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霍山黄芽茶的典故

合集下载

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

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

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
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

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绿黄带黄圈,叶底
嫩黄,滋味浓厚鲜醇,有熟板栗香,而霍山黄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渊源,下面就关于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做一介绍。

1)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2)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也有霍山产茶之记载。

3)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寿州有霍山之黄芽,”并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

4)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

5)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

6)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

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
见其茶。

7)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8)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9)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霍山黄芽被选为奥运五环茶,作为
赠送外国运动员及教练的`礼品。

目前,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

以上就是对霍山黄芽的历史渊源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黄芽茶属于什么茶?(黄芽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芽茶属于什么茶?(黄芽茶的功效与作用!)

黄芽茶属于什么茶?(黄芽茶的功效与作用!)什么是黄芽茶?黄芽茶主要产于安徽霍山县,也称霍山黄芽,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清朝列为皇家御用,是霍山县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茶主要产于安徽霍山县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等地,这种地方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霍山黄芽曾经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查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一起炒制黄芽茶,炒好之后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而后开始正式生产黄芽,数年来,由审评老师负责技术辅导,经过反复的实验,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直到1985年的时候,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美金茶叶价格大概8块5。

黄芽茶属于什么茶黄芽茶属于中国6大茶叶家族中的黄茶,这种茶叶也是用茶树上鲜嫩的茶芽制成的茶叶,但它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与其它茶叶不同加工好的茶叶会泛着淡淡的黄色,又因为它采自茶树的新鲜茶芽,所以人们就把它定名为黄芽茶。

黄芽茶的功效与作用1、提高消化功能黄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独特,它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沤茶这一步,使得制成以后的黄芽茶含有大量的消化酶,人们冲泡饮用黄芽茶后能把这些消化酶吸收和利用,它能提高肠胃消化功能也能加快身体内脂肪与蛋白质的分解,能让人体尽快把这些营养吸收和利用。

2、减肥瘦身黄芽茶中含有的活性酶,进入人体后还能穿透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并能加快人体脂肪分解和代谢,能防止脂肪在人体内淤积停留。

黄芽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能提高肠胃功能,缩短人体排便时间,能阻止垃圾和毒素在人体肠道的堆积,人们经常冲泡饮用黄芽茶能减肥瘦身也能预防肥胖。

3、防病抗病黄芽茶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炎和抗病毒能力,并能让人体吸收丰富茶多酚和可溶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它能阻止病毒和细菌在人体内滋生繁殖并能加快人体内毒素代谢,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经常喝黄芽茶能提高身体素质也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脏病还有癌症等疾病发生。

霍山黄芽茶艺演说词

霍山黄芽茶艺演说词

霍山黄芽茶艺
霍山县被誉为“金山药岭茗茶地,竹海桑田水电乡”。

霍山黄芽在唐代即负盛名,明代列为贡品,清朝定位皇家御用。

霍山黄芽茶艺讲究“静、清、洁、韵”:(上场)
1.(呈展茶器):*****
2.(泽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写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我们选用的是*****
3.(鉴赏佳茗):“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批豪。

4.(洁杯):茶乃至清至洁,天地孕育的灵物,因此我们泡茶的器具也应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5.(倾茶入则):宋代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6.(润茶):点水润莲心
7.(冲泡):凤凰三点头,一泡苦若人生,二泡甜如爱情,三泡淡若清风。

8.(敬奉佳茗):“一杯春露暂留客,两叶清风几遇仙”。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您献上一式东方奉茶礼。

9.(品茶):闻其香,观其色,赏其形,趁热品啜。

霍山黄芽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

霍山黄芽茶艺表演到此结束,期待我们能再次与茶相会。

最后霍山公司全体同仁祝精工事业蒸蒸日上蓬勃辉煌,也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霍山黄芽茶

霍山黄芽茶

霍山黄芽茶
霍山黄芽是属于什么茶
霍山黄芽是黄茶。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为中国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如今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在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色泽嫩绿,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浓厚回甘,叶底嫩黄明亮。

有哪些功效
1、有预防龋齿的功效
霍山黄芽当中含有氟,氟是可以让牙齿更加坚固、耐酸性更强的一种物质,而每一千克的霍山黄芽当中,一般就含有100毫克左右的氟。

经常用霍山黄芽泡茶喝,可以给身体提供所需的氟,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发生。

2、有提神的功效
霍山黄芽当中含有一些茶儿素和咖啡碱,这两者物质对于人体骨骼肌的收缩有刺激作用,会让人体更加想法。

霍山黄芽茶香持久,再加上这两者让人兴奋的物质,可以让提神醒脑。

在紧张工作的时候,在辛勤劳动过后,喝一杯霍山黄芽,可以提神。

3、有美容养眼的功效
霍山黄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这两种物质都是可以抗氧化的,且能力极强。

