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导读:初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孟子·公孙丑下》注释

《孟子·公孙丑下》注释

《孟子·公孙丑下》注释第一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

委而去之: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第二章孟子将朝王: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

寡人如就见者也:我本应该去看望您。

有寒疾,不可以风:但是我得了畏寒的病,不能吹风。

朝,将视朝: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

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不知能否让我见到您呢。

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我不幸生病了,不能到朝廷上去。

出吊于东郭氏:到东郭氏家去吊丧。

昔者疾,今日愈:昨天有病,今天好了。

王使人问疾: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

采薪之忧:本意是说有病不能去打柴,引申为自称生病的代词。

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

要于路:在路上拦截。

景丑氏:齐国的大夫。

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

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天时不如地利文言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文言翻译

翻译: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比如有一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城邑。

(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敌人进攻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

得治国之道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

所以施行仁政的圣君要么不去打仗,要去打仗,就一定取得胜利。

翻译: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比如有一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城邑。

(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敌人进攻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

得治国之道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

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比如有座)方圆三里内城,方圆七里外城的小城市,(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但是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亲外戚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孟子·公孙丑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公孙丑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公孙丑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4·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③,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郭:外城。

②环:包围。

③兵:兵器。

革:铠甲。

④委:放弃。

⑤域:界限,限制。

⑥畔:同“叛”。

4·2 孟子将朝王①。

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②,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③,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④?”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⑤。

”明曰,出吊于东郭氏。

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曰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⑥:“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⑦,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⑧,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⑨。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 是何言也!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

《礼》曰:‘父召,无诺⑩。

’‘君命召,不俟驾(11)。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12)。

”曰:“岂谓是与?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吾何慊乎哉(13)?’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 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14),德一。

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孟⼦三章原⽂及翻译《孟⼦三章》出⾃孟⼦,分别称为《⽣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

分别出⾃于《孟⼦·告⼦下》《孟⼦·公孙丑下》《孟⼦·滕⽂公下》《孟⼦·告⼦上》。

孟⼦三章原⽂及翻译【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三⾥之城,七⾥之郭,环⽽攻之⽽不胜。

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不⾼也,池⾮不深也,兵⾰⾮不坚利也,⽶粟⾮不多也,委⽽去之,是地利不如⼈和也。

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亲戚畔之。

多助之⾄,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上作战中的⼈⼼所向、内部团结。

⼀座⽅圆三⾥的⼩城,有⽅圆七⾥的外城,四⾯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四⾯包围的⽅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令⽐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供给也并不是不充⾜啊,但是,守城⼀⽅还是弃城⽽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上⼈⼼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民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的强⼤。

能⾏“仁政”的君王,帮助⽀持他的⼈就多,不施⾏“仁政”的君主,⽀持帮助他的⼈就少。

⽀持帮助他的⼈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持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要么不战⽃,战⽃就⼀定会取得胜利。

【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翻译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原文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上下团结。

方圆三里的小城,七里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能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时令、气候的有利条件了;但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离开,这是因为对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建立威信于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获得的帮助多到看极点,天下人都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君主又不打仗的时候,作战就一定胜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

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作品原文天时1不如地利2,地利不如人和3。

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5,环6而攻之7而8不胜。

夫9环而10攻之,必有得天时11者矣,然而不胜者,是12天时不如地利也13。

城非不高也14,池15非不深也,兵革16非不坚利17也,米粟18非不多19也,委20而21去22之23,是24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25曰,域26民不以27封疆之界28,固29国30不以山溪31之险32,威33天下不以34兵革35之利。

得道者36多助,失道者37寡38助。

寡助之至39,亲戚畔40之。

多助之41至42,天下顺43之。

以44天下之45所顺,攻亲戚46之所畔,故47君子有48不战,战必胜49矣。

词句注释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优势。

3.人和: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5.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huán):包围。

7.之:代这座城8.而:连词表转折。

9.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10.而:连词表递进。

11.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12.是:这。

13.也:表判断语气,“是”。

14.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非:不是。

15.池:护城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的原因。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原因。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天时不如地利 字词解释 句子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 字词解释 句子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如:比得上郭:外城环:围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地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而:却然:这样而:却者:…的原因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来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这样却还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池:护城河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委:放弃去:离开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域:居住(使…居住)以:凭借、依靠固:巩固国:国家、国防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威:威慑、震慑利:锐利得道:施行仁政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少至:极点亲戚:内外亲戚畔:同“叛”,背叛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凭借故:所以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文言文孟子三章

文言文孟子三章

文言文孟子三章《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如下: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

能行“仁政” 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1.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天时地利人和文言文

天时地利人和文言文

天时地利人和文言文一、原文及注释“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字词注释-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 环:围。

- 池:护城河。

-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 域民:限制人民。

域,界限,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 固国:巩固国防。

- 威天下:震慑天下。

- 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主。

道,指儒家推崇的仁政、王道。

- 畔:通“叛”,背叛。

二、文章翻译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初中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及翻译天时不如地利【理解课文】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时不如地利【理解课文】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敌人围攻一定是选择得天时的时日了;可是没有胜利,这说明得天时不如得地利。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城墙筑得不是不高,护城河挖得不是不深,兵器和铠甲不是不锐利坚固,粮食不是不多;可是(当敌人进犯时)弃城逃跑,这说明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的险峻,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的强大(兵器和铠甲的锐利坚固)。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少。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都归顺他。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攻打连内亲外戚也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人要么不打仗,要打仗一定会胜利的。

【课文结构】本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次,(第2-4句),列举两个事例,从攻守两方面分别论证分论点。

第三层次,(第5-8句),进一步论述“人和”的重要性,得出论断,点明主旨。

【课文分析】《天时不如地利》一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很有气势。

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利于作战的地形又比不上作战中的上下团结。

(有一座城墙)周围三里的内城墙、七里的外城墙,(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

(又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上下团结。

所以说,不用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百姓,不用山川溪流的险峻来巩固国防,不用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在百姓中建立威信。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战,一战一定就会获得胜利。

”词语解释1.环:围。

2.夫:发语词。

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然而:转折,但是。

4.者……也:是因为(表原因)。

5.不如:比不上。

6.也:发语词,判断句的标志。

7.城:城墙。

8.池:护城河。

9.兵:武器。

10.革:皮制甲衣。

11.坚:坚固。

12.利:锐利,精良强大。

13.米粟:粮食。

14.委:抛弃。

15.去:离开。

16.故:所以。

17.域,限制18.以,用。

19.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和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和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和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和翻译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革:皮革,指甲胄。

古代甲胄确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

(5)委:弃。

(6)域民:限制人民。

域,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么。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1

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1

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1孟子《人和》原文及翻译11、【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革:皮革,指甲胄。

古代甲胄确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

(5)委:弃。

(6)域民:限制人民。

域,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么。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是: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注释1.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及翻译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

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

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