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意见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意见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意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属村级完小,始建于1953年,距镇中心9公里,服务半径为四个行政村,覆盖人口4800人。

学校占地面积6200㎡,现有校舍面积1600㎡(教学辅助用房800㎡),学生体育活动场地3600㎡,学校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人,教职工14人。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教师不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1.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出现师资老化现象。

3.教师流动性大,留不住教师。

三、撤并面临的困难
1.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本校服务半径内的学生,上学路途远,且大多是留守儿童,若撤并,将更加增加学生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隐患。

2.增加农村子女教育成本
若撤并,学生上下学路途远,只能选择搭车或寄宿制学校,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

3.影响农村学生的教育与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的共同关注。

然而,撤并后不仅增加了下上学路程,而且更远离了家人关怀和照顾,这对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四、撤并意见建议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议适当保留和加强村小的教学建设。

可从以下优势考虑:
1.村小班级学生人数少,班额小,便于管理。

2.为服务内的农村家庭提供了入学便利,减少下上学路程,节省了家庭开支。

3.小班额教学有利于教师灵活地组织多种教学活动。

4.村小学生少,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场所和资源,及参与活动的机会。

5.村小学生少,教师能关注到每位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教育是配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节约教育投入成本和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从2001年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国家推出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撤点并校”的重要决策。

摒弃“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从办学体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麻雀学校”的办学布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生源数量越来越少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教育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使得大量学生外流;还有许多留守儿童,被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到大城市就读等原因都造成了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

“村村办学”——村小布局分散;“麻雀学校”——班额小,学生人数少。

在增加学校设备等教学设施上,政府投入大量经费,致使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2]近年,为了改变生源数量少,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目的,“山村小学“走上了撤并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仅享有“低质资源”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首先,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属民师转正或直转,大多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学历偏低和老龄化现象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农村的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四十岁以上者居多,很难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撤并和存在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了学校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教育权益。

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这些存在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原因1. 人口减少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人的流失。

这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面临着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困境。

为了节省教育资源和减轻教育经费,政府部门便开始对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进行撤并。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总体上远远不如城市地区,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校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处于短缺状态。

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通常会选择将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合并到资源短缺的学校中,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

3. 教育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原因,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不高。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生选择到市区的学校就读,从而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进一步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部门往往会采取撤并的方式,将教育资源从少的学校转移到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学校中。

二、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存在的问题1. 学生上学难由于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而有些家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选择放弃孩子的教育。

这使得学生的教育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也造成了许多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

2. 师资分配不均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师资分配不均,一些教师要去远离家乡的学校任教,而一些学校则因撤并而多出了些许师资。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过剩,而一些学校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3.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农村学校本来就面临着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而学校的撤并更是加剧了现有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的状况。

这些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学校资源不足,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原因,学校撤并成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手段。

与此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导致了学生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学校撤并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被迫停止办学或者合并到其他学校,这就意味着原本服务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被转移到了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

这样一来,农村学生就面临了更为严重的师资、教材、校舍等资源短缺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了农村学生的教育困境。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学校撤并之后,一些老师被迫转岗或者失业,新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任务,这就可能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而且,由于一些学校的撤并会导致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这对教师们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负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也会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学校的教育力量和发展动力,让农村教育的经费、政策、项目等资源分配不足,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恶化。

较远的入学路程也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长期来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全面评估农村学校的师资、教材、校舍等资源情况,重点关注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有效利用。

我们需要着力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生源减少,学校运营困难。
师资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政府出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 教育质量的考虑,对部分办学条件 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学生就学距离增加
撤并学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 市或中心乡镇,加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平等。
02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现状
撤并情况概述
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中 小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学 校被撤并。
02
撤并学校主要集中在偏远、人口 稀少地区,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生 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撤并原因分析
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 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
撤并学校的影响
撤并学校对当地社区、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学生需要 转学、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接送负担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原因、 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政府和教育 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农村中小学校撤并问题 ,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 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有助 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效率。
02
撤并后可整合优质教育 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 水平。
03
撤并能够减轻农村家庭 经济负担,降低教育成 本。
04
撤并有助于推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 教育差距。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寄宿 以后 , 一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少 了, 不能完全
适 应 新 学 校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 习惯 新 老 师 的 教 学 方 式 , 周 围 的 不 与
2 解 决农 村 中小学 撤点 并 校 问题 的对 策
21 提 高 农 村 中小 学 低 龄 学 生 生 活 自理 能 力 .
22 加 强师 资 力量 , 全 学 校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机 制 . 健
农村撤点并校 以后 , 使得现有 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增加 , 但 也造成大批教师的冗余 。 教学设备增加 以后 , 教学设备 的使用是