根据研究表明,人体之所以会衰老,是因为氧化作用产生了自由基,自由基会让人体逐渐老去。

而经常喝霍山黄芽,可以抗氧化,让皮肤更加美白年轻。

4、有消除口臭的作用
霍山黄芽中含有的茶儿素不仅可以提神,而且还可以消除口臭。

人体之所以会口臭是因为口腔细菌的作用产生了臭气,而茶儿素可以杀死口腔中的这些细菌,将这些口臭物质清除掉,让口腔唾液更加纯净。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作者:叶晨章传政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霍山黄芽是现代恢复的历史名茶。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茶人的坚持不懈努力,以及其他的诸多因素是霍山黄芽品质优异、声誉远播的重要成因。

关键词霍山黄芽;名茶;成因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93-02“中国黄芽,精品之最”,这是原林业部徐有芳部长品饮霍山黄芽之后做出的评价。

霍山黄芽之所以获得如此高度的赞誉,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这里古时曾经隶属寿州。

据《史记》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这里的寿春之山所产黄芽茶,指的就是霍山黄芽。

这也是霍山黄芽首次见诸史册。

难能可贵的是,此时的霍山黄芽采用煮饮法,长期服用,能够让人得道成仙,可见其深受人们的欢迎。

此后,霍山黄芽一直流芳于世,在中国历史上代代相传,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至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就记载:“茶称瑞草魁,霍茶又为诸茗魁矣”[1]。

长期以来,名优茶被人们称作瑞草魁,而在众多的名优茶中,霍山黄芽独占魁首。

2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

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指出名茶产地的环境条件极其优越。

1972年,在恢复制作霍山黄芽时,曾选取自然生态环境好、海拔500 m以上的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即“两金一乌”为中心产区。

后来又加上金家湾,就形成了现在的“三金一乌”著名的霍山黄芽核心产地。

2.1 金鸡山金鸡山在霍山县大化坪镇,历史上还流行“金鸡神茶”的传说。

这里森林密布、山高岭大、溪流众多,生态条件好。

最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在金鸡山茶园中发现一棵高1.40 m、树幅3.40 m的茶树,用其鲜叶炒制霍山黄芽,品质极佳,于是人们采用短穗扦插方法,繁殖了3 532株,建立了母本园。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

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霍山黄芽是一种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主产区的绿茶品种。

它以其汤色清亮、滋味鲜爽、香气高长而闻名。

制作工艺中融入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经过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使其成为一款具有独特风味的茶叶。

首先是采摘环节。

霍山黄芽采用嫩叶,通常以谷雨前后的一段时间为最佳采摘期。

采摘时应小心翼翼地摘下嫩叶,避免叶片破损。

为了保证茶叶的生长环境,霍山黄芽的种植采用有机耕作,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健康。

接下来是杀青环节。

霍山黄芽在采摘后,要立即经过杀青处理。

杀青是指通过高温处理,使鲜叶内酶活性失活,停止茶叶的发酵。

一般采用蒸锅进行杀青,将新摘下的鲜叶放入蒸锅中,进行高温蒸煮。

蒸煮的时间要控制得当,不宜过长,避免茶叶受损。

然后是揉捻环节。

揉捻是将杀青的茶叶进行揉搓,使其叶肉破碎,进一步促进茶叶中物质的溶解和转化。

霍山黄芽的揉捻工艺注重轻柔,以保持茶叶的完整性。

揉捻时间和力度需根据茶叶的湿度、韧性和品质来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是干燥环节。

干燥是使茶叶含水量逐渐下降,达到保存稳定的目的。

霍山黄芽通常通过晒干和烘干两种方式进行干燥。

晒干是将茶叶摊放在室外的竹席上,利用太阳的热能和风力进行脱水。

而烘干则是使用专业的烘干设备,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将茶叶加热到适当程度。

干燥过程需要仔细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茶叶过干或过湿。

整个制作工艺中,每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茶叶风味的需求,霍山黄芽的制作过程中往往还会加入一些特色的处理步骤,如阳光浸泡、炭火熏制等,以突出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总结起来,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经历了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合理地控制时间、温度和湿度,以使茶叶达到最佳品质。

