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对象1.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包括感染和无症状携带者。

2.医务人员: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以防止他们成为传播源。

3.医疗设备和环境:定期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清除可能的感染源。

二、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对住院患者进行无菌标本采集,包括喉拭子、鼻拭子、肛拭子、尿液、痰液等。

对医务人员进行鼻拭子标本采集,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拭子样品采集。

2.实验室检测: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

3.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规律。

三、监测频率1.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长和症状进行监测,例如重症患者每周监测一次,普通患者每月监测一次。

2.医务人员: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一次监测。

3.医疗设备和环境:每月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结果处理1.感染患者:对于感染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减少其传播风险。

2.无症状携带者:对于无症状携带者,应进行与感染患者相同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其在无症状状态下传播。

3.医务人员:对于检测出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应及时隔离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并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源。

4.医疗设备和环境:对于检测出多重耐药菌的医疗设备和环境,应加强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五、宣教和培训1.宣传知识:向患者、医务人员和家属普及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培训技能: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能力。

3.定期演练:定期组织感染控制演练,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和协同能力。

六、评估和改进1.定期评估:定期对监测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经验总结:对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分享好的实践经验。

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其中约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监测方法与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认识到防控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揭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对该类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希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监测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 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 的康复和免疫力的提升。
家属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家属培训
对家属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让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 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时性。
强化防控措施研究
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研 究和开发,提高防控效果。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多重耐 药菌的威胁。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宣传 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和知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将大量探针固定于芯片表面,与待测样本杂交,实现多重耐药菌的高通量检测 。
耐药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耐药基因筛查
通过检测细菌耐药基因,预测其耐药表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耐药基因传播监测
追踪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路径,评估其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参考。
03
防控策略与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提高患者对多重耐药菌认知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 形式,向患者普及多重耐药菌的
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
互动交流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解答患者关于 多重耐药菌的疑惑,增强患者对防 控措施的依从性。
案例分析
分享成功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案例, 提高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心理干预在防控中作用和意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共 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具有对多种不同类型抗生素产生耐药能力的细菌。

由于MDR的出现给传统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及早检测和有效控制MDR的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以及采取的控制策略。

一、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1.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细菌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可以确定细菌是否具有耐药能力。

同时,基因测序还能提供有关耐药基因的详细信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2. 免疫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是通过检测细菌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者抗生素代谢产物来确定细菌的存在与否。

免疫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并且可以在现场进行测试,对于快速筛查多重耐药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虽然传统培养方法耗时较长,但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中。

二、多重耐药菌的控制策略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防止MDR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医疗机构应设立明确的感染控制团队,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2. 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MDR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MDR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抗生素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审查。

3. 提倡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控制MDR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4. 定期筛查和监测定期筛查和监测是早期发现和控制MDR传播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筛查和监测机制,定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治疗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碳青霉烯酶产生肠杆菌(CRE)等。

这些菌株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易在医疗机构内引起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监测多重耐药菌2.建立标本采集和送检规范: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采集标本,如血液、呼吸道、尿液、伤口等。

确保标本质量,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3.建立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规定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测试等。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建立感染和耐药信息数据库:建立感染和耐药信息的数据库,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分布情况。

二、管理多重耐药菌1.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大家的感染控制意识。

2.制定感染管理方案: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方案,包括各临床科室感染控制管理流程、感染防治制度及操作规范等。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感染管理的协同推进。

3.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抗生素监测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合理选择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4.实施感染预防措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灭菌等。

对高危患者采取特殊措施,如单间隔离、定点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管理等。

5.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对院内感染进行及时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一)多重耐药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必要时开展主动性筛查,为尽早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4)提IwJ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目标菌(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三)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四)多重耐药菌监测反馈(1)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当危急值第一时间通知临床相关科室,并做好登记。

每日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耐甲氧西林/苯噗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eoV)、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o(2)微生物室应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供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4)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集微生物室、药剂科、临床相关科室人员联席会议,针对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感染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持续改进。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措施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开展2017年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工作的函》等国家有关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自xx年3月1日起执行。

一、定义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

二、监测及管理的多重耐药菌(共9种)检验科微生物室应开展以下多重耐药菌监测,出现该多重耐药菌,临床科室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报告:苯唑西林耐药)。

2、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检验报告:万古霉素耐药)。

3、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验报告:万古霉素耐药)。

4、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报告: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5、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检验报告: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验报告: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7、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孢菌(检验报告:碳青霉烯类耐药,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8、对头孢菌素三代、四代耐药的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报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耐药,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

9、对头孢菌素三代、四代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检验报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耐药,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

注意事项:药敏结果为中介的,归为耐药。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法1、常规监测从常规临床微生物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

2、主动筛查通过对以下目标人群通过主动筛查及时发现未采集标本送检或临床培养阴性的患者定植多重耐药菌的情况。

(1)高危人群病人,如重症医学科、烧伤病人、肿瘤科的病人;住院时间长、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气管切开插管、使用呼吸机、接受外科手术、留置导尿管、血管留置导管和接受其他侵入性操作的病人。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制度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制度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应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制定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临床科室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尤其是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三、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及时反馈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诊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日通过瑞美检验系统及时监测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及时到科室督导消毒隔离工作。
五、同一病区发现3例感染病例、或可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六、微生物实验室应提高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定期向全院发布细菌耐药资料。
七、MDRO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八、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和院长报告。
九、非正常工作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应报告医院行政总值班、医院感染管理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我们要明确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和危害。

