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艺术特点 1、气势宏伟、规模巨大、 结构严谨 2、艺术高超、栩栩如生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 色彩绚丽、个性鲜明 3、技术精湛、令人惊叹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 术史上的奇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1、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 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 物资料。 2、艺术价值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 为“象人”。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 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 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 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兵马俑一号坑
62米
230米 平均深度为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 较量。您能否从兵马俑中看出秦朝政治、经 济发展的状况?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农业发达,国力强大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从兵马俑看,秦军为何如此强大?
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
军功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 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 ,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第五单元 · 中国的世界遗产文化代表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 选修六
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始皇。这个13岁 即位、 22岁亲政、39 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 ,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 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 建了骊山陵墓。作为皇 陵陪葬坑的兵马俑, 1974年春天在陕西临 潼偶然发现。1987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 产之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2张PPT)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战争过程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
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
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
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战争过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国参战
材料一 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 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 战争中失去的土地。2月15日,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 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知道后认为这是对美 国的侮辱和挑衅。美国新闻界将电报公布后,全国一 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 8月1日下午4时3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背景
战争过程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3天后,他被撤职。
(1)重心:西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法国境内)1914.9 ①国家:德国→英法 ②特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结果:施里芬计划破产,1914年底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美国参战主要原因:分享胜利果实,凭借经济实力, 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实力,推动战争进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33张)
[尝试答题] (1)基本现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主要 取 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国家:英国、 法 国。矛盾: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之 间 的矛盾。 (3)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 矛 盾日益尖锐,英德矛盾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形成 了 分别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三、“巴尔干火药桶” 1.复杂的巴尔干 (1)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 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____奥__斯__曼_____帝国的 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 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交战,保 加利亚战败。
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 卫 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 俄 政策……给予帮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3)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 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2.经济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 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 义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国家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2)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面临很多挑 战,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 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3.文化方面。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 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了社会生产力。西方“和平演变”战 略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政治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发展 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冷战中形成的两极 格局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福利国家” 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 定积极作用,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运动兴起,使黑人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妇女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学课件
3、美苏“冷战”加剧及军备竞赛升级,造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不安;
4、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5、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四、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漫画:面对伊拉克战争,各国表态
1、特点:
内容上——多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 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罗 素
爱因斯坦
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之外都把它 忘了吧!果真如此,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通路。如果 不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 途。 ——《人类的危机》
警世之语
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外,原子的分裂已经改变 一切,我们因此走向从未有过的大灾难。
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 行动。
2、作用:
(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 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 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 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 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 坚实基础。
1968年期间,我们阵亡的人数平均每 周达到278人。我们每年在战场上的额外花 费220亿美元。征召人数提高到平均每月3 万人,尽管做了这样的投资,在战场上还 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 ——尼克松于1973年5月3日致国会咨文
美国著名反战人士,影星简· 方达和越南人民 军战士一起在nghe An省行走,简· 方达要求不搞特 殊,和战士们同吃同住。(1972)
和平鸽 ( 毕加索)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83张)
2.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易错点拨】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一部手机即可全 部解决;同时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各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也 冲击着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 【历史解释】
◆认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 的变化而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了经济发展转型 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
2.文化多样性: 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中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全球范围内, 美国、俄罗斯、 欧盟、日本、中 国成为多极世界 的基本组成力 量,“一超多强” 成为当前多极化 趋势在政治格局 上的具体表现
【特别提醒】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 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在当前仍是一种发展趋势。
(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 特点。
2.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 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 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 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 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 了挑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
·【核心概念】 闪电战
施里芬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 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迅速 攻入法国。
·【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
结合教材图片《一战墓地》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提示:战争规模大、危害大、损失大、伤亡惨重。
·【图解识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唯物史观】
◆从经济与政治关系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 一事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集团已 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均已制定作战计划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奥秩匈序帝 ,(是国3重与)新俄性瓜国分的世质矛界盾,:集奴列中役在殖_民强__地__半重__殖__民新__地,使的瓜这 体里系分成”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帝__国__主__义__之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卫”等,由此可得出C最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会议,德国等战败国没有资格参加和会,所以,争吵不能反映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答案:(1)联系: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击败主要对手,各国从各 自切身利益出发,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_____是决定性战场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
从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得出B符合题意。
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分赃和妥协的产物。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签订,标志着战后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思维交互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历史解释) 提示:结果:同盟国战败。原因: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 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 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史论生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
役伤亡惨重;③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①美国和中国参战;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 战争
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情境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 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卷入这 场战争的有30多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思维交互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具有“世界规模”的最主要 原因是什么?(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提示:主战场:欧洲的三条战线。最主要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形 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德奥联军与俄军厮杀
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争斗