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工艺的结合,使得霍山黄芽成为一款色香味俱佳的绿茶。

黄茶--霍山黄芽介绍

黄茶--霍山黄芽介绍

黄茶--霍山黄芽介绍霍山黄芽,安徽省霍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黄芽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

外形挺直微展,色泽黄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

2006年12月,霍山黄芽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1茶叶历史1950年春,中国茶叶公司皖北分公司在诸佛庵建起第一个红茶精制厂,用手工方式制作红茶102担,送上海口岸出口,受到苏联和东欧客商的好评。

中国新茶讯社鉴评:“茶叶形状条子紧;碎末少;水色红浓,稍欠透明,香味甚佳。

”1951年建“六安中心茶厂”,诸佛庵为分厂。

1952年,苏联茶叶专家一行两人,来霍山考查了解“霍山红茶”品质。

由此,内外山茶由黄大茶改为红茶,出口苏联、内蒙等地。

1954年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教授来霍山考查茶叶产地、生产、品质情况。

1958年,霍山红茶入选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获好评,并作为全国红茶出口县之一。

1959年3月18日,“六安中心茶厂”迁至霍山,改名为霍山县茶厂,5月23日,陈椽教授带领安农茶叶系学生来诸佛庵茶校实习,复制历史名茶“菊花茶”成功。

1966年,县庐剧团《茶山新歌》剧组赴省参加戏曲调演,受到上下一致好评,省电台播放该剧唱段。

《茶山新歌》首次出现全国性的轰动效应。

1969年,县茶叶工程师吴巧生、王惟杰受国家农业部派遣赴柬埔寨,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1970年元月12日。

黄霍字(70)11号:“关于红茶改制绿茶报告”,上报省科委生产指挥部。

71年2月批准由红茶改制炒青绿茶。

1972年,庐剧《茶山新歌》改编成歌舞,参加全省汇演。

刘家王景李儒瑶分获演唱二等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

再次出现省内外轰动效应。

1973年4月30日,中共霍山县佛子岭公社委员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一包霍山黄芽。

当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给佛子岭公社回了信,并寄来茶款48元。

1975年春,霍山县被列为安徽省10个年产干茶5万担县之一。

霍山黄芽的名人故事

霍山黄芽的名人故事

霍山黄芽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历史名茶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

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

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

从七十年代起,先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

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

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茶之本性实佳”。

张星焕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

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

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郑板桥作联赞誉菊花茶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

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

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

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

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四十……。

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八十九。

欧阳修欧阳修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

从这位北宋大文学家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

黄茶发展历史介绍

黄茶发展历史介绍

黄茶发展历史介绍黄茶发展历史介绍黄茶是中国特产。

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

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黄茶发展历史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的黄茶,在我国的发展从萌芽到衰落经历了五个时期,这里来分时期分别详细看看黄茶的发展历史。

萌芽期:西汉朝至唐之前,黄芽之名已出现,主要是出现在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这两种,蒙顶作为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产地,是众所周知的,关于蒙顶黄芽也是历史悠久,其人工种植的茶树历史悠久最早的蒙顶甘露是我国最早的贡茶。

其茶早在唐贡茶之前已经名动天下。

但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具体的产生时间都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蒙顶茶的统称已经出现,而且至唐初时已经名动天下。

因为蒙顶茶芽头树梢时有微黄现象,有可能蒙顶黄芽出现时间不排除在汉已经出现。

而霍山黄芽纯粹是因为芽头发黄而被称为“黄芽”,其地方志里也是如此记载,此地产茶的历史也是汉朝就有记载,而最早的茶品名称就是“寿州黄芽”。

汉朝的茶品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紧压的团茶。

工艺上基本上应该是晒青。

这个时间段谈不上黄茶的出现,只是“黄芽”这一词的出现最早明确的记载应该是霍山黄芽。

它的“黄”是指芽头天然发黄,就如今天的安吉白茶芽头发白一样。

都是色素缺乏的表现,是一种低色素茶种。

发展期:唐宋时期,黄芽的发展期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著名的《唐国史补》里是如此记载:“叙诸茶品目: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

霍山黄芽简介

霍山黄芽简介

霍山黄芽【产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金鸡山【简介】霍山黄芽是黄茶的一种,主要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花坪金子山、漫水河金竹坪、上土市九宫山、单龙寺、磨子谭、胡家河等地。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

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明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

”霍山黄芽现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的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山、金山头;太阳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即“三金一乌”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

