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组成、设计原则及规模等级与设计形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组成、设计原则及规模等级与设计形式

车站卫生间
3.2.3 车站的线路
1.车站主体—车站用房 • 车站线路包括正线、折返线和存车线。
设置特点
• (1)中间站只设置上、下行正线。 • (2)终点站和折返站应设置折返线或渡线,
折返能力应与该区段的通过能力相匹配。 • (3)当两折返站相距过长时,宜在沿线每
隔3~5个车站的站端加设存车线。 • (4)所有车站都应设有正线。
车站的分类、组成、设 计原则及规模等级与设 计形式
• 定义: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上,供列车到发、通过及乘客正常乘降的分界点称为车站。
• 车站设有大量的行车、客运设备。 • 车站除办理客运业务外,还办理
列车到发及调车等行车作业。 • 车站是地铁内部各工种进行各项
作业的汇合点。
3.2.1 车站的分类
3.2.2 车站的组成
1.车站主体—车站用房 运营管理用房
• 是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使用的办 公用房,主要包括站长室、行 车值班室等。
车站控制室
3.2.2 车站的组成
1.车站主体—车站用房 辅助用房
• 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 常工作、生活所设置的用房, 主要包括卫生间、更衣室、休 息室、茶水间等。
3.2.2 车站的组成
1.车站主体
• 车站主体是列车的停车点,它 除了要供乘客上下车、集散、 候车外,一般也是办理运营业 务和设置运营设备的地方。
3.2.2 车站的组成
1.车站主体 • 车站主体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乘客使用空间、车站用房两部分。
3.2.2 车站的组成
1.车站主体—乘客使用空间 • 乘客使用空间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部分。 • 非付费区是乘客购票并正式进入车站前的活动区域。非付费取通常设有售票设备。 • 付费区是为乘客候车服务的,通常包括站台、楼梯和自动扶梯等乘客服务设施。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车站建筑8.1 一般规定8.1.1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

8.1.2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需求,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局紧凑、便于管理,并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设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8.1.3地铁各线路之间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的换乘站,建筑设施的通行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

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

8.1.4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诚意1.1~1.4超高峰系数。

8.1.5 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

8.1.6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8.1.7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

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8.2 车站总体布局8.2.1 车站的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运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8.2.2车站竖向布置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围环境及城市景观灯因素,可选取地下一层、地下多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但私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者高架车站应精良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8.2.4 车站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的布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8.2.5 地铁车站应设公共厕所,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靠近位置设置自行车和汽车的停放场地。

8.3车站平面8.3.1 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和停车误差8.3.7 距站台边缘400mm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纵向醒目安全线。

采用屏蔽门是不设安全线。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交通建筑,其设计原则是起到安全合理的功能、可操作性、舒适性以及能够满足公众服务的需求的特殊原则。

因此,设计车站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准则来实施。

首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安全合理的功能,需求的原则是:一是满足车站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车站的出入口,以及车站中心站厅、候车室、检票口、火车月台等部位;二是确定车站的疏散措施,分析地铁火车发生事故时的疏散情况,并做好备用疏散设计;三是根据消防和安全规定,进行安全防范设计,其标准为消费者的安全无害,设计中应考虑到火灾、爆炸、原子能、放射性物质和电磁场等状况,以及车站安全秩序等要求;四是满足车站的功能、设备及其设施的水和电的供应需要,并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举行设计。

其次,对于可操作性,其原则是:一是便于车站的管理和操作,特别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扩大和收缩;二是设计合理的检票、安全检查及派班等系统,有利于车站的正常的运行;三是设置合理的车站机械动作设施,满足机械动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优化车站的机械动作,有助于车站的排班和调度,以提高车站的效率。

再次,对于舒适性,原则是:一是设计美观的车站建筑,确保车站空间完整、有层次,有利于车站室内外整体景观的统一性;二是保证车站室内外环境舒适,提高乘客的安全,为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并根据乘客需求制定合理的舱内布置;三是保证车站内部设施,如供水、报刊亭、售票亭、停车场等,设计合理,服务质量高。

