砖山,包括曼庄、曼林、曼迁三个寨子,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现在遗留下来的、其茶树围超过100厘米古茶树还有很多。

曼庄村是个史书中成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为傣语中曼庄意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焦末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产地介绍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

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1994年,西双版纳州、县政府确定在曼庄茶山新建万亩茶园,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

昆明茶山旅游景点

昆明茶山旅游景点

昆明茶山旅游景点昆明茶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嵩明区,是一座自然保护区,因其茶叶文化和景色优美而闻名。

昆明茶山分布着许多旅游景区,包括茶园、寺庙、洞穴等等。

下面介绍几个值得一去的景点。

一、大观云台大观云台位于昆明茶山中心地带,是昆明茶山最高的山峰,也是观赏茶山全景的最佳位置。

大观云台海拔2158米,山势陡峭,登上山顶可以俯瞰茶山全景,更可远眺昆明城市风光。

同时,大观云台也是拍摄昆明茶山风景的绝佳地点。

二、禅南寺禅南寺是昆明茶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明代,它的建筑风格兼具汉、藏、楚三大风格,它是昆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南寺的建筑呈阶梯式,共有三层,其内部为木质构造,寺庙内部有许多佛像和壁画,是游客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草堂寺草堂寺位于昆明茶山的西北部,是一所藏传佛教寺庙。

草堂寺建于明代,经过多次扩建和重修,已经成为一个古老而庄严的寺庙。

草堂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艳,寺庙内部有许多佛像,雕刻精美,是游客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四、石林湖石林湖是昆明茶山的一处自然湖泊,湖面宽广,水清见底,四周景色优美,是休闲和游玩的好去处。

湖边有许多餐厅和咖啡厅,游客可以在此边吃边看美丽的湖景,享受度假的愉悦时光。

五、茶乡博物馆茶乡博物馆位于昆明茶山茶园内,是一间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许多与茶文化有关的文物和展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茶艺和茶事。

茶乡博物馆还设有品茶区,让游客可以亲自尝试中国茶的韵味,感受独特的茶文化风范。

以上就是昆明茶山旅游景点的介绍,昆明茶山风景优美,文化深厚,是游客体验云南地域文化,感受自然美景的一个好去处。

云南省内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介绍(网转)

云南省内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介绍(网转)

云南省内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介绍(⽹转)茶树的起源,同世界上其它物种的起源⼀样,是在⼈类发现和利⽤茶之前。

茶树起源后,必然经过⼀个漫长的时间后,⼈类才发现和利⽤茶,并且再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见诸于⽂字记载。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植物门,双⼦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茶⽬,⼭茶属,茶种植物,植物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ea。

⼭茶属是⼀种⽐较原始的种群,它产⽣于中⽣代末期⾄新⽣代早期。

茶树是⼭茶属中⽐较原始的种,是从⼭茶属⾥分化出来的⼀个种,据专家们考证,地球上出现茶树这种植物已有六千万年⾄七千万年的历史。

古地质变化表明,约在2亿万年以前,因地球板块漂移,造成地质分裂,形成劳亚古北⼤陆和冈⽡纳古南⼤陆,两⼤陆之间是地中海。

劳亚古北⼤陆为热带植物区系,⼀切⾼等植物的发源地均在劳亚古北⼤陆。

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陆的南缘,临近泰提斯海,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造⼭运动发⽣前,这⾥地势平坦,⽓候炎热,⾬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的⼤温床,是⾼等植物最适宜的发源地。

⼭茶科⼭茶属植物起源于⽩垩纪⾄新⽣代第三纪的劳亚古⼤陆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今已有六千万⾄七千万年。

在距今⼀千万年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发⽣了喜马拉雅造⼭运动,形成了青藏⾼原的隆起,从⽽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的变化。

其后,第四纪以来的⼏次冰河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南部地区,未受到冰川的直接袭击,这⼀地区的⽓候依然处于温暖湿润之中,使许多植物幸存下来,⾄今云南仍有⾼等植物18000余种,占全国⾼等植物的50 %以上,故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

