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约车在我国的发展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网约车在我国的发展及建议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约租车逐渐成为人们的出行选择之一。网络约租车的出现与普及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管理产生了冲击。本文介绍了网约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网约车发展对我国传统出租车的冲击以及网约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网约车;打车软件;建议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长期以来,打车难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城市居民。庞大的需求人群和有限的出租车资源的不对称,催生了许多打车问题。高峰时段打不着车、因不顺路司机拒载、火车站机场车站排起长龙,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话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的打车软件将乘客的用车需求信息与出租车的供应直接融合,消除了乘客等车与出租车寻客的双向排队不对称性,同时也为专车寻找乘客提供私有化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打车软件便是一种“互联网+便捷出行”的共享经济模式,融合了互联网的高效便捷、大数据的科学智能,正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着巨大而神奇的化学效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网约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网络预约车服务是指以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为交易平台,以具有出车资格能力的车主为有出行需求的乘客提供服务的一种打破传统出租车模式的新型模式。近几年愈来愈火热的网约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滴滴出行”等手机APP为代表的网络约车软件也被更大范围地使用。网络约车平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有力地整合市场资源,从社会多元需求出发,针对性地探索交通服务新模式,通过更高效地匹配司机、车辆、乘客的信息,让道路更有效地利用、人流更快地通过,大大提高了用户打到车的成功率,节省了打车时间,使出行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大为提高,从而缓解打车难的难题。一方面,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出租车进行提前预约,节约出行的时间成本,避免被拒载;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可以根据自己行驶方便程度挑选优质订单,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够保证灵活运营。“滴滴出行”推出的顺风车、专车、快车服务以共享经济的形式,大大提高城市交通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多元化公众交通自主性,市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就近原则及费用开支多向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打车难”、出行不便打车难等问题得到重大缓解[1]。

2 网约车对出租车的冲击

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垄断的局面,瓜分了他们的获利份额,挤占了他们的市场空间。“滴滴出行”网约车的出现,严重压缩其生存空间,使他们原本就单一的需求链进一步羸弱,虽然不会颠覆整个出租车行业,但是却带来了不小的

冲击。网约车这种新业态的发展表面上看是传统行业管理制度与融合新业态不适应,不匹配,甚至产生冲突,其实质是整个互联网经济与旧有格局之间的矛盾,反映出来的是互联网经济发展与中国现有法制治理体系之间的不适应,其实就是由于互联网的介入,把原有的出租车专营制度和形式打破,对现代出租车的专营制度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设计。政府不满意、乘客不满意、司机不满意的现状长期存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现有的出租车行业长期形成的管理体系已经到了需要改革提升的临界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介入,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增量空间为改革提供了契机[2]。

3 网约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打车软件催生了传统出租车供需关系的变化,出租车驾驶员、经营者、监管者都面临严峻挑战,专车打破传统出租车的垄断与体制,对城市交通衍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随着滴滴专车、快车服务的上线,许多黑车利用滴滴专车审核不严、准入机制欠缺的漏洞,为自己披上专车、快车的外衣。群众普遍认为相关部门的垄断利益太过强大,以至于不愿意让市场的力量进入。围绕“专车”是否“黑车”的争议,各地交管部门做出了不一致的反应,而交通部也随后表态,明确专车并非黑车,但需要严格管理。网约租车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运营车辆和非运营车辆的界限,不可避免地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目前用各地现有的出租车客运管理办法来监管专车这种互联网新业态,势必会格格不入。互联网技术所支持的“共享交通”大趋势,动摇了长期以来区分营业车辆和非营业车辆的法律基础。

4 建议

网约车的出现是一种创新,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场出行变革,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显著提高了打车行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打车改革,满足城镇化发展的交通需要,促进出租车行业原有体系的分化重组,是网络经济强大生机和活力在打车行业的体现。“互联网+交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将互联网产业与交通运输业进行了有效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了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当前,“互联网+智慧城市”的融合建设已经在交通领域热烈展开,体现了城市交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以“滴滴出行”软件为代表的新型出租客运服务模式正是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发展结合的一种尝试,不能因其对既有秩序的冲击就轻易否定,也不可毫无节制地任由其失序发展,有的放矢地适度干预是应对“互联网+交通出行”模式的最好方式。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陆续出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有些城市从出租车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突出矛盾的改革入手,从引导、规范与监管互联网打车软件平台入手,体现有效管理的措施与张力。例如浙江义乌出台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取消高額经营权使用费,有序放开出租车市场准入和出租车数量管控。然而在规范网约车行为方面这些还远远不够,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互联网+”新业态相适应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交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转变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管制,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完善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 汪光焘,齐彤岩,陈小鸿,等.关于加强打车软件综合管理的建议[J].城市交通,2014,(5):1-3.

[2] 贺银凤.从”打车软件”的兴起看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经济论坛,2015,(4):14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