最后,对于能够满足公众服务的需求的原则,一是设计符合人性化的便利性,为车站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便利的服务设施,提高乘客出行的质量和安全程度;二是建立完善的乘客服务系统,满足乘客的需求;三是积极发挥艺术价值,以提升车站的美观程度以及提高乘客的体验;四是积极为乘客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将路况信息和乘客服务信息传达出去,不但能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还能给乘客带来更多的便利。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哈尔滨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哈尔滨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

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

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远期线路换乘站(新疆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

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

8.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9.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10.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11.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筑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

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范要求

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范要求

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范要求建筑市区轨道交通工程是指在城市内部建设地下或高架的铁路交通系统,包括轻轨、地铁、城市铁路等。

为了确保这些交通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建筑市区轨道交通工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要求。

1.设计规范要求1.1 换乘站的合理布局: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乘客的便利换乘。

规范要求换乘站应该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或公共交通设施附近,以便乘客方便进出。

1.2 轨道线路的设计标准:轨道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包括线路垂直曲线半径、水平曲线半径、坡度限制等。

这些标准可以确保列车在线路上平稳运行,减少乘客的不适感。

1.3 车站设施的设计要求:车站设施包括进站口、出站口、候车室、站台等。

规范要求车站设施应具备足够的通风、照明和应急疏散设施,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2.施工规范要求2.1 基础设施施工要求:建筑市区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设施施工需要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施工程序。

包括地基处理、隧道开挖、地铁站建设等环节的施工要求。

2.2 设备安装规范:各种设备的安装应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包括信号设备、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2.3 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主体结构的建设是建筑市区轨道交通工程的核心。

规范要求主体结构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布置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运营规范要求3.1 安全管理要求: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规范要求轨道交通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等。

3.2 运营效率要求:规范要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站点的服务能力等。

这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体验。

3.3 环境保护要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噪音控制、排放限制等。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是指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过程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乘客舒适以及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一、基本要求:1. 安全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乘客和行车人员的安全,包括站台、车辆、信号系统的安全性能设计。

2. 设备性能:设计中要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性能能够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包括列车的速度、载客量、智能化程度等。

3. 车站设计:车站设计要满足乘客上下车、转乘、舒适度等要求,能够适应城市的交通量和需求。

4. 线路设计:线路要根据市区交通的需求合理设计,考虑车站的布置、转弯半径、轨道的高度和道口等问题。

5. 环境影响:设计中要考虑轨道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

二、设计规范:1. 站台宽度:站台宽度应根据预计的最大客流量和列车长度来确定,确保乘客上下车时能够顺畅通行。

2. 车站出入口:车站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方便乘客进出站,并与周围道路和人流衔接良好。

3. 乘客舒适度:车站内应提供足够的座椅、候车区域和站台遮阳设施,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4. 轨道高度:轨道高度应考虑到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同时也要防止与路面交通的冲突。

5. 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配备先进的信号系统,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6. 车辆安全性:车辆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标识和设备,如紧急疏散装置、防火设备等,确保乘客的安全。

7. 停车场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配备合理的停车场,方便乘客驾车转乘或者停车出行。

8. 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节能减排的设备和技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流程:1. 建立需求: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规划,确定轨道交通系统的规模和功能。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出合理的线路方案、车站布置、信号系统等。

3. 技术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评估,确保其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和安全性能。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1.设计目标:地铁车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高效的换乘和流线,方便乘客进出站,并保障运营秩序的良好。

2.综合布局:地铁车站的综合布局要合理,考虑车站的功能设置、雨水排放、出入口分布和地下环境等因素,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3.设计标准:地铁车站的设计符合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如城市地铁工程设计规范、地铁干线车站设计规范等。

4.通风与空调:地铁车站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与空调系统,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温度。

5.照明设计:地铁车站的照明设计要合理,确保站内有足够的照明强度,使乘客能够正常使用车站设施,并提高乘客的安全感。

6.防火设计:地铁车站要考虑防火安全问题,采用阻燃材料,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撤离。

7.无障碍设计:地铁车站应考虑到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梯和轮椅通道等,以方便他们进出地铁站。

8.装饰设计:地铁车站的装饰设计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考虑到地铁车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9.环保设计:地铁车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0.安全设计:地铁车站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设置安全设施,监控系统和应急设施,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的安全。

总之,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是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保障乘客的安全。

