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苛政猛于
虎原文及翻译
【--妇女节】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苛政猛于虎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
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为题《苛政猛于虎》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阐述了政治领导者苛政对国家的危害以及温和政治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苛政猛于虎》进行注释翻译,并通过3000字的文章展开相关讨论。
苛政猛于虎王孙自有王孙难保,部族自有部族难保,国家自有国家难保,人自有人难保。
苛政者,所以败财欲也;官吏者,所以败法纪也。
败财欲去则财用缺,败法纪去则轻敌。
财用缺,则国政易衰;轻敌,则国家易亡。
故政君子臣者皆知苛政之祸,官吏之祸也。
苛政猛于虎者也,不可用也。
注释翻译:王孙自有王孙难保:意为即使是王孙子弟,也难以保住自己的安全。
部族自有部族难保:意为即使对于强大的部族,也难以保住自己的安全。
国家自有国家难保:意为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难以保住自己的安全。
人自有人难保:意为即使是个人,也难以保住自己的安全。
苛政者,所以败财欲也:苛政的作用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财欲。
官吏者,所以败法纪也:官吏的作用是败坏法纪。
败财欲去则财用缺:如果败去了财欲,那么国家的财政支出就会出现缺口。
败法纪去则轻敌:如果败坏法纪,那么国家就会对敌人产生轻视的态度。
财用缺,则国政易衰:如果财政支出出现缺口,那么国家的政权就容易衰退。
轻敌,则国家易亡:如果轻敌,那么国家就容易覆灭。
故政君子臣者皆知苛政之祸,官吏之祸也:因此,有政治智慧的君子和臣子都知道苛政和官吏对国家的危害。
苛政猛于虎者也,不可用也:苛政的危害堪比猛虎,不能采用。
苛政对国家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会导致财政缺口、法纪败坏和对敌人的轻视,进而导致国家衰退甚至覆灭。
因此,有政治智慧的君子和臣子都深知苛政和官吏的危害。
苛政是一种极端的统治手段,它不仅没有办法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加剧国家的困境。
与苛政相对的是温和政治。
温和政治注重人民的福祉和法纪的维护,秉承仁爱和正义的原则。
温和政治不仅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且能够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苛政猛于虎(佚名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苛政猛于虎先秦:佚名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标签哲理、故事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注释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壹:真是,实在。
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同“志”,记住。
赏析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
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
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哲理诗句】苛政猛于虎原文_翻译和赏析
【哲理诗句】苛政猛于虎原文_翻译和赏析苛政猛于虎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注释()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前):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壹:真是,实在。
()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
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
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苛政猛于虎》出自《礼记·檀弓下》,这则故事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揭示了苛政对百姓造成的巨大危害。
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原文以及对应的白话翻译。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
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说:“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这篇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其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充满仁爱之心,看到妇人哭泣便关心询问。
子路,孔子的弟子,他代表孔子去了解情况,展现出尊师重道和执行师命的态度。
而妇人,她遭遇了亲人接连被老虎咬死的悲惨命运,却仍然不愿离开此地,只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从妇人的遭遇来看,亲人相继死于虎口,这无疑是巨大的不幸。
然而,在面对这样的不幸时,她却选择留在这个地方,原因就是为了躲避苛政。
这反映出苛政给百姓带来的恐惧和痛苦远远超过了老虎带来的威胁。
老虎虽然凶猛,但只是偶尔造成伤害;而苛政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压迫和剥削百姓,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孔子听闻妇人的回答后,发出“苛政猛于虎也”的感慨。
这一感慨不仅仅是对妇人遭遇的同情,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批判。
孔子主张“仁政”,认为统治者应该关爱百姓,施行宽厚、公正的政策。
而苛政的存在,与孔子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驰。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力,频繁发动战争,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礼记_檀弓下_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译文
《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译文《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礼记·檀弓下《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
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
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
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注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苛政猛于虎(原文、译文及注释)
苛政猛于虎(原文·题解·注释·译文)《礼记》原文如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
”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6)。
”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选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译文如下: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王维堤)【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志):记住。
【作者小传】本篇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到汉代,戴德传《记》八十五篇,称《大戴礼》,今佚存四十篇。
戴圣传《记》四十九篇,称《小戴礼》,即《礼记》。
所以《礼记》的作者,最初应是孔门弟子及后学者,经世代相传授,至戴圣始成书。
戴圣,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人,汉宣帝时做过博士(掌古今史事待问和书籍典守的官)、九江太守,为汉初鲁人高堂生的五传弟子,师承后仓,又传《礼记》于桥仁、杨荣。
【题解】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苛政猛于虎的译文
《苛政猛于虎的译文》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苛政猛于虎”这句话的译文。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得特别苦,为啥呢?就是因为当地的官府制定了特别严苛的政策,让大家喘不过气来。
那“苛政猛于虎”到底是啥意思呢?
