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熊岳高中丁君 2003年10月30日1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2.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客大奇之。
------《梦溪笔谈》3.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发《欧阳公事迹》4.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
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宋《诗话总龟推敲》5.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甚得。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令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
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聊斋志异》6.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翻译练习答案: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
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
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
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救卫于楚丘【译文】二卫蠡公有一位叫弘演的臣子,出使到远方还没有回来。
狄人进攻卫国*卫国的老百姓说严国君赏赐禄位的,是白鹤,国君赏赐钱财的,是宫女.国君还是派白鹤和宫女去作战吧,我们哪能打仗呢厂一下子就溃散了舟狄人在荥泽追上了卫懿公,把他杀了甲把他的肉都吃光了,只剩下他的肝。
弘演回到卫国'向懿公的肝述职完毕•喊着天号哭起来,尽了臣子哀棹君主的礼数,才停止号哭,说; 我希望能作您的外衣r于是自己划开自己的肚子P把懿公的胖装进去就死了.齐桓公听到此事,说严卫国因为国君昏庸无道而灭亡,现在有这样的臣子•不能不让宜个国家存在下去。
乃于是在楚丘修建城墙,恢复了卫国.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夫兵不可偃也。
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如果有因为吃饭堵住喉咙噎死的人,就想要禁止天下人吃饭•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乘船淹死的人,就想要废止天下的船只,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参与战争而亡国的,就想要废止天下的战争,那是荒彊的.战争不可废止,就像有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可得到幸福,不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遭受祸害;又像服用药一样*得到良药就可以救活人,得到毒药就可以杀死人。
正义的战争正是天下最好的良药啊。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翻译试题及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5.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画龙点睛。
3. 一丘之貉。
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试题答案一、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并给出其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2. 孟子说:“上天将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的责任,一定会先让他经历内心的痛苦,身体的劳累,饥饿和贫穷,以及各种挫折,这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3. 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4.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5.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夕阳的余晖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三、将下列文言文中的成语或熟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含义。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旦说出的话,即使用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下》)译文:孟子说:。
所以在那些听到伯夷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贪婪的人也变得廉洁了,懦弱的人也变得意志坚强了;7.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译文:(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3)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译文:8.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
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
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
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1)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译文:(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译文:(3)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译文:9.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2)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译文:(3)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10.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11.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译文:文言翻译专题练习参考答案和评析1.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整段译文】征和二年,卫太子被江充败坏(因受到宦官江充的诬陷而自杀),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又都有很多过失。
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
”【评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后面的长句,其中有两处,一是“负成王”,二是“朝诸侯”。
武王死时成王(姬诵)只有13岁,由周公(名旦)辅佐,所以他抱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
“朝”是使动用法,课文《过秦论》中学过“序八州而朝同列”,“朝”的用法相同。
“朝”是及物动词,文言中作使动用法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一旦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可能会构成难点。
2.①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
②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整段译文】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
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评析】①“才望功业”要逐字译出,文言翻译时经常要把单音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②“啖以甘言”,“啖”的本义是“吃”,使动用法就是“给吃”(喂、饲养,款待),再引申为抽象的意思:引诱(收买)。
其实“啖”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也可以表示引诱、收买,如“啖以厚利”“啖以高官厚禄”等,就是用什么来引诱(收买)某人。
“以甘言”是介宾结构后置,翻译时要提到谓语动词之前改作状语。
3.①有一个刚当了孔子学生的粗人(或乡野之人)②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整段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
”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评析】①是一个定语后置短语,“鄙人”是中心词,“始事孔子”是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此外,“事孔子”在这里是指做孔子的学生,不是做孔子的仆人。
②“独”作反诘副词,“向”表示时间概念,先前、刚才的意思。
这两个词课内都学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桃花源记》:寻向.所志;《石钟山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能正确译出这句话的几乎没有。
这就涉及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能力。
4.(1)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2)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
【整段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上)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上)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上)不如厨师尝一口。
【评析】(2)涉及“足”的名词动用和古汉语中动量表示法。
按下文中的“一瞥”“一啜”中,“一”字后都是动词,可以推断“足”也应是动词,正如“手”作动词表示“拿”“握”,“足”作动词自然是“走”“行”“去”的意思。
古代的动量表示较多的是数词直接加动词,译成现代汉语就应当是“动词+数词+动量词”了。
例如《隆中对》中的“凡三往,乃见”,“三往”就是“去(了)三趟”。
5.郭解进出家门,人们都躲避他。
只有一个人傲慢地看着他,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姓名。
郭解的一个门客要杀他。
郭解说:“同居一乡而不被他敬重,这是因为我的德行有欠缺的地方,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托县里管户口的小官说:“这个人,对我很重要,到轮着他当役的时候免掉他的。
”【评析】这道翻译题主要是训练考生如何利用注释。
翻译不完全等于注释,应当根据上下文考虑灵活贴切地对译,而不能照搬注释。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既”放在动词前常作“已经”解释,但翻译时常要把“既+动词”译成“动词+以后”,这样的例子很多。
另外还有“箕踞”这个词学生比较陌生,它在《荆轲刺秦王》(现收入语文读本)中出现过。
所谓“箕踞”,就是两脚前伸,两膝微曲而坐,因为伸出双腿的形状像个簸箕,故有此名。
表示不拘礼法、傲视的意思。
6.圣人是百代人的老师,伯夷和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
……在那些听到柳下惠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刻薄成性的人也变得厚道了,胸襟狭窄的人也变得宽宏大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