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和安全,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行车功能、建筑功能、设备功能
1、主体结构使用年限100年—混凝土掺料、承载力、裂缝、变形、构件构造 (保护层厚度,构件尺寸)、防水等级、防迷流(杂散电流)等。 2、限界要求:结构梁、柱截面与柱网布置(尤其在道岔区,曲线地段) 3、使用要求:孔洞布置、设备基础、结构沉降及防水、防火等
经济性: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情况时刻都在变化,很可能产生很多变更。应 在技术和合同方面控制好变更。
水浮力
>1.05
结构自重+覆土+侧壁摩阻力
K=
>1.15~1.2
水浮力
2、矿山法结构
1) 工法拟定 台阶法、中隔壁法(CD、CRD法)、侧壁导坑法(眼镜法)、中洞法等
五、工作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1.前期工程的落实对一个项目的进展非常重要! 2.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为重中之重! 3.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注意各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预留。施工单位要将 建筑图与结构图核对后施工。
车站施工方法比较表
优点Biblioteka 缺点1.施工简单、技术成熟。
明 挖
2.工程进度快,根据需要可以分段同时作业。 3.防水效果好。 4.造价及运营费用低。
5.对地质条件要求不高。
1.施工方法比较成熟。 盖 2.与明挖比较对交通影响较小。 挖 3.地质条件要求不高
4.防水效果较好。
1.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影 响。 2.车站影响范围的地下管线需拆迁。 3.需较大的施工场地。
通风空调 给排水及消防
中低压供电 屏蔽门
电梯、自动扶梯
通信 信号 自动售检票/门禁 综合监控/自动化控制 控制中心工艺
二、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前期工程: 1、房屋拆迁; 2、施工场地; 3、交通疏解; 4、管线改迁(110KV及以上电力,埋深较深的雨、污水管); 5、周边地块结合-站位选择、施工工法是否相适应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_(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_(车站建筑)

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地方特色,充分考虑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

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

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1~1.4。

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远期线路换乘站(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

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疏散完毕。

8.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

9.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10.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11.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筑体量,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1.建筑布局:地铁车站建筑应具有合理的布局设计,以方便乘客进出站和换乘,同时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包括乘坐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

2.强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和地震荷载,并具备防火防爆的能力。

3.空气质量和通风:地铁车站建筑必须注重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乘客在车站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并保持舒适。

4.照明设计:合理的照明设计能够提高车站的安全性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应采用充足的自然光和合适的人工照明,并合理安装紧急照明设备。

5.声学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考虑降低噪音和震动。

对于位于市区或噪音敏感区域的车站,应采用隔音和减震措施来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传递。

6.安全设计:车站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逃生通道、防火设施、消防设备等。

7.线路布置和出入口设计:车站内的线路布置要合理,以确保乘客进出站的流线顺畅,并方便实现不同站台和换乘通道之间的连接。

出入口设计要考虑人流量和行人流线,以满足高峰期的运输需求。

8.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该提供给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以便这些乘客方便快捷地使用地铁服务。

9.美观设计:地铁车站建筑应该注重景观和艺术设计,以提升乘客的旅行体验。

建筑外观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地铁与城市的融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当然,具体的要求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线路和具体场地等因素有所差异。

对于建筑师和设计团队来说,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确保车站的功能、安全和美观性得到充分满足。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 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 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 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 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 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 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 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 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 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C.侧墙与顶板等水平构件的连接 为了保证作用在顶板上的覆土荷载和地面车 辆荷载的顺利传递,顶板与侧墙之间最好采用 搭接。 D.后浇梁与中间立柱的连接 一般可在中间柱的两侧布置连续双梁,由双 梁承受节点弯矩,剪力则由焊接或铆接在中间 立柱上的牛腿传给立柱。 Ⅰ. 后浇梁与钢管柱的连接 Ⅱ. 梁与H型钢柱的连接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4.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⑴结构型式 ①由两个并列的圆形隧道组成的侧式站台车站特点 a.除横通道外,一般施工较简单; b.工期及造价均优于其它型式的盾构车站; c.总宽度较窄,可设置在较窄的道路之下; d.适用于客流量较小的车站。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为保证横通道顺利施工,可对盾构隧道的衬砌 采取下列之一的结构措施: a.在开洞部位的衬砌中用一些特殊设计的异形加 强管片取代原有的标准管片,以便在开洞的四 周形成一个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闭合门洞体系。 b.施工横通道前,沿开洞的四周装配预制钢筋混 凝土框架,用以支撑开洞部位的管片环。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②明挖车站结构的抗浮措施 施工阶段: a.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浮力; b.在底层结构内临时充水或填砂,增加压重; c.在底板中设临时泄水孔,消除浮力; d.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使用阶段: a.增加结构厚度。 b.在结构内部局部用混凝土填充,增加压重。 c.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d.在底板下设置倒滤层。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
③三拱立柱式车站 包括两个平行的旁侧隧道, 包括两个平行的旁侧隧道,他们在与中央 站厅相连接的地方断开, 站厅相连接的地方断开,中央站厅为拱圈所跨 该拱圈通常为高出旁侧的两个隧道拱圈。 越,该拱施工的车站结构