“苛政”就是指严苛的、残酷的政策或者统治。
“猛于虎”就是说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连起来,“苛政猛于虎”就是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厉害,还要让人害怕。
比如说,本来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地,收获的粮食应该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可是因为苛政,官府收走了大部分粮食,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了。
这就像有一只特别凶猛的老虎,一直在抢夺大家的食物,让大家没法好好生活。
再比如,有的苛政要求老百姓不停地干活,还不给足够的休息时间,大家累得不行。
这可比遇到老虎还糟糕,老虎可能只是偶尔出现吓人,苛政却是一直压在老百姓身上。
同学们想想,如果你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会特别难受?
所以呀,“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不好的政策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咱们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也要明白一个道理,政府应该制定好的政策,让大家都能过得幸福。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理解“苛政猛于虎”的意思,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能
多思考,懂得分辨好坏。
苛政猛于虎的译文寓言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译⽂寓⾔故事 苛政猛于虎是⼀则寓⾔故事,全⽂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民的残害。
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吃⼈的⽼虎更加可怕。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苛政猛于虎的寓⾔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苛政猛于虎的寓⾔故事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繁多,⽼百姓⽣活极其贫困,有些⼈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林、荒野、沼泽去住,那⾥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家⼈逃到泰⼭脚下,⼀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活下来。
这泰⼭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总是提⼼吊胆。
⼀天,这家⾥的爷爷上⼭打柴遇上⽼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这家⼈⼗分悲伤,可是⼜⽆可奈何。
过了⼀年,这家⾥的⽗亲上⼭采药,⼜⼀次命丧虎⼝。
这家⼈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投⽆路,天下乌鸦⼀般⿊,没有⽼虎的地⽅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虽有⽼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还能侥幸活下来。
于是母⼦俩依旧只有在这⾥艰难度⽇。
⼜过了⼀年,⼉⼦进⼭打猎,⼜被⽼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天,孔⼦和他的弟⼦们经过泰⼭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
孔⼦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路上前去打听,他在⼀旁仔细倾听。
⼦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定有⼗分伤⼼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来的,住在这⾥好多年了。
先前,我的公公被⽼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虎⼝⾥,如今,我⼉⼦⼜被⽼虎吃了,还有什么⽐这更痛⼼的事呢?”说完⼜⼤哭起来。
孔⼦在⼀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路可⾛啊。
这⾥虽有⽼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有很多⼈家都和我们⼀样是躲避暴政才来的。
苛政猛虎的意思
《苛政猛于虎》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苛政猛于虎”这句话的意思。
“苛政猛于虎”说的是苛刻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比如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官员对老百姓征收特别重的税,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给官府,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
这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一直在压迫着老百姓,让他们的生活特别艰难。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地方,官府规定老百姓每天要干很多很重的活儿,而且还经常打骂他们。
有个老爷爷的儿子就因为干活太累生病去世了,老奶奶也哭瞎了眼睛。
这就是苛政带来的灾难,是不是比老虎还可怕呀?同学们,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没有这样的苛政,但是咱们也要知道,不好的政策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痛苦。
《苛政猛于虎》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苛政猛于虎”。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府总是制定一些不合理的规定,让老百姓没法好好生活,那会怎么样呢?就像有个村子,官府不让老百姓自己做生意,只能给官府干活,而且给的工钱特别少。
结果,很多人都穷得没饭吃,小孩子也上不起学。
这就是苛政的危害,真的比老虎还让人害怕。
还有啊,古代有个朝代,官府为了打仗,强行把年轻人都拉去当兵,家里的田地都没人种了,好多家庭都破碎了。
这都是因为苛政,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所以,咱们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也要明白苛政的可怕。
《苛政猛于虎》同学们,咱们再来说说“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比如说,有个地方的官府要求老百姓盖特别豪华的房子给他们住,老百姓自己却只能住在破破烂烂的屋子里。
这多不公平呀,就像有只可怕的老虎在欺负大家。
再比如,古代有个时候,官府规定老百姓不能随便出门,要是出门就得交钱。
这让大家都不敢出门办事,生活都乱套了。
同学们,咱们要记住,好的政策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好的苛政会带来很多灾难。
咱们要努力学习,以后让咱们的社会越来越好,没有这样可怕的事情。
苛政猛于虎的寓言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寓言故事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典故】
西汉时期,有一位著名学者叫戴圣,早年跟随叔父戴德潜心钻研礼学,成就卓著,开创了礼学,著作了《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在《礼记·檀弓下》记载着一篇古文《苛政猛于虎》,讲述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当时,孔子经过泰山时,听到一位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着。
并让子路前去询问。
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好像遇到很多伤心的事。
”
女子哭泣着说道:“是的。
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你说我怎能不伤心呢?”