个关键 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果 其教学利用率不高 , 也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 上 农 村 地 区 的教 师 队伍 老 龄 化 严 重 , 些 教 师 不 具 备 相 关 加 一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应该 建立 人才培养与优化
的人 才 机 制 , 行 “ 师 流 动 制 ”加 强 教 师 的 理论 学 习 , 强 师 实 优 , 加
方 面 , 主任 及 其 他 心 理 辅 导 老 师 应 不 定 期 地 深 入 学 生 宿 舍 , 班 了
解和关心低龄学生的生活 , 帮其解决生活中遇到 的实 际问题 , 也
可 以让低龄学生与高年级同学混合住宿 , 在学习 、 活上帮助和 生
引导低龄学生 , 通过家庭和学校共 同努力 , 断培养 他们的生活 不 自理能力 , 也就逐步提高 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些 地区的校 车居然是 敞篷车 ,部分家长还用农用拖拉机或者
三轮车替代校车。 自从 甘 肃 庆 阳 校 车事 故 之 后 , 体 曝光 的全 国 媒 各 地 幼 儿 园 、 学 等 校 车 事 故 频 现 。 大部 分 的 校 车 是 社 会 车 辆 , 小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沧源明珠希望小学查天伟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我认为农村校点撤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现就结合我村校点撤并的现实,谈谈农村校点撤并的利与弊。

到目前为止共有三所学校撤并到了我校。

永冷、地水两所学校撤并到我校已有一个学期了,经过实践,我认为学校的撤并既有利也不乏其弊。

农村学校撤并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为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这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学校撤并后的利之所在有:一、一定程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能体现出某一区域教育起点的公平。

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能在我校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比原来更好了,同时也改变了学前班到我校就读,小学低中年级又回到地水就读的现状。

二、使学校布局得以优化。

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可以撤掉一部分不必要设的校点,让学校的布局合理化,充分体现办学的必要性、长久性和效益性。

三、能优化师资力量,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譬如地水、永冷两所小学多年来一直都是复试教学,师资薄弱,一个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这就造成了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撤并到我校后这些儿童能够在比过去好的条件下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之症;撤并后两所学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归我校使用,为学校开展应用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创造了条件。

当然校点撤并的好处并非只有以上三条,还可列举诸多,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精髓,但是校点撤并也会并生一些不利。

校点撤并弊之所在是:一是学校废弃,资源浪费, 感情上难以接受。

譬如永安村小学在校点撤并工作动员时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学校刚刚盖好,又要撤并,村民投工投劳白白浪费,表示不同意撤并,这正是资源浪费、感情上的难以接受的例证。

二是孩子上学远,安全隐患多。

譬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4公里多的公路,路上车来车往,安全隐患难以避免;永冷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山险路窄、树大草深,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

撤点并校政策发展及反思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运动,这项教育运动涉及全国7亿多农民、1.27亿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752万农村专任教师[1],在历经十余年后于2012年宣告结束。

撤点并校政策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核心政策,笔者从撤点并校政策的演进过程出发,对撤点并校政策变迁进行历史梳理,并根据政策实施过程中效果的客观分析来找出每种效果产生的原因,以期对今后科学合理的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提供有益帮助。

一、撤点并校政策演进历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进行,但是国家在全国范围正式颁布实行是在2001年,由于调整中出现一系列问题,2012年教育部宣布暂停。

“撤点并校”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具体的调整措施,撤点并校政策变迁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该政策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全面正式开始而进入公众视野,该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酝酿—起步—调整—暂停四个阶段。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酝酿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及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农民子女基本上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迫切期望其子女能够接受与城镇孩子同等质量的的教育,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对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整合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而此时我国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实行的的是“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分散办学的模式。

这种办学格局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农村学龄儿童的数量不匹配,农村很多规模过小的中小学和教学点出现,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并且90年代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然而我国此阶段的农村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进程,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与城镇化水平不适应。

尤其是1998年,我国多数省份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改革主要围绕着减人、减事、减支来进行并乡、并村、并校[2]。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撤并情况备受关注。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学校撤并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撤并后的学校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教学条件更好,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学校的撤并是出于改善教育条件的考虑。

撤并后的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撤并也能够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提高教育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农村学校的撤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撤并后的学校规模更大,学生数量增加,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撤并后的学校地域距离可能增加,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成本增加,家长和学生的学校选择权受到限制,可能造成一些不便和矛盾。