地铁设计车站建筑

地铁设计车站建筑

地铁设计车站建筑9 车站建筑9.1 一般规定9.1.1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

9.1.2 车站设计应满足客流需求,并应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和防灾等设施。

9.1.3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和售、检票口(机)等部位的通过能力,应按该站超高峰设计客流量确定;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应按本规范第28.2.11条的要求进行校核。

超高峰设计客流量应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1.1~1.4超高峰系数。

9.1.4 车站设计应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合理布置设备与管理用房,并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

9.1.5 车站的地下、地上空间宜综合利用。

9.1.6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9.1.7 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不宜分期建设,地面、高架车站及相关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9.2 车站总体布置9.2.1 车站总体布置应根据线路特征、运营要求、地上和地下周边环境及车站与区间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

9.2.2 车站竖向布置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边环境及城市景观等因素,可选取地下多层、地下一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

地下车站埋设宜浅,高架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高架车站宜将站厅及设备、管理用房设于地面。

9.2.3 换乘车站应根据地铁线网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地上及地下周边环境、换乘量的大小等因素,可选取同车站平行换乘、同站台平面换乘、站台上下平行换乘、站台间的“十”形、“T”形、“L”形、“H”形等换乘及通道换乘形式。

9.2.4 车站出入口与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布置。

出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吸引和疏散客流;风亭位置应满足功能要求,并应满足规划、环保、消防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地铁车站建设方案

地铁车站建设方案
(5)加强与各参建单位及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问题及时解决。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
为确保地铁车站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本施工方案制定以下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措施:
1. 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2)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明确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
1. 工程规模: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全长约200米,标准段宽度约20米,有效站台长度为120米。车站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2. 工程结构:车站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地下两层分别为站厅层和站台层。附属设施包括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及无障碍电梯等。
3. 工程地质:本工程地处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以粉细砂、粉土、黏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对施工影响较大。
(4)质安部经理:1名,负责质安部的管理工作,下辖安全员、质量员等;
(5)商务部经理:1名,负责商务部的管理工作,下辖合同管理员、成本控制员等;
(6)施工队伍人员:根据施工专业及工程量,配置相应的施工人员,包括土建施工员、安装施工员、装饰施工员等;
(7)其他管理人员:包括资料员、材料员、测量员、试验员等,负责项目各项辅助工作。
4. 工程目标:
(1)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保障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缩短施工周期: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降低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振动、粉尘等污染,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合格后方可使用;

地铁工程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讲解

地铁工程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讲解

第一章!地铁工程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第一节!地铁车站的结构形式地铁车站除提供列车通行外,还要具有集散旅客的功能。

地铁车站结构一般应具有较大的跨度以提供站台、疏散、通风和其他服务空间。

车站结构形式的选择应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和美观,力图创造出与交通建筑相协调的气氛。

一、明(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形式明挖法和盖挖法在施工方法和顺序上有所不同,相应地在结构设计上也可以有所区别,但与之相适应的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均为框架结构或拱形结构。

常见施工方法有整体现浇、全装配、内墙与围护墙组合现浇以及部分装配等。

图"#$#$!明挖框架结构车站(尺寸单位:%%)$&框架结构明挖车站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就是框架结构。

