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1)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 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听听声音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 听听声音 课时教案
第1课时《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
科学思维: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探究实践:在听声音的活动中,能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态度责任: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1.活动一:分辨声音并进行分类2.活动二:品音大会学生表现情况评价量表四、教学过程科科和研研争论不休,同学们找来了果果老师,让果果老师评理。
果果老师先让他们了解声音的特征。
果果老师把他们带到公园,让他们学会辨别声音,他们认真倾听着周围的声音,在果果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学会辨别声音吗?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仿声音。
(出示几张图片)评价活动一:辩音大赛个标准词汇一分,“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用错扣一分)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只给出示例,学生自主评价,自主打分。
通过欣赏这8种声音,我们回忆一下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和同学交流一下吧!教师引导,填写活动手册。
评价活动三:听乐曲,识音符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播放《闪烁的小星星》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再来这一段简单的乐曲,能描述一下这段乐曲声音的特四、成果集成学生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进行分类,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声音。
五、作业设计【知识技能类作业】1.填空。
(1)我们学到的描述声音的词汇主要有()、低、()、弱、()、()、刺耳、难听、()等。
(2)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途径,汽车的声音是()。
2.判断。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优质教案
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风铃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2min)1、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听音乐猜歌名”。
2、游戏(师用铝板琴敲击乐曲,学生猜)。
3、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声音、节奏)你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用耳朵)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利用耳朵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所以今天请同学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来听听声音!(板书)二、新课1、既然我们要研究声音,那听声音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要求:(1)安静地听(2)边听边分辨、思考2、听听周围的声音(1)师:首先30秒的时间先来听听周围的声音。
(2)30秒听声音。
(3)师:在这30秒时间内,大家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发出的)(4)师:教室很安静,我们细细听能听到这么多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6)师:有这么多的声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
(7)汇报(8)过渡:想不想自己制造声音?3、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一)强弱(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种发声仪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2)师:(出示一支音叉)谁能让这支音叉发出声音?(生演示)有没有办法能让音叉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自己实际敲一敲听一听,并把听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一上。
记录单一第小组(参考词汇:强、弱;大、小;响、轻)(4)汇报:用很大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响、音量很大、重;用小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轻、音量小。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三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气球、尺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学生讨论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
如:将扬声器放在气球上,气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振动;用尺子敲击桌子,桌子会发出声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如:将音叉放在气球上,观察音叉振动时气球的运动;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桌子的振动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说话时嘴唇会动?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了解不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实验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但对于理论知识可能会有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2.培养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观察法: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3.交流探讨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扬声器、录音机、纸屑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来源,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通讯、语音识别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科版(2023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1.1听听声音 教案
教科版(2023秋)科学四年级上册 1.1听听声音教案听听声音【教材与学情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一课。
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等有适当的了解。
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这对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等问题。
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障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用心倾听声音,懂得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3、相同的物体大小不同,敲击的轻重不同,发出的声音都会不同。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准备】小组:1个大音叉、一个小音叉;1个5管萧;1张导学单;1张记录单;1只记号笔。
老师:1只试管、1个鼓、1个尤克里里、大中小铁钉个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来“听听声音”(板书听听声音)。
既然我们要研究声音,所以听声音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PPT出示:(1)安静地听(2)一边听一边分辨、思考2、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敲击试管的声音和敲击鼓的声音)(1)你是怎么猜到的?(2)这个声音听起来有什么感觉?(3)在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3、是啊,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听听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聆听。
2.心里默记。
3.拿出记录表。
4.学生展示。
我听到的声音记录表2.学生听人类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音乐、电锯、汽车...)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听。
2.作出记录。
3.学生听动物活动的声音,谈感受。
(鸟、虎、猫...)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4.学生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谈感受。
(溪流、海浪、雷电...)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静听。
2.作出记录。
(学生可以口述)5.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为后面的探究作准备。
学生活动31.学生用词语描述声音。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记录。
2.展示交流。
2.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声音的种类,知道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可以描述的。
教师活动21.教师:下面我们先听听声音。
(人类活动声、动物声、自然界的声音个2个。
)再把你听到的声音记录在表里。
2.教师播放音频。
3.指导学生填写声音名称(风、汽车...)。
1.教师: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猜猜这又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1.教师:这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说说你听到时的感受。
教师播放音频。
2.展示学生记录教师活动31.教师:我们刚才听了声音,也谈了对声音的感受,你能不能用词语描述声音呢? 下面,把你认为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词语写出来。
2.指导学生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声音的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41.学生听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静听。
2.用手打节拍。
强、弱、高、低2.学生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语言描述。
2.交流。
我想知道声音的知识(如果时间紧,可以口述)教师活动41.播放“闪烁的小星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验、讨论、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产生的原理和传播特性可能还不够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其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2.声音的传播特性;3.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合作精神;3.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科学道理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音叉、气球等)、多媒体设备;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闭眼感受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音叉、气球等器材的声音产生;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原理;3.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10分钟)1.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性。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纸盆、尺子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让学生将纸盆放在扬声器上,观察纸盆的振动;实验二:让学生将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提问: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新知探究探索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课件出示《云雀》、《蟋蟀》、《架子鼓》视频。