黄芽产区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

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一水(佛子岭水库)浩淼。

年平均温度15oC,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态环境优越。

【历史渊源】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也有霍山产茶之记载。

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寿州有霍山之黄芽,”并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

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

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

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

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

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

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目前,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

【采制工艺】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霍山黄茶 金鸡山间瑞草魁

霍山黄茶 金鸡山间瑞草魁

霍山黄茶金鸡山间瑞草魁作者:***来源:《茶道》2018年第09期霍山地气所钟,故有“仙草”霍山石斛,产于他山者药效输矣。

而霍山茶亦得仙草之名,《霍山县志》载:“茶称瑞草魁,霍茶又为诸茗魁矣”。

一直向往霍山仙境,直到近年才有空前往寻访霍山的茶。

可惜之前喝到的霍山黄茶,几乎都是绿茶的样子,很难找得到闷黄到位的茶叶,很多人以为霍山黄芽只是绿茶呢。

霍山隶属于安徽六安,位于大别山腹部,传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霍山茶的历史也已久矣。

据寿州、霍山地方志记载,早在西汉年间,当地便已开始茶树种植。

唐朝中期,霍山成为产茶重地,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有言:“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

”在那时候,霍山黄芽就已成贡品。

那时的黄茶就因其黄色芽叶而得名。

直到明朝,黄茶的制茶技艺才渐趋成熟。

当时霍山“小茶摊黄,大茶堆焖”,应该是“闷堆渥黄”的黄茶工艺了。

据《霍山县志》记载:明初规定年贡20斤。

正德十年贡宁王府芽茶1200斤、细茶6000斤……购芽茶1斤需银1两,尤恐不得。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黄茶改制成红茶出口。

直到1972年,霍山黄芽才率先恢复生产。

大别山广阔苍莽,横跨鄂豫皖三省。

山脉所在的六安、霍山、金寨、岳西、潜山、舒城等诸县市皆有好茶。

自豫南至皖西,号称“茶叶走廊”。

為寻霍山黄芽,特意选择了谷雨期间的4月22日到来。

霍山之境尤为高大旷远,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就位于该县境内。

霍山生态优异,源于竹根的剐水,泡茶滋味清甘细润。

因为有好水,也酿就了这里的好酒,还有生态基础很好的高山茶。

联系了山中手工制黄茶的刘侠女士,因为性格爽直,人们都称他“大侠”。

从霍山县的城关沿东淠河顺佛子岭水库溯流而上,海拔上升,我于中午到达佛子岭,大侠的茶坊就在那儿。

这是山后一排的小屋,屋后有大片竹林,有两个大焙笼。

焙笼上的茶叶透出阵阵的花蜜甜香。

前来寻茶的合肥茶友已经在大侠家呆了几天时间了,在各地的茶季,痴迷于茶的茶友往往要到原产地寻访。

霍山黄芽介绍词

霍山黄芽介绍词

霍山黄芽介绍词霍山黄芽,又称霍山黄芽菜,是中国安徽省霍山县特产,被誉为“霍山之宝”。

它是一种绿叶蔬菜,以其鲜嫩多汁、口感鲜美而闻名于世。

霍山黄芽的种植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霍山黄芽的种植地区限于中国安徽省霍山县,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霍山黄芽的生长。

霍山县位于中国南部的皖南地区,地势较高,拥有丰富的土壤资源和充足的降雨量,这些因素为霍山黄芽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霍山县还拥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霍山黄芽的生长季节长,品质优良。

霍山黄芽的种植过程十分讲究。

首先,农民会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耕种,然后将黄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地上。

在种植的过程中,农民需定期给予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同时还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后,霍山黄芽终于长成了翠绿的蔬菜。

此时,农民们会认真挑选黄芽,只选择鲜嫩、没有病虫害的黄芽,然后将其收割。

霍山黄芽的外观呈现出浓绿色,叶片细嫩而多汁。

它的叶片薄而柔软,质地鲜嫩,口感极佳。

在烹饪过程中,霍山黄芽不仅能保持其独特的鲜美口感,还能够带出其他配料的鲜香味道。

因此,霍山黄芽常被用来炒菜或者作为火锅的配料,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除了美味,霍山黄芽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霍山黄芽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因此,经常食用霍山黄芽有益于人体健康。

霍山黄芽的种植与食用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每年春季,霍山黄芽的丰收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霍山县观光旅游。

游客们可以亲自参观黄芽的种植过程,品尝新鲜的黄芽菜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霍山县还举办了各种黄芽文化节,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体验活动。