根据功能要求,可以将框架设计成单层、双层、单跨、双跨或多层多跨(图"#$#$)等形式。

侧式车站一般采用双跨结构;岛式车站多采用三跨结构,站台宽度小于等于$’%时站台区宜采用双跨结构,有时也采用单跨结构;在道路狭窄的地段修建地铁车站,也可采用上、下行线重叠的结构。

现代城市的发展对地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地铁车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性建筑物,它,与其他构筑物或建筑物合建的例子越来越多。

此时的地铁车站成了这些结构物的基础或基础的一部分,或者成为集交通、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地下综合体。

如果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不仅可节约建设资金,而且也可以减少施工对城市产生的负效应。

明挖地铁车站框架结构由围护结构和内部构件所组成。

围护结构包括底板、侧墙及顶板等;内部构件包括楼板、梁、柱、内墙及电梯等。

它们共同承受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内、外部荷载,提供地铁必须的各种使用空间。

构件的形式和尺寸将直接影响车站内部的使用空间和管线布置等,同时也是车站建筑造型的有机组成部分。

图!"#"$%拱形结构地铁车站(尺寸单位:&&)$’拱形结构拱形地铁车站有其特有的建筑艺术效果,苏联采用较多,一般用于站台宽度较窄的单跨单层或单跨双层车站。

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设计

前言地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

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

地铁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面对21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广阔市场,目前,我国将有20余座城市建设地铁,至少将建250km。

2010年9月27日上午,沈阳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成为全国第七座、东北首座拥有地铁的城市!截止2012年元旦共有两条线路,41座车站运营中。

本设计说明书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形式阐述了地铁车站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大量文献和初始资料,决定采用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详细指导和同学的悉心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设计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1 概述1.1 工程概况沈阳地铁三号线设8座地下车站,均采用明挖施工,区间大部分为盾构施工,配线段和覆土不满足盾构工法要求段及出入段线采用明挖。

全线设8个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区间隧道施工方法有矿山发法、盾构法、明挖法等。

小津桥车站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车站长度157.7m,底板埋深11.2m,施工方法采用明挖顺作法。

1.2 工程地质概况在区域地质构造上,沈阳市区位于华北地块内,根据地质构造活动的特点,沈阳市位于凹陷地块内,大地构造上处于辽东块隆与下辽河-辽东湾块陷相交接的部位。

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上,沈阳市位于千山-龙岗上升区,第四纪时期主要表现为掀抬式上升,为重力场的高重力带异常区。

沈阳地区地貌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沈阳市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达35℃以上,秋季平均气温2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达-26℃以下。

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与标准站设计

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与标准站设计

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因素与标准站设计【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客运交通工具,地铁具备有安全舒适以及快速准点、规模范围较大等等优势特点,能够综合高效地解决用地以及污染、分流等现代城市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铁建设发展迅猛,地下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地铁沿线经济的发展被充分带动。

在此,本文将针对地铁车站的主要设计原则、控制因素以及标准站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站;设计原则;控制因素;标准站1 前言地铁站设计具备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有通风空调以及线路、信号与行车等等众多专业领域,优化组合各专业,直接影响着地铁车站造价的合理降低。

所以说,在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控制因素,有效地实施标准站设计,可谓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为乘客营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的重要保障。

2 设计原则及控制因素2.1 设计原则(1)在进行地铁站设计的时候需做到以人为本,应符合基本的紧凑布置以及迅速疏导、客流需求满足、安全乘降、舒适环境的营造等等功能要求。

(2)在选择地铁站站址的时候,需尽量将其放置方便乘客乘降以及具有较大客流量的位置,便于地铁站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客流吸引,提供给乘客较大的换乘公交与换乘地铁的便利。

(3)地铁站的规模需在满足远期高峰小时进行客流集散预测以及实际的运营需求的同时,应该做到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完成乘客紧急疏散。

(4)在进行地铁车站的防灾设计的时候,需严格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来有效执行。

(5)在实施地铁车站的平面设计的时候需做到具备有较为紧凑的布局以及相对合理的功能分区,旨在为设备的布置以及有效的运营管理,同时,需保证地铁车站拥有较好的照明已经通风、防灾、卫生等等条件。

