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讲座专题21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4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4

当堂训练
考点全能训练 D组第50题
愿你躬身实践!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2021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句子

2021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 拘束,而能够随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
理 解
分析句子本身
句 子
分析语境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3.总览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 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 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 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 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翻译: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一头猪。
翻译: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学欺骗。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 若……何:把……怎么样
译: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 受怨恨。
文从句顺第一式: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 求调整过来。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侯嬴

2021年高考语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复习课件

2021年高考语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复习课件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 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 得分点
▪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 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 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 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 点。
▪ 译: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 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 “莫不是吕徽之吧?”
2011年四川高考语文阅卷场
▪ (2)评分参考:大意2分,“策”“风神” 各1分,“得非……乎”句式1分。
▪ 执行细则:①“策”译为“骑”1分。 ▪ ②“风神”译为“风采神韵”“风采”或
“神韵”给1分。 ▪ ③特殊句式“得非……乎”译为“莫不
当堂训练
▪ 考点全能训练 ▪ D组第51题
6.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19. 网络事业创造了富裕,又延续了平等。 3.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2. 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6. 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思索烦恼与迷惘。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 6. 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思索烦恼与迷惘。一个人如果失去这些,安于现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 5. 这或许是人的自然倾向,这样的话,结婚时为了年老后的保险。表面上是相爱,其实是衰老之后的一种保险。 2. 我不爱你了,我知道你也早就不爱我了得。 5. 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2. 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11.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12. 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9.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0.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8.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15. 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

高考复习文言文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文言文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PPT[优秀课件资料]
• 注:(1) 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2)砉(huà画)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3)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 声。
•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①,他用手按着牛头, 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 身子②,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 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③, 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 的节奏④。
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 〔注〕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 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
•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
1、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都门(为范仲淹) 饯行。(扶病,带病、抱病) 2、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 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顾,只 是,不过;望,希望,奢望;之,与 他结为朋党。)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
虚词删去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 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字字落实,留、删、换”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劝学》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
——《烛之武退秦师》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师说》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鸿门宴》 •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 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1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1

翻译的具体方法----补 适用范围 示 例
1、补出省略的语句 或成分。 (1)今肃可迎操耳, 如将军不可 也。 (2)以相如功大, 拜 为上卿。 (3)项王则受璧, 置之 坐上。
翻译的具体方法----删 适用范围 示 例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 词,某些虚词,偏 义复词中的陪衬词 等。 (1)噫吁戏,危乎 高哉! (2)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3)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3、要掌握通假、活用、倒装等现象,还要 注意其他语法或修辞现象。
二、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今译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求。 一是准确,忠实原文,不随意改变或增删 内容;二是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语 音习惯。三是简明、得体、语言优美。 2、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握关键词,基本上译通。
适用范围
1、不明实词词义、虚词词义和用法,导致错译。
实词词义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 字、古今异义、专有名词等语法现象,不细加 分辨,翻译就容易出错。 例1 原文: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 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译文:赵国孝成王感激信陵君巧夺晋鄙的军队 而保全了赵国,于是与平原君商量,(准备) 拿五座城池封赏给信陵君。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参考答案: (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 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 竭尽哀悼。
翻译的具体方法----调 适用范围 示 例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 (1)古之人不余欺 整为现代汉语的句 也。 式。 (2)石之铿然有声 者,所在皆是也。 (3)受任于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2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PPT精品课件1(共16张)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PPT精品课件1(共16张)

• □高考试题回顾
• 北京高考第11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 部分断句。(5分)
•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 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 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参考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 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 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 之心,焉往而不羡。”
(四)其它方面断句
1.根据对话用语的词语标志断句,如“曰、云、言、道、 对、谓”等 2.章法和文体特点断句。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和归纳的结构特点等。 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要素。
当堂训练1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 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
品性还没有形成、固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 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 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 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 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 间长了自己也臭了。墨子见到染丝线就发出悲叹,就是这样。 君子一定要谨慎交友。)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 (比喻断句)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对比断句)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顶真断句) 其它修辞如:排比、对偶、重复等也可作为判断断句的 标志。
3、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 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 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精品课件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 解并翻 译文中 的句子 课件(共34张PPT)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 解并翻 译文中 的句子 课件(共34张PPT)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 于草1、庐注之意中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卑贱鄙陋,降低身份,委 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 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 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 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解析: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 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里 呢?
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译: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楚国六个 郡的地方。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 解并翻 译文中 的句子 课件(共34张PPT)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 解并翻 译文中 的句子 课件(共34张PPT)
字字落实第二点:删
文言中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 相应的词可替代,如果硬翻译会显得别 扭或累赘,翻译时要删去。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 标志,句中停顿的语气词,个别连词和 偏义复词中虚设的成分等。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 解并翻 译文中 的句子 课件(共34张PPT)
课堂练习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 使鲍叔更加困窘。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技法指津】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翻译题虽是考试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仔细推敲发现,命题者对试题的设定是别具心思的,他常常选择一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让考生翻译,并以此作为分数评判的要点。

因而一、正确把握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活用,动词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等几种用法。

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文言文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与现代汉语一致。

主语和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因而在翻译词类活用时,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名词活用为动词常见的活用情况有:代词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特指代词“所”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例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解析】军是名词,霸上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军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翻译】沛公军驻扎在霸上。

【例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解析】“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翻译】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

2使动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

【例3】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解析】“活”本来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后面带宾语“之”,“活之”可理解为“使之活”。

【翻译】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

【例4】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解析】“贵五谷”、“贱金玉”可理解为“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贱”、“贵””是形容词意动。

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8页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8页PPT
Thank you
高考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ppt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 ……

2、岁征民间。 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4、京中有善口技者。

对文句的每一个字,我们用 这三个方法,就不会的遗漏了增 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
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练 习 ︵ 02 高 考 ︶
太史公曰:“《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 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 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也。”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 遍的。补即是补出省略内容。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 谁更(厉害)?
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 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 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 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 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 病。
练 习 三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 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 好的时候
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 而 多 鲍叔能 知 人也
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总复习讲座专题21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

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

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

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

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

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

”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

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

(“相许”,许之,答应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二、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从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高考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例4: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

(《屈原列传》)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

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

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

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典型例题分析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这是2002年全国卷第16题,原文的节录。

第(1)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

“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

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第(2)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

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

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文:(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这是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试题。

第(1)题,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

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第(2)题,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

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这是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6题,原文略。

说,用作名词;达,了解,明白;仆,“我”的谦称;微,不显露的,内心的;趣,意向,志向;规,打算。

全句可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这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第15题,原文略。

答案:(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寡。

四、课后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