霍山黄芽以其鲜美口感和丰富营养而备受推崇。

它是中国安徽省霍山县的特产,以其独特的种植环境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霍山黄大茶的来源史

霍山黄大茶的来源史

霍山黄大茶的来源史霍山黄大茶又称皖西黄大茶,皖西为古代寿州、舒州辖境,唐宋以来盛产茶叶,这里所产的霍山黄芽、天柱香芽等在唐朝就盛名远扬,为文人墨客广为传颂,留下文字记载颇多。

而明朝以后,随着炒青制法的出现,霍山黄大茶又称皖西黄大茶,皖西为古代寿州、舒州辖境,唐宋以来盛产茶叶,这里所产的霍山黄芽、天柱香芽等在唐朝就盛名远扬,为文人墨客广为传颂,留下文字记载颇多。

而明朝以后,随着炒青制法的出现,皖西一带先后创制出大兰花茶、小兰花茶、绿大茶、绿小茶、黄大茶、黄小茶。

大茶一般为一芽三、四叶原料所制,甚至有五、六叶者,叶大梗长,炒焙方法大同小异;小茶为一芽一、二叶所制,又称芽茶,多为贡品。

关于这些"大茶"的制法和品质特点,古籍中难以寻踪,而流传于民间的乡土口头文学和神话倒是不少。

但是随着朝代变迁,也多自生自灭。

据古籍记载,明末"六安芽茶岁额三百斤"解纳供贡,到清康熙年间,实际已增加到六百三十斤,其后也有增无减。

这些史料间接地说明了,自明末以来,皖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的主要内销茶产区,盛产大兰花茶、绿大茶、黄大茶。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

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

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

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

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

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

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

可见黄大茶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据《霍山县志》载:霍山"茶叶远销苏州、京都、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

"这与现今黄大茶销区亦差不多。

皖西黄大茶为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所产,与上述地区毗邻的湖北英山、河南商城和固始、安徽潜山等地,过去也曾有少量生产。

绿茶喝不惯,黄茶别提有多“香”!霍山黄芽告诉你

绿茶喝不惯,黄茶别提有多“香”!霍山黄芽告诉你

绿茶喝不惯,黄茶别提有多“香”!霍山黄芽告诉你黄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但由于产量较其他茶低,市面上比较少见,比较小众,故而很多人闻所未闻。

虽然工艺上黄茶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但品质却和绿茶相去甚远,尤其是香气类型比绿茶可以说“指数”增加。

今天就让我们进入黄茶大观园,一起来近距离体验黄茶的美妙。

霍山黄芽霍山黄芽始于唐,兴于明、清。

在古时被誉为“仙芽”,现在又称“芽茶”,以其产量低,口感独特和保健作用明显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霍山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

从唐代至清代,霍山黄芽一直是贡茶。

可惜后来,霍山黄芽却不幸失传,当代的霍山黄芽是1971年重新创制的。

历史记载霍山黄芽为安徽历史第一茶,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关于霍山黄芽的记载,同为唐代的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把霍山黄芽列为14种贡品名茶之一,并赞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寿州有霍山之黄芽。

”明代《群芳谱》也称:“寿州霍山黄芽至佳品也。

”茶中逸事相传,唐太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李翠莲曾在霍山挂龙尖上的一座庵庙削发为尼,当住持。

因其从小酷爱饮茶,小小年纪几乎饮遍了国内名茶。

霍山是著名的黄芽茶之乡,在诵经弘法之余,玉真公主也会带领众尼采茶制茶。

后来她得知抱儿峰出产一种极品茶,便于每年春季谷雨前带领众尼到那里采摘茶叶,精心烘制成茶。

安徽抱儿山公元641年,太宗之女文成公主与吐蕃的松赞干布成亲前,玉真公主将亲手采制的抱儿峰黄芽茶送给皇兄品尝,还有一包茶籽作为送给侄女成亲的礼物。

唐太宗品饮后,亲自赐名并题写“抱儿钟秀”的茶名,同时纳为朝廷贡茶,岁贡三百斤。

产地环境安徽霍山大化坪霍山黄芽现产于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水库上游的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山、金山头,太阳河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即“三金一乌”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

大化坪金鸡神茶黄芽产区位于大别山北麓,为霍山县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

霍山黄芽的名茶成因分析霍山黄芽是一种中国传统名茶,产于安徽省霍山县。

它以明亮的金黄色和香气浓郁、甘醇爽口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据历史记录,霍山黄芽始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霍山黄芽的成因分析,揭示它为什么成为茶叶行业中的名茶之一。