多重耐药菌,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对多种抗生素都有抗性的细菌。

它们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监测目的1.了解医院内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掌握其流行趋势。

2.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effectiveness,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二、监测对象1.医院内的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2.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

三、监测方法1.定期采集医院内环境、物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

2.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3.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其传播途径。

四、监测流程1.标本采集:在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以及出院前,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分泌物等进行采集。

同时,对医院内的环境、物品进行定期采样。

2.检测分析: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实验室,采用微生物培养、PCR 等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

3.数据分析:将检测结果输入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4.防控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防控。

五、监测结果处理1.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为决策提供依据。

2.对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六、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2.利用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医院感染防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注意事项一:监测过程中,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不动杆菌的问题
院内肺炎常见原因(3-5%),环境中普遍存在、抵 抗力强, 在干燥的物体表面存活13天,远远超过其他G-杆菌 (几小时到3天) 医务工作者手上最常分离到的G-杆菌 对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耐药机制复杂 不动杆菌对三、四代头孢的敏感率迅速下降 头孢哌酮∕舒巴坦时治疗的选择,耐药率最低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一种耐药机理可影响到同一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也耐受所有氨基 糖甙类抗生素。
协同耐药
一种耐药机理可影响到另一类抗生素 如;肠杆菌科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 也耐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细菌产生耐药的本领是惊人的
天然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
继发耐药:
基因突变:如gryA突变导致喹诺酮类耐药 质粒介导:可以从同种、异种细菌获得耐药 质粒,甚至从环境种获得游离耐药质粒。
抗生素经验治疗
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利与弊
正确的抗感染经验治疗显著提
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利
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利与弊
抗感染经验治疗同时也带来细菌耐药的
问题-弊
目前中国大陆耐药严重的细菌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达56.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达4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9.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48%
可以水解头孢菌素而得名。如果是产AmpC
酶细菌引起的肺炎,治疗起来可能比产 ESBLs细菌引起的肺炎更困难
I型酶(诱导和持续高产Ampc酶)的特 点
至少13种以上变异型,如ACT,CMY
基因源于肠杆菌、枸橼酸和假单胞等菌属 染色体介导,也可为获得性质粒介导 多在抗生素治疗中产生 三代头孢具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作用

(完整版)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完整版)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一、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时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的有耐甲氧金黄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S),多重耐药/泛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临床科室特别是新生儿。

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科室,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以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1.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3.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后4.摘手套后(二)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2.放置隔离病房,应在门上悬挂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头卡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采取床边隔离措施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先诊疗护理其它病人,将高度疑似和MDRO 感染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进行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专人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严格执行无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8.对于直接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及时消毒,其它不能专人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9.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输液泵等医疗仪器的面板或旋钮表面。

多重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多部门联席会议目的: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 号)等文件要求,指导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多部门联席会议工作事项1、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定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微生物室、后勤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及多重耐药防控重点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遇到紧急情况随时组织召开。

2、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并请示召集人后通知各成员。

3、会议由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院长主持,院长不能参加时,可委托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主持。

4、联席会议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分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请假,并指定本部门人员代替参加会议。

5、会议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查、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落实情况,分析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临床科室提出整改建议。

追踪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讨论、研究、协调解决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着重落实解决重点或难点问题。

6、联席会议实行表决制,表决通过的决议要求相关科室遵照执行,特殊情况经院长办公会通过后执行。

7、联席会议专人负责进行会议记录,会后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编写会议纪要,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多重耐药菌监测实施方案一、监测目的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5号)、《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等规范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减弱。

由于MDR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是必要的。

在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

常见的MDR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在每个季度的监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临床科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监测。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包括标准化的取样方法和标准化的实验流程。

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临床科室的MDR菌株进行分类和统计。

可以按照细菌种类、抗生素耐药性状、临床科室等因素进行分类。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季度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MDR菌株的变化趋势。

对于MDR菌株的分析应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或股巧板法进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不同MDR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通过检测MDR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耐药突变等,可以了解MDR菌株的耐药机制,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全年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分析对于了解MDR菌株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以为MDR菌株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沙市第四医院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四、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耐药结果
五、监测方法及程序、步骤
(1)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2)微生物室检测到监测的目标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重耐药菌、请隔离”的醒目提醒标识,并对阳性结果及患者分布科室等情况予以登记,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所在的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通知后,结合病人病情分析,如果确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定植,开“接触隔离”医嘱;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24小时内填报多重耐药菌报告卡至医院感染科,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同时报告院感病例;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进行有关相应处置;(5)微生物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各小组成员在每月进行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会议时,发现多重耐药抗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给予重点标注、分析,反馈。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头卡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采取床边隔离措施。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专人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前后、摘手套后等应洗手或手消毒。

8.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与病人或其环境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9.对于诊疗用仪器、器械等(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10.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锐器放置在锐器盒中,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按医疗废物处置。

12.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七、监测资料的分析
数据资料的整理、汇总及分析应专人负责,每日核实数据资料,如发现缺失,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逐步完善监测方法: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半年再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八、监测资料的反馈
(1)将监测的资料与相同等级医院、省内或全国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多重耐药菌显着增高,应查找引起原因,避免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或流行;如显着降低,应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法;
(2)及时反馈监测资料:每季度将汇总分析的监测资料反馈到临床科室或发布在每季度的院感通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
(3)根据监测资料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全院多重耐药菌和抗菌药使用的耐药率情况,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九、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