思考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讲解: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课件分别出示:《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车》视频1、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2、根据已有经验对声音进行描述。
3、学习了解描述声音的词汇。
4、根据已学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讲解: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新知探究探索三:听音乐辨高低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烁的小星星演唱版》视频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
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拓展延伸动物的声音幻灯呈现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三、探索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狗叫声——汪汪,比较响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鼓声——很响、比较沉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起始课,本课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
活动1: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不同。
在活动1中,首先播放了鸟叫声,发现孩子们能够轻松辨别出“我听到的声音”、“声音由()发出的”,在描述“声音的特点”时,用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柔和”、“清脆悦耳”、“震耳欲聋”等,虽然词汇量丰富,在使用时不是太恰当,老师及时做了纠正,再播放其他声音的时候学生描述就更规范了。
活动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科学分类。
在活动2中,孩子们用了两种方法分类:
一种是根据声音强弱分类,把听到的机器轰鸣声归类到“强”,把流水声归类到“弱”。
另一种是根据声音来源分:
①把鸟叫声、鸡叫声、猫叫声归类为“家禽声”,后纠正鸟和猫不是家禽,但都属于动物,所以这类声音来源为“动物的叫声”。
②把流水声、风声归类为“野外的声音”,即“自然界的声音”。
③把人类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成建设发出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称为“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识别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中的音符,并分辨它们的高低顺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我们分别向音乐老师王珊珊和赵安迪请教并使用了音乐课中常用的"柯达伊"手势,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等方法,感受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5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写成观察日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探究声音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气球、尺子、乐高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雷声、鸟叫、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介质等。
同时,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水等。
最后,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a.声音的产生:用气球、尺子等器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产生。
b.声音的传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教室的一端,另一组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振动手中的器材,观察声音的传播。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
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
)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
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
(师板书课题)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一)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些声音有高
低强弱等各方面的特点。
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后,请大家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查阅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声音
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习题
一、填空
1.如图所示,尺子振动的____________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尺子伸出越长声音越,____________,伸出越短声音越____________。
(第1题)(第3题)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如图所示,这是一套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曲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4.“哆来咪发”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振动的____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
1.音高和音量没什么区别。
()
2.“哆"和“咪”这两个音阶,音高是不同的。
()
3.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发出的音量大小。
()
4.音高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小无关。
()
5.条形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之间的规律。
()
三、选择
1.敲击铝片琴较长的铝片和较短的铝片时,()。
A.较长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
B.较短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
C.发出的声音音高相同
2.口琴的簧片长短、薄厚和宽窄各不相同。
吹口琴时,()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低。
A.长、厚、宽
B.长、厚、窄
C.长、薄、宽
3.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部分乐谱及歌词,当小明同学唱到“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时,音高逐渐变高,关于音高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带的振幅逐渐变大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4.如图中这5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
B.5号
C.3号
5.音高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B.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高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
D.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高
6.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持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无法判断
7.用电锯锯木头时发出的声音刺耳描述的是音高,这是物体振动的()引起的。
A.快慢
B.强弱
C.方向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哆、来、咪、发四个音节,那么对应的瓶子分别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乙
C.甲、乙、丙、丁
9.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
B.最短的钢管
C.长度居中的钢管
10.()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
B.拉松一点
C.把橡皮筋用力搓
11.冲开水时,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12.如图,铝片琴()边的音高,()的音低。
A.左边B右边 C.中间
13.敲击下面的杯子,能发出音高的是()。
A. B. C.
14.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四、实验分析
1.做尺子发声实验时,如果用曲线来表示尺子振动的快慢,那么振动较快的是___________曲线,振动较慢的是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推测,发出声音较高的是___________曲线,发出较低的是___________曲线。
五、实验探究
1.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表。
(1)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
(提示:声音的高低用“高”“低”“较高”或“较低”表示)(2)我们能够从记录表这看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
音高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的部分涂成阴影,制成条形柱状图。
音高变化条形柱状图
(4)分析条形柱状图,我们知道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速度越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5)由以上结论可以推测,用同样的力敲击同样薄厚。
不同长短的两块铝片,长铝片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短铝片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把一根橡皮筋绕在文具盒上,在文具盒与橡皮筋之间插入两支铅笔,使橡皮筋离开文具盒面。
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及声音的变化。
(1)把两支铅笔间的橡皮筋放松点,拨动时橡皮筋振动的速度变_______________。
(2)把两支铅笔间的橡皮筋拉紧,拨动时橡皮筋振动的速度变_______________。
(3)实验表明:声音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轻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4.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通过比较,我发现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产生的,一般短的,细的物体____________快。
所以声音就____________,而长的,粗的物体____________慢,所以声音就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你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一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参考答案:
一、
1.快慢低高
2.音高快慢
3.强弱高低
4.音量(强弱)幅度二、
1.×
2.√
3.×
4.√
5.√
三、
1. B
2. A
3. B
4. B
5. C
6. B
7. A
8. A
9. B
10.C
11.C
12.A
13.C
14.C
四、
1. B
2. B A
五、
1.(1)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6厘米快高
10厘米较快较高
14厘米较慢较低
18厘米慢低(2).由高到低
(3).
(4).快高慢低
(5).低高
2.(1)慢
(2)快
(3)物体振动的快慢
3. 6 5 4 3 2 1
4.低→高低→高高→低振动振动高振动低
六、
1.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即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是不同的。
因为人发声时,是口腔、鼻腔、喉腔、咽腔和胸腔等众多器官共同合作的,人与人之间这些部位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发声主要是靠声带振动来实现的。
小朋友的声带比较短,大人的声带比较长,所以大人的声音要比小孩的声音低而粗。
男人的声带比女人的声带长,所以男人的声音比女人的声音更粗、更低。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