(6)地铁车站的出口、入口以及冷却塔、风亭打的位置设置需充分满足规划部门所给出的具体规划要求,使其能够跟现有建筑或者是规划建筑尽可能地合建在一起,尽量减小对城市景观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需满足当地的消防部门以及人防部门所给出的要求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10.车站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与防火处理。

11.车站结构设计应严格控制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依据沿线不同的情况确立相应的变形允许值。

根据车站所处的具体工程位置及周围环境分段划分并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并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对周边主要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各种加固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和正常使用。

12.车站宜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方法,为此需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制度。

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型式、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

13.车站应采取防水措施,并依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市政管线、车站型式等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设计方案,以同时满足结构和防水的设计要求。

14.哈尔滨地铁1号线四期工程与地铁8号线换乘,换乘节点依据远期预留8号线连接条件的原则进行。

设计规范和标准8..1一般要求1.车站结构设计应选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推荐标准,其中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强制性规范和条文中的规定。

当地方标准要求高于其他标准时,原则上优先执行地方标准中的规定。

2.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必须选择与实际状态相吻合的设计理论规范和配套体系进行设计计算。

当车站结构中荷载不甚明确,考虑选用可靠度设计法尚不全面时,可按破损阶段和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或检算,而某些情况中的设计参数也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3.执行规范标准时,还必须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颁布的规定。

4.对执行不同设计理论的规范标准,以及相互间衔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与总体设计方沟通协商处理。

8..2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T50476-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 8..3行业、地方与推荐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 104-20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010局部修订))《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程》(TB10109-95)《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200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902-2005)荷载8..1荷载分类作用在车站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8.3.1进行分类。

在决定荷载的数值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荷载变化产生的作用。

暗挖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8..2荷载计算1. 结构自重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重力密度计算确定的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γ=25kN/m3;素混凝土容重取γ=22kN/m3,其他材料容重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

2.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应根据结构所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型式及其工作条件、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因素,结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按有关公式计算或依工程类比确定。

(1) 竖向压力采用基坑法施工的车站,一般按计算截面以上全部土柱重量作为竖向压力;对于暗挖法施工的车站,依据结构埋深等条件计算竖向压力。

(2) 水平压力根据结构受力过程中墙体位移与地层间相互关系,分别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理论计算,在粘性土中应考虑粘聚力影响。

对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作用于围护和永久结构外侧墙上的水平侧压力可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计算。

同时,在粘性土地层的施工阶段可将水土压力合算,对于砂性土地层可采用水土压力分算;在使用阶段无论粘性土或砂性土均采用水土压力分算的方法。

计算中还应计及地面超载和邻近建(构)筑物,以及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附加水平侧压力。

3. 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应考虑现状及以后的变化,进行荷载计算,并在设计中明确相关的规定。

4. 水压力及浮力(1) 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压力一般按静水压力计算,结构计算中必须考虑地下水压力及其产生的浮力影响。

施工阶段对粘性土、砂性土分别采用水土合算、水土分算的办法确定侧向水压力;使用阶段都应根据正常的地下水位按全水头和水土分算的原则确定侧向水压力和浮力。

(2) 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车站结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可能产生的最不利的影响。

(3) 对工程水文地质中可能存在着承压水或微承压水头在施工阶段产生的作用,要在设计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一般类型的地下车站结构应考虑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并按《铁道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中规定,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20℃;对于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5℃;对于分段浇筑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0℃;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5~10℃。

混凝土徐变影响,可把混凝土构件视为弹性体,将材料的弹性模量或算得的收缩应力予以折减。

6. 设备重量车站设备用房的荷载一般可按8kPa考虑,对重型设备区需依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进行结构计算。

对自动扶梯等需要吊装的设备荷载,还应考虑设备起吊点位置和起吊点的荷载值。

7. 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一般可简化为与结构埋深有关的均布荷载,当覆土较浅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当结构埋深较大时,可不予考虑。

对于在道路下方的浅埋车站结构可按20kPa的均布荷载计算,并满足当地路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道路通行标准。

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可按相应土压力公式进行计算。

8. 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地铁车辆竖向荷载应按其实际轴重和排列计算,并考虑动力作用的影响,其计算及构造应满足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的相关要求,同时尚应按线路通过的重型设备运输车辆的荷载进行验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