首先,霍山黄芽的产地非常重要。

霍山县地处南岳山脉腹地,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气候湿润。

这里的海拔高度为500米-1500米,是一片茶树生长的绝佳地带。

另外,霍山黄芽的生长环境还包括了酸性偏弱的黄壤,黄土层深厚、通透,良好的排水性也保证了茶树的良好生长。

其次,采制工艺也是霍山黄芽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霍山黄芽的采摘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间,也就是茶芽初吐时。

此时,霍山的山脉蒙上一层薄雾,因为不受阳光浸染,所以产生了特殊的湿气,为接下来的加工提供了保障。

在采摘时,只采用具有3-4个嫩叶的生长基浆茶,之后在小蒸笼内蒸制15~20分钟,待茶叶叶脉暴露,叶肉转黄色时,才能进行下一步,也就是挑选。

挑选时采取的是一线、二线和三线进行分级,保证了茶香的干净和独特。

最后,茶叶会经过烘焙,将水分蒸发掉,确保茶叶干燥。

最后,茶树品种也是霍山黄芽的成功关键。

霍山黄芽采用的是优质芽叶均匀的少尖常春茶进行制作。

霍山黄芽茶树的长成非常缓慢,因此收成相对较少,更加珍贵。

在这种品种的茶树上,嫩芽的生长很不错,嫩叶一般比其他茶品更加柔软、鲜嫩、富有含氨基酸成分,从而为茶叶的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品种上采摘的茶芽均匀,比例适中,这使得最后的茶杯质量更加均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霍山黄芽作为名茶之一,它的成因来自于良好的产地、严格的采摘和制作工艺,以及精选的品种等多个方面。

霍山黄芽的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也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茶叶文化中的珍品。

霍山黄芽介绍词

霍山黄芽介绍词

霍山黄芽介绍词1. 霍山黄芽的概述霍山黄芽,又称霍山黄芽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名优稻种。

它是在中国安徽省霍山县培育出来的,被誉为中国超级稻。

霍山黄芽以其独特的外观、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

其黄金色的颗粒和香气扑鼻的口味使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 霍山黄芽的特点2.1 外观霍山黄芽的稻谷颗粒大而且黄亮,为黄金色。

它们形状规整,宽度略大于长度,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外观美观,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2.2 口感霍山黄芽的米粒饱满而有弹性,煮熟后口感Q弹,不易糊化。

咀嚼时,米粒散发出香气,让人回味无穷。

它不仅适合煮饭,还可以制作各种美食,如寿司、粥等。

2.3 营养价值霍山黄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特别是它富含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

经常食用霍山黄芽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3. 霍山黄芽的种植与加工3.1 种植环境霍山黄芽适合生长的环境包括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分来生长。

霍山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黄芽稻,所以在这里发展起来非常成功。

3.2 种植技术种植霍山黄芽需要严格控制灌溉水分和肥料的使用。

同时,农民还需要进行杂草的清除和病虫害的防治,以确保稻谷的生长质量。

除了常规的农业管理措施,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合理的种植时间也是成功种植霍山黄芽的关键。

3.3 加工工艺霍山黄芽的加工主要包括去糠、脱水、干燥和分级等工序。

这些工序在稻谷加工厂完成,保证了稻谷的质量和口感。

其中,干燥和分级是关键环节,能够保持米粒的完整性和口感。

4. 霍山黄芽的传承与创新4.1 传统技艺的传承霍山黄芽的种植和加工技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农民们用心地耕耘着每一片土地,将丰收的喜悦一代传一代。

他们秉承着传统技艺,不断改进和完善,保证了稻谷品质的稳定和优质。

4.2 创新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霍山黄芽的种植和加工领域也不例外。

“抱儿钟秀”黄芽贡茶的传说

“抱儿钟秀”黄芽贡茶的传说

“抱儿钟秀”黄芽贡茶的传说公元641年,唐太宗之女24岁的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成亲,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大量物品中就有寿州茶叶和茶籽。

据唐翰林学士李肇所著的《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赞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今安徽霍山),此邕湖者(今湖南岳阳)。

”又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贡茶有十余品目,霍山黄芽位列前六。

民国四年,《霍山县志》记载,公元1915年,霍山“抱儿钟秀”黄芽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

是什么原因使霍山的茶叶远赴西域?又是谁制作的霍山黄芽在大唐盛世成为贡茶?“抱儿钟秀”黄芽茶又为何能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故事还得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妹李翠莲说起。

