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初步设计技术要求(结构工程)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结构工程- 65 -6 结构工程6.1 适用范围本章内容适用于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下列结构工程:1)放坡开挖或护壁施工的明(盖)挖结构;2)盾构法或喷锚构筑法施工的暗挖结构。
3)桥梁结构。
4)路基工程6.2 地下结构一般规定6.2.1 设计规范选用1)选用原则地铁结构设计时应严格遵守现行国家《地铁设计规范》规定。
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选用与之配套的其他现行国家、省、市地方规范(程)、行业规范(程)和标准,及其他一些强制性规定。
在规范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不同设计理论规范的衔接条件。
2)主要设计规范(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3)《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CJJ49-92(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1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12)《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结构工程- 66 -(1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2006(2009版)(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99-2003(2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21)《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5-2005(2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23)《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 02-2009(2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2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8-2002、J159-2002(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2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8)《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3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3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3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3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3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3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以上未提及的其他现行国家、福建省及厦门市相关规范、规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地铁站建设结构设计说明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地铁站建设结构设计第二分册车站结构1.概述1.1 工程概述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相城区、苏州古城区、吴中区、吴江市松陵镇等重要组团,是苏州市南北方向的骨干线路,与轨道2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副轴。
主线线路起于相城北部新城区的苏蠡路,经相城区中心城区,沿人民路穿越古城中心,途经苏州火车站、北寺塔、观前商业中心、吴中区中心、吴江规划滨湖新城、吴江汽车站、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等客流集散点,止于吴江市同津大道。
主线全长41.1km,设车站30座,均为地下站。
苏蠡路车站为全线的第1座车站,车站位于规划苏蠡路与文灵路T型交叉口南侧,沿文灵路布置,周边为厂房及二三层的民居。
站址处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约3.0m,车站埋深约16.61m。
1.2工可评审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可研报告》推荐苏蠡路等10座地下车站,采用放坡+SMW工法桩做基坑围护结构,基坑深度约16m左右,而在围护结构设计原则中规定SMW工法仅适用于≦14m深的基坑,故苏蠡路等站均需放坡2m左右,但《可研报告》没有明确放坡段采用什么支护型式以及浅层地下水如何处理等措施,应补充完善。
执行情况: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形式采用SMW工法桩+放坡,放坡深度四米,坡面采用网喷砼+土钉。
2)应进一步补充分析场地承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给出工程安全性评价以及应对措施。
执行情况:场区内无承压水影响;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0.08)2)《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可预评审专家意见》(2010.08)3)《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8)4)《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8)5)《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下建(构)筑物调查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苏州> 2010.9 )6)《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下管线调查成果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苏州> 2010.9 )7)《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0.9)8)《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地形图》(江苏省测绘院2010.7)9)《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初步设计车站防水通用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09)苏州轨道交通指挥部、苏州市各区政府、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及4号线总体组下发的相关会议纪要、技术联系单。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哈尔滨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哈尔滨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
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
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远期线路换乘站(新疆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
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
8.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9.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10.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11.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筑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1.设计目标:地铁车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高效的换乘和流线,方便乘客进出站,并保障运营秩序的良好。
2.综合布局:地铁车站的综合布局要合理,考虑车站的功能设置、雨水排放、出入口分布和地下环境等因素,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3.设计标准:地铁车站的设计符合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如城市地铁工程设计规范、地铁干线车站设计规范等。
4.通风与空调:地铁车站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与空调系统,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温度。
5.照明设计: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要合理,确保站内有足够的照明强度,使乘客能够正常使用车站设施,并提高乘客的安全感。