孔子忍不住问道:“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
”
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以后有机会执政,一定要仁政啊,不能做苛政,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啊!”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苛捐杂税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亦作“苛政猛虎”。
古诗孔子过泰山侧翻译赏析
古诗孔子过泰山侧翻译赏析
“孔子过泰山侧”出自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其含义如下: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b/21519。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苛政猛于虎 原文及翻译
苛政猛於虎原文繁體字孔子過⒀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⑴。
夫子式而聽之(2)。
使(17)子路⑶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⑷重有憂⑸者。
”而曰⑹:“然。
昔者吾舅⑺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⑻又死焉(18)!”夫子曰:“何為不去⑿也?”曰:“無苛⑼政⑽。
”夫子曰:“小子⑽識⑾之,苛政猛於虎也。
”苛政猛于虎原文简体字孔子过⒀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⑴。
夫子式而听之(2)。
使(17)子路⑶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⑷重有忧⑸者。
”而曰⑹:“然。
昔者吾舅⑺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⑻又死焉(18)!”夫子曰:“何为不去⑿也?”曰:“无苛⑼政⑽。
”夫子曰:“小子⑽识⑾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注释(1)哀:伤心,悲痛。
(2)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
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确实。
壹似:确实像,很像(5)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
重:重叠(6)而曰:乃说(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8)子:孩子(9)苛:苛刻,暴虐。
(10)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11)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
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2)识(zhi):同“志”,记住。
(13)去:离开。
(14)过:路过。
(15)使:派遣(16)然:是这样。
(17)使:让(18)焉:于此(19)于:比。
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注释
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注释
《苟政猛于虎》的文言文翻译和注释如下: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注释:
1.式:同“轼”,车前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2.壹:真是,实在。
3.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4.苛政:指繁重的赋税,捐税,徭役等。
5.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6.识:记住。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女,看上去十分悲伤。
孔子靠在车前横木上倾听着,并让子路去询问情况。
子路问道:“您听她哭得这么悲伤,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女说:“是的。
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和苛政。
”孔子说:“请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苛政猛于虎也原文翻译
苛政猛于虎也原文翻译苛政猛于虎也原文翻译苛政猛于虎也出自于《礼记·檀弓下》,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苛政猛于虎也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苛政猛于虎也翻译: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礼记·檀弓下》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识(zhi):同“志”,记住。
(9)去:离开。
(10)于:比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
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苛政猛文言文翻译
夫政者,国之柄也。
若苛政之施,则猛于虎矣。
盖虎虽猛,然犹有所畏;而苛政之毒,无孔不入,使人不得喘息,甚于虎之噬人。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妇人,抱其子而泣。
孔子问之,妇人曰:“吾子病,医者以苛政为之药,吾子饮之,病愈而终。
吾恨苛政之毒,乃至于此。
”孔子愀然曰:“苛政猛于虎,吾闻之矣。
”于是孔子疾呼:“政之苛,莫大于害民。
”自古圣王之治,莫不以民为本。
是以尧、舜、禹、汤,克己复礼,宽以待民,故天下归心。
而桀、纣之世,政刑酷烈,民不聊生,故天命归周。
是故,政之苛,民之害也。
夫苛政之所以猛,在于无度。
无度之政,如水之猛,能覆舟;如火之猛,能燎原。
故尧、舜之世,民有十口之家,无不食其力者;而桀、纣之世,民有十口之家,无不被其害者。
此无他,政之苛与宽也。
且夫苛政之所以毒,在于其害民而不自知。
盖民之受害,如鱼之在水,不知其害;如鸟之在林,不知其险。
及其受害,则肝脑涂地,血肉横飞。
故曰:“苛政猛于虎,民不知其毒。
”夫民者,国之根本也。
无民,则国将不国。
是以圣人务民之生理,不务民之死生。
故尧、舜之世,民安其业,乐其生;而桀、纣之世,民不得其所,苦其生。
此无他,政之苛与宽也。
吾今试论苛政之猛,有如猛虎。
猛虎之所以猛,以其牙爪也。
苛政之所以猛,以其法度也。
猛虎之牙爪,害人有限;苛政之法度,害人无涯。
故曰:“苛政猛于虎。
”然则,如何使政不苛?曰:法度宜宽,刑罚宜轻。
法度宽,则民得以自新;刑罚轻,则民得以自赎。
如此,政虽有时而严,而民不至于畏。
是以,圣王之治,虽严而不苛。
孔子曰:“政者,民之命也。
”夫政之苛,民之害也。
故有国者,宜深察苛政之害,以宽仁之心,行仁政于民。
使民得以安其生,乐其业,斯为善政也。
噫!苛政之猛,犹火之燎原,不可遏止。
然则,吾辈宜以仁为本,以宽为怀,以民为念,使苛政之毒,渐消于无形。
如此,则天下可治,而民可安矣。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原文
苛政猛于虎原文
苛政猛于虎《礼记》【题解】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
”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6)。
”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
而:乃。
(5)舅: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志):记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
导读:苛政猛于虎
先秦:佚名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然:是这样的。
(6)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7)焉:于此,在此。
(8)去:离开。
(9)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10)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1)识(zhì):同“志”,记住。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
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
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
1.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
2.苛政猛于虎也原文翻译
3.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4.于园翻译文言文翻译
5.善学者文言文翻译
6.列子文言文翻译
7.买椟还珠文言文翻译
8.直不疑文言文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苛政猛于虎》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