话说大唐太宗皇帝登基之后,改元贞观。

是时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李翠莲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淡泊名利,敬佛修善,经常出没于京城大小寺庙之中。

虽贵为公主,但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在唐太宗为玄奘法师西域取经饯行的法会上,李翠莲巧遇一位霍山南岳庙的游方高僧。

高僧见李翠莲面相慈悲,骨格清奇,便对李翠莲说道:“公主出身豪门,心怀慈悲,幼时即结佛缘,甚是难得,如能在东南方出家修行,他日必成正果。

”李翠莲听了高僧一席话后,更坚定了她出家修行的决心。

于是,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她悄然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地来到霍山,在霍山县令和南岳高僧的帮助下,到了挂龙尖上的一座庵庙削发为尼,当上了住持。

由于庵庙规模不大,年久失修,李翠莲决定对庵庙进行维修和扩建。

这样,扩建后的庵庙有前殿、中殿、后殿,东、中、西厢房数十间房舍,四周围有院墙,分东、南、西、北四门,墙壁均用块石垒砌,风格独具,气势宏伟。

由于庵庙建于挂龙尖一山之巅,这里松竹繁茂,怪石嶙峋,泉水淙淙,终日白云缭绕,李翠莲在庙宇建成之际,欣然挥毫写了“万里晴空红日近,一庵高踞白云深”的对联,贴在庙门两边的门框上,由于联语有“白云庵”三字,故此庙从此就叫白云庵了。

霍山黄芽执行标准

霍山黄芽执行标准

霍山黄芽执行标准一、引言霍山黄芽是一种优质的茶叶品种,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受到广泛赞誉。

为了保证霍山黄芽的品质,制定和执行一套严格的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霍山黄芽的执行标准,并探讨其对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二、霍山黄芽的特点霍山黄芽是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的一种红茶,其特点是茶叶细嫩,色泽金黄,香气独特。

它采用特定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因素,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三、霍山黄芽的执行标准为了保证霍山黄芽的品质一致,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

以下是霍山黄芽执行标准的要点:1. 采摘标准•采摘时应选择茶树的嫩芽,长度以5-10毫米为宜。

•不得采摘有病虫害或其他质量问题的茶叶。

2. 萎凋标准•萎凋时间为10-12小时,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萎凋时需保持通风良好,以排除茶叶中的水分。

3. 揉捻标准•揉捻时间为1-1.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

•揉捻时需轻柔地按摩茶叶,以加速发酵过程。

4. 发酵标准•发酵时间为4-6小时,温度控制在30-35摄氏度。

•发酵时需保持湿度适宜,以促进茶叶的氧化反应。

5. 干燥标准•干燥时间为4-6小时,温度控制在80-90摄氏度。

•干燥时需保持茶叶的适度湿度,以防茶叶受潮变质。

四、执行标准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执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茶叶生产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执行标准对茶叶生产的一些影响:1. 茶叶品质的保证执行标准确保了霍山黄芽的品质一致性。

通过控制各个制作步骤的参数,茶农能够生产出口感和香气相似的茶叶,满足消费者对茶叶口感的要求。

2. 品牌价值的提升执行标准可以保证茶叶的稳定品质,提升了茶叶的品牌价值。

消费者对品牌茶叶的信任度更高,这有助于茶农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3. 公平竞争的促进执行标准明确了茶叶生产的流程和要求,消除了低质量茶叶的竞争。

这为茶叶生产者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茶农提升生产工艺和茶叶品质。

关于霍山黄芽的诗句

关于霍山黄芽的诗句

关于霍山黄芽的诗句
嘿,你知道霍山黄芽吗?那可是茶中的瑰宝啊!“茶生黄岳山之麓,酌向素瓷浑不殊。

”这句诗说的不就是霍山黄芽嘛!你想想看,那黄岳
山脚下生长的霍山黄芽,泡在素净的瓷杯里,是多么独特的景象啊!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喝茶,其中就有霍山黄芽。

朋友惊叹道:“哇,这霍山黄芽的味道真特别!”我笑着回答:“那当然啦,这可
是好茶呢!”就像“一枪一旗岂不佳,中阙芽嫩等级差。

”说的那样,好
的霍山黄芽那真的是品质绝佳呀!
还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懂茶的长辈,他给我泡了一杯霍山黄芽,
然后慢悠悠地说:“霍山黄芽啊,那可是有历史底蕴的茶。