6.防火设计:地铁车站要考虑防火安全问题,采用阻燃材料,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撤离。
7.无障碍设计:地铁车站应考虑到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梯和轮椅通道等,以方便他们进出地铁站。
8.装饰设计: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考虑到地铁车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9.环保设计:地铁车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0.安全设计:地铁车站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设置安全设施,监控系统和应急设施,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的安全。
总之,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保障乘客的安全。
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和安全,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哈尔滨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哈尔滨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
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1~1.4。
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远期线路换乘站(新疆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
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
8.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9.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
紧急补修(故障维修 )
在日常巡检与保养中,针对个别地点线路质量超过允许误差而进行的维 修工作,目的是及时克服超限点,确保轨道系统始终状态良好。
综合维修
综合维修要求按计划对系统设备进行重点病害的综合整治,要求全面改 善轨道弹性、全面调整轨道几何状态、全面整修和部分更换设备零部件,使 轨道系统恢复完好的技术状态。
随着高速铁路与地铁的发展,在定期对轨道系统进行静态检查的同时,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轨检车的动态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与指导线路维 修工班开展相关维修工作。
同时,利用轨道打磨车定期与不定期对钢轨进行保养与修复性打磨,及 时消除轨面波磨与修正钢轨廓型,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保持良好的轮 轨运行状态,延长轮轨的使用寿命。
站台
客流 喇叭口
区间
3、站台
(2)侧式站台 站台位于上、下行车线路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具有
侧式站台的车站称为侧式站台车站(简称侧式车站)。
站台
客流
站台
客流
侧 式 站 台
岛 式 站 台 和
【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的区别】①岛式站台,在候车区只需转身就能乘坐反 方向的列车。②侧式站台,乘坐反方向的列车,需要通过站厅到对面的站台 (如花地湾站)。
(4)地铁线路平纵断面变化幅度比较大、坡度大且曲线半径较小;
(5)地铁一般采用整体道床,稳定性好,但是弹性差、造价昂贵,并且列车运行 会带来一定的噪音与振动。
鉴于上述特点,对地铁轨道线路系统的设置,以及养护与维修均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求。
轨道系统设备的维修
线路设备不间断地受到列车动荷载作用和气候的影响,会逐渐产生变形 与损坏,轨道系统几何尺寸难于保持不变,
矿山法断面:马蹄形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_(车站建筑)
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地方特色,充分考虑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
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1~1.4。
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远期线路换乘站(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
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疏散完毕。
8.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9.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10.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11.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筑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
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与标准站设计
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与标准站设计【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客运交通工具,地铁具备有安全舒适以及快速准点、规模范围较大等等优势特点,能够综合高效地解决用地以及污染、分流等现代城市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猛,地下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地铁沿线经济的发展被充分带动。
在此,本文将针对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控制因素以及标准站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设计原则;控制因素;标准站1 前言地铁站设计具备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有通风空调以及线路、信号与行车等等众多专业领域,优化组合各专业,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造价的合理降低。
所以说,在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控制因素,有效地实施标准站设计,可谓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为乘客营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的重要保障。
2 设计原则及控制因素2.1 设计原则(1)在进行地铁站设计的时候需做到以人为本,应符合基本的紧凑布置以及迅速疏导、客流需求满足、安全乘降、舒适环境的营造等等功能要求。
(2)在选择地铁站站址的时候,需尽量将其放置方便乘客乘降以及具有较大客流量的位置,便于地铁站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客流吸引,提供给乘客较大的换乘公交与换乘地铁的便利。
(3)地铁站的规模需在满足远期高峰小时进行客流集散预测以及实际的运营需求的同时,应该做到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完成乘客紧急疏散。
(4)在进行地铁车站的防灾设计的时候,需严格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来有效执行。
(5)在实施地铁车站的平面设计的时候需做到具备有较为紧凑的布局以及相对合理的功能分区,旨在为设备的布置以及有效的运营管理,同时,需保证地铁车站拥有较好的照明已经通风、防灾、卫生等等条件。
(6)地铁车站的出口、入口以及冷却塔、风亭打的位置设置需充分满足规划部门所给出的具体规划要求,使其能够跟现有建筑或者是规划建筑尽可能地合建在一起,尽量减小对城市景观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需满足当地的消防部门以及人防部门所给出的要求条件。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1.建筑布局:地铁车站建筑应具有合理的布局设计,以方便乘客进出站和换乘,同时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包括乘坐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
2.强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和地震荷载,并具备防火防爆的能力。
3.空气质量和通风:地铁车站建筑必须注重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并保持舒适。
4.照明设计: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提高车站的安全性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应采用充足的自然光和合适的人工照明,并合理安装紧急照明设备。
5.声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考虑降低噪音和震动。