针对农村学校撤并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弊,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撤并后学校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次,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农村学校的撤并是一种必然趋势,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学校撤并的意义,积极应对相关问题,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农村学校撤并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造福农村学生和家庭。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撤并的压力。

撤并是指将周边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学校,或将一些学校停办,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虽然撤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撤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进行分析。

一、撤并的原因1、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需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投入,而这种资源投入实际上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负担。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政府决定对农村小学进行撤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学生数量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一些小学的学生数量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如果不对这些学校进行撤并或停办,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教育质量不稳定: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采取撤并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转学难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转学可能是一种困难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还要面对与家人分离的问题。

2、教师安置问题:学校撤并导致教师数量的减少,这就面临着如何安置教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失去了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就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地方却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三、反思与建议1、合理安排学生转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时,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转学问题,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困难和不适应。

2、合理安置教师:对于失去工作岗位的教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

3、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在进行学校撤并时,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重点投入,以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论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

论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

论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作为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农村学校撤并一直备受关注。

它旨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节约教育经费。

然而,这项改革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流失、教育不平等和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劣,并分析如何实现更为平衡的教育改革。

一、农村学校撤并的优势1.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农村学校撤并可以将教育资源集中到更少的学校中,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撤并后的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这些设施的改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此外,合并后的学校也能够提供更多的课程,包括艺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2.教师质量提高撤并后,农村学校将会招聘更少的教师,但这些教师会是经过精选和培训的,教育水平更高、更专业、更优秀的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此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能够被更好地传递和推广。

3.节约教育经费撤并农村学校可以减少管理和维护农村学校所需要的经费,将这些经费用于提高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从而节约教育经费。

此外,撤并还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师生住宿成本,节约教育经费。

二、农村学校撤并的劣势1.学生流失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流失,因为学生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学,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不可行的,导致孩子无法接受教育。

此外,农村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留在家中。

2.教育不平等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某些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上学的条件,这些孩子可能会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撤并后,由于学校的数量减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会更加明显,学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可能会更大。

3.传统文化丧失撤并农村学校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丧失。

农村学校通常会传授一些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知识,如民间音乐、书法、剪纸等等。

然而,撤并后,这些传统文化可能会随之消失,导致一些乡村文化的流失。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撤并的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撤并的思考

普遍缩减 。 在这种情况下 , 政府希望通过撤并部分农村 中小学来减 的管 理人员 , 儿童心理 教师更是鲜 有 , 缺乏父母关 爱又没人 引导 , 轻财政 压力 , 实现集 中办学 , 提高教育 资源的利用率 , 形成规模 办 很 容易给他们 留下心理 阴影 。
学效益 。
2家长教育负担加重 . 农村 中小学撤并后学长教育员担加量 , 一方面是因上学距离变
观察 思 考
2 l —2 O2 0
关 子 当 前 我 国 农 村 中 小 学 撤 并 的 思 考
文, 谭桂利 罗中龙 岳承 芬

要 :0世纪 9 2 0年代 以来 , 我国开展 了大规模 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 中农村 中小学成为 改革 的主要对象 , 其 而撤并 农村 中小学是
最 主要 的手段。通过 一系列 的农村 中小学撤 并, 促进 了义务教 育的均衡 发展 , 但其撤并过程 中也产生 了种种弊端 , 如上学距 离增加 、 家
期尤其是 2 0 0 0年 以后 , 全国大范 围内的农村 中小学撤并工 作得 以 不上 现在城镇化 的脚步 了, 进行对农村 中小学 的撤并也 是农村城 更深入推进 和广泛铺 开。根据统计显示 ,9 8 20 19 — 0 8年我 国共减少 镇化 的必然要求 。 3 .4万所小学和 1 8 3 3 . 万所初 中, 3 平均每年 减少 31 . 6万所学校 ( 包 括 3O .3万所小学和 01 . 3万所初 中)并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 ,
庭 负担加 剧、 学校 配套设施 不完善 、 学生身 心健康 受侵害等等。如何做到农村 中小学合理布局 , 学生能够受到 良好的教育 之间的平 使
衡, 已成 为 当前教 育工 作 的 重 中之 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涉及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师资力量的整合、学生的转学安置等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着教师配备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而城市的学校则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的撤并往往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向城市倾斜,农村的孩子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学校规模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由于学生数量锐减,学校的规模过大,而一些学校的规模过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学校的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规模不合理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学生转学对他们的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师资力量浪费。