_______阵地战
2.进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1915年 1915—1916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 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
依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
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
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主题
主干梳理
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
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 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 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 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
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
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
练出高分
1
2
3
4
5
3.(2014· 江苏高考)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 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 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 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
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共20张PPT)
在西非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方3公里的大西洋洋面上,有一个蜚声世界的小 岛,它长约900米,宽约300米,面积约0.27平方公里。这个小黑奴贸易,这个岛叫做戈雷岛,
也被称为奴隶岛,是当年西非海岸最大的黑人奴隶贸易地和转运站。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戈雷岛列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也将 戈雷岛列为高二历史教科书内容。据记载,从1536年到1848年历时300多年的血腥 殖民掠夺,使非洲损失了达1亿左右的青壮年人口,而从戈雷岛上转运至美洲的
黑人奴隶就达两千万之多。
考点解读
考点分布
1.西方殖民者进行黑奴 贸易的见证地 b
2.殖民主义的罪恶 b 3.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的原因 c
学法导引
1.通过地理位置理解戈雷岛 是西方殖民者进行黑奴贸 易的见证地的原因;
2.从戈雷岛上的设施体会殖 民主义的罪恶;
3.理解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的原因。
高中历史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特征: 大炮、战壕、士兵
—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 旷日持久
一、一战的概况: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军事同盟:同盟国VS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西线为主)
1915——1916年,1916年是关键的一年
(先东线后西线)
1917——1918年 持续四年
(3)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这种政策的实质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等待时机称霸世界
材料一: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 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 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 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材料二: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 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 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1914年9月 11日,小毛奇向 结马为合恩何材河小料战毛提役奇示的在,失马分败恩析宣河这告场个法战报国役告速的是决失在战利计划 德皇报告:“陛 哪的会一失导场败致战,被役使撤之西职后线的的进下出入场现相?的持?阶段,同时也 下,我们输掉了 为德国真正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 这场战争。”3 天后,他被撤职。
二、一战三阶段战局演变
阶段 1914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西线) 东普鲁士战役(东线)
影响
德军速决战计 划破产,陷入 两线作战困境
1915—1916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西线) 俄军夏季攻势(东线)
为了国旗,为了胜利! (法国,乔治·斯科特)
共同回忆,残酷战场
• 约翰、亨利和科勒, 都是法国人,在巴黎 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工 作。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单元总结(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1945~至今)是两种 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 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 发展。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国为争夺世 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 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单元知识结构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欧、日衰落,美苏均势) 冷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苏 “冷战”。杜鲁门政府在二战后 推行了一系列“冷战”措施,其 中具有“保卫性”的只有1949年 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 答案为D。 答案 D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苏联解体之后,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认为由美国 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 于是依靠美国 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 领导人的讲话中. 但是, 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
日本的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 崛起 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
运动
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的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
崛起 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两极格局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两极
的瓦解
政 治 文 明
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瓦
解和多极化
知识体系图
知 识 体 系 总 览
古 代 相 对 隔 绝 世 界 格 局
远古时期
14--17 世纪
知识结构
殖 民 时 代纪
凡 尔 赛 • 华 盛 顿 体 系 20世纪初
雅 尔 塔 体 系
二战后 将来 20世纪中期
世界外交
谢谢大家!
治
文 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1: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 矛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 础。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课 18C末19C初,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前 思
早期殖民扩张等,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渐
考 向世界各地扩张。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
革命,进他行们改凭革借,强向大西的方经学济习军,事实实现力社,会把殖民扩张的
触角伸转到型世界每一个角落。一些尚处于农业文明的国
家,如埃及、中国、日本等都受到其武力侵略和思想
二、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
1.背景: 主观因素:埃及战略地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埃及国力衰弱,局势动荡。
客观因素: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高中统编版人教版必修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共23张PPT)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 坛,也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领域 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 、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 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19高中 统编版 人教版 必修历 史新教 材《中 外历史 纲要》 (下) 课件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共23张PPT)
6、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盟
东盟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地理上相近的几个国家,为了获 得区域内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为促进生产要素 和商品在一定区域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互补为宗旨而建 立的跨国性的区域经济集团。
3、俄罗斯联邦
取代了苏联在联 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 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 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举足轻重。
4、日本
20世纪80年代日本确立 了“技术立国”战略,日本 经济在90年代时最辉煌, 1995年GDP就已经5万多亿美 元。如今日本GDP虽然停滞 不前,但仍排在全球前列。
日本外交政策的基本取 向是坚持以日美同盟为基轴 ,以亚洲为战略依托,重视 发展大国关系。重视加强日 美安全合作,同时致力于稳 定对韩关系,深化与东盟关 系,加强对欧关系,改善日 俄和日朝关系。积极参与地 区和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 事务,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
5、中国
进一步改革开 放,坚持和平发展,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推动建设相互尊 重、公平正义、合 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关系,正在发挥并 将继续发挥负责任 大国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1952年,以色列政府请爱因斯坦出任总统,但被他 谢绝:“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 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总统呢?”
爱因斯坦 一、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二、坚定的和平捍卫者 三、伟大而平凡的人
——爱因斯坦
4、伟大的人格力量
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平凡简朴的生活作风 谦逊善良纯朴的伟大人格 不崇拜偶像、漠视奖励的 做人准则。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为科学的发展 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提出的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 mc2,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热爱和平,厌恶 战争,关心人类的命运;而他伟大的人格更是留给后人的 一笔最宝贵遗产。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发?
说明:象许多事物一样,科学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 启示:要敢于怀疑常识,勇于创新,因为即使生活中习以 为常、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规律也可能是不科学的。
成功的秘诀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
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
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厌烦
(二)提出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标志:《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意义:改变…;揭露…;奠定…; …革命
广义相对论
标志:1916年《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 意义:改变… ;推动了…
二、推动量子力学发展
1、光量子假说 (1921年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 解决光电效应问题,推动量子力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世界历史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教版的世界历史课件则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的特点和优势。
一、简洁明了的内容概述
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世界历史的内容概述,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概况。
通过课件的导图、图表、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历史脉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资料全面且详实
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的优势之一是资料的全面性和详实性。
课件中所提供的历史事件、人物的介绍和解读均来源于权威的历史资料,内容准确可靠。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现代世界的演变,从东方文明到西方文明,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都能涵盖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程。
三、内容的深入分析与扩展
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扩展。
课件中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课件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丰富
多样的图文信息、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以及活泼的动画和音频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享受和投入。
此外,课件还设置了互
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提升学习的主
动性和参与度。
总结起来,高中历史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简洁明了的内容概述、资料全面且详实、内容的深入分析与扩展,以
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方面。
作为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工具,人教版世界历史课件对于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培养历史思维
和分析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课件,灵活多样地
使用其中的资源和内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