对于位于市区或噪音敏感区域的车站,应采用隔音和减震措施来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传递。
6.安全设计:车站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逃生通道、防火设施、消防设备等。
7.线路布置和出入口设计:车站内的线路布置要合理,以确保乘客进出站的流线顺畅,并方便实现不同站台和换乘通道之间的连接。
出入口设计要考虑人流量和行人流线,以满足高峰期的运输需求。
8.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该提供给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便这些乘客方便快捷地使用地铁服务。
9.美观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该注重景观和艺术设计,以提升乘客的旅行体验。
建筑外观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地铁与城市的融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当然,具体的要求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线路和具体场地等因素有所差异。
对于建筑师和设计团队来说,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确保车站的功能、安全和美观性得到充分满足。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入、换乘、行车安全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因此,合理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和优化至关重要。
设计原则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安全性原则地铁车站的安全性必须得到重视,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乘客的出入口、换乘通道、候车区域等处的安全。
此外,车站的逃生通道和安全设备也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运营效率原则地铁车站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站的运营效率,有效的组织车站内的乘客流动,减少拥堵和拥挤,提高运营效率。
可持续性原则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车站的可持续性,尽可能减少能耗和环境影响,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设计要素针对以上几个原则,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乘客服务区域车站内的乘客服务区域需要合理布局,包括出入口、换乘通道、候车区域、商业区域等,方便乘客使用,提高乘客满意度。
车辆运营区域车站内的车辆运营区域包括列车进出站线路、车辆维护区域等,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消防安全区域车站内的消防安全区域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逃生通道和安全设备,保证车站内的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环境保护区域车站内的环境保护区域需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用低碳节能技术,降低车站能耗和环境污染。
结构设计方法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先进技术,它可以快速建立地铁车站的三维模型,便于设计师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和评估。
BIM技术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综合性、高效性的设计工具,可以模拟地铁车站的运营情况和乘客流量等各种因素,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系统集成技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设计效率和专业度。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性、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等原则进行设计,同时采用三维建模技术、BIM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 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 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 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 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 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 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 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 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 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第6章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37
2.车站功能分析 将乘客进、出站的过程用流线的形式表示出 来,这种流线叫做乘客流线。还有站内工作人 员流线、设备工艺流线等。 3.站厅 站厅的作用是将由出入口进入的乘客迅速地、 安全地、方便地引导到站台乘车,或将下车的 乘客同样地引导至出入口出站。 站厅的布置有以下4种: a.站厅位于车站一端
49
侧式站台宽度,可分两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通道垂直与站台方向布置时,楼 梯(自动扶梯)均布置在通道内,则站台总宽度 包含设备和管理用房所占的宽度(移出站台外则 不计宽度)、结构立柱的宽度和侧站台宽度。
50
a.经验公式
M W b 0.48 l
式中 b ——侧站台宽度(m); M——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 W——人流密度按0.4(m2/人)计算; l——站台有效长度(m)。
27
六.按车站间换乘形式分类
⑤“工” 字形换乘:两个车站在同一水平面平行 设置时,通过天桥或地道换乘,在平面上构成 “工” 字形组合。
28
第三节 地下铁道车站平面设计
一、地铁车站的组成
地铁车站由车 站主体(站台、 站厅,生产、 生活用房),出 入口及通道, 通风道及地面 通风亭等三大 部分组成。
47
岛式站台宽度包含了沿站台纵向布置的楼 梯(自动扶梯)的宽度、结构立柱(或墙)的宽度 和侧站台宽度。
48
侧式站台宽度,可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沿站台纵向布设楼梯(自动扶梯) 时,则站台总宽度由楼(扶)梯的宽度、设备和 管理用房所占的宽度(移出站台外则不计宽度)、 结构立柱的宽度和侧站台宽度等组成。
51
Bd 2b nc d
式中 Bd ——岛式站台宽度(m); b ——侧站台宽度(m); c ——柱横向宽(m); n——横向柱数 d ——楼梯、自动扶梯宽(m)。
车站结构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C.侧墙与顶板等水平构件的连接 为了保证作用在顶板上的覆土荷载和地面车 辆荷载的顺利传递,顶板与侧墙之间最好采用 搭接。 D.后浇梁与中间立柱的连接 一般可在中间柱的两侧布置连续双梁,由双 梁承受节点弯矩,剪力则由焊接或铆接在中间 立柱上的牛腿传给立柱。 Ⅰ. 后浇梁与钢管柱的连接 Ⅱ. 梁与H型钢柱的连接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4.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⑴结构型式 ①由两个并列的圆形隧道组成的侧式站台车站特点 a.除横通道外,一般施工较简单; b.工期及造价均优于其它型式的盾构车站; c.总宽度较窄,可设置在较窄的道路之下; d.适用于客流量较小的车站。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为保证横通道顺利施工,可对盾构隧道的衬砌 采取下列之一的结构措施: a.在开洞部位的衬砌中用一些特殊设计的异形加 强管片取代原有的标准管片,以便在开洞的四 周形成一个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闭合门洞体系。 b.施工横通道前,沿开洞的四周装配预制钢筋混 凝土框架,用以支撑开洞部位的管片环。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②明挖车站结构的抗浮措施 施工阶段: a.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浮力; b.在底层结构内临时充水或填砂,增加压重; c.在底板中设临时泄水孔,消除浮力; d.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使用阶段: a.增加结构厚度。 b.在结构内部局部用混凝土填充,增加压重。 c.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d.在底板下设置倒滤层。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③三拱立柱式车站 包括两个平行的旁侧隧道, 包括两个平行的旁侧隧道,他们在与中央 站厅相连接的地方断开, 站厅相连接的地方断开,中央站厅为拱圈所跨 该拱圈通常为高出旁侧的两个隧道拱圈。 越,该拱施工的车站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1、安全设计:
(1)轨道结构、车辆及层级安全、抗震设计应满足国家安全相关规范。
(2)车站设施要求符合建筑物消防安全规范及局部抗震设计要求;(3)车站内无障碍环境、总体排气要求、车辆终端设施和地面环境、
计量设备要求,等。
2、车辆设计:
(1)车辆结构设计要求,包括外形标准、安全结构、文艺装饰;
(2)车辆总体特性及车辆技术参数要求;
(3)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调车与避调系统、惯性系统、安全系统等技术参数。
3、设备设计:
(1)轨道设备设计要求;
(2)牵引供电设备设计要求,包括牵引供电控制、隔离导线、变流器
及供电力度调节控制等;
(3)列车终端设施要求;
(4)站台设施设计要求,包括站台设施的安全和便利性;
(5)检修车辆管理设施,包括安全检修施设及工具设备、低碳降耗工
作管理,等。
4、技术操作要求:
(1)对轨道管理及其他设备、设施的检修,应按照规定的保养期限和
维护操作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
(2)操作车辆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制定车辆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乘客安全;
(3)保证具备火警设施,严格执行火灾应急处置要求及相关规定。
5、运行现场检查要求:
(1)列车正常运行场所规定;
(2)列车前进方向、车速和定员数规定;
(3)乘客安全乘降规定;
(4)列车线路运行情况实时检查;
(5)及时报告系统故障,安排及时维修;
(6)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置。
地铁设计规范
2.0.17 车站公共区 public zone of station 车站站厅层公共区为供乘客完成售检票到达乘车区及出站的区域;站台层公共区为乘客
上、下列车的区域。 2.0.18 无缝线路纵向水平力
轨面以下规定距离处,左右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
4
2.0.13 无缝线路 gapless track 钢轨连续焊接或胶结超过两个伸缩区长度的轨道。
2.0.14 整体道床 monolithic track-bed 用混凝土等材料灌注的道床。
2.0.15 路基 subgrade 经开挖和填筑而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基础结构物。
longitudinal horizonta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 指伸缩力和挠曲力。伸缩力指因温度变化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挠曲 力指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挠曲引起的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产生的纵向力。 2.0.19 无缝线路断轨力 broken rail force of seamless track 因长钢轨折断引起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0.20 明挖法 cut and cover 由地面挖开的基坑中修筑隧道的方法。 2.0.21 盖挖顺筑法 cover and cut—bottom up 明挖法的一种。方法是在地面修筑维持地面交通的临时路面及其支撑后,自上而下开挖 土方至坑底设计标高,再自下而上修筑结构。 2.0.22 盖挖逆筑法 cover and cut—top down 明挖法的一种。其作业顺序与传统的明挖法相反,方法是开挖地面修筑结构顶板及其竖 向支撑结构后,在顶板的下面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方分层修筑结构。 2.0.23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传统的矿山法是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开挖断面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随着技术的发 展,除钻爆法外,现代矿山法还包括新奥法等施工方法。 2.0.24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用盾构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盾构是一种钢制壳体内配有开挖和拼装衬砌管片等设
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设计
前言地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
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
地铁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面对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广阔市场,目前,我国将有20余座城市建设地铁,至少将建250km。
2010年9月27日上午,沈阳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成为全国第七座、东北首座拥有地铁的城市!截止2012年元旦共有两条线路,41座车站运营中。
本设计说明书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形式阐述了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大量文献和初始资料,决定采用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和同学的悉心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设计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1 概述1.1 工程概况沈阳地铁三号线设8座地下车站,均采用明挖施工,区间大部分为盾构施工,配线段和覆土不满足盾构工法要求段及出入段线采用明挖。
全线设8个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区间隧道施工方法有矿山发法、盾构法、明挖法等。
小津桥车站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车站长度157.7m,底板埋深11.2m,施工方法采用明挖顺作法。
1.2 工程地质概况在区域地质构造上,沈阳市区位于华北地块内,根据地质构造活动的特点,沈阳市位于凹陷地块内,大地构造上处于辽东块隆与下辽河-辽东湾块陷相交接的部位。
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上,沈阳市位于千山-龙岗上升区,第四纪时期主要表现为掀抬式上升,为重力场的高重力带异常区。
沈阳地区地貌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沈阳市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达35℃以上,秋季平均气温2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达-26℃以下。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车站建筑8.1 一般规定8.1.1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8.1.2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局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8.1.3地铁各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的换乘站,建筑设施的通行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
8.1.4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诚意1.1~1.4超高峰系数。
8.1.5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8.1.6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8.1.7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
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8.2车站总体布局8.2.1车站的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运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8.2.2车站竖向布置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围环境及城市景观灯因素,可选取地下一层、地下多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但私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者高架车站应精良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8.2.4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的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825地铁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靠近位置设置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