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而在教师配备相对充足的城市,则存在师资力量浪费的问题。

学校的撤并是否能够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反思与解决之道1.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在学校的规划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规模不合理导致的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也应该注重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避免学生转学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学校的撤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避免师资力量的浪费和教师的地域性断档。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4. 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农村学校的撤并,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却也是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挑战。

在撤并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的问题。

如何让农村撤并后的学校保持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需要审慎对待。

农村学校的合并需要考虑到地域特点、学生分布、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地简单进行撤并,这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撤并前需要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合理规划撤并计划,形成科学严谨的方案,避免将存在的问题隐瞒起来。

在撤并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出现师资匮乏的情况,导致教学水平下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在撤并后,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吸引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学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重视教学质量管理。

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面临教学质量不稳定、学生成绩下滑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和培训,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指导,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撤并后,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压力和适应上的困难。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办学撤并面临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办学撤并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

然而,撤并学校并非易事,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学生安置、教职工分流、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置、校园文化传承、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以及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等七个方面探讨学校办学撤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学生安置问题撤并学校往往导致部分学生需要调整就读学校,涉及到学生的安置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制定学生安置方案,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根据学生住址,合理分配学校资源,确保学生就近入学;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需制定针对性的安置方案,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二、教职工分流问题学校撤并后,教职工面临着分流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制定教职工分流方案,确保教职工能够得到妥善安置;提供职业培训和转岗支持,帮助教职工顺利转换工作;关注分流后的教职工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

三、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置问题学校撤并后,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处置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提前对学校资产进行清查,明确产权关系;制定合理的资产处置方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债务问题,需进行清算和处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四、校园文化传承问题学校撤并后,如何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保留和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文化;加强新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五、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问题学校撤并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六、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问题学校撤并往往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舆情管理问题。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回应和解决公众关注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反思——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反思——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反思——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
析的视角
李亮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上半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由于政策在制定、执行、监控、评估、终结等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了上学难、上学贵、交通安全隐患增加、甚至辍学率上升等问题,政策效果偏离了政策既定目标.文章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进行了反思,探究这一政策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政策制定质量,规范政策制定程序;保障政策投入,减少政策执行偏差;加强政策评价,建立快速反应的纠偏机制;重视政策更新,提高政策终结的有效性与及时性等建议.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李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严打"政策的问题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 [J], 石若坤
2.高校扩招政策的问题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 [J], 罗大明;刘静
3.多维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议程建构过程分析——基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案例研究 [J], 魏志荣
4.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反思——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 [J], 李亮;
5.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民主参与--基于公共政策制定的视角基于公共政策制定的视角[J], 李战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思考-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撤点并校已走过10年时间,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下称)中提出“撤点并校,举办寄宿制”开始,这项规模浩大的撤点并校迅速而直接地改变了中国乡村教育,影响到每一个农村家庭。

关键词:布局调整;办学效益;寄宿制政策初衷:一方面,布局调整,在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促进普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下,往往无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导致的后果是2000-20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

隐形的后果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产生了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因孩子太小,家长弃工陪读,增加了房租成本;走读学生,也增加了交通、小吃零花钱。

布局调整的后果:一是出现新的“上学难”;二是出现“应对难”;每年应付上级各部门的种种检查和验收;验收过后,学校强作笑颜还是老样子。

三是校舍闲置破败,很少利用,校舍从此永远消失,孩子上学问题无人问津,失学便成为农村教育的“瓶颈”。

四是家长陪读,撤并导致学生背井离乡,安全隐患随之而来,出现家长陪读、接送孩子的现象。

50%的中小学在布局调整中停办,学生得去远离村子4~5公里远的寄宿制学校上课。

适龄儿童不能入学,学前儿童仍在家中待学。

另一方面,大量新生涌入寄宿制,因无相应的教学硬件和师资,造成人满为患;更有甚者,农村孩子转入到县城小学,使农村学生少,办学规模小,投入少,濒临倒闭的绝境。

为什么政策的初衷和现实有如此大的差距?虽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应当肯定,但在撤并中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跟上等问题。

其实《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的,比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柿树中学周其中
近年来,在我县乃至全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撤并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

从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来说,肯定有一些可取之处,对此本人不敢妄加评论。

但我从身边的事实以及从网上浏览的一些信息来看,草率撤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值得思考。

一、违背了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由此可见,法律对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下包袱,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纷纷撤并,以此来说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其实,谁知道,这些学校的撤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有些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有些地方范围更大)无一所中小学校,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直到高中毕业,一陪就是十几年。