正如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教授所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沙江河⾕、川东、鄂西和南岭⼭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地区是它的发源地”。

前苏联学者乌鲁夫亦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在某⼀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植物区系的发源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上期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茶山,这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普洱茶山。

普洱市综述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

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还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

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

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 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 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

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

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

我们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普洱市的古茶山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中我们仍然选用以大函小的方式,如果您听说的茶山没有在大的分类中出现,那应该会在大茶山的产地一栏中找到踪影。

另外这里所说的古茶树标注的下限为树龄100年,有些产地没有被收录,可能是由于树龄的缘故。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 5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 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

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

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景星豪门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归线附近。

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1360mm。

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种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

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

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困鹿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

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

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国庆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 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

气候湿热多雨。

土壤为赤红壤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

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

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

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

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虽然普洱市北部传统上并非最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但是伴随哀牢山千家寨茶树王的发现,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关注这里,而随着人们对野生和栽培型普洱茶古树群落的了解逐渐增多,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虽然现在普洱茶研究的很多课题还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理由锁定无量山脉、哀牢山西坡和澜沧江中游、者干江、威远江水系周围为普洱茶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富潜质的地区,这也是茗寿堂最为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

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老仓福德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龙乡,无量山东坡,海拔16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11.6-14.6℃,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以上为安定乡),邦崴(注:和澜沧的邦崴不是一地)、邦迈、义昌(以上为文龙乡)。

茶山历史:老仓福德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证明景东是普洱茶古老产区。

民国14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为“老仓茶”颁发优等奖。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63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大多在村寨边。

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的山茶,安定乡迤仓村的勐库茶。

老仓福德茶区种植密度低,管理粗放,产量相对不高,但这反而使老仓福德茶保留了较高的品质。

茶质特色:老仓福德茶虽然树龄不很高,但茶气充盈,汤质饱满,回甘持久,有无量山北部茶的山韵特点。

金鼎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无量山西坡景东县林街乡及景福乡,海拔1800-2000米。

常年平均气温10.6-14.6℃,降水量1 292-1413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以上属林街乡),金鸡林、公平、岔河、勐令(以上属景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320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景福乡金鸡林村金鸡林茶和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

金鼎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质优良。

目前百年以上古树尚有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显涩弱,苦能化甘,汤质饱满,山韵明显。

漫湾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漫湾镇,无量山西坡。

海拔170 0-2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3.6-14.6℃,降水量1291-1 307毫米。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石砾。

主要产地:漫湾、安召、温竹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05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温竹村茶。

本区同样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稀,管理粗放。

漫湾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山野韵明显。

御笔古茶山茶山地理:无量山东坡的景东县文井镇和锦屏镇。

海拔1 7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1300毫米。

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山心、丙必(长地山)、清凉村(以上属文井),山冲、黄草岭(以上属锦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79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

代表品种有文井镇山心村茶,锦屏镇山冲村生态茶。

茶园管理一般,树势生长较强。

御笔古茶山现有百年以上茶树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涩较重,回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山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龙街乡、大街乡、花山乡,哀牢山西坡中上部。

海拔13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12.6-17.6℃,年降水量1180-1320毫米。

土壤有赤红壤、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东山、和哨(以上属龙街),大街、气力、三营(以上属大街),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以上属花山)。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57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部分和粮田间作。

代表品种有花山乡芦山村大石房野茶,龙街乡栘衣树村荃麻林大树茶。

茶树零星种植,管理较好,长势较好。

本区是哀牢山古茶区,同时也是历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马古道遗迹。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干,汤质饱满。

振太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振太乡,无量山西坡,海拔137 7-1857米,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山街、抬头、界碑、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883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此古茶区种茶历史超过250年,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树种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叶茶。

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

老乌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海拔2057-2240米,常年平均气温14.1-15.2℃,年降水量1390-1502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