8.3车站平面8.3.1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停车误差8.3.7距站台边缘400mm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是不设安全线。
8.3.9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体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10.车站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与防火处理。
11.车站结构设计应严格控制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依据沿线不同的情况确立相应的变形允许值。
根据车站所处的具体工程位置及周围环境分段划分并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并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对周边主要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各种加固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和正常使用。
12.车站宜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方法,为此需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制度。
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型式、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
13.车站应采取防水措施,并依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市政管线、车站型式等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设计方案,以同时满足结构和防水的设计要求。
14.哈尔滨地铁1号线四期工程与地铁8号线换乘,换乘节点依据远期预留8号线连接条件的原则进行。
设计规范和标准8..1一般要求1.车站结构设计应选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推荐标准,其中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强制性规范和条文中的规定。
当地方标准要求高于其他标准时,原则上优先执行地方标准中的规定。
2.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必须选择与实际状态相吻合的设计理论规范和配套体系进行设计计算。
当车站结构中荷载不甚明确,考虑选用可靠度设计法尚不全面时,可按破损阶段和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或检算,而某些情况中的设计参数也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3.执行规范标准时,还必须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颁布的规定。
4.对执行不同设计理论的规范标准,以及相互间衔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与总体设计方沟通协商处理。
8..2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T50476-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 8..3行业、地方与推荐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 104-20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010局部修订))《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程》(TB10109-95)《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200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902-2005)荷载8..1荷载分类作用在车站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8.3.1进行分类。
在决定荷载的数值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荷载变化产生的作用。
暗挖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8..2荷载计算1. 结构自重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重力密度计算确定的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γ=25kN/m3;素混凝土容重取γ=22kN/m3,其他材料容重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
2.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应根据结构所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型式及其工作条件、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因素,结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按有关公式计算或依工程类比确定。
(1) 竖向压力采用基坑法施工的车站,一般按计算截面以上全部土柱重量作为竖向压力;对于暗挖法施工的车站,依据结构埋深等条件计算竖向压力。
(2) 水平压力根据结构受力过程中墙体位移与地层间相互关系,分别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理论计算,在粘性土中应考虑粘聚力影响。
对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作用于围护和永久结构外侧墙上的水平侧压力可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计算。
同时,在粘性土地层的施工阶段可将水土压力合算,对于砂性土地层可采用水土压力分算;在使用阶段无论粘性土或砂性土均采用水土压力分算的方法。
计算中还应计及地面超载和邻近建(构)筑物,以及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附加水平侧压力。
3. 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应考虑现状及以后的变化,进行荷载计算,并在设计中明确相关的规定。
4. 水压力及浮力(1) 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压力一般按静水压力计算,结构计算中必须考虑地下水压力及其产生的浮力影响。
施工阶段对粘性土、砂性土分别采用水土合算、水土分算的办法确定侧向水压力;使用阶段都应根据正常的地下水位按全水头和水土分算的原则确定侧向水压力和浮力。
(2) 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车站结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可能产生的最不利的影响。
(3) 对工程水文地质中可能存在着承压水或微承压水头在施工阶段产生的作用,要在设计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一般类型的地下车站结构应考虑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并按《铁道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中规定,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20℃;对于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5℃;对于分段浇筑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0℃;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5~10℃。
混凝土徐变影响,可把混凝土构件视为弹性体,将材料的弹性模量或算得的收缩应力予以折减。
6. 设备重量车站设备用房的荷载一般可按8kPa考虑,对重型设备区需依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进行结构计算。
对自动扶梯等需要吊装的设备荷载,还应考虑设备起吊点位置和起吊点的荷载值。
7. 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一般可简化为与结构埋深有关的均布荷载,当覆土较浅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当结构埋深较大时,可不予考虑。
对于在道路下方的浅埋车站结构可按20kPa的均布荷载计算,并满足当地路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道路通行标准。
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可按相应土压力公式进行计算。
8. 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地铁车辆竖向荷载应按其实际轴重和排列计算,并考虑动力作用的影响,其计算及构造应满足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的相关要求,同时尚应按线路通过的重型设备运输车辆的荷载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