有人做过估算,陪读孩子,一年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两万,十几年就是几十万啊,而且那些陪读的家长都正直壮年,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

我认为“陪读”是中国教育的怪胎,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是人民群众多教育的不满意。

也许有人说,陪读,早就有了,与学校撤并无关,但我觉得,撤并学校更加催化了陪读的普遍,人为地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人民负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背道而驰。

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据初步了解,撤并的一些中小学校,都存在这几种情况:低价变卖、周边群众非法侵占、闲置荒废。

众所周知,在当年“两基”验收时,为了达标,这些学校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基金投入,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

而撤并后有的学校则被低价变卖,连同土地一起,价钱甚至还不到当初投入的十分之一!而且这点钱更不可能上缴国库,摇身变成少数人的“活动经费”,而那些被周边群众侵占的、或者闲置荒废的,久而久之,也都不了了之了。

也许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咱共产党现在有的是钱,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的是光环,还在乎这点小钱?是啊,我国现在是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再说,即使有钱了,就能如此浪费吗?就能让少数人慷国家之慨吗?
三、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很多领导逢会必讲的一句话,殊不知,一些农村学校的撤并,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被撤并的学校一般都是地处偏僻的地方,交通本身就不方便,能够到条件好的学校去陪读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得到就近的学校继续上学,而现在去的学校,最近的都在十里以外,有的甚至超过二十里路。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具备住宿的条件,学生只能早出晚归,途中的安全谁能保证?谁去监管?而且运送学生的车辆又多为无证经营,其中甚至不乏“三无”车,超载是不言而喻的。

2010年12月27日,在湖南衡南就发生了三轮车运送小学生时坠河,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笔者曾经对部分家长河车主做过调查。

车主们告诉我他们的苦衷:以一辆核准七座位的面包车计算,如果每趟只能运送七名学生,每位学生每学期400元,总共就是2800元,一
年也就5600元,除去费用和机械磨损,自己还能赚多少呢?如果每生收400元的话,至少每趟送12名学生才能做。

7:12,超载了多少!或者你家长加钱,每人每学期700元。

家长们也道出了他们的心酸:过去,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一分钱不要花,现在,仅车费每年就要1000多元,国家减免书本费和杂费还有什么意义呢?也有家长提出,车费仍然每学期收400元,车主每次跑两趟,但时间有不允许。

因为往返一趟,一点不耽误都需要一个多小时,两趟来回就的近3个小时。

这样,在冬天坐第一趟车上学的学生早晨4点就要起床,放晚学坐第二趟车回家的学生要8点才能到家,而且放学后,要在学校等车一个多小时,又是一个管理真空。

因此,家长和车主都心存侥幸,一个超载,一个少交钱,拿安全作赌注!其隐患可想而知。

四、人为制造教育资源的紧张,加剧城乡教育差距。

部分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因为担心有朝一日被撤并,一些中青年教师工作不能安心,拼命要往县城调动,一些家长因担心农村没有好教师,不惜花重金要送孩子到城里上学,这样,农村学校没有生源,而城里学校人满为患。

就拿上派初中来说,一个初级中学,有近七十个教学班,四五千学生,三四百教师,教育强县仅仅是靠个别学校的发展就够了吗?我想,事实决非如此。

县城学校为解决教师不足,每年都从下面选调一些优秀中青年教师,其实,这并非治本之策。

众所周之,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近十几年来,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加入,为农村教育补充了新鲜的血液,然而,现在年年的选调,又使得农村中小学校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使农村教育只能恶性循环。

一些城里教师说,那里学生多,管理难度大,教师工作累、压力大,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农村教师的苦衷,也许他们是“累,并快乐着吧”。

五、导致辍学现象的加剧,不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我县在“两基”达标以后,由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和重视,群众对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家喻户晓。

然而,一些中小学校的撤并,又让“流生”死灰复燃了。

据我所知,去年,袁店中学撤并后,仅九年级就有十一位学生辍学了。

其他学校这种现象也肯定存在由于学校的撤并,学生分散到各个学校就读,流生无法统计,也没人去统计,因此,辍学也就顺其自然了。

当然,农村学校的撤并遗留问题远不止这些。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小失大,但也不能一蹴而就。

我县提出了“践行科学发展,奋力追赶城市教育”的口号,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呢?追赶城市教育是否就是将少数学校多大做强呢?也许,以上我列举的问题只是特例,不具普遍性,但我讲的也绝非杜撰,希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审慎对待学校撤并问题,真正做到既科学发展又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