”我好奇地问:“怎么说呢?”他就给我讲起了霍山黄芽的故事,让我对它有了更
深的了解。

这不就像诗句“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

”所描
绘的,要珍惜那鲜嫩的时候啊!
霍山黄芽的口感醇厚,香气悠长,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

“旧知学
士能为赞,今讶吟僧亦善书。

”连学士和吟僧都对它赞赏有加呢,咱能
不喜欢吗?
在我看来,霍山黄芽不仅仅是一种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
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那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让每一
个品尝过它的人都难以忘怀。

所以啊,一定要去尝尝霍山黄芽,感受
一下它的美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霍山黄芽茶的典故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为中国名茶之一。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霍山黄芽的历史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霍山黄芽茶的历史资料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

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

《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

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

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

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

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

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

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

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

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

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霍山黄芽茶的历史产量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

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六霍旧寿春故也。

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

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

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

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

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

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

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

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霍山黄芽茶的相关故事茶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

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但徽制叶,霍制全叶)。

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

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

次曰连枝,有白连、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

至茶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皆为头茶。

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

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史记记载》《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六霍旧寿春故也。

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

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

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志·物产》——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货之属,茶为第一。

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

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

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

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

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

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

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

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毛尖之名。

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

故有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之分。

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柯老茶,为民间常用。

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新苗,谓之子茶。

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

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近年茶商多喜购买,山民渐事觅植,极难长成。

《博物志》饮真茶者,令人少眠。

《潘志》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

《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

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

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

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吴志》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

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

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

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端犹未能尽除也。

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

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

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

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

近日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

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

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

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

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

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霍山县志》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

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

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

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

乾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

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

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霍山黄芽茶的历史事记常规部分1950年春,中国茶叶公司皖北分公司在诸佛庵建起第一个红茶精制厂,用手工方式制作红茶102担,送上海口岸出口,受到苏联和东欧客商的好评。

中国新茶讯社鉴评:“茶叶形状条子紧;碎末少;水色红浓,稍欠透明,香味甚佳。

”1951年建“六安中心茶厂”,诸佛庵为分厂。

1952年,苏联茶叶专家一行两人,来霍山考查了解“霍山红茶”品质。

由此,内外山茶由黄大茶改为红茶,出口苏联、内蒙等地。

1954年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教授来霍山考查茶叶产地、生产、品质情况。

1958年,霍山红茶入选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获好评,并作为全国红茶出口县之一。

1959年3月18日,“六安中心茶厂”迁至霍山,改名为霍山县茶厂,5月23日,陈椽教授带领安农茶叶系学生来诸佛庵茶校实习,复制历史名茶“菊花茶”成功。

1966年,县庐剧团《茶山新歌》剧组赴省参加戏曲调演,受到上下一致好评,省电台播放该剧唱段。

《茶山新歌》首次出现全国性的轰动效应。

1969年,县茶叶工程师吴巧生、王惟杰受国家农业部派遣赴柬埔寨,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1970年元月12日。

黄霍字(70)11号:“关于红茶改制绿茶报告”,上报省科委生产指挥部。

71年2月批准由红茶改制炒青绿茶。

1972年,庐剧《茶山新歌》改编成歌舞,参加全省汇演。

刘家王景李儒瑶分获演唱二等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

再次出现省内外轰动效应。

1973年4月30日,中共霍山县佛子岭公社委员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一包霍山黄芽。

当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给佛子岭公社回了信,并寄来茶款48元。

1975年春,霍山县被列为安徽省10个年产干茶5万担县之一。

霍山黄芽1980年,“雨茶一级8147”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优质食品奖。

1984年,“舒绿珍眉茶”获省优食品奖。

1985年春,县茶叶公司(又名县茶厂,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试制新品种“乌农茶”成功。

1985年,“珍眉一级9369”和“珍眉二级9368”双获部优产品。

1988年,“特珍特级41022”和“特珍一级9371”,在希腊雅典食品评选会上,双获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银牌奖,得到安徽省政府通令嘉奖。

县委、县政府在南岳山庄举行规模庞大的庆祝活动。

1989年,一级雨茶和特珍特级被评为部优产品。

1990年,霍山县茶厂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黄芽部分1971年,霍山黄芽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

1972年4月27日-30日,县农业局茶叶生产办公室派茶叶技干胡翠成、李胜修、谢家琪在乌米尖同近八十高龄的詹绪纯等3位茶农共同炒制黄芽14斤,用白铁桶封装6斤上报国务院鉴评,